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讯报道的几个写作技巧
通讯报道的几个写作技巧
通讯报道是以“真实发生”为依托的文学创作过程,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同样的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同样的时间,审美在不同的心境下,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社会意义。文学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可以虚构可以玄想可以进行迷离梦幻的构思,天马行空,自由审美;而通讯报道则不然,要以事实凸显报道的主旨,以时间的现实性铺垫为文的要义,从而达到通讯报道对人们认知世界信息需要的满足。将事件变成信息的通讯报道就是记者的全力采访,巧妙运作的结果,而巧妙运作构筑了记者的写作风格和个性。那全力采访的事实,是主体和躯干,这运作的写作就是艺术了。笔者在采编工作中对于巧妙运作之“巧”有如下几点感触:
在通讯报道中渗透艺术审美
对于通讯报道来说,艺术审美意味着硬性新闻软着陆根性的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讯受限于事实也高于事实,这个高于就是事实背后的新闻,是事实内部的情思或者思想或者存在的社会含义和生命含义。有了深层次意味,通讯报道就不是淡而无味的枯燥,更不是空洞的说辞和教条。
适当的艺术渗透是对事实的谨慎和尊重。针对大量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弊端,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认为新闻专业的教育应该重视中国语言文字的根基,新闻记者应该有较好的文笔和表达个性,新闻文章应该成为读者阅读欣赏的美文。这一观点,无疑是为新闻工作把脉,把常见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要把新闻文章变成读者阅读欣赏的美文,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点尝试:
1.白描勾勒里有意“计白当黑”是通讯报道渗透艺术审美的常见手法白
描勾勒可以细致入微地托出人物肖像,适度空白,半点笔墨可以状写岁月沧桑。比如毕节日报社记者蒋凤的人物通讯报道《总溪河畔的代课教师——胡连友》(2011年4月11日教育周刊7版)一文中这样写道:“3月30日下午,在总溪河边上的纳雍县厍东关乡大坡小学,看到了满头白发满面沧桑的胡连友。当时,他刚为五年级的学生上完课。”这就是事实艺术的真实审美,新闻的5W在这句话里一下子就出来三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这句话的白描勾勒令人过目难忘胡连友的肖像:白发是岁月,沧桑同样是岁月。一种荒凉的客观存在摆在这则通讯里,人物一下子血肉丰满,不容忽视。
2.音声烘染的着色效果对通讯报道的辞藻包装适当的运用比喻,对于通讯报道来说是摆脱个性缺失,枯燥表达的尴尬处境的好技巧。文学审美中的陌生化手法在通讯报道中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词语陌生,附着在事实上,让这个事实通体透明,色彩鲜亮,让通讯报道赋予美文品格。比如笔者的一篇名为《歌声荡漾山河醉飞鹏展翅迎宾客》的报道就利用了隐喻:“油菜花金黄的吼声一路翻滚,我们在春风徐徐的惬意中来到化屋基。‘贵州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暨化屋苗族花坡节’在黔西县新仁乡镇府的组织下于4月14日在化屋风景区举行。”这是一个富于文采的开头,直接写出时间地点和事件,用“油菜花金黄的吼声”给人一种新鲜视听撞击,用“一路翻滚”描绘春天无边无际的美丽,引发人们的好奇,有视角享受,有画面的流动美。花香浩荡,春风徐徐,为花坡节的举办造就了氛围。审美场生成,为下面喜庆的场景拉开了背景。接下来的段落有这样的描述:“霎时,宾客安静,主人安静,青山安静,绿水安静。姑娘小伙们着节日盛装走上舞台,把个苗家万种风情演绎成载歌载舞的欢乐。时而显现含羞遮面的青涩,时而表达狂野纯真的性情,时而歌声似清流蜿蜒,时而身影嬉戏如蝶舞花间。舞姿柔时如无骨水波,刚时似骏马奔腾。”通讯报道的现场感逼人地美,文字的审美意
境出来,美文品格铸就了通讯报道的魅力,审美也不仅仅只属于文艺美学。
3.动词的使用构筑通讯的流动美
