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模版)
安全教育论文
程长煜
广告13 学号1338040104 前言
大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接受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尽可能的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可以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我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象牙塔”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就业,已成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头之患。“现在的我们就是“热锅上的蚂蚁”,连做梦都想找工作的事。”而今,毕业生们除了焦虑,还得提防来自不法分子的“就业陷阱。
一 就业陷阱
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费用。
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的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
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要求求职者支付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他们填满自己的“钱袋”后,就会找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这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陷阱二: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用人单位不允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相当普遍,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害怕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约定,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陷阱三:长期试用,榨取人力。
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遭遇。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低,长期耗在试用期内,不仅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陷阱四:弄虚作假,不讲诚信。
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包装。这些公司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以及约定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还有些不规范的网站和中介机构,通过接取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留作它用。
陷阱五:以招聘为名,行推销之实。
先以优厚待遇,让求职者上门应聘,再以种种理由提出要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具体考察方式就是公司先与求职者签订一份产品推广协议或产品促销协议,协议中约定求职者必须在约定时间内以公司规定的价格销售掉该公司某种产品,并收取一定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当求职者签好协议去推销产品时,才发现根本销售不掉。结果,求职者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就这样被这些公司“黑”掉了。
二、破解对策
1、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为主导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现行大学生就业方式进行总结反思,结合当前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出台相关行规来防止和杜绝就业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加强反馈与抽查,促使用人单位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制度。
2、发挥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
政府要利用好手中掌握宣传媒体的政治优势。在广播、电视上抽出一定时段播映相关内容;在报纸上开辟就业专栏,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用人信息,列举就业陷阱等,以引导学生的就业行为和有效制止招聘过程中的不轨行为。
3、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
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选编一些资料如劳动法、合同法、常见的就业陷阱案例等,供大学生阅读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法律意识。
对于毕业生而言,要清楚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摸清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条件,这样即使双方产生纠纷时也不会空口无凭。如果遇到与中介招聘信息所列的待遇、薪酬情况严重不符合的,可以向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求职者,对自身资料要加强保密,最好到具有公信力的网站。
第二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大学生安全
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需呀,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的要去。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冲击,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是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这一时期不仅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们洗礼转型的重要时期;不仅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治安案件高发的时期。各种新的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增多,各类不安全隐患也不断出现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我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那么,我们大学生如今的安全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2.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案。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很少是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传授的
5.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作为大学生我们该树立怎样的安全意识呢?
1.遵纪守法和文明修身的意识。大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念,首先是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其次是强化文明修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避免因自身的素质问题陷入冲突之中,使自身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威胁。
2.对安全形势认知的意识。安全隐患早知道,就是要对社会安全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虽然当前社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校园安全状况要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大学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安全形势应引起重视,学生自身更应树立对安全形势有正确认知的意识。3.自我防范意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对安全隐患要早有心理准备,做好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对自身的伤害。
4.面对突发事件应变的意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是没有预兆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面对突发事件应变的意识,这方面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帮助自己和别人脱离危险,而不是因害怕,应变能力不够丧失了逃生和减少损失的机会。
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必然性是如何呢? 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对社会安全问题认识不透彻;从大学生自身能力来看,我们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如果我们不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就很可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重重的苦难,从而最终导致遭受挫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遗憾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高校大学生私欲过度膨胀,甚至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这些不仅使自己处于不安因素的笼罩中,随时会陷入欲望的陷阱无法自拔,而且会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这增加了社会不安因素爆发的几率。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于各类媒体,且犯罪案件及人数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逐步走向多样化和智能化。一些被人们视为视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因触犯刑律儿锒铛入狱,不仅是父母,师长蒙羞,还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安全知识,对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对不安全因斯的防范意识差,这些都给犯罪分子对大学生实施犯罪以可乘之机。
大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安全知识呢?
