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时间:2019-05-14 06: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征》。

第一篇:长征

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1935.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 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历史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日军加紧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

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路线: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及其伟大的意义:

第一,长征是历史的新记录,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战胜人间稀有的艰难困苦,开辟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第二,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师不可战胜的力量。在长征途中,国民党蒋介石妄图把红军一口吃掉。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击溃国民党军许多追歼部队。接着,又向北胜利前进。在长征中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410个团和无数土匪、地主武装,占领五六十个城市,一路浩浩荡荡,所向无敌,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围追堵截遭到破产。这充分证明了红军是英雄好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三,长征是宣传队,它在中国广大地区内宣告:红军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红军不但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而且又是一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宣传队。红军在长征途中随时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尤其是红军进入大别山彝族少数民族地区时由于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以及反动派的造谣欺骗,曾受到彝族三个家族的袭击,致使红军长征一度受阻。红军便向他们宣传、解释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还与彝族首领结拜兄弟盟友。此后,红军不但安然通过,而且在沿途得到彝族人民的帮助,有些彝族人民还参加了红军。红军的宣传,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使各族人民深切认识到红军是人民解放者,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获得真的的解放。

第四,长征是播种机,他散播了许多革命的种子。红军长征中所经过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地向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斗争,组织革命武装,这都是红军长征散播的革命种子所获得的结果。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使全国人民对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长征的胜利促使抗日战争得以实现,也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和党的大批优秀干部。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形成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市级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人民革命到胜利奠定了基础。长征的评价:

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官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战役: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故事: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1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2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3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 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4:神枪手

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

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

“要得——”

“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

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心里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皮到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刘伯承又叫他用力朝天上甩,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 天上抛去。当鸡蛋飞向天空,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沉着地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随着枪声四分五裂,蛋壳、蛋黄、蛋白纷纷洒落下来。那个调皮的警卫员连忙伸出大拇指,夸赞刘伯承是神枪手。警卫员们纷纷要拜刘伯承为师,请他教练枪法。刘伯承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什么老师、学生的,我们互相学习好了。枪法愈准,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啊!”

从此,刘伯承就挤时间给警卫班讲习枪法,没过多久,警卫班战士也个个都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5: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二篇:长征

今天看了电影《长征》。对于影片的艺术成就、历史意义、现实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电影《长征》片长三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在渡过湘江之后,影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红军的后卫战士在敌人蜂拥包围住他的时候,毅然拉开了胸前手榴弹的弹弦,但是没有爆炸场面的刻画,镜头转向了印满红霞的天空,不知道这可是象征烈士流淌的鲜血?第一道本来是长征途中最容易渡过但却因为人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难关被克服了。湘江战役后,红军连克国民党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即使这样,红军能突破国民党的四道防线几十万大军的拦截,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得到了及时的修整,红军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是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了发言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领导人的坚持之下,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此后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分裂势力的威胁,但在党中央的果断决策下中央红军顺利的越过千里大草原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遵义会议前,红军能突出重围依靠的是不怕牺牲的勇猛精神,那么遵义会议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确的军事路线路线和方针,应该总结为智谋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国民党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领导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大腕,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层领导是人才济济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谋无勇不行,有勇无谋也不能长久,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这些平凡的老百姓,也要时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尽量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我们也更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大。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目录

长征过程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小资料 七律 长征 影响 长征精神 关于长征 长征精神虚无论 长征过程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小资料 七律 长征 影响 长征精神 关于长征 长征精神虚无论

 发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展开

编辑本段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超过一半。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编辑本段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本段小资料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编辑本段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编辑本段影响

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瑞金进行战略大

弘扬长征精神

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编辑本段长征精神

4.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

弘扬长征精神

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实现这种结合,就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永久奋斗”,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长征精神

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机遇是什么?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我们要有勇气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永久奋斗”,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编辑本段关于长征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

弘扬长征精神,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结合今天的改革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团结是力量源泉 在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召开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当时,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必须把红军的领导权从“左”倾路线代表手中夺过来。

会前,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等都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闻天同志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他与毛泽东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体现了党内高度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说:洛甫同志是“开明君主”。周恩来同志积极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和指挥红军,林伯渠当时抒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诗句既反映出他热诚拥护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激动心情,又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花开吐芳菲,彝海含笑迎宾朋。五月,春意盎然的彝海,一派生机勃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凉山州、冕宁县主办的,万人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70周年庆祝大会,在阳惹雪山下彝海之滨隆重举行,追忆70年弹指一挥间的红色诗篇。

