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医患互动权力结构失衡看医患关系紧张问题
从医患互动权力结构失衡看医患关系紧张问题
钱梦琴
(2009211517)
摘要: 本文从医患互动角度深层次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对影响医患互动权力失衡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医患关系紧张,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互动失衡,而失衡的某一方的单独责任,而是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包括社会劳动分工专业化引起的医患信息不对称,医患关系中诚信的缺失,社会法制的不健全引起理性互动平台缺失,新闻舆论的错误导向等。
关键词: 医患互动;失衡;医患关系
近二十年来, 不管是由医疗过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还是患者无端闹事,都屡见不鲜。现在医患之间一旦出现言语不和就导致冲突, 对医护人员辱骂、威胁,甚至拳脚相向, 演化为医院暴力事件。在这些暴力事件中, 有些的确是由于亲人去世或久治不愈而情绪激动所致, 这类事件往往在患者或家属情绪平静后得以和平解决;但其中有一些是为了获得经济补偿而无理纠缠的, 抱有这样目的的人往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事态扩大化, 现在称为医闹。有的人甚至把此作为一个图利产业, 组织一批人,专门替病人来闹医院, 在得到医院的补偿后收取费用。医患冲突严重威胁到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医患关系紧张并逐渐恶化的原因成了学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医患互动权力失衡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因素
医患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并在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我国转型时期的医疗体制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将医院推向市场化的同时,也将医院运作方式推向了机械化,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二元互动关系大多数时候变成了单向度的,即医务人员向患者询问基本信息、病史、症候等,甚至有时这种互动完全封闭性的,整个整段过程完全依赖机器化或非人工化。尽管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复杂,但我们在关注和调查医疗纠纷问题时发现, 绝大部分医疗纠纷都不是医疗事故引起的。长沙市某医院2005年发生医疗纠纷105次,无一例属医疗事故, 在这些医疗纠纷中, 医患关于治疗上的误解有56次之多。统计资料表明, 医患沟通不良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的不断深化的信息交流, 所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诊治直接有关的内容,又包括医患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表达, 其方式有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是医患之间各种联系和一切诊疗活动的基础(张永良)。医患之间的交谈不仅仅是病史的采集,也是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的基础。谈话曾是医生的法宝, 起到安慰病人, 增加他们治疗的信心。现在,医生不再需要把自己的手放到病人的身体上,也不再有兴趣和工夫与病人谈话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复杂的机器。医护人员常常忽视医患沟通,重视医疗仪器的检查,忽视患者自我的体验感受。导致医患之间交流不畅, 信息严重隔离。很多医患纠纷的发生都与医务人员吝啬自己的语言有关。因此医患互动权力失衡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性的因素。
二、影响医患二元互动权力失衡的因素
在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二元互动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了其互动的顺利进行,造成医患——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1.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信息经济学中,一般将交易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而将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和分工与专业化。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即代理人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随着我国医疗体制走向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在医疗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存在着医疗信息分布和掌握的不对称,这是医疗市场的重要特征。作为医方,由于医学科学专业性非常强,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专门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胜任工作;作为患方,他们获取这些专业知识的机会成本太大,不可能得到与医方对称的医学信息,从而成为信息劣势的一方。也就是说,由于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医务人员拥有处方权和医疗技术的足够多的信息,而患者不仅由于个体搜集、吸收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这就决定了医患双方在信息占有上呈现不平等,使患者无法与医务人员平起平坐。由于医务人员对医疗信息具有垄断优势,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有些医疗技术质量比较低的医院会通过虚假广告宣传等形式将其真实信息掩盖起来,夸大宣传自己的医疗服务质量一流,利用病人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及求医心切而上当受骗。加上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使得患者无法仅仅凭借医院分级作为识别医院优劣的手段。