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论文创新科技1(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6: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论文创新科技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论文创新科技1》。

第一篇:生物论文创新科技1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重要方面,《生物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初步的把所学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学生

科学素养

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指明了生物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方向。教师的任务是使所有的学生在这个指定的方向上有尽可能大的进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深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由于在培养青少年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世界观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生物有一种亲近感,感到生物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和发展。.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讲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在《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习中,我把同学们最喜欢的饮品营养快线带入课堂,同学们兴致顿时高涨,纷纷说出它的营养成分,我又顺势而导,你们知道它所含成分的功能吗?学生愉快而又轻松的获得了新知。可喜的是有个同学对电视营养快线的广告提出质疑:营养快线能当早餐吗?为什么我喝了营养快线未到中午却非常饿呢?这个问题我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讨论,学生综合各方面原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一位教育哲学家曾充满激情地说:“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学会探险,学会创造。”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自行探究和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要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上来。积极实践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真正适合大学生的教材,着重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有位教师在授《生态系统的组成》时的导入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每个学生把他们心目中最美得画面描述出来,一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们争先抢后的举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牧羊人嘹亮的歌声„„”,“荷塘月色,小鱼嬉戏„„”,“树林深处,炊烟缭绕„„”,“滚滚波涛,击浪中流;沙鸥鸣空,锦鳞入水„„”等,教师接着说你们所说的草地、池塘、树林、大海等就是生态系统,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三、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生物教材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学科体系,就在于它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生物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我们要深刻钻研课本与教材,领会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广泛阅读各种资料,不断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生物是“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比如讲《植物蒸腾作用》水分由低处向高处运输时,我首先提问: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到达叶片的动力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紧接着我再提问:人们用吸管喝饮料时饮料怎样才能入口?学生很容易地答出:要用口用力吸。我便及时启发:口向上的吸力是使饮料上升的动力,那么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又是什么?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出:是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这样就用一个浅显的类比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教学才能做到有声有色,对学生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每一节课,去发现、挖掘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强化学生从生物学的视角去分析,解决了农业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来自于学生的自身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在运用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并有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学完《物质运输的器官》后,有个学生来到办公室找我,说她周末陪母亲看病,利用所学的知识看清了验血化验单的部分信息,医生直接夸她好学,知识学得扎实。通过这件事,也激发了她对生物学得学习兴趣。学习人的生理形态结构时,联系学生自身的生理实际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呼吸、循环、运动、消化、生殖、排泄、神经各系统中各器官在人体结构中的实际位置、结构、运动状态,亲自测量血压、心率,触摸心脏在胸腔中的跳动与挠动脉处血管的搏动,反复操作肌肉牵动骨骼运动,呼吸引起胸廓变化等,再结合标本、模型、多媒体动画等具有鲜明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因而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既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的兴趣。

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平时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充分讨论去解答问题,老师仅仅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又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这是使学生真正学好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方法是把知识、技能的教学和知识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掌握适应的同时掌握知识的应用。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因素学习生物知识。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万事万物的奥妙,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内,既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又能提高综合能力,可以开放实验室或者是开展生物第二课堂。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乐在其中的实验非常成功。这不仅使学生们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证实,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更体现了新课标下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理念。也促使教师们积极地钻研教材和创新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实验方面的重要贡献。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素质的形成必须以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在实验中要结合实际,优化实验方法,大胆鼓励学生去创新。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提出质疑,用水将二氧化碳排出,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查阅资料等获知二氧化碳是能溶入水的,于是他们设计改造利用注射器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发展。

总之,生物学知识与人的健康、生活尤为贴近,我们可以把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让我们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用生物学的观点“剖析生活”,使生物知识更加实际化、生活化。

参考资料: 1.《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简介:鞠文臻(1981-),女,汉族,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 科技创新小论文

生物科技创新小论文

(一)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体,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物形态各异,很有趣,比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讨厌的苍蝇,可爱而会唱歌的小鸟,还有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它们的种种生命迹象都吸引了我的视线,让我对生物有了好奇心。

以前,我对“生物”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动物”,上了初中学习了生物后,我知道生物的范围很广,不止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连病毒都在其之内。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从生物书上,我知道了桫椤、蕨、苏铁等不常见的植物,还解决了小时候一些弄不懂的问题。有一次,我在比较干的泥土里挖蚯蚓,却怎么也挖不着,现在才知道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干地里当然挖不着了。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会退化成刺呢?因为它需要适应环境,为了减少水分的丧失,储存更多的水分,仙人掌的茎部也变得肥厚而多汁。生物这门学科帮助我 了解了疑难的问题,这就是我喜欢生物的原因。

