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如何答辩-论文答辩岂能只“答”不“辩”文库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如何答辩-论文答辩岂能只“答”不“辩”文库.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每年的这个季节,不少毕业生都在忙着准备论文答辩。根据《学位条例》第5条和第6条的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可见,按照我国的学位法律制度,通过答辩是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现行《学位条例》是1980年制定的,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过修改,进一步完善了学位制度。可是,作为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竟步骤的“答辩”环节,却没有专门的程序性规定。因此,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通常按照本授予单位的答辩惯例来安排答辩工作。由于单位、学科、答辩委员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于是导致在不同的答辩会上,答辩程序运行各有差别。
笔者这些年来亲自旁听了不少场次的学位论文答辩,也主动搜集了大量的答辩活动材料。经初步研究发现,“答辩”相对于整个学位授予过程来说,尽管说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这里头却存在着不少有意思的大学问。
今天我想说的是论文答辩只“答”不“辩”的现象。以我个人的浅薄理解,答辩者,有问有答有辩也。但我观察下来,似乎真正做到这一点的答辩会少之有少。通常的情况则是,答辩委员提问之后,答辩人只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如果老师继续追问,或者提出了与答辩人意见相左或者观点相异的问题,答辩人一般不会去选择“辩”,而是去“非常谦虚”地承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研究不够”、“关注不多”、“思考不足”、“认识不深”、“回去之后继续研究”、“请老师多多指教”甚至干脆说自己的观点“错误”,把自己潜心撰写的学位论文观点轻易推翻。因此,答辩会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答”,而没有“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位论文答辩会上只“答”不“辩”的现象呢?我事后或者事前采访了不少答辩人。得到的答案一般是,如果你在答辩中与老师展开了辩论,那你就死定了。我听到这种回答,觉得非常奇怪,也很惊讶。为什么“有答有辩”就会“死定”呢?答辩本来就是有问有答有辩的学术活动,缺少了“辩”的答辩,还能叫“答辩”吗?
但仔细想想,答辩人的这种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从答辩人的角度来看,大概没有人会希望在答辩会上自己的论文被“枪毙”,都想通过这么一个必须要走的程序使自己的学位论文“顺利通过”。所谓“顺利通过”,无非就是在答辩过程中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作出尽量满意的回答,答辩委员也能够认可答辩的学位论文,按照《学位条例》规定“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学位评定委员会”,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顺利通过”。由此可见,凡是在答辩过程中没有出现上述内容的,比如说与某答辩委员的观点有分歧,或者有答辩委员对该论文或者答辩人的答辩行为有异议,甚至在答辩程序行进过程中出现了“辩论”、“争论”甚至“争吵”,或者像个别答辩会上还上演了答辩委员“泪洒答辩席”等怪异现象,那么,这种论文答辩,即便答辩人最终获得了“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也不能称其为“顺利通过”,充其量算作“不顺利通过”。当然,如果倒霉,则可能会遭遇“不通过”的结果。
鉴于此种考虑,答辩人一般的答辩心理是,要尊重答辩委员,只“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而尽量避免与答辩委员生“辩”。从心理学上来看,人都有一种被他人认可的心理,一旦出现他人的“不认可”或者不仅不认可反而还与你“辩论”,那么,这很可能就会给当事人带来一种不愉悦的心理感应。这种感应可能会牵连到他/她对对方的认识和情感,从而对其行为也产生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同时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从事甲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不利益,而从事乙行为却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那正常的人们肯定会去选择乙行为而不会去选择甲行为。于是,懂得此道理的答辩人一般只会选择“答”,而不会轻易选择“辩”。即便是想“辩”,那也是一种至少在表象上看来属于“答”的“辩”,并且这往往又是有风险的。
从答辩委员的角度来看,从纯粹的理论上来说,只要坐在答辩席上,那就可以推定为这是本场答辩会上的学术权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答辩人论文命运的主宰者。任何答辩委员必须要服从答辩委员尤其是答辩委员会主席的指令,包括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发问,对任何一个回答的评价,答辩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任何一项对抗都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对答辩委员权威的一种挑战。但从实际来看,并非所有的答辩委员都会存有这种认识,但不排除确有人坐在答辩委员席上时,会有这种强烈的权威意识和权力理念。于是,当有答辩人不服从其质问或者异议观点时,可能就会产生权威被挑战、权力没有受到应有尊重的感觉。显然,这种感觉往往是令其不开心的。此时,如果这个答辩委员心胸再不是很宽广,或者有其他与答辩本身无关的因素掺杂进来,那么,答辩人在这位答辩委员那里可能会得到其不愿意看到的评议结果。
说来说去,从心理上的这些揣摩,与其说是对有些答辩人和答辩委员心理的客观描述,倒不如说我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撇开这些不谈,我想表达的是,论文答辩只允许“答”不允许“辩”的现象,却反映出了当前学界存在的一种浮躁的学风。按理说,答辩会不仅是答辩人学位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一个展示和检测,也是答辩人对学位论文写作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中心思想、主要观点以及论据与论证的口头展示。答辩的目的也是通过“答”和“辩”的过程,让答辩委员会对答辩人的论文学术水平、答辩水平以及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进行公开、即时、公正的评价。如果答辩人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有“答”有“辩”,并且“答”和“辩”让答辩委员会感到满意,这是答辩人答辩成功的重要体现。通过有答有辩的答辩活动,还可以使答辩人在与答辩委员的交流与答辩过程中,认识到论文的价值、存在的不足、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还可以让答辩委员在论文所涉及到的选题方面有新的认识,从而促进自己的学术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双赢”项目。操作好了,可以还“答辩”的本来面对,促进学术交流的好风气。操作得不好,把答辩会开成只“答”不“辩”的单向交流,这其实不利于良好学术空气的塑造,长期下去,反而会助长学术浮躁之风。
