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

时间:2019-05-14 06: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

第一篇: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

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

时间:2014-01-21 09:21:00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移动用户发送SXSX到106580009,订阅陕西手机报。早报+晚报,每月3元钱。

■零容忍、高压线、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这些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再一次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听到这些词,不是一种重复,而是一种坚持、一种强调。

■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强化责任追究”,“一案双查”,无不昭示着反腐倡廉正走向深化。

■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业务工作中,强化责任追究,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1月13日至15日上午,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后发布的全会公报中透露出一些新的反腐信号。这些新的反腐信号表明,2014年的反腐将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关键词1:零容忍

坚持抓早抓小

2013年,“打虎灭蝇”有目共睹,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反腐败形成了一定的有效震慑力。

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的有31人,其中8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李达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安徽省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先后被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但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

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坚持抓早抓小就是反腐倡廉教育要从基础抓起,从环境、制度、文化着手,形成对腐败的零容忍氛围和环境,让腐败现象人人痛之、恨之,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和共识。”

东北师范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柏维春教授告诉记者:“零容忍表明了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态度和决心。”

受访专家表示,零容忍就是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广度。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实行零容忍,不仅可以对腐败行为形成全面遏制的工作态势,而且可以帮助社会公众认清腐败的本质,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反腐败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1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既坚决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又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犯罪,始终保持反腐查案高压态势。

在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中,检察机关已对6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玩忽职守罪立案侦查。

湖北省行政学院政法系教授黄金桥认为,在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语境中,零容忍有多重含义:一是表明反腐败的决心和胆识,即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反腐败;二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案必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放过任何类型的腐败行径;三是立足于预防,也就是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关键词2:公私分明

作风建设的“总开关”

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在这一段话中,总书记用了14个公字。道出了作风问题是腐败产生的根源,也指出了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总开关”。只有公字在心,才能在私利面前把牢自己,守住底线和红线。

李景平认为,公字当头是作风建设和预防腐败的“总开关”。作为领导干部,担任国家公职,理应秉公办事,最高境界就是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把作风问题与公私问题联系在了一起。2013年,在作风建设方面开了好头,关键是要一步步深化。柏维春表示,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首次明确把作风问题与公私问题联系起来,可谓抓住了腐败现象的“七寸”要害,反映了党对腐败及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更加系统更加深化。

公私问题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本源因素。庄德水认为,从本质上说,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都表现为官员之“私”对国家之“公”的侵害,是官员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的后果。公私问题告诉官员,必须慎待手中的公共权力,把“公”作为基本的职业操守,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假公济私。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纪律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问题。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各种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行为。加大执纪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要改变作风,就要下猛药,出重拳,留不得半点情面,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是必要的。中央纪委监察部在1月10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指出,坚决纠正“四风”是去年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抓手,对违反规定行为指名道姓通报曝光,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000多起,处理党员干部30000多人。同时以具体求深入。

近日,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正全力推进“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工作,北京市属公园内、杭州西湖景区内的私人会所被关停,让群众看到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不但有决心和信心,而且有行动,有实效,有力量。

关键词3:三个强化

在公开中监督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日前,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B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提出的权力制约监督和权力公开运行,实践证明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

庄德水告诉记者,制约、监督、公开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三驾马车”,所针对的都是公共权力,制约重在权力结构条件,监督重在权力运行规范,公开重在权力运行过程,三者必不可少。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黄金桥表示,强化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运行流程公开,虽然属于治本意义上的预防腐败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还是一句老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才能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柏维春认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理想境界是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三者有机统一。就反腐败策略而言,使官员做到“不想腐”是“上策”,“不能腐”是“中策”,“不敢腐”是“下策”;就三者关系而言,使官员“不想腐”是目标、“不能腐”是基础、“不敢腐”是保障;就三者功能而言,前两者的要义是预防、是治本,后者侧重的是惩治、是治标。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查核实。李景平表示,强化监督是指不能让掌权者超越“笼子”。监督就是具有强大力量的非己主体,按照法规、制度、纪律、政策、道德等准则、责任、程序体系,对掌权者进行监察、督促、检查、惩处等。

这次中央纪委全会还进一步明确了三个“同步”,即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

预防与惩治腐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而深化改革也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反腐败就是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三个强化”和“三个同步”相结合是让腐败无所遁形的保证。

柏维春认为,坚持“三个强化”,一是要明晰权力边界,以防止权力过度作为或不作为;二是依法确定权力,以防止权力行使因“无据”而“无序”;三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分权制约,以防止因权力过分集中而被滥用;四是公开权力运行过程,以防止权力行使过程中因失去监督而导致暗箱操作。