1.国家安全知识和校园稳定知识,包括保持政治敏锐性,提高警惕性,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防破坏,渗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具体知识
2.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主要包括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防伤害,防性骚扰,放食物中毒,警惕传销诈骗,治安防范等。
3.交通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外出骑车,乘坐交通工具安全知识,旅行交通安全知识,安全驾驶等。
4.消防安全知识,主要包括用电,用火安全知识,以及火灾发生时报警,灭火器使用,保护自身安全,自救和逃生知识。5.公共安全和防范自然灾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预防雷电,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雪,洪水,高温天气的知识等 6.科学利用网络安全知识,主要包括预防网络不良信息,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交友陷阱以及信息安全等知识 7.生命教育和心理调节知识,主要包括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心理调节能了,防自杀,自残,吸毒等。8.学习实践实验就业环节中的安全知识,主要包括文体活动安全,实验操作安全,防有毒物质接触,户外写生安全,防就业陷阱,外出打工维权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第三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谈求职、实习中安全问题及对策
根据近半年在外实习和工作的经历以及对学校定岗实习的认识,针对在求职和实习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我想简单的谈谈,实习和求职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事情,如何可以安全、顺利的完成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任务,这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去努力。针对定岗实习的学生: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由于我们学校专业主要以电力和动力为主,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增大了企业生产安全与综合治理的工作难度。由于学生生产经验少,对于操作规程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增加了安全隐患,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因此:
1.在实习前应安排学校和企业管理人员从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厂规厂纪、劳动纪律等不同角度对学生、管理人员、带队教师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学生必须遵守和服从企业的纪律及管理,遵守一切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相关人员认识。帮助相关人员熟悉工作 防护设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 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身心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在实习中,应加强实习管理,在每日晨会等集会场合针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提示,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3.在实习后,切实进行总结,把出现的问题、隐患汇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整改,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如我校在每期顶岗实习结束后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把前期出现的问题、发现的隐患总结出来,结合后一期顶岗实习的学生情况、企业相关岗位情况进 行综合分析,对后一期顶岗实习工作做有针对性的安排。
二、制定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制定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抓好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提高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因此:
1.在实习之前应组织企业和校方管理人员从生产管理、学生管理、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不 同角度综合考虑,制定相对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用严密、严格的制度规范顶岗实习中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2.在实习中,应定期组织企业、校方管理人员从生产、管理实际出发,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有益的补充和调整;在经过我校数期自动化系和动力系等顶岗实习的实践后,我校关于顶岗实习中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已经相对比较完善。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之后,一定要狠抓落实,确定安全管理现场第一责任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在外求职的学生:
在外求职的大学生主要会面临的问题有:利用招聘,诱骗大学生踏入非法“传销”陷阱;收取保证金,诈骗大学毕业生;盲目签约,不合理条款上当;就业难,女大学生求职安全危险增多;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未签劳动合同,自身利益受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安全情况,以下可解决办法:
1.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的就业信息,都经过了严格核实,包括核实用人单位的工商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通过电话向当地有关部门核实等,基本上确保了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对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一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核实。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为了预防“陷阱”,要做到:一忌贪心,看到“高薪”字眼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然后再摸清对方的背景;二忌急心,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让一些人找到了借机骗财的机会,这些人以各种名义收取应聘者的费用后,便人去楼空;三忌糊涂心,求职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脉络有个清楚的构想,只要仔细研究还是能识别招聘中的大多数欺骗的幌子。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缴不知用途的款,不购买自己不清楚的产品,不将证件及信用卡交给该公司保管,不随便签署文件,不为薪资待遇不合理的公司工作。