(二)在我心目中,显微镜是那样地奇妙,一直都想用它观察东西,小学时从来也没碰过它。记得第一次进生物实验室,看见桌上的显微镜,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凑到目镜前看了看,可看到的只是一片黑暗。上课时,老师说,用显微镜观察东西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要经过对光、选择物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调整清晰度等几个环节。我仔细地听着,努力熟记其结构的每一个名称。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胞。当时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个科学家,会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了!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能使我快乐,这也激发我学习生物的兴趣。

此外,我还对生物体有了新的认识。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是一个个排列在一起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叶绿体构成;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构成,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细胞核由染色体构成,染色体由DNA构成……别小看一个小生命,它的结构复杂得很呢!以前,我不知道水果中的水分是从哪儿来的,原来是来自细胞中的液泡。我总是生病,学习了生物后我知道是细菌和病毒在我身体里捣鬼!我对生物越来越有好奇心了……

——八年级五班

赵子俊

第三篇:生物学生科技创新小论文

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

厂窖镇中学八年级:宋培旺 摘 要:

1、利用学校的设施,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可以进行空心菜的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空心菜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菜叶肥厚嫩、产量高的特点。

关键词:培养基、营养液、无土栽培、简单易行

将作物栽培在除土壤以外的培养基上,叫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具有不占地或少占地、换茬快、环境清洁、产品无污染和生长好、品质优、色鲜味美等优点,为花卉蔬菜、粮食以及水果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空心菜的无土栽培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掌握无土栽培的技术,懂得利用水培法来确定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原理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原理

植物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颗粒主要起着固着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将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进行作物的无土栽培。

三、实践方法

采用与泥土盆栽空心菜相对照试验,盆栽空心菜使用一般的菜园土作固着物,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进行水肥管理。

四、实践器材

无土花盆(双层塑料套盆或采用罐头瓶、硬泡沫塑料做定植板也行)、空心菜苗、营养液原液、天平、洗净的碎石或蛭石、温度计等。

五、试验与管理

1、试验时间:2012年5月-2012年7月;

2、试验地址:校生物实验室

3、营养液原液:采取全营养液配方。

4、栽培方法:选择无病虫害、植株矮壮、具4-5片叶、顶芽饱满的壮苗,洗净根上泥土后,定植在无土花盆的上盆中,用碎石子或蛭石作固着物,下盆中盛清水,待长出新根后(2天左右)将清水倒掉,换上培养液。

5、管理:

(1)及时添加营养液。每天补液1-2次。每次50-100ml。在湖南进入5月份以后,气温升高、蒸发快,同时加上空心菜的特殊性,需肥量大,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液,并要视情况适当增加营养液的浓度。(2)每天上午对叶片表面喷水1次,保持相对湿度70-80%。(3)光照为自然光照(注意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直射太阳光下,以免培养液温度升得过高造成根坏死)。(4)注意病虫害防治。空心菜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可用生物防治。(5)注意及时收割茎叶,不断促进其生长。

六、观察记录情况 地上茎、叶气温在5℃时开始生长,生长最适气温为15-25℃气温过高过低生长都较缓慢,气温高于30℃以上有老叶焦边现象。培养液pH值在6.5-7最为适宜。无土栽培空心菜收获茎叶记录统计表

无土栽培每三天可以收获一茬空心菜茎叶,而有土栽培则需要五天。从收获的茎叶质量来看无土栽培的空心菜收获的数量要高于传统有土栽培的三成左右,且茎叶更加肥嫩,少有虫害!

