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

时间:2019-05-14 06:4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实验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介绍了虚拟实验室的基本特点及其体系结构,实现虚拟实验室的四种关键技术: Java、ActiveX、VRML、ASP,最后探讨了虚拟实验室开发过程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远程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迅速崛起的现代教育技术把虚拟实验引入到了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与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用于实验教学的计算机虚拟实验软件非常丰富,加上高校计算机及网络资源,为虚拟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中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1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发展及其特点

网络虚拟实验就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许多国内外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研究者们在实践中还提出这样一些概念:Digital Lab、MBL(Micro-computer Based Lab),尽管这些名词不统一,但他们的实践从不同的层面实现了虚拟实验室。

1.1 印地安那州立大学的MBL化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在给新生开化学实验课时用计算机来辅助做这样一些事,用计算机采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用计算机展示实验,在网上发布相关的实验指导材料。1.2 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数字化有机化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指导:在线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时间表;实验测评方法、形式、时间;虚拟实验;相关教学资源的链接等。他们还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务管理。

1.3 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LAAP(Learn Anytime Anywhere Physics)

他们利用Java技术建立了基于Web的探索式虚拟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基于Java Applet的虚拟实验设备和实验设施;相关的实验课程模块;实验学习结果评价模块;协作学习模块。

虚拟实验室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效率高。因为“软件即为仪器”,这样就可解决因实验经费不足或高档次、高价位设备缺乏所不能开出的实物实验,同时也不会造成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的仪器损坏、元器件丢失等现象。同时虚拟实验还可以模拟实验室中没有的设备,而且还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实验。另外,虚拟实验室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特征:与现实的一致性(或现实的延伸)、高度交互性、实时的信息反馈。2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

网络虚拟实验室应是一个集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课教学指导系统,网络实验仿真等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网上运行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仅具有相对独立性。开发虚拟环境,实现实验仿真应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部分。图1是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图。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

用心

爱心

专心

目前国内的虚拟实验室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外已经有很多大学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总结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可以看出大多可以划分下面几类: 3.1 Java技术

Java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编程语言,它是一种新的计算概念。首先,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简单、不依赖于机器的结构、具有可移植性、安全性、并且提供了并发的机制、具有很高的性能。其次,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Java的小应用程序(applet)可在网络上运行而不受CPU和环境的限制。另外,Java还提供了丰富的类库,使程序设计者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自己的系统,这一点对于构建网上虚拟实验室系统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示例研究论文

示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备受一线教师的青睐。但是示例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显得不足:呆板的呈现方式、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素使得示例的学习进入高使用、低效率的困局。学生学习了示例之后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不能解决与例题稍有不同的问题,不能实现迁移学习。为什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示例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改变示例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相应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一例到底呈现方式

在“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操作性、技能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所以示例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示例的有效呈现就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节课的有效性。例如,在“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推出了三个示例:通过对历年淘宝交易额的分析,建立折线图;通过对班级日常评比情况的分析,建立柱形图;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建立饼图。但是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只能简单模仿图表的操作,对于图表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运用没有办法做到。因此,在实际应用这个环节中,学生面对数据分析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就随便选一种图表类型完成图表的制作,根本没有去分析这种图表是否合适,是否体现图表分析数据的优势。笔者认为造成这个困局的原因是教师过于强调三种图表的适用范围这个知识点,因此举了三个独立的示例,认为这样知识点会更加清晰。但是教师忽略了一点,高中生要学会图表的建立这个操作技能是非常简单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示例让学生认识、理解、分析、应用知识,因此示例的有效呈现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笔者建议采用一例到底的呈现方式。通过对一个典型示例的多角度分析,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都串起来,帮助学生在认识、分析、理解中,自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例如以“小明的成绩单”为示例,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三种图表类型进行分析。角度一,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六门课的一年八次的平均成绩比较中,引出柱形图的建立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思考从成绩上考虑要选择理科还是文科。角度二,从哪科成绩波动比较大分析,引出折线图的建立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成绩波动的学科产生的原因。角度三,假设小明选择了理科,从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科四个部分所占比例的比较,引出饼图的建立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来补缺补漏和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示例的一例到底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对比呈现方式