巧妙使用动词,通讯报道中的人物就会更加鲜活,动感流程形成通讯的力量。2011年4月13日毕节日报社会周刊5版王纯亮的《阳阳出院了》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阳阳康复出院了,我特地来感谢毕节日报社,感谢报社记者,我们全家都会永远记住你们这份恩德的。’余世俊笑容满面地说。尽管在以前的报道中,记者也多次写过他的笑容,但是那些掩藏在余世俊背后的痛苦是无言的,那是他和生活抗争的笑,这一次的笑,其中的意蕴,恐怕难以用笔来描述。”这段文字中用了多个动词来描写余世俊的笑,“笑容满面”、“掩藏”、“抗争”等,使得余世俊的生活呈现多层面,有厚重的生活感,况味呈隐态,表层的动感是笑容的五味杂陈,作者用了一句:这一次的笑,其中的意蕴,恐怕难以用笔描述。至此,这则通讯的动态进入舒缓地段,留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标题制作——“四两拨千斤”
通讯报道标题制作的好与坏至关重要,如何进行标题制作是每个记者都很重视的问题。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抓住读者的情绪,或关切、或好奇、或赞叹,于是怀着强烈的阅读兴趣进入正文,了解文中的具体内容。
1.标题制作中的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中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而杠杆是力学上的,杠杆的平衡原理可以运用到通讯报道中,即通过打破平衡来实现
通讯报道的现实效果。
2.鲜明语言彰显实在意义标题分别具有实在意义的和虚在意义的两种。实在意义的标题所展示的是事实,是整个报道的具体事件,与内容紧扣,标题就是整个通讯的眼睛,透过这只通讯的眼睛,可以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钩呈出来,一语道破,一针见血。
3.诗化语言暗示虚在意义所谓虚在意义,就是通讯报道蕴含其中的深刻意义以及要达到的那个隐藏的目的。虚在意义往往通过诗化语言来营造韵外之致,收到深远回味的效果,以抵达美善的觉醒。诗化语言进入标题,还可以使读者进入审美享受,由是抓住读者的心,继续阅读,了解文中的意趣,以期达到呼吁传播的作用。
在通讯报道中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即“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通讯报道作为一种媒体写作,应该倾注人文情怀,彰显人文精神,对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要突出人类情怀,做到真实可信,做到对被报道人物的尊重和关怀,做到对事件的客观描绘,以此实现新闻报道的最大值,用以攥住人心,增加品味,达到“思之无极,味之无穷”。一切文字,只有关乎情感,才会动人;一切艺术只有连接生命,才会有价值。这一种意念,应该成为记者每一篇文章的基调,体现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尤其是党报党刊,关心民生,关爱生命,关心历史文化传承才可以热情,昂扬,向上,发挥新闻服务党和人民的作用。
1.人文精神的彰显首先要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作者在写作通讯报道时,应
注重事实的真实再现,科学合理,并不夸饰,并不去有意渲染悲悯,而悲悯的人文情怀却在科学的字据里体现了出来,即起到呼吁社会也起到保护报道对象的作用,让新闻的最大值得以发挥。
作为记者应该多方求证,寻找交集,过滤掉有可能的虚饰部分,避免对通讯中人物造成二度伤害,也可以避免读者由此对媒体的负面评价。
2.人文精神还应体现平民视角的上扬新闻工作者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的手中操控着无尚的舆论导向权力。要用好这个权力,找准平民视角,关注民生,写好平常人和平常事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比如毕节日报社2011年6月6日教育周刊7版王纯亮的《我们好想有个食堂》,是一篇真正贴近民生的报道。作者深入毕节市小吉场镇南山小学,调查采访到了这个学校有家远离学校,中午赶不上回去吃饭的学生多达499名,而这所学校学生总数只有774人,超过64%的学生无法正常吃中午饭,还要坚持上下午的课,而且上完课以后,空着肚皮的学生中,有的要走上近两个小时的路才能“赶”到家,吃一顿午饭和晚饭连在一起的“合饭”„„
王纯亮提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即贫困山区的孩子中午的吃饭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中午吃不上饭?他们当中又是些什么家庭的孩子?作者通过新闻调查,了解到了大多是留守儿童。文章点面结合,多方求证,文气贯通,赋予立体感,事实凸显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上扬了平民视角,体现了关怀生命的人文精神。
做好通讯报道的结尾
一篇新闻要有美丽的开头,更要有与其呼应的响亮的结尾。通讯报道的
