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
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
2012-01-17 19:59搜房网牛国栋
[摘要]田子坊则脱胎于狭窄的近代里弄,老旧的石库门民居和街道小工厂合二为一,成为田子坊时尚街区的舞台和布景,各色建筑设计事务所、室内设计工作室、精品屋、时装屋、出版社、广告公司、艺术馆、健身房、武术房、书店、古玩店、咖啡店和酒吧与画廊一道,描绘着海派文化特有的精致、细腻、典雅、琐碎与世俗。
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国第一家没有政府投资的创意产业园区,上海第一个城建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示范区域,实施了全市第一个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的途径等。在田子坊示范作用下,在一些艺术界和文化界人士积极的倡导推动下,以老厂房、老街道为载体建设创意园区的做法在上海成为共识。
创意产业,首先要有创意的思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城市,需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行动。上海如此,济南也应如此。
上海VS北京,很是不同,各个层面皆如此。即使同属文化创意产业,即使产生的时间也相差不多,北京的798与上海的田子坊风格迥异。
798是以大型工厂大尺度空间的老厂房为创作和陈设载体,并以前卫艺术画廊为骨干,看起来新锐、简捷、粗犷、率性与随意。田子坊则脱胎于狭窄的近代里弄,老旧的石库门民居和街道小工厂合二为一,成为田子坊时尚街区的舞台和布景,各色建筑设计事务所、室内设计工作室、精品屋、时装屋、出版社、广告公司、艺术馆、健身房、武术房、书店、古玩店、咖啡店和酒吧与画廊一道,描绘着海派文化特有的精致、细腻、典雅、琐碎与世俗。
泰康路上的崭新风景
街道虽然老旧,田子坊之名却是崭新。在街头问路,十有七八的“阿拉们”并不知道田子坊在哪儿,但一说泰康路却无人不晓,泰康路才是田子坊的老名。说来有些绕口,这条卢湾区打浦桥地区长420米的小街,还有一个原名叫志成坊,始建于1930年,当时的知名画家汪亚尘偕夫人荣君立入驻此街隐云楼,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组织,这也是此街最早与艺术结缘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有了多家工厂,与密集的居民楼相伴。1998年前这里还成了马路集市,车水马龙,肉蛋禽菜,熙熙攘攘。1998年9月卢湾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退路进厅,并将晴天尘土雨天泥的泰康路重新铺设路面,街区景象豁然开朗。三个月后,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率先进驻泰康路,从此揭开了泰康路创意街区的序幕。不久,画家陈逸飞、黄永玉,摄影家尔冬强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店也先后入驻。1999年,一向标新立异的黄永玉给这条以泰康路210弄为中心的街区取名“田子坊”。田子方,春秋时代魏国的一位贤达之人,《庄子·外篇》中有记述,取其谐音命名,黄老自有其寓意。2000年初,打浦桥街道办事处邀请英国设计师对弄堂工厂进行重新设计,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之后,街道又邀请“海归”人士管理,带来发达国家用旧厂房、旧仓库转换成创意产业园区的新理念,在3个弄堂工厂1.8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内创立了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将“田子坊”进行了品牌和商标注册。艺术家总是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敏锐嗅觉。在国际艺术界都在追逐Loft(工厂仓库)概念时,处在中国艺术前沿的上海艺术家岂能落后?泰康路地段有7万多平方米,面积虽不太大,但建筑语言丰富。这里既有典型的江南民居,也有纯粹的西式洋房;既有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工业建筑,成为上海开埠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共有20多种形态,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在今天的上海滩凤毛麟角。最吸引艺术家们眼球的还是这里原有的6家工厂,其中有上海最早的面粉厂、味精厂、食品机械厂和纸杯厂。这些工业化的时代产物由于企业转型留下了大片空白,自然成为艺术家们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理想空间。位于泰康路210弄的陈逸飞工作室曾是上世纪40年代的老厂房,如今已经布置成为陈逸飞纪念馆。建筑简洁、凝重,打开车间特有的厚重的木门,走进休息室你会发现壁炉至今可以生火。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总是艺术家们爱做的事。与陈氏工作室相邻的,是平时悬挂着自己摄影作品的尔冬强摄影和版画工作室。这里原为食品厂厂房兼仓库,8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完好地保留着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大跨度的三角形钢梁,绞缠在一起的钢丝绳制成的扶梯围栏,带着移动马达的龙门吊车,冰冷的工字钢和粗电线交错在空中,天棚上大面积玻璃天窗洒下的温暖阳光„„在这种氛围中欣赏美术展览、话剧,以及每月一次的小型歌剧表演,自然给人异样的感受。
点石成金与最大卖点
