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厂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件
XX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1.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
4.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员工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公司(或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食品检查、存储、运输制度
食品检查
1.建立食品卫生检查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本公司(单位)进行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2.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3.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需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4.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存储制度
1.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有登记; 2.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3.库房配备专职人员定期进行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及时处理;
4.冷藏食品配有专用的冰箱、冰柜;
5.食品储存配有专用的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等进行洗刷消毒; 6.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定期检查记录; 食品运输制度
1、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
2、运输时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制定本条例; 2.购进食品时,如实记录进货台帐:食品名称、购货时间、规格(品种)、数量、供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相关检验报告的时间、食品保质期等; 3.销货台长应如实记录销售食品名称、销售时间、规格(品种)、数量、购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4.进货台帐和销货台帐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等易于丢失的凭证在每次进货后及时粘贴于台帐上;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建立本制度: 2.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
3.每收到一批货物,如实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 4.查验预包装食品上的标签: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5.如实记录供货者的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6.如销售进口食品,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退市制度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下列食品应当采取退市制度:
1)未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等;
2)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的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3)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4)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5)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6)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7)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 3.发现上述食品自动进行退市处理;
4.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退市通知后,及时退市; 5.做退市处理的食品做好记录:时间、食品数量、生产者、产地、规格,及时通知供货商或生产者将食品拉走并做好记录;
6.供货商或生产者未到来前,对退市食品做好装箱、包装处理,妥善保管,不得与合格食品混放;
(经营需冷藏食品的,需要增加此制度)
冷链销售管理制度
1.需要冷藏销售的食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2.冷链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3.食品进出必须建立专帐;
4.食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定型包装液体食品等在2℃-8℃条件下贮存; 5.食品保存期间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各测量1次食品温度,记录检测结果; 6.冷链设备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整洁,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
(申请批发的,需增加此内容)
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1.销售食品时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2.设立一个存放台帐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实台帐管理。3.批发记录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申请经营乳制品的,增加以下内容)
乳制品进货、运输、贮存、销售、退市制度
保证乳制品进货、运输、贮存、销售、退市全过程符合有关乳制品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一)进货
1.进货时需向乳制品供应商索要加盖公章的有效证照资质证明与相关乳制品的检验报告。验明乳制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示。
2.不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
(二)运输
运输乳制品车辆必须有防尘、防蝇、防晒、防雨设施。需冷藏的乳制品要用专用冷藏载具运输,并有专人对运输车辆温度进行测量并做记录。配备必要的保温设备,已保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乳制品安全的冷藏、冷冻温度。
(三)贮存
乳制品入库要验收、登记。验收时要检查食品的质量、卫生状况、数量、批号,出入库登记要与乳制品名称、批号相符;储藏乳制品应隔墙离地20公分,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品种分类、分架存放,并做到先进先出;根据乳制品存储要求,配备相应的冷藏库房,冷藏温度应当符合乳制品标签明示温度以及食品安全要求。仓库要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要清洁整齐,不存放私人物品,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杂物。
(四)销售
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所销售乳制品的质量。对需要低温保存的乳制品,配备相应的冷藏设备或者采取冷藏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严禁销售变质、破损或者不符合乳制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严禁销售的乳制品出现包装污迹、破损等影响顾客看清乳制品出厂日期、批号、特征、品种等情况。
2、需冷藏销售的乳制品必须放置在冷柜中。每日早中晚分三次对低温乳制品所在的冷柜进行温度记录监控,由责任人填写《温度记录监控表》。
3、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履行不合格乳制品的更换、退货等义务。
(五)退市
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立即停止销售,追回已经售出的乳制品,并记录追回情况。
对自行发现销售的乳制品有前款规定情况的,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并通知乳制品生产企业。
乳制品进货查验制度
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不得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
(一)进货时需向乳制品供应商索要加盖公章的有效证照资质证明与相关乳制品的检验报告。验明乳制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示。
(二)不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
(三)设立一个存放上一级批发商或厂家相关资质和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内容,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
(申请乳制品批发经营项目,增加此内容)
乳制品进货、销售台账制度
建立乳制品进货台帐、销售台帐,如实记录批发的乳制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来源或流向等内容。进货台帐和销售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申请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项目,增加此内容)
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制度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经营者,还应当保证严格按照质检部门公布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名录进货。
(涉及销售进口乳制品的企业请增加以下制度)
进口乳制品需要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乳品的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规定。
注意事项:
1、没有冰箱冰柜的企业不需要打印冷链销售管理制度。
2、零售企业不需要打印批发制度。
3、每页都加盖公司公章;新办企业每页由所有投资人签字
4、本制度必须A4纸机打。
5.提交的“乳制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果不涉及“批发”或者“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方式的,请去掉“乳制品进货、销售台账制度”或者“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制度”。
6.此模板仅供参考。
end
第二篇:XX食品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XXXX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编 制: XXX 审 核: XXX 批 准: XXX 版 本 号: XXX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XXX—GL—SPAQ—20XX
保密等级:X级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XXXX食品有限公司
发布
XXXX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及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XX食品有限公司各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过程的管理。
第三条 食品添加剂及各种原辅料、包装物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四条 食品安全科主管公司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生产经营要求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三章 食品安全科职责
第七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防护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公司食品安全HACCP体系。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生产。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改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和内控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第四章 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第八条 公司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检验报告应当每年提供一份有效的第三方全检报告。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或有交由质量部门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第五章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九条 公司质量部门及仓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第六章 库房管理制度
第十条 公司仓库管理人员及客户库房管理的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不得与洗化用品、日杂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七)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第七章 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第十一条 公司或客户销售食品必须严格执行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一)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口。
(二)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三)食品销售应有专柜,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
(四)销售的预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质期)等。
第八章 食品展示卫生制度
第十二条 公司或客户进行食品展示时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展示卫生制度:
(一)展示食品的货架必须在展示食品前进行清洁消毒。
(二)展示食品必须生、熟分离,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三)展示直接入口食品必须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保持食品新鲜卫生,不得超出保质期。
(四)展示柜的玻璃、销售用具、架子、灯罩、价格牌不得直接接触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货架上。
(五)展示食品的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第九章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第十三条 食品从业人员及行政部必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行政部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并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
(三)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章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第十四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第十一章 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第十五条 生产部及食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四)食品用具应定期保洁、洗刷、消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
