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参考文献(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6:0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建参考文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建参考文献》。

第一篇:党建参考文献

领卡信息

您已领取成功!请妥善保管您的信息: 卡号:GZ036849 密码:649164

党建参考文献

[1] 韩露,刘玉芝.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 2000,(02).[2] 翟杰 ,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 2002,(08).[3] 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 , 1995,(12).[4] 刘胜清.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 , 2005,(01).[5] 王庆先.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J].理论学习, 2007,(07).[6]建设党建新体系 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7,(01).[7] 向继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J].恩施州党校学报 , 2006,(01).[8] 邬海峰.建立健全高校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 , 2007,(04).[9] 巨世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3,(S1).[1] 王国华.不断开拓创新党建工作之路[J].政策 , 2001,(07)

[2] 肖璋, 秋实.党建工作也要打假[J].先锋队 , 2006,(01)

[3] 贺敬纯.论切实抓好党建工作[J].理论观察 , 1992,(04)

[4] 王昌国.加强基层建设和谐发展的本领修炼[J].政工学刊 , 2005,(08)

[5] 董汉忠.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宣传 , 1995,(03)

[6] 田文平.知识经济与党建工作的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 1999,(01)

[7] 翟杰 , 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 2002,(08)

[8] 马秀华.加强基层建设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2000,(05)

[9] 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 , 1995,(12)

[10] 曾通明.注意克服基层建设中的“行为短期化”倾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1988,(06)[1] 施芸.1997年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着重做好的工作[J].施工技术 , 1997,(03)[2] 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组竞赛活动[J].企业管理 , 1986,(09)[3] 时新芝.共著“双丰”文明新华章[J].兵团工运 , 2006,(05)

[4] 吴国民.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的建设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 , 2005,(02)[5] 程良波.重庆、湖北两省、市联合召开鄂、渝线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J].中国地名 , 2008,(12)

[6] 张国飞.同一律师可任数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吗?[J].法学 , 1985,(01)

[7] 朱儒成.反对腐败 警钟长鸣——对企业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冶金政工研究 , 2002,(03)

[1] 陈连喜.论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之异同[J].中州学刊 , 2005,(06)

[2] 田文平.知识经济与党建工作的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 1999,(01)刘敏.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1 党的建设核心指标选取难点解析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组 人民论坛 2010/21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欧阳淞 党建研究 2009/12 提升基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于国锋 政工学刊 2011/01 建立城乡统筹的党员动态教育管理体系 史伟刚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2 党内基层民主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王长江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马建新 学习论坛 2011/01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中的党建思考 武素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06 浅析西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扎西群措 中国西部科技 2011/01 民营企业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的思路与模式 初明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树立“企业党建也是生产力”观念 叶骥玲 上海企业 2011/01 基层党建开放式评价体系的实践模式与构建原则——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常俊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02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刘建国 党建研究 2010/09 建设党员服务网络 转变党建工作方式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郁义康 宁波通讯 2004/12 党政一心抓经济 同舟共济兴企业——山东金都集团党委立足经济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 马云生 山东化工 1998/04 县域城市化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刘在刚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3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大本 中国石化 2007/11 从老工业基地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看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基层的着力点 曾礼 探索 2006/02 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秦安县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刘天明 党的建设 1998/12 强化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红焰 党建与人才 1996/01 基层党建工作重在抓住关键 洪声 党政干部论坛 1995/08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北京支部生活 2009/02 我省基层党建创新结硕果

云南支部生活 2008/07

基层党建近期五方面工作 王立平北京支部生活 1996/10

党建社会化:基层党建格局的演进与创新 谢方意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06 为基层党建“出诊把脉” 江伟 北京支部生活 2009/06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陈照煌 群众 2001/07