省副省长张作哈在讲话中说,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踏上凉山这决神秘而又神奇的土地,发生了对中国革命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团结一致、继续北上的方针;二是红军先遣军总司令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果基约达在彝海边歃血结盟,创造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彝海结盟不仅为红军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我党在复杂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开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放后,古老的凉山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凉山各族儿女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发

弘扬长征精神 展,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彝海结盟所凝聚的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精神正在大小凉山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3月10日,以色列军人武大卫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行进。7月25日顺利到达陕西吴起镇,历时138天,行程24000多公里(汽车行驶里程),其中步行1200多公里。途经9个省、自治区,参观了当年红军重要会议和战场旧址,穿越了雪山草地,采访了近百名老红军,拍摄了3000多张照片。对于这次“长征之行”,70岁的老人有着太多的激动,太多的感慨——长征路应该列为世界人类遗产保护。

一个职业军人,武大卫以其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的亲历概括了长征精神。他说,长征的内涵和精髓就是“崇高精神、空腹、飞毛腿”。“这次长征之行,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才是能够打胜仗的军队,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武大卫动情地说,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吃的、没有交通工具,凭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空着肚子,光着脚,爬雪山,两条腿竟然比敌人的现代交通工具跑得还快。“说红军是超人,是飞毛腿,一点都不为过”。他说,以前,总以为长征路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这次一走才明白,长征哪里有路啊,许多地方是红军走过了之后才有了人的足迹,也才有了路。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称中国红军胜利之本,也是中国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长征精神要好好发扬光大,它是一笔世界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军事财富。

编辑本段长征精神虚无论

1.长征精神虚无论者说:“其实并非只有中国有长征。非常艰苦地进行长距离的跋涉,都可以叫长征,或者叫远征。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拿破伦过阿尔卑斯山、李自成的南征北战都与长征类似。不畏艰险、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后达到目的,这里需要什么精神?很简单,一是求生欲望————不跑你就死,想活命你就往前走。所以我说长征是逼出来的。没见谁好好的就长征了。没有见过谁的回忆录里说,长征真好玩,还想来一次。解放军专门搞野营训练锻炼战士,也不敢让人家吃草根、皮带走二万五千里。第二是坚强的意志。人和人的意志是有强弱区别的。被敌人抓住拷打,有人就能坚强不屈,有的人就受不了。长征一年多,爬雪山过草地,忍饥受寒,比敌人拷打还难受。据说爬雪山时,高寒缺氧,人又极度疲劳,往往一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红军战士彼此提醒,不停地喊着不要停下,但意志稍微软弱的就是抗不住休息一下的诱惑,想着休息一分钟,结果就牺牲了。30万剩下3万,死多少人!真正被敌人打死的没有那么多。”

首先要告诉虚无论者的是,真正被敌人打死的反而是30万红军中的大多数,过雪山草地死的人反而倒没有那么多,这是一个历史常识。实际上,遵义会议召开的时候,红军的数量就已经接近三万那么少了,不信呢,虚无论者可以去查一下资料。

虚无论者对长征精神的归纳就是:“这里需要什么精神?很简单,一是求

弘扬长征精神

生欲望————不跑你就死,想活命你就往前走。”也就是说,虚无论者认为长征精神就是“想活命”精神,是因为有生命危险,给逼出来的精神。

但是我要从理工科思维的角度,认为这是不通的。为什么不通?的确,虚无论者的这种结论会被精英们喜欢的,你们红军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想活命逼出来的一个精神嘛。而且,从现象上看,的确是当时的红军万分危险,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嘛。那么,不通在哪里呢? 不通在强调了长征精神与“要活命”的必然联系是不通的。反证,如果说长征精神是因为“要活命”而逼出来的,那么必然在生命安全的时候会消失的,对吧?

但是实际上,红军就是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后来的解放军志愿军,而长征精神其实就是红军精神,八路军新四军精神,解放军精神,志愿军精神。也就是说,并不是长征一结束长征精神就不见了,如果那样今天我们又何必谈什么发扬长征精神?