部分新闻媒体对非营利性医院医疗纠纷进行夸大、不客观的、甚至是失实地报道和对部分营利性医院医疗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认定不够,加剧了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另外,一般患者缺乏医疗服务知识,他无法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需要接受什么治疗,花多少钱才能治好,从而也无法判断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是否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也无法判断自己支付的是否是合理的价格,只能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同时,患者对医生的专业特长、技术水平等缺乏了解,不容易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医生。再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医院的管理信息、经营状况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可能给乱收费行为以可乘之机,而且不利于患者在选择医院时进行比较。
医患之间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双方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患者的病情向尽可能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当患方对医疗过程或结果不满意时,极易发生医疗纠纷,影响和谐医患关系。
2.医患之间诚信缺失导致沟通不畅
一方面,医院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的口号,在当前医生队伍的素质状况下,以及临床过程中仍然固有的家长主义,甚至包括现有的医院管理模式,都无法达到真正达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要求,对这种口号的失望,诱发了患者对医院、医生的不信任。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公正因素,卫生政策制定上对效率过多的考虑,都使患者对医生群体产生了不信任感。另外,医生基本功不扎实、医疗行为不规范、工作作风不严谨等直接导致医疗纠纷。少数医生对病人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语言不文明,解释不耐心,伤害患者自尊心;工作人员脱岗延误患者诊治;工作人员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造成医疗差错;还有极少部分医护人员收受病人红包、吃请、开大处方等,严重影响了医生天使形象,败坏了医德医风,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和不满,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部分病人把医疗服务理解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我付钱医院就应该治好病,只准成功,不准失败。一旦疗效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异的时候,他们就把责任推到医生身上, 认为是医生技术不行或责任心不够所致,侵犯了患者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就可以向医院索赔或发泄不满。在这种心态下,不少患者或家属往往挑起一些不应有的纷争,甚至采取十分不理性的态度。此外,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即使经过治疗也会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 但对于这种特点和结果,患者缺乏足够的了解,误认为是医疗不当所致,从而引发纠纷,造成医患关系恶化升级。
3.法制不健全导致互动沟、通平台的缺失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个人权益保护意识增强,但法律知识的缺乏,甚至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程序来办事,而是用个人意气来处理事端。当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就产生对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伤害。
目前不管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法律,还是维护医生权利的法律都非常不健全,甚至存在着真空地带,导致了时常发生的医疗纠纷的不当处理。从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很难公正地行使其权利和义务。医疗鉴定的不透明与不公正,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民众中的信誉, 使极少数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则丧失信心,从而用暴力来宣泄不满。而且患者还认为,个人和医院打官司太难,自己不了解医疗专业,而且时间长费用高, 打不起。因此,患者家属一般都寻求在医院里解决的方式,往往采取了种种过激行为。这就导致了医患关系极度恶化。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维护医院和广大医务人员权益的法律, 造成发生冲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时没有人来管,执法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不及时、不积极, 甚至听之任之。四川省全省医疗机构调查结果,有72.8% 医疗人员认为在受到不法侵害时, 没有得到公安部门的有效保护。所以一些医院不得不采取花钱买平安的办法,这无形中又助长了医疗暴力事件的发展。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的原则, 是想从根本上保护患者坐位弱势群体的利益, 但也导致了“过度医疗”和医护人员的“过度自我保护”。医疗纠纷处理新法规要求出现医疗事故时实行举证倒置。为保护自己, 医生便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此一来,大量的、高级的辅助检查开始大面积覆盖, 患者进医院的第一项就是各种检查,花费几百元才能让医生真正看上病, 医疗检查方面的费用大增。过分夸大“举证责任倒置”的作用最终损害患者的利益,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不满,引起医疗纠纷。4.新闻媒体介入的负面作用