第十二章 个人卫生制度
第十六条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个人卫生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持健康证上岗。
(二)食品从业人员进入车间应按下列程序:更衣→戴工作帽→换工作服→洗手→洗手液洗手→净手→吹干→消毒→进入车间。
(三)工作服、帽及口罩保持干净、清洁,佩戴时要求头发、口鼻无外露,每天严格做好工作服、帽、口罩的消毒工作。
(四)头发保持干净、整洁,面部不擦口红、不擦粉,不佩戴耳环、项链、戒指、手表等,手部保持清洁,勤剪指甲,不涂指甲油。
(五)不穿工作服、靴入厕,入厕后进入生产区域前应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流程,不穿工作服进入非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域内扔杂物、吐痰、吃零食等。
第十三章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厂区内必须严格执行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生产设备、设施保持干净并整齐摆放,做好日常维护和消毒工作。
(二)生产工具、用具、盛装物料的容器保持干净并整齐摆放,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三)生产区域地面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无积水,无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非企业生产加工使用的物品及物料。
(四)生产区域及更衣室门、窗严禁长时间敞开,进出门要随手关好,做好门、窗、纱窗的日常维护工作。
(五)生产区域内人流、物流通道分开并有明显区别标志,防止交叉污染,物流门在送好物料后保持关闭,人流门在进出人员后保持关闭。清洁区与半清洁区严格区分,各区域人员严禁串岗,各区域每天工作结束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区内每天还应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六)更衣室及储衣柜保持干净清洁,灭菌灯保持干净并运作正常,仪容镜镜面干净无破损,消毒池按消毒要求配制消毒液并定期更换,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保持干净并运作正常。
(七)生产区域内纱网保持完好,无1cm2以上的破洞,纱网无过多积尘,下水道、防鼠栅栏无破损。
(八)厕所保持清洁干净,垃圾池无太多垃圾,灭鼠、灭蝇装置及仓库挡鼠板保持正常使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灯具合理安置防爆装置,污水处理设施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九)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生产车间,经批准进入生产车间人员要严格执行更衣和消毒流程。仓库为产品和物料存储的地方,除进出仓库入库或领取物料外,任何人严禁从仓库进出车间。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第十八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一)将食品安全检查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卫生监督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上班前及上班过程中检查卫生,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食品安全科食品安全检查每周安排1-2次,检查内容为食品安全制度的全部内容,检查时间及地点由食品安全科科长负责通知,复查时间和参加人员由食品安全科科长安排。
(四)食品安全科成员一般由生产、技术和质量的相关负责人参加,食品安全科科长为质量部门负责人,具体执行过程由食品安全科通过选举产生科长1人,副科长1人,负责日常食品安全检查的各项安排及执行工作。
(五)每周食品安全检查前由科长提前通知各相关负责人到指定地点集合,特殊情况负责人不能参加的可由其分派其他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参加检查工作,若未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的,由食品安全科科长对负责人进行处罚。
(六)食品安全科检查过程中应当客观、真实,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指导改进并提出整改意见及期限,做好记录备查并监督落实整改。
(七)对于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做好记录并即时传达和落实整改。对未按期整改和多次出现同类问题的当事人及其相关领导,食品安全科应当根据情况酌情给予处罚。
(八)日常工作中对于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食品安全科成员有听取投诉、不定期检查、现场教育、现场整改、及时反馈意见的权力和义务,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及规定的情况整理资料后报行政部进行处罚。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XXXX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科制订,报总经理或董事会批准后施行,修改或终止时亦同。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食品安全科负责解释与检查考核。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施行后既有的类似制度即时自行终止。第二十二条 有关本制度的特殊说明。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件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六、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七、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八、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目的:强化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的规范运行,提高幼儿园食品安全自我防控能力,确保食品安全。
二、范围:原辅料采购验证、制作过程控制等全过程的现场检查、制度落实及过程记录等。
三、组织领导: 幼儿园成立食品安全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园长(兼质量管理员)担任。
四、食品安全自查的内容
1、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2、制作过程控制情况;
3、不合格品管理情况;
4、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
5、从业人员;
6、对幼儿及家长投诉登记及处置记录情况;
7、收集风险监测及评估信息的记录;
8、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
五、食品安全自查频次
1、每季进行一次自查;
2、整体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自查。
六、食品安全自查的方法步骤
查阅文件;检查记录;调查询问;口试笔试;现场核查。
七、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要求
1、坚持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原则;
2、自查记录要真实,情况评估客观;
3、发现可能存在食品风险时,要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并立即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食品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园按照法定条件、要求制作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进入本园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包括: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三条 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认证认可标志;
(三)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四)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六)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进入食
堂。
第五条 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条 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七条 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工作,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保证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应统一保管,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第八条 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食品经营用设备、设施清洁消毒维修管理制度
1、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2、配备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主要设施宜采用不锈钢,易于维修和清洁。
3、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加工与用餐场所(所有出入口),设置纱门、纱窗、门帘或空气幕,如木门下端设金属防鼠板,排水沟、排气、排油烟出入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防鼠金属隔栅或网罩;距地面2m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杀措施。
4、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5、食品处理区应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6、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胶 型切配板。
7、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购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QS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5.对食品进行查验。具备条件时设立食品检测室,对供货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详细记录。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理。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二)食品储存
1.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2.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3.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4.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5.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查一次。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6.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运输
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2.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
3.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装运。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不合格食品退市
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接到执法部门、生产企业的召回通知,应当立即停止营业,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
2.在经营场所向幼儿及家长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称、批号等信息,并安排专人处理消费者退货事宜。
3.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记录,严禁再次流入食堂。
4.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即政府监管部门。5.不合格食品的处置。与供货商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
6.政府部门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销毁处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
7.不合格食品退换货、下架封存、召回等处置资料,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保管,以备查验。
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幼儿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五、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餐厅食品留样制度
1、餐厅为幼儿提供的每餐、每样食品都必需由专人负责留样。
2、餐厅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超过100g,分别盛放在己消毒的餐具中。部分食品还要带些汤汁。
3、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4、等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或加盖),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间、品名、留样人。
5、食品留样在密封好、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专用留样冰箱内。
6、用于留样的容器必须满足消毒、无菌要求。
7、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间、食品名称、留样人,便于日后备查。
8、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超过后方可倒掉。
9、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它食品。
10、餐厅卫生管理理员要每天督促相关人员做好留样工作。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食品入库前要将仓储室卫生清理干净,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库时要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并按入库的时间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出、以免贮存时间过长而生虫、发霉。
2、食品入库前应确保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鼠药、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3、食品应当分类、分架,距离墙壁、地面均在 10cm以上存放。
4、保管员要每天对仓库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贮存肉类食品要生熟分开,肉类和鱼类不得混放。冷库里要将冷冻的食品分类码放在不锈钢架上。冷冻温度保持在―18℃左右。
6、冷荤间的冷柜只能专用贮存熟食品,保持柜内清洁,不得污染。冷柜食品用完后要进行清理消毒(使用过氧乳酸涂抹),打开柜门凉干。贮存食品温度应保持在0℃—5℃。煮熟的食品要冷藏时必须待食品自然凉透后才准放入冷柜内。
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
为保证食品安全,规范散装食品标签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本园和幼儿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注:生产日期标注方式①××年×月×日②当天按照实际进行标注
保质期标注方式①×天②×个月⑧常年
按照实际标注例:12个月
保存条件①冷藏
②冷冻
⑧常温
按照实际的保存条件标注例:冷藏
食用方法
①直接食用②加工食用
