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卷
201703批次网上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题、0 / 20 分)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优越性
C、根本目的D、发展动力
2、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八七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的标准
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检验真理的标准
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6、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7、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9、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制度。
A、政治管理B、社会经济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D、税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判断题(共 10 题、0 / 20 分)
1、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是历史范畴。
正确错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正确错误
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正确错误
4、中国社会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是在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正确错误
5、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正确错误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正确错误
7、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
正确错误
8、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确错误
9、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正确错误
10、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
正确 错误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题、0 / 20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三个代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A、扫清军阀统治
B、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多渠道
9、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0、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四、辨析题(共 1 题、0 / 10 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答:本命题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提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性质决定的。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起指导作用的、具有统治功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
(4)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五、问答题(共 2 题、0 / 30 分)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 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 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江西财经大学
08-09学年】
评分标准:如果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阐述矛盾的普遍性、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何处理社会矛盾等问题,也可给满分。
参考答案:
(1)命题观点是错误的(1分)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都存在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也不例外(1分)
(3)和谐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之间以及矛盾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舒缓的状态,而不是社会矛盾或者矛盾的各方面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2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处于相对平稳、舒缓状态(2分)
2、影视娱乐文化深受大众喜爱,反映了时尚和潮流,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评分标准:如果学生能够正确阐释先进文化的涵义、辩证分析影视娱乐文化并结合现实问题进行阐释,也可给满分。
参考答案:
(1)命题观点是错误的(1分)
(2)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2分)
(3)娱乐影视文化作为现代商业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大众喜爱,表明它具有娱乐性,能够给大众生活带来愉悦。但给大众带来愉悦并不等于先进文化,关键要看其内容是否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3分)
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2题,合计24分)
1、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对外出口迅速下降,外向加工型工厂的生存岌岌可危。在这一背景下,有人指出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加大对外向加工型工厂的支持,以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请结合这一问题,论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评分标准:
(1)论述逻辑、观点鲜明。分值在2分上下波动。
(2)对不同说法的评述给2分。
(3)结合材料分析给4分。
(4)基本理论分占4分。
基本理论如下: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分)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1分)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1分)
(4)把不断改革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分)
2、2009年,国务院共批复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批数量为前4年的总和。试论述这一现象体现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评分标准:
(1)论述逻辑、观点鲜明。分值在2分上下波动。
(2)结合材料和现实拓展论述给4分。
(3)对新观点给1分。
(4)基本理论分占5分。
基本理论: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过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分)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1分)
(3)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1分)
(4)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国家统计局长指出,非国有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企业)2005年占所有企业数量的比重为89.89%,2008年提升至95%,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66.72%上升至2008年的71.66%,资产比重由2005年的51.95%升至2008年的56.62%,利润总额比重由2005年的55.96%升至2008年的70.34%,就业人数比重由2005年的72.81%升至2008年的79.70%。
1.案例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5分)
评分标准:
结合材料给2分
拓展论述给1分
基本理论占2分
基本理论:
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
2.如何理解非公经济的意义?(5分)
评分标准:
结合材料给2分
拓展论述给1分
基本理论占2分
基本理论要点
非公经济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竞争等意义(2分)
五、材料写作题(共24分,要求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字数在1000字左右)
材料一“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材料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27日首次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此次提请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对现行选举法相关条款作出修改,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依据草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不同规定。按照中国现行选举法的相关规定,现在是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对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李适时表示,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体现人人平等;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体现地区平等;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资料来源:刘晓林,《中国拟规定城乡居民享有同等选举权》,《人民日报》,2009-10-27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
——资料来源:美国《独立宣言》
综合以上材料,围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评分标准:
(1)观点鲜明,语言流畅,逻辑清晰。(5分)
(2)基本原理驾驭能力。(8分)
(3)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凡是不结合材料者,本条一律不给分;照抄材料者,本条也不给分。(8分)
(4)其他。(3分)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卷及答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年第中西医临床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括号中)
1.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是(C)
A.李大钊B.陈独秀
C.毛泽东D.刘少奇
2.党的思想路线核心和实质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B)
A.北洋军阀B.国民党新军阀
C.日本帝国主义D.国民党反动派
4.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法是(A)
A.和平赎买B.公方和私方共同管理
C.公私合营D.循序渐进
5.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
A.改革B.开放
C.创新D.工业化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在于(A)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9.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b)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10.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首次提出(d)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括号中)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指(abc)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E.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cde)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D.重视实践性
E.注重人民性
4.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
(ABC)
A.统一战线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D.群众路线
E.独立自主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abe)
A.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B.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C.农业与手工业改造同步进行D.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同步改造
E.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6.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
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ae)
A.第一是发展生产B.第一是坚持按劳分配
C.第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D.第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E.第二是共同致富
7.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abde)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坚持社会主义公制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所谓“新”,就在于它(abce)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D.体现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相协调
E.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ab)