新闻媒体报导的绝大多数医疗纠纷都被描述为医院或医生存在过失, 给患者造成损失, 而医院或医生无过失的医疗纠纷报导极少。常常报导医疗纠纷中患者投告无门的消息, 而对患者通过暴力来解决医疗纠纷、伤害医生的恶性事件的事件报道极少。这些报导使得社会公众产生错觉: 一般都认为凡是医疗纠纷,都是医院或医生的过错。而医院出于正常医疗秩序的维护, 以及繁重的医疗任务, 甚至是完全出于同情的原因,往往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处理办法, 对医疗纠纷的患方予以一定经济补偿来解决纠纷。这种舆论导向和医疗纠纷的处置方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鼓励了患方以非正当行为伸张其权利,另一方面让患方觉得有利可图。使无理取闹性质的医疗纠纷数量直线上升,程度愈演愈烈,也给医方与患者之间的理性互动设置了心理障碍。
四、总结
当前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医患之间缺乏互信,医疗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医患双方对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均有不满并表现出相反的要求等,这些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医患互动权力均衡的基础上,具体来说,应做到:医患双方能在诚信原则下进行充分交流,双方释放最大信息量,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使医患双方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彼此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则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危害;院方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尊重其知情权,对患者的恐惧、担忧心理表示同情、理解,并进行疏导,建立医患之间新的信任关系;国家应该制定、完善各种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医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彻底摆脱目前法律适用上的混乱状态,加强对法律的宣教,引导医务人员、群众依法办事,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矛盾争端;媒体主观部门应该对舆论导向进行合理引导,对不法现象要进行披露,对值得褒奖的医疗案例也要进行宣扬。
参考文献: [1] 温超英: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J],医学与哲学,2 007,(5): 24-26 [2] 任亚辉: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5): 27-29 [3] 两会声音: 医患何时走向和谐? 央视国际, 2 005 年3月1 4日 09: 35 [4] 郑大喜.信息不对称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对策[J] 基于经济学的分析.卫生软科学,2006.10.[5] 刘激扬,田勇泉.医患关系与诚信的缺失[J] 求索 2007年6月
第二篇:从自然辩证法看医患关系
安徽中医药大学
自然辩证分析 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
针灸推拿专业 学号:20140158 姓名:陶秀传
自然辩证分析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
摘要:这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频发,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医生被砍伤,甚至出现医生被杀的事件。现将从自然辩证法出发,分析医患矛盾的现状、本质以及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医方、患方、其他社会因素方面考虑,提出医生被伤害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医生被伤害,医患矛盾,原因,解决方法
1.医患关系的现在状况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小到辱骂推搡,大到殴打、行凶杀人的事件多见报端。2014年1月24日晚,医院告知董芳泽(患者,女,24岁)有重症抢救病人需要住进其病房,在该病人住进后,董芳泽,于是联系父母。其父母董安庆、袁亚平25日凌晨,在病区护士站与当班护士协商无果情况下,袁亚平使用折叠伞打了护士肩部和腰背部各一下,并走进护士站抓住陈星羽衣领,将其拖出护士站。并与前来制止的医护人员发生强力推搡,该护士被诊断为双下肢瘫痪。2014年,全国多地发生伤医、杀医事件。此事件将医患关系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发布《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指出,2003年至2013年,近10年间共发生导致医生残疾、死亡的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2012年达到顶峰,共11起。有96%的医院的医务人员遭到了谩骂、威胁。超过六成的医院有医生遭受过患者的攻击并明显受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表示,根据调查,2012年,参与调查的医院中,有96%的医院医务人员遭到过谩骂、威胁。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次数逐年增加,发生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8%上升至2012年的64%。根据统计,近10年来发生的40起恶性暴力伤医事件的肇事者以30-50岁男性居多。行凶的主要原因多是患者死亡、久病不愈或仅仅因怀疑而怀恨报复医方。这其中也有精神病患者行凶,但不足一成。肇事者中家庭不幸的也占多数。其家庭多有不幸,父母离异、本人离婚、被骗婚、未婚、童年不幸占五成以上。从本人性格与精神状况来看,近四成性格内向、孤僻、偏执,近三成曾有精神病史。如果分析这些人暴力伤医的原因,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检查结果等不满意迁怒医生的占八成以上。只有3起是和医院有医疗纠纷。据了解,此次《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3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08份,有效回收率为52.2%。覆盖30个省份,涉及医院316家,医务人员8267名,患者8204名。①
伤医的原因一般是不满意治疗效果、不满意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沟通不良等。不难想象,这些伤医、杀医者怀疑医生缺失医德,有着满腹牢骚和怨恨,认为自己或家人被逼得走投无路进而采取暴力报复,那么难道医生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们所犯或未曾犯过的错误买单么?
