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三学生经验之谈

时间:2019-05-14 06:0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初三学生经验之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初三学生经验之谈》。

第一篇:一个初三学生经验之谈

这里讲讲我的经验和故事吧。

这里楼主背景介绍下:楼主静安考生,中考成绩580+签约某校国际部(这个自招部分会讲到选择国际部和自招推优等)

令人激动的初三生活就要到来了有木有!想想心理还有一点小激动呢有没有!初三其实并没有你们想想的辣么可怕,真的是这样。楼主介绍大体如下:各个学科的楼主哒复习方法,初三注意事项,提前录取事项(自主招生),填志愿等等等等巴拉巴拉

过来人告诉你们,初三,很多当初你觉得不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了,比如,那本厚厚的点击和一二模卷,当初觉得不可能全部背下来,结果随便抽一片你都可以倒背如流;觉得中考数学145是做梦,结果取得了更优秀的成绩。中考并不难,他考得不会仅仅是你的知识,更是你的心态,心态很重要。接下来我要罗列我的经验啦。暑假寒假一定要预习。现在还没预习的可以抓紧了,初三的东西还是预习预习比较好,会有帮助,上课会轻松一点。语文一定要勤奋,肯吃苦。中考语文现在改革也改革了,活的题目是有,但是,大部分还是靠背诵,现代文是有答题公式,文言文30分是一定一定要拿到的。这个和智商毫无关系,全靠你自己肯花多少时间。个人觉得如果自己语文阅读不好的话,就刷题,练题感,我们老师很强调这个,哦,这里推荐《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光明日报出版社,很有帮助,楼主初三语文一共三本辅导书,一模卷二模卷和这本。(点击不算你懂得)关于作文,这个看下来作文每个学校都会讲,但到最后我们学校是理了本素材,各种社会校园亲情友情都有整理,如果你的学校没有要求这个尽量自己做一本。数学题海战术需要适当采用。建议程度好的挑战中考压轴题可以 做起来了,不要太多,一天两道,对你中考还是自招都有好处。针对不同程度的一模二模卷不要多做,但是一开始填空选择不管多简单一定要多练!速度+质量才是前面基础的王道。往后慢慢的就可以分层做了。比如AB档数学的,每套卷子17,28,23,24,25是必做。但如果程度差的18题可以先放弃(不是永远放弃)232425第一问必做,后面可以慢慢补。至于辅导书。。前几年的中考真题和前几年的一二模卷有参考价值,其他没必要。英语。这个也是靠勤奋,没什么好说的,单词错题什么的都要仔细弄,考纲很重要,真的,你考纲每个单词都背出来英语140不是梦。楼主初三英语老师是个很有经验的女老师(虽然在更年期,楼主很讨厌他)但是教的相当好,这个有的学校不要求但这里提一下,英语课文每一篇都背(不是more practise,只是reading部分),对作文有帮助。还有初三英语不要买辅导书,现在刚刚改革,市面上的辅导书难度不一,有的更本不沾边,你只需要两本评估(初三每个学校都会发,不用自己买)一模二模卷,做好错题背好单词课文就ok。4 物理。╮(╯▽╰)╭说多了是泪,楼主就是死在物理上(只有80),我觉得吧物理真的不是靠刷题,真的是老师问题。楼主学校里物理老师并不是很好,将题目思路不清晰。也没有在外面找老师的经验。我的建议是:初三的话父母不要怕花钱,能找到那种教研员或者退休老师的一定要找。物理光刷题是没有用的,你的思路清楚什么都是浮云,真的。楼主物理辅导书没有发言权,初三物理真是一团糟,最后竟然物理还有80分我也是醉了。关键是好老师,真的真的真的。虽说物理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很多学校都刷上海课课通啊,那是一本好书啊 化学的话。说实话楼主化学是靠刷题刷出来的。但是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打好基础。中考会有新题型的,关键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的掌握了速度能上去,其他并不可怕。为什么?熟练度很重要的。什么化合物能与什么反应,这个反应一定要快,这个完全建立在基础过关的条件上。理化基础一定要好,保证到时候合卷的速度。哦,还有学校里的化学老师一定是顶尖的,因为只能教初三啊有木有。

6.体育。自己练,没什么好说,这个楼主凭良心说,一开始800米只能刚及格,或者4分钟,后面从四月份开始放学在操场上狂奔,越来越牛逼,虽然最后没满分,但是体育29分楼主已经很嗨森了,还有我选的仰卧起坐同理。篮球也是,还有静安体育篮球管的不严,考试的时候没有明显违例都是不加秒数的,另外静安的应该是在市西高中考,地下室内篮球场和普通操场不一样,有空还是练练。

7.政治。政治最后复习课一定要好好听,其他课时楼主都在刷作业,大家不要学我。楼主都是靠政治做作业的。。但是最后只有良好--(良好就可以了)注意事项吧。。要说清楚很多。时间分配。初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会合理安排时间。楼主是在学校里下课,中午都写作业,回家差不多8点可以开始复习,然后1130就可以睡觉(差不多是11:00上床,然后背背单词和语文)反正初三没有一天是在12点以后睡觉的。为什么内?睡眠量真的很重要,楼主也是家离学校近啊,差不多可以保证7~7个半小时的睡眠,来确保第二天能有精神听课的,其实学校里的那些很重要,比你补课的东西都重要。而且那啥,即使睡少了,不要靠咖啡来解决,楼主有血的教训,有一阵子靠咖啡过日子虽然效果真的很好但是现在胃不大好了,so建议尝试绿茶吧。比咖啡好,咖啡还是少喝。

9.娱乐嘛。还是适当要有的,那种统统没有根本就是扯犊子,楼主身边的学霸照样刷微博和追剧哒。但是到了5月份楼主也是断网断手机,专心学习哒。

11.初三谈恋爱的就分了吧,楼主身边实例,女生提分手,最后中考590,男生只有普高,喝喝。

12.初三心里压力是有的,和父母讲,别憋着,很累。

13.写给父母的。冲刺的时候帮孩子找找题目,多关心关心,但是不要管的太宽,每次考试成绩都要逼问,我们心里压力很大啊QAQ 终于到了楼主最喜欢的一个话题!!自主招生,分三块1.学校的推荐和名额分配。2.自荐普通重点高中。3.自荐国际班。