我军也并不是说总是处于逆境,只不过逆境更能看出我军的精神罢了,这才有长征精神。实际上即使在解放战争,如果说共产党的战略错误,逼着解放军也不得不再来一次长征,解放军也会有长征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的。但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却处于顺境,处于逆境的是国民党军。但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是仍然保持着长征精神的。

在我军突破长江天险之后,对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猛烈的追击。部队的速度推进之快到什么程度?有的战士是活活跑死的,这难道是虚无论者说的“想活命就往前走”?你拼命往前追击,跑得越快那可是生命危险越大啊!这是人民解放军在顺境情况下的长征精神。我在海军拉练的时候,一位后勤部长带队,他就对我说,解放战争打过长江,在江西境内追击的时候,他扛着迫击炮筒行军每天一百二十里路,是每天都在下毛毛细雨,走的是泥泞小路,而且是在丘陵地带爬山,这能够被虚无论者说成是“想活命往前走”?

其实我在海南岛当兵,就有当年解放海南岛的干部来做传统教育,当我军在海口登陆以后,迅速往三亚方向追击,在追击的过程中,也有战士跑死的。并不是说人民解放军有纪律,掉队了就要枪毙,没有这种纪律,如果你掉队了,那就掉队了,不会因为掉队而受到什么处罚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跑死,这就是长征精神。

其实在九八抗洪抢险的时候,就有一个海南籍战士活活累死的,那也是他自愿的,那也是长征精神。

虚无论者认为人只要到了逆境,有了生命危险就一定会有长征精神是说不通的。因为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每一次战争经常就有胜的一方和败的一方,而败的一方通常都有生命危险,但并不一定表现得英勇,不一定就能够产生出长征精神的。

比如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南下追击,这个时候国民党军就处于逆境,但并没有看出国民党军有什么长征精神。要知道在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国民党一百万军队向只有三十万军队的且没有任何后勤支援的江西苏区进攻,结果在共产党的错误军事路线下,打了一年,还是没有消灭掉红军。这说明即使在那种情况下红军也是英勇顽强的。但是反过来,在国民党军解放战争在湖南一带构筑防线,在上海一带构筑防线的时候,国民党有没有本事象当年的红军守苏区那样守上一年?根本不行,解放军一进攻,国民党军队就垮了,这也说明不是生命危险就能够逼出长征精神的。

再说朝鲜战场吧,一开始是金日成的人民军精神,向南方一进攻,南方的李成晚集团就立即垮了。要知道人民军可没有什么优待俘虏的政策的,因此李成晚集团应当处于逆境,但是韩军有没有因为“想活命”就产生出什么长征精神的?那是没有的。倒是后来麦克阿瑟发扬了美国的牛仔精神,搞了一个仁川登陆,结果几乎把人民军消灭光了,但是穿着破棉袄,拿着最落后的武器的志愿军一过江,那美国军队顿时处于劣势,或者说处于逆境,生命有危险了吧?但是美国军队的表现有没有象当年苏区红军那样的表现呢?看上去也没有嘛,也是一群乌合之众惊慌失措的逃跑嘛,都不能够做到象红军当年那样“有序”地撤退,且战且退。美军和国民党军逃跑时的狼狈样,共军什么时候有过?

毛泽东在长征时从三万人马开始发展,直到最后发展到解放全中国,并最后建立起工业基础,制造出核弹卫星,这也是长征精神。而蒋介石在逃到台湾之后,手里好歹还有几十万军队,他倒也一直在尝试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比如在各地搞国民党的游击队,但是那些游击队都在人民解放军的剿匪战斗中被消灭了,人民解放军在剿匪战斗中同样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仍然发扬了长征精神,许多同志也牺牲了。这个时候人民解放军是剿匪,应当处于顺境了吧?按虚无论者的看法,长征精神就没有了?照样是有的。

而蒋介石在台湾一直叫嚣反攻大陆,叫嚣了这么多年,一点进展都没有,说明国民党军从来就没有什么长征精神,即使往死里逼它,它也产生不出来。

2.古代的军队先不说,上世纪的军队,也可以认为各有各的精神。日本军队,我认为有武士道精神,德国法西斯军队,我将之称为纳粹精神,苏联红军有苏联红军精神,美国军队呢?我认为有牛仔精神,关于这些军队,我都可以举出一些特别艰苦的战斗例子,来说明人们的抗击艰苦不怕牺牲的能力。

甚至国民党军队,在松沪抗战和台儿庄大战的时候,也会有一个国军精神吧。

可以从各种现象的观察中,让所有的这些“精神”相互PK一下,看看,所有这些精神,谁最强呢?