结尾响亮,具体体现在言外,是读者在一浪胜过一浪的新闻事实中感知到的一个必然到来的主旨,这个主旨是回味,是思考,是呼之欲出的问题。
1.通过设问的方式将焦点留给读者思考这种结尾是最常见的。在新闻事件的累积中,在相关的叙述交代完之后,突然收笔,一个疑问自然冒了出来,表达了新闻事实背后的现实观想。比如《我们好想有个食堂》的结尾:“我们好想有个食堂——这,什么时候才不是南山小学师生的梦呢?”作者将新闻事实多方位叙述完毕时,戛然而止,收笔,将要倡导的解决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凸显在文章末尾,让读者去思考,去行动,去响应,去关怀„„《十六岁少女如何扛起五口之家》的结尾也是这种:“带着三个弟弟妹妹的龚宇,将怎么完成自己的学业,怎么抚养弟弟妹妹们读书?”十六岁,花季的十六岁,是嬉笑开怀的年龄,而十六岁的龚宇过早地背负生存的重压,救助,是社会的,也是政府的。作者巧妙地将新闻事实的目的不言自明地摆在文章的结尾,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朴质中道出人文关怀,生命与生命一下子息息相通,一张报纸为媒介,起到爱心传递的桥梁作用,起到了向社会呼吁的作用。两篇报道有相似之处,让通篇铺排的新闻叙述一下子找到了落脚点,将焦点留给读者去思考。
2.借用他人的话语结尾借用他人的观点表达新闻最终的宗旨,达到真实、立体、丰满的效果,这在通讯报道中也是最常用的手法。比如2011年5月毕节日报社会周刊8版李文勇和黄莉的《彝族酒礼舞天然纯净的舞动》一文:“毕竟,酒礼舞是彝族婚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在乌蒙的血液中,乌蒙必须保护好,继承好。”龙文友如是说。作者借用文中人物的语言结尾,更加强调了彝族酒礼舞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篇:通讯报道
顽强拼搏、竭力进取,推动项目顺利竣工
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2MW光伏并网示范项目报道
通讯员李云飞报道每年的九、十月份,正是金黄稻穗铺满大地,硕果累累的季节。在这丰收的时刻,农民载歌载舞,以此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我所在的西安碧辟普瑞项目,在这金黄色的季节也怀着农民般的喜悦,也有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收获。自九月份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雨下了十多天,但在项目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到目前为止,箱变基础施工、箱变吊装,1、2、3、4号楼屋面条基浇筑、支架组件安装、太阳能组件汇线、汇线捆扎、屋面接地施工、桥架安装、路面开挖前切割已全部完成。后续路面开挖、走线、二次接线、箱变基础围栏施工、设备调试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10月12日公司系统集成事业部领导井华和技术部西安分部负责人张恬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随后在项目部主持召开了工程现场会议。会议上,井总对项目部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并为项目部后期施工提出了几项建设性的方案。下午井总会同建设方、项目部、施工方,实地确认线缆的具体走向。经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反复分析研究,最终拿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领导的亲力亲为,使项目部干劲倍增。项目部全体成员一致表态,敬遵公司领导的指示,再接再励,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10月19日箱变进场,十几吨重的大家
伙要吊装到离地面几十公分高的箱变基础上。由于货运车辆超长超宽白天不允许上路等多重因素,箱变从箱变厂家到达施工现场已是凌晨十二点半左右。货物重、现场照明较暗等不利吊装因素,让项目经理丝毫不敢松心。为了尽快、安全的把箱变吊装到位,他提前多次电话或托人联系,最终联系到一位吊装经验丰富的司机。结合其他已解决的有利因素,箱变在凌晨两点半安全吊装完毕。此时,项目部成员才放心的松了口气。等到各归各位回到休息地点,已是凌晨三点。
项目工作的持续开展及取得的建设成果,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纷纷表示坚持弘扬“四特”精神,为实现工程项目早日并网发电的计划和目标,同心协力、顽强拼搏!