其实,对于是否保存这些老厂房、老里弄,上海的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也曾展开激烈的争论,前些年这里的有些房子上也曾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一些地产商看准了这块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宝地,认为建设新楼盘绝对比租赁这些旧房屋效益好。即使一些对老建筑充满感情的人也曾疑惑:田子坊没有华丽的建筑楼盘和高档的商务设施,能否等到艺术家们的青睐?视觉创意策划人吴梅森一言以蔽之:“吸引他们的恰恰是这里的旧式弄堂和混杂其间的老厂房。”事实证明,那些在房产商眼中早该弃之的“敝帚”,经“视觉脑袋”们稍加拨弄,原先蓬头垢面的楼屋,如今变成一间间散发着艺术情趣的工作室,钢梁、吊车、老虎窗、货运电梯、石库门、天井等,在此都已融化成不可剥离的视觉美。
上海一向海纳百川,只要适合自己,不论海内国外统统拿来,田子坊的国际化便是如此。据说这里有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丹麦、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爱尔兰、马来西亚与我国的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及内地其他省市的240余家创意机构和企业来此投资,仅日本小店就有十多家,有日本乌冬面馆、日本磨咖、日本料理、日本茶坊等,田子坊自然成为日本人游上海必到的目的地。美国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老外”在此研修陶艺。香港陶艺家郑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楼开设乐天陶艺社,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一些特色商店更是向国际化看齐,像东南亚精品店HariRabu,摆满了各色东南亚天然材质制作的有趣物件。来自印尼巴厘岛的木刻面具、朴素的豆绿色瓷器、IKAT花布装饰、木制大头猫和青蛙等等,彰显着浓郁的东南亚热带风情。HUMANATURE作为一间规模不大的服饰精品店,却请西班牙歌手当形象大使,店里放着他所演唱的西班牙文流行歌曲、张贴着他的大头像。上海自在艺术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其黄杨木雕人物中有一些国家领导人及国际文艺体育界知名人士的肖像、漫像,惟妙惟肖,形态传神。这里的中式服装店里主打的是价格不菲的旗袍等唐装,很多为老板娘亲手设计,每样只做几件。家居礼品店最抢眼的是土花布做的布老虎们,还有印有雷锋头像的糖盒。在上海创业的山东老乡还在这里开起了“根源”工艺品店,商品中自然少不了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从业者具有独到的国际眼光,自然也会得到理想的回报。没过几年,这里名声大振,人气鼎盛。许许多多的金发碧眼的老外,拿着他们国家的导游手册,按图索骥,接踵而至,在田子坊的一些西餐厅、咖啡店,洋人多的使你以为身置国外。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一项调查,田子坊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0多万人次,在上海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名列前茅。
之所以有那么多外国游客喜欢田子坊,还因为这儿能见到最真实的老上海。同样是利用老厂房,泰康路与798不同,与上海苏州河畔旧仓库改建而成的画廊也不同。这里是一片典型的人口密集的老街区,迎面扑来的尽是浓浓的市井气息。这里的民居至今还有四五户人家合用一个灶间,洗水池很多设在户外;弄堂里排满了自行车,居民们清晨还是在自家后门刷着马桶;更有那跳皮筋的阿囡、挎着菜篮子的阿婆、卖鸭血粉丝汤的推车、摇着铜铃的收废品者„„这便是田子坊的独特之处。画家们在这里自然不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和秋冬”,真实的生活情景,放松着艺术家们的神经,也启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艺术家成了里弄里的一分子,居民们也近水楼台,或多或少得到些艺术熏陶。这里的居委会十分支持乐天陶艺社的工作,免费为陶艺社的外墙漆上了红色。作为礼尚往来,陶艺社便在寒暑假以低廉的收费教里弄里的小朋友们制陶。比起“新天地”的豪华版咖啡厅,这里的几家“蚊型”咖啡店,感觉更是休闲和温馨。或许在这些老旧石库门的屋檐下,人会更加放松,更易融入这特有的市井氛围之中,去体会上海午后的慵懒与闲适。正是如此,艺术家与市民,艺术与市井,和谐共处,相互包容,成为田子坊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最大卖点。
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田子坊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氛围也从老厂房渐渐蔓延到了附近的石库门民居。附近有400多户居民腾出自己的房屋租赁给创意业户,平均租金翻高到每天每平方米5-8元,明显高于打浦桥一带办公楼房租平均水平。一些位置好的底层石库门每间的月租金更是从原来的三四千元上升到八九千元。据了解,田子坊一带解决了近千个知识型就业岗位,创造了每平方米3万元的生产价值。
双赢之路的多项第一
在近十年的努力中,田子坊创出了许多个第一: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国第一家自筹经费没有政府投资的创意产业园区,上海第一个城建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示范区域,实施了全市第一个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的途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创意企业自发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办了上海第一家上海创意产业研究所等等。在田子坊的示范作用下,在一些“海归”艺术界和文化界人士积极倡导推动下,以老厂房、老街道为载体建设创意园区的做法在上海达成共识。从2004年起,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上海中心城区的老厂房、老仓库里诞生,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卢湾区广告湾、建国路8号桥、昌平路传媒文化园、周家桥创意之门等等,闯出了创意产业与城市改造的新路,为上海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作出贡献,并用市场化方式走出了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发展创意产业的双赢之路。