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B0900121C光电工程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B11030111 王振凯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进一步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延伸,其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来源于此。许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的道路自信,来自这条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因此,我们亟需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道路,同样须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自信源于创新,创新引领自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超越既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创新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构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源泉。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正是有了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真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力量所在。
自信源自人民的信任。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更是人民对党的信任与重托.v/不负人民重托的高度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个人行为都无时无刻受到制度的影响优越的制度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保障,也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上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有质的飞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的品格,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对中国发展的道路中不断探索中,从马克思理论基础中,加以丰富发展,并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也成为解决发展难题中的最有力武器。三个自信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党对未来国家之发展始终充满自信,也定将更自信地将国家带领到另一新的高度。
第二篇:十八大四个意识解读
十八大之四个意识
我们的党如果离开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木之林。我们必须牢记一条,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成为十八大热议的话题。大家都感到:若想经受考验、化解危险,就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四个意识,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意识是我们党最新出炉的思想和方针,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思想。增强“四个意识”中的忧患意识是全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始终激励着人民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的诱惑,对每个党员都是一个考验。一个优秀的政党总是能够从历史的教训中总结出自己以后的道路该如何走,并能够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越走越远。
增强“四个意识”的宗旨意识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安康的保证。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增强党的宗旨意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增强“四个意识”中的使命意识是我们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指路明灯
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我们党的使命,也是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使命。民生得到空前保障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覆盖面之广、程度之深、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远,是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可比拟的。
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积极践行党的决定。我们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更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用十八大的精神武装自己,充分向四个意识靠近,积极向着这方面靠近,争取早日做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共产党员。
报告人
12月21日
第三篇: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 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进一步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延伸.其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来源于此.许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的道路自信,来自这条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因此,我们亟需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道路,同样须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 实际。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 求。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 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高度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 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 重视理论建设,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新问 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自信源于创新,创新引领自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一个 不断超越既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创新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构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源泉。
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 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和迫切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 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正是有了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真心 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的力量所在。
自信源自人民的信任。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90多年 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 伟大事业,更是人民对党的信任与重托。对人民负责、不负人民重托的高度责任感更加坚定 了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个人行为都无时无刻受到制度的影响.优越的制度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保障,也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上,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有质的飞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的品格,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对中国发展的道路中不断探索中,从马克思理论基础中,加以丰富发展,并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也成为解决发展难题中的最有力武器.三个自信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党对未来国家之发展始终充满自信,也定将更自信地将国家带领到另一新的高度.
第四篇:解读十八大报告
解读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新提法、新名词、新变化
“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十八大报告新名词之
“美丽中国”
【原音重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十八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
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报告坚定了我们走绿水青山、民富市强道路的决心,我们要争取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努力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范式。
背景解读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报告新提法之
“生态产品”
【原音重现】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储蓄主管刘娟:
以前没有看到过“生态产品”这种表述,这一新提法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绿色食品,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会在周末赶到郊区农村呼吸清新的空气。
十八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
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丽娟:
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背景解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新要求之
两个“翻一番”
【原音重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础,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这两个目标的时间段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后10年,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无疑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必将激发起我们奋进的力量。
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双指标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
十八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
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和其他指标,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
背景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
从这两个翻一番的指标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标设定合理“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
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指标的同时,也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向外界传递出中国未来发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总体布局
由“四位一体”
到“五位一体”
报告解读: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全面小康社会:
从“建设”到“建成”
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两个加快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个自信
【报告原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化同步
【报告原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个监督
【报告原文】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个意识 【报告原文】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五位一体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八个坚持
【报告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清正清廉清明
【报告原文】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成小康 【报告原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学习服务创新
【报告原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美丽中国
【报告原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化活力
【报告原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