七、结果与体会

1、无土栽培的空心菜比盆栽空心菜生长速度快、长势好、生长周期短、收割时间熟都比盆栽提前一周左右,并极少有病虫害。

2、试验证明,室内无土栽培空心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在家庭中推广种植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既可以观赏、美化环境,又能品尝到绿色环保的时令蔬菜,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实践,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教材,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促进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本地的推广。

指导老师:龚磊

第四篇: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创新生态化

摘要: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现在乃至将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特别是领导层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两大类,其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到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进程。科技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我国现有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力)投入开发,从而抑制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自主创新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新活动,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自主创新科学行为内涵上的高远与厚重、严肃与科学,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更不能滥提口号,而是应结合本地实际量力而行地开展,真正落实到经济发展中去,必须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坚持走创新创业、富国强民之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动员各方面的创新力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以创新走到世界前列,建立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即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显然,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价值取向的传统的科技创新观已经与社会发展日益格格不入,让自然生态价值观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愿望,而且也是一个实际的进程。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走生态化转向之路正适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要求。因此,科

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既是对社会发展战略转向的积极回应,也是价值观嬗变反映到实践中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哂纳感,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今天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因此他们是否能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环境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实现。本文限于篇幅,仅将科技创新主体放在大学生层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目标逐步从环境保护转向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考虑生态问题的、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由此,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教学研究中,把维系生态道德观列入教学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相关教育,目光大多停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面和外部层面,即只是关照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转换。因而,总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上,忽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灌输生态道德观。这种缺乏人文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是不妥当的。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觉醒,而这种生态意识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必须通过教育才会进入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之中。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所必须的人类固有因素——一种种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等,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客观化、对象化而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这些因素绝对不是通过遗传能传递的。

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行政、手段限制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然而,尽管环境科学日益发达,环境立法日趋完善,现实生活中却仍旧存在着有法不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法律和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事实上,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在以灌输原则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独立做出责任选择的能力和习惯。加之,当今是价值选择多样化的时代,学校如果只鼓励自由选择而不加以正面灌输和积极引导,无疑等同于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乱”。对此,学校、教师都应当积极引导,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专业上的创新潜能。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应该看到我们的工作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够,所谓学生的选择其实只是师长替学生做出的,从而取消了学生的责任。这种教育表面上看来是“成功”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服从于规则。但是,这种缺乏主体自由意志的“服从”根本不具有真正的道德意义。青年学生的创新是一个主动自为的积极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主体的活动息

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力压制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并培养其选择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第五篇:科技创新论文

从冷战看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平衡重要性

赵旭 2010011237

科技,作为影响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因素,象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科学技术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在浩瀚如烟的历史往事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演出。我们几乎在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中都能看到科技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审视科技,那我们对科技的理解往往就只停留在它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放眼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振兴,那么科技无疑就是决定性力量。军事,作为一个国家振兴的重要保证,与科技的依赖关系随着当今新军事浪潮的推进变得愈发紧密。这自然就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协调。

首先,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特点。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其独一无二的目的性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其形式也由远古时代的肉体对抗发展到了现在的信息对抗。

从人类漫长的军事历史来看,军事形式的军事理念的重大改变都无一不与当时的重大科技发展有关,比如说火药的成熟运用使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飞机的发明使人类的战争空间发展至三维立体,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的战争威力达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高科技不对称战争的爆发和进行,我们越来越发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军事上的另一轮技术革命、观念革新,制信息权已经成为了超越制空间权的首要战争获胜准则。

所以我们首先可以得出军事科技的特点,也就是影响力巨大成效显著,进而我们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军事科技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最前沿军事科技、具体来说是军事武器所涉及的领域不是很广,往往就是比较单一的领域。

而相比于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由于其面向对象以及应用环境的不同,其要求就会相对较低,但是所涉及领域就要大很多。另外,民用科技与军事科技不同,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易于产业化、商品化、易于带来经济效益。

正如前文所述,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作为科学技术的两大应用领域,分别具有其独特之处,而同等重要。所以,如何依据一个国家现有的科技力量和现实情况去平衡两者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现在及以后科技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了这个问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中,他们又是怎样寻求一种平衡二者的方法的呢?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十分不平凡的时期,人类的政治、科技、文化、战争、思想都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该世纪的后半叶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舞台被两大阵营的铁幕所笼罩,美国、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在二战过后不可避免地由并肩战斗的战友走向了针锋相对的敌人。

而冷战时期,人类的科技发展又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那么作为国家力量竞争的重要因素的科技无疑会被两国而过充分利用用作国际竞争的筹码。

实际上,回顾整个冷战的历史,我们似乎不难发现,美苏两国的争霸实际仿佛就是科技的竞争。

没有哪位政治家、军事家不感慨于广岛长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在恐怖的高科技武器面