以重点工程为载体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党政论坛 1999/07

加强国企党建 做到“四个坚持” 王立新 党建 2000/04

党建与私企共兴 童国祥 群众 2002/11 加强基层党建 促进企业发展 吉军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2/04 抓好基层党建 创建一流企业 孟庆成 新长征 1997/08 论国企改革与基层党建互动关系的研究意义——兼论鞍钢的改革与基层党建互动的经验 刘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心转移与基层党建的创新 李朝阳 晋阳学刊 2006/0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以党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唐秀玲 桂海论丛 2008/04

专著

曾庆红.关于党的建设工作[M](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06-01 第1版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基层党建理论研究》

作者:罗争玉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1版

《基层党建探求》作者:李天森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 《2007年甘肃省企业党建研究论丛》作者:杨国爱主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10 《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文集 2005~2006(上、下册)》

作者: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编

红旗出版社2007.12 2009.08

《新时期企业党建研究与探索》作者:虞海燕,杨国爱主编

出版日期:2006.5 《企业党建新论》作者:王发达 李剑主编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第1版

学位论文

新经济组织党建研究

作者:孙守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4

城市社区党建研究

作者:张长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8

新经济组织党建研究

作者:高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7

无锡社区党建研究

作者:蒋敏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9

新时期民间组织党建研究

作者:康晓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6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

作者:时煌军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年度:2004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研究

作者:李松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4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

作者:梁红敏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4

基于认同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研究

作者:刘英姿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0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哈尔滨市社区党建研究

作者:孙恬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8

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

作者:胡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8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农村基层党建研究

作者:祖德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9

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兼以系统论进行分析

作者:刘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年度:2010

论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私营企业党建研究

作者:赵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1998

革命老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以H县“五个基本”建设为例

作者:缪剑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9

企业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研究:以宝山区淞南经济园区为研究对象

作者:赖娜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建研究——以广东省电白县农村基层党建为例

作者:王华辉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9

江泽民党建思想研究

作者:李知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2

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作者:乔伟波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0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

作者:耿春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5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

作者:王玉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8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

作者:易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8

获取途径: CNKI(包库)CNKI(镜像)“三资”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作者:张瑞琪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0

获取途径: CNKI(包库)CNKI(镜像)新社会组织党建问题研究

作者:杨柳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0

获取途径: CNKI(包库)CNKI(镜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作者:杨晓静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8

毛泽东与邓小平党建思想研究

作者:宋桂林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0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基层党建理论研究

作者:罗争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年度:2002

第二篇:街道社区党建机制文献综述

街道社区党建机制文献综述

摘 要:社区党建机制问题是现在的热点话题,关于街道社区党建机制在学术界已有广泛研究,其研究成果可分为两类: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理论研究和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经验研究。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关于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总体情况研究;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创新研究;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制的完善研究以及街道社区党建各具体机制的完善研究。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经验研究主要有总结社区党建实际经验的机制研究和针对社区党建所存在问题的机制研究。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区党建;街道社区党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31-0

2在我国,社区党建是由过去的居民区党建过渡而来的。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有利于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论对党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一套合理完善的街道社区党建机制是社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将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研究成果分为两类: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理论研究和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经验研究。以下将具体对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

一、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理论研究

作者通过对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理论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后将其研究视角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总体情况研究

戴志伟在《建立有效机制、调动辖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性的思考》中对建立有效合理社区党建机制存在的障碍及有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党建机制的原则、基础及措施。东方治所编著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手册》中对社区党建工作中所涉及的协调机制、共同参与机制、利益动力机制、行为激励机制、责任考核机制的相关概念及建立这些机制的意义等进行了简略地介绍。杜德印在《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中提出要从健全党的领导机制、健全多元治理机制、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工作准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民意表达机制、监督评价机制、表彰机制、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有效合理的党建机制,并对这些机制的实施方法作了介绍。虽然都是对社区党建机制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但是各学者研究的侧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2.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创新研究

林善炜在《浅谈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通过对社区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的阐述来说明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邵建光在《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党建机制创新》中对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随后指出社区党建工作要创新五大机制,包括组织机制、工作机制、社区党务工作者的任用管理机制、社区党建的利益协调机制、物质保障机制,并对创新这些机制的徐径进

