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时间:2019-05-14 06: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第一篇: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云南的一个重大发展定位和发展机遇,必将推动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理作为云南省正在建设中的滇西中心城市,是云南西部的枢纽和中心,在桥头堡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只要把握得好,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先机,迎来大理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一、桥头堡建设是大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对加快大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理是滇西以及云南面向东南亚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及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从大理在云南、在西南地区所处的位置来说,建设桥头堡,对大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推动大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将有效改善大理的通达条件,使大理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中国向西南的海上贸易通道主要从东南沿海进入太平洋绕道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港)或巽他海峡(经雅加达港),再进入印度洋及沿岸各国。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上述沿岸各港口,比从云南经缅甸进入印度洋到达上述港口平均要多4000多公里。因此,中央提出实施桥头堡战略就是要新开辟一条从陆上通往印度洋沿岸的贸易大通道。结合西部大开发,国家和省将建设南亚、东南亚“四出境”国际通道,规划建设一批公路、铁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将进一步改善大理的对外通达条件,从而使大理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将有效促进大理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大理的对外贸易和旅游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方向是东向开放,主要是面向太平洋市场的沿海开放。向西南开放,主要面向的是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欧洲东部等国家的全方位开放,面向的是印度洋市场。处于西南枢纽位置的大理,必将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道,从而使大理从开放的末梢成为开放的前沿,使大理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进一步拓展,也将促进大理旅游业的进一步升温。

第三,将有效打牢发展的基础,推动大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桥头堡建设中,结合西部大开发,中央必将加大对云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扶持,通过善抓机遇,抢抓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争取到一大批项目启动实施。特别是通过桥头堡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为大理州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后劲,推动大理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大理在桥头堡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面向西南的重要贸易通道。20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大理成为中国和云南连结东南亚、南亚的纽带;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是当时世界上的14个大城市之一;60多年前修通的滇缅公路彰显了大理在滇西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大理虽无接壤国家,但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大理具有便利的交通通达条件。境内楚雄至大理、大理至丽江铁路和楚雄至大理、大理至保山、大理至临沧高速公路以及大理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进一步巩固了大理在滇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楚雄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大理至瑞丽铁路、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州已形成了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结合,城乡连通的交通网络。在桥头堡大通道建设中,无论公路还是铁路走向,大理都是其中重要的节点和枢纽。

――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广泛的贸易交流基础。近几年来,大理州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大理州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大理州与东盟国家的一般贸易额达492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0%。大理的纺织品、奶粉、啤酒、农用拖拉机、低速载货车在周边国家很受欢迎。同时,州内的祥云飞龙公司、鹤庆科鑫矿业、永平云森木业等企业又从缅甸、越南等国进口矿石、木材等生产原料,大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交流非常活跃。

――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良好的投资合作基础。1996年以来,大理州先后引进了嘉仕伯、新加坡三德集团、缅甸福星、泰国国王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到大理投资,累计利用外资1.2亿美元,其中来自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就达9000多万美元。同时,大理州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帆骏马集团在越南合资建立了车辆装配厂,建立了营销网络。路桥一公司与缅甸签署了投资5200万元的公路承建合同。近年来,大理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投资合作还在不断扩大。

――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人文交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不断加深,先后有老挝、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1100多批次的友好团队到大理考察访问。大理还成功举办了gsm第十二届部长会议等多项会议交流活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扩大,每年在大理学院留学、进修的东南亚、南亚学生、教师、官员达600多人。大理新世纪中学还与泰国一所中学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互派师生交流学习机制。大理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大理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和特色产业优势。大理有丰富的旅游、矿产、能源、生物资源。全州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已发现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种类多、储量大。境内可供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达1000多万千瓦,全国海拔最高、装机容量西南第一的风力电场就在大理。生物多样性使大理成为著名的核桃之乡、梅果之乡、乳牛之乡。全州以烤烟、蔬菜、经济林果、乳畜业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机械、轻纺、建材、食品、制药等产业得到重点扶持发展。目前,在凤仪创新工业园区已建成了云南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全州烟草、旅游、能源、矿冶、建筑建材、优势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六大支柱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桥头堡建设中有产业加工基地的优势。2009年,大理州接待海外旅游者35.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466万美元,入境游客中东南亚游客占海外游客的27%以上,占大理入境游客市场的第一位,因此,大理也是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三、抢抓机遇,努力把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桥头堡建设是大理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大理州将用世界视野、全球思维来审视大理的发展,抢抓机遇,紧紧围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努力将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重点将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桥头堡建设,打造滇西中心城市。

