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读近代史读后感[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6:5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读近代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读近代史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读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重返近代史》篇之己 时趋异 读后感

这一章是从皇帝选立方式开讲,通过皇权与政权的纠葛发展,展现了当时的满清格局。咸丰是个在位只有11年的平庸皇帝,却几乎改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王朝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高度的中央集权,这也要求皇帝有各方面有统领的才能,但与固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有时是不合的,更加上皇子们的竞相争夺位置时,往往不择手段,于是皇位争夺成为了一件决定格局的大事。而咸丰帝就这样在竞争中阴差阳错地胜利,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子君临天下,是难以带领国家的发展的。虽然孟子有民贵君轻之说,但并不是说君主不重要,真正掌握国家发展命脉的还是统治阶级。比如最初秦孝公到秦始皇之间一段时间,几位君主英明时则可东出函谷,占尽六国间风光,君主晚年昏聩,皇子明争暗斗时则举国不宁,古往今来太多例子告诉我们君主无能的后果,但在权利面前,咸丰帝还是被推上了台。

如果他生在盛世,外国人还没有觊觎中国时,也许还可以做个守成之君,但在面对内忧外患时,却不能救国于危难,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时,逃之夭夭,弃国门于不顾,北京城而生灵涂炭,圆明园大火熊熊。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本来印象中强大的中国一下子就被推倒了,这皇权执政下的脆弱令人汗颜。皇帝、执政大臣、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让中国的平民百姓陷入深深的痛苦中,然而统治者无动于衷、无所作为。每个强盛的时期都有一个掌握国家大权却以权爱民的领袖,他做事以国以民为先,可以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而晚清的当局却是政权利益纠葛而乱的,其中不乏有才能者,但却难以形成一股对抗的力量,皇帝都跑了,其他人岂能不乱?我还记得幼时看某个电视剧时感叹过咸丰帝逃跑都那么有气势,大队人马随驾,现在再想,何其哀也。你能有逃亡的大部队的力量,却不用力量用来和侵略者斗争,唇亡还将齿寒,国将不国,逃跑有什么意义?留得金银与小命,屈辱生活着,这是他的悲哀;国家有此等统治者,更是悲哀。

想到现在的我们,许多不好的现象逐渐被曝光,问题来了就要全力去面对。我们需要的是精简化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更需要一批真正有思想,肯付出的人参与进来。

第二篇:《重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

拿到《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是“重说”二字,为什么要重说?因为作者说史的着眼点和叙史方法与我们读过的教条正史有着明显的不同。阅读本书得知,书中内容没有辜负《重说》这个响亮的名字。在张鸣老师严肃活泼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张鸣老师对历史的评价很客观,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作家赵焰写的《晚清有个李鸿章》这本书,将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呈现给我们,李鸿章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卖国贼,也不是我们认为的很爱国但性格软弱,他的思想的深远和当时的无奈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事实。还有我们前期读过的《苦难辉煌》,这三本书均以真实、客观的历史画面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读《重说》,我们以史为鉴,应该有所启迪: 正确看待历史,客观评价历史。我们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人民遭受了极大苦难屈辱,所谓怨妇心态。我们的民族英雄奋起反抗,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谓泼妇心态。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谓情妇心态。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我们国人对待近代史常见的“三妇”心态。如果把这“三妇”心态结合起来,各占其一,我想,应该就是对历史比较理智的看法。我们不是要批评“三妇”心态,而是要客观、冷静的看待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比如说,在我们前些年小学生的课文中,有关批评国民党的题材很多,把国民党说的很坏,我们的小孩在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被灌输了片面、偏激的思想,确实有不妥之处。现在小孩子们学的课文没有这种情况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近代中国为什么遭受了如此多的欺凌,就是因为我们远远落后了。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西方世界的科学技术百花齐放,可是我们的清政府还沉迷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中,还很鄙视周围的“蛮夷”。当英国人在乾隆皇帝面前展示洋枪洋炮的时候,乾隆爷还在得意洋洋的炫耀骑马射箭。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就在清政府节节败退,丧权辱国的时候,一些人还是盲目自大,固步自封,阿Q精神真够强的。所以,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在铁路上班很幸运,竞争相对较小,还有稳定的收入。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而且现在的形势日益严峻,铁路正在走向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有思想准备。

杜绝用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描述,其中难免夹杂者作者的立场。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资料还原历史的真相。在我们的印象中,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名望很高,国人都很崇拜他,其实当时袁世凯当选大总统才是众望所归。义和团运动不仅杀了很多洋人,也杀了更多的中国百姓。号称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刚开始也相信用迷信的手段打败侵略者。世界伟人牛顿后半生一直在研究神学,直至终老。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想不到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会有新的理解和启迪。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是,不要过早地下结论,第一印象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我们思考问题要有深度和广度,就像发生一次事故,我们要充分调查,要在管理上深度剖析。一切偶然事件中包含着必然事件,一个问题、一个事故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