1.学校里这个是有比例的,大概百分之七有这个机会拿到你们区市重点的名额分配和校长直荐。因为楼主就是铁了心要去国际班也推掉了名额分配,有些事情也有不清楚的地方。比如那个校长直谏据说是可以上海市的学校随便挑然后校长签字你就有机会去考了,这个我也不大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说:能拿名额分配就不要推优。这个真的稳一点比较好(但你真的有信心就另当别论)楼主有个闺蜜就是拿的推优去考试,但是因为没有奖状和竞赛名次吃了很多亏,没有上,最后虽然裸考去了四校= =,但是身边大多数学霸还是都觉得名额分配比较好。

2.自荐。楼主国际班和那个学校的本部都自荐过,所以材料都有准备。总而言之,一模二模成绩好是没有用的,如果走自荐这条路现在就可以看看竞赛的内容了,大部分自招考试都是考竞赛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竞赛奖状成功的几率真的很低,除非是一模二模非常非常屌的那种。楼主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输在没竞赛上。有的学校会有面试什么的,面试的话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题目,但如果真的问道你为什么来我们学校楼主比较建议你的目标要明确,这个学校特色也要先了解,都有好处。

3.到了楼主最喜欢的部分国际班了~~~上海公立的国际部网上有文件可以查到,这些学校的自荐难度甚至高于普通市重点的自荐。而且为什么这么想说国际部是因为想要出国留学的也是越来越多,国际课程是很有竞争力。而且AP课程美国名校都是很认可的,可以抵学分省学费都OK,而且全新全意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英语上的吧,你也可以安心准备托福SAT雅思等考试,相辅相成真的很好。但是难度并不亚于国内普通高中的课程。直接一点说,国际课程的数学教的飞快,问过今年升高二的学长,国际部已经把高二一整年的数学都讲完了而且全英语授课。国际部真的很值得冒险。然后是填志愿

这个没有想象的麻烦,按自己区的分数高低一个个往下填就好。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定要上普高,或者是真的不想去职校,那就成绩再差也不要填职校。因为就算你中考失策,未达到最低录取线,你可以去借读或者私立高中。你若进了职校就真的出不来了,慎重考虑啊。还有零志愿(这个概念就不解释了吧,应该家长都知道的),不要低估自己,凭良心讲一模二模是难的,拿他当所有的参考不是很现实(当然也有参考的价值)楼主的闺蜜就是低估自己,零志愿填的4档市重点,结果中考590分,那个学校不知道比市西差多少。楼主身边还有一个高估自己的,填了八罗汉的一个学校然后没填市西,结果高于市西低于零志愿,只能去育才所以也蛮惨的。对于平时成绩中上的学生来说(就是那种成绩蛮好,但不够四校标准的),零志愿还是撞大运啦,尽量填8罗汉,或者四校吧(这个真的运气,就像今年华二静安区只有588)反正别低估自己就好。平时学校B档C档的,好好研究一下你自己区的近几年零志愿分数情况,我的建议是,那种起伏大的,分数低于580的一般就好填了(个人意见,因为填的人少),竞争不是很激烈,如果你运气好,中考超常发挥,就进了。像楼主成绩并不是拔尖的,一直B档靠A档的,填了上海市第二中学,如果没拿预录就进了。这个到时候还要看今年给的名额,也不是年年都一样的。总而言之就是不要低估自己,中考是中等难度的考试。最重要的一点是,1~15志愿这个没办法,但是你零志愿的学校一定要自己喜欢。就像楼主的一个同学,进了比市西好的一个市重点,但是在郊区。。环境也一般,她很不爽= =这个也要考虑清楚,什么生活不能自理的,还是不要填这种学校。。最后,关于初三的补习

首先这个真的是要舍得花钱,好的老师一定是贵的。楼主真的吃过亏,随便找了个物理补习班就上了,对于自己的弱项真的是糟蹋又糟蹋。才导致最后物理失策。但是楼主就是遇到外面补课的好的数学老师,看着我这一年楼主从120,到130,到最后中考146的好成绩。当然学校老师好的话补课也不是很有必要。。总而言之,适量补,周末也要有时间休息,但是要补一定要补最好的。最后的最后

如果你有幸签约市重点,也不要放弃学习,就开始玩了。楼主就是吃亏了,拿到预录开始有点小嘚瑟最后中考也只有580多,本身目标600的,其实也有点小失望。而且有的学校分班考你中考成绩也是会有一定比例在里面,所以不要大意了,这也是楼主给的一个教训,一定要铭记啊。最后的最后的最后

初三这一年你会发现原本有些和你有矛盾的小伙伴们都和你和好了。真的,最后一年了没有必要去吵架,去耍心机。大家都珍惜这份友情吧,考试很多,不要去比谁好谁不好,和自己去比较。然后拍毕业照一定要去,否则会有遗憾。最好能有毕业旅行,这个真的很有意义的。楼主班里已经计划好的无奈有些家长不同意(我们计划轰趴通宵世界杯决赛,同意就怪了),这里建议密室或者ktv,真的玩的很high的。请珍惜吧。最后的最后的最后的最后

希望2015年中考的小伙伴们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考进理想高中~ 然后想和同学们列几个身边的例子看看有没有参考的地方。正面反面都有。正面例子

1.楼主的闺蜜,大学霸,区前50,拿了市西中学的推优,因为没有竞赛优势,不幸未录取,后来裸考零志愿进交大附中= = 2.楼主的又一闺蜜,推掉育才预录取,因为没有自招优势,自荐市西未录取,裸考市西。3.楼主学校里的学霸:推掉市西的推优,自荐复旦附中(有竞赛优势)未录取,后裸考610进复旦附中。

