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报.

时间:2019-05-14 06:1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报.》。

第一篇: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报.

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

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

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市供销社组团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情况。在市供销社副主任胡道发带领下,由各远城区供销社、市供销社涉农企业负责人组成的13人考察团,通过与台湾苗栗县农会、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汉光果蔬供销社、台北农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座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了台湾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运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其成熟的发展经验和运行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经验

台湾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七山一水二分地”,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0万亩,总人口约23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7%。台湾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流通机构健全、功能强大,为解决台湾 “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台湾农会。台湾农会有上百年历史,是集农民社团、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等性质于一体的特殊的法人团体,现有农会304个,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农民组织。有四大特点:

宗旨明确。1974年颁布的《农会法》,明确农会宗旨为“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 ”。农会根据《农会法》确定的宗旨,将供销、推广、保险等业务融于一体,实行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多重功能、综合经营。

组织健全。台湾农会组织分为省、县(市)、乡农会三级制,均为独立法人。接受同级农政部门和上级农会的指导,独立开展各项业务,又与其它农会相互配合。农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选出理事会、监事会,由理事会聘请农会总干事。主要功能是农业政策措施及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等农业推广,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供销经营,“广存专贷”、满足会员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开展家畜、农业健康保险和全民健康保险等保险业务。

运作规范。农会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选举各级农会理事会、监事会。农会的决策机构为理事会,执行首长为总干事。总干事是由理事会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身份籍贯不限,应聘时要求交纳一定额度的保证金。总干事拥有农会人事、业务经营的操作权,各项财务开支、签字等手续都由总干事履行。总干事必须通过农会组织人才资格考试方可应聘,农会必须从获得政府资质人才中选聘总干事。

作用明显。一是连接农户与市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捆绑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应对千变万化的 大市场风险,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农民欢迎。全岛90%以上农户都加入了基层农会。二是推广农技和培训。农会依照《农会法》,负责对农民开展技术推广和教育,包括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福利等生产、流通、生活和生态方面的诸多内容。三是开展农资、生活用品经营和农产品运销。台湾农会设有运销部,运销部下设农资供应部、超市、调配处理中心、农民购物中心,帮助农户获取最大利润。

(二)台湾农业合作社。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已有百年历史,近30年发展迅速。现有500多家合作社,约有30%的农户参与了合作社的活动。其主要业务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和运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避免了小农经营本身的缺陷。

组织结构。农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包括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社务会。社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每个社员或代表只有一票表决权,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由理事会聘请经理负责合作社事务。监事会代表社员监督。理事和监事共同组成社务会,作为合作社的协商机构,商讨合作社重大事项。合作社的组织体系由合作社及各级联合社组成,目的是增强合作力量,发挥规模效应。联合社也可以按业务或区域建立更加专业化的联合社。这种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引入企业的运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主要特点。农业合作社分为专营性合作社和兼营性合作社。专营性合作社包括农业生产、运销、供给等合作社,涵盖了与农 业生产关联的所有领域,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农业生产合作社采用 “共同栽培”、“共同经营”等多种合作方式联合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农业经济合作社采取公平的分配形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采取公司运行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又保证对社员的公平分配及权利义务均等,是公平与效益的统一。

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1962年,拥有400多个社员社场,产品包括各种水果、蔬菜、稻米、水产、畜产等。遍及台湾中南部的405个基地生产的果蔬,占台湾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其经营范围包括蔬果共同运销、军队副食蔬果供应、社间合作、农产品集运配送、农产品国际贸易、农特产品展售促销等。

云林县汉光果蔬供销社有社员259户,耕地190公顷,年销售额约2亿元(人民币,下同),亩均年销售额6万元,户均年销售额80万元。产品产销完全工业化、信息化,电脑把生产指令下达给农民,农民按照规范的流程育种、栽培、施肥、用药、采摘。汉光果蔬供销社作为台湾精致农业的典范,已经从e化时代(果菜生产记录马上查)、便利时代(生鲜截切蔬菜马上炒)、逐步步入轻食时代(即食煮熟果菜马上吃),精致果菜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