2.医生被伤害的本质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统一体,其中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同时每一个具体矛盾有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作为矛盾方面存在着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由于矛盾具有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发展也具有复杂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解决不同矛盾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②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医和患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其对立性或斗争性是指医生和患者在诊疗期间处于施事与受事,服务与被服务的供需关系;病人缴纳一定数额的治疗费用,实质上购买的是医生较高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治疗病痛,因而对治疗结果抱有较高的期望,认为医生收了钱把事办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相对而言,医生则是出售自己的技术知识以换取酬劳,但考虑到自身职业技能、病人身体状况、设备、药品等多方面因素,并不能完全保证把病人医治痊愈。
另一方面,医患双方又是统一的。医生和病患相互依存,没有病人,医生就无法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将会面临失业,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医生,病人将无法得到救治,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战胜疾病,实现各自的期望;病人通过治疗能减轻或消除病痛,恢复健康,医生能从病人的病情好转和感谢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认同,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立统一规律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当前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武器,无论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无论主管部门还是媒体,必须好好利用这一宝贵手段解决问题。
3.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务人员方面
1.1 专业思想不稳定,服务观念相对滞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报酬)无法与其他行业相比,而服务对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从被动开始走向主动。如果不能很快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专业思想不牢固,工作就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日常工作中,会表现态度生硬、解释不耐心、表情淡漠,不尊重患者,与患者缺乏沟通,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
1.2 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质量不保证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而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还相对淡薄,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致使有的同志工作马虎不认真,敷衍塞责,违反操作规程,不能做到慎独,使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2],或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属于医护人员做的事,让患者或家属去做,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导致医患冲突发生。
1.3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来院就诊的患者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修养不高、素质低下者,如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不听劝告、不配合治疗,使医嘱无法完成,有些医务人员情急之下与之争执,导致冲突发生。
1.4 技术水平不过硬 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如穿刺不能一针成功,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缺乏,抢救仪器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动作迟缓,病情观察不严密,处理问题不果断等,给患者增加不应有的痛苦和麻烦,容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在得不到谅解的情况下,易发生医患冲突。
1.5 工作任务硬繁重而人员不足 尤其是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而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等,加之额外的记账、催款、送标本等工作,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无暇顾及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使患者或家属产生不满。
患者方面
2.1 素质低下 不尊重他人的劳动,主要表现为治疗护理不配合,说话尖刻,尤其对待护士,不懂得“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从人格上歧视护士,使正常的护理工作无法实施。
2.2 病情变化对患者情绪的影响 由于患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社会地位、阅历、从事职业、个性等不同,对待疾病的认识也不同。慢性患者情绪敏感、脆弱或者由于病痛的折磨使患者产生焦虑、易怒情绪,甚至报复心理,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2.3 患者及家属的期望过高 认为来到医院医护人员就应治好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但是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服务,医学的发展还存在难题,还有其局限性,一旦患者病情好转过程长,甚至恶化或不治身亡,其家属便失去理智,导致激烈的医患冲突。
2.4 经济因素 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也是直接制约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目前,由于新型诊疗设备的引进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相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而社会支持、保障系统还不够健全。当患者花了钱,治疗效果却不明显,或对收费不满,欠费治疗不能满足时,就会发泄怨气。
2.5 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媒体的宣传及“举证倒置”的实施,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希望了解病情,参与治疗。如果忽视了属于患者享有的权利,采取了不耐心,甚至敷衍了事的态度,则会引起医患冲突。③ 3.3 从其他社会因素分析
从政府方面看,社会的发展包括环保、医疗、教育、退休养老、社会救济等等,改革开放20年来,政府注重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相对忽略了以医疗为代表的社会发展建设。近年来,医疗制度和医保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够,医院要维持经营就不得不关注经济效益,产生逐利行为。
从法制方面看,规范医疗市场活动的法制并不完善,导致非法行医、非法操作等行为,这一次次挑战者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底线;同时,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不健全,导致医疗纠纷难以解决,患者一旦对司法机构失去信心,变会报复医生,甚至要求偿命。