行了介绍。许清火认为创新机制第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对社区党员具有约束力的社区党建工作制度;第二要理顺体制,明确体制,建立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第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兼职社区工作人员以搞好社区服务为切入点搞好社区建设。

3.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制的完善研究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调整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党组织在如何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社区党组织如何发挥其领导核心及组织协调作用,各位学者提出了不同应对的方法。蒋益明在《对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思考》中提出可通过加大社区党建工作载体、通过加大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来解决,然后详细论述了要从完善社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等六个层面进行机制创新。《探索城市社区党建管理机制》中也提出要完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楚建义也指出要从体制和制度上保障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发挥,要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与前两位学者不同的是楚建义提出了要确立大党建理念,这样能为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理念上的支持。余德军认为也要从加强机制建设出发,从四个方面的机制研究作出了总结,提出党的组织领导机制要以增强战斗力为重点;党组织领导作用机制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机制要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重点;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要以加强激励约束为重点。经总结可以发现制度建设、健全载体、理顺体制是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制的共性层面,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机制。

4.街道社区党建各具体机制的完善研究

党建机制是由思想教育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党内民主机制、服务群众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等组成的有机体。

因此,关于社区党建机制的研究也相应分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党群服务机制、干部考核评估机制、党务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党建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党员服务群众机制这一问题上,有关论文对党员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及难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健全社区党组织网络完善机制,提出可以通过网格化的形式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社区党建中出现的工作空白点这一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决途径。社区党务工作者的任用管理机制的文章分析了人才在社区党建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选拔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方式。共建机制是社区与单位互相将自己有能力提供给对方的人力、场地、物质、社会等资源提供给对方而形成的一种工作机制,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这一机制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所概述,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机制。

二、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经验研究

经验研究是以某个街道社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转型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样本的具体调查与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印证,最后对相关街道社区当中的独特经验加以总结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这些研究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适合于社区间与党组织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社区党建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比较少。关于其实证研究分析的角度主要分为以总结社区党建的实际经验为主题的研究和针对现在街道社区党建所存在的问题而探索出的机制研究。

1.总结社区党建实际经验的机制研究

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海口市振东区的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主要体现为“三个延伸”:在工作方法上,向引导、协调、服务延伸;在工作范围上,向社区单位的广阔领域延伸;在工作对象上,向社区所有党员延伸。吴海红在《上海市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研究》中总结了上海市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上的经验:突出党组织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形成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以社区服务为重点,构建基层社会的利益整合机制。胡锦对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党建机制方面的创新经验进行了总结,如创新模式,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齐抓共建,实现社区党的工作全覆盖;亮出身份,实现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全覆盖。吴景林的《安顺党建机制创新立足长效》中按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整改班子健全制度,探索基层组织发挥功能的新机制,使整顿工作与长效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党组织的活力。杨登廷总结出了乐山市在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中的经验,主要是以互助联建机制为主,明确社区党组织、驻社区机关党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学校党组织为社区联建主体,并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联建的规范推进。布成良分析了南京市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创新经验。

2.社区党建所存在问题的机制研究

关怀普通基层党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上海市松江区以党员诉求为出发点完善党内关怀机制,激发了党员的主体意识、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耿百峰、胡爱敏的《在制度机制创新中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子》以济南市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经验为基础,提到领导必须重视社区党建机制工作的运行,提出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一些方法,还将社区定位为一个服务型的社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两新”组织,石家庄市针对“两新”组织管理难的特点,提出完善“两新”组织党建机制的一些方法,如市委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办公室,配备精干人员,在市委领导下开展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惠城区桥西街道推行的社区“八民”服务活动是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机制成果的一个实例。

三、结语

通过对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们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机制完善措施,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关于其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社区党建机制的研究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对其研究的深度力度还不够。目前,有关街道社区党建机制研究的专门著作还比较少,关于其研究资料更多的是见于相关的期刊中,因此亟须一本专门的著作对涉及社区党建机制内容的各个层面都进行总结分析。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街道社区党建机制问题研究的步伐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东方治.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手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2]杜德印.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3]邵正平,杨建荣.城市社区党建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王资博.关于党建机制完善创新系统工程的思考[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1).[5]冯小敏.以服务群众改进管理为重点努力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J].党政论坛,2010,(11).[6]尹旦萍.对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1).[7]蒋益明.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9,(6).[8]耿百峰,胡爱敏.在制度机制创新中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2).[9]费雅君.对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6).