按照实际的食用方法标注例:直接食用
l、标签设定依据:《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定》
①第三条出厂的散装食品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密封包装,并在标签上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包装规格。同时应附有检验合格证明。
②第七条第三款经营者应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
③第十一条散装食品标签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标注的生产日期相一致。
2、新增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方式:
配料表:各种配料按照牛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 添加剂:按照实际使用的添加剂进行标注,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m2760 2()(]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牛标准)第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配料清单。
配料清单中各种配料应当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食品添加剂的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注:甜味剂类:
异麦芽酮糖、糖精钠、甜蜜素、蔗糖素、甜菊糖苷、安赛蜜、木糖醇、三氯蔗糖、麦芽糖醇、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等
防腐剂类:
苯甲酸、亚硝酸钠、山梨酸、丙酸、单辛酸甘油酯、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硝酸钠、硝酸钾等
着色剂类:
红曲米、红曲红、茶黄色素、叶绿素铜钠、栀子蓝、诱惑红、姜黄、苋菜红、亮蓝、二氧化钛、日落黄、辣椒橙、辣椒红等
(以上添加剂的具体品种变化根据国家的最新规定执行)
不合格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防止本园发生的万一存在因微生物、异物等异常原因造成的不合格食品的扩散,尽早回收,以减轻或杜绝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维护企业的形象,减少公司损失,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园成品的回收控制。
三、职责
1、本园为本程序的最高决策者,负责提供资源支持(包括人员、资金、器材等),负责配合执法部门一起进行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工作;
2、厨房负责提供销售信息,确定问题产品的回收方案处于本园的控制之下。
3、质检部负责发现问题,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力,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4、后勤部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对问题产品进行逆向追溯。
四、产品召回步骤:
食堂内部发现的问题,处理步骤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时行再加工或销毁等处理。
五、投诉评估:
投诉汇总报告由发现问题的归口部门如实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交质检部会签,如果发现产品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则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技术人员调查研究以确定存在危害因素,必要时请外界的研
究机构来协助;
2、立即通报全园;
3、质量管理员负责追溯及产品的所有标签。必须在24小时内查到问题产品的销售点;
4、厨房、餐厅联合收集并反复阅读研究有关质疑产品,生产前后所生产的产品与质量记录。
六、回收程序
1、问题发现→报告召回工作组→集体调研→决定回收→产品标识→生产记录→幼儿→回收→评估→处理。
2、追回产品,直接废弃。
3、回收结束后,填写《产品回收报告)),三日内归档。
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
一、在厨房内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明示牌应当完整、清晰。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专柜)的设置应当符合食品标签标注的储存条件,并区分散装食品与预包装食品。临近保质期食品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在厨房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提醒厨房工作人员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并向厨房工作人员明示:“请您理性购买并注意在保质期内食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时效和范围为:
1、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
2、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
3、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
4、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
5、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
6、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三、每天对临近保质期食品进行检查,对尚未售出的到期食品,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建立销毁记录台账,销毁记录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销毁超过保质期食品,应确保该过期食
品外包装一并销毁。销毁记录台账应如实记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销毁时间和地点、销毁方式方法、承毁人、监销人等内容,或者保留可供追查的影像资料等。
四、如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必须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妥善处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出现的消费纠纷,严防因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管理不善而出现大量申(投)诉或举报。
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为加强食堂餐厨废弃物的管理,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杜绝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师生食品安全,特别制定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员要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直接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
二、食堂必须按要求将餐厨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厕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三、餐厨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分别处理。食品原料粗加工产生的垃圾(菜叶、根须、动物内脏、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处理,即倒入垃圾桶加上盖子,运往垃圾站,由环卫工人转运处置;泔水类垃圾(食物残渣、饭、菜、汤水、锅底、留样处理物等)按规定倒入专用泔水桶,回收给养殖户。
四、泔水类垃圾按要求要与回收方签订回收协议书,注明泔水类垃圾回收仅限于养殖用,不得另作他用。
五、餐厨废弃物处置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完整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报告管理处,并接受监督检查。
六、管理处加强对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置工作的检查监督,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食堂,责令立即改正,并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处罚。
第四篇:食品厂质量管理文件
公布令
质量管理文件是我厂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厂各项质量工作的根本准那么和指南,希望本厂全体员工在推动各项质量工作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文件所规定的要求执行。
质量管理文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正式在本厂执行实施,今后随着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变化以及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质量管理文件进行修改,以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变化以及本厂的开展要求。
批准人:莫俊标
二00六年八月二日
关于任命质量负责人的通知
全体员工:
为加强本厂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促进产品的高效优质,使厂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研究任命莫俊标为质量负责人,即日起履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
特此通知。
陆丰市东海和盛食品厂
二00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质量方针
本厂的立足点是不断创新、精细加工、力求完美,向每一个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效劳。因此,特制定如下质量方针:
持续追求高质量产品;
充分提供超一流效劳。
2、质量目标
为了使本厂的质量方针落实到质量活动中,真正成为我厂质量工作的指南,特制定如下质量目标:
出厂产品合格率100%;
客户抱怨处理率100%。
组织结构及主要部门的职责权限
组织结构图:
厂长(兼质量负责人)
质量管理办公室
生产部
购销部
仓管部
质检部
厂长职责权限:
a〕厂长是本厂法人代表,也是本厂最高管理者,全面负责本厂各项工作;
b〕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筹划,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质量管理文件和各类质量方案,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良;
c〕负责批准本厂整体开展方案和工作方案,组织配置厂需资源;
d〕严格内部管理,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任命质量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聘任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e〕负责制定和审批经费的预决算,审批重大日常支出;
f〕负责审批新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设备购置方案和人员培训方案;
g〕审批内部审核方案,主持管理评审,主持重大事故分析会,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h〕负责组织对全体人员的考核奖惩;
i〕严格落实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抵抗一切违背质量原那么的行为。
质量负责人职责权限:
a〕熟悉和掌握本厂业务开展情况,对全厂业务开展和质量管理负有领导责任;
b〕贯彻落实各项与本厂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c〕负责主持建立本厂质量管理体系和编制修订质量管理文件,确保质量管理文件的现行有效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良;
d〕负责主持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协助厂领导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及主持审核、评审纠正措施的落实;
e〕负责组织本厂质量事故、质量攻关等问题的解决;
f〕严格落实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抵抗一切违背质量原那么的行为。
质量管理办公室职责权限:
a〕负责制订人员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b〕负责组织人员档案、文书档案和技术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c〕负责组织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的验收、调试和建档工作;
d〕负责本厂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管理工作;
e〕负责本厂在用计量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方案的实施;
f〕负责抱怨的受理和处理工作;
g〕拟定和编制本室的月度、季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
h〕完成厂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生产部职责权限:
a〕制订并实施生产方案,负责各车间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平安生产,保证工作质量;
b〕严格执行本厂的管理制度和工艺文件;
c〕催促生产车间做好生产现场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d〕贯彻执行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和质量奖惩制度,支持质量人员的工作,严格做到不合格不出厂,对因生产管理不善的质量下降负责;
e〕负责组织生产设备管理工作,对生产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负责组织、制定、落实设备维修方案和设备管理制度;
f〕根据技术标准行使质量否决权,有权制止不合格的原材料生产。
购销部职责权限:
a〕负责供方的评审工作,对本厂的所有供方定期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以保证采购合格的原材料;
b〕负责组织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供应,并组织调查掌握市场上各种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价格信息工作,保证所采购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
c〕负责产品的销售工作,并积极组织追收货款;
d〕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售后效劳工作,处理好顾客和投诉;
e〕做好有关销量的统计和任务的落实;
f〕掌握市场信息,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
g〕针对竞争者进行分析,并落实措施;
h〕负责参与销售合同评审,评价销售合同质量要求能否得到满足;
i〕负责产品的销售管理,及时对市场有关产品方面的信息进行调查;
j〕针对客户定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市场销售情况,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
k〕做好用户访问工作,并对合同进行管理,建立用户档案;
l〕当获取顾客信息时,及时反应给相关部门,使产品更能得到控制。
仓管部职责权限:
a〕负责仓库的管理工作。
b〕负责成品的保管和发运,做到分类存放,不错发、漏发,按发货单准时交货,确保顾客满意;
c〕负责组织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及存放、保管和发放,做到帐、物、卡相符;
d〕原材料、成品要保持先进先出的原那么,货物摆放要按规定要求,保证产品的完好;
e〕负责设备配件、备品和其它物资的验收、保管和发放;
f〕严格按物资领用制度办事,做好各种物资的标识;
g〕保持仓库整洁,各种物资按规定摆放;
h〕定期对仓库储藏进行盘点。
质检部职责权限:
a〕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和监控,并做好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b〕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保管、保养和校准工作,并建立检测仪器、试剂的台帐;