在当下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的风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破旧立新,不加选择地对目标地段实施房地产整体开发,以求经济效益和数字政绩的最大化,但是普遍缺失文化追求和特色营造,使很多城市患上盲目重复建设、否定文化传统、割断历史文脉、缺乏城市个性的“城市流行病”。而从泰康路到田子坊,将城市文化和记忆很好地保留,实现了新与旧、过去和现代、原生态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它的发展之路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
创意产业,首先要有创意的思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城市,需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行动。
第二篇:上海田子坊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方案
上海田子坊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方案
摘要:中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我国香港和台湾发展创意产业的时间相对较早),社会各部门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相对陌生,许多相关工作都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中国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各个城市在整合社会创意资源、积累创意资本、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还显不足。更重要的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超越单纯的产业层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4] 但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看到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景和趋势,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国外创意企业,推动地方创意产业企业成长。目前,上海市在政府的规划下正着手兴建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来打造高效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 农村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创意经济
一、田子坊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号,是由打浦桥地区的一条里弄发展起来的以“视觉艺术及工艺设计”为主体功能的创意产业聚集区。田子坊始建于1930年,曾是“华洋”结合区,由多个里、坊(天成里、和平里、薛华坊、志成坊、平原坊)组成。著名画家汪亚尘夫妇曾入驻隐云楼,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力社”。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也曾在此居住。1998年一路发展文化公司进驻该区,同年起陈逸飞、尔冬强、赵春等艺术家的入驻开启了田子坊文化艺术发展的大门。1999年起,对泰康路艺术街的开发,通过旧厂房、旧仓库和旧民宅的转让和臵换(康福织造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海华制革厂、永明瓶盖厂、上海华美无线厂),在15000平方米的空闲厂房、仓库,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设计师加盟。2004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号命名“田子坊”。
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占总量的69.7%,其他相关产业63家,占总量的14.7%,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占总量的15.5%。入驻企业包括:美术业(画廊)、出版业(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零售)、影视业(电影后期制作)、会展文化业(展览服务)、创意设计业(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形象设计)、文化相关产业(琉璃艺术品制作、老相机制作、摄影作品制作、陶瓷艺术品制作)。[5] 田子坊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和发展成就,有诸多因素作用。政府的适当干预,时代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历史文化,便捷的地理位臵与交通等。
二、田子坊实地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