示例的对比呈现方式,可以是新示例和旧示例的对比,也可以是示例中一个知识点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甚至可以是正确示例和错误示例的对比,通过对比方式,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突出,让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新示例和旧示例的对比,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明确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的差异,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在“循环结构———DO语句”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尝试以“求1+2+3+…+100的和”这个旧示例和“当N为多少,1+2+3+…+N的和超过500”新示例作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循环结构FOR语句只适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当循环次数无法确定时可以使用DO语句求解问题,让学生对DO语句的使用感受更加强烈,从而能够进一步感知、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效率。示例中一个知识点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巧妙对比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在“表格数据计算———公式法与函数法”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分别使用公式法与函数法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和平均分”为示例,让学生在使用公式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后,再用函数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而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掌握使用公式法与函数法这个操作技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学业测试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理解使用函数法时数据的表示区域的含义,而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学生更能深刻体会知识技能的要点,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呈现方式

在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做示范时,有部分学生发出“可以”“我们会了”这样的声音。但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时,有部分学生又会表现出茫然、畏难、无从下手的情绪。因此在选择示例呈现方式时,教师不能忽视或排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示例中都能获得知识。例如,在“循环结构———FOR语句”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由于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中,循环结构是比较难的,因此笔者尝试采用半成品式和有难度式相结合的示例呈现方式。课堂中,在学生学习了FOR语句的概念、使用格式和理解语句执行过程后,笔者推出了“求1+2+3+…+100的和”、求“2+4+…+100的和”的完善程序任务,让学生在补充不完整示例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FOR语句的概念、使用格式和理解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从而能够使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笔者也推出编程任务:假设从今年开始,全班每个同学(共50人)都种一棵树,之后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那么10年后,共可以种多少棵树?两种不同的示例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让学生各有所得。

第三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研究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小辉

单位:天津市九十六中学

日期:2010年6月

一、课题的提出

(一)阐述研究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五大理念,在此情形下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通过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结合以前的教学体会,课题组尝试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搭建一个教学一体化的平台,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模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并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实施教学的研究。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与其它课程比较,它本身知识得获取受到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问题1: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问题2: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问题3: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问题4: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也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经过与同行交流,与专家探讨,考虑从改变教育模式入手解决问题,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因为网络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能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4、能呈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

5、强大教学资源库支持;

6、有强大的交流合作支持。课题组想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我校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搭建一个信息化的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推动学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环境的建立。

(二)阐述研究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搭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一体化平台,利用教学一体化平台开展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设计开发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的课堂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克服信息技术教学所受到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所造成的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实现以下五大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三)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网络教学的发展需要,一些教育和商业机构开始开发专门的教学系统。这些系统从最初帮助教育机构开发教学资源库,到后来支持和管理网络教学,都是围绕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网络教学活动的管理两方面的功能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归纳起来,网络教学平台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的学习资源库,也称为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CMS)。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初期,一些大学、公司和培训机构开始有意识地开发专门的网络资源库,用来存储和管理教学资源,从而减少开支,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地学习,也丰富了知识的传播途径。但其功能仅限于资源管理,资源格式与管理技术不统一,难以广泛共享。

第二阶段: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LMS)。LMS源于培训自动化系统,具有用户注册管理、课件目录管理、学习者的信息数据记录等功能,但一般不具备教学内容制作的功能。

第三阶段: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LCMS)。LCMS是最初为高等教育开发的传统课件管理系统的发展版,旨在帮助没有技术经验的教师或资源专家设计、创建、发布和管理网络课件。同时,LCMS能够对用户进行管理,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调整以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LCMS使学习内容的共享和教学系统的交互成为可能。

第四阶段:通用网络教学平台(Web-based Instruction Platforms)。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在既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从对教学过程(课件的制作与发布、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管理(用户与课程的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虽然国内外已经研发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软件,但是从软件的功能与应用效果来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从与具体学科结合,与具体教学实践结合,从研究与发展的角度所作的系统研究较少。网络教学模式尽管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已经给教育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方面的条件逐渐成熟,网络教学必将会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有关教与学的理论:本课题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3、现代教育有关理论:强调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利用图文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信息组织结构和超全速技术,建造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设计仿真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技服务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造作品。摆脱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促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构建多种信息环境教学模式。

4、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必要前提。

三、课题的界定

1、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类: 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师信息、发布课程通知、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课程问卷、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教学笔记、个人资源、教学邮箱、课程管理、课程列表、教学博客、日程安排、申请开课等。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的研究是基于网络教学为主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搭建起能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体现信息技术课程五大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得出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过程,得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2、解决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普遍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寻找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五大理念,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真正做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3、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从资源建设角度考虑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规范了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应用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五、研究内容

1、研究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需求分析、业务分析、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开发实现与测试等环节完成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制作,并且要经过开发→应用实践→反馈→二次开发→再应用实践的不断循环,使得系统日趋成熟。