c〕负责及时掌握车间生产产品质量情况,协助车间及时解决质量问题,搞好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d〕对成品按照出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出厂。
调味料〔辣椒酱和辣椒油〕生产
关键控制点确实定及其控制程序
本厂确定了原料控制、配料、油炸、蒸煮〔灭菌〕等环节作为调味料〔辣椒酱和辣椒油〕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
一、辣椒酱
1、原料控制。所有原料必须经过验收,其质量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方可投入生产。验收不合格的原料坚决退回。验收规定按采购管理制度执行。
2、配料。按工艺要求添加原料品种;原料品种添加量应严格控制,其所用计量器具应符合相应精度要求并经计量检定合格。
3、蒸煮〔灭菌〕。本工艺流程确定灭菌温度为130℃左右,灭菌时间为40分钟。
二、辣椒油
1、原料控制。所有原料必须经过验收,其质量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方可投入生产。验收不合格的原料坚决退回。验收规定按采购管理制度执行。
2、油炸。本工艺流程确定油炸温度为120℃~130℃,油炸时间为20分钟。
辣椒酱主要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料的分选。
辣椒置于不锈钢桶中用清水泡洗,几分钟后捞起,置于不锈钢工作台上挑选,去除有斑点、霉烂的辣椒或其它杂质。二、粉碎。
将挑选过的符合质量要求的辣椒置于切菜机中,开动切菜机,进行切菜。三、配料。
用磅秤称取定量的已切碎辣椒,再配以定量的白砂糖、菜籽油、酿造食醋、食用改性淀粉、苯甲酸钠等辅料进行调和。四、蒸煮〔灭菌〕。
将调配好的半成品置于不锈钢蒸煮锅中蒸煮,控制蒸煮温度130℃左右,控制蒸煮时间40分钟左右。五、包装瓶及盖的清洗消毒。
回收瓶用消毒剂擦洗后,用半自动洗瓶机清洗;新瓶直接用半自动洗瓶机清洗。瓶盖那么用消毒水浸泡后,用清水泡洗。清洗过的瓶及盖置于沸水锅中消毒,约10分钟后,捞起,沥干,备用。六、灌装。
将蒸煮好的辣椒酱趁热装进包装瓶中,同时用弹簧度盘秤测定其质量,当其质量满足净含量指标要求时,即可旋上瓶盖。七、外包装。
将已印制好的标签纸用打码机打印上生产日期,粘贴在已灌装了辣椒酱的包装瓶身上,将包装瓶通过热收缩包装机进行塑料薄膜包装。辣椒油主要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料的分选。
辣椒干置于不锈钢桶中用清水泡洗,几分钟后捞起,置于不锈钢工作台上挑选,去除有斑点、霉烂的辣椒干或其它杂质。二、粉碎。
将挑选过的符合质量要求的辣椒干置于切菜机中,开动切菜机,进行粉碎。三、油炸。
用磅秤称取定量的植物油置于不锈钢蒸煮锅中,再参加定量的已切碎的辣椒干,开始加热,控温温度为120℃~130℃,油炸时间为20分钟。四、冷却、过滤。
油炸后的辣椒油自然冷却至常温,置于滤网上过滤,滤下辣椒油液。五、包装瓶及盖的清洗消毒。
回收瓶用消毒剂擦洗后,用半自动洗瓶机清洗;新瓶直接用半自动洗瓶机清洗。瓶盖那么用消毒水浸泡后,用清水泡洗。清洗过的瓶及盖置于沸水锅中消毒,约10分钟后,捞起,沥干,备用。六、灌装。
将辣椒油液灌进包装瓶中,同时用弹簧度盘秤测定其质量,当其质量满足净含量指标要求时,即可旋上瓶盖。七、外包装。
将已印制好的标签纸用打码机打印上生产日期,粘贴在已灌装了辣椒油的包装瓶身上,将包装瓶通过热收缩包装机进行塑料薄膜包装。酿造食醋生产关键控制点
确实定及其控制程序
本厂确定了原料的控制、醋酸发酵、灭菌等环节作为酿造食醋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
一、原料的控制。
所有原料必须经过验收,其质量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方可投入生产。验收不合格的原料坚决退回。验收规定按采购管理制度执行。二、醋酸发酵。
严格控制醋酸发酵温度为32℃~36℃。三、灭菌。
严格控制蒸汽灭菌温度为78℃~85℃。酿造食醋主要生产操作规程
一、润米:
称取筛选过的糯米100kg,洗净后加适量水浸润〔冬天浸润24小时,夏天浸润12小时〕,使米粒全部浸润透到断面没有白心,可沥干水分〔控制在35%-40%之间〕。
二、蒸米、冷却:
1.将浸润过的糯米放入蒸煮锅蒸25-30分钟,翻拌一次使其疏松,参加适量的水蒸至糯米全部熟透。
2.将熟透的米饭摊开散热冷却,使其温度降至35℃左右。
三、酒曲发酵:
将冷却后的米饭参加2kg酒曲,入缸进行酒精糖化低温发酵,温度控制在26℃-32℃之间,经过3~5天形成糯米醅,酒精度到达14℃左右,完成酒精发酵工序工作。
四、糯米醅种醋酸发酵:
取75kg糯米醅,置于发酵缸中,参加156kg温开水和19kg白酒,充分搅拌后盖严木盖,使其在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保温作用并防止杂菌污染。在自然发酵过程其间,温度保持在32℃-36℃之间,经过25-30天便完成醋酸发酵工序。
五、淋醋和灭菌:
通过发酵形成的醋液流经过滤罐,去除沉淀等杂质,再经灭菌锅进行蒸汽灭菌〔控温78℃~85℃〕。
六、包装瓶及盖的清洗消毒:
回收瓶用消毒剂擦洗后,用半自动洗瓶机清洗;新瓶直接用半自动洗瓶机清洗。瓶盖那么用消毒水浸泡后,用清水泡洗。清洗过的瓶及盖置于沸水中消毒,约10分钟后,捞起,沥干,备用。
七、灌装:
将灭菌过的酿造食醋用半自动灌装机灌进玻璃瓶中。
八、外包装:
将已印制好的标签纸用打码机打印上生产日期,粘贴在已灌装了酿造食醋的玻璃瓶身上,将玻璃瓶通过热收缩包装机进行塑料薄膜包装。
文件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
一、本厂的文件及技术资料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
二、资料应按具体性质、适用范围进行分类造册登记。
三、文件技术资料的收发应有记录。
四、对于重要而关键的资料,须经厂领导批准前方可使用。
五、质量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文件及技术资料进行清理,确保相关人员能及时获得准确、有效的文件及技术资料。
六、质量负责人应根据国家要求及自身开展及时更新技术资料。
采购管理制度
一、凡购置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等物资,均由各部门制定采购方案,报厂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活动;
采购活动均由购销部统一负责组织实施。二、采购方案中应明确所需采购物品的名称、型号、规格、等级、质量要求、交货方式、交货日期。
三、采购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等物资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不得采购非食用性原辅材料生产食品;不得采购食品生产的废液、废料进行食品生产;不得采购有毒、有害、有疫病的原辅材料生产食品;采购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进行生产。四、采购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等物资要进行检验或验证。
检验就是根据产品的特性,确定相应的特征指标,进行检验比对,来确定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等物资的合格与否而作出一系列操作;验证就是查验采购物品的质量合格证明〔如产品检验报告等,采购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作为原辅料时,应查验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检验或验证的手续、记录应当齐全。五、对检验或验证后的物品,应出具检验结论或验证结论,报厂领导审核批准,作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各岗位人员工应认真执行上级的生产安排,按时按质完成生产任务。
二、各岗位人员应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各工序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良措施。
三、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应严格履行“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本钱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这一准那么,确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四、应定期清理生产设备中的滞留物料,防止质变。
正常情况下,生产工人应每天在生产完毕时对设备中的滞留物料进行清理。五、因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中断生产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该批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禁止出厂。
六、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应严格控制,切实做好控制记录。
七、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分析工程,对半成品进行过程检验。
生产过程考核方法
为贯彻各种规章制度,发发动工积极开展革新改造及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促进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对违章违纪影响产品质量或造成质量平安事故的,予以处分,特制定本方法。
1、全厂职工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对不遵守厂规厂纪的人员,经教育不改,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直至开除公职处分。
2、对不按生产操作规程造成质量事故的,根据损失情况,给予批评,停发当月奖金。
3、对生产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不注意平安而冒险作业的,部长有权制止,不服者扣发当月生活补助费。
4、对生产过程中,违章作业,造本钱人或他人伤害的,由本人负责,被伤他人费用由伤害人负责。
5、进入生产车间不更衣穿上工作服、鞋帽,不按规定经过消毒道的,每项罚款5元。月受罚超过3项〔次〕的扣发当月奖金;月受罚超过5项〔次〕的开除公职。
6、当班产品发现有杂质的,要追究操作工和带班人的责任,并扣发其当月奖金。
7、对积极进行革新,提合理化建议,根据其效益和作用,奖励本人100元。
8、对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成绩的,根据情况予奖励200~500元。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建立化验室作为厂的质量检验机构,内设检验员假设干名,负责本厂的检验工作。
一、化验室的职责。
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按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负责本厂产品的检验工作,并参与该方面的产品质量分析;严格执行化验室管理管理制度,负责对其所使用的检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对检验设备和检验方法的改造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出检验工作所需的配套设施、标准样品、试剂、资料等的购置建议。二、检验员的职责。
负责所从事岗位的检验工作,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做好检验工作的化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并出具检验报告或其它质量证明;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化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和仪器档案记录;负责本岗位的检验方法、校准方法及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负责化验室间比对试验等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有权拒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外界干扰。三、产品检验工程。
辣椒酱的出厂检验工程为:净含量、外观及感官、水分、酸价、过氧化值、食用盐、总砷*、铅*、防腐剂*、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酿造食醋的出厂检验工程为:净含量、感官、总酸、游离矿酸*、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防腐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辣椒油的出厂检验工程为:净含量、外观及感官、水分及挥发物、酸价、过氧化值、抗氧化剂*。其中无带“*〞号工程为每批次产品出厂检验必检工程;带“*〞号工程每年进行两次检验。本化验室无能力检验带“*〞号工程,暂委托有资
质的检验机构检验〔由该机构提供检验报告或其它证明〕。
四、产品检验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辣椒酱的检验依据为NY/T1070;酿造食醋的检验依据为GB18187;辣椒油的检验依据为Q/HSH06。五、检验工作程序。
采取随机方式进行抽样,样品送至化验室。检验人员根据具体的检验工程,准备相关的检验标准,根据检验标准要求,准备必需的仪器设备、标准样品、试剂等,按检验标准规定的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并作好检验原始记录,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出具产品检验报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一、检测设备的配备。
根据生产和检验的需要,由生产部和化验室或其它有关部门提出购置申请,再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对拟定购置仪器设备的适用性进行论证,提出购置方案,报厂领导批准后组织订购。仪器设备到货后,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安装和调试〕,并请有资质的计量机构来检定或校准,确认仪器设备满足规定技术要求后,方可交付各部门使用,同时填写验收报告和设备档案表存档。二、检测设备的使用。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且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来使用,在操作仪器设备前后均应检查其状态和环境条件并做好相应记录。三、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须检定或校准的检测设备均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其检定或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存有疑问时,可缩短检定或校准周期。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由质检部制定方案,报厂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四、检测设备的标识。
所有仪器设备须统一编制编号,并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作为唯一性标识;所有仪器设备均用红、黄、绿三色标识,说明其受控状态〔红色表示禁用、黄色表示警告、绿色表示正常〕。五、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
所有仪器设备均须由专人保管,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并盖上防护罩;仪器设备故障情况、维修、更换零配件等均应做好相应记录。六、检测设备的搬运。
移动仪器设备时应轻拿轻放,采取相应的防震、防雨淋等措施;移动后的仪器设备应重新调试,到达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重要的和特殊的仪器设备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搬运。
七、检测设备的报废。
不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再报厂领导批准,作为废弃物处理,同时加以标识,隔离存放。
不合格管理方法
1、目的本文件界定了实际生产中对不合格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控制程序,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2、适用范围
本厂所有不合格。
3、原那么
a、一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做好记录,确定不合格范围,并加以标识区分。
b、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c、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
d、纠正或纠正措施一般由不合格所在部门负责实施。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对存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2、识别不合格。不合格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的不合格,应根据各过程输出的信息来识别不合格。包括: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厂〔或标准〕规定时;
b、顾客抱怨〔或投诉〕时;
c、内审、管理评审出现不合格时;
