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世凯传》读后感
读《袁世凯传》有感
大一第二学期,我选了近代史,本来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是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我已渐渐喜欢上了历史,特别是近代史。这个变化与我的近代史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讲课可谓是声情并茂,老师讲的每个历史事件、每个历史人物都是具体而微。听课的时候仿佛置身其中,以至于下课时觉得意犹未尽。当然历史本身也有它的可爱之处。经老师的介绍我选读了《袁世凯传》这本书,读后小有感触,请见下文。
早在少年时期,我就对袁世凯的历程充满了兴趣,最早是在电视上看到袁世凯这个人的,当时只是一味的觉得他那可爱的八字胡,还有那双有神的大眼特别霸气,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那身帅气的元帅装。这次读了这位儿时偶像的传记之后颇有感触,还是先说说看到的吧。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出生于一个清朝望族,祖辈都是在清政府里为官,用现在的话说袁世凯就是一个十足的官二代,在当时那个年代,太平天国兴起,一些望族也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在此影响下袁世凯从小性格便是我行我素,放荡自如,总是幻想自己会成为一方英雄,但是其叔父对其是严加管教,让其专心学业,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位能人似乎对书本不感兴趣,参加过科举,与大多数文人一样落榜了。袁世凯真正在历史中崭露头角是在镇压朝鲜的兵变中,其严酷的作风给上层官员留下了一个很好的映像,当然随着实力的提升他的恶行也渐渐开始,在去朝鲜之前就深受军机大臣李鸿章的赏识,在平定朝鲜兵变时袁世凯确实充分展示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朝鲜创出了一番事业,但是他从朝鲜会来的时候是相当的狼狈的,当时踏上国土后他就发下毒誓要与日本人讨回脸面。但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几年之后自己的誓言被他自己一次次的践踏,对日本人一次次的妥协。由此可见世事无常,为了生活也许出卖的就是自己的灵魂和良知。回到清廷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成就了他同时也将他推下了罪恶的深渊,回国后袁世凯便飞黄腾达。从剿灭捻军到洋务运动都能看到袁世凯活跃的身影。他也是一步一步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在历史的不可逆的发展之下,他毅然的放弃了清王朝改拥护辛亥革命,但其又撺掇了革命的果实,帝制自为,走上了不归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浓的臭味。是后世人眼中的卖国贼,屠夫。
然而评价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深深影响者近代中国的大人物,我们应公正地,辩证地看待他。看完《袁世凯传》后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北洋大佬。在他人生的奋斗阶段做的实事中其中就有许多近代中国首创的事,就拿小站练兵来说,这支为数不多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军队,装备了德国新式的枪炮,聘请了德国优秀的教官来以先进的方法来训练士兵,并且还改变旧式军队的建制,建立了以镇-协-标-营-队-排-棚的新式陆军建制,让中国军队从冷兵器时代完全步入热火器时代,是我国军事史上重要的转折,袁世凯在建军这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是时代的伟人。不仅如此,他的功绩还包括增练新军,创办巡警,整治吏治,提倡实业,修建铁路,废除科举,广兴教育(特别是许多新式军事学堂)等都为近代中国及以后中国发展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他的手下像段祺瑞,冯国璋,张勋,曹锟等都是后来北洋政府的骨干。
袁世凯的不世功勋无法掩盖它背后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以及残酷的屠杀。为了讨好洋人,保护山东安宁镇压义和团,杀死团员千千万。为了自己个人利益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丧权辱国;背弃与孙中山的不称帝的誓言,复辟帝制,做起了皇帝梦。种种罪行让后世唾骂一代又一代。
但我们在批判袁世凯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国情,那可是内忧外患,列强疯狂瓜分中国的时代,作为中国实权的掌握者,不仅要应对外国列强的武力威胁与无耻欺诈,还要处理国内的各种矛盾,收拾一盘散沙的中国时局。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民众苦,袁世凯更苦。可以想象日本人把二十一条放在他案头时他是多么愤怒,但日本虽小,国力却强于中国,我国只能低头,毕竟中国已千疮百孔,饱受战乱。谁叫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呢。所以说袁世凯在某种程度上功大于过,以我所见他是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人,同样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政客。如果没有袁世凯这样的军阀头子,人民的敌人。也许中国的现代化将会大大的推迟,正是在袁世凯这样的人民的敌人的不断压迫下才迫使人们奋起反抗,找到正确地道路。所以说袁世凯也是中国历史的推进者。陈独秀在1916年12月写的《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说:“袁世凯之废共和复专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这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其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由此可见袁世凯也是个可怜人。