第三篇:社区党建文献综述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

目前,理论界对社区党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社区党 建的特点、目标、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意义、趋势等内容。社区党建方面专 著有: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课题组编《中国城市社区党建》、廖金碧等主编《城市社 区党建工作》、林尚立等著《社区党建与群众工作》、钟想廷著《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手册》、金钊著《社区党建工作指南》、孟固著《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田炳臣等著《中国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问答》等。

社区党建实证研究这方面的材料较多,有关学术论文如下:李津津在《加强城市社 区党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文中以天津市和平区的社区党建为解析个案,从分析中国 社会转型使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发生的转变入手,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与巩固党的执政 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孔祥在《城市社区党建的区域化模式初探》一文中以江苏省常州 市天宁区为个案,以区域化大党建模式为例,借助有关理论对社区党建的发展模式和发 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开创城市社区党建的新局面;凌敏在《转型期的社区党建探析》 中以湖南省岳阳市郭亮社区为例,从其概况和治理结构入手,从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这二个角度介绍了郭亮社区在社区党建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 国中部城市老城区社区党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社区党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看 法;张志丹《创新城市社区党建与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完成是建立在 对南京市枫丹白露社区的调研基础之上的,从观念、组织、制度和内容四方面谈创新城 市社区党组织建设。

为整合党建资源,推进党的建设模范区建设,2008年5月无锡市委组织部与江南 大学联合成立了“无锡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围绕争创党的建设模范区成立了10个调研 课题组,就党建与和谐社会、党建与新苏南模式、网络信息新技术与党建等方面深入基 层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这对社区党建的宣传和推广将形成推动争创活动的有效载体,深入持久地推动争创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该中心至今已形成了近40万字的研究成 果,给笔者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平台,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2、关十社区的研究

现代社区重新进入我国理论研究者的视野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是紧随我国 社区发展实践的。目前,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在概念的解析,社区的重要性、社 区的性质和功能、社区的特点等方面展开。但对十社区的划分这一基本问题,仍 然没有形成学界公认的一种说法。主要成果有:马仲良主编:((21世纪社区工作 者培训教程》丛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国家计委宏 观经济研究院编:《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年版),侯玉兰编:《国外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学术论文如姜振华:《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报》,2002年第7期),徐雪梅:《现代城市社区的性质与职能》(大连:《东北 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11期)等。

3、关十社区建设的研究

社区建设概念的提出早十社区党建概念的提出,我国最早是在1986年民政 部颁发的一次文件中首次提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的。为了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管理

工作,1998年国家民政部专门成立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相对}fU言,社区 建设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发现,光是社区建设的文章近几年的学术论文不下600篇,学术著作也有几十本。如唐忠新著:《中国城市社

区建设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土青山编:《社区建设与发

展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民政部和各地政府也出版

了一些经验汇总类的书籍如多吉才让编:《城市社区建设读本》(北京:中国社会

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社会工作l办会城区乡镇发展委员会:《新时期社区建

设与管理》,夏学孪编《中国社区建设理论政策实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等等。

在这个领域内有一批专家学者,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孪教授,上海大 学社会学系的邓伟志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土思斌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学与 行政管理系的赵辰听博士等,可以说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开展的很重要的基 础。从总体上来说,社区建设的研究偏重十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对城市基层社会管 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从学术领域来说,对十社区建设的研究成果是最为丰富的。