说的不客气一点,只允许“答”不允许“辩”的答辩会,其实有点类似于“纠问式审判”。法官在审判台上向被告人发问,由法官任意裁判,不允许被告人辩护。我所了解到的一些答辩会,其实与这种“纠问式审判”非常相似。尤其是当有所谓的“学霸”担任答辩委员或者答辩委员会主席时,这种“纠问式”味道更加浓厚。在这种答辩会上,根本就容不得你去申辩。你要是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辩”了起来,那可真会如有些人所说的“你死定了”。在这类“纠问”味道太足的答辩会上,论文答辩会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个别老师“品行修养”的一个暴露舞台,而不仅仅是什么所谓的“学术素养”的展示平台。正如前文所说,既然是答辩,就应该允许答辩者“答”和“辩”,但有些作为“师”的答辩委员,却只允许答辩者的“答”而不允许答辩者“辩”,甚至连答辩者的“答”都要狠心的讽刺挖苦,土生阿耿以为这是为师者十分不厚道的粗劣行为!这种答辩委员,应该受到答辩者和旁听者的谴责甚至鄙视,这种鄙视应该来自于人格上的而不是什么所谓“学术”上的。因为这种老师其实滥用了他/她所享有的答辩评判权力,滥用了他/她的答辩委员身份,也滥用了他/她在答辩台上的权威。如果再掺杂了导师与导师之间的“斗争”,那么,答辩会就有可能完全演变为导师与导师之间的报复与反报复的决斗场,只允许“答”不允许“辩”的专制型答辩色彩体现得肯定会更浓烈。此时,答辩人成了真正的牺牲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良好学风的经典表述。面对一些学位论文答辩会成为了只“答”不“辩”的纠问式审判会,我们不禁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答辩会恢复其本来的面目,成为真正“有答有辩”的答辩会?我想,这要靠答辩人的齐心协力,敢于正视自己的学位论文,敢于向真理之岸迈进,敢于在“学术权威”面前自由地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当然,答辩人也要尊重答辩委员,这是起码的学术道德和做人准则,有些答辩人在答辩过程中对答辩委员出言不逊,动辄就顶撞答辩委员,我想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傲慢态度。所以,要在尊重他人人格、尊重他人学术论点表达自由的基础上追求真理、敢于答辩。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被邀请的答辩委员们也必须放下架子,给答辩人“辩”的空间,尊重答辩人表达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切实让那些既能“答”又能“辩”且答辩得很成功的人“顺利通过”答辩,而不是让那些只能“答”只能“认错”而不敢“辩”、不愿“辩”的人“顺利通过”答辩。在学位论文满足要求的同等条件下,我们真正枪毙的人应该是那些只会牵强附会地“答”、不会有理有节地“辩”的人,而不应是那些既会“答”又能“辩”的人。
如果答辩委员们不能培养起这种观念,而仍然停留在“只允许答不允许辩”的专制型思维、学霸型思维的牢笼下的话,要指望答辩人去自由地“有答有辩”,我想,这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不必说一般的答辩人,就是我这个有棱有角的耿直之人,遇到这种答辩会,也照样不敢随便“逞能”。
第二篇: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开题报告-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开题报告-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txt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人,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文章写作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理论,先有认识,再有表述,先有材料,再有写作。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写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论文准备阶段,是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能够博采信息、聚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高认识。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搜集论文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筛选使用资料等内容。即搜集、整理、加工资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②要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目录是标示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外表特征的系统化的检索工具,常用的有《全国新书目》和专门介绍各类期刊报纸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及介绍外文图书的《外文图书总目录》等。索引是按一定顺序把散见于图书报刊的论文篇目、作者姓名、刊物名称及期刊号记录下来便于检索的工具书。查找索引,还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术动态。文摘,是指将论文的主要论点简明摘录出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的资料。文摘和索引一样,属于二次加工的成品,是查找最新资料的检索工具。利用文摘可以迅速掌握学术信息。较常用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的《复印报刊资料》,它是从全国 1400多种报刊上选材,按科学或门类编成99个专题(经济类就有21个专题),每月提供,年终汇总,是一种具有系统、连续特色的文摘资料,信息量大,方便实用。还有《文摘卡片》,将报刊上的新观点、新材料摘抄出来,也有使用价值。
③利用年鉴、手册等工具书。年鉴、手册等是对一二次文献的筛选、评价、浓缩加工的成品,一般由专家、专业人员撰写。年鉴是汇集一年内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按照连续出版的一种工具书,如《中国经济年鉴》等。手册,是汇集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的工具书。
第三篇: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开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
第一部分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
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认为写得不错的一份,佛山市三中吴勤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实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于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的确有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四)课题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
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拾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八)现有基础
(九)经费估算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矗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