(一)着力推进内外通道建设,构建立体式的互联互通四大网络。参与桥头堡建设,关键要构筑连接内地、通达境外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十二五”期间,大理州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重大基础设施条件。一是着力打造交通网络。配合支持和全力抓好在建的泛亚铁路西线大理至保山段、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开工建设泛亚铁路中线大理至临沧段和大理至攀枝花、大理至普洱高速公路,加强州内“1+6” 城市群快速通道、大理市轨道交通等项目规划和申报,大力实施乡村通畅通达工程。同时加强航空通道建设,认真做好滇西国际机场选址、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大理机场为口岸机场,进一步构筑起州内通畅、通达境内外的交通航空互联互通网络。二是着力打造物流枢纽网络。合理布局物流网络,在大理市构建商贸集散地和物流信息结算中心,在祥云、弥渡交界一带重点布局一批大型物流仓储区,在上关、永平规划2个物流次集散地,形成完善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重点实施好凤仪物流中心、滇西物流商贸城和昆钢物流商贸城建设,抓好滇西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大理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站、滇西成品油储备库等项目的实施。三是着力打造能源网络。重点是加快骨干电源点、新能源、骨干电网建设和城市、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建设滇西输配电基地,实现一张网全覆盖、输出应用安全可靠。积极配合做好中缅油气管道、大理至保山和大理至丽江成品油管道建设,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云南省重要的区域性能源输送基地。四是着力打造信息网络。重点是加快推动信息化在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信息传媒、电子商务等发展,努力打造“数字大理”。

(二)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集中力量抓好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桥头堡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是大理在桥头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集中力量、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重点是抓好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旅游5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构建以大理市为核心,洱源、漾濞、巍山、弥渡、祥云、宾川六县为补充的“1+6”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时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集镇和旅游、商贸、现代农业、手工业、生态园林特色小镇,初步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现代城镇体系。集中力量加快州府所在地下关城区的改造提升,重点在城中村改造、交通改善、绿化、亮化、美化和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洱海以东山地新城区和凤仪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抓实项目落地,改善城镇基础设施。

(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外向型优势特色产业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大理州将立足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新兴产业。一是烟草产业。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努力把大理建成全国知名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支持卷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份额。二是建材产业。积极引导水泥行业开展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产业,开发各种轻质、高强、多功能新型建材。加快非金属矿及其制品开发,积极发展新型墙材。三是矿冶产业。在严格环保准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兴矿冶业,抓好锌、铝、铁金和铂钯等金属矿的深度开发。并借助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有利时机,在祥云布局打造中国西南矿产品交易中心。四是机械制造产业。以力帆骏马公司为龙头,在大理创新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大理汽车城,做大做强汽车、拖拉机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重装设备、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等其他机械制造业。五是旅游产业。加大旅游二次创业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大理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元化转变,把大理建成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六是林产业。加快发展核桃、红豆杉、速生丰产林等重点林产业,加快林下资源、林药、林纸、木材、木雕、家俱等林产品深度开发。七是商贸物流产业。加快物流园区基础建设步伐,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仓储、配送企业和商贸批发市场等项目,把大理建成滇西商品集散贸易中心和重要物流枢纽之一。八是轻纺产业。重点发展纺织和服装、包装印刷、民族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促成“浙江轻纺产业园”项目落地,加快发展棉纺产业。九是重化工产业。发挥“矿电结合”优势和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机遇,发展天然气化工、硫酸、盐和乙烯、氮肥、甲醇等化工产业。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培育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生产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十大产业的培植壮大,把大理建成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外向型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四)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理的优势在于区位,出路在于开放。必须充分利用桥头堡建设这个平台,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大理州将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周边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落户大理,使大理成为投资的乐土。同时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继续深化同东南亚、南亚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印缅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昆交会、广交会等平台广交客商,拓展市场,努力扩大大理州的液奶、农副产品、民族工艺品、中成药、机械产品在东南亚、南亚、西亚市场的份额。