自古至今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是个罪人。他空有枭雄手段,缺少了些英雄气概。将个人利益建立在国家乃至民族利益之上,差点使整个中华民族落入列强魔掌。最终身败名裂,遗臭千年才是他最好的归宿。但我认为无论对他简单肯定还是贸然否定都不是客观评价,不如辨清史实,以两面性就事论事的给他评价,这样或许对袁世凯,对历史都要公正一点。
第二篇:一代枭雄袁世凯读后感
《一代枭雄袁世凯》读后感
在大二的课程,近代史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科目了,一方面老师那形象的描述,每次都能将作为学生的我们带入到当时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环境中。另一方面近代史的读书环节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这次我选读的书名为《一代枭雄袁世凯》,早在少年时期,我就对袁世凯的历程充满了兴趣,最早是从父亲那里听到袁世凯这个名字,年少的我对袁世凯作为一名清朝大臣而成为大总统感到十分的疑惑,在看过《一代枭雄袁世凯》我这些疑惑便一一解决了。
袁世凯出生于一个清朝望族,可以说祖辈都是在清政府里为官,在当时那个年代,太平天国兴起,一些望族也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在此影响下袁世凯从小性格便是我行我素,放荡自如,总是幻想自己会成为一方英雄,但是其叔父对其是严加管教,让其专心学业,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袁世凯真正在历史中崭露头角是在镇压朝鲜的兵变中,其严酷的作风给力上层官员留下了一个很好的映像,随后袁世凯便飞黄腾达。从剿灭捻军到洋务运动都能看到袁世凯活跃的身影。他也是一步一步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在历史的不可逆的发展之下,他毅然的放弃了清王朝改拥护辛亥革命,但其又撺掇了革命的果实,帝制自为,走上了不归路。
看完这本书,袁世凯那阳奉阴违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他对待上次可以说是阿谀奉承,一旦对方的利用价值完了,他就极力打压,他通过告密等不光彩的行为为自己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也为其后期反对清政府撺掇辛亥革命果实埋下了因由。
袁世凯是封建地主阶级中向资本主义迈步的人物,他在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他创办了新政,推动了立宪,有力的推进了社会的改革,他也是顺应历史,推翻清朝统治。袁世凯一生追求的可以总结成两个字“权势”,他的一切行为可以说都是为了维护和拓展自己的利益。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情很是复杂,在那个时代,袁世凯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袁世凯之死,只是死了一个袁世凯,还有不少的袁世凯活在人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刻,很多人想的并非是使中国真正走向复兴,而是努力保证自己的利益,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先人感到可耻可悲,清政府当初种下了权谋、残忍的种子,等待他的就是袁世凯的恶果。袁世凯的恶行,最终也是找来了覆灭。
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了各种矛盾,他的雄才大略,办事的严谨与效率,心机城府,统筹谋划能力确实是冠绝一时,但是嚣横跋扈,刚愎自用,对权力的贪婪也最终招来了自己的灭亡。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的建设需要有雄才大略的人才,但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怀着狼子野心的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道德修养,要为日后国家的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袁世凯 演讲稿
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述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袁世凯生于官宦世家,幼时聪明伶俐,记忆非凡,理想远大,14岁曾作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千云萧,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老时也作“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可谓气吞山河。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投笔从戎,效力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因办事严谨,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不苟私情,很快得到上级赏识。