比如说,美国牛仔精神和日本武士道精神,谁强?我们可以观察硫磺岛之战,我观察的结果,日本人够勇,而美国人也够勇,因此,我认为牛仔精神和武士道精神的强度相当。

但同样是二战,苏军进攻东北,要知道日本陆军最精锐部队就是关东军,而且精心构筑了十多年的防线,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苏联军队打日本军队完全没有悬念。因此苏联红军精神远超日本武士道精神。

再说朝鲜战争,一开始金日成迅速粉碎南朝鲜军队的防线快速推进,说明朝鲜人民军精神远优于南韩精神,而麦克阿瑟来了一个仁川登陆,几乎将人民军消灭干净,说明美国牛仔精神远超人民军精神。

但是中国来了一个抗美援朝,手执劣质武器的志愿军把拥有先进武器的美军打得溃败,这说明长征精神远优于牛仔精神。

而后来的珍宝岛中苏之战,虽然是小规模的战役冲突的PK已经能够测量出,长征精神优于苏联红军精神。

因此综上所述,长征精神,是上世纪全人类中产生的各种精神中最强的。甚至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

编辑本段发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为此,中学初二的语文课本中也加入了有关于长征的文章,使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才能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第三篇:长征

《长征》读后感

每次听见或看见长征,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毛主席的那首《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初学习这首诗歌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老师跟我们详细的讲解了这首诗歌,并为我们简略的介绍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但是那个时候的理解毕竟有限。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长征一次又一次的被提起,不断的出现在耳边,出现在眼前。对长征有最深的认知是通过《长征》这部电视剧。那一次是真的被震撼了!不断被电视里的人物所感动,不断的被情节所震撼,不断的心痛,不断的震撼,不断的哭泣,不断的思索。那一次长征就在我心里划下了深深的印记。如今重新解读长征,内心的震撼再次被点燃,那种情怀再次被触发,我以我文来纪念那段世人皆知的波澜壮阔的史诗!

王树增老师的长征在前言部分就点明了在公元一000年到公元二000年间,中国的三个时间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的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

第一个事件:一一00年,火药武器的发明。这是因为由中国人发明并首先使用的火药武器,使人类战争从此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剧烈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形态——“以常备军队为后盾的中央集权国家取代了封建分封制。火枪使殖民者对于土著人有了更大的优势”。如今整整一千年过去了,无论当代科技如何发展,只要子弹和炮弹还在世界上继续被使用,火药武器依旧是战争兵器的主角,并继续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或倒退。

第二个事件:一二一一年,成吉思汗的帝国。

成吉思汗的西征“在客观上造成了东西方的交流”——欧洲人这才知道“亚洲人竟然用纸作钱币,一种被叫做煤的石头居然可以用作燃料”。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蒙古骑兵的铁蹄和尖矛打通了东西方文明的隔膜,促成了东西方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内文明成果的碰撞、交融和嫁接,由此产生出的奇异现象使人类生活陡然显得异彩纷呈,至今欧亚大陆上仍有众多的文明成果与这次东西方真正的交融有关。

第三个事件:一九三四年,长征。

也许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长征会入选?他们会想:长征不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一次自救的战略转移么?再说句不好听的,所谓的长征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他领导的政权和他建立的队伍进行的一次逃跑自救活动。那么它为什么有资格入选呢?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用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他们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长征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穿越了杳无人烟的大草地,总征程总计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凶险万分。生存环境极其恶略。他们所翻越的山脉,终年积雪,山顶空气稀薄,寒冷异常,常人根本无法忍受,久居当地的人都不敢妄图去翻越;他们渡过的河流,水势凶猛,站在桥上往下看都令人胆战心惊,手脚发软;他们穿越的大草地,满目荒凉,一望无际,只有草根和树皮可以充饥......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没有被吓到。他们相信人定胜天!这世上没有翻不过的山,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河,更没有过不去的大草地。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的勇气因信念而激发。他们无所畏惧,他们从不胆怯,只因心中有梦想,所以一切的艰难困苦在他们眼里也就都不算什么了。我们的红军队伍就是凭借这一股大无畏的勇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再一次被震撼了,我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十四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还在跟父母撒娇,享受父母的呵护:二十岁的时候我们都在忙着谈恋爱,忙着伤风悲秋,一付少年不知愁滋味却欲说还休的样子;二十五岁的我们正忙着工作忙着考研,忙着埋怨社会不公,埋怨自己这匹千里马为什么没有人赏识......而六十年前的他们,他们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参加战斗,开始保家卫国;他们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当指挥员,开始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二十五岁的时候有的可能已经为国捐躯了.....我被震撼着,我知道那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关于未来美好的理想,所以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他们心中的信念,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他们心中的理想。他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或是他们的后人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里。他们相信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未来的某一天掌握自己的命运。长征路途中的艰难困苦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忍饥挨饿却不喊一声苦,他们缺衣少被却从不抱怨,他们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义无反顾,奋勇杀敌,宁愿死在枪林弹雨中也没有想到退缩。