(五)着力推进交流平台建设,深化和拓展交流合作领域。完善的合作平台和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保障。大理州将充分发挥大理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高度重视教育、文化、会展等交流平台和窗口建设。一是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在对外交往中有意识地推介大理州的投资环境,有重点地在周边国家选择有特色的城市与之建立友好城市,积极为拓展外向型经济服务。充分利用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大理学院留学生较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二是提高教育交流水平。按照“巩固东南亚,拓展南亚,延伸西亚”的思路,以大理学院、大理滇西技师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平台,吸引更多境外学生到大理留学、进修。积极支持大理学院等学校以校际合作等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三是加强文化交流。充分发挥鸡足山佛教文化、民间文化、茶马古道、三月街民族节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四是开展会展交流。充分发挥大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优势,积极争取东南亚、南亚有影响的常设性论坛、展洽会落户大理,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桥头堡上的重要会展基地。

(六)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大理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推进洱海的保护治理,加快推进洱海流域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全面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5%以上。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实施好“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重视生态恢复,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文明生活方式,建设绿色生态低碳宜居大理,使大理成为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建设桥头堡,大理在行动。大理各族人民正在抢抓新的历史机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参与桥头堡建设,努力建设滇西中心城市,通过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大理必将从滇西腹地开放的“后方”快步走向开放的“前沿”,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何金平

何金平,男,白族,1964年1月出生,云南省玉龙县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1月入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

1984年7月至1985年12月,任丽江县农技推广中心农科员;

1985年12月至1988年9月,任丽江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云南大学政治系行政管理学专业学习;

1990年7月至1993年2月,任丽江县拉市乡党委副书记、书记;

1993年2月至1994年2月,任丽江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1994年2月至1995年3月,任中共丽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1995年3月至1996年12月,任中共丽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任丽江地区行署副秘书长;

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任丽江地区行署秘书长;

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共丽江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其间,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任支部书记);

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任中共丽江地委副书记;

2003年月至2006年8月,任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其间,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被考核为优秀公务员);

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任中共丽江市委专职副书记;

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十一届人民政府州长;

2008年2月至今,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十二届人民政府州长(其间2008年3月19日至4月18日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全国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城市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学习;2008年11月1日至5日在北京参加由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民族自治州州长经济管理专题研究班学习)。

第二篇: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1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胡锦涛总书记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云南发展战略的最新定位,意义重大而深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德宏作为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重要门户,如何在全省一盘棋中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谈三点认识。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这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央的精神,州委州政府紧扣州情,提出了“把德宏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的战略构想,这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沿边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沿边发展空间、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德宏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宏在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备的优势

在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中,德宏具备独有的几大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佳。缅甸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在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德宏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我国陆地进入印度洋的一个最佳区位。

二是口岸基础好。德宏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讯光缆、9条输电线路联通缅甸,即将破土动工的泛亚铁路西线大瑞段、中缅输油气管道、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也要从这里出境。瑞丽姐告——缅甸105码、畹町曼满——东阳、陇川章凤——八莫、盈江那帮——密支那等多条跨境公路已建成通车,形成可“全天候”的沿边口岸群。