d、供方产品或效劳出现不合格时;
e、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体系文件规定值的情况;
f、各部门信息反应〔管理数据和信息〕的分析结果。
3、确定不合格原因3、1、技术质量组织,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采用统计技术,确定不合格原因。
3、2、对重大质量问题,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发生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并判定责任部门。必要时将调查结果形成“质量问题专题分报告〞;
3、3、对一般质量问题,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责成责任部门查明原因。
3、4、将不合格原因填入:“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第三栏。
4、纠正措施的制定4、1、纠正措施的制定,必须以利于体系的持续改良和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为前题。
4、2、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责任部门制定重大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必要时报经理审批,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
4、3、一般的综合性质量问题,应提交质量例会进行讨论,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制定纠正措施,并报质量管理办公室。综合性质量问题包括:
a、产品质量监抽查中的质量问题;
b、顾客在订货或有关效劳中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
c、产品质量考核中的质量问题等。
4、4、针对不合格原因,在权衡风险、利益和本钱的根底上确定适当的纠正措施,假设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协调,购销部将其纳入方案,组织实施。
5、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5、1、责任部门应严格按方案实施纠正措施。
5、2、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对纠正措施实施的进展情况进
行跟踪,催促、协调和指导。
5、3、在实施过程中,假设出现意外情况或产生更有效的措施时,责任部门应向质量管理办公室提出改良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纠正措施
1、采购品检验或验证中发现不合格,由检验或验证人员记录、标识、交购销部作退货处理。采购品投入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由授权人员审理,对不能使用的,由购销部隔离和处理。
2、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2、1、操作者自检发现轻微不合格,应按工艺文件规定返工或返修。当无法返工时,应报告检验人员,2、2、质检人员应按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抽检,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加贴标识,做好记录,并报质量负责人。
2、3、经质检人员确定为不合格产品的不得出厂,如要进行处理报质量负责人及经理,由经理进行处理。
2、4、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及时做出标识和决定处置〔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还要及时隔离存放,以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
2、5、质检人员根据不合格产品检验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并出具报告。
2、6、不合格品经返工、返修后,要按验收标准重新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或预期的使用要求的规定。检验不合格的,由检验人员做出标识,隔离存放,并通知责任部门。
不合格产品处理规定
经出厂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严禁出厂,同时报厂领导或质量负责人批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处理。
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强化生产卫生管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保证生产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控制。
3.职责
由厂长负责卫生监督工作,并由生产部组织实施。
4.公共卫生管理
厂区内的公共场所、通道公共卫生工作一般情况下由卫生清洁工专人负责,实行天天清洁,各部门、车间实行卫生分区包干,每月对各卫生包干区进行一次大清扫。
5.环境工作控制
5.1
厂区环境卫生
5.1.1
厂区物品的存放:厂区内的车辆及其他物品必须放在定置图规定的区域内。
5.1.2
废弃物及垃圾处理
5.1.2.1
废弃物及垃圾必须放在密闭的容器或袋内并及时送到规定的存放地点。
5.1.2.2
区内施工
厂区内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将施工现场与厂区周围环境隔离,并有明显的施工标志,不得对厂区内环境、物料运输和车间的生产产生污染。
5.2
车间内环境卫生
5.2.1
一般生产环境卫生要求
5.2.1.1
车间内内外表应窗明壁净,无浮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灯、管无积尘。
5.2.1.2
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尘、干净、无尘垢。
5.2.1.3
车间内严密,并设有防蝇措施。
5.2.1.4
物料应定点放置整齐,并做有明显标记。
5.2.1.5
一切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事情。
5.2.1.6
人流、物流分开,并有明显标记,人、物分别在规定通道出入,不得穿行。
5.2.1.7
同一操作间内或相邻操作间的操作安排要合理,防止产生交叉污染。
5.2.1.8
生产厂区应设置洁具贮存间,清洁工具要齐全,用后的洁具应安放整齐。
5.2.1.9
工作台外表平整、洁净,不易产生脱落物。
5.2.2
灌装间环境卫生
5.2.2.1
门、窗、各种管理灯、风口及其它公共设施、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等应保持洁净无浮尘。
5.2.2.2
生产前应用紫外灯对更衣区及灌装包装车间进行30分钟杀毒。
5.2.2.3
地面干净,按时更换洗手池、洗脚池消毒水等措施,里外应保持洁净无灰尘、垢斑。
5.2.2.4
灌装间内只限于该班生产操作人员及经理批准的人员进入,人员进入前要做好消毒净化工作,工作时应关闭操作间的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5.2.2.5
灌装间内操作时,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及不必要的交谈。
5.2.2.6
灌装间所有的物品应定量、定置、无不必要的物品。
5.2.2.7
灌装间所用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清洁工作等均应选
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不生锈、不易霉变的不锈钢材质。
5.2.2.8各种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消毒并置于规定位置。
5.2.2.9
进入灌装间前,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洗手、风淋消毒设备和用品。
平安生产管理制度
1.目的强化平安生产管理,确保人、设备、产品的平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房、车间、仓库的控制。
3.职责
由厂长负责平安生产监督工作,并由生产部组织实施。
4.平安生产管理
4.1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必须按规定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做好生产前的个人卫生清洁工作。
4.2员工必须按各岗位生产操作程序进行作业,各岗位应做到操作有序,密切配合,严禁逆程序操作。
4.3厂房、车间、仓库重地严禁烟火,禁止携带火种进入车间、仓库,经常做好防火、灭鼠、灭蝇、灭蚊及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4.4各车间的生产器具摆设必须标准有序,严禁堆放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4.5
生产人员应讲究个人卫生,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接受卫生教育,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和取得健康证明前方可上岗。
4.6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门有关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
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车间生产。
4.7认真做好防火平安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平安生产责任人负责落实各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的防火平安责任制,提高员工的消防平安意识,消除一切不平安隐患,做到常抓不懈,防范于未然。
4.8
各车间生产期间应保持出入通道畅通,通风良好。严格按规定和要求使用和操作各种电器及生产设备,严禁乱拉乱接电源电线。
4.9生产期间各车间应落实专人对生产各个环节,各种电器及设备工作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确保生产平安无事故。
4.10
各生产车间下班前,生产组长和平安责任人应对车间及周围情况进行检查,关闭各种电器电源,并组织员工清理各项杂物,搞好清洁卫生,关闭门窗前方可下班。
4.11生产线上方照明设施装有防护罩,工作场所及
检光处光线充足。
灌装车间的特别规定
灌装车间不得同时灌装辣椒酱、酿造食醋、辣椒油。具体操作应遵循以下规定:
辣椒酱或酿造食醋或辣椒油灌装完毕,应对工作台面、灌装设备及车间地面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开启紫外线灯对车间环境进行有效杀菌,人员需重新更衣、洗手杀菌后,方可进行酿造食醋或辣椒油或辣椒酱的灌装。
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
一、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GB2760的规定,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三、所有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须有专人负责。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登记,记录中应明确其品种、质量等级、数量、来源、购入时间等关键因子。
第五篇:食品厂管理制度
食品厂管理制度
食品厂管理制度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及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xx食品有限公司各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过程的管理。
第三条 食品添加剂及各种原辅料、包装物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四条 食品安全科主管公司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生产经营要求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反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三章 食品安全科职责
第七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防护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公司食品安全haccp体系。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生产。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改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和内控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第四章 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第八条 公司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检验报告应当每年提供一份有效的第三方全检报告。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或有交由质量部门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第五章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九条 公司质量部门及仓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食品厂管理制度2
1、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公司一切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
2、应按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无故旷工。工作时间内不许闲谈作乐,不许吵嘴打闹,不许串岗位和离岗,不许做与生产无关的事。
3、服从生产工作安排、调动、努力钻研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4、请病假、事假要有正当的理由,并写请假条办理审批手续,由公司经理审批。违者作旷工处理。
5、工作时间内,因事或因看病要离开岗位的,要向生产主管请假同意后方能离开,否则作早退处理。
6、不得带任何食品杂物入车间,不得在车间吃食物,不准在车间乱丢杂物及随地吐痰,违反本条例之一者要批评处理。
7、进入规定要穿工作服的.工作间一定要穿工作服,严禁携带手表、首饰等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接触产品的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或涂指甲油。
8、防蝇、防虫纱窗不得随意打开,发免影响生产环境卫生。
9、爱护公司财产,不得私带厂内任何物品出厂,违者则按物品价值的十倍罚款,重则开除。
10、运送产品,物资要小心轻放,不得乱掉重摔。造成损坏的由违纪者负全部责任(包括搬运工。)
11、吸烟要到吸烟区。
食品厂管理制度3
为保证食品安全,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特制定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能确保食品安全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写清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配备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确保配备的经营设备或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反腐、防尘、防鼠、防虫、洗涤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
2、设备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合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运输、装卸、陈列和贮存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食品应与有害物品分开运输、存放。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同时设置标牌,标明食品的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销售人员应当穿着隔离衣,并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二、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符合下列要求的经营场所和仓储场所。
经营场所所在位置适合从事食品经营,与有毒、有害场所(物品)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经营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或隔断,并保持卫生整洁;
三、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流程
我单位从事x x经营,整个经营过程分个环节。
分别是:(例子)食品采购、食品储存、食品运输、食品销售、不合格食品退市。
(一)食品采购(责任人: )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