2.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双方达成就业意向后,毕业生需要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在形式上宣告了就业工作花开有果,尘埃落定。但近来,就业协议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有的毕业生正式到单位报到后,单位却一改初衷,擅自降低劳动报酬,变更原来双方约定的工作岗位,更有甚者以“试用期”(或见习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使得毕业生长期处于“试用期”,做最累的工作拿最低的报酬,从而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在签订就业协议以前,一定要反复斟酌,多方面考察,方可落笔。
第四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海 南 大 学
《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大作业
(海甸校区周五班)
题
目:青少年应如何远离毒品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年级专业:
任课老师:黄海宁老师
阅卷分数:
阅卷老师:
海南大学安全教育教研室制
摘要:如今,青少年涉及毒品的数量在不停的增加,对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从青少年涉毒问题增多方面着手,分析其原因,认为预防毒品危害应加强青少年的防范意识为重点,加上国家对贩卖毒品的严厉打击,方能有效的预防毒品的危害。关键词:毒品、预防、学校、教育
正文:
毒品在全球蔓延的速度非常惊人,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免与毒品的侵袭。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乃至全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和瘟疫。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毒品及其带来的问题在我国日益严峻。如果不急早遏制并加以控制,毒品可能会给中国未来带来巨大的灾难。
据禁毒权威人士断定,没有一种药物或疫苗可以根治毒瘾,禁毒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因此,开展反毒品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获得科学而系统的有关反对毒品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根除毒品的最有效的措施。
青少年涉毒问题增多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目前毒品泛滥的大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据报导,去年我国警方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3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37万名,缴获海洛因9535公斤、鸦片905公斤、冰毒5827公斤,以及易制毒化学品72吨①。一些毒品贩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采取多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致使染上毒瘾,难以戒断,有些被送进劳教所劳教。据北京某劳教所统计,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②。
二是社会、学校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力。毒品对青少年的引诱力是相当大的。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采取在饮料、啤酒中放置冰毒或摇头丸的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加上娱乐场所管理混乱,易为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薄弱,社区工作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因而造成青少年涉毒问题愈演愈烈。
三是受毒品暴利引诱,毒品犯罪分子猖獗。我国已处于毒品的四面包围之中。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与境外贩毒分子勾结,致使毒品犯罪呈现职业化、扩展化、武装化、国际化的趋势。毒品滥用多样化和制贩吸毒一体化,加大了禁毒工作的难度。如广东警方破获贩运冰毒一年竟达五吨之多,可见毒品犯罪何等猖狂。毒品犯罪分子的手段之一,是利用一些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为他们走私贩运毒品,以他们年龄小,处于无刑事责任和只承担相对刑事责任及减轻刑事责任的年龄段,可以逃脱罪行为诱因,引诱他们参与犯罪活动。这样一来,一些青少年不仅仅自己成为毒品犯罪的受害者,同时也成为了毒品犯罪的害人者。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进一步打击毒品犯罪,对于治国安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既重大、又长远的任务,必须发挥社会整体功能,开展社会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们要终生远离毒品,学习禁毒知识,必须做到:
1、牢记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③。
2、牢记吸督极易成瘾,并极难戒断。我们要终生记住这句话。当你的周围有人吸毒的时候,当有人拿出毒品告诉你吸它的感觉如何奇妙如何快乐,吸它如何好玩如何时髦的时候,一定要让这句话像警钟一样在耳边响起。
3、牢记毒品害己、害人、害家、害国,要牢记那一桩桩、一件件沾满泪水和鲜血的案例,不要忘记那些陷入毒海难以自拔的人悔恨万分的呼唤。一辈子不沾毒品应该是做人的一条底线。
4、牢记吸毒是违法,贩毒是犯罪我们要时时记住毒品是受国家管制的药品,没有医生的处方,自己滥用是违法行为,时时记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是犯罪,违法犯罪难逃国法的制裁。
(二)永远不尝第一口。要远离毒品,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毒品的危害降临到某个人身上,往往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事实证明,很多人吸食毒品是心理堤防坍塌的直接结果,好奇心和冒险心往往成为毒品侵蚀的温床。求新、好奇是人的天性,正确把握它们,能给你的创造带来动力;把握不好, 则可能带来灾难。因此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千万不要去尝试吸毒的滋味。千万不要相信 “吸一口没事”, “吸一次不会上瘾”,要记住“吸了第一口,就没有最后一口”;千万不要相信“我吸了不会上瘾,我吸了能够戒掉”,要记住“吸毒有如打开地狱之门”,任何人踏进去,都如同坠入灾难的深渊。为了终生远离毒品,不论出于什么动机,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坚定地把握住自己,永远不要去尝试第一口。此外,幼稚的崇拜心理也容易造成在毒品方面失足;从众的心理也是造成在毒品面前失防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在未成年人中出现。而贪图享乐的心理也为毒品乘虚而入提供了机会。
(三)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能借毒消愁。某市在戒毒所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女性戒毒人员中有 89%的人因为婚姻不美满和失恋步入服食摇头丸的行列,可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远离毒品十分重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 离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叫生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遇到困难和挫折,才知道什么叫“自强不息”,什么叫“百折不挠”;战胜困难和挫折,才会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是需要倾诉和帮助的。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闷在心里,独自扛着.去找父母,去找老师,去找你那些坚定正直的亲朋好友,向他们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千万不要借毒解痛,借毒消愁。