4、关十社区党建的研究

从本课题所涉及到的几个基本概念来说,现代化、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 建四个基本范畴中社区党建的研究成果最少,最不成体系。目前理论界对社区党 建研究的力度明显不够,相关研究成果也是散见十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管 理之中。我们发现参与社区党建研究的理论人士很少,即便是各个党校党建专业 的理论人士都不多见。目前能见到的一些成果主要是各地主管党务工作的领导或 者是基层党务工作者,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带有很大的操作性,从学术的角度 来说未必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目前能见到的社区党建专著只有一本,就是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课题组编:《中国城市社区党建》(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年版),其他的合著如马仲良主编的丛书中有一本是《社区党建与思

想政治工作》,还有《社区建设与社区党建工作手册》(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年)这类党务工作指导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本书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对社区党建研究最为系统的一本专著,但即便是这本书也是由十几个人进行的一 个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并不是一个人的独立专著,里面有很多东西前后没有一致,内容也比较庞杂,而且是2000年出版的,所以与当前的形势难免有点出入。其

他的学术论文也不太多,更多的是工作经验的总结。这方面的学术论文有甄小英: 《社区党建大有可为》(北京:《求是》,2000年第3期),林尚立:《合理的定

位》(上海:《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11期),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

发展的新生长点》(上海:《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第3期)等。

社区党建是新事物,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比较集中地研究是在1997

年之后。这几年,广大学者对社区党建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但从总体来看,理论还远远落后于实践。

在学术论著如雨后春笋的今天,有关社区党建的学术论著却寥寥无

几。就笔者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看,真正对社区党建进行学术探讨的论

著只有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课题组编的《中国城市社区党建))),个人专著则几乎没有。实践的发展急需理

论的支持。现在,社区党建实践中出现的瓶颈问题急需理论上的重大

突破。从目前来看,理论界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对社区党建进行了探

讨:一是关于社区党建的形成原因;二是社区党建和街道党建的区别;

三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四是社区党建的目标和任务;五是社区党

建中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六是社区党建的意义;七是当前社区党建的主要内容;八是目前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九是社

区党建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1、关于社区和社区建设的研究

现代社区进入我国理论研究者视野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我国社区发展实践}fu来的。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的解析、社区的重要性、社区的性质和功能、社区的 特点等方面展开。社区建设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86年民政部颁发的一次文件中提 到,1998年国家民政部又专门成立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从总体上来说,社区 建设的研究偏重十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社区建设 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

主要成果有:马仲良主编:((21世纪社区工作者培训教程》丛书(北京:中国劳

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编:《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唐忠新著:《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

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学术论文有姜建华:《社区概念发展的历 程》(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7期),徐雪梅:《现代城市社区的性 质和职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11期)等等。

2、关于社区党建的研究

目前理论界对社区党建研究的力度不够,研究成果少,不成体系。大部分相关的 研究成果主要散见十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之中。目前能看到的一些成果主 要是各地主管党务工作的领导或基层党务工作者,因此其研究成果带有很大的操作 性,就事论事的比较多。目前主要的社区党建专著是: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课题组 编:《中国城市社区党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这方面的学术论文 有: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上海:《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 年第3期)、时焊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刘英姿:《社会转型时期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探讨》。

Ifu对十区域化党建工作或社区党建的区域化模式方面,由十这项工作本身带有操 作性和试验性,目前看到比较多的只是各类党政刊物上的信息、调研类文章,比较成 形的学术论文非常罕见。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单边主义和强权 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 息网络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解决这些 新问题,需要运用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但仅靠老办法 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子,寻找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开创新 局面。党的建设不创新,就不能前进,就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现代化 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必然碰到的问题,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能 做的事情就是正确分析现代化这一大的社会背景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挑战,对我们 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和变化又是如何对我们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的,我们党应该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对 策和建议。社区党建应该说是一个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因此,也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给予回答的现实问题。

在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新的社会转型的主体是从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Χ中国新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分离结构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以及人口超。、,载和人均资源相对匾乏等特点使中国转型期相对拉长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冲突,、机制冲突规范冲突利益冲突角色冲、、、突和观念冲突更加复杂因此中国转型期的稳定机 ,制协调机制和创新机制变得非常重要、。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社区党建正是在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结构