A.整个民族形成共同理想的问题B.整个民族形成精神支柱的问题
C.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D.社会主义道德评价标准的问题
E.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
10.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提出,新时期(abc)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D.最伟大的创造是“一国两制”
E.最明确的主题是经济建设
三、辩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2.简述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3.简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及处理原则。
4.简述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特征。
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
1. 结合我国实际,试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实践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5分)
材料:华西村的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吴仁宝认为,华西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符合华西的实际。他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吴仁宝的这一做法,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许多地方都在搞企业转制。吴仁宝提出,华西村要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这个决定使华西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吴仁宝则根据华西村办企业的实际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经济命脉的毛纺、钢厂等大企业抓住不放,将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增强其竞争力,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果断地“放”给大家参与投资,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新活力,如今,华西没有一家亏损企业,没有一家不赢利的企业。
如今,每户家庭都拥有400至600平方米的别墅,100至1000万元的资产,1至3辆轿车。吴仁宝认为,“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从2001年6月开始,华西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新机制,纳入周边16个村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去年初,华西村给在华西村工作的周边村村民送股5 368万元,给在华西村打工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送股3 833万元,合计9 201万元,带动他们共同致富。与此同时,吴仁宝还委派华西村的干部,在宁夏、黑龙江建成两个“省外华西村”,现在又准备在江西吉安县建设“省外华西第三村”。(材料来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P56)
请你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上材料,说明华西村在发展中坚持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要求答出三个理论内容)
三、辩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本命题错误。(2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2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2分)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2分)本命题错误。(2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2分)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分)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分)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分)
2.答案:
⑴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1分)
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3分)
⑶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1分)
⑷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基本方针。(1分)
3.答案: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必然要求。(3分)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分)
4.答案:
⑴ 我国除共产党以外共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这一政党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⑵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1分)
⑶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1分)
⑷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1分)
⑸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1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
答案: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分)
⑴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1分)
⑵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
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1分)
⑶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1分)
⑷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1分)
⑸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1分)
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1分)
2.实践意义
⑴ 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分)
⑵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分)
⑶ 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⑷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分)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5分)
答案:
1. 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吴仁宝则根据华西村办企业的实际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说明华西村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5分)
2.20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许多地方都在搞企业转制。吴仁宝提出,华西村要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这个决定使华西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这一事实说明,华西村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5分)
3.吴仁宝提出,“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村不但每户家庭都拥有400至600平方米的别墅,100至1000万元的资产。而且,提出了:“一分五统” 新机制,纳入周边16个村共同发展。给在华西村工作的周边村村民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送股,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在经济不发达省份建立“省外华西村”,带动经济不发达地区共同发展。这说明华西村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走共同富裕道路。(5分)
(说明:如果出现以上三个理论内容以外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老师也可以酌情给分。)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答题/材料题/论述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声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国际花痴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随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成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辨析题
11.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答案要点」
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1分)
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2分)
2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答案要点」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2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分)
4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答案要点」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3分)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2分)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答案要点」
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2分)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6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来看,社会财富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 式分配给个人。「答案要点」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上,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财富并不是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给予个人。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社会财富唯一地通过按劳分配形式分配给个人是一种传统的分配形式,其缺陷是只突出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没有充分重视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应该实行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77.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内了警钟。(1分)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3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1分)
8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答案要点」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1分)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3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1分)
99.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修正和调整。「答案要点」
(1)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要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新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惟一目的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健康需要。同时,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也只有以人为本,依靠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什么“经济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是见物不见人,为经济增长而增长,既与以人为本相对立,也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和宗旨。
110.以人为本是与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发展观。「答案要点」
(1)要注意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偏向,所渭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相对立的,后者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根本目的,把人作为物来对待,甚至凌驾在人的价值以上,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如马克思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6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但是也出现过某种程度的以物为本的偏向,如为政绩只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为生产而不顾人的安危健康,为赚钱而不择手段等,都是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背离的。
※材料题
8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请回答:
(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作用?