1882年,大清藩属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在朝期间,有官兵惹事生非,奸淫掳掠,无恶不做,袁世凯既向上汇报,并以辞职相威胁,要求严厉处罚,吴长庆为保大清名誉,批准他执行,他连夜行动,处罚起来心冷如铁,基本就是一个字“杀”,长官吴长庆的面子一点不顾,吴长庆也没办法,只得经常告戒手下不要犯法,避免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练兵也非常拿手,他的军队最有战斗力,他还帮助朝鲜练兵,并亲自制订章程,采用德式操法,英美装备,他训练的朝鲜军队也相当骁勇。朝鲜国王极为赏识,曾想挽留并许以朝鲜陆军大统领之位。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退出朝鲜,袁世凯看国力衰弱,军队素质低下,建议训练新兵。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在抗击八国联军中屡立战功,虽然无法取胜,但建制从没被打散,比别的军队要强悍的多。后来以此为基础,在河北保定编炼北洋常备军,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北洋军,实力居全国之首,为他以后强取总统宝座打下基础。
袁世凯善于收买人心,手下非常卖命,在军饷方面从不拖欠,同时期他的官兵待遇要高于其他军队。他对军队开销从不吝啬,但对家庭开销非常严格,他有1个正室,9个偏房,32个子女,发放零花钱时非常公平,每人一样多,没有谁有特殊待遇,就是死后遗嘱中财产的分配也非常公平。他的家教严厉,几个儿子基本上都有一定成就。
袁世凯有非凡的地方,在近代历上他是第一个完全击败侵略的英雄,非常难得,可惜镇压义和团,迫害革命党,签定二十一条,称帝等等事情将他订在历史的耻辱上。
第四篇: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案”和“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二十一条”及“五九国耻”,护国运动等。
2、能力方面:
(1)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习本节知识,关键是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渐次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避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而且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由于线索清晰,我们学习时可按两个方面分析,以做到一目了然。
2、袁世凯的统治可分为破坏民主共和与独裁称帝两个时期。革命党人的斗争可分为三种方式、三个阶段:(1)运用法律手段(《临时约法》);(2)采用改党政治手段(宗教仁议会斗争);(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3、学习时,要系统地掌握本节重大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观察。主要分析和解决两个问题,即:袁世凯为什么得以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其帝制又为什么迅速垮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围绕民主共和展开的斗争,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2、辛亥革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对袁世凯及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示例] 导言一: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宁教仁在上海火车站突遭行刺,击中腰部,由黄兴、廖仲恺、于佑任等就近送入沪宁铁路医院。当晚动手术钳出弹头,发现子弹有毒。22日晨不治身亡。6月26日葬于上海。送葬者达数万人。这起震惊全国的民国以来首起政治血案是何人所为?出手如此狠毒,其目的何在?为达到其目的他还干了哪些勾当?结果如何?
导言二: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是不是就像资产阶级所想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挂着民国空招牌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倒退;对外卖国,依靠帝国主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继续斗争。结果将会如何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内容。
导言三:以“袁世凯何以能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导入“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革命阵营内的立宪派、旧官僚支持;资产阶级干革命党妥协退让。)
导言四:以历史上资产阶级限制专制统治的表现及结果导入新课: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遭到封建顽固势力镇压(戊戌政变)而失败。②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可要求学生回忆其具体规定),来维护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独裁。③历史真的能像孙中山所设想的向前发展?一纸约法能限制野心家袁世凯独裁专制吗?„„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北洋军阀统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怎样?
2、袁世凯的专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袁世凯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怎样?