根据2010年4月和7月对上海田子坊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实地调查,田子坊在产业结构、及规模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1.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上海田子坊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核心区“三巷一街”,占地2公顷,上海田子坊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但参观游客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以210、248、274等石库门里弄区。这一区域除较知名的主要门店外,如气味图书馆、金粉世家等,餐饮类商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有空红罗、莲池〃南亚餐馆、华越楼、万泰绿洲、丹、瑞士火锅、角落亚洲、37号阁楼上的餐厅等,咖啡铺有如云南邱公馆咖啡。
2.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
根据对田子坊商铺的随机调查,45家商铺中9家属于餐饮类,17家属于服装、饰品类,13家属于艺术品(摄影、字画、瓷器)范畴(包括工作室2家),6家属于其他娱乐性商铺。
3.销售终端居多
附加值相对较低 ,除餐饮类店铺及数量有限工作室之外,田子坊内很多商铺的功能为零售。很多知名品牌的设计研发都在其本国完成,田子坊内的商铺仅用于终端销售,如气味图书馆,销售的是美国纽约香水品牌“DEMETER”的产品,在北京等其他城市同样设有店铺。
4.店铺流动性大
2011年田子坊实地调查45家商铺中各个入驻时间阶段的店铺数量 根据对45家商铺的调查,许多商铺入驻田子坊的时间较短。其中12家的商铺竟然不足1年,18家商铺入驻时间为1年到3年,13家商铺入驻3年到5年,仅2家商铺入驻超过5年。店铺年龄偏小是店铺流动性较大的体现之一。一些入驻时间较短的商铺店主反应,将店铺租给他们的并不是房子的所有者,而是前商铺店主的“转租”。事实上,转租在田子坊商铺租用中十分常见。租金的上涨迅速,二三房东作为中介从中赚取利差,这也成为租金快速上升的推手之一。
5.租金上涨过快
根据《新闻晚报》记者采访,2011年底租约续签的高峰期到来时,田子坊一些业主大幅涨租,再加上店铺中介、二三房东的层层转租,致使部分店家的租金上涨3到10倍。如位于田子坊建国中路155弄15号邱公馆咖啡,2006年该商铺入驻田子坊时租金价格是每月1万1千元,但2011年底合约续签时,大房东却将租金涨至每月3万8千元,折合每天每平米63元,还被要求其补缴前几年的赔偿金12万元。其它近期入驻的店铺租金也超过每天每平米50元。
三、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结
通过对田子坊的实地调查及与其他案例的比较,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及其内部店铺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从地缘到时代,从一国经济状况到法治建设水平,从市场机制运行到政府机制干预,都会影响并随时影响到一个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四、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1.对历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不论是田子坊、长乐路还是苏荷,都是在历史遗留的特色建筑群里发展起来的——这是“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共同特点,也是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利用历史遗留建筑开发创意园区的优点如下: 1)节约资源,消除“拆旧屋、建新房”的巨大的成本 2)保护历史资源
3)遗存建筑的独特风格能够为创意产业区的建设增光添彩 4)使政府、开发商及房屋所有者获得合理利益分配 2.政府的适当干预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田子坊的“基建改造”到长乐路的“自生自灭”之中能搞看到政府作用的重要性。政府机制对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具有必要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创意产业的外部效应。3.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他的《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共四个部,而这每一类都有庞大的工业部门与之相适应,加在一起“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13]这表明“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资源, 但一个创意能否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产品、进入流通和消费, 还取决于这个创意能否在知识产权的层面上具有价值。” 4.创意产业价值链与集群优势
创意产业价值链以创意为核心,一般是由创意开发者、创意产品制作者、推广发行商、不同消费群体等组成的网络化系统,在相互信任与合作、利益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企业或组成部分之间价值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动态控制,完成创意产品其中包括服务从原始的创意萌生、创意产品制作、创意产品推广等环节,直到完成最终产品消费的全过程。创意产业实施价值链管理之后,取得了企业之间超越界限的组合,协同运作,进而实现价值链上所有企业的多赢和共赢,提升创意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5)对文化创意企业或商家的建议
1)注重设计与独创,建立“品牌”,通过专利、版权等形式保障产品品牌的权益。
2)在选择入住创意产业园区时合理规划,权衡自我实力(如产品盈利能力、生产周期、运输费用等),估计成本与收益,避免盲目跟风。参考文献:
[1] 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1 [3] 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4.14 [4] 杨冬 滕芙勤.上海田子坊租金赶超“梅泰恒”[N].上海:新闻晚报2011-11-02.