(三)台北农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农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4年,主要经营台北市万大路第一果菜批发市场,1985年在台北市民族路扩建第二果菜批发市场。日交易量为2000-3000吨,年交易量为65万吨,交易总额合人民币36亿 元,是台湾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公司总股本为新台币2亿元,台北市政府、行政院农委会各持股22.76%,各级农会持股24.85%,农产品贩运商持股20.05%,农产品生产企业持股9.58%。公司员工500人,为果蔬生产者、供应商、承销商提供场地、竞价等服务,向台北市及全岛供应最新鲜的果蔬。

公司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先进成熟的果蔬运作模式,接受供货方委托,检测评定果蔬等级,采用电脑操作竞价,批售给承销商经营,向供销双方收取管理费。同时,由于政府控股,公司还行使政府的职能,储备果蔬应灾,调控市场价格。公司先进的管理手段和运作模式,完善的市场调节功能和政府调控功能,既为果蔬生产者带来最合理的收益,又满足了市场供应、保证了食品安全、稳定了市场物价、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二、几点启示

台湾完善的农村流通组织机构、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施、健全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对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坚持合作办社原则。台湾农村合作经济蓬勃发展的事实说明,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是发达、欠发达或不发达经济体,农民都是弱势群体,都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注,都需要有供销合作社这样的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小农经济组织起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长期存在的社会需求。供销人更要坚定信念、立足供销事业,坚持“合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要求,顺应农村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走合作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

(二)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台湾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力的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供销合作社的根在“三农”、舞台在“三农”、事业在“三农”。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农业、农村和农民更需要供销合作社。因此,供销合作社人,要始终坚定为“三农”服务方向,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农民组织起来,应对市场竞争。只有坚持为“三农”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服务,才能确保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求得供销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市场运作机制。市场经济越发达,“三农”越需要合作经济。供销合作社既是经济实体,又是市场主体;既面临发展壮大的光辉前景,又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风险。我国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供销合作经济同样要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只有象台湾的合作社那样把合作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把供销合作社事业推向前进。

(四)坚持网络构建先行。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拉动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成为“三个力量”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农资和日用消费品 下乡,农产品进城的主渠道。因此,要把“新网工程”建设摆在优先的位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多元发展原则,运用现代流通方式,以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为重点,加快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购销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为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下步打算

借鉴台湾经验,结合市社实际,下步我们将按照“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利益联结,依法经营”的总体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联合整合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形式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服务功能综合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完善组织指导和服务体系。

(一)加大经营创新力度,完善四大流通网络体系。要把“四大网络”建设与基层社改造、与传统业务优势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社在乡镇、村级网络构建中的骨干、载体作用。健全完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加快推进 “武汉供销农资”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农资放心工程,按照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营销模式、统一配送流程、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的“五统一”模式,构建四级农资经营网络,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完善提升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配合商务部门,加强区域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农家店和便利店等农村流通设施和零售终端建设,实现全 覆盖,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配合农业部门,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纪人的产销衔接,培育农产品品牌,为农民进入市场搭建平台、打开通道。整合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认真贯彻《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按照“再生资源中心市场(龙头企业)+区级公司(回收中心)+城乡收购网点”的网络模式,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大市场,规范交易行为。

(二)加大组织创新力度,完善组织指导体系。加快联合社职能转变,形成以联合社为主体,以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服务为重点,职责明确、指导有力、上下联动、协调运转的组织指导体系。增强区级供销社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功能。全面履行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管理监督本级社有资产和开展教育培训等职能,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扎实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继续推进基层社的恢复、撤并、重组和改造,逐步形成阵容强大的基层社网络体系。优化布局,创新机制,壮大实力,努力把基层供销社打造成流通网络建设的骨干、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的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农村流通连锁体系。加大市、区、乡镇三级供销社组织体系的联合合作力度,通过产权、经营、储备、信息等全方位的联合,打造龙头企业,编织连锁网 络,形成配送体系,强化运行管理,建成网络体系全、服务功能强的为农服务新体系。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继续开展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推进村务、商务、服务三务合一,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享和自愿、平等、互利原则,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等方式,引导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行,推进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在农资、棉花、茶叶、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和农产品经纪人等传统领域发挥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维护企业利益,不断提升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新型经营服务业态。积极探索大宗农产品的网上交易、票据交易、会员制交易等交易形式,规范中远期合约和票据交易行为;促进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相结合,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切实加强农村商品质量监管。建立商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商品质量安全。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关心和大力支持。建议市财政每年按20%以上的递增幅度,支持全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各区政府也应因地制宜,出台和落实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配套扶持政策,支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 展。