2、研究网络平台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研究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化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对比研究,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高效教学的方法。

3、研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把信息技术选修和必修具体教学内容按照入门级、重点和难点进行分类,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

4、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应用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的途径。

六、研究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访谈法、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研究课的教学效果作出评判,为下一轮行动提供借鉴。通过与各种类型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课题研究课的看法,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

2、个案研究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

3、行动研究法。针对“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研究”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一方面研究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设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研究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试验研究,即通过听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行为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信息化平台结合起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的研究,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了解开课、听课老师的观察结果,对课题研究课的教学情况作定性判断

七、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

1、课题申请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4、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12月)

1、开发信息技术教学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

2、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3、组织课堂试验、中期汇报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1、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2、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成果总结,撰写相关论文;

3、撰写研究报告;

4、总结研究过程,总结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梳理研究思路,进行工作总结;

5、编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研究》论文集,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6、申请成果鉴定与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工作进展:课题组活动开展情况,课题文献研究情况,课题的实践研究情况“重点开展了哪几方面的研究,具体分点陈述”。

本课题是2009年3月申报,2009年10月批复的北辰区教科室规划课题,整个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目前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现将前期的主要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一)准备阶段(2009.3.20-2009.9.30)(1)组建课题组 制定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对该课题研究的组织与领导,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课题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成立了以王小辉为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及督导、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制作。成员:温婧、张立颖、武守艳、尹玉兰、温广龙负责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负责听评课、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参与实验全过程。张立颖为档案管理员:负责整理课题研究档案、实验技术和手段的指导与支持,照相、摄像等。课题组于2009年6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该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内容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2009年9月组织进行了开题论证。

(2)建立课题组管理制度

课题组结合本课题研究的特点制定了本课题的课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

2、每学期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学期末要进行总结;

3、课题组每学期要组织至少两次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4、课题组两周要进行一次课题组活动,要有记录;

5、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要积极作课、听课;

6、课题组成员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及教科研相关知识;

7、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种整合课评比。

(3)课题组成员培训和学习

课题组成员从三面方面进行了培训和学习。①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教师的培训。主要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加强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主要就是程序设计。②课题组成员采取市、区、校多级培训的方式,让这些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集中培训最大限度地掌握课题理念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标准。③是进行教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写学习笔记,并且撰写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1)组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与课题相关信息。课题组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课题组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分两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对50名学生和5名信息技术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研究,撰写了高质量的《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研究》现状调查与思考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从调查结果来看,反映的问题与我们的预期是基本吻合的,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和不断深化的问题,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2)进行理论学习,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了理论学习,学习了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体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用来指导自身的实践工作。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学习。老师们还查阅了《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模式论》《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走进新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资料)《教学研究》等书刊,并运用网络进行了网络查询,老师们将查阅到的有价值的文章或课例进行下载、复印,并组织大家进行学习讨论。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3)进行信息技术学科资源的开发。

课题组致力于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完成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几个模块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的设计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以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从知识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设计,即基础知识层面、重点、难点。实现教法科学、学法先进。

(4)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一体化网络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并撰写了平台使用说明书。

课题组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需求分析、业务分析、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开发实现与测试等环节完成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初步设计和开发。在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对网络平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确定网络教学平台具有的功能。本平台功能还不完善,还要要经过开发→应用实践→反馈→二次开发→再应用实践的不断循环,使得系统日趋成熟。为了今后课题的推广,课题组还撰写了平台使用说明书,为使用平台的老师提供了说明和指导。

(5)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研究活动推动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通过电话、面对面等方式与教科室指导老师沟通,征求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多次调整了研究,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之后,课题组还与天津市教科院陈所长进行交流,陈所长给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共进行了12次集体活动,每次都是在研究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课题组主要成员积极到兄弟校参加听课活动,吸收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推动教学过程、修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的教学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区举行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通过这种大赛把研究的成果展示给更多的人,借此推动课题向更深的方向进行研究。

九、课题研究成果或课题研究阶段成效

(一)课题组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课题组成员几乎都没有参加过课题的研究,对课题研究有一种神秘感。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知道了如何进行课题选题、如何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如何撰写课题研究计划、教科研常用方法等,大体上知道了课题研究是怎么回事,进而对它产生了兴趣。现在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提升教师技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课题组成员都在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教学寻找到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二)课题组严格执行课题研究计划,在理论和实践都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首先在理论上,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有《浅谈如何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创设合理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等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论文竞赛中获奖。还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愿”走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等多篇最近获奖的论文经过修改纳入课题,成为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上,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有《设置动画》荣获天津市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小石潭记》荣获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等奖,《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荣获北辰区双优课三等奖等。课题组在“第十八界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天津市“第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第七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指导多名学生获奖。