前,国家间的较量似乎变得那么简单,谁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谁就占据主动。于是,美苏两国就展开了一场持续达半个世纪的科技上的较量,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最精彩的莫过于两国在军事科技上的竞赛,更准确来说是军备竞赛。

1945年-1957年第一阶段军备竞赛主要是在研制核武器领域。

1945年7月,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49年8月,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在战后的核垄断地位。

1952年10月,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次年8月,苏联氢弹试验成功。随后两国均在核武器的实战化、高质量、小型化方面展开竞赛。据统计,1945年至1985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两国分别进行了80次、562次核爆炸试验,占世界总数的80%以上,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达4.5万上,占全世界的90%以上。

军备竞赛的第二阶段为1957年至1983年,双方以研制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以及新型核弹头展开竞赛。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空,1958年美国也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加加林的操作下首次绕地球飞行并返回地面。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同时,美苏又进行了多次的洲际导中短核导弹发射试验。从1957年至1984年,全世界发射的3000多颗人造卫星中,两国总数占到了90%以上,且70%是军用卫星。到1986年,洲际导弹、潜射导弹、重型轰炸三种战略武器合计数:美国1989件,苏联2594件,核弹拥有量,美国为1.3万余枚,苏联为9640枚。

第三阶段,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以研制建立战略系统为主要内容,如1981年4月,美国进行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实验,此后又多次进行了同类的飞行,苏联在1983年进行了首次小型航天飞机的试验,此后两次试飞成功。在这个领域中,美国在航天飞机方面领先苏联,苏联在范围性武器系统和建立航天站方面领先美国。

在常规武器发展方面的竞赛也相当激烈,美苏两国的飞机、舰船、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等更新3-5代,而且性能不断提高。

可以看到,美国苏联都将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作为各自发展竞争的重中之重。从以上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整个美苏军备竞赛、军事科技竞争的过程中,两国整体实力接近、在具体的不同领域各有千秋,互有攻守。

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内外交困最终克里姆林宫的镰刀旗落下,美国在整个冷战的漫长过程中终于笑到了最后。我们或许会发问,在两国军事科技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当然,这其中包括了诸多因素,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国际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能仔细分析,从科技的角度入手,一定能发现两者同样显赫的军事科技背后的不同,进而可以理解最终两国的胜败之道。

苏联,这个诞生于1917年十月革命的新兴国家,与欧美等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性质和体制上就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一点从本质上使其科技发展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鲜明的国家特色烙印。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的军工基础十分落后,只有兵器和造船工业,“十月革命”前夕开始创建飞机工业。“十月革命”后,恢复军工生产成为当务之急,苏维埃政权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使军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很快提高。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231个工厂保证了作战的基本需要。国内战争结束后的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年),国家重点发展国民经济,军工生产主要是对已有武器改进,一些新产品只限于试制,很少投

入批量生产。火炮和弹药产量很少,坦克和军舰制造几乎没有,军工基础仍较薄弱。苏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开始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期,其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庞大的军事工业,目标是使飞机、坦克、火炮三种最重要的武器生产达到自给。随后,国家对军事工业的投资以及军工产值都增长很快,超过了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1939年—1941年间建成了2000个新企业,集中力量生产坦克和飞机。从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苏联的国防科研体系逐步形成,相继成立了一批研究所和设计局,并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武器。还成立了一批军事技术学院。随着国际形势的恶化,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国防工业,国家的国防预算拨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5.4%猛增到26.4%,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兵器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卫国战争爆发前夕,苏联已经拥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工业和军事技术,为战争开始后大量生产先进武器装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非但没有被摧毁,反而经受住了考验,大大的以此为契机发展。最终到了二战结束后,成为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军事科技强国。

可以看到,由于苏联本身国家的特殊性以及处于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前期的苏联在科技发展上偏重于重工业,偏重于军事科技,这一点有效地保证了其国家安全,并且使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可以说在冷战之前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上,苏联领导人正确的预判了国际形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其科技发展重军轻民的基调,为其日后的种种问题埋下了隐患。

到了冷战期间,为了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继续施行优先发展军事科技的战略,大力发展核武器、航天技术、导弹技术等尖端武器以及常规武器,忽视了民用科技的发展,“民用军事化”“经济军事化”。比如说,在人才、经费、设备方而,军事科研一贯受到优先照顾。在苏联的科技发展规划中,武器和太空计划始终居首位。与此相对照,工业部门的科研条件要差得多,每100名科学家中就有70人在研究坦克和导弹。