从媒体方面看,许多不良媒体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将涉及面广、受众面宽的医疗问题作为炒作的首选对象揭露医疗行业的阴暗面或潜规则。他们正是利用了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以及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④,将患者置于报道的弱势地位,让医生从“白衣天使”变为“白眼狼”,对医患矛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医患矛盾的解决方法
了解了矛盾产生的原因,就需要对症下药。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前面已经提过,医和患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我们要重视这种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实现医患的共同目标——战胜疾病,从而防止医患矛盾的加剧,那么,解决的措施有:
4.1 从医方考虑
对于医方而言,医生应该认识到本着仁心看病救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对病人的诊治既是自己的生存需要,有助于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需求。因此,对待病患应该认真负责,以人为本。此外,治疗获得的收入不仅是一种物质价值,也是一种精神奖励,不应与非法行医、非法操作得来的不义之财混为一谈。
对于医院而言,应该纠正错误的经营思路,规范全体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着力于提升 其职业素养,进行不定期考核。同时经常与患者沟通并听取意见,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4.2从 患方考虑
患者应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与医生的沟通障碍,不要一知半解就妄下定论。相信医生的医术和职业操守,认真咨询并听取医生的建议,遵照医生嘱咐按时就医、吃药。在具有维权意识的同时,患者应该理性看待医患矛盾,了解医疗工作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因钻牛角尖而酿成大错。
4.3 从其他社会因素考虑
政府应该重视医疗卫生建设,完善医保体系,规范和整治医疗行业中的违规行为,让人民真正能放心就医。同时,应增加对医务工作者的关怀,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做好医患纠纷后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无后顾之忧。
在法制上,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规范医疗事故鉴定及赔偿标准,使医疗纠纷的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可解,保障医方与患方的利益。
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时应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医方的过失,也要分析患者或其家属的不当之处,不能有失偏颇。同时,除了报道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应多向大众展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正面形象,在社会传递正能量,恢复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心。
5.结语
医患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患者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和最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和现有的技术水平有时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故冲突难以避免。只有正确对待医患冲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才能减少医患冲突地发生,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治疗才能得以顺利开展,伤医杀医这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参考文献
1.秋实时间: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 经济网
2.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3.《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作者:张爱勤 徐伟琴 卢清丽 叶文静 2008-6-5 4 唐天奕.(2013).医患关系报道中的误区及对策.《新闻世界》, 2013年04期.5 王晓燕, 梁立智, 鲁杨, 吴利纳.(2008).医患关系现状的医方因素及对策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第5期.6 修燕, 王军.(2013).医患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重庆医学》.第8期.针灸推拿专业
学号:20140158 姓名:陶秀传
第三篇:从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
从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看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
xx市卫生局 xxx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责任意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甚至演变为性质恶劣的暴力伤医事件。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院这个曾被视为人道圣洁的场所,不仅有损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损医疗秩序和质量,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风甚至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值得社会各届研究、探讨和深思。
一、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现状
2011年1月至今,据媒体公开报道中有明确地区或医院名称的暴力伤医事件多达79起,共有10名医护人员不幸身亡。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其患者王宝洺砍伤。徐文曾主刀为王宝洺做喉部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产生纠纷。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李梦男疑心医生不认真给他看病,持刀捅伤四名医生。其中28岁实习医生王浩伤重身亡。2012年4月28日,湖南省衡 阳市三院33岁的女医生陈妤娜,被曾经的患者王运生连捅28刀身亡。2012年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凶者王英生患脑血栓,到康红千处医治后感到不适,心怀不满,用斧子砍死针灸科主任医师康红千。2013年9月23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曾在这家医院接受胡须种植手术的患者肖胜持刀砍伤3名年轻护士,其中一人还有孕。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3岁的患者连恩青,拔刀捅向3名正在门诊为病人看病的医生,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王云杰被捅七刀,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耳鼻喉科医生王伟杰以及CT室医生江小勇也被捅伤。2014年2月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坐诊过程中,被一名突然闯进诊室的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4月8日,江苏丰县协和门诊部一中年男子王方立做完包皮手术后对效果不满意,持刀至医生休息室将医生单二辉捅死。2014年6月2日凌晨,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岁的女医生王雅在抢救肺癌患者时,遭多名家属殴打,怀孕5个月的护士谭小飞遭患者家属殴打后,出现先兆性流产。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多名家属逼女医生王雅向遗体下跪、磕头。
在我市,xx医院、x医院、xx医院、xx保健院、x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村级卫生所发生的医患纠风也在逐年上升。围堵打砸医疗机构、打骂医务人员、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的事 件时有发生,2013年xx院2名医务人员遭受患者家属围攻身受重伤。