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民子弟兵,但是从他们身上却透露出不平凡的英雄气概。若换做我们,我们是否可以像他们那样吃得了这种种苦,受得了这种种罪。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们的生活比起我们何止辛苦千倍百倍,他们尚且心怀远大理想,为理想而献身,那么现在的我们又有何理由去退缩?去怀疑?我们的革命先烈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他们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前进再前进!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奉献终身!

人文艺术系党支部:毛贝贝

二零一一年六月一日

党性分析报告

所谓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党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的升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故此,为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认真学习了少校军官贾东亮的优秀事例,认真客观的分析自己,以贾东亮为学习榜样,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

贾东亮18岁时从河南商丘入伍,18年得军旅生涯,他多次立功,先后两次被送到空军空降兵某部学习通讯工作,并荣升少校军衔。正当他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复员。因为他想

在经济建设上显身手,减少国家的负担。这就是他的选择,一个充满艰难困苦、挑战无处不在的选择。

贾东亮曾经在广宁待过一段时间,所以他选择来广宁创业。贾东亮选择了一个非常荒芜贫瘠的山头,这里贫瘠到飞鸟不在这里停留,野兽不在这里过夜,这里树长不高,草长不盛,花开不鲜。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贾东亮以一个革命军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凭借艰苦奋斗的作风创办了“八一”生态农场,凭借先进的科学知识让“八一”生态农场到处飘满果香。贾东亮同志以军人特有的顽强意志和艰苦奋斗作风,以共产党员争当时代先锋的理想信念,用8年时间在这片荒山野岭上创造了人间奇迹。

他致富不忘群众,帮扶群众60多户,帮助他们共同创业致富。一个军人就是一支标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贾东亮,他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共产党员身上的优秀品质。

从贾东亮同志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政治觉悟方面:贾东亮同志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毅然放弃自己的锦绣前程,复员创业,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创造了奇迹。如果我是他,我不敢确定自己是否也有他那样的魄力可以说放弃就放弃。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他是人民的子弟兵,要为人民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当我面对和他一样的情景时,却不能像他那样想到国家更长远的利益,只会拘囿与当前。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我们就应该像贾东亮同志那样,放眼未来,为国家的长远利益做打算。

其次是贾东亮同志身上那种严格的自律精神也是我所需要学习的。贾东亮同志为了农场的发展,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起床,晚上到很晚才睡觉。一天两天好坚持,但是一年两年就很难。每次反省自己总会发现自己身上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自制力,缺乏恒心,太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学习完贾东亮同志的优秀事迹后,我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一个缺乏自制力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一个没有恒心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为缺乏恒心就意味着容易放弃,容易放弃的人就意味着面对困难挫折容易退却,一个不能跟困难挫折长期做斗争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要知道天之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我们必定会面临很多的磨难,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放弃我们之前的目标。这样最终会导致我们一事无成。所以,从贾东亮同志的身上,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制力的缺乏会给自己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给自己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按计划行事,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时刻监督自己,督促自己不断向前。

第三,从贾东亮同志的身上我还学习他面对困难,积极解决,不怨天尤人,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他的农场在遭受冰雹带来的巨大损失时,他没有想到要放弃,而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发觉自己出错疏忽的地方,认识到了科学养殖的重要性。从此,他开始研究学习先进的科学养殖方法,向电视学,向技术员学,像那些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他身上体现出来了共产党员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的唯物主义精神,正是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体现。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事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

第四,贾东亮同志在富裕后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带领60多户人家一起致富。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原因之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谨记我们要为人民谋福祉。而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为班级建设做贡献,要在班级建设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但是,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好。我因为自身的原因为自己找理由辞去了团支书一职。在之后的班级建设中也没有能都很好的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需要反省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学习贾东亮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的反思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监督自己。要坚决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接受党员同志和人民群众的批评,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人文艺术系党支部:毛贝贝