4.楼主学校里各类学霸,有考四校的潜力,百分之80都留在了静安市西育才。

5.楼主的同学,一模二模很好,无奈8年级成绩不好未拿到推优和名额分配,学习一年自招课程,自荐市西成功。

以上总结:想要自招的话,竞赛优势很明显(特别是市西,今年自招的卷子并不难),无论是看材料还是正式考试都有优势,若是没有竞赛,可以去学自招班,这个成功率不高,但值得冒险。如果678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九年级好好考一模二模,然后躺着拿名额分配吧。如果八年级下学期的统考没考好,很悬。有的时候冒险是好的,有的时候稳妥是好的。这个全看你个人,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有的时候阴差阳错,说不清楚。反面例子

楼主一同学,经常作业做到两三点(包括复习)第二天经常起不来有木有,上课神游有木有,结果中考失策未尽理想学校。关键是因为他的家长常年在外工作,交给老人看管,等到一两点谁还来管你?so 保证睡眠很重要的。家长初三长点心,生活上多管管,学习适量管。楼主的又一同学,平时成绩和楼主差不多吧,在ab档里徘徊,无奈一模二模没考好,觉得自己没救了,楼主劝过他填志愿谨慎,因为不相信自己添了很低的零志愿,结果喝喝,中考590,抱着590哭啊,进的零志愿不知道比市西差多少,现在后悔也没用了。。so填志愿的时候不要低估自己。以上

祝小伙伴们取得优秀的成绩

第二篇:初三物理教学经验之谈

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谈谈物理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到底怎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物理老师?物理教学怎样才能出成绩?这是我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想解答的问题。现在我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希望大家指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和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人们常说:习惯成就人生,所以我便以物理教学为阵地,着手培养他们四种习惯。

1、培养阅读教材的习惯。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中考很多题型源于教材,因此我在物理课上,经常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首先是通读,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对重要的知识和不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来。其次是精读,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弄清物理概念、规律是怎样引入的或得出的,它们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单位是什么,这个物理规律或公式适用的条件是什么,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精读,将知识前后联系。最后还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科普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能对物理产生兴趣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

2、培养学生看插图的习惯。现在教材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很多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中考很多题型源于课本的插图,所以我经常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分析每一个图的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通过看插图,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用这些插图,把物理知识串连起来。免去了死记硬背的苦恼。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观察不是消极的“观看”,而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看物理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如学了压强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人在泥泞路上走比在公路 上走要费力一些;学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之后,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是怎样实现的。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从批改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解物理题时不规范、不全面、不符合题意,因此在上新课时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在讲例题时注意解题方法和书写格式的强调,因此对学生作业要求要严格,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质量要提高,就必然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点大家都很重视,我不在赘述,但我想强调一点:45分钟一节课,要讲练结合。我会安排大约30分钟授课。这30分钟的时间最重要,我要利用这段时间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理解并简单应用。现行教材部分章节安排不是太好,这时,我会根据经验与体会,将课本知识进行分解、合成。甚至大胆地打破原有建制,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同时,我设法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努力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如设问、讨论、评价等,适时给予新的刺激,调控学生的兴趣点。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每节课均应该补充适当的例题和练习题,题量不宜多,但要精,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最后留10分钟让学生思考问题或做练习题。

三、提高课堂练习效果,重视做题训练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我们学生都知道,我有四项坚持:

1、坚持课堂随时练。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我每周都要抽一节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三个班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在班上给予公布和表扬,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在教学中,我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挑选一道习题,抄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进行一题多练、多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题多练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搞题海战术也能巩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增加解题经验。例如在初二讲解电荷、带电体的相关特点时,我曾经给学生这样一道练习题:带正电荷的小球能吸引带___电荷的小球,能使本身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箔______(“张开”或“闭合”)。这是一道基础练习题,学生都知道答案是分别是“负”和“张开”。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对这题进行了变化:假如要验证一个小球带有电荷,可以采取的物理方法有哪些?结果全班同学都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自己的思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不少的同学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更让我感到喜悦的是: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用带电荷的小球去靠近待验证的小球,如果吸引,那么就能证明这个小球带电荷。结果立即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假设本来这个待验证的小球不带电,那么当带电的小球靠近时同样也会吸引这个小球,不能证明小球带有电荷。这更让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在能力的确非常大,效果也不错所以一题多练的方法我便坚持了下来。

五、反思错题,建立“纠错集”。

错题集纠正错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略或不认真去检查,这些往往是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模糊或未理解教材知识造成的,所以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过错误的地方必须要学生搞清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何在。是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错误,还是对所学知识不懂的错,或是粗心大意的错,然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让学生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思路。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

总之,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甘愿倾注热情、付出心血、继续在物理教学的讲台上,摸索前行。

第三篇: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

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

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15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

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

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书本、试卷、分数、所谓的答案都是教条的,就好象一条生产线给每个经过其中的学生盖上一个学历的烙印。将创造性和个人的特长统统抹杀,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才评定标准的偏差,无数天才失去了发展机会。本来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却非要扩招--扫盲。将大学教育至于尴尬境地,应届生就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请不要抱怨工作机会少,中国是非常缺乏工程师的呀!缺到让很多公司开始“呐喊”的程度。工程师的缺乏又和应届理工科毕业生的过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为学习成绩高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OK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

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一些学生看到一道物理题,认为作对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甚至从考点中受到启发。有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做大量的习题,结果效果却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做题”,没有付出更多的思考。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能创造和应用有价值的理论。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工程师要从整体到细节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IT技术发展迅速,理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接受潮水般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工程师必须有全面而又坚实的理论作为后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就好比盖一座大厦,我们可以很快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可以盖个比较高的大楼,可是没有全面坚实的理论作为地基,是不可能盖成摩天大厦的。

而且理论体系一定要完整,IT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他已经涉及太多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行业内如果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软件方面的东西。现在哪里有离开软件的硬件和离开硬件的软件呢?而且一个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