三是对缅交往深。德宏州内五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及周边国家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文化习俗相近,长期友好往来、通婚互市、唇齿相依,具有深厚的人缘基础和文化积淀,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一年一度的中缅胞波狂欢节为中缅两国的长期友好奠定了政治基础。

四是沿边开放早。早在1985年德宏便全境开放为边境贸易区,1992年后,德宏相继设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国唯一实施“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的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成为中国实施沿边开放最早的地区。全州目前对缅贸易已分别占中缅贸易的四分之

一、滇缅贸易的五分之三以上,是中缅两国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

首先是区域位置佳。缅甸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在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德宏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我国陆地进入印度洋的一个最佳区位。

其次是通道建设早。历史上,德宏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目前,德宏州内已有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信光缆、9条输电线路联通缅甸。德宏州府芒市距省会昆明陆路640公里,空中450公里;距离缅甸新首都内比都670公里,最大城市仰光981公里,缅北重镇密支那90公里,伊洛瓦底江八莫港仅70公里,是中国通往印度洋最近的通道。二是口岸基础最好。德宏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讯光缆、9条输电线路

再次是人文交融深和开放互动实。缅甸和印度东北部的掸、克钦、勃欧、阿萨姆等民族,与德宏州五个世居民族同语同俗,跨境而居,长期保持着友好往来。1985年以来,中缅双方地方间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教文卫、抢险救援、禁毒、司法等领域的合作机制。目前,德宏州对缅贸易已分别占中缅贸易的四分之

一、滇缅贸易的五分之三,是中缅两国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二、德宏参与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总体构想

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对处于云南对外开放前沿的德宏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德宏,其基本定位是: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一个节点,三个基地,三个平台,三个窗口”。一个节点:桥头堡连内通外的重要交通节点。三个基地:桥头堡黄金口岸经济区生物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三个平台:桥头堡前端的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三个窗口:桥头堡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经济窗口、文化窗口、友谊窗口。总体要求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服从服务于全省总体布局,深入研究、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全面推进。

三、德宏参与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重点

一是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重要交通节点,德宏作为桥头堡前沿,要把交通基础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二是建设生物特色产业基地,把德宏建成全国最大的咖啡、坚果、柠檬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竹产业基地。三是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度假公园,把德宏建设成为面向印度洋的重要旅游中转站。四是依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德宏建设成进出口加工基地。五是充分发挥桥头堡黄金口岸交通优势,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仓储基地。六是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平台,为桥头堡前沿提供金融服务。七是建设区域性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桥头堡前端信息服务平台。八是建设区域性文化交流平台。九是建设立体口岸体系,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完善以国家一类口岸为核心、二类口岸为支撑、省级通道为辅助,涵盖陆、空、水的立体口岸体系,便利、高效、有序的大通关体系

第三篇: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

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2011年05月24日 07时44分00秒

来源:云南网

云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云南省对《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贯彻意见时强调,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白恩培主持 会议还研究了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

5月23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我省对《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贯彻意见时强调,广泛动员、加强领导、完善规划,确保桥头堡建设顺利推进,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省委书记白恩培主持会议。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 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

常委会认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动员,宣传好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美好前景、桥头堡建设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桥头堡建设的重点,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意见》的热潮,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要完善桥头堡规划,把桥头堡规划与我省“十二 五”规划紧密结合,与各部门的行业规划紧密结合,与现有的工作紧密结合,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具体化,扎实把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桥头堡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督促检查桥头堡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常委会原则同意《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要求尽快完善上报。

在传达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主要精神及研究我省贯彻意见时,常委会认为,当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政策支撑和保障力度,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按照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我省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并按期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党报发行体制和影视剧制播分离改革、全省广电网络传输机构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电台电视台合并。同时我省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的目标;以影视精品创作生产为突破口,推动一批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加强政策支撑和保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放宽资本准入条件,拓宽转岗途径,完善工商登记政策;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文化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现代企业制度滞后、政策措施落实难等问题,研究制定应对办法。