第三篇:逛上海市徐家汇田子坊有感
[城建] 逛上海徐家汇田子坊有感-东方明珠当代文化商业街建设的几点感想 [复制链接] 执子之丰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10-12-29 16:54: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执子之丰 于 2010-12-29 17:49 编辑
逛上海市徐家汇田子坊有感
注册会员
UID 172837 帖子
226 精华
0 积分
商盟点
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0-12-24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东方明珠当代文化商业街建设的几点感想
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坊市制度是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严加控制。宋代以来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 掀起了“城市革命”,带来了城市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被称为中国视觉产业的“硅谷”、“上海的‘苏荷’(SOHO)”。其发展轨迹代表了上海市商业文化街的发展基本历程:1998年前只是一个马路集市,“脏、乱、差”问题严重,实为害群之马;1998年9月后,集市入室、道路整修、功能定位、定向择商、同业集聚等系列转变,促使其从一条弄--田子坊,发展成一条街--泰康路上海艺术街,进而形成一个块--泰康路、思南路、建国路、瑞金二路组成的区域,享誉上海、全国、乃至世界,实现了凤凰涅槃。其功能定位也符合了服务业升级转型的趋势:由传统的社区商业配套功能升级为集商业、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全新的综合体。田子坊,2005年被评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创意产业集聚区”、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收获丰硕。
触景生情,我区是否能够存在一个可以感受到大城市气息的商业街区,是否能够存在一个经艺术升华后可以展示的钢铁文化街区,是否能够存在一个集记述历史
与创意生活于一体的海派商业文化街?
静而思之,我们欣喜的发现:由上海地产集团投资,马鞍山市金申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明珠·世纪花园项目中的东方明珠当代文化商业街项目正符合上
述定位思考。
设计中的东方明珠当代文化商业街项目位于桥山路,西至江东大道,东至慈湖河路,总长度为700米,宽度为70米,门面房面积约14000平方米。该项目定位于以当代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海派风格为基调的,融历史、文化、艺术、商业等诸元素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具体分为移民文化展示区、领袖关怀核心区和生活变迁体验区。目前该项目概念性方案已通过马鞍山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道路交通影响性分析已通过评审,项目也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批,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预计施工总投资为3千万元,2011年年底总体建成。
作为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就逛上海市徐家汇田子坊的心得,结合东方明珠当代文
化商业街项目谈几点感想:
1、钢铁文化与当代文化商业街相结合
坐落在我区的马鞍山是我市的得名处,围绕金字塘发展的“塘时代”是我市的发源时,而辖区内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马钢集团是我市的支柱产业,钢铁文化
底蕴丰厚。
搜集钢铁有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散存文物,保留好见证历史跨越的实物或史料作为分段的标志物,艺术升华后分时间段展示于商业街,如1953年9月16日,炼出第一炉铁水的2号高炉;1964年7月29日,我国第一个直径840毫米辗钢整体车轮成功轧制,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1998年7月4日,我国第一条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建成投产;还有现在鲜见的窄轨火车轨道等。领袖关怀核心区矗立当代伟人与马鞍山深情接触的雕塑,用最传神的瞬间刻画出时代最强烈的烙印,如1958年9月20日毛主席视察小高炉等。
2、刚性文化与诗歌节软性文化相结合
马鞍山当代文化是与钢铁文化密不可分的。火红的炼钢炉、飞溅的火花、挥洒的汗水、激情的青春年华,共同构筑了马鞍山人的价值追求,共同体现了以爱国爱市的团结精神、开发开放的开拓精神、求新求实的争先精神、为国为民的奉献精
神为内涵的奋进马精神。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钢铁文化植根于江南水乡,注定要散发出温文婉约的气质,必定要体现出曲径通幽的意境,肯定要表现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一定要烘托出地
域文化的特性。
3、海派风格与整体性定向选商相结合
海派建筑风格核心就是兼容并蓄,注重形式美感却不过度装饰的新古典主义,其代表建筑为上海石库门等;海派美食亦称本邦菜,以红烧、生煸见长,口味较重,善浓油赤酱,颇有家常风味,其代表美食为红烧蛔鱼等;海派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代表为陈逸飞的油画、周立
波的“清口”等。
立足于海派风格,利用省重点中学马鞍山二中、市重点规划的花果山城市公园和东方明珠、泰和文苑、绿洲花园等高端房地产项目营造的人文宜居环境,聘请专业的商业策划公司,对所有的商业用房进行整体性的招商,确保风格统一、业态
互补、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
4、自主经营与政府政策性扶持相结合
街区广大经营户和从业者应树立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激发潜质、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正所谓“恃人者不至、依人者不久”;更要树立起视商铺为己家、视
客户为上帝、视信誉为生命的经营理念。
政府作为商业街区开发的受益方,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扶持、鼓励其发展是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更应该为其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这也是促进其自身建设的有力推动剂,同时也可以和社区活动中心结合建设。市民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维护、支持周边商业街区的发展,既体现了我们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的素质,也得到了便利、快捷、多元、专业的服务,何乐
而不为呢?