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工程师的必修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仅仅靠学校里学来的一点皮毛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是不可能的,90%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自学。拿过一本书来一阵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边。其实自学是非常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我通常把知识分成几类:

1.基础知识----包括数物化和专业基础。

2.流行的技术----比如潜入式系统开发,大家都在做的技术。

3.未来将要流行的技术----比如生物DSP技术,就是你对未来的预测。

4.我要用到的技术----就是你工程中急需使用的。

5.其他学科的重要进展----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是必须的。

我通常均匀的分配时间,而不忽略任何任何一个方面的进展。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扩充。这只是宏观上的精力分配。具体的学习过程当然因人而定,但一定要有战略的进行。工程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执行。逻辑不仅仅是体现在程序中更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进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学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参考“大脑思维图谱”的方法。

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神州飞船由多少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果每个部件都有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时候连一半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工程师不能接受“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次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拿了一块作好的超声前端板交给我,并说板已OK了。可当我问他信噪比如何时,却回答我“差不多”。我理解差不多就还差,让他拿回去什么时候不差了再交给我。所以工程师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

工程师还要注重积累,一个好的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仅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IT技术领域有无数的巨匠和天才将他们智慧沉淀于现代科技之中。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积累好的做法和前人的思想。你的周围会有很多人的很多东西值得你学习,你应该将这些作为财富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会发挥出作用。另外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比如每个人眼中的电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动去了解高手眼中的电阻是什么东西。

工程师不要过分的将注意力放到开发本身而看不清“开发”。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绕口,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个开发过程,而不要陷入某个具体问题无法自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遇到问题后容易出现无法自拔的现象,结果一头雾水什么都是一团糟,这时就需要从 更高的角度从新审视问题,找到突破口,而不要钻了牛角尖。

工程师不要轻易问别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有一些同学会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这也是好事,说明某某学生爱学习。可我们并不提倡这些,相反的如果能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要学会独立的猎取信息和知识,并从其中得到自己判断。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去解答,在工作单位又有谁能解答呢?或者当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术时你能去问谁呢!所以工程师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懒惰的人。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OK。可老师告诉你的答案能说明你自己具备了解题能力吗?请不要相信这样的分数,至少它无法反映你的真实水平。

工程师要有《亮剑》精神。用都梁的话说,古代剑客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宝剑,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当剑客。“尽管敌强我弱,尽管身陷重围,我们也要亮剑”。工程师也要敢于挑战对手,敢于战胜自己。一项工程如果连做都不敢做还能谈成功的问题吗?成功是一种习惯,一种来源于自己的信心。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工程师即要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又要能融入团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何等的宝贵。我们在崇拜盖茨和乔布斯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身后庞大而又高效的研发团队。以一戟之力完成霸业的英雄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所以团队的合作才是创造神话的必经之路。

工程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仅要能在复杂的技术和市场面前游刃有余,更要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做出精确的展望。只有比别人想的远才能比对手走的更远。当然这与坚实的基础和勤奋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在群雄逐鹿的当今IT界,恐怕需要更多的胆识才能做到。要不断的关注技术和市场以及其它领域的发展,什么时候这种关注放松,什么时候就会被竞争所淘汰。

要在竞争和解决问题中体会生活,研发和竞争是每个工程师不可避免的现实。大家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可这才是工程师的生活,要轻松的活在这些问题之中,并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成功时刻的兴奋。很多工程师抱怨说做研发太累了,这里的“累”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工程师的职业就是不断的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我刚开始做研发时也整天愁眉不展,可现在同时做几个大的工程,同时面对几十个技术难题,我觉得自己每天因为能做这样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充实,如果哪天自己没事可做就会觉得很不适应,总要找些问题来思考。

中国的未来需要太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我在此向所有从事或者有志从事科技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致敬。我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科技的腾飞而努力工作,拜托大家了。我只是给年轻的同学和同志们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片面之处请大家原谅。

第四篇:科大学生的经验之谈

科大的学生的经验之谈

高中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科大的学生,你们的师兄,这里给你们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学习的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我们没有说教,只有坦诚的交流,期待你们的回复讨论,更期待你们的进步!!

初中时候只需照葫芦画瓢就行 一些简单的计算 特别是现在的中考 基本没什么区分度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中考状元在高中默默无闻 而有些中考成绩平平的同学却在高中异军突起 我那届中考状元后来再也没听过他的名字 我前一届的高考状元却是择校生 所以 中考成绩真的无法评判一个学生成绩 那么到底看什么呢?如果是理科 就看你数学物理的功底 你思考的深度 你做题的速度 你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下面真的是我的肺腑之言!

第一,思考!总结!较真!这些说起来是废话 那么你做到了多少?比如一道题目你不会做 看完答案你会怎么办?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看懂 而我回反反复复推敲答案 我要知道答案的每一步是怎么想到的 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它的方法是什么 什么时候用?我特别在意题目的思路是如何来的 你看懂一千题都不一定会做一题 所以弄清楚怎么想到的非常重要 特别是今年高考 大家都知道很难 为什么 因为题目新 都没见过 很多人根本不知无从下手 他们只会做见过的题目 但是长期训练思路如何来的同学就会觉得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只是综合了一点而已 一层层抽丝剥茧其实都是学过的 所以 请大家多思考 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去较真!

第二,笔记如何记?很多人记笔记完全是出于心里安慰 觉得我记下来了 以后再看 那么你以后还看吗?或者你还能看懂吗?只是笔在动 脑袋不动 这样一点用没有 所以请跟着老师动脑筋 先听懂 再记 记笔记不是复印机!只需要记精华的部分 那些你自己都能想到的就简单写下不就得了 这是我代这么多年课看到的一个大误区!笔记不能代替思考,否则你课白上了

第三,做题目!做瓶颈的题目!不要总是简单的简单的,一定要在搞定基础以后做那些有点难度的题目!要敢做 敢分析 敢动脑筋!很多同学碰到看上去不会做的题目就直接放弃,等着别人讲!真是大错特错!长此以往 大脑就僵化了 养成坏习惯 以后高考怎么考?所以宁愿一两个现实区突破一题 尝试各种方法 这其中的收获比做N多简单题目都要多!!所以 看到不会做的 请硬着头皮想一想再放弃!