〖思维提示〗
对于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完成,并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作简单阶段叙述,使学生对其有系统的了解。对于第2题,引导学生从袁世凯上台后的内外政策去把握,从袁世凯的真实面目暴露的过程中,认清袁的反革命本质,从而透过现象,认识其政权的性质。
〖归纳点拨1〗 要点: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AI课件展示《北洋军阀的统治》)图片
〖归纳点拨2〗 要点(1)专权表现①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②军事上,削弱革命军力量,加强北洋军实力。
(2)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利益的卖国专制独裁政权。(CAI课件展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内阁成员的组成上,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们作了些微小的让步。(引自《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唐(绍仪)自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后建议,用政治手法来对付袁世凯。(引自柏文蔚《五十年经历》)回答:
⑴材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那些方面?试就本材料分析北洋军阀的性质。
⑵材料二中唐绍仪的政治态度有和变化。
解析:本材料题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第一问“微小的让步”可从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回答之;而北洋军阀的性质则是军阀独裁政权。第二问就材料二了解唐绍仪政治态度的变化,这主要是由“拥袁”到“反袁”的变化。答案:
(1)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表面尊重同盟会,并将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冷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军阀独裁政权。
(2)唐绍仪政治态度的变化:唐本是袁的部下,是拥戴袁夺取辛亥革命成果的重要人物。加入同盟会后,忠于同盟会,主张用斗争对付袁世凯的独裁。
(过渡)袁世凯专权,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对。他们通过合法手段与袁世凯进行斗争,在受到袁世凯的阴谋暗算时,他们于1913年掀起了一场反对袁世凯专制卖国的“二次革命”。(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同盟会为什么要进行改组?宋教仁等人组建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
2、“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它为什么会失败? 〖思维提示〗 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因果归纳法去掌握本目的几个相关的历史内容,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理解和把握历史内容之意愿相互关系。本目内容可作如下简单归纳:(唐绍仪内阁垮台→宋教仁改组同盟会→袁世凯制造“宋案”→“二次革命”。
〖讨论点拨1〗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步步深入,从而解决问题)①袁世凯专权在政治上有哪两个重要步骤?
(安排亲信于要害部门;迫使唐绍仪辞职,组成亲信内阁。)②在看到袁打着民主共和招牌,衽专制的真面目后,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怎样进行反袁斗争?
(走改党政治道路,维护共和制度。)
③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到1912年,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改组呢?
(由于党派混杂,政见不一,唐绍仪内阁垮台,同盟会内部分化,力量涣散)④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首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AI课件展示)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衽平民政治为宗旨。„„保持政治统一。采用民生政策。——《国民党宣言》 请回答:
据材料看,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①奋斗目标: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②变化:宣言只提民权和民生两主义,不提民族主义。③原因:因为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达到。
〖讨论点拨2〗
①国民党之所以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而成为第一大党的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后,人民民主意识增强;国民党前身同盟会享有较高威望,宋教仁的积极宣传。)②袁世凯幕后策划“宋案”的目的是什么?
(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扫除其专制独裁道路上的障碍。)③“二次革命”前夕,中国的政局怎样?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南北方只是形式上的统一,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④“二次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其性质怎样?(辛亥革命的继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起义。)
⑤“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宋教仁被刺和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国民党都督被罢免。)⑥“二次革命”的结果怎样?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失败。原因:客观上北洋军势力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力量涣散。)(在师生达成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
“二次革命”的原因: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袁世凯建立的卖国专制独裁的北洋军阀政府;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后,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并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③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不异出卖国主权,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④袁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⑤“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北洋军势力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力量涣散。
子目三:袁世凯称帝
(过渡)二次革命被镇压后,孙中山、黄兴等许多革命党人遭袁世凯通缉,大多数逃往海外。革命党人自武昌起义后在南方形成的势力丧失殆尽,南方数省落入北洋军手中,这给袁世凯进一步搞复辟带来了便利。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简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
2、清朝封建帝制推翻不到几年,为什么会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 〖思维提示〗
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要求教师(或学生)对其步骤稍作讲述,特别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是在镇压“二次革命”以后,即1913年,1915年称帝,其他步骤均在1914年。)
〖归纳点拨1〗(CAI课件展示)称帝过程
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终身总统——称帝
〖讨论点拨〗
①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有何局限性?(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②“五九国耻”是怎么回事?
(1914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目的是要控制整个中国,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为一己之私欲,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他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要求学生掌握“二十一条”的内容)(在师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要点: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如日本;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涣散;③袁世凯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④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活动)
子目四:护国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简列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人的表现。
2、关于护国运动的成败有不同的认识,你是怎样理解的?
3、为什么袁世凯的帝制梦只做了83天就破灭了?这说明了什么?
4、简要评述袁世凯的主要罪恶活动。
〖思维提示〗
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评价”的一般方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事迹放到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不能以今人的眼光去评判,即辩证地看待。同时要注意论从史出,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关于“护国运动的成败”,我们要从当时进行斗争的目的达成情况及最终结果两方面去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归纳点拨1〗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1916年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③蔡锷:1915年底,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宣布云南独立。
〖讨论点拨2〗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反对袁世凯复辟;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CAI课件展示)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共和,即称民贼„„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宣言》 请回答:
“一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为“民贼”?