关键词4:组织纪律

带电的高压线

在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习近平还指出,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庄德水表示,组织纪律性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决定了整个党组织能发挥多大的反腐作用。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中国共产党是个有组织的政党,“组织拥有了坚强、严肃的纪律才能真正有力,才能富有战斗力,而不是一盘散沙,变成‘私人俱乐部’”。

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必须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全局利益管住局部利益。黄金桥建议,对于违背党纪有腐败行为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清除出党,从而保持党的纯洁性,因为一个先进的、有生命力的政党,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质量多好。

柏维春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一是加强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更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现实要求;二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党章义务,如同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宪法义务一样,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也是坚持党性和党的意识的底线;三是党员及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而且必须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唯此,才能保证党拥有强大的执政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四是从现实看,组织纪律松懈是作风不过硬、“四风”流行乃至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五是加强组织纪律性,也是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坚定履行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重要职责的需要。

2013年3月8日上午,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在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总书记又提出“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专家指出,要让纪律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纪律检查执行,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让违纪者付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形成真正的震慑力,才能让人产生真正的敬畏。

李景平认为,组织纪律是一种“刚性”约束,是人们作为与不作为的评价标准。违反纪律,就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组织纪律的规范,那么,组织将会陷入混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是不可能有更大发展的。

关键词5:两个责任

党委纪委责任各归其位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责任,即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庄德水说:“‘两个责任’体系的确定,将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业务工作,实现公共权力行使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相应延伸到哪里,日常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进廉政要求。”

柏维春认为,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决定后,关于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把反腐败领导体制中的“党委统一领导”具体化为“党委的主体责任”,把“纪委组织协调”这个比较“虚”和模糊的职责调整为“纪委的监督责任”,使纪委的职责更加明确、具体、独立和集中。

总书记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李景平告诉记者,“两个责任”体系的确定,是对各级党委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会带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制机制的新变化,党委主抓,纪委监督,对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产生重大影响。

这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形成反腐败的合力。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各自工作,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都要按照中央要求,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被视作一大亮点。“强化责任追究”在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已表现为“一案双查”制度,即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是新生事物,关键在于落实。黄金桥认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在“落实”二字下功夫:落实的含义是什么、落实的内容步骤及方式是什么、落实的具体主体是谁、不落实的后果怎样,等等,都要弄清楚弄明白。当今,我们欠缺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制度的落实,因为“落实”最难、阻力最大。

党委负起主体责任,而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将围绕党章、党内法规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方面实现“三转化”。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按照中央转变职能的要求,对过去参与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25个精简至39个。纪检监察机关可以集中精力承担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以转变职能的新成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如何做到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发布:中国.北屯 栏目:理论心得 时间:2014-3-19 13:07:41 浏览:

507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不能、不敢”抓住了解决腐败问题的三个关键环节,反映了我们党对反腐败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对今后反腐败工作的更高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怎样才能让党员干部不想腐呢。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有一颗想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心。拥有像榜样焦裕禄那样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受得了艰苦、做得了实事的能力。这两年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思想根源上“想腐败”。其中有许许多多的高级官员,他们的生活和平常老百姓比起来已经算是很富足的了。可是他们毫不满足,贪婪之心肆虐。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思想观念不正确。如果那铮铮铁骨般的入党誓词经常在耳边回荡,对老一代革命者的无限崇敬之情经常涌入心间,是做不出那样的事情的。

怎样让领导干部“不能腐”呢?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形成一整套“不能腐”的严格制度体系,使腐败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从上到小的监督机制让想腐的领导干部动弹不得。见过了太多文件落实文件、精神落实精神的事情。总觉得我们党开展的活动,只是党员自己知道,在党员中开展。共产党是建立在百姓中间的,课时老百姓对党的事情了解的又有多少呢?最好的监督员不是监督部门,而是基层百姓。领导干部服务百姓,干得好与不好百姓说了算,到底腐败没腐败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有多少下马官员是通过老百姓的监督被揪出来的,我们心里都清楚。所以要加强老百姓的监督力度,为老百姓的监督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比如“两会说吧”这样在大城市随处可见的小红亭子就是百姓吐露心声的地方。其实形式可以有很多,但一定都要是来自基层老百姓的心里话。这样那些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领导干部,做了什么事也逃不过亿万老百姓的眼睛。

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强化惩治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政治机制和社会氛围。严厉惩治腐败,形成高压震慑,就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也决不会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以重拳反腐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关键看是否能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一查到底、严惩不贷、决不手软,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做到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不敢滥用权力。

【 文章作者:姚安静

文章来源:北屯在线文章录入:迎风成长的胡杨林 责

任编辑:管理员6 】

第二篇:王岐山 要让官员不想腐 不能腐 不敢腐

王岐山 要让官员不想腐 不能腐 不敢

2013年10月16日 20:0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王岐山: 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廉洁自律 王岐山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强调 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廉洁自律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1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廉洁自律。