5、交通管制与区域交通网调整相结合
设置车辆通行限制,非特定车辆非在规定时间内不得进入;由直行双向四车道改为S行双向两车道,确保慢速安全通过;缩小车行道宽度,扩大商业文化展示空
间。外围建设畅通的环形干道,减轻因弱化桥山路通行能力带来的交通影响;周边建设停车场或存车库,尽量就近、短距离进入街区;内部预留与外围干道相通的支
路,方便同业集聚、货物进出和人流集散。
第四篇:实习报告——关于上海田子坊文化艺术的考察
设计艺术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关于上海田子坊文化艺术的考察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城市文化也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城市话的背景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城市发展老城区的改造,城市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碰撞等等。本次上海之行我们重点考察了田子坊一带的发展,包括现代艺术,街道的改造利用,传统文化、手工艺等等。实习时间地点:
2012年6月23~28日,上海美术馆、博物馆、田子坊、泰晤士小城等等。实习目的:
通过认识实习,提高专业水平及思想境界,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目的。调研市场了解社会需求,丰富自己的专业信息。通过对社会各方面的考查,了解当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实习报告
一、田子坊介绍
“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从1998年起在上海市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步把旧房、就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画廊、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等,吸引了包括陈逸飞、尔冬强等知名艺术家以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百余家中外创意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被评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上海优秀创意船业集聚区。
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陈逸飞先生的“东方少雕塑”作为亚洲唯一的华人在巴黎的世界雕塑展览会上展览。这是一种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的生产。还有美国的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的老外在这里学习陶艺技术。香港的著名陶艺家郑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楼开设“乐天陶艺馆”,将进行国际陶艺界的交流。
二、老街道改造
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纵观上海过去和当前的旧城改造,从小规模渐进式成套改造到成片拆旧建新式改造,到注重城市历史风貌、局部保留改造,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旧城改造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保护是上海旧城更新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应该让后来者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烙印,这是不能割裂的城市文脉。在上海,保存着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石库门曾经庇护了六成的上海人,浓浓的“石库门情结”,凝结的是上海的风俗文化。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部分,成为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主要对象。正是石库门这样的特色建筑的改造,也让上海的城市更新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模式,让城市的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彩。田子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三、石库门建筑的简介
石库门建筑因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石库门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特征,它选用黑色厚重的木料为外门扇,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都是西洋建筑的特征。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上海石库门的生活方式引出了弄堂文化,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群体性格。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田子坊