这些频发的杀医、伤医、辱医事件,使担负救死扶伤职责的医生频频陷入白色暴力恐怖中,让医生感到寒心、恐慌。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正在逐年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因医疗矛盾纠纷引发的暴力伤医案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给正常的公共医疗秩序和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根源
医患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任何情绪化的认知和处理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理性深入地分析,从社会环境、政府责任、医学特质、医疗体系、医患双方、舆论导向等方面探究原因,理清医患关系紧张的根原,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切入点。
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配臵资源作用的增强和调节收入范围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医疗资源配臵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高收入者可以轻松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低收入者只能获得较少、较低水平的医疗资源。这种因为经济地位差距产生的医疗资源分配的悬殊,日趋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的质疑。贫困弱势群体面对疾病、失业、贫困等问题时束手无策、心态失衡,加之医疗体制机制弊端,不良经营行为,极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升级和爆发。同时,在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教育还不发达,社会群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对医疗服务过程出现的意外和差错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心存怨言,极易将医务人员作为发泄不满和怨气的对象,甚至采用暴力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导致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加深医患双方的矛盾。
2、政府责任因素。一方面,政府医疗资源配臵规划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群众看病难问题。调查显示中国卫生资源的70%分布在大城市,其中80%集中在大医院,中国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4。面对全国众多人群的就医要求,如此集中的医疗资源怎能摆脱看病难的困境?大量的病人一窝蜂的涌向大城市、大医院,心急如焚的就医心态和一号难求的尴尬局面,必然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加剧病人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卖给患者。群众对医疗服务便捷、高质、低价的需求,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减少,医院面临生存发展的商业行为,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
3、医药体系因素。探索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医药卫生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几十年努力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实施5年来,我国编织了覆盖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仍然较低,重特疾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仍不健全,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群众看大病时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看病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药补医机制仍未从根本上破除,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彻底,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与用人制度仍未建立,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医疗安全质量和服务态度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4、医学自身因素。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必然带来未知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理应由医患双方 共同承担。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进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一些非人为因素发生的医疗意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是任何高明的医生都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社会、医院、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应当尊重医学科学,回归理性,不能把一切医疗伤害都归罪于医生,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任何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一些疑难杂症重病急诊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冒险和尝试。发生医疗意外后不加区分的打骂医生、围攻医院,只能使医院医生越来越谨慎,重症患者只能死在不断转诊的路上,吃大亏的肯定还是患者。
5、医务人员因素。目前公立医院的现行体制,医生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充满仁爱之心的仁医,还要为了医院生存想方设法去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产业工人。同时,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医生收受红包、开药提成、开大处方等经济行为不但沾污了医生这一神圣职业,更把患者推向了对立面。患者认为医生检查、治疗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容易使医患双方产生信任危机,造成沟通的障碍,医患关系紧张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医患缺乏沟通理解,患者诉求渠道不畅通。患者在就医时,心情往往十分焦急,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安慰。而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在工 6 作中解答患者问题,不耐烦、简单生硬,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进而导致伤医事件的发生。
6、家属患者因素。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兴媒体的宣传,民众在遭遇治疗问题时已不再是过去的惟医命是从,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体现在医疗过程中,就是医闹伤医事件的频发。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其实,若是完全按照法律的途径维权也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扛着法律、维权的大旗,通过非法的途径维护他们认为应得的权益。另一方面,患者对医学知识的误解,期望值过高,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缺乏理解。人总不希望生病,生病了又总希望能尽快康复,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医学面对的是人,千变万化的个体,表现不一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的必然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和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这一切又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就认为是医疗事故,就觉得医院和医生不可原谅,进而大闹医院,甚至打骂医务人员。