王岐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能否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党内职务所赋予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其中包括严以律己、清正廉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王岐山强调,不纠正“四风”,廉洁从政就无从谈起,落实八项规定就是廉洁自律的具体体现。要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在思想和行动上深化,在学思践悟中磨砺党性心性,增强“三个自信”。要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要严格执纪,持之以恒,不停顿地与“四风”作斗争,坚决防止

反弹。

王岐山指出,要把坚决惩治腐败、遏制蔓延势头作为工作目标。惩是为了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对党组织的伤害远大于其个人付出的代价。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王岐山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作廉洁自律模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立科学的工作目标,把握好时间尺度,求真务实、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不做表面文章,少搞“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出席会议。

第三篇: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1月15日公布的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反腐工作的三个层面,即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这三个层面是反腐工作的不同角度,将惩治与预防相结合。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教授认为,当下在惩治贪腐使官员“不敢腐”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反腐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制度保障之下,形成“不想腐”的公共政治文化,而制度和文化的共同保障,是反腐败未来的方向。

“带电的高压线”之下

“不敢腐”

在党建专家、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看来,过去一年处理大案、要案取得的成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影响没那么大,但群众反映强烈的“苍蝇”,也没有放过。他认为,这样的惩治腐败力度,体现了中央的决心。

中纪委发布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说法。去年一年,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的中央管理干部有31人,其中包括刘铁男、倪发科等广受舆论关注的案件。而2013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182038人。

从高层的表态来看,这种惩治腐败的力度将成为常态。总书记近日表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这种高压惩治腐败比作“清场地”,即在一片良田中出现了杂草,为了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将其清除掉。

通过制度建设实现

“不能腐”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表示,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在有关专家看来,“治本”的核心就是制度的建设。

“制度建设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方方面面制度的完善,不仅把权力关进笼子,而且要关进可靠的笼子,使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王锡锌告诉记者,制度建设中不能出现“牛笼子关猫”的现象。

王锡锌认为,腐败是人和制度的博弈,如果制度使得腐败的代价很大,官员自然会在面临诱惑时,出于利益考量予以拒绝。

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同样重要。习近平提出,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在戴焰军看来,要达到这一点,关键是在制度设计上,要重视程序的设计,要有一整套让既有的规定得到落实的程序。

营造公共政治文化

“不想腐”

王锡锌认为,经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在其长期影响之下,会形成一种“不想腐”的公共政治的文化。“不想腐”的文化和“不能腐”的制度,在他看来,是反腐败未来的理想状态。

在一个潜规则盛行的社会中,人们会认为随便拿点小礼品,或者到处吃喝都没有关系,对腐败的抵触心理就会降低,王锡锌分析说,在这样的氛围中,干部自然也难以做到“不想腐”。

事实上,当下的反腐建设跟解决这些潜规则的作风建设是密切结合的。自2012年12月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强势解决“四风”问题,并对违反者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在戴焰军看来,就是防止这些小问题最终演化成腐败。

文章来源:西安人事考试网(xian.offcn.com)

第四篇:新华网评:如何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新华网评:如何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在16日召开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惩是为了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据10月16日新华网)

一个领导干部,组织培养起来很不容易,但自己要堕落下去却很容易。干部堕落,受到处理,个人断送政治前途固然令人惋惜,但党组织受到的伤害同样不能小觑。因此,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着眼于未雨绸缪,坚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使我们党的组织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

发生腐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个人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具有“想腐败”的思想动机;权力制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使领导干部存在“能腐败”的客观条件;对腐败行为的及时发现、严厉惩处的方法、措施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使领导干部诱发“敢腐败”的侥幸心理。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既是反腐倡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进一步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基本路径。

实践证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得比较好的人,有良好党性和敬业精神的人,就比较能做到自律,就能顶住诱惑。让领导干部“不想腐”,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常补理想信念之“钙”,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持续不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其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自觉地限制私欲的膨胀,从而达到清正廉洁的目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名利、金钱、女色的诱惑,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一些地方存在的“牛栏关猫”式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才能让公共权力真正用于公众。让领导干部“不能腐”,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机制入手,形成一整套“不能腐”的严格制度体系,使腐败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尽快形成使腐败分子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法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也就是通过一整套完备的制度、法制和机制规范领导干部对公共权力的使用,使其难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运用严刑峻法对腐败分子实行严厉的制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和经济上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使那些利欲熏心、胆大妄为之徒断然止步。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使行政权力的运行处于众目睽睽之下,避免“暗箱操作”,一旦出现腐败现象,有畅通、敏捷的检举、控告、罢免等制度来揭发和制止这种行为,不使腐败分子“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而是使腐败分子“提心吊胆一阵子,痛苦折磨一辈子”。

下载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称让官员不敢腐是下策 上策是不想腐能治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