(四)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空虚、无聊、寻求刺激、追求时髦是一部分人走上吸毒道路的原因。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命、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在健康、充实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乐趣.远离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毒品。
(五)慎重交友。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俗语说: “跟着好人学好事,跟着坏人学做贼。”调查显示,大多数吸毒人员是在“朋友”的作用下坠入毒品深渊的。为此,想要终生免受毒品侵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慎重交友,并且时时警惕, 拒绝毒品。
(六)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跳舞、唱歌、听音乐、美容、美足、洗浴、保健按摩、游戏上网等休闲娱乐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需要。但当前社会上一部分娱乐场所管理混乱,黄,赌,毒等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一旦走进去就有可能身不由己,陷入深渊。因此,要想洁身自好,当你想去娱乐场所放松身心的时候,就一定要有所选择。尤其是青少年,千万不要涉足那些不健康的场所。此外,学校和家长的合作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毒品教育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育扎根于各国的国情与文化,国外在学校反毒品教育方面的积累理论、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对于我国的学校反毒品教育,当务之急是要认清我国面临的毒品问题形式,意识到学校开展毒品教育的必要性,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资源的方案和实施办法。只有这样,我国学校的反毒品教育才能务实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或网站:
① 资料来自北京禁毒在线:www.xiexiebang.com ② 资料来自萧山禁毒网:http://jindu.xs163.net/ ③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④ 学校反毒品教育――国际理论、实践与经验的研究⑤ 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 作者:黄景钧
作者:方梅
第五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论中国式过马路
何为“中国式过马路”,曾有网友调侃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而这调侃的背后暴露出的行人闯红灯的问题,成为了很多地区的难题。下面就行人闯红灯的治理对策,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行人闯红灯”可以说是各项违法行为中违反人数最多的一项违法行为。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治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有所减少,但距离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据。尤其是国内中小城市中的行人闯红灯现象还比较严重。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 亡。其中因行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在“闯红灯”过程中极易受到机动车的侵 害,一旦受到机动车的碰撞,非死即伤,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行人闯红灯,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影响了交通秩序更严重威胁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行人闯红灯”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闯红灯者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无视自身生命安全,去闯信号灯,与机动车抢道,等待他们的结果必然是非死即伤。二是自私和侥幸心理作祟。过马路闯 红灯者只图自己节省时间,去和正常行驶的车辆抢道,忽视了别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伴随有侥幸心理,认为机动车不会撞到自己。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但自己遭受损伤,也给事故对方当事人带来损失,可谓害人害己。三是缺少社会公德、蔑视法律。因一己之利,违反社会公德,冒犯法律,应受法律的严惩。另外,对行人 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不够严厉。政府相关部门对人民群众法律知识普及不够,以及市政道路设施不完备、不科学等原因造成了闯红灯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三、整治“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几点建议。
1、加大违法处罚力度,遏制“闯红灯”行为。纵观世界各国,不少国家都是采用严厉的措施处罚闯红灯者。“处罚起不到震慑作用,而且容易引发矛盾。”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等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 到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相对不大,但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没有人贸然闯红灯,因为这将面临严重后果。在消费时,别人可以 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德国人认为,闯红灯者不珍惜自己生命,是危险的人,生命随时不保。专家认为,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看,对乱穿马路闯红灯者的严管重罚是对生命权的保护和尊 重,而不是故意为难行人。因此,只有树立严管重罚的理念,加大对“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震慑“闯红灯”的违法行。
2、单位配合交通执法,形成联合教育惩处。行人闯红灯不仅违法,也违背社会公德。在法律层面上,交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惩处,也可以要求违章者所在单位配合执行;在公德层面上,对红 绿灯视而不见,对公共交通安全秩序置之不理,违章者所在单位也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相应教育,适当惩处(如扣除奖金或给予处分),企事业单位配合 交通执法,对行人交通违法实行“扣奖金”的做法,于法于理都讲得通。我相信,有些人敢于无视交通法规,但不敢无视单位的纪律;敢于蔑视警察的处罚却不敢蔑 视同事们的“看法”。在“行人闯红灯”久治不愈的情况下,让违法行为在单位或居民区“曝曝光”,接受点教育,给其他人敲个警钟,也未尝不是有效的措施。
3、劝阻与提示相结合,激发行人守法意识。一是安排交通文明倡导志愿者,在各路口劝阻行人和非机动车,二是采用信号灯语音提示器,“现在是红灯,请 不要闯红灯” 这两种方式提示有助于激发行人遵守信号灯的意识,以劝导和提示为主,又不容易引发市民的抵触情绪,有利于降低我市现存的闯红灯行人数量。
4、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营造良好交通安全氛围。向每个学校派驻交通警察,作为学校的“交通安全辅导员”,有计划的定期给中小学生授课,让他们从 小就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树立尊重生命、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同时加强对校车的登记和管理,配套出台“校车优先通行”的相关规定,为中小学生安全出行 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在让我们看看全国各地的举措:深圳:拟对行人闯红灯罚款100元;湛江:违法者在路口举牌宣传交通文明10分钟;广州:采取协管员劝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