框架的变化中开始的。

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需要社区党的建设进行战略性的选择和准确 ,性的定位。

第四篇: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例:

〔2〕Skolink M I.Radar handbook〔M〕.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例:

〔5〕Odoni A R.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In: Odoni A R, Szego G,eds.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Berlin: Springer-Verlag,1987.269~298 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

〔6〕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5 科技报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例:

〔7〕Kyungmoon Nho.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06 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

〔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pub/wm1.txt...8-16/1998-10-0说明:

①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② 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③ 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④ 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⑤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1,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2.⑥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 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表1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

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表2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2)论文作者在其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以及总结和书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科学文献,由于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可能将所有引用前人成果都详尽地复述,只能将其主要引用文献注明出处列于文后。

(3)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科学学风和 态度的欠缺。

(4)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既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 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鉴别论文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

(5)参考文献为读者和审阅专家提供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6)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信息人员进行信息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参考文献著录的一般原则

2.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参考文献

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2.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一般也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2.3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

论文作者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顺序编码制

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引用文献的标准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中国公路学报》与全国大多数科技期刊一样,采用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均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应注意:凡不是句子组成部分的文献序号及其方括号,须作为右上角标处理。引用多篇 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在起止序号中间加“~”。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排列,序号编码不再加方括号。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4.1 连续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4.2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4.3 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

4.4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5 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4.6 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7

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均可按专著著录参考文献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著录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国(或民族)的姓名写法不同,著录时应特别注意。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编写点(·)。

缅甸、印度尼西亚人名多为一个字,如 Sukarno(印尼)文献著录为(以下用“→”表示)Sukarno。缅甸人名前的“吴”、“德钦”为尊称,书写时为“吴努”,西文为U Nu,U Thant→Nu U和 Thant U。

姓前名后:见于中国人(汉族等),日本人(但用拉丁字符转写时常用名前姓后的写法)、朝鲜人、越南人、匈牙利人。名前姓后:见于原苏联人、英国人、捷克人、丹麦人、芬兰人、意大利人、挪威人、波兰人、瑞典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埃及人、阿拉伯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巴西人等。

英国、美国、加拿大人。如J C Smith→Smith J C;连姓如 E. C. Bate-Smith→Bate-smith E C;父子、几世如 F. W. Day,Jr(小)→Day F W Jr,A.B. TollⅢ→Toll A B Ⅲ。

法国人姓前有冠词ie,la,les或前置词de,du,de la,des,文献著录时放在姓前。如 Jules LeGoff→LeGoff J ; Guy de Maupas-sant→de Maupassant G。

德国人和荷兰人姓前有词头、词组或其缩写词,应写在姓前。如 Paul von Hindenburg→von Hindenburg P; Hans zurHorst-Meyer→zur Horst-Meyer H。

葡萄牙人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 do,da,dos,das,应写在姓前。如 Silvio do Amaral→do Amaral S.西班牙人名常包括其父母姓,书写时父姓在母姓之前。如 Casimir Gomez Ortega→ Gomez-Ortega C; Juan Perez y Fernan-dez→Perez y Fernandez j;Gonzalo Ley h(higo,“其子”之意)→Ley G h。

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姓前有前缀或其变体,如 ed,ibn,ahedl,abdoul,abu,abou,aboul或el,文献著录时用连接号与姓相连。如 Aly Abdel Aziz→Abdel-Aziz A; Kamel el Metwali→el-Metwali K。无前缀或其变体者,如 Hassan Fahmy Kahlil KhalilH F。

泰国人,如 Somsokdi Duangjai→Duangjai S。(2)作者(主要责任者)为3人或不多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几“,”号相隔;3人以上只 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等”或“et al”前加 “,”号。(3)每篇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8条。

(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时刊名不用书名号(《》)。参考文献的核对

为了使文内引文标注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标准化和规范化,可按下列项目检查核对,以免发生遗漏或差错;

(1)参考文献格式是否合乎要求?