二零一一年六月一日

第四篇:长征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等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筛选资料法,合作交流法,情感体验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展开学习。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2、教师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

3、齐读课题。

二、提供资料,自主学习

1、师: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这是一首诗,我们结合资料自学什么呢?(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体裁。

(3)、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4)、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不懂的词语可以小组交流。

2、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1)指名读。重点指导“逶迤”“磅礴”的字音。

读通顺了,读流利了,但是古体诗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师出示节奏,并范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

三、知情交融,展现“超越”。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不懂的词语可以做上标记。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万水千山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情。“只等闲” “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平平常常。师:那么“只等闲”,老师把“只”的意思写了下来,大家看看在这里应该是选择哪个?(仅仅是)。带着你对这句的理解谁来读一下第一句话。

2第二句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过的泥丸。(1)师:非常好。作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脉。五岭是指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此山脉绵延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地界;乌蒙山脉绵延在云南、贵州地界。这两个山脉不仅山势险峻,并且是在长征中突破敌人封锁和击败敌人围追堵截的地方。

第二句毛泽东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逶迤五岭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浪花”,把磅礴的乌蒙山看做是“泥丸”一样走过去,)(2)做个小练习。(出示练习题)五岭逶迤腾细浪。把------比作---------。乌蒙磅礴走泥丸。把------比作---------。

(3)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对偶。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红军的乐观顽强)

以前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或夸张的这样的诗句,谁能说两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夸张

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师:多么乐观的红军队伍啊,诗中用了多么新颖的比喻,想象也非常的奇特,把红军的藐视困难具体的形象化。(1)谁来读读这句话。

追堵截。我们的红军历经“千山万水”,再有党中央的分裂,真是难上加难。但是,同学们,红军的回答是什么? 齐读第一句。)

四,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战士说些什么,或者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我们红军战士的精神?

5、诵读升华感情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四、检测评价,拓展延伸。出示习题

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泥wán________

山yá________

mín _______山 2.《长征》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一共________句,每句________个字。颔联和颈联要采用________修辞。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比喻

对偶

夸张

B.对偶

夸张

拟人 C.夸张

拟人

借代

D.借代

比喻

对偶 4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踏岷山雪。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渗透学法

同学们,你们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你们自学能力非常强。把这首试的作者,背景,基础知识,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我们抓住抓住重点的词“难”“寒”“暖”“喜”来体会感情。并把把自己放在情景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联想。然后反复的去吟诵去朗读来感受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出示幻灯片)a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了解体裁、作者,写作背景,大致了解诗的意思。b抓住重点词体会诗的感情。

c反复吟诵与作者心意相通。

师:七律长征只是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后写下的一首诗,还有一首《清平乐.六盘山》。我们欣赏一下?大家试着读。

清乎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第五篇: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了解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能按诗句的停顿读诗。

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初步按照诗句的停顿读诗。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逐句讲解,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读一句讲一句,先说说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反复读全诗,讨论、交流。

1.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红军战士眼里的山。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两岸,给人一种暖的感觉。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河上的泸定桥上只有十三根铁索。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沪定桥横空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抽掉,渡河的勇士们

手攀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三)读全诗,展开想象,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意境和自己读后的感受。

(四)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请注意不要把“大意”说成“译文”也不要和“概括全文内容”相混淆。“大意”应该是:①以诗句所述及的内容为主,但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实际存在而诗句没有提到的内容。②能够反映诗句所描述的人、地、事的基本面貌,比较直接具体。③叙述次序不必和诗序一样。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五)试给全诗分段写段意。

(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联。第一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篇。第二联、第三联的诗句承接上联展开,使“难”、“万水千山”和“不怕”、“只等闲”有了具体事例。第二联写山,第三联写水。第四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全诗。)

(六)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中心思想: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

(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八)背诵这首诗。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004-08-16]

下载长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新疆沙湾县第二小学 郭丽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

    长征

    《长征》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温长征史,树少年壮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

    长征

    21.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长征

    看了电影《我的长征》之后,有几点体会。(一)比比过去,看看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有满足感,要更加努力地发奋工作和创业。(二)红军长征之所以胜利,就是具有......

    长征

    二、揭题导入,走进长征,入“待闲”。 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过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有八行,每行有七个字......

    长征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

    长征

    弘扬长征精神,从点滴做起 如今,回顾长征之路,传承革命精神,重温汇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必将极大地促进各行各业的工作发展,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时至今日,“长征精神”震撼每......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