2011年10月24日
第三篇:通讯报道
西来峰中心化验室积极开展团小组活动
结合近期积极开展的“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活动,西来峰中心化验室团支部对上半年团工作提出两点不足:团生活开展较少和团员积极性不高。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利用早班会时间开展团教育学习活动,重温团的历史、了解团的组织原则、学习团的章程,牢记团员的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积极组织化验室人员参加此次团理论知识竞赛,并要求团员听团歌、接受团的精神的洗礼,交团费、履行团员职责。与此同时,团支部秉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积极部署展开下半年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青年志愿者实践社会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协作能力和凝聚力,改善青年团员团活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状态。通过此次学习也要加强团干部联系青年群众、实事求是的态度、朝气蓬勃、谦虚的品格四个方面作风修养,通过团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实现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目标。力求能在下半年积极开展团组织活动,打造一支有实力、有活力的青年团员队伍。
西来峰中心化验室学习新的文件精神
为了准确了解此段时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此次金融危机对煤炭市场的冲击造成的神华乌能集团在生产亏损形势下的经济情况,西来峰中心化验室利用早班会的时间学习《张喜武董事长在集团公司2012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的讲话》并组织全体人员分批收看《变冷的煤炭》。党支部书记孙本英与全体员工一起学习,并就乌能公司目前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她说,神华集团作为煤炭集团的“龙头老大”,多元而庞大的产业链使得其有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应该安心生产、积极工作,全体既要有形势严峻的危机感,又要有乌能公司在神华集团大的背景下一定会渡过难关的自信心;既要有与乌能公司同命运的集体感和使命感,又要有与乌能公司共患难的决心。
第四篇:通讯报道
我监“三定”措施规范手机存储柜管理
为深入推进“十面红旗”争创活动,实现“零违禁品”进监工作目标,方便广大民警、外协人员手机的存放,我监在各押犯点监房门口统一设置了不锈钢“手机存储柜”,并实行“三定”,即:定责、定人、定位,进一步规范手机存储柜的管理。
一是定责,规范手机存储柜的管理。监狱制定下发了《饶州监狱手机存储柜管理规定》,使手机存储柜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明确要求进监人员(有携带手机的)必须将手机存放在存储柜中,为使责任落实到位,监狱将对各监区手机存储柜的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及检查。
二是定人,负责手机存储柜的管理。手机存储柜的管理、调配和日常维护,监狱规定,由各监区指定专职“管理员”负责,并要求进一步明确使用人,落实使用人的责任,如因遗失钥匙或敲击、刻画、撬损等人为行为损坏存储柜的,须赔偿损失,自负维修费用。
三是定位,强化手机存储柜的管理。监狱在手机存储柜上张贴使用人的姓名,实行定位管理,并要求不得擅自调换存储位或随意摆放,在确保存放的手机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手机存储柜的作用,并以此促使进监人员养成良好习惯,达到人
人自觉、规范使用手机存储柜的目的,为全面实现“零违禁品”进监工作目标提供有力保障。(狱政管理科供稿)
监狱强化一线杂务劳动罪犯管理
饶州监狱在全面取消罪犯外役劳动情况下,把“三员犯”、杂务犯列为重点管理对象,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对一线杂务犯的管理。
一、居安思危,转变观念
有史以来,饶州监狱大多数罪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长期的外役劳动管理,在民警中形成一种“监外安全难,监内安全易”的思维定势,取消罪犯外役劳动后,少数民警出现了麻痹松懈思想,针对这一情况,监狱审时度势,教育全体民警应适应新形势,采取新对策,要象抓室外劳动时的监管安全一样,重视抓好室内劳动的监管安全,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对一线杂务犯的规范化。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加强“三员犯”、杂务犯管理,监狱出台了《关于