常委会在听取中央召开的部分省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 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专题座谈会精神传达后要求,我省各州市和省直部门要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自查,并由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选派督查组进行调研督查,再接再厉抓好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记者 谭晶纯 季征)

第四篇: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努力把大理建设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州

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努力把大理建设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州

——在中国共产党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16日)

刘 明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省上下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州委和州纪委,选举我州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团结和动员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不断开创大理州工作新局面。

现在,我代表中共大理州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攻坚克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

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有效应对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圆满完成了州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成为全州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生态建设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一)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大幅增强。2010年末,全州生产总值达475亿元,年均递增12.5%;财政总收入80.6亿元,年均递增1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年均递增19%。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年均递增28.4%。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丽铁路等一批交通骨干工程相继建成,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抢抓二级公路建设机遇,全州交通基础不断夯实。小湾电站建成发电,功果桥等4座大型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风电开发快速发展,建成了青海湖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滇西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金融业繁荣发展,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末,农产品出口占全州出口总额的85.4%,传统产业优势提升,核桃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荣获“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称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2.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理州被列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面启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旅游二次创业顺利推进,实施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事业发展名列全省前茅,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努力增加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群众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移民搬迁安置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大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

(三)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乡镇区划调整顺利实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到大理投资兴业。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大理的生态建设成为全国的亮点。切实抓好洱海保护治理,全面实施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洱海水质不断得到改善,洱海保护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森林大理”建设全面启动,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认真抓好城乡绿化,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五)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大理州被列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明大理建设示范工程全面实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希夷之大理》成功营运,打造了大理国际影会、洱海开海节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了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大理碑林等一批文化工程。

(六)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州有机统一,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和保证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制定颁布了一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法规条例。支持人民政协按章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在洱海保护、工业、水利、两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民族宗教、侨务、老干部、双拥工作有效开展,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全州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七)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形成坚强领导核心。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学习普发兴、杨善洲等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严格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规定调整配备领导干部,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监督管理,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县市和乡镇党委换届顺利完成。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依法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志们,五年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成就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六届州委,向全州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大理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大理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第一动力,敢为人先、大胆突破,以创新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为第一理念,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以富民惠民的举措凝聚人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第一保障,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发展中依然伴随着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滇西中心城市的作用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经济总量小,整体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还较为粗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层次低,城镇化发展缓慢,旅游业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热难点问题增多,维护和谐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作风需要改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二、奋力拼搏,全力落实桥头堡建设各项措施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创造。今后五年,我州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构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中心,努力把大理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州。

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15年,在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全州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力争突破2500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160亿元,实现翻一番。

(一)强力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中心。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进“1+6”滇西中心城市群建设。一是加快建设大开放的中心城市。按照《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把“一湖四片”建设成为中心城市核心区。突破行政分割,把祥云、宾川、巍山、漾濞、洱源、弥渡培育成为主城拓展区、多功能集中区、特色功能承载区和地区性发展中心。积极推动祥云、宾川、鹤庆撤县设市。加快培育鹤庆、剑川、云龙、永平、南涧五个增长极城镇体系,携手周边地区,构建澜沧江流域城市群。力争到2015年,滇西中心城市群总人口达260万人,城镇人口达130万人,城镇化率达50%以上。到2020年,把大理建成独具特色、辐射广泛的区域性中心。二是坚持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的思路,加快推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云南区域性机场、昆明至大理城际交通,实施320国道和214国道境内提级改造,加快大理至攀枝花、大理至普洱国家级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建设,力争楚大高速公路改造,形成滇西重要的现代物流港。三是加快培植产业支撑,发展大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大理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扶持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重点出口产业发展,培植外贸龙头企业,形成多产业、多品种协调发展的出口格局。