(三)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成果显著。

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专门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完成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几个模块资源的开发工作。还撰写了《无所不在的信息》、《构建数据表》等多篇教学案例。武守艳老师还被聘为信息技术学科兼职教研员。

(四)信息化教学一体化平台的开发进展顺利。在课题组的努力下,信息技术教学一体化平台已基本上设计开发完成,平台分为教学、学习和管理三部分。平台吸收借鉴了很多此类作品的优点,使平台更加贴近教学、贴近学生,便于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进行交流合作。

十、对课题研究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一)对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

通过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行为方面,学生在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度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在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惑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1)课题研究的深化程度还不够,仍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要在接下来的时间更深入的研究,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为追求自主、探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研究工作开展顺利,但还比较粗放。有些问题还需要再细化,如可以把整个问题分成几个子课题来研究;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如利用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监控,避免他们干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平台如何发布视频资源等;有些问题还落实的不够,如资料收集不及时等。

(二)存在问题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向其他学校优秀课题组请教取经,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出成效,需要研究人员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课题组成员工作繁忙,如何调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信息化教学一体平台网络平台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由于时间紧和技术尚不成熟等因素,致使学习模块还存在功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改进。学习模块离预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在改进。

3、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关于新课程的理论,课题组成员都要清楚的知道信息化教学一体平台搭建起来了,也并不是把提前准备好的资源上传就完事了,其余的都交给学生,学生就会按照课题组的设想去自主学习。我们要是过多、过分地,形式主义地强调“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会不会走向极端呀。是不是有悖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了,这些都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还有就是我们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把资源以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的方式给学生,这些都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

(三)对后期研究的设想(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素质。

针对本课题组成员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交流研讨、与指导老师交流、聘请专家等形式,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搞好课题组成员平台使用的培训,避免由于技术的问题造成教学资源不能合理使用。

2、集思广益,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下阶段,我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反思和总结,对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调整,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下阶段重点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试验,在教学实践中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主要经过开发→应用实践→反馈→二次开发→再应用实践的不断循环,使得系统日趋成熟。

3、及时总结,做好课题研究的成果的搜集和整理。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将进入课题研究的中后期,课题组将进行研究成果的整合,过程性资料的汇总归档,撰写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相信,在教科室领导专家的关心与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课题组各位成员的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达成预期的目标,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析究

文/宋连昌

摘 要:论述了高中新课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意要点,并从PBL、学案导学、学习系统、交流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最后给出了一种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关键词:教学模式;PBL;学习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日常工作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电脑室或普通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课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课。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质量。

一、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信息化、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高中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上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是,能不能,会不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就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这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将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成为必修科目时间短,且本身发展速度飞快的特点,再加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相差大,从而导致课时与内容上矛盾,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难以把握。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高科技工具,计算机和信息络被看作高科技工具,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会软件工具,学生纯粹就是为学习这种高科技的工具,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出现了“狭义工具论”的现象,“点这里点那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科学理论发明技术,技术生产工具,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多了解学科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化。

2.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传统科学一般从底层学习起,即从原理开始学起: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行不通的。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从顶层学习起,即从应用层开始学习,也就是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应用为主。当然,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原理和技术。技术的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实践性。同时,技术产生工具,工具是帮助人们解决实践问题的,信息技术涉及众多的学科,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上课时要注意整合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不会像机械和电力技术那样,经过半个世纪高速发展以后,就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技术的本质在创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创造提供一个平台空间。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要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要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

1.基于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

问题解决(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此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此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一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特点非常吻合,它可以成为我们常规课堂的基本模式。举个例子,VB循环程序设计for„ next,do while„loop结构时,老师先分好组,给所有同学简单的知识讲解后,接着提出编程问题:如,求100内不能整除3的数是多少?让小组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小组交流表达的平台,让小组最终形成结论,最后让学生的反思结论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形式。

2.基于学习系统、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案导学来设计教学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学案导学指导下不断实践体验中提升,这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对学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同时最好将软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即技术支持给学生,方便学生查阅使用,最后一个环节,重视交流和评价,它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堂设计将是一个大量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必将费时费力,而效果并不见得高。这时,基于络学习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线学习系统是随着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在线学习方式是由多媒体络学习资源、上学习社区及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学员应用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学习系统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在线学习系统:在一个校园局域服务器中运行着学习系统,教师学生在此系统的框架内构建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学习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学案准备、学习资源控制、互动讨论、作品提交互评、学分统计、实践考核、反思反馈、笔记提问、量表核定、数据管理等。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