(二)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规划管理。各级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时,要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内容纳入其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在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项目用地规划中,建议按仓储用地优先安排,经营性用地允许带项目摘牌。

(三)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建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和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规划的约束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

一、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流通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农村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快,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购销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市场日趋活跃,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流通企业。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进一步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农产品交易由过去的传统集市贸易扩展到专业批发、“订单”购销、拍卖和期货交易等现代方式,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农资连锁配送发展势头较好,分销、直销、超市、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经营模式蓬勃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关龙头企业,构成了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流通体系建设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仍然比较落后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不足10%,夫妻店、食杂店仍然是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农村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滞后。而且,由于交易方式落后,流通技术滞后,导致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较高。

(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已经制定了整体规划,但由于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不够,造成农村商业网点整体规划缺失。

(三)政府指导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政府信息引导不够,农副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随意性大,“订单农业”发展迟缓,部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农民丰产不丰收。政府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大。

(四)缺乏监管,假冒伪劣产品肆虐农村市场

由个体商户构成的农村流通体系,其运行方式和交易行为很不规范,政府监管难以到位,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加之农民鉴别能力低,致使假冒伪劣商品肆虐农村市场,给农民利益造成巨大损害。农民吃的(如盐、味精、奶粉等)、用的(如牙膏、化肥等)、种的(如种子)假冒多,劣质品多。

(五)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缺乏后劲

至2006年底,湖南益阳市农民专业组织720个,这些专业经济组织为助农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小、散、差等诸多问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经纪人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尚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村流通的需要。

(六)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不少农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部分农村市场的管理比较滞后,重收费、轻服务现象突出,沿街为市、占道为市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一)尽快制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应将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全面调查,为出台政策提供依据。各级政府根据商务部2006年10月20日出台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及相关文件,制定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将农村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网点规划统筹考虑,纳入整体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并成立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门机构,就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实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二)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政府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加强宏观指导,尽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2、政府应给予资金扶持,一方面对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农产品交易市场)实行财政贴息,另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扶持(如农产品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并逐年递增。

3、简化连锁企业证照办理手续,放宽市场准入。

4、政府给予税费政策优惠。

5、执行优惠电价政策。

(三)加快农村现代消费品网络建设

要抓住商务部在全国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发展机遇,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形式,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特色,逐步形成以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纽带,以镇村两级农家店为基本单位的“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引导信誉好、实力强劲的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创新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新网络、新模式;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鼓励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活跃农村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不同形式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小型超市、仓储式商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形式,提高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和流通效率。

(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政府要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要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加强管理等办法,引导和支持订单农业发展,逐步提高我市农业的市场化程度。

(五)积极发展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农村流通经纪人队伍

采取政策措施对经纪人队伍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予以支持和引导:一是加强对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和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的培训;二是给他们创造公平的信贷环境;二是对合作组织的自主品牌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或扶持;四是对农村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奖励的形式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引导和支持农村合作组织逐步建设成法人经济实体,鼓励农村合作组织按地域和行业或专业进行横向并联和纵向串联,从而将其迅速做大、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强。

参考文献:

1、王新利,吕火花.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6(3).2、贺珍瑞.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周声涛.关于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问题[J].求是,2007(18).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皖政〔20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6〕97号 【发布日期】2006-11-27 【生效日期】2006-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皖政〔2006〕9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流通业发展,拉动农村消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省农村现代流通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市场日趋活跃,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解决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基础薄弱,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经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网络,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利于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村消费安全,提升农民消费理念;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动实施。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用现代流通理念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传统流通业态,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二)工作目标。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管理先进、面向农村的大型农村消费品和农资流通企业,发展一批经营规范、扎根农村的消费品和农资连锁农家店,建设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一批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壮大一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保障农村生产、生活消费便捷和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加快发展农村连锁农家店。综合利用中央、省、市、县有关财政资金,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试点流通企业通过直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加快整合供销、农技、邮政、粮食、农垦、新华发行等现有流通资源,在乡村发展经营规范的消费品和农资连锁农家店。力争到2007年底,全省新建、改造14000个规范的乡村连锁农家店,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20%以上的行政村。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相结合,在有条件的乡镇探索建立集生活消费、农资销售、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加强农村连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规划,引导试点流通企业根据连锁网点布局、商品配送半径等情况,做好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对符合规划和建设标准的日用消费品、农资配送中心,给予固定资产贷款贴息或补助,或给予配送车辆等实物支持,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参照仓储用地政策执行。到2007年底,全省新建和改造日用消费品、农资配送中心215个以上,基本满足全省乡村连锁网点的商品配送需求。鼓励大型物流中心在满足本企业商品配送需求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引导专业物流公司参与农村市场建设,为连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推动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促进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科学规划,培育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的产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工程,重点支持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改造,完善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验检测、交易大厅等基础设施,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辐射能力。3年内,建设50个标准化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重点培育3―5个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省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0个省级农产品绿色批发市场,通过示范带动,构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全省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对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或贴息;省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绿色批发市场,按照省级现代流通发展资金、中部贸易发展资金和其他有关省专项资金规定给予补助或贴息;各市、县也要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消费品批发市场聚集、辐射的功能,为农村市场供应适销对路的日用消费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

(四)着力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大型消费品和农资流通企业通过吸引中小流通企业加盟、收购、兼并中小流通企业农村连锁网点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鼓励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设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扩大农产品连锁销售规模和比例。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推动农产品直接向连锁超市、便利店配送。支持大型区域农产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以“公司+ 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营销水平。3年内,通过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资金扶持,培育一批大型消费品和农资流通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左右、市级30个左右;重点发展3―5家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10家省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使其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五)大力开拓农产品国内市场。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安徽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组织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名牌农产品参加上海农博会等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展览展销会,大力开拓全国市场。在每年的徽商大会、中部博览会等重要活动期间,举办农产品专场推介会和开辟农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区。继续实施“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组织安徽名优农产品进入全国大型超市,促进农产品流通。

(六)不断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依托和利用我省农业资源,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重点围绕蔬菜、茶叶、芝麻、蜂蜜、水果、水产品、肉禽、羽毛、蚕丝、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加大中部地区外贸发展资金扶持力度,3年内培育50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推动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积极争取并统筹运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部地区外贸发展资金、省级出口促进资金以及出口担保资金等,加快培育和壮大我省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体系认证,强化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开辟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扩大深加工、高附加值、特色和绿色农产品出口。积极组织安徽名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跨国零售企业对接,利用跨国零售企业全球采购网络带动我省农产品出口。力争到2010年,农产品年出口额超过8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农产品出口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七)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快供销社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改革、改制、调整、重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企业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支持在农村建立以产品为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对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消费品流通的,在工商登记和税费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八)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信息化。积极实施以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信福工程”,依托乡村行政机构、农业大户、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构建乡村商业信息服务站和公共信息服务查询系统。整合我省现有各种农村信息化资源,建设安徽新农村商务信息网,使之成为收集和发布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及供求情况、国际标准等“三农”信息的重要平台,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利用信息手段“引福致富”。加强农村市场运行监测,将重点流通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出口基地等作为监测样本点,实施运行情况网上直报。引导农村流通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物流配送管理标准化和条码化,加强对配送中心和连锁店销售和库存情况的监控,促进商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营销,建立安全可靠、高效有序的连锁配送体系。

(九)优化农村流通发展环境。加大农村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成本,为家用电器和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创建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努力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加大对农村流通项目的信贷支持,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村流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尤其要加强对农村连锁农家店的小额贷款支持。各级担保机构要积极参与农村市场建设,为符合条件的农村流通项目提供担保,促进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保险机构要研究开发针对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和流通的保险产品。规范市场管理,简化证照办理手续,扩大农村连锁经营范围,支持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对经改造通过加盟连锁成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的农家店,一律不得新增各类税费。严格依法行政,对不同地区和系统内外的农村流通企业,要一视同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议程,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抓紧抓好。商务、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金融、税务、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粮食、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制订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流通工作。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本地、本部门具体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赴台湾学习考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