加强对“三员犯”、杂务犯选用与管理考核的规定》,规范了“三员犯”、杂务犯的范围、选用条件、审批程序、定编规定、考核及管理办法,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全面审核,平稳接轨
三月份,监狱改变过去重在编制数审定的审批方法,对全监非一线组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逐一审核,严格按照监狱的有关规定遵照执行,并强化民警责任管理。对各单位申报不符合条件的十三名一线杂务犯坚决撤换。(劳动改造科 供稿)
监狱以争创“十面红旗”为平台,维护“两会”期间安全稳定
“两会”期间,饶州监狱结合以“贯彻首要标准,公正廉洁执法,建设平安监狱”为主要内容的“十面红旗”争创活动的开展,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切实维护“两会”期间监狱安全稳定。
一是强化“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思想意识。监狱于3月3日召开全监中层领导会议专门部署监狱“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要求各单位积极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司
法部监狱局下发的关于外省监狱发生罪犯脱逃案件的文件,认真吸取教训,对照检查,举一反三始终如一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认识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全力以赴,充分结合争创活动,为维护好“两会”期间的稳定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提升对监管改造工作制度落实的执行力。各单位扎实有效开展监管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清监和罪犯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为消除监管上的隐患和漏洞,各单位以管教股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了监内管理规范运作,切实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重点罪犯的管理,加强对罪犯“三大现场”和临时出监劳动罪犯的管理,做到了凡是有罪犯集中活动的区域都有民警现场管理,确保了罪犯监舍的每个楼层都有值班民警直接管理,实现了罪犯不脱管失控。为维护安全稳定,确保“两会”期间的监管安全、生产安全和场区安全,形成了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是保障“两会”期间各项工作政令畅通。节日期间,监狱领导身体力行、亲临一线,督促民警正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克服监管安全长久平安而滋生的太平意识和麻痹思想,深刻牢记历史教训,树立危机意识,增强首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实现“五个为零”和“第六个监管安全年”的工作目标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确保“两会”期间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监狱特勤大队加强了“两会”期间的督查工作。
四是切实防止“两会”期间矛盾激化。根据省司法厅和监狱局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全面、深入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事件,防止矛盾激化。确保“两会”期间不发生赴京、赴省上访、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第五篇:通讯报道
35kv五面井变电站3月份通讯报道
本月我站圆满完成了安全运行的工作,在工作期间严格执行
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值班制度;增加设备巡视检查力度及重大节日特殊巡视,未发生人力、设备、交通等其他事故;并进行了检查母线及引线拉力、摆动情况,注油设备油位检查,检查操作箱、接线箱密封情况的工作。我站在本月进行了1#主变的有载调压工作,由2档调至3档,以应对水泥厂负荷的增加。
在本月的学习方面的情况:学习贯彻了上级及公司文件的指
示精神,同时学习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条文导学》和《电力
安全工作规程配套考核题解》。还进行了月度技术问答培训和组
织全站人员认真学习讨论。
本月我站的重点工作:
1、检查及清理操作箱、接线箱、对门轴、锁加油。
2、检查防小动物落实情况措施。
3、对设备接头进行测温。
4、检查室外接地引下线情况。
5、检查及清扫主变。
6、加强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力度等。
35KV五面井变电站2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