一、多对多的学与教之间交流,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评价更加规范快捷。实践证明,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各种类型的内容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大面积推广。

3.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和交流评价来设计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多种方法有机整合,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容易造成时间浪费;而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就无法完成,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汇报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上台讲演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督促,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能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意要点和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归纳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登陆学习系统,书写学案导学(目标、过程、任务、讨论、技术参考、调查、反馈测试)→强调作业要求,作品评价量表→电子教室小窗口呈现学习主题及目标并签到→学生登陆到学习系统,浏览学案导学,明确任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PBL(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提交作业→PBL(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交流分享,展示评价)→PBL(问题后的反思,梳理总结,拓展延伸)→课后批作业。

历经多年的探索,归纳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归纳、抛砖引玉的陈述中,期待同行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刘洪宇。我们的25周年·展望:中国计算机报,2010(10)。

作者简介:宋连昌,男,广西百色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虚拟制造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虚拟制造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摘要:阐述了虚拟制造产生的背景、定义、特点和分类,并对它的应用和前景作了探讨.

关键词:虚拟制造;先进制造模式;数字化模型前言

制造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所提出的T、Q、C、S要求,即要以最短的产品开发周期(Time),最优质的产品质量(Quality),最低廉的制造成本(Cost)和最好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Service)来赢得市场与用户.面对不可预测、持续发展、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的生产活动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

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企业应当能够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并及时地对自身的生产作出合理的调整与重新规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些因素,90年代中有许多新概念、新观点应运而生,虚拟制造(VirtualManufacture)就是其中之一,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制造体系和模式.在虚拟制造中,产品开发是基于数字化的虚拟产品开发方式(VirtualProductDevelopment),以用户的需求为第一驱动,并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各种功能特征.VPD保证了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快速响应和市场开拓能力. 2 虚拟制造的定义及特点

对虚拟制造的研究还处于不断的深入、细化之中,国际上尚没有对其作出一个统一的公共定义.不同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出了各具特点的描述,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种:

Kimura的定义为:虚拟制造是指通过对制造知识进行系统化组织与分析,对整个制造过程建模,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评估和制造活动仿真.他强调通过用虚拟制造模型对制造全过程进行描述,在实际的物理制造之前就具有了对产品性能及其可制造性的预测能力.

LawrenceAssociates则认为,虚拟制造是一个集成的、综合的可运行制造环境,其目的是提高各个层次的决策与控制.

美国Wright空军实验室则对虚拟制造作出了如下定义:虚拟制造建立在计算机建模、分析和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它是对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这种综合应用增强了各个层次的设计制造、生产决策与控制能力.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虚拟制造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是对这些领域知识的综合集成与应用.计算机仿真、建模和优化技术是虚拟制造的核心与关键技术.可以认为,虚拟制造是对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乃至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与调度进行统一建模,形成一个可运行的虚拟制造环境,以软件技术为支撑,借助于高性能的硬件,在计算机局域/广域网络上,生成数字化产品,实现产品设计、性能分析、工艺决策、制造装配和质量检验。它是数字化形式的广义制造系统,是对实际制造过程的动态模拟.所谓“虚拟”,是相对于实物产品的实际制造系统而言的,强调的是制造系统运行过程的计算机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制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须制造实物样机就可以预测产品性能,节约制造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2)产品开发中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实现及时的反馈和更正.

(3)以软件模拟形式进行产品开发.

(4)企业管理模式基于Intranet或Internet,整个制造活动具有高度的并行性. 3 虚拟制造的种类

广义的制造过程不仅包括了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还包含了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组织与控制.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把虚拟制造划分为三类: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和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下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总体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总体设计 余胜泉、陈天、何克抗 ysq@elec.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 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我们认为网上......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The Architecture & Function of Web Based Instruction Support System 余胜泉、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ysq@elec.bn......

    基于虚拟技术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虚拟技术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虚拟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完善,使其成为了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虚拟技术,摆脱信息技术选择教学内......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生力军,并担负着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担。......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本站推荐)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在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_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我省从2009年起在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

    高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网络教学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理解图文混排、文字框的概念与作用。 ② 通过动手设计与制作,逐步领悟编排图文并茂作品的基本方法。 ③ 初步掌握图文混排作品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