(2)什么是经济安全?如何认识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
(3)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从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公司得到什么启示?(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又强调效率优先,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2)政策和措施
按照全面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具体措施是: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99.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③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④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答案要点」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2分)
②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分)③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分)
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4分)
110.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对本段材料谈谈你的观点。「答案要点」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111.材料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肯定了中国过去30年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在全球排名85位,比1990年上升了20位。人类贫困指标中国的成绩是12.3%,在103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27。然而,报告强调,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却没有使贫困人口受益。特别是没有能够将创造财富和提高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在废除了公费医疗体制之后,中国70-80%的农村家庭没有医疗保险,这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婴儿的不必要死亡。摘自联合国《处于十字口的国际合作: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与安全》
材料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会引发各种矛盾,最终难以为继,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10月
材料3中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意义十分重大。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2)为何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面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如何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1)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2)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3)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首先,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其次,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再次,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最后,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3)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8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12.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2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什么材料1还说“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结合材料3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3)结合材料3说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3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请结合相关知识说明上述观点。「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新阶段,进入经济市场化迅速展开的阶段。此前的改革就主要方面来说,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或市场因素。因此,这10年来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13.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2,你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会产生哪些影响。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答案要点」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即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或逆差都会对一国国内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货币面临升值的国际压力,产生一系列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报复,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国家关系。同时也会对国内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并降低国内、国际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甚至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手段,保持国际收支的正常和平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应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地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稳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
114.下面是一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材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你认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2)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带来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质就是“国退民进”,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结合材料2、3,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答案要点」
(1)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有利于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效分离,加速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推动国有资本的流动重组,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重组和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完善。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首先是要从整体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要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的形式。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2)这几年,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剖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途径还是继续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各项产权制度,保证产权转让规范有序地进行。
认为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质就是要推行“国退民进”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要把握“进”与“退”的关系,总的来说,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不但要进入,而且要争取做大做强,发挥主导作用。对于非关键性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但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10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进行,决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简单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总之,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115.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解释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②根据材料2回答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根据材料1、2、3说明,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答案要点」
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确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各种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让污染者、资源开发和使用者承担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耗竭的成本,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1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②根据材料2,结合环境的现状,说明破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③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阐述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
①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的时候,不是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对立起来,而是有机的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设的关系。经济越发展,环境越是要保护好。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
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1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答案要点」
(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植“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分)(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5分)
11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1)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趋势。
(2)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分析城乡发展严惩不协调的形成原因。(3)从“注重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4)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12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21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答案要点」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220.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问题。面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有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人认为,这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然结果,认为这一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降低了公平的地位,颠倒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手段之间的关系,因而主张用“公平优先”代替“效率优先”,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3,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
(1)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产出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也就是收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谓公平,主要是提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就是人们的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紧密联系,投入的变化应该在收入中得到体现,使收入的变化与投入的变化相适应。公平与效率之间,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中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靠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如果任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因此,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协调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2)对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和看待:①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②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开始进入过大区间,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③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是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战略相联系的。现在,这一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处于完善中,而且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讲“效率优先”,不能变成“唯效率论”;强调“兼顾公平”,不能是“能兼则兼,不能兼则弃”。(3)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收入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价值目标。当前为了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第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221.(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2)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我们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角度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3)结合材料3,分析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性质、共性,以及如何看待新阶层的财产?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你认为注重公平应该具体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有:
一、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
二、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零七地信,群英荟萃,奋勇拼搏,勇者无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使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最终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其中,“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实际上正是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讲的则是公平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也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3)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行列)。性质: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共性: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看待新阶层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4)注重公平,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提供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第二,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第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社会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励志笃行铸辉煌,天道酬勤谱华章——07地信 15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8章第三节 重点
辨析题:第1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12章两岸关系
判断题:20个一章一个
(1)第7章
(2)第1章 第一节 最后一个问题 最新成果
(3)第13章
(4)第11章
(5)第8章
(6)第3章
(7)第9章
(8)第4章
(9)第9章
(10)第5章
(11)第10章
(12)第11章
(13)第6章
(14)第7章
(15)第1章
(16)第8章
(17)第3章
(18)第1章
(19)第6章 第二节 主要矛盾
(20)第8章 第四节 三农与城镇化
选择题:部分题干
(1)马克思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
1、实事求是;
2、小康社会;
3、。。。
(2)马克思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人民民主专政;2.。。。
(3)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是
(4)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统一的是
(5)对改革开放了重要意义的是
(6)体现就业公平的是
(7)关于解放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8)没有照搬别国经验的是
(9)大跃进、大部制、大锅饭、大包干
(10)第3章第三节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步走:温饱、小康;三个有
利于;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陈云第5章第一节
(11)司马分肥 第4章三大改造;土地流转 第8章;村官选举;公推直选
老师上课说的,大家随便看看吧,只能是有便于大家好在书上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