(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强州战略。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把工业建成富民强州的最大产业。一是实现总量扩张重大突破。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以上,全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户,产值超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 60 户,超10亿元以上突破10户,超50亿元以上突破3户,超100亿元以上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实现产业群培植重大突破。巩固发展矿冶产业,着力打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地,把矿冶产业培植为最大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着力打造西南轻型农用车、载重自卸卡车生产装配基地;加快发展能源产业,抓好功果桥、苗尾、鲁地拉、龙开口电站等大型电源点建设,抓好中小水电站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产业,着力把大理打造成全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建筑建材业,提升滇西水泥生产销售中心的地位,着力打造建筑建材生产基地;加强优质特色卷烟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烟草产业巩固发展;积极发展化工业和轻纺工业,巩固提升生物制药业,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投融资环境,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逐步构建滇西金融中心。三是实现园区建设重大突破。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山地布局的思路,规划建设各具特色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工业园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扶持,加强“五通一平”和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加强园区管委会班子建设,推行园区实体化管理、市场化开发。大理创新、祥云财富、鹤庆兴鹤、剑川上兰、云龙漕涧等工业园区要实现优先发展,打造一批产值达50亿元至100亿元的园区。四是实现招商引资重大突破。坚持策划招商、规划招商、项目招商,坚持招大引强,着力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推动央企、滇企入州。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全州的发展活力。五是实现项目落实的重大突破。各级政府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完善项目储备库。各级领导要把谋划项目作为主要职责,建立工业发展激励机制,明确项目建设的目标责任,全州再上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

(三)抓实“三农”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紧紧抓住机遇,以“兴水强滇”战略和“滇中引水”工程为契机,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实现全州水利发展新跨越。全面做好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突出抓好大型骨干水源工程、洱海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做好计划用水,坚持节约用水,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中低产林改造等重点工作。加大农村公路、电力、通讯、燃气等建设力度,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二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进一步完善做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烤烟、核桃、乳业、蔬菜、生物药业、薯类、蚕桑、特色水果、茶产业、特色花卉等十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积极推行标准化经营,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把大理建成西南最大的乳业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区域中心。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涉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财政、税收返还原料生产地机制,提高原料基地的生产积极性。认真抓好以永平县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省州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农民进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力抓好洱海流域百村整治、中心集镇建设、扶贫开发建设、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等“四大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对全州新农村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片区。

(四)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进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紧紧围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一是全力以赴保护洱海。全面实施“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四大工程和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实现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力争达到Ⅱ类目标。要加快对洱海流域水源保护利用的统筹规划,建立清水产流机制。深入推进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加快建设洱海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是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加快颁布实施《大理州湿地保护条例》,加强高原湖泊保护和四大湿地建设。抓好以沘江为重点的河流污染治理。加快县城、中心集镇新水源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集镇和中心村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三是加快建设“森林大理”。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加强森林保护,使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强苍山保护,加强对古树名木、野生动物、珍稀植物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是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精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向荒山荒坡要建设用地,向山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五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保护青山绿水,打造生态名片。坚持科学发展,提高生态和环保准入门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对“三高”企业实行“一票否决”。

(五)发挥文化底蕴厚重优势,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桥头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大理的文化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以人文精神凝聚人心。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大气明理、崇尚礼仪、诚信进取、德化和谐”的大理精神,为全州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大理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二是以文化基地扩大影响。建设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喜洲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中国西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大理民族文化生态村、中国(大理)民族影视文化园区、大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以及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群等一批文化设施。三是以文化内涵提升品位。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和吸引世界文化名人聚集大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和生活环境。各文艺团体、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单位和创作团体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作和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四是以文化创新推动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体休闲、演出演艺、影视拍摄制作、民族民间工艺品、会展节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体育竞赛训练等八大文化产业及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面向旅游市场的文化产品。