除了其忽视民用科技的发展的因素外,再加上受其科技体制所限,很多先进的技术不能生产实际化,科研人员普遍脱离生产,企业试制能力有限,所以导致科技无法带来经济效应,其民用科技的生存空间就更加非常狭小。

到了冷战的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民用产品逐渐开始获得了广泛市场,民用科技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需求,但是此时的苏联并未能有效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机,依旧排斥挤压民用科技,导致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甚至与日本都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我们知道,民用科技相比于军事科技,虽然科技水平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却易于产品化,市场化,其经济效益更加直接更加显著。苏联过度的发展军事科技而忽视民用科技就导致了其经济发展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再加上其相对死板僵硬的经济发展体制模式和在军事科技上的过度大量投入消耗,最终导致其经济崩溃。

过度发展军事科技带来了民用与军用的失衡,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失衡,带来了致命的缺失。

反观美国,作为19世纪末崛起的新兴大国,他的发展受到西方传统科技观念的影响,本身就有重视民用科技,鼓励发展民用科技的传统,所以美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在冷战时期尽管同样重视发展军事科技,但是受到其传统的影响,民用科技的发展仍然得到了很大支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其无与伦比的经济水平,所以为民用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其整体的科技发展体系较为均衡。

而且,美国更是把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军事科技的成果应用在民用领域,使其获得经济效益以及进行产品的技术试验、更新换代,比如说: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

1985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组建了第一个网命名为NFSnet,伴着TCP/IP协议的成长,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 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他们把最后的使用TCP/IP支持的NFSnet网叫做Internet网,即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连网

此外,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在了日常的生活中,堪称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相结合的典范。

因此,我们就显而易见地知道在漫长的冷战军备竞争中,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综合发展各个领域的科技,把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先进军事科技的优势,广泛运用于民用,最终在经济、科技、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苏联过度发展军事科技,尽管一时取得辉煌,但是最终导致其科技发展失衡,没有能挽回其先天的劣势,宣告失败。

或许有人会反驳,苏联的在科技发展上的失衡是有原因的,的确,任何客观的历史事件都有其背后的背景,苏联之前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也对其在冷战时期的科技发展造成影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相结合才能使科技发展协调,才能使科技发展长远,才能使科技发展有效和全局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如果冷战期间,苏联能够有效地兼顾其民用科技的发展能够兼顾经济的发展,那么无疑其在于美国的竞争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其在先天条件上的不足之处。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类的科技仍在飞速地发展,而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必将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最为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怎样寻找到一条适合我们的结合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将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相结合才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美国、俄国和冷战1945-2006》(美)沃尔特.拉菲博尔著北京那个世界图书出版社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徐天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冷战后美国核威慑政策与国际战略稳定》孙逊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下载生物论文创新科技1(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论文创新科技1(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创新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施计划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必须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

    科技创新论文(5篇)

    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对于如何构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培养中小学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小学校都在进行体系改革和路径......

    小学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论文光 的 折 射 姓名: 班级: 辅导教师: 光的折射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玩夹蛋珠游戏。当我把筷子插入水时的时候发现筷子是斜的,可是我把筷子拿上来时却发现筷子又变直了。我......

    科技创新小论文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老师在课堂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麻烦,比如,在数学课上画几何图形时会感到很麻烦。所以我发明了这种简易的折叠尺。 简易的折叠尺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10块......

    科技创新小论文

    绿色踩踏与绿色健身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我们不仅要节约能源,还要想办法创造和开发一些新能源,把一切可以想到的转化为能量的因素尽量转化为能源。 你......

    科技创新小论文

    我的自制“硬币分拣器” 科技创新来源于生活。这不,我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一个“简易硬币分拣器”,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现在介绍给大家,或许能给......

    科技创新大赛论文

    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主题:眼保健操是否用及相关问题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推行并使用眼保健操的国家。眼保健操是结合中医中的穴位按摩延伸而来的,眼保健操与课间操一样,是一群众性......

    科技创新小论文[大全]

    科技创新小论文 植物也会睡觉 浮山县城关小学 **班 郭欣瑶 天渐渐地冷了,植物也像人一样蜷缩起来了。妈妈赶紧把室外已经开了小花的三叶草搬进了暖和的卧室。 过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