领导的决策很关键。我们看到,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都失败了,三个事件的共同特点是最高统治者不支持。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漠不关心,不给于资金和政策支持。戊戌变法更是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末新政得到了慈禧的支持,果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社会制度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被真正改变了。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就能看到决策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时时都在决策,把握着工作的方向,而方向性的错误一般很难弥补,所以更应该慎之又慎。作为职工,应该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帮助领导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英国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使我们对现实有新的理解、新的思考。从前人的故事中汲取做事做人的方法,吸取前人的教训,这就是我们阅读历史的目的。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良师益友,愿更多的人读到《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好书。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 “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在初中学过一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为什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然而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如“辛亥革命是在哪年暴发的?”、“洋务运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又是在什么时候?”等等诸如此类简单基本的问题,我却不能说出准确的答案来。老师的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这段历史学了很多遍,但却对这段历史了解得甚少,就算有些时候对一些历史事件背得滚瓜烂熟,但一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在我们上中学甚至小学时就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但那时所用的课本只是叙述故事般的讲述历史事实。我当时仅仅是把这些历史事实当做故事来学习来背诵的。我根本没有往历史深处思考这些历史事实,它们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及带给我们的启发。这些本是我们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却被我们忽略了。

在初中、高中阶段,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认知,我只是从单方面来判断这些历史人物的好坏。但现在,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后,我懂得了如何全面客观分析评价一个人。

比如说:以前我只知道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叛国者,但现在我知道了:虽然李鸿章因与日本签订了卖国契约---《马关条约》而成了被举国人民谴责、唾弃的卖国贼,留下了千古骂名,但当时的李鸿章也是迫于无奈。《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而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倾尽国库一心筹备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大清丧权辱国的替罪羊。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三月十六日,李鸿章伤稍愈,双方第四次谈判,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让步,日方和谈代表伊藤博文谓,李鸿章面前“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事后日方继以增兵再战进行恫吓。李鸿章等连发电报请示,光绪皇帝同意签约,命令“即遵前旨与之定约”。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字。

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日本商讨马关条约签定问题时,被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中左面,血染官服,当场昏倒。一时间,现场大乱,行人四处逃窜,行刺者趁乱躲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个店铺里。随行的医生马上替李鸿章进行急救,幸子弹未击中要害,李鸿章复原迅速。行刺事件发生后,日本警方很快抓到了小山丰太郎,据此人供认,他本人是日本右翼团体 “神刀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从以上情形看得出李鸿章只是迫于当时的形势,受命于光绪才签下条约的。就算李鸿章当时拒绝签约,但往后依然会有第二个李鸿章做清朝的替罪羊。

以前只知道毛泽东是如何的伟大,多么的令人崇拜,是受到全国人民群众爱戴、追随的领袖人物。但现在也了解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道理了。

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当然不可磨灭,但他犯的错误也是不可否认的。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不仅是毛泽东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败笔,也是中国的一处伤痛。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

可见,十年的文革给中国带来了多么惨痛的损失。

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些以前我不知道的史实,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读《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有感

《中国革命于欧洲革命》是马克思写于1853年6月。而此时的中国一支大规模起义的队伍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已3个月了。从初中到高中,我只知道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只知道它对我们中国沉重地打击饿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地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只知道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但读了《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原来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对外国,特别是欧洲也有巨大的影响。该文章中提到“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一场革命我们姑且不论,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能看到马克思对与此次的农民运动在国际上取得的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引发了我对太平天国的兴趣,怎么这农民起义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教科书上只不过是一两页,两三页而已。原本是有外国侵略者逼迫我们发动的战争,怎么反倒对他们国家产生影响。也顿时觉得牛顿更伟大,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也可以运用到这里。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马克思是以英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为重点来谈谈这场运动会对英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响?马克思指出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事情的话,到一定的时候,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为什么英国的市场会变小?而且这变小的原因还与太平天国起义有关。原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处于革命动荡时期,人们随让愿意将自己的存货卖给外国人,但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地自保,如何让自己的财产不被掠夺,除非你是有一手交现钱,他们才一手交货。而外国此时却白银拿不出手。所以一切交易在动荡中都处于停滞。

从《经济学家》杂志中写道的也可以也可以看出:“我们千万不可沾沾自喜,以为给我们向中国出口的货物找到了同以前一样大的市场......更可能的是:我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要倒霉,对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的产品的需求量要减少。”还有“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所以马克思主义预言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这将是一个奇观: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送往西方世界。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1857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使得欧洲大陆矛盾更加尖锐,革命运动此起彼伏。例如:意大利民族运动、北部诸邦反奥、托斯坎纳人民起义、西西里农民起

义等等。这些革命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相同的阶级利益。犹如俄国的十月大革命带给了我们曙光一样,太平天国在一定程度也起到了声援的作用,不但鼓励了欧洲人,也促使了欧洲的革命运动。

通过阅读马克思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我理解了原来太平天国的运动对欧洲、亚洲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更能理解为何老师称它为中华民族革命的先声了。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读近代史读后感[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读近代史读后感[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看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读《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有感 《中国革命于欧洲革命》是马克思写于1853年6月。而此时的中国一支大规模起义的队伍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已3个月了。从初中到高中,我只......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昨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在这个时间点回顾历史,总结反思对于当今国民来说是有相当意义的。读罢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后三章,我总结了四个关......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不算陌生的学科,但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把历史的学习太当回事儿。因此......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精选)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不算陌生的学科,但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把历史的学习太当回事儿。因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一、对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 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们又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 怎样认识近代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