(六)以做精大理为目标,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抓住大理被列为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区的有利契机,实现旅游产业乘势先行。一是定位“三大目标”。把大理建成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把大理建成国内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把大理建成国际知名的康体休闲之都。对大理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要着手筹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大理旅游产业推向世界。二是精心打造“三大旅游圈”。以“生态文明为本,历史文化为魂”,加快环洱海公路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打造环洱海旅游圈。打造以苍洱周边旅游资源为依托,各县市景区互补的环大理旅游圈。推进无障碍旅游,打破地区间壁垒,联合相关州市共同打造“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路”和“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线路”的环滇西旅游圈。三是积极推进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旅游资源资本化运作,旅游项目市场化开发,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景区开发、高端度假酒店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快旅行社发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和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

(七)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关键在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一是强化开放理念。大理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引进理念、引进人才、引进管理、引进资金。二是拓展开放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提升国际要素集聚力,打造立足滇西、服务云南、面向西南、辐射泛亚的区域性开放市场。三是加强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的优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占有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资源开发等合作。四是营造开放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优化政治舆论环境、政策扶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投融资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两区打造成为大理的经济高地、城市新区和开放门户。

(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一是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创业就业工作。引导和鼓励创业,发展各类富民产业。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标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制度。三是把大理建成滇西教育区域中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把大理建成全省国民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支持大理学院申报更名为大理大学,建设成为辐射东南亚南亚、特色鲜明的知名大学。把大理滇西技师学院建设成为立足大理、服务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实用型人才基地。建好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理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把大理建成滇西职业教育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四是把大理建成滇西医疗区域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乡、村医疗网点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加强以大理州人民医院、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等为重点的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滇西干细胞移植中心和滇西肿瘤医疗中心,率先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队伍一流的医疗服务中心。五是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加大财政投入,打造宜居城市,方便群众出行,降低生活成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稳定物价,提高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收入水平,使城乡居民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积极发展老年人疗养事业。

(九)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能力。一是构建群众工作新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加快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管理和服务相统一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二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积极稳妥地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严打专项行动。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继续巩固永建地区禁毒整治成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州的有机统一,维护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支持政协依照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政协人才密集优势,积极参与重大课题调研,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四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推进民族示范区建设,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对台和侨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建设独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州,关键在党,责任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强化理论武装,涵养发展动力。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涵养开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努力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全局意识和开放意识,真正把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促进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现实力量。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普发兴先进事迹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二)发扬党内民主,激发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克服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认真实行党代表任期制,逐步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保障和推动代表充分行使权利,更好地履行职责。规范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进一步做好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扩大党务公开,建设阳光党委。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等制度,提升引导社会舆论、网络舆论的能力。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三)抓好队伍建设,提高领导能力。严格党政正职选任标准,选好发展型领导干部、配强发展型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善谋发展、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决不允许团团伙伙、任人唯亲,真正做到凭实绩使用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在艰苦环境、重大工作、关键时刻、工作一线发现和培养干部,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梯次配备的要求,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干部任用工作的舆论监测和引导,对媒体及互联网上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办好各级党校,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着力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评导向作用,增强干部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坚持从严管理干部,认真落实干部监督四项制度,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化和精细化。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经验和智慧作用。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事业培养、感召和集聚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党管人才水平。

(四)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结合“白州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切实把全州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强化“三级联创”活动,构建城乡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入推进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重点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党在民族宗教地区的执政基础。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扎实开展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社会管理的能力。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探索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注重把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人才充实到党的基层组织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逐年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为基层干部提供合理的待遇保障。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管理。

(五)切实转变作风,促进干事创业。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破解发展难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松松垮垮、消极懈怠,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实干求业绩,以实绩赢民心;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对部署了的工作,要立说立行,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享乐主义,切实加强生活作风建设。坚决治庸治懒治散,提高执行力、创新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坚决反腐倡廉,净化发展环境。坚持从严治党、严惩腐败,深刻吸取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发生的教训,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等制度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桥头堡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经常性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广大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良好形象。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建设桥头堡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发扬昂扬向上的精神、开拓创新的锐气、艰苦创业的作风,为把大理建设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州而努力奋斗!

下载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