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唐任伍:我国民生领域处在由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过渡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唐任伍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万鹏)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新时期、新阶段的三中全会承载了众多的民生期盼,我国民生领域究竟有哪些改革值得关注和期待?今日10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唐任伍院长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民生保障制度改革”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唐任伍指出,我国民生领域目前处在由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过渡的阶段,民生保障制度改革仍需关注三大问题。
唐任伍指出,全国上下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期待非常高,特别是大家很关心这次全会在民生领域会出台一些什么样的政策。他认为,民生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民生保障;第二,民生改善;我们说民生保障是最基本的内容,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应该如何改善。最高层次,他个人认为,就是民生发展。那就是说,在满足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的基础上,老百姓希望在民生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我们国家民生现在基本上处于民生保障的阶段,就是第一阶段,逐渐地向民生改善过渡,向第二阶段过渡。具体来说,离民生发展还有比较长的路程。
唐任伍认为,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民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民生改善的成绩,老百姓确确实实看得见。有的人说,老百姓的民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民生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温饱解决了,现在正在向小康过渡,这一点首先要肯定的。但是我们国家民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大致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最大的问题就是民生缺失,很多应该解决的民生还没有解决。比如教育,当然现在上得起学,上学难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优质的教育,大家非常关注;比如医疗也是这样,我们说看病难,现在看病倒是不难了,但是看得起病、大病这些方面,很多人希望我们国家做得更好一些。其次关于住房,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养老、退休、失业,这是民生缺失。第二,收入差距扩大。现在中国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扩大。按照二八定理,富人更富,很多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广泛存在。第三,民生心态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要求高福利的心态广泛存在。所以,当前在我国民生问题上,这三个问题可能要值得引起注意。
期待--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
2013年11月06日 10:51:1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0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赵仁伟、刘敏)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连日来,海内外的关注热度与日俱增,世界媒体纷纷报道。“全面深化改革”将如何布局,人们翘首以待。
利益固化成为藩篱,突围破障令人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新一轮改革首先需要“破障”。
“利益固化的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政府部门利益、行业垄断以及各种既得利益群体,都会结成牢固的‘藩篱’。”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
尽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半年里,国务院先后3次下发文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221项。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如何冲破利益的藩篱和思想观念的障碍,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倍加引人关注。
凝聚改革共识,公平正义能否成为“最大公约数”?
人们都关注改革、期盼改革,但改革动力何来?
“改革遭遇瓶颈期,关键是要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哪里?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改革历程,前35年是“做大蛋糕”,今后应当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一项媒体调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位列榜首。由此可见,推进公平正义不仅是现阶段改革重要的民意基础,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平正义体现在方方面面。经济领域,所有市场主体应不问“公”“私”,实现公平竞争;社会领域,人人都应该是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关系;司法领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要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到总书记前不久在武汉座谈会中强调“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为主题,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们能看到中央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清晰轨迹。
人们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平准则”为改革凝聚更大的力量。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如何协调,哪些领域改革可能提速?
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新一轮改革,应是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否则改革就很难往前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近些年来,经济领域改革较多,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日益突出。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确定今后改革方向,整体推进全方位改革、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自然在情理之中。
回过头来,改革要整体推进,但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有序推进,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实现突破。
人民网开展的“你最关心哪些改革关键词”的网络调查中,收入分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得票数位居前列。
这些领域改革如何突破,人们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回应。
经济转型社会建设面临束缚,发展活力如何释放?
改革激发活力,活力推动发展。今后的中国要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依旧需要通过改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一些领域束缚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有不少,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创业难、创新难中都有体现。一位企业家直言:“跑个项目,我连政府部门的收件员、预审员都得打一遍交道,期待政府职能转变再加力!” 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月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从上海自贸区揭牌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从市场到企业、从经济到社会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都将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就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开出“药方”,进一步突破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值得期待。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训练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3、本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 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答:2013年11月9日——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答:这是我国的一种政治现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为5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大体召开7次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其中前3次的任务分别为:
一中全会:产生主要领导人,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
二中全会:确定国家机构的领导班子等;
三中全会:新领导班子推出他们执政的方向和战略部署。
因此,三中全会通常都很重要,是在前2次全会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后,本届新班子大政方针及其举措的具体呈现,通常决定着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家走向。比如,历史上的1956年的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复杂深水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成就巨大,国力猛增,但问题和矛盾也在积累,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因此,它的许多针对性举措是非常必要的,其力度之大是改革开放35年来所少有的,产生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也是巨大的,所以有人将它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相提并论,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答:全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共有2万多字,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首先,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总论。由第一部分构成,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等。
第二板块:分论。由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
第三板块:第十六部分构成,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建议阅读该“决定”全文)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答: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经济体制改革。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处理好政府的市场的关系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联、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答: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尽快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二,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即大约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些都 5 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如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答: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尤其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第三,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第四,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第五,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第六,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这就是说“非公有制”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说与“公有制”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体现了公报中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是市场经济的公平。
5.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市场作用由以前的“基础性”,变成现在的“决定性”,尽管仅为两字之差,却是本次全会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我国改革开放再上台阶的具体体现,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它区分出的是对政府和市场的新定位,所谓“市场的归市场”,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的方向性信号是政府应该扮演好仲裁者的角色,主要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市场失灵,包括民生领域发挥主体作用。6.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意义是什么?
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纠结在一起,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因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7.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答:因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国力增强,国内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需要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来加强领导;同时,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成立这样的机构。7.如何理解“ 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答: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次全会有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有:第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也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时代要求;第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包括废止劳动教养,严禁刑讯逼供等。
3.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建设生态文明,①必须建立体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②划定生态保护线,③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④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会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时间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之南和行动纲领。
二、重点把握的知识点
1.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①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②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是决定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①实现党的十八大庙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毛肚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个必然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伊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四句话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2020年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的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只是、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个“让”)注意六个“紧紧围绕”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经验
①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方向②用于推荐理论创新和时间创新③以人为本④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8.新机构
①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党的角度)
②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的角度)
9.重要新提法及必须把握的提法
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⑤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
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简历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⑦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⑧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⑨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简历更加公平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⑩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篇: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召开时间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主要议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背景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中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悟
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精神,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深刻领会,只有理解领会了各种思想和方针政策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 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广泛共识,增强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
在十八大改革思路的基础上,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落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生态等六个方面的举措。
1、政治
(1)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新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过去讨论改革问题主要是发改委,而这一次在各方面达成共识的层面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进深化改革,这一组织构架上的创新和突破影响深远。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会特别强调注重法律权威、加快完善司法制度改革、保 证 司 法 独立、审查 独立。中国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概念,这 是一个新方向。我 们 要 建 立 法 治 社 会、法 治 中 国,如 果 不 树立 宪 法 和 法 律 权 威,不 能 有 保 证 司法制度的公正性、独立性,社会公平就很难得到保障。
(4)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
2、经济:
(1)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毫不动摇地激发非公有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全会提出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按照这样一种推进改革的精神,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稳定税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3、文化
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社会
(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5、国防
(1)新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意味着中央将全面综合处理国家安全问题,对中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2)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6、生态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将是1978年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中国正处在一个拐点上,而这个拐点是中国领导人所不能忽视的。会议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这将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许私人资本从事银行金融业务等。这些举措将大大激发国内市场,而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又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我们还需树立五个意识:
1.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有全局意识,以大局为重。
2.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 困 难 留 给自 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我们虽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是,我们也要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树立责任意识。人们都说,“在其位,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树立团队意识。一个团队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5.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五年里,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共产党是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现在正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中国梦”,它走的每一步都要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