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博达助教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一)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写出下列词语(16分)
yú zhěn
xuè mài
tuō luò
kōng kuàng
zàn tíng
zhàn fàng
tóng bāo
xí jī
二、选择正确意思的序号填空(10分)
彼岸:① 比喻追求、向往的境界
②(江、河、湖、海)那一边,对岸
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2、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三、读课文,填一填,理解“生命桥”的含义(14分)
1、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3、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博达助教通
4、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5、,我终于。
四、我会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你已经发现自己的缺点。你应该坚决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诺贝尔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轻松。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阅读乐园(30分)
美丽的日月潭
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群山环绕,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因为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所以人们称她为日月潭。
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周围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日月潭不但环境美丽,而且景色宜人。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天边的晨星、远山和点点灯光。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突然开阔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博达助教通
日月潭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爱美丽的日月潭。
1、给短文分段。(用“△”在段首画出)(6分)
2、概括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8分)
3、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日月潭?
(8分)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二、小练笔(20分)
以小钱的名义给李博士写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及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附加题
例: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
五十岁──()
六十岁──()
七十岁──()
第二篇:三项达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微课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课前任务单的检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深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
二、过程设计
走近台湾同胞,感悟血脉亲情。
1.播放台湾地震的录像
【设计意图】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虽然有汶川地震的经历,但他们只是了解震后的场面,并没有震中具体直观的感受,而台湾青年真切的体验了。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影像资料,让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对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大陆同胞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如果没有这段影像资料,可能就要让学生联系四川大震的情况去体会此时的危险了,但学生不像我们成人,学生对震后场面的感受没有我们成人那么深刻,总不如直观的影响资料,所以,我还是努力找到了这段资料。
2、自由读3—5自然段,圈圈画画描写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句子,圈到的让你感动的词语和句子反复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3、交流体会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
A、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学生自己谈感受)
师说:能够捐献自己的骨髓已经让人很感动了,难能可贵的是当时还在发生大地震,他把自己和家人的安慰放在了一边。
●想象:此时此刻,台湾青年的家人也许会躲过一劫,也许会怎么样呢?
生说()
●指导朗读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会使台湾青年这样做呢?
●再读第四自然段吧!指名读。
在这大地震中,台湾青年一心想着救小钱,让我们感动。文章中还有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吗?
B、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理解“仍”和“静静地”体会出李博士、青年一点儿在危险中也不害怕,一心为挽救生命
●面对突如其来的余震,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个是沉着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他们的表现竟如此的一致,谁也没有想到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生命。)
●比较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静静地躺在床上(小组讨论:两个“静静地躺在床上?一样吗?为什么?)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会使台湾青年这样做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
我们再来找找描写李博士的句子吧!
c、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学生理解
师说:步履匆匆是说步子走得很急很快,有句话说得好那叫急人所急,此时此刻,李博士把救小钱当做最最重要的事情。文中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还有吗?
D、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比较句子: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李博士停止工作。
指导朗读
此刻的余震仅仅是强烈吗?(突如其来)
(“突如其来”指来的猛、快、人们没料到)把感受到的读出来。
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指导朗读
E、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出示句子)
师说:余震还在继续,手术是这样的艰难,师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此时此刻,孩子们你们最想说什么?(生回答)
是啊!从台湾青年身体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是什么?(生命的火种,血脉亲情,手足之情,爱)板书: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度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对小钱的关爱,体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师生配合读句子:此时此刻。。。。(加些音乐)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从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教师讲解路线,出示飞行的路线图(教师边讲边读第六自然段)
7时30分 赶往手术室
8时 开始抽取骨髓
10时20分 从花莲飞往台北
15时10分 由台北抵达香港,立即飞往上海
19时40分 飞机在上海降落
19时50分 直奔杭州
21时15分 到达杭州,乘坐救护车开进医院
22时 开始骨髓移植
凌晨3时 用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品、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另外,《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练笔正体现了这一目标。
出示李博士的图片:李正道博士的照片及一段话:“两岸同胞本来是一家人,看到患者获得重生,是我最大的快乐!”