[学生回答]“一人”指袁世凯。原因:袁世凯大搞复辟帝制活动,大肆卖国,故称“民贼”。②梁启超由支持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什么?(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③“护国运动”中的“国”具体是指什么?(民主共和政体)
④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是什么?(维护了共和政体)⑤从反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什么?(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教师在与学生达成共识后,进行提炼、归纳)
①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②失败:主要是它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两半”性质。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归纳点拨3〗(CAI课件展示)
(1)洪宪帝制如昙花一现的原因:a.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程度提高——思想基础;c.人民群众的反对和护国运动的打击,封建阵营内部的分化,帝国主义的抛弃等等——重要原因。
(2)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潮流,并且威力强大;辛亥革命不彻底,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复辟势力。
〖归纳点拨4〗(CAI课件展示)
(1)阴谋家:1898年,袁出卖维新派,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
(2)屠杀人民、镇压革命的刽子手:1898年任山东巡抚后,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指挥北洋军大军进攻武汉;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又镇压了“二次革命”。
(3)窃国大盗:1912年,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玩弄各种手段,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4)阻挠历史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在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又于1915年底,企业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5)卖国贼:1913年,袁为镇压革命,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1915年为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几乎完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惩罚。〖知识网络〗图片
〖方法技巧〗
本节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学习时可按该两方面列表整理知识,以做到一目了然。
本节要点内容可以“一二三”进行趣味记忆,从而灵活掌握:“一”个条约(“二十一条”)、“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三”条线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卖国、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拓展延伸〗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内阁成员方面,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定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势的位置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哪里?结合材料指出北洋政府的性质。(2)材料二体现了袁世凯怎样的想法?
(3)结合政治知识,说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的能力。第一问从课本知识中不难得出。第二问袁的“想法”,从材料中可知,他惧怕国民党的壮大,担心国民党通过合法手段打破其独裁企图。难就难在第三问,政治学中“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方面的内容在政治科目中也有明显的文字表达。答案:
⑴表面尊重同盟会,并将司法、教育、农林、工商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军阀独裁政权 ⑵惧怕国民党的壮大,担心国民党通过合法手段打破其独裁企图。
⑶在近现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力量。任何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掌握和巩固国家政权,通常需要自己的政党。袁世凯正是害怕这一点。
[例2](2003·上海)2003年是辛亥先贤宋教仁遇难90周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请回答:
(1)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
(2)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3)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解析:情景化命题是上海历史高考题目的一大特色,本题以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相关历史材料为背景,真实再现了袁世凯的阴险毒辣和政治野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初期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袁世凯的独裁也不得不在共和的外衣下暗渡陈仓。回答第(1)题时,要从客观上民主共和的潮流和主观上宋教仁在民众中的崇高威望两个方面分析举国震惊的原因;回答第(3)题时,要结合“1913年3月“这一关键信息,从袁世凯抵制国民党内阁及筹款镇压国民党两个方面归纳袁世凯此时的活动。答案:(1)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等。(2)袁世凯。(3)袁世凯怕暴露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治(或忙于向列强借款,准备镇压国民党)等。
4、当堂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原创题)袁世凯上台之初,对内进行独裁统治的特点是()A、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B、公开撕毁《临时约法》,复辟帝制 C、制造暗杀事件