第四,做题速度!计算速度!高考时间非常紧张,所以一定要在平时注意速度,不要以为平时时间多 做题目不慌不忙 一定要规定时间 能口算的尽量口算好吗 不要两位数加减法还要列式子!即使刚开始正确率低一些。但坚持下去 你会看到变化的!

很多同学现在处在一个状态:学不进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实,但吃的特别多……每天从早学到晚,真的很晚啊,很多晚上熬夜到一两点,请注意效率,玩没玩好,学没学好 值吗?你自己扪心自问 每天坐在桌前 有多少时间在开小差 在磨蹭?有多少时间是真的在学习?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清醒,你将圆梦!

第五篇:一个日内交易员的经验之谈(最终版)

一个日内交易员的经验之谈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财富管理中心 发布于2015年4月14日 14:57 新浪博客

来自一个80后盘手的经验感言,作者何子垠,作者曾在美国在大陆的自营交易公司做过许多年,后投身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本文由伦敦交易员整理,选文已申请原作者同意。

进入这行只为生计。临近毕业前三个月,经同学介绍,进入一家做美股的小私募,一边完成毕设,一边做实习T。当时没想太多,只是对交易这行感兴趣,有这么个机会就进来了。一个月后,同学没留下,我留下了,之后就没想过再找工作。

就是这一个月的经历,我知道自己适合做这行。一是有兴趣;二是工作环境比较赞,和影视剧中的差不多;三是,如果能成为成熟盘手,真的可以快速获利,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家小私募侧重于DT(日内交易),绝大多数小私募只做DT,而这家有一部分是做中长线,标的还包括外汇和债券,投资组合比较多。老板是美籍华人,有在美帝某基金工作的经历,渠道比较多。

日内交易,盈利效应比较明显。比如一个15万美金的基准账户(4倍杠杆),这里的成熟盘手,每月提成平均在10万人民币左右(提成比例可以简单算为汇率分之二,07年的时候还是7开头。不要问我怎么换汇,你懂的……)。当月收益有最高能提到30多万,最少的也有一两万,当然这都是不常见的情况,但很少有当月亏损的,能在这里留下来的,都不是吃素的。老板根据每个盘手的盈利能力及状态,分配不同的资金,每个人的账户资金都不一样,动态调整(风控做的好,同时也算为一种变相奖惩机制)。

当然这个盈利水平是在次贷危机刚爆发,还能裸空的时候达到的,之后限制裸空,效果就差些。也就是说,大伙儿是赶上行情了,就和现在的牛市一样。

赚钱效应出来,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在初期,想快速成为成手,有点痴人说梦。就像现在我每天在网上遇到的提问一样:新手怎样快速获利、怎样快速融入市场、某只股票能涨到多少、大盘能涨到多少,什么时候回调等等。

现在看这些问题很可笑,但我不会嘲笑,更能理解,因为07年那会儿我也这样。新手嘛,不懂就对了,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嘲笑别人,先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有资格也不能嘲笑,你会的别人不会,别人会的你也不一定会。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做人。

当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师傅的时候,师傅只给我一个答复——不理我……实际上,整个学徒阶段,师傅都没有口头指导过我,但让我看他操作,不能问,只能看,盈利亏损都看。

问了几次之后明白了,不用问,做就可以了。这也是我现在对这些提问的处理方法——不做解答。虽然有些不礼貌,但这是最好的答案——不要问,只管去做。你的亏损,可能比我的讲解更管用。

这个过程很苦的,倒不是赔钱的问题,每天都有固定的停损额。我的初始账户是2万,只能做一只低价股,每次只能开一手,每天只能做十笔,停损额200。亏到200,当天就不能再做了。这部分亏损由公司承担,只给你一个月时间,不成就走人。

也就是说,这个过程,难的是时间限制,只有这一个月。国内做美股,交易时段是在晚上,这个不用说。白天我只睡三个小时,不是说多勤奋,是因为亏钱亏的睡不着,天天停损……我不想丢掉这份工作,进入这个环境,就很难离开。这种压力,不好用语言表述出来,只能说,人逼到绝境,总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但不觉得困。

我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方法,师傅不指导,其他人也不会,只要问,他们只是微笑着看我,更没有时间去看大部头书籍。如果说记住师傅的手法,当时真的记不住,看不懂。

突然一天,想到了一个方法,翻看我前半个月的为数不多的盈利单子,对着图形看,找进出场依据,因为有些单子是蒙的,所以要翻回来再分析,只看对的,不看错的。不用说止损什么的,这个当时我懂,止损比谁都快,但有些是瞎搞,胡乱止损。实际上,这个方法是最笨的——记图——简单的定势交易,只是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势,势在哪。(事实上根据伦敦交易员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绝大多数堪称高手的日内交易员都善用此招)

之后,看不到能让我盈利的图形,坚决不做,出现图形,坚决做,找准进场点和止损位,出场位还顾不得,有盈利就行。连续五天,一共28笔交易,只止损5次,我了解了什么叫概率。这时,师傅说了一句话——有点上道了,但你还有四天时间。

意思是,最后四天保持这种状态才可以留下。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默念阿弥陀佛(真的管用)。最后四天,有运气成分,20笔交易没有止损,逐步悟到,止盈位是减仓、反向的开仓点,虽然单笔盈利有回撤,但这样的出场才是合理的。只是只能做一手,谈不上减仓问题,有些单子是在减仓位出,基本可以拿到波动的最大幅度,所以说有点运气成分。