简介图片内容
三、评价设计
本节课评价贯穿始终,形式多样,但主要以赏识、鼓励学生为主,如在朗读技巧方法尊重学生自己的读书感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交流读书感悟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会表达等。整节课学生是爱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第三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练习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练习姓名
一、读拼音写汉字。
hǎixiáguì shùyízhítái wānbǐ cǐxíjí
()()()()()()
mǎn huáikîng kuàngzàn tingtïng bāoxuâ màishēnqū
()()()()()()
二、组词。
峡()桂()暂()湾()侠()挂()崭()弯()怀()胞()朝()暂()杯()苞()潮()渐()
三、补充词组。
()杭州()香气()阳光()脸()白血病()余震()地方()站在()躺在()走进
四、词语充值卡。
突()其()()调()序理()当()
五、多音字
mî()kîng()jiàn()
脉空间
mài()kōng()jiān()
六、句式变换。
1、这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怎能不令小钱激动得热泪盈眶呢?。
改为陈述句:
2、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地生命桥。
缩句:
3、李博士把台湾青年的骨髓抽出来了。
被字句:
第四篇:案例一:《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案例一:《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授课教师:刘彩凤(哈尔滨市南岗区复华小学)
【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总体设计: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二、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三、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四、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A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提示“辗转”,两个字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C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A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2)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3)联系自己的感受想象台湾青年此时的心里会对亲人说些什么。4)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
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5)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2)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练习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做好听写准备。2.听写词语和句子。
词语: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句子: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合作学习,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给我们讲故事的?
2.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表达实践,积累内化语言
1.口语交际“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
1)假如小钱遇到了他的救命恩人,他会对他表达哪些感情呢? 2)台湾青年又会说什么呢?
3)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4)表演:小钱遇到台湾青年。2.书面表达:给台湾青年的感谢信。
a)据老师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小钱目前还不可能见到那位没有留下名姓的救命恩人。可是,小钱非常想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表达感激之情,他想给这位救命恩人写一封感谢信,他会怎样写呢?(指名交流)b)简单提醒书写格式。
c)把自己想象成小钱,给台湾同胞写一封感谢信,恰当运用课文出现过的词语和句子。
3.交流感谢信,互评。
四、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方法表达出来,表现出人间真情,令人感动;我们学习并试着运用了作者用过的恰当的词语、句子,也表达了自己对台湾同胞的感激之情。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前谈话)
师:你们学校的版图上写着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爱我中华!师:你们天天能看到祖国的版图,(示地图)能在地图上找到你的家乡太原吗?再找一找我的家乡哈尔滨。生:(在地图上找)
师:我这次来坐了两天的火车才从哈尔滨来到太原,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段距离吗? 生:千里迢迢。生:路程遥远。
师:啊,非常的远。想象一下,在哈尔滨与太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可以吗? 生:不可能的。生:绝对不行!
师:看来跨越千山万水把太原与哈尔滨市连起来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杭州与台湾连起来呢?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一起读课题。
(大声地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到底会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多读几遍,也可以翻翻桌面的字典。(大声地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这课的词语很多,自由读读屏幕上的词语。(出示课文9个词语)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凋零”不要读成第二声。师: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师: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绽放”。
师: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生:“含苞”。
师: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读读课文。(生大声读)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生命刚刚开始。
师: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读。还有哪个词语要大家注意? 生:“暂停”。
师:非常好。轮流读一读。用“暂”组一个词。生:暂时。
师:现在读得很准确,到课文中还能读准吗? 生:(齐读)
师:这句话还有一些词。
(示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生:(自读)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师: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向字典请教。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示课文片断“然而„„的人”)师:说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他找骨髓? 生:台湾。生:美国。
师:刚才我们想象了这么多的过程,这就叫“辗转”。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生:„„
师: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生大声读词语)
师:现在让我们分小节再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事? 生:(指名分小节读)师: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小钱„„ 师:哪个小钱?