D、武力镇压革命党人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袁世凯“上台之初”。答案:A
2、(原创题)“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是()A、广东
B、江西
C、安徽
D、湖北
〖解析〗考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B
3、(变式题)“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力量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B、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解析〗A、C是客观因素,D是根本原因,答案:B
4、(变式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解析〗“一人冠冕”指的就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D
5、(原创题)袁世凯复辟帝制最关键的步骤是()A、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B、正式宣布解散国民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正式下令解散国会 〖解析〗注意是“最关键”,B、D可以排除,关键是在A、C中选择,A项暴露了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野心。答案:C
6、(变式题)从反袁世凯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失败的主要是因为()A、孙中山是否担任大总统职务
B、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没有采取武装斗争
D、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还不广泛 〖解析〗C项表述错误,A项与题干无关,B项是客观因素,答案:D
7、(原创题)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经首先宣布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籍都督是 A、李烈钧
B、黄兴
C、唐继尧
D、陆荣廷
〖解析〗考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A
8、(变式题)辛亥革命结束后,革命形势出现反复,袁世凯和张勋先后复辟,但是他们的复辟都短命夭亡。这说明 A、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帝国主义不希望在中国恢复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 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答案:B
五、资料链接
关于北洋军阀史的演变概况
1、从兴衰角度来分,北洋军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北洋军阀的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起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前止。(2)北洋军阀的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6月袁毙命。(3)北洋军阀的衰落阶段:1916年6月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4)北洋军阀的覆灭阶段:1926年7月北伐开始到1928年6月奉系张作霖被迫放弃北洋政府政权退回东北止。
2、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来分,也可分为四个时期: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1920年7月。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失败。
(3)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1924年10月,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1月—1928年。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奉直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张作霖退回东北。
3、从北京政府最高掌权者的演变情况看:
1912年4月—1916年6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其中有83天称皇帝。)袁死后,黎元洪继位总统至1917年的7月张勋复辟。1917年8月—1918年8月,冯国璋任总统。1918年9月—1922年6月,徐世昌任总统。1922年6月—1923年6月,黎元洪任总统。1923年10月—1924年11月,曹锟任总统。1924年11月—1926年4月,段祺瑞任临时政府执政。段下台后,北洋军阀处于混乱状态。1926年12月,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张作霖与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北洋政府垮台。
亦说护国运动
(一)护国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国体”而是为了维护“政体”。国体是国家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护国运动后中国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护国运动并没有涉及此。而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近代以来最主要的两种政体是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护国运动起因就是反对袁世凯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后,护国运动即告结束。
(二)孙中山不是护国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实际阶层者是梁启超和西南军阀。当时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人数少,成了脱离群众的秘密团体,未能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发挥领导作用。而梁启超发表的反袁文章实际上起了舆论领导作用。蔡锷成为运动的中坚力量,与李烈钧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实现成功。
(三)正确看待北洋军阀分化在这次运动中的作用。袁世凯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北洋军阀内部分化。因为,袁氏能够在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在中国实行独裁统治,敢于在中国复辟帝制,靠的就是惟命是从的北洋军。北洋军分化既是帝国主义放弃他的重要原因,亦是袁氏穷途末路被迫取消帝制最终忧急而死的直接原因。但北洋军阀集团没有解散只是分化,成为袁死后北洋军军阀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不是护国运动根本意义上没有实现“护国”目标的重要原因。