(2)正文引文的标注方法是否正确?

(3)是否采用连续编码制,其编码是否按顺序出现,有无缺漏?

(4)正文引文与参考文献表是否对应?

(5)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是否齐全?有无缺项,排列是否符合规定?

(6)作者姓名是否姓在前,名在后?

(7)题名、刊名(或书名)有无遗漏或书写错误?外文应大写的字母是否按规定书写?

(8)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是否齐全准确?

(9)标点符号是否合乎标准规定?

第五篇: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我国高等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我国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本文在论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解析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开创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的措施,以期对科学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党建 创新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纵观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多年的前80年里,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摸索。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和根本保障。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因此,作为我党重要后备力量输送阵地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加强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1.2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第19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迫切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大学生正处在吸收知识、塑造灵魂、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正确及时的精神牵引和指导。在高校中把大学生党建工作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抓好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校区的增多,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增大;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探索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很多学者指出了不同的问题。其中孙元鹏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中指出大学生党员发展注重数量的,忽视质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学生党员发展重视组织程序上发展,忽视后期教育、培养与管理的问题;大学生党员发展注重硬性考核指标,动机考察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党员发展注重形式,内容和效果有待改进的问题。张泽宝在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指出了网络党建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网络党建平台建设比较单一,应用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的问题;网络党建工作经验总结不够,系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指导性的问题;网络党建制度化欠缺,规范不到位的问题。同时朱冰也指出大学生入党动机复杂、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大学生党建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不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根据总结梳理众多学者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分析研究,本文将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2.1 工作体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牵头抓总、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主动配合,院(系)党总支(党委)贯彻落实、具体负责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体制尚未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院(系)党总支(党委)分管学生工作书记、辅导员在负责,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生党员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工作合力需进一步形成,党建与团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工作体系需进一步强化。现有的学生工作队伍通常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党建的力量相对不足,对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以及党员的后续教育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

2.2 工作内容不全面

一些高校在追求大学生党员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坚持入党标准,将不符合党员要求的学生发展入党情况,学生党员的质量受到影响,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明显。学生党支部还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培养,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学生入党前,对发展对象进行严格考察和层层培养,但发展后却忽略了党员的后续教育和连续性教育,致使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党支部活动的内容、方式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不适应不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要求。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毕业生党员对组织生活产生厌倦、消极乃至逃避的负面情绪,毕业生党建工作滞后,成效不明显。

2.3 工作方式不科学

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中只注重自上而下的正面灌输教育,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注重教育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而忽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性,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力度不够。不少党建工作者不能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团、进公寓、进社区、进网络的力度还不够,工作阵地单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工作制度不完善

不少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设置不够优化,工作制度尚不健全,政治堡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不少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局意识、党建知识和业务能力还不够扎实,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认识还不深,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的能力还不强。部分

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投入不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和评奖评优办法尚未健全。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施

针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既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以改革创新推动实践,以实践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吴巧惠和何家义提出了运用新媒体的特点搭建大学生网络党建平台的构思。朱冰分别从明确目标,完善组织和健全机制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蒙象飞和孙宇伟提出了“全程化、全覆盖、分层递进式”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刘新华和胡孝红挖掘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间的重要联系,从思政教育入手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本文主要结合朱冰的观点,认为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创新党建理念、创新创新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创新日常管理机制以及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

3.1 创新党建理念,明确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意义

党建工作目标是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向与原则。在新时期,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与时俱进,创建党建理念,确立具有时代性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党员的新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同时要把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学生素质拓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党员培养、发展、教育要注重强化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及各种实践能力,为提高党员的党性和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围绕育人这一根本、德育这一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和核心,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育人,以学生党建带动整个学生工作的工作思路。三是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服务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当前高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把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党建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与高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产学研一体等工作结合起来,将新的元素、新的资源都纳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视野与格局中,使学生党建工作落在实处,做出实效。

3.2 创新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增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