生:在杭州的,患白血病的。师:连起来一句话说。
生:台湾大地震余震后,台湾同胞送来了杭州市患白血病的小钱急需要的骨髓,救了小钱。
师:说得很详细(相机板书),能倒过来说吗? 生:„„
师: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师:课文中感人至深的地方我们要细细品读。课文的3-6小节,细细地写了这些内容。默读这部分内容,划下台湾同胞与李博士最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生:„„
师: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部分,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划下的是“„„那位青年„„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师:他是通过“沉着”,通过他的动作感受到的。还有吗?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我们向这两位同学学一学,一起来看看李博士的表现。找一找李博士的表现。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此时,李博士的表现是“沉着”,可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 生:空旷的地方。
师:想想这会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师:他在等什么? 生:等余震停下来 师:读一读相应的句子(生齐读)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生:“一个青年人正躺在„„” 师:还有没有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青年正满希望„„” 师:他知道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 生:希望。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钱快要去世了。生:小钱很想活下去。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那么小钱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着小钱?读“小钱„„”(出示课文)
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生:„„
师:正是因此,所以台湾青年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
(生读相应的段落)
师:再看最后一句话“涓涓流出”,流出的仅仅是骨髓? 生:友谊。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示:相应时间表)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5分钟就在12小时。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师:齐读。生:„„
师:之后呢?他没有休息就继续做手术。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来了。生:“连夜”。
师:他都没有休息呀!齐读这一段。生:„„
师: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爱心。
师:是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有没有谁想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生:„„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生:„„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来读读下面的句子。(相机示课文“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与这位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谢他?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留待我们下节课再交流。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恰到好处,课前的疑问顺利解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不能一味地上纲上线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思想政治课。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本节课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理解课文内容,都准确理解并较好地体现了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整合。如,在理解三个描写花的词语“凋零”、“绽放”、“含苞”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先理解词语的本意,是分别描写花开前、开放时和将要凋谢时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这三个词在文中是在写什么,使学生懂得文中是用来形容人的生命的。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生命的教育。一节课不可承载的任务太多,本节课教学目标、任务确立得切合实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由读不好到读好,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学习过程。2.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本节课读得充分,能够看出教师指导的过程和学生朗读的进步,读的能力的提高过程。如,开课的前20分钟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抓住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对、读通,突破难点,有重点地读,最后再分工合作整体读。学生经历了从读对到读通的学习过程。教师重视阅读理解,鼓励学生谈个人感受,指导学生理解品评重点词句,把整体感悟课文和理解重点词句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沉着”一词理解李博士的品质的教学过程。
3.能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课文3-5段内容时,教学预设是按着课文的叙述顺序,先学习描写青年这部分内容,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认为最感动人的是描写李博士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调整了教学预设。课文对李博士的描写比较直白容易理解,而对台湾青年的描写比较隐晦不易理解,这样的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4.教学内容取舍得当,能恰当地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加强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补充了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学生通过对这一资料的阅读,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李博士的品质,从而对人物博大的爱心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5.本节课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阅读理解,教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阅读能力,注重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真正做到阅读有所得。
总之,本节课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积累、运用、发展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这才是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台湾和大陆的历史渊源不是很清楚,台湾和大陆问题,骨髓移植还有白血病的知识更是没有了解,没有相关的书籍获取网络上相关知识也很少,虽然说,大爱无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但是没有更深刻体味,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我在教学时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前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阅读文本收获知识,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 成功的第一法宝,古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阅读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范文朗读方法,将本课用最美声音呈现出来,结尾用一首课文改编诗歌,在音乐中结束,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升华课文感情让不灭的血脉亲情永驻大陆海峡两岸。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1、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两岸骨肉同胞用他们真挚的爱,用他们血脉亲情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真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还是什么桥?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诗(伴随着爱的礼物的音乐,)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在读完课文诗,这个环节后,学生仿写表达爱和亲情的三句诗歌。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杭州———————台湾
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当小钱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聆听范读谈,引入课题 1、师:播放课文范读录音,提问谁需要救治?出示多媒体躺在病床上青年图片。
师介绍故事背景:这是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对比感知生命流失,出示多媒体播放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凋谢鲜花图,学生深深惋惜生命将失去的残酷。齐读,男女生对比读相关句子有更深认识。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小钱,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看着窗外快乐孩子,青年,聆听鸟儿欢快叫声他在想什么? 18岁的你远足,在世界各地,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在想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多媒体出示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相关资料。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小钱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3、交流感动: ⑴预设一: 从地震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和李博士的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 依然神清气定。他们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们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小钱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 这个青年和李博士的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台湾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引读句子。⑵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指导读。
②“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结合最近几年地震图片学生互相讨论说说,如果是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④有层次地引读。⑶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②指导读。
③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⑷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②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③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一场爱的传送,爱的接力完成了,浓浓血脉亲情连接大陆和海峡两岸正如课文诗这样写。2、生齐读。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在读读这首诗。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小钱对(生的希望),点燃了小钱(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科爱的教育结束了萦绕脑中问题多多,“静静地”处理不得当,今后关注词语和句子与课文见联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之后再对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使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读中体会”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读中感悟。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通过深入理解“凋零、含苞、绽放”等词语体会小钱生命的危险,通过理解“辗转”让学生体会为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找到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让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的情感之中,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热情。为了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情感,我注意以读为主,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中以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为研读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让学生从词、句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深入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入了学生的情感提炼,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配乐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内心真实的表达。其次,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较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掌握关键词语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理解关键句子,从而,在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使文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
最后,读写有效结合。以一首诗结束课文,让生情感收获爱的教育,自己尝试写几句爱的表达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