第五篇:悟空传读后感
篇一:悟空传读后感
五百年沧海桑田,五百年时空交错,五百年爱与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这里彰显出无助与无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有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那怎么办?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台,我们都是舞者,有时会梦想着具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随心所欲,但是《悟空传》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孙悟空,看到了唐僧师徒的迷茫与困惑 „„.理想与宿命、爱情与自由,一直是《悟空传》探讨的主题,唐僧师徒四人面对早已注定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孙悟空、猪八戒虽然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
何为真何为假?人的好坏由谁衡量?玉帝、神仙,神仙说你是仙,你就是仙;神仙说你是妖,你就是妖。何为妖怪?妖怪只有两种:一种是当年跟孙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孙悟空必须把它们都干掉,方能成佛;另一种是神仙安排九九八十一难,度过方能成佛。
为了达到目的,人必须去做取舍、选择,就像悟空,你在逍遥自在,一怒勾销生死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你也难逃如来手掌心,你必须杀掉自己以前的兄弟,才能去掉紧箍咒,立地成佛,位列仙班。由此及人,不难想象,会七十二变的孙行者都难逃命运安排,何况你我?我们虽是独立的个体,但谁不是单位领导的棋子,在棋盘上由他人摆布。
记得爱比克泰德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要得到快乐与自由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事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一基本规律,并学会区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内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今何在说西游记是场悲剧,那么人生呢?在西行的路上是悲是喜?五百年太长,我们只有短短几十年,是精彩是平庸,是欢喜是悲伤,全看自己,把握现在,在能掌控的空间实现自我,好似五百年的悲与喜 „„
篇二: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吧,在络小说中,它是炒得比较火的一部。在千禧年它成了铅字,出了印刷品。我不追赶时尚,在零四年我才拥有了它。一读便再难放手,我一读再读,已经读了十七次。《悟空传》给我的震撼大于任何一本我读过的书,也可能是我读的书太少的原故。但我认为它比安妮宝贝的作品要好看,虽然我也很喜欢安妮宝贝的书。安妮宝贝写的是压抑,今何在写的是人性。
前三次看的时候,我每看一次,便哭三次。我不是喜欢哭泣的人,看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我不曾流泪。当时全影院只有我一个人在微笑。同样是电影,看《大话西游》让我痛哭,全影院只有我一个人在流泪。我就是这么奇怪的人,这本书也许也是这样,大家看了也许在笑,而我却泣不成声。
我为天篷和阿月的爱情哭泣。天篷为了维护自己的爱人被打下凡尘,做了一只知道什么是猪的猪。他可以接受自己是猪,却不能以猪的面目去见阿月。我们呢?我何尝不是呢?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而无法面对爱人。只有在午夜对着月光哭泣。
我为悟空哭泣,为悟空和紫霞的约定哭泣。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的美猴王依然会恐惧,他怕,谁又不怕呢!他要站在云端的紫霞等他一起看晚霞,只为了这一句话,紫霞等了他几百年。只为这一句话,孙悟空被雷击成焦碳,被天狼,天鹰撕的体无完肤,他不肯死,他要见紫霞一面。紫霞不忍看悟空如此痛苦,说出了不喜欢他的话。他死了,心死了,可那具残骸手中紧握的,不肯放开的却是紫霞为他织的紫色披肩。当悟空再次从炼丹炉中复生,他这个有爱,有思想,有灵魂的悟空与另一个没有了自己,被金箍束缚住了真,善,爱的悟空决战的时候,又是因为紫霞的大喊的一声“不”,迟疑了,有爱的悟空被戴着金箍的悟空一棒打死。有爱者死,有爱必死。
我为小白龙和玄奘哭泣。为了爱人,只愿做一匹白马,被心爱的人骑着。她是幸福的,只要可以留在玄奘身边,做什么,以什么面目出现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你还想牵着我一起走,就永远跟随你。玄奘怎不知小白龙的心思,可他不能爱,他要的是大爱,他为他的理想放弃了。他只执着于他的信念。
我并不想把一切作品都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可身为拉拉,我不能不想,不能不联系。天篷知道自己是猪。猪怎么可以去爱圣洁的仙女,怎么可以和仙女生活在一起?“她是那么的美丽高贵,我一个同志怎么能配得上她?我怎么可以去见她,怎么可以以同性的身份去爱她?怎么去告诉她我的爱呢?”如果你爱上过一个直人,你的心里是不是曾经这样的问过自己呢?同志在世人眼里何尝不是“异类”,何尝不是肮脏的“猪”?怎么办?不敢说啊!甚至不敢见上一面。那就对月哭泣吧。
你知道《悟空传》给天蓬和阿月怎样的一个结局吗?天火烧到阿月的裙角了,一只猪冲了进去,挡住了阿月。阿月先是一惊,便从后面抱住了天篷,抱住了那只猪,说“天篷„„你好„„你好”。他们笑着被大火吞没。
美猴王孙悟空,他不想在做妖王,他想做神仙,他想成正果,那他就放弃吧!放弃他的尊严,放弃他心中的爱,放弃他自由的灵魂,放弃所有的情感。做一个面无表情,冰冷的神仙吧。
你想结婚吗?你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吗?你想要家人的祝福吗?放弃吧!放弃你所爱着的同性爱人吧!放弃你心中的爱吧!嫁给一个异性,过着看似美满的婚后生活吧。可是你是要戴上你的金箍圈的,只是你的金箍是被一个你不爱的异性戴在了你的无名指上。它却同样是勒入你的骨头,勒入你的灵魂,这痛牵着你的血脉,你连想都不可以想,一想起你曾经有过的爱,你就会痛入骨髓,一刻也不得安宁。你撬不开它,你也掰不断它,因为它是你自己的束缚。知道孙悟空和紫霞的结局吗?孙悟空死了,紫霞托起他的尸体走向火焰,事后在火场里只找到了一根烧断了的金箍。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英雄!玄奘是个真英雄!玄奘是个超越悟空的英雄!为了理想敢于质疑成就了千年的理论;为了信念敢于挑战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和尚要诸佛都烟消云散!一个社会底层的人,要所有的伦理道德都滚一边去!以一个人的力量与满天的神仙为敌,不是英雄是什么?!结局是玄奘死了。金禅子散尽所有道行,从走西天路。但是他胜了,他证明了不是一切都可以掌控,一切都是可以改变。哈哈!想起一句话“别拿无知当传统,别用习惯当道德。”让传统和世俗见鬼去吧!