这点看着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一笔单子下来,什么时候是最后的离场位?就是反向进场的时候,你的离场,就代表反向单要进场,或者已经在进场了。趋势后的震荡过程,是划为原趋势,还是划为新趋势的蓄势期?中间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能详细描述出来吗?都说要做趋势,你真懂趋势吗?拿的住吗?持有的依据是什么?顺势,顺的是什么,什么叫势?当然我当时也没完全明白,这些是后期慢慢总结的。

一个月下来,老板只是淡淡一句:你可以留下了,账户增到5万,三分之一仓操作,股票标的不限,手数自行控制,有两个月的进阶期。

所谓进阶期,就是一个新手的稳定过程,稳定优化交易系统,每两周考核一次,达到净利指标就给增加本金,直至加到15万的基准户。如果这两个月出现严重亏损,或者系统不稳定,还是要被踢出去的。

一瞬间想通,九天形成雏形,过关。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虽然进阶期也会被淘汰,但心理有底了。经过两轮面试,一共30人的新手队伍,一个月后只有两个人留下来,如果要算参加面试的一百多人的话……压力瞬间释放,真有想哭的冲动,只是哭不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短期内完成超出正常能力范围的事。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的,师傅不用教,基本教不出来的。

剩下的就不用说了,不断完善系统,之前没想通,有运气成分的问题,逐渐想通了。中间申请做中线趋势交易,连带日内短。借次贷危机,确实捞了一笔。在之前几个回答中提到过,由于身体不允许长期熬夜,三年半后转出来做国内商品期货。之后一年,老板也因为个人原因,回到美国,解散了这个团队。出来的盘手都转入国内期货市场,现在都很成功,这是必然的。我也是幸运,虽然见过很多亏损的人,但有深度交往的,都是可以长期盈利的人,而且人数真的不少,这是正能量。在这个氛围下,不断警示自己,取长补短,才能保持稳定。

以上这些,是我初入交易这行的经历,历历在目,这个是永远忘不了的。惊险刺激,痛苦折磨,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根本绕不过去,所以有时我也在一些回答中说,不要着急,着急没用的。至于说怎么突然想通的,我到现在也找不出原因,因为之前没有基础,一张白纸,只能归于压力。强压下,脑子转的就比较快。想到了,实验一下,就成功了,这多少也有些运气。如果当时失败了,可能我永远也不会从事这行,顶多做个业余散户。

也是之前答过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或许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至于鸡汤式的回答,确实不用说,也没必要。以后的理想,都是建立在有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这个前提下。先稳定,再谈理想。

后来做期货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看懂一个行业?

我从盘手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

因为我主要做商品期货,都是基础原料,反映的是全行业基本供需状况。无论哪个行业,源头都是这些东西。哪怕是服务业,不生产产品,只提供服务,供需双方所用的资源,付出的资金,也是来源于一二产业。基础原料价格是对全行业的反映,也就是对整体经济形势的反映。上行周期,需求旺,原料就是涨,下行周期,需求弱,原料就是跌。无论对前景如何预期,现状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对于周期性行业,或者类似地产、制造业这样,回笼资金慢的,你就得想想,在下行周期,能不能抗得住。

举个例子,我看一个行业,比如汽车,先从原材料入手。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相互作用,没必要研究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只需要知道两者相互影响就行。

汽车行业原材料有哪些?钢材,橡胶,有色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等。现在原料价格什么样,还是在弱势中,也就是价格比较低。第一反应,需求疲弱,第二,车企成本中,原料这块成本低了。这里,需求疲弱是主导地位,是全行业需求疲弱。低位买入原料,无论是现货商,还是车企这样卖附加值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把东西在相对高的位置卖出去并获利。在整体需求疲弱的环境下,你就不要企图销量、利润能有多好。

原材料价格分析有了,再看其他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运营销售,研发,物流等等。凡是能直接对应市场的,比如销售,物流这块,看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有没有偏差。高了,就有缩减空间,低了,再缩减就要有损行业发展了,造成停滞。间接对应市场的,比如人工,运行,研发,这就要看行业对这些分类的需求程度,哪个是最重要的。对于汽车行业,研发和维护(包括对市场的维护)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其他都可以降,这几个不能降,或者说不得已的时候再做有限度的降。整体成本费用分析有了,再看整个行业的利润点。汽车行业,卖的是附加值。整个行业的最重要的附加值,或者说整个行业存在的价值在哪?适用性与技术。

汽车造出来,是为了让人们出行有个更便利工具,这是根本。所以首先要看汽车行业能不能持续满足这个根本条件,这也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如果能满足,那么整个行业就还会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技术,是为该行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做了保障。有了这两点分析,再观察行业是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了。如果能满足,就好说,停滞了,就比较危险。

有了以上这些基本认识,再看标的企业的现状。用以上这些标准,观察标的车企,挨个对照比较,哪些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哪些低于;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车企是不是在做优化工作。

成本费用方面有没有可降低的空间;核心点——技术研发上,处于什么水平,有没有持续并增长的投入;销售服务上,有没有领先于平均水平;次级附加值,比如品牌价值等,处在什么水平,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所有这些,是现状反映,关键看车企是不是一直在做这些事,还是把精力放在其他不相关且没什么用的地方了。

比如法拉利,现在进军奢侈品市场,卖眼镜卖衣服,这个对她有多少帮助?只是扩展一个盈利点,而且是靠她的品牌做营销,你说她做的眼镜、衣服又能好到哪去?核心是,法拉利她核心还是卖车,主营跟不上,其他扩展再多也没什么用。

车企在达到这些标准后,再观察除基本附加值外的个体附加值,这也是标的企业炒作的噱头。劳斯卖品质服务,法拉利卖性能,特斯拉卖概念,这是个体附加值,不是行业的附加值。行业就是造车卖车的……