近年来,在学校连续扩招,学生住宿公寓化、学生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新形势下,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组织设置的新形式。一是要让学生党组织进公寓、进班级、进社团,学生党建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学生党建与学生公寓管理相结合,使学生党组织形成纵向到底(班级),横向到边(公寓、社团)的格局。二是要丰富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力求生活化、系统化,符合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形式上,在沿用传统的参观、座谈、讨论等形式基础上,大力开展网上宣传、网上党建教育,开设网上党校,进行网上培训、考试等,扩大教育范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使党建网站(思想政治网站)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航站,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党员掌握党的知识、党的理论,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党建工作,增强党员意识的一个重要阵地,使网上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成为广大青年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实现以网络化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为基础,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新模式。

3.3 创新日常管理机制,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全过程管理。

当前高校党组织机制要创新包括大学生党建日常管理机制、目标导向机制、教育培养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系统、稳定、有序地进行,有效保障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一是建立健全目标导向机制,就是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建立内涵丰富的目标体系,实现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和谐互动,使大学生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内容充实,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上层次、上台阶。当前,尤其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新的时代内容,及时把相关特色性、创新性内容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要把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统一起来,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与高校整体事业发展相协调。二是以加强党员教育培养制度的建设为突破口。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健全的党组织例会制度、常态化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值班制度等,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三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就是要通过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综合测评、述职答辩、公示、党员挂牌等制度的完善、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党员监督约束体系。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就是要定期进行“创先争优”和创建示范性党总支、党支部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交流经验,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和层次提升,同时也要为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3.4 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

当前要重点建立学院党校、系(部)分党校、班级党建理论学习小组等三级网络组织结构,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开展分层次的系统教育建立起完善的党员教育体系,如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制度,新老党员继续教育制度等,改变以往的“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一是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入网络等现代科技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质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利用学生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发掘优秀学生党建人才,调动各类资源,结合大学生关心的、与大学生利益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时代命题开展系统教育,激发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共鸣,触动思想,深化教育效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二是要加强实践针对性教育,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主观主义、急功近利和享乐主义等问题。学生党建工作要建立学生党员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活动面,为学生党员成长提供实践锻炼的条件,并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社会问题调查、科技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环节,学生逐渐摆脱主观主义的束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从客观、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同时明白个人价值必须要在实际劳动中实现,脚踏实地积极参与劳动实践,逐渐转变急功近利、享乐主义等不良的生活作风。

参考文献

1、孙元鹏.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25-27.2、王元彬.大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化创新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120-122.3、张泽宝,刘畅.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有效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99-102.4、吴巧慧.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党建平台建设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112-115.5、何家义.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51-152+154.6、朱冰.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2009,06:31-32+30.7、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102-104.8、刘新华,胡孝红.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46-48.

下载党建参考文献(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建参考文献(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献综述(模版)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利弊分析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经历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

    如何写文献综述

    如何写文献综述 分享给要写毕业论文的同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

    文献综述样本

    小车倒立摆系统文献综述 (该文的设计题目是“小车倒立摆的控制器设计”) 1 前言 倒立摆是处于倒置不稳定的状态,人为控制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摆。一般是由一个可以在水平轨......

    文献综述

    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背景 行走功能是表征人行动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人进行正常独立生活的必备条件。然而中风、脊髓损伤、颅脑外伤、多发硬化、帕金森病等原因造成的中枢......

    文献综述格式参考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 目 缆线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及仿真 姓 名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指导教师 郑州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二○一六年四月 目 录 1......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的结构设计与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回转工作台的主要种类及特点概述 带有可转动的台面、用以装夹工件并实现回转和分度定位的机床附件,简称转......

    文献综述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文 献 综 述 土壤酸化对双季早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ACIDIFICATION OF SOIL ON RICE NITROGEN UPTAKE AND YIELD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及......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 叶圣陶短篇小说的语言风格 一、研究背景 如果对20年代的文坛做一个全景式的俯瞰,我们会发现叶圣陶是这个名家辈出的年代里的一股清流。叶圣陶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