7、新闻媒体因素。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群体,过度放大了医疗体制及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为弱热群体报到呼吁,确实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 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群众,加深了医患矛盾,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未进院就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舆论宣传和导向,使部分患者或家属迷失了方向,只要发生医疗事故且不管医生有没有责任,习惯把“闹”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捷径,不阻阻门闹闹要个赔偿总认为吃了亏,专职医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三、缓解医患矛盾紧张的对策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患矛盾是多种因素而造成的,但医疗体制是产生问题的根本。目前,我国医疗体制还很不成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竟争机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机构的改革,政府加大医药卫生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患关系才能得到同步的改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卫生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严格实行监管,各类医疗机构应从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小事抓起,作为患者及其家属,也要对医疗医改工作加强了解与理解,促进医患关系正常化。
2、加强医患双方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是关键。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要理解和尊重患者,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要学会与患者沟 通。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医生在医治的同时,要增进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努力和病人作朋友,面对面谈心,建立与医患互信的医患关系,防止医患关系对立,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医务人员医学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社会、法律知识相对缺乏,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原则,对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赔偿权、对自己的诊治权、特殊干涉权、参与权的有效使用,诊治责任、紧急救助责任、最优化施治责任、解释说明责任、解除痛苦责任等的理解不深。因此,强化医疗卫生法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法规教育,让卫生人员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行医、有效行使法律权利,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在卫生行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防范医患矛盾的发生。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医疗单位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教育,常抓不懈,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使每位职工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最大的信任。要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要建立医德医风考评机制,把医德医风好坏、患者投诉情况作 为主人医生业绩的重要参考,作为职务职称晋升首要条件和绩效工资发放的考评依据。
5、新闻媒体强化正面宣传。新闻媒体对卫生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但应当抵制片面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医患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取得新闻媒体对工作的支持,多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无私奉献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6、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要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力求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严惩侵害医护人身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医院警务室的建设和投入,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防范,不能让医生一边为病人看病一边练擒拿格斗,促进医疗卫生秩序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从文化冲突视角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
摘要:现今社会,医疗服务市场正在经历着日益紧张医患关系的猛烈冲击,并逐渐演变成危害社会和谐的不良因素。近些年,被媒体报道的重大医患关系事件层出不穷,其特点为医疗纠纷数量逐渐增多,涉及事件情节复杂,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危害社会安全。本文主要阐述了医患文化的概念和由来,浅析了医患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讲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文化冲突;医患文化;医患关系;合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7-02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的概念也得到补充和扩大,其中“医方”不再只是主治医务人员,而是包括医生、护士、药检和管理人员在内参与理疗活动的全体机构和人员;“患方”也不只是单纯的求医者,而是包括患者的监护人、亲属,以及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等群体。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创建合理有序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社会、个人和医疗单位都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医患文化的概念和来源
(一)医患文化的概念
目前,很多人对“医院文化”有所了解,却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医患文化”。然而,“医患文化”在许多学者笔下早已诞生,它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方和患方各自持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双方信念、行为准则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医患双方在各自掌握的资源知识和背景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由于其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不同所导致,这正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基础条件,也是产生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医患之间的相互对抗、辱骂、拔刀相向、互相伤害等,导致双方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受伤,甚至死亡,是医患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形式。简而言之,医患文化冲突,是由于医患双方各自拥有的文化差异,进而导致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化。
(二)医患文化的来源