有了这些认识,再看个体基本现状,比如财务报表的时候,就能知道她的利润来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行业附加值上,还是个体附加值上。也就是说,是靠走量盈利(像大众,通用这样的,薄利多销),还是靠品牌价值、技术、概念噱头(特斯拉这样的,单纯从纯电看,又能比BYD好多少?这里没有太多技术瓶颈问题,时间长了,水平就差不多了。所以你想想,你的钱大部分是花在了技术上,还是牌子上……)等等盈利,就能知道这种盈利方式能不能持久。选择长线持有,标的营收主体一定是在行业附加值上,并高于平均水平;如果低于平均水平,或者较自身也是有下降趋势的,单靠卖眼镜赚钱可不行。噱头只是短线炒作用的。

总结一下。

观察行业,首先看整体经济环境,任何行业都摆脱不了束缚,东西再好,老百姓没钱买也白费。基础原料价格是个先行指标,由此可判断整体需求的真实状况。行业附加值盈利水平,顺整体需求趋势而行。行业的上下游分析,也是看这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趋势相同,但会有背离,也就是会出现上下游需求分化的状况,但不影响趋势。

需求决定行业存在的价值,先有需求存在。行业的兴起,是发现了需求,而不是创造了需求,这点要明确。行业引导需求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量标准,但都是以该行业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做扩展,而且要有主次之分,且不能过分。你可以引导消费者买某个牌子的车,并买下该牌子的眼镜,但引导不了他们去做变性手术…… 行业替代,仍是在发现并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做的。比如内燃机,可以用电动机替代,但基本需求是有轮子的车。火电可以被风能,太阳能,核电等等替代,但基本需求是电力,所以说火电厂建太阳能电站,就不是跨行,提供的都是电力。基本需求是无法替代的,所谓行业替代,只是形式的转变。

跨行,是发现并满足其他需求的过程,就像法拉利卖眼镜,这就不是该行业的评判标准了。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是对照本行来说,跨行经营不是必须要走的路。本行做不好,跨行就能做好了?收益只是短期的……不偏离本行,是因为有需求在那。

其次,看行业本身的附加值,是不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偏离了多少。附加值收益覆盖成本费用的能力有多强。能不能稳定。

再次,看标的企业,是不是达到了行业附加值的平均水平,自身附加值占比多少,是可以长线持有,还是只能短线炒作。看财务报表等等,是用数据体现上面这些项目的对比情况,而不是看数据本身绝对值高低,所以要摆正数据的位置。

吃透一个行业,核心是吃透需求——这可能是唯一有用的话……其他的,包括人的因素,理念等等,对行业来说,还真不是特别重要,只是对标的企业重要。行业利润空间大且稳定,企业团队做的不好,可以换人。行业不行,利润空间持续萎缩,企业团队再好,也没多大用……所以,需求第一。

以上,我只是通过另一个视角看这个问题……

补充一点,对一个行业来说,大部分朋友喜欢看盈利点和能力。这里需要说一下,先看需求,再看成本,最后看盈利。只要需求在、成本可控,盈利就在,不要本末倒置……

朋友们如果想细致学习了解,就看看其他大神们的文章,毕竟是专业的。我也只是站在交易者的角度说,因为普通交易者没有这么多人力财力和时间去把某个行业研究透了。其实大神们的意思是说,想研究透一个行业,就得用时间耗,见的多了,也就明白了。

对于我来说,得到的资源有限,只能靠这个方法,以基础商品价格,倒推行业现状。基础商品,就是各个行业的上游,上游商品价格走弱就是全行业需求弱了,再根据行业平均成本状况,推算行业盈利状况,以及可能继续维持现状的时间。行业回暖,首先要反映在基础商品价格上,因为下游企业订单量上来,需要增加开工率,备货补库存。而企业产生利润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销售获利得有个过程。这段时间差,就是交易进场的好时机。

如果只看行业发展,尤其是新兴行业,或大行业中的新的细分行业,首先要看的就是需求,俗称市场。有需求就有发展,这没问题,只要成本可控。

行业标准,是一个考量项目,但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现行标准也未必合理。阿里出来之前也有电商平台,但标准还是在其出来之后定义的。行业标准是可以改的,怎么改我不知道,但合理不合理可以判断出来。就用成本标准评判,如果行业标准合理,那么成本控制范围必然稳定,接近全行业平均水平。

这个全行业平均成本怎么来的,首先有数据可以查。再有,还是用基础商品价格推导。一定时间内的平均价格,加上平均劳动力成本,加通胀率等。

这里少了很多部分,比如设备折旧,运营销售成本等等,为什么可以不算,因为上面这些是所有行业成本直接间接都有的部分,其他部分不同行业是不同的。只抓住几个共同的部分,算一个基础平均成本,再找数据供应商,得到的各行业平均成本,与这个基础成本比较,长期稳定在一个比值内的,就是合理的,适应行业发展的。另外,这个比值以基础制造业位基准。高于这个比值,如果遇到经济下行,那么它的容错性就差。

新兴行业初期的平均成本与基础成本比较,比值肯定大。但如果比值是保持持续下降的,那还好说,如果是长期处于高位的,那出错性就更差,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受损,所以,夭折的行业,企业,其实从这里就可以预测出来结果了。即便能熬到进创业板,如果这个比值始终降不下来,即使有利润,风险也是极大的,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变故,可能瞬间就衰落了。而且随着注册制的到来,挑选标的应该怎么挑,是吧……

有朋友问关于怎么分析基础原材料成本占比小的行业的问题,比如手机,或者非生产实物产品的行业,类似互联网行业等等。我把回复贴上来。

手机,或是其他电子类消费品,行业附加值是实现音视频、文字、图形数据的有效传输。像iphone这种,首先是要满足行业附加值,之后再实现个体附加值——品牌,工艺,使用体验等等。

行业成本核算,是基于满足行业附加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制造一部iphone手机,究竟要多少钱?富士康知道,我不知道,他们也不会告诉我。怎么算,专业人士可以算出来耗材的成本,基础原料价格是知道的,再加上行业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等等,这些数据也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这就是行业基本成本,无论哪个厂商,做一部同级别的手机,成本都差不多,没有多少可降低的余地,已经基本稳定了。