历尽千般劫,炼就不死心。只要人还有灵魂,只要人还有信念,还有理想,西天路就不会结束,路上就会有行者。
最后,我以用一位友对《悟空传》的评论收尾。“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上苍是不会给我的。如果让我一切从头来过„„我还是会做以前的同样选择,即使人生太凄婉,也有精彩的瞬间。只要爱过,恨过,想过,念过„„足矣!”
篇三:悟空传读后感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一部十年之前的作品,一部不朽的络文学作品,在奇特的文字、精巧的构思之下,全篇营造了一种梦幻般动人的诗意,在那些貌似荒诞的文字背后,郁结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无以述说的苍凉,不论是天蓬与月女神、小白龙与唐僧的纯真爱情,还是沙僧的愚昧和奴婢性格的嘲弄鞭挞,均浸透着一种关于命运、关于宗教的哲性思考,夹杂着英雄对命运的不屈反抗,全篇弥漫有浓郁的、成为英雄宿命的悲剧感。
作为一部西游类的作品,其中就难免会有对于佛教的讨论,而实际上,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对佛教的直白的批判。
《悟空传》中主要提到的佛有两个个:如来和金蝉子。作为中国文化中佛教的领军人物,他给人的一向印象是慈悲、宽恕的化身。而在这本书中,他先是因为金蝉子不敬三宝与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不同而疏远他,导致金蝉子最终在凡间转世十世以求道。后又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并使孙悟空忘了自己的前身,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使其善与恶一分为二,使其变成了两个悟空,让他秩序的制约,听从玉帝的欺骗,欲图通过护唐僧、多杀妖、积功德来实现其理想。然而孙悟空不知道的是,当他完成玉帝交付的任务之日,就是自己被消灭之时。金蝉子,如来的二弟子,因为心中存惑,而如来的佛法又不能解释自己的疑惑,与如来在灵山的颂经大会上争论而被贬凡间。当金蝉子的十世转世玄奘说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的话时,远在西方灵山的如来都感到了不安。在与迦叶的辩论中,他的“我为真义!”、“你既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既为你悟而笑,却忘了那天下万千笑不出之人!”的话语彰显了真正的正义和勇气,体现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别,也反衬了迦叶等人的伪善和自私。为了证明自己的道,那个白衣飘飘的金蝉子直视如来目光如电朗声道:“我要与你赌胜负!” 为此,如来专门把孙悟空等人交给他,并告诫诸神不得帮他们,()看他如何做。他必须老老实实地把几个徒弟管好,将他们带向目的地,才能使他们身上的诅咒得以解除。但是,他若这样做了,就意味着他的失败,意味着徒弟们的死亡;他要革命,要解放孙悟空等人,革命首先就会革到自己头上。正如如来所说:“他宁愿死,也不肯输。”的确,唐僧最终用自己的死将悟空等人引上了自我觉醒的道路。说来讽刺,如来如来,如实道来。可如实道来的金蝉子,他虽无惧,但他的十世转世玄奘,他的几个徒弟,甚至小白龙最终都因为他而落得个悲惨下场。
对于佛教,我认识不多,所知也仅仅是从这本书和上看到的点点。不论这些理解是否与佛教的教义相符,但我认为这两个人物对现实的影射是实实在在的。如来无疑是那些看似开明实则独断的领导者,而金蝉子则是理想的追寻者与抗争着。这两者的矛盾不论是在书中,抑或是现实中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西游记》主题的解读,从这点来看,《悟空传》是对《西游记》的追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