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都市,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上海城市发展的后劲和提升动力。田子坊作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定时期自然生长的作坊式创业产业集聚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建筑尺度、多样的建筑形式、丰富的街巷交往空间和多姿的社区生活内容,成为文化艺术、时尚设计领域创意人才的汇萃之地,成为上海新的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四、田子坊的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
民间艺术的现代设计是田子坊最大的一类商品,主要采用木版年画、传统纹样、印染刺绣、戏曲脸谱、剪纸、陶瓷、雕刻、竹和木等元素在笔记本、服饰、玩具、装饰、小玩意、首饰、家居用品等中进行应用。首先是民间艺术的纹样在平面上的应用。例如把鸳鸯戏水、龙凤图、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木版年画、剪纸、图腾应用在包、靠枕、挂饰等现代家居生活中。这些基本上是对图案直接的复制,对图形本身没有再设计,然后以现代样式的物品、包装、材料等为载体,这种方法也是这类商品的主要运用手段。总体来说,由于这些图案本身是来自于纺织品的,而且具有吉祥、祈福、美好的象征寓意,如今只是应用载体变成了现代的物品,例如鞋子变成了现在流行的靴子样式或者高跟鞋。
其次是以陶瓷为原料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现代设计。第一种是把陶瓷作为一种基本材料,变成可DIY的小瓷人和可爱的冰箱贴等,这种方法是利用了陶瓷的原料,没有用传统陶瓷的样式,而与现代的卡哇依式的卡通图案、手绘等潮流相结合。第二种做成一些现代样式的香炉、茶具、雕塑等,主要是陶瓷的艺术品,表现了传统陶塑古朴、自然、生动的本真意味。第三种如一家“琉璃与陶瓷的艺术馆”里展示的商品,线条简洁,故意把把手拉长,壶身略微倾斜,还是传统陶瓷的应用,但是在造型上加入了现代的审美。第四种是陶瓷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例如在木质的椅子上装饰瓷画。大体上来看,在田子坊大都是类似于第三种的现代陶瓷,以餐具、茶具为主,第四种与家具结合的方式也是未来探索的渠道之一。第五种是北欧国家的现代陶瓷设计,相比国内的设计,芬兰、荷兰这些国家的生活陶瓷表面图案几乎没有,中国的比较喜欢将山水画、青花等运用上去,而北欧的造型简洁,色彩以灰蓝、灰白、青白色较为沉稳的色调为主。由于没有图案装饰,在造型上就非常考究,重视细节的匠心独运。关于生活创新式的陶瓷设计,我发现主要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强调双手加工的意味,自然古朴的味道,陶泥感,有的甚至还故意做得特别粗糙,留有手指的痕迹,突出制作过程中的随意感;另一种是体现简洁、宁静、圆润、剔透的禅意,以茶具、花瓶为主。
有一家销售开发贺友直先生连环画的一系列纸质商品或包装设计的小商铺。贺友直先生出生于1922年,从1949年9月开始画连环画,一辈子都是画以老上海为题材的连环画,在他的画里可以知道许多老上海的故事和老上海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许多本地的年轻人和外地人都没有看过贺老的画,也不太清楚老上海的故事,通过把漫画应用在 书签、明信片、年历、钥匙扣、装饰画、扑克牌、书籍等方式,是一种传播老上海文化的有效手段,值得致力于中国风格当代化设计的设计师好好学习。特别强调的是,它的包装设计非常巧妙,按照贺老的连环画不同内容设计成不同种类的书签,如表现老上海生活用品、360行、老弄堂等。例如扑克牌的应用,每一副牌都不一样,而且每一张牌的故事也不一样,这样不仅可以玩牌还能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牌和故事本身都是娱乐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每副牌不同的设计,也符合现代人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再如一些书签和明信片,包装都不一样,有横排的、竖排的,有丝带的,有带皮套的、有可抽取的、可折叠成一个图形的。在色彩和材料上也与连环画的生动、活泼相符合,以牛皮纸的本色为主。总而言之,贺老的连环画开发在理论意义上有助于上海文化的传播,在美学价值上也符合了现代人喜爱手绘的细腻、生动、可爱的审美观念,其包装设计又十分巧妙和有趣,体现了其对上海文化的现代成功开发。
五、复古商品与潮人时尚
笔者发现复古商品和潮人时尚可以放在一起来分析,就像“复古风”的说法,内容是复古的,但是形式是时尚的。“复古风”的商品有三种。第一种是复古眼镜、老回力鞋、老钢笔、铅笔盒、搪瓷缸等小时候用过的物品。第二种是“红色题材”的运用,如采用红色标语、红色宣传画在笔记本、徽章、笔袋、杯子、帽子等小生活用品的运用,这类商品现在在很多大城市的创意小店都看的到,非常普遍。“红色”有革命、励志的奋斗气息,体现了年轻人积极向上又有点愤青的味道。第三种是一些网上的流行潮语在具有旧肌理的笔袋、本子上的运用,如“我很羞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宅男”等现代网络用语与前一种红色革命用语一起充斥于这类商品中,有很多时尚前卫的文艺青年会去购买,因为有一种身份认同感,而且现代年轻人都普遍低调,实际上内心是渴望与人交流、张扬个性的,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六、总结