除了行业基本成本,剩下的就是各个厂商实现个体附加值所要花的钱了,品牌,运营销售,维护,还有必须要付的专利费用等等。所谓要算个体成本(从财报中查)与行业基本成本的比值,就是对各个企业的容错性的比较。比值越低,容错性越好。像苹果,她的总成本与行业基本成本的比值不算小,但不能看绝对数值,要和其他厂商,比如三星,华为,小米等等做比较。

iphone的售价平均是三星的两倍,但行业基本成本是一样的,虽然利润很高,但容错性,苹果就一定优于三星吗?苹果付出的个体附加值成本要高于三星。个体附加值,是靠企业自身定位,或者说目标决定的,而不是必须的。

这个是比较麻烦的事,就是说,在消费者认可你的个体附加值的时候,你可以赚的很多,哪天不认可了,容错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苹果花在体现个体附加值上的成本要高,这个想降,可以不是马上就能降的,缩减成本并不能对销售造成影响。

实际上,个体附加值是把双刃剑,一旦势头不对,对企业自身伤害会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三星,小米等等,可以与苹果抗衡的依据。技术这个东西,并不是拦路虎,各个厂商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来源于个体附加值。

所以在挑选长期持有的标的时,要找容错性好的,像苹果这样,虽然很能赚钱,但也不要配置的太多,因为一旦转势,速度会很快。容错率,也就是基础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倒数。基础原料价格,决定了各行业必须要付出的成本价值。无论怎么折腾,只要干这行,这部分成本就必须要付出。

像运营,销售,研发等部分,同行业的各个企业是不一样的,虽然占比大,但没有一个衡量标准说一定要花多少钱能才产生多大的收益。这里有一个效率问题,因为这些成本是花在人身上的,人工作效率,决定这部分资本的产出比。这个无法判断。同样的研发费用,有的企业可以做更多事,有的企业可能只做一件事,但能把这件事研究到极致,能说没有价值吗?更多的企业是钱花了,事也没干成。

算容错率,只要确定基础成本是多少就可以,其他成本,不需要过度的分析构成或者使用效率(必要的分析还是要有的,只是不要只以此来判断行业,或企业发展预期)。除基础成本之外的成本,都是浮动的,可变的,也就是企业适应市场不同状况时的进攻与退守余地,但基础成本是企业自身无法改变的。

这个容错率对非基础成本占比大的行业,企业来说,指导意义在哪?容错率预测不了总体营收,但可以指出,企业向内还可以挖掘多少利润。拓展市场,扩大销量是企业的主攻方向,但影响因素太多,无法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比如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很高,但今年一月在华销售只有120多辆。

企业可以预期销量,但无法控制实际结果。如果销售形势迟迟不能转好,要保证利润不大幅缩水,怎么办?只能向内挖掘,在不造成过度伤害的条件下,适当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缩减的成本就是非基础成本之外的部分。如果缩减的是基础成本,降低耗材质量,数量,也就降低了产品的品质,这种伤害是致命的,产品品质低了,无论营销能力有多强,消费者还是不会买账的。

再比如,没有基础原料成本的,像手游,电商等互联网企业,或是其他不生产实物产品的服务行业,比如金融、信息服务业等。类似这样的行业的容错率怎么算?算这些行业、企业的总成本与全行业平均基础成本的比值就可以。因为这些行业是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得先有手机,才能有手游;先有生产企业制造商品,才能有电商平台;先有企业运行、个人工作的需要,才能有OFFICE这样的软件。

容错率对这些行业的指导意义在哪?除了可以向内挖掘外,平均基础成本的走势,间接影响了这些行业的需求前景。人的需求是分层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做了一个概括。脱离实体产品越远的,她满足人的需求层次就越高,但前提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

只预备花五六千,是买一台iphone,还是买台三星,用余钱买点别的?消费者个体无法判断,但总体消费行为,是用一定的钱,买到品质差别不大的,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条件下,苹果销量增速升高,但手机行业销售增速趋缓的原因。

而在强势经济周期中,老百姓手里钱多了,一定会买iphone吗?没准就买Vertu了。企业间竞争会更加残酷。

无论在弱势还是强势经济环境中,脱离实体产品的企业,拼的是自身附加值。关键这个自身附近值能不能持续是无法判断的,因为对个人的依赖性太强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准后面三星或小米就能超过苹果。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老先生不买互联网企业股票的原因。预判前景的难度太大。

当然我是简单说说,具体的分析工作是挺复杂的,基本面分析很难。

下载一个初三学生经验之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初三学生经验之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初三学生写给自己的信

    一个初三学生写给自己的信 亲爱的自己,你好!当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已经初三了.我不知道未来的这三百多天的日子里你要经历些什么,不过既然已经跋涉了八年,最后这一年里希望你......

    经验之谈

    “经验”之谈某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

    经验之谈

    这次能过,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沪江网校和沪江的老师作用最大。我参加了多次六级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这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沪江网校学习课程。而且我是10月下旬报名的,一开始疯......

    经验之谈

    题外话: 手头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终于可以静下来写一写自己的经验了,刚从返回郑州,看到论坛上新出现不少经验贴,我今天也写下来,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 复习的时候,我每隔两个月就会......

    经验之谈

    初次接触成功后(一般指拿到电话),接着就是要约出来見面了。至于能不能约出來,就得看女孩子的心态。 她对你有意思,不见得会和你出来(可能有男朋友)。对你沒意思,可能也会和你出来(混......

    售前工程师的成长---一个老员工的经验之谈

    售前工程师的成长---一个老员工的经验之谈一、写方案要有自己的特点,模板不是方案编写技术建议书是售前工程师的基本工作,经常彻夜加班就是写这个建议书,好象公司越大,建议书也......

    2012考研经验之谈

    研究生毕业已经快2年了,回想自己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曾经的辛苦似乎不再那么清晰,但支撑我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心态决定成败! 其实80%的大学生都有过考研的想法,但......

    经验之谈(精选5篇)

    “经验”之谈某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