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
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
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
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生产许可证、qs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按照政府食品监管要求,将相应资料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5、对食品进行查验。
具备条件时设立食品检测室,对供货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详细记录。
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理。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7、按照政府食品监管要求,将每一批次的进货资料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二)食品储存(责任人: )
1、设立食品储存仓库。
专门用于存放查验合格的食品。
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
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
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
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
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
批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的信息,以备查验,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6、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
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查一次。
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8、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
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运输(责任人: )
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2、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
3、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装运。
不要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销售(责任人: )
1、每天对上架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
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食用安全。
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要集中摆放,并作出明确标示。
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销售散装、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批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备查,相应资料应当及时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责任人: )
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接到执法部门、生产企业的召回通知,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
2、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或供货商,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3、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称、批号等信息,并安排专人处理消费者退货事宜。
4、被召回的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记录,严禁再次流入市场。
5、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及政府监管部门。
6、不合格食品的处置。
与供货商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
7、政府部门明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销毁处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
8、不合格食品退换货、下架封存、召回等处置资料,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保管,以备查验。
四、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我单位由张x x、李x x、赵x x等个人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张x x负责食品采购环节和食品储存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 李x x负责食品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
赵x x负责食品销售、不合格食品退市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
五、落实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进货与供货商档案相对应制度
1、执行食品业户“一户多档“制度。
将重要食品的生产厂家营业执照、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和每次进货食品的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及主要去向等及时登记建档备案,做到“一户一档”、项目清楚、手续完备、材料规范,妥善保存。
2、执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
经营者购进食品时须向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索取票证。
证明供货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商标注册证等)。
证明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或者规定的证明(包括食品质量合格证、质量认证证明等)。
证明食品来源的票据、证明,如税务发票、收据、商品信誉卡、出货单据、购销合同等。
依据发票或收据等记入食品进(销)货台帐。
以上材料规范存入“一户多档“档案内。
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执行食品质量进货查验登记制度。
在进货时,索取并认真检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销售发票等经营性证明文件。
2、经营者查验食品质量、核对食品标识的主要内容:中文标明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商标、品牌、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3、根据食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表明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
4、限期食用的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失效日期。
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食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进行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6、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或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从业人员健康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了解和掌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4、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食品储存运输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储藏食品应隔墙离地20公分,存放食品的仓库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清洁整齐,库内无老鼠、蟑螂及其他昆虫,不存放过期、变质食品;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杂物。
食品储存过程中采取保质措施,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2、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3、储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装卸食品不得接触地面,装车后除能加锁的运输车辆外,人不离车,运输食品的车辆必须有防尘、防蝇、防晒、防雨设施。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1、执行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经营者对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作出质量承诺。
2、对经检查、检测发现的有质量问题的食品,采取拒绝上市、撤下柜台、强制退市、追溯召回等措施,防止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上市。
对库存食品进行清理查验,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
发现有可能或已确认为不合格的食品,主动采取中止进货、停止销售、召回、退货、就地封存等适当措施,并将退市食品、退市情况报管辖地工商所处理和备案;
3、接到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后,立即将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集中处置,并做好退市记录和处置记录;同时将退市情况报告辖区工商所;对已出售的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所,并在新闻媒体或者在经营场所入口处等显著位置设置醒目告示,告知召回食品的名称、品种、规格、批号、上市时间等内容。
4、凡上市的散(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
确保经营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5、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6、经营者进货时应当与经销商或生产商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订立供货方食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退货赔偿条款。
食品厂管理制度4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为保证食品安全,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特制定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能确保食品安全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写清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配备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确保配备的经营设备或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反腐、防尘、防鼠、防虫、洗涤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
2、设备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合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运输、装卸、陈列和贮存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食品应与有害物品分开运输、存放。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同时设置标牌,标明食品的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销售人员应当穿着隔离衣,并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二、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符合下列要求的经营场所和仓储场所。
经营场所所在位置适合从事食品经营,与有毒、有害场所(物品)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经营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或隔断,并保持卫生整洁;
三、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流程我单位从事xx xx经营,整个经营过程分个环节。
分别是:(例子)食品采购、食品储存、食品运输、食品销售、不合格食品退市。
(一)食品采购(责任人: )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
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
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
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
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生产许可证、qs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按照政府食品监管要求,将相应资料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5、对食品进行查验。
具备条件时设立食品检测室,对供货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详细记录。
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理。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7、按照政府食品监管要求,将每一批次的进货资料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二)食品储存(责任人: )
1、设立食品储存仓库。
专门用于存放查验合格的食品。
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
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
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
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
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
批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的信息,以备查验,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6、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
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查一次。
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8、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
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运输(责任人: )
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2、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
3、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装运。