目前的田子坊俨然以其文化休闲娱乐区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创造着丰厚的经济利润,这就表明,商家在此地的社会关系角逐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这是资本在话语权争夺中力量的体现。由于商家的盈利能力和创造的就业机会,使得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居民都得到了更多的报酬,因此,文化休闲娱乐产业终于发展成为目前田子坊地区主要的产业形态,而居民和艺术家的利益诉求则往往被忽视。虽然这确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过,不应忽视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上海民居的地方文化特色乃是田子坊内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独特卖点“杂乱的电线、伸出去的晾衣架、居民的鸟笼、墙上的奶箱„„所有这些让我觉得这里很有特点,不像上海的其他地方”。这种日常生活的真实无疑源自于坚守在当地的居民,而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则要归功于曾经和依然在此进行创作活动的艺术家们。
第五篇:分享上海】推荐几个好地方,相信你没有去过~田子坊,1933什么的已经骨灰了
虽然近来的同学聚会还是老套得掉牙的吃饭-唱K-桌游-台球。。。好友也有不少牢骚说上海没地方逛了,其实如果想一个人出去走走或者两三人结伴而行的话,鄙人觉得上海还是有很多你也许不知道的好地方的。看着近来天气一天天地回暖,阳光灿烂的日子多出来走走吧,不过别在那些5年前的“新地标”游荡了,眼睛都出老茧了。。。
田子坊,1933什么的已经很骨灰了。。如果你还没去过的话。。赶紧。。下面推荐几个适合1P——4P1 洛克-外滩源:
交通:10号线南京东路出站延北京东路向东走
位于圆明园路北京东路的洛克-外滩源是个开放不久的好地方,确切的说它还没有完全开放,因而宣传还没有跟上,不过早点去的好,毕竟人少。所谓“外滩源”即外滩的源头,外滩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而外滩源可谓是外滩的浓缩。有很多长焦单反出没于此,即使那些建筑很多都不让进,但其本身就是风景。
不过这地方不大,一个小时就能逛完,逛完以后可以顺便去一下外白渡桥和外滩,如果你受得了那人流量的话。。也可以走走汉口路,北京路,广东路,福州路(别去南京路,你懂的)随便哪一条的东段,这些路在靠近外滩的那段都窄窄的,人少少的,很有感觉。可当代艺术中心
交通:3/4号线延安西路下
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前身是上海大明橡胶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整个建筑通体3层,有KeSpace、KeStore、KeFresh三大艺术互动区域构成。KeSpace是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展演的空间。KeStore聚集各个艺术门类的图书、画册、各类个性化艺术产品和多媒体视听作品。KeFresh提供新鲜、健康的风尚美食:湖面观景阳台闹中取静;小型的舞台演出不仅是演员也是观众的个性表达。M50 交通:3号线中潭路出站延中潭路向南走到莫干山路左拐
其实M50正式开业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但是一直没什么宣传,不知道是开发商有意想打造一个鲜有人问津的艺术圣地还是营销宣传的失误,总之M50艺术园区的游人一直不怎么多
。园内大多是画廊,会不定期承办一些艺术展览,总体布局上和北京的798很像,不过要小很多。园内有两家咖啡馆,都不错,也不是太贵,坐在里面靠窗的沙发上发发呆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还有莫干山路上的涂鸦墙很赞,看过一篇很久以前的报导介绍说“当你由中潭路向左拐弯的一霎那就会感到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我当时也是付之一笑,不过其实并不夸张。4 徐汇滨江空间
交通:7号线船厂路出站沿东安路向南走到底
徐汇滨江空间其实就是黄浦江沿岸,江的那头就是之前的世博浦东园区,在世博开幕的时候,大家是否记得有很多船队,据说那些船队就是在这里集结地。
随便走走的好去处
最近了解到在水边散步有助于心情好转,这里很适合散步,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这里人不多(因为知道的人不多~)。在这一段浦江沿岸有着一条很长很长的塑胶跑道,如果你有跑步这个爱好,这里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装B运动两不误。但其实一般游人不太可能完全走完这段滨江大道,好在这里有自行车租车业务,很实在,一辆车300元押金,租金也不是很贵。另外,这里篮球(暂时免费),滑板,攀岩(好像无人打理)设施也一应俱全,还有一座很现代的“龙脊桥”也推荐一走,可惜的是这里没有饮食商家,所以大家要去的话需要早有准备。5 红坊
交通:淮海路上随便找辆公交车都到“左家宅”,下车就是。也可以3号线到虹桥路
红坊号称上海雕塑公园,是由原上钢十厂改建的艺术园区,位于淮海西路近虹桥路。园内有许多很有意思的雕塑,经常看到有摄影记者前来取景采风。除了雕塑以外,园内有不少工作室,展览馆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当然也有几家不错的咖啡馆供游人小憩。(香啡缤在这里也有分店)总之值得一游。6 上海当代艺术馆
身处人民公园里的上海当代艺术馆是如水晶宫一般,也许“MOCA China”的名字更为人熟悉。虽然艺术馆已经开了6年左右,但是里面不定期地会有很多展览,有学生证只要10元的门票,氛围很好很安静。最近在办香奈尔的展览,有互动体验和历年的香水广告,三楼是露天餐厅,用门票可抵扣消费。
BZ @ 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