不要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销售(责任人: )
1、每天对上架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
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食用安全。
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要集中摆放,并作出明确标示。
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销售散装、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批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备查,相应资料应当及时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责任人: )
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接到执法部门、生产企业的召回通知,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
2、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或供货商,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3、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称、批号等信息,并安排专人处理消费者退货事宜。
4、被召回的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记录,严禁再次流入市场。
5、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及政府监管部门。
6、不合格食品的处置。
与供货商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
7、政府部门明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销毁处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
8、不合格食品退换货、下架封存、召回等处置资料,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保管,以备查验。
四、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我单位由张xx xx、李xx xx、赵xx xx等个人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张xx xx负责食品采购环节和食品储存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其具体职责是: 李xx xx负责食品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其具体职责是:赵xx xx负责食品销售、不合格食品退市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其具体职责是:
五、落实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进货与供货商档案相对应制度
1、执行食品业户“一户多档“制度。
将重要食品的生产厂家营业执照、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和每次进货食品的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及主要去向等及时登记建档备案,做到“一户一档”、项目清楚、手续完备、材料规范,妥善保存。
2、执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
经营者购进食品时须向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索取票证。
证明供货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商标注册证等)。
证明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或者规定的证明(包括食品质量合格证、质量认证证明等)。
证明食品来源的票据、证明,如税务发票、收据、商品信誉卡、出货单据、购销合同等。
依据发票或收据等记入食品进(销)货台帐。
以上材料规范存入“一户多档“档案内。
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执行食品质量进货查验登记制度。
在进货时,索取并认真检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销售发票等经营性证明文件。
2、经营者查验食品质量、核对食品标识的主要内容:中文标明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商标、品牌、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3、根据食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表明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
4、限期食用的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失效日期。
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食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进行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6、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或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从业人员健康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了解和掌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4、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食品储存运输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储藏食品应隔墙离地20公分,存放食品的仓库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清洁整齐,库内无老鼠、蟑螂及其他昆虫,不存放过期、变质食品;
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杂物。
食品储存过程中采取保质措施,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2、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3、储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装卸食品不得接触地面,装车后除能加锁的运输车辆外,人不离车,运输食品的车辆必须有防尘、防蝇、防晒、防雨设施。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1、执行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经营者对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作出质量承诺。
2、对经检查、检测发现的有质量问题的食品,采取拒绝上市、撤下柜台、强制退市、追溯召回等措施,防止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上市。
对库存食品进行清理查验,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
发现有可能或已确认为不合格的食品,主动采取中止进货、停止销售、召回、退货、就地封存等适当措施,并将退市食品、退市情况报管辖地工商所处理和备案;3、接到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后,立即将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集中处置,并做好退市记录和处置记录;
同时将退市情况报告辖区工商所;
对已出售的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所,并在新闻媒体或者在经营场所入口处等显著位置设置醒目告示,告知召回食品的名称、品种、规格、批号、上市时间等内容。
4、凡上市的散(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
确保经营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5、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6、经营者进货时应当与经销商或生产商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订立供货方食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退货赔偿条款。
食品厂管理制度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及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xx食品有限公司各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过程的管理。
第三条 食品添加剂及各种原辅料、包装物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四条 食品安全科主管公司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生产经营要求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反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三章 食品安全科职责
第七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防护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公司食品安全haccp体系。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生产。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改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和内控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第四章 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第八条 公司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检验报告应当每年提供一份有效的第三方全检报告。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或有交由质量部门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第五章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九条 公司质量部门及仓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第六章 库房管理制度
第十条 公司仓库管理人员及客户库房管理的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不得与洗化用品、日杂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 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七)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第七章 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第十一条 公司或客户销售食品必须严格执行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一)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口。
(二)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三)食品销售应有专柜,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
(四)销售的预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质期)等。
第八章 食品展示卫生制度
第十二条 公司或客户进行食品展示时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展示卫生制度:
(一)展示食品的货架必须在展示食品前进行清洁消毒。
(二)展示食品必须生、熟分离,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三)展示直接入口食品必须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保持食品新鲜卫生,不得超出保质期。
(四)展示柜的玻璃、销售用具、架子、灯罩、价格牌不得直接接触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货架上。
(五)展示食品的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第九章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第十三条 食品从业人员及行政部必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行政部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并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
(三)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章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第十四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第十一章 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第十五条 生产部及食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四)食品用具应定期保洁、洗刷、消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
第十二章 个人卫生制度
第十六条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个人卫生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持健康证上岗。
(二)食品从业人员进入车间应按下列程序:更衣→戴工作帽→换工作服→洗手→洗手液洗手→净手→吹干→消毒→进入车间。
(三)工作服、帽及口罩保持干净、清洁,佩戴时要求头发、口鼻无外露,每天严格做好工作服、帽、口罩的消毒工作。
(四)头发保持干净、整洁,面部不擦口红、不擦粉,不佩戴耳环、项链、戒指、手表等,手部保持清洁,勤剪指甲,不涂指甲油。
(五)不穿工作服、靴入厕,入厕后进入生产区域前应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流程,不穿工作服进入非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域内扔杂物、吐痰、吃零食等。
第十三章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厂区内必须严格执行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生产设备、设施保持干净并整齐摆放,做好日常维护和消毒工作。
(二)生产工具、用具、盛装物料的容器保持干净并整齐摆放,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三)生产区域地面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无积水,无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非企业生产加工使用的物品及物料。
(四)生产区域及更衣室门、窗严禁长时间敞开,进出门要随手关好,做好门、窗、纱窗的日常维护工作。
(五)生产区域内人流、物流通道分开并有明显区别标志,防止交叉污染,物流门在送好物料后保持关闭,人流门在进出人员后保持关闭。清洁区与半清洁区严格区分,各区域人员严禁串岗,各区域每天工作结束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区内每天还应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六)更衣室及储衣柜保持干净清洁,灭菌灯保持干净并运作正常,仪容镜镜面干净无破损,消毒池按消毒要求配制消毒液并定期更换,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保持干净并运作正常。
(七)生产区域内纱网保持完好,无1cm2以上的破洞,纱网无过多积尘,下水道、防鼠栅栏无破损。
(八)厕所保持清洁干净,垃圾池无太多垃圾,灭鼠、灭蝇装置及仓库挡鼠板保持正常使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灯具合理安置防爆装置,污水处理设施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九)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生产车间,经批准进入生产车间人员要严格执行更衣和消毒流程。仓库为产品和物料存储的地方,除进出仓库入库或领取物料外,任何人严禁从仓库进出车间。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第十八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一)将食品安全检查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卫生监督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上班前及上班过程中检查卫生,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食品安全科食品安全检查每周安排1-2次,检查内容为食品安全制度的全部内容,检查时间及地点由食品安全科科长负责通知,复查时间和参加人员由食品安全科科长安排。
(四)食品安全科成员一般由生产、技术和质量的相关负责人参加,食品安全科科长为质量部门负责人,具体执行过程由食品安全科通过选举产生科长1人,副科长1人,负责日常食品安全检查的各项安排及执行工作。
(五)每周食品安全检查前由科长提前通知各相关负责人到指定地点集合,特殊情况负责人不能参加的可由其分派其他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参加检查工作,若未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的,由食品安全科科长对负责人进行处罚。
(六)食品安全科检查过程中应当客观、真实,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指导改进并提出整改意见及期限,做好记录备查并监督落实整改。
(七)对于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做好记录并即时传达和落实整改。对未按期整改和多次出现同类问题的当事人及其相关领导,食品安全科应当根据情况酌情给予处罚。
(八)日常工作中对于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食品安全科成员有听取投诉、不定期检查、现场教育、现场整改、及时反馈意见的权力和义务,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及规定的情况整理资料后报行政部进行处罚。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xxxx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科制订,报总经理或董事会批准后施行,修改或终止时亦同。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食品安全科负责解释与检查考核。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施行后既有的类似制度即时自行终止。
第二十二条 有关本制度的特殊说明。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食品厂管理制度6
1.目的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
3.1质检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3.2生产主管、质检负责人负责在各自职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3.3生产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4.程序
4.1不合格品的分类严重不合格
a)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4.2进货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处理方式可采用拣用、让步接收、降级处理、退货等。
4.2.1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签,仓库将期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检验员将进货的检验结果报采购人员处理。对严重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报生产主管作出退货决定,然后质检员将进货的检验发给采购负责人,由采购人员办理退货手续。
a)对一般不合格品中拣用时,由质检人员在“不合格”标签上加注“拣用”标识,由检验员依据质检人员提供的样品进行全检并记录,拣出的不合格品作退货处理;
b)一般不合格品作让步接收时,由质检人员批准在原不合格标签上加注“让步接收”,直接发给生产线使用。对于进货的重要物源,不允许让步接收。
4.2.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经质检人员重检后,按上述条款执行。
4.3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返修、降级、报废等。
4.3.1对于检验员能判定立即返工或返修的少量一般不合格品,可要示、求加工者立即返工或返修,并记录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情况。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仍不合格或不适用者由质检主管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和出处理决定(让步接收、收工、返修、报废等),由质检员将记录发至生产线和仓库进行相应处理。
a)让步接收时,检验员在不合格标签上注明“让步接收”,转至下道工序或入仓库。只有产品虽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顾客使用时,不能用办理让步接收,让步接收应取得顾客同意;
b)返工、返修由生产车间执行,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重检不合格时,生产主管可在检验记录上作出处理决定;
c)报废产品由生产车间放置于废品区,由组织统一处理。
4.3.2检验员判定的严重不合格,需贴上“不合格”标签放置于不合格品区,由质检主管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签字确认,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交至生产主管作出报废、降级改作它用的决定。
4.4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的重大质量问题对待,除执行4.3条款有关规定外,质检员应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有关规定;供销人员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的办法,以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
5.0相关文
《检验记录》
食品厂管理制度7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及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有限公司各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过程的管理。
第三条 食品添加剂及各种原辅料、包装物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四条 食品安全科主管公司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生产经营要求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反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
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三章 食品安全科职责
第七条 食品安全科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防护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公司食品安全haccp体系。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生产。
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生产。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改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和内控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第四章 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第八条 公司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检验报告应当每年提供一份有效的第三方全检报告。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
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
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或有交由质量部门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第五章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九条 公司质量部门及仓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
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食品厂管理制度8
1. 目的
为了确保生产用原料的卫生质量得合理的控制,确保原辅料的卫生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
2. 适用范围
采购、运输、验收及贮存的原辅料。
3. 职责
3.1采购人员负责对原辅料的采购,不定期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送样至当地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检测,并要相关检测报告。
3.2质检人员负责对每批进货的原辅料进行外观及理化检验。
3.3生产车间负责对原辅料的堆放、贮存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原辅料的采购
4.1.1采购人员在对原辅料采购前,应要求供应商出具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后,方可对每批原辅料进行采购活动,对于小贩供应商应先送样至厂质量监督部进行相关卫生质量指标的检测,合格后方可采购。
a) 对大豆要求供应商至少有1次地方监督部门的检测报告.
b) 对于包装辅料,要求供应商每年至少有1次生产厂卫生检验报告。
4.1.2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辅料卫生质量的知识技能,即对将要采购的原辅料应不予以采购。
4.1.3采购人员应对供应商作出要求:用来盛装原辅料的包装和容器其材质应无毒,不受污染,干净、卫生,符合卫生要求。对特殊原辅料要求其包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4.1.4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易于清洗及消毒。对污染有如机油等有毒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禁止退回供应商作重复使用,用厂内作报废料予以报废。
4.2原辅料的运输
4.2.1运输工具应具有防雨、防尘设施,并符合卫生要求。
4.2.2运输过程要防止交叉污染,不能与有毒物品一同运载。
4.2.3搬运操作应轻拿轻放,尽量避免原辅料的损伤及其包装物的损伤
a) 对未加工的.土产品原料的搬运操作要尽量减少损伤,以免原料在贮存期间因此而发生霉变、腐烂的异常。
b) 对密封要求严格的原辅料,不能损伤包装物。对已穿孔的原辅料包装物,应即采取有效密封措施或给予优先使用。
4.3原辅料的进货检查
4.3.1每批原料采购回来后,进仓前,仓管员应第一时间通知质人员到现场;
4.3.2检验员应按照《原材料验收标准》有关规定对原辅料进行感官司鉴定及抽样操作。
4.3.3检验员应及时将样品送到化验室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
4.3.4化验员收到样品后应及时对样品按《原材料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如一个小后方进行检验的样品,应做一定的保护措施。
4.4原材料的贮存
4.4.1仓管员要按照环境管理制度对仓库定期清扫,消毒及通风换气,班组领完原辅料后要及时清洁,使仓库地面保持清洁、卫生。
4.4.2仓库要按相关制度进行防鼠、防虫工作,同时配合厂部进行定期鼠灭火早工作。但禁止在仓库及其周围用剧毒药品进行灭鼠及灭虫。
4..4.3原辅料的堆放要按照产品码放规定进行安置堆放,应离地墙与层顶保持一定距离,堆与堆之间要有适当距离,要做一先进出的原则,发防贮存期间过久而使原辅料变异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对已过保质期的原辅料,仓和员应通知质检人员进行抽样查,并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45仓管员按照主要原材料贮存期间管理规定对原辅料进行管理,要定期通知原料进货检验员对库存主要原辅料进行感官检查及抽样检查。
4.5加工用水的控制依照生产用水卫生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4.5不合格品
5.0相关文件及记录
5.1《原材料验收标准》
5.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食品厂管理制度9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单位就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
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合格证》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三、销售管理制度
1、经营场所距离非水冲式厕所、开放式粪池、垃圾堆(场)等场所的直线距离25米以上,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陈列设施布局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4、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
5、生鲜食品应纳入“项城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销售应配备货架、保温柜、冷藏柜和冷冻柜等陈列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
6、熟食制品销售间入口处应设预进间,设更衣及洗手、消毒设施,采用非手动式的水龙头。配备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食品冷藏设施和专用工具,食品要有防尘材料遮盖。
四、仓库管理制度
1、食品仓库必须做到专用,不得存放其他杂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出入库登记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库时,库管员应对其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并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感官检查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入库。设有不安全食品暂存专柜,并有记录本。
2、食品仓库应有良好通风,保持库房内所需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霉变、生虫。贮存生鲜食品应配置必要的低温贮存设备,包括冷藏库(柜)和冷冻库(柜)。搞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对库房周围进行卫生清扫,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蚁蝇孳生场所。
3、食品存放设隔离地面的平台和层架,离墙30厘米以上,最底层隔离地面40厘米以上。食品按照先进先出、生熟分开的原则分类贮存,并有明显标识。
五、除虫灭害制度
1、食品销售场所内不得使用鼠药,配备一定数量的灭蝇灯,并保证能正常工作。熟食制品销售间要配有充足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定期消毒。
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营业时间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应有保护措施。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六、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
1、卫生管理工作有领导分管和专人管理,制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并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卫生知识和有关法规,并组织培训考核,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每天在营业前后有检查,检查记录完备。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检查中发现问题仍未改进的,按有关奖惩制度严格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