医患二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的主体,在医患交往中扮演对手角色,两者按照各自不同的文化习惯交流沟通,而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矛盾冲突,这是激化医患冲突的关键因素。不同国家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冲突,而这种冲突表现在医患关系上,就形成医患纠纷。纵观历史,医患冲突也具有时代性特点,具体可分为传统冲突和现代冲突。时代更替,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和深度的变革与创新,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新的变化容易被乐于探索新事物、敢于创新的人接受,对那些传统守旧的人来讲,则难于接受。所以,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当代中国医患冲突存在的文化根源。作为21世纪的医学工作者,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带来的巨大挑战。
实际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医患关系受其文明程度影响,反过来,医患关系的文明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医患关系”强调的是医患两者相同的文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情况下,医患两者表现出的是文化差异,因此会产生“医患文化冲突”。“医学文化”是指:人类在医学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其中包括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人类认识学习、钻研探索、接受鉴赏,并不断创新医学成果的过程。医学文化一方面是客观文化,如医院、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是主观文化,如医学知识、医学观念、医学评价等医学思维方式。
“医患文化”不是作为个体单独存在的社会角色,而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的节点,其存在同社会的理论文化与医学文化、个体的思维文化与心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在与社会医学文化的关系上,受社会本身的客观医学文化影响,同时也受包括医学知识和医学文化在内的主观医学文化的影响。而在医学文化中,主观医学文化起着主导作用,医患双方对医学认识和医学观念的理解,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发展。
二、医患关系的体现方式
面对不同的医患个体,要考虑医患两者之间的文化水平差异。但是在这一方面,我们更侧重的是医者和患者两个不同群体之间的医患文化冲突。针对群体来分析医患的文化冲突,涉及范围包括伦理方面、法律方面和心理方面等。医患之间在认知、情感、法律、期望服务和社会心理的冲突,是医患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医患关系的表现形式,总结起来,主要是体现在心理层面。而医患文化冲突,包括社会层面、法律层面、伦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等所有内容。
(一)社会层面
当今社会,医闹、伤医、杀医等医患纠纷事件频发,甚至医生集体罢工,这些都属于社会层面医患冲突范畴。医患社会冲突作为医患文化冲突最为广泛的形式,主要指的就是医者和患者群体间的冲突,按照“医患关系”定位,分离出来的两类人、两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然而,在媒体的参与下,媒体为吸引广大群众关注,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得医患的社会冲突已经扩展到医务人员和公众之间。
社会冲突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具有双面性,应辩证看待。一方面,社会冲突带来一定破坏性,危害社会稳定和谐;另一方面,社会冲突反映出存在问题,迫使促使改变社会结构,优化现行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医患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在面对医患社会冲突时,不应该逃避,而是正面迎接挑战,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集体和个人都要积极配合,为建立良好的医患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法律层面
医患文化冲突中最为复杂的是医患法律冲突,这正是医学立法的难题之一。实现医患双方二者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是法学的主要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从法学角度看,虽然医患双方在法律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的,但是在是否实现两者各自权力上是不平等的。从后者的意义上来讲,医患关系是掌握专业医学知识的医者与没有医学知识患者之间的的关系,事实上并不是平等的。法律判决的困境是医患法律冲突的实质。在医患冲突中,无法判断医者是否要承担必要的法律义务。因此,学界借助“医患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来处理医疗纠纷,其中包括医疗纠纷人民调节委员会、保险公司等。
(三)伦理层面
医患伦理冲突是医患冲突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从时代发展来看,伦理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医患关系。传统时代,伦理文化支配着医患关系。在此阶段,医患关系是产生于熟人之间,彼此之间拥有信任感,所以主要体现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直接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在当代医学时代,医疗技术和医疗文化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医患关系受医学文化支配也发生相应改变。当代医患关系,是存在于“陌生人”交往中的关系,彼此并不了解,而且其中掺杂了医疗机构和诊疗技术等因素,使得原本传统单纯的医患关系也演变成为错综复杂的关系。从社会现状来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拥有的伦理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所以,医患关系受伦理文化影响也不同。
(四)心理层面
具体来说,医患心理冲突,其实是医生和患者之间掌握的医学水平和对医学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的。时代在发展,医学的发展也与时俱进,站在医者角度,具备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级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患者方面,存在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患者对于健康的理解、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对医生的期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在个体心理方面,要考虑患者心理,包括患者个体对医学知识、医学认知观念以及由疾病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医者心理,包括医生个体的医学文化程度,以及在行医过程中出现的防御心理等。区别于传统的医患关系,当代医疗的医患关系主要是由于医患双方不信任的心理造成的。
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体系
当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医学学科分化精细,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医疗机构的性质也发生改变,对当代医患关系的管理也是极大挑战。医患关系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保持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管理规划中,医院文化建设逐渐受到院方的关注,并意识到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机制,有助于建立良好有序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单纯的从医者和患者视角考虑,无法从根本决绝医患矛盾,只有站在医患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医患双方的文化差异,医患文化冲突在社会、法律、伦理和道德层面的表现形式,对当代医患关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合理有序的医患关系。
当代医患关系已不再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医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医患关系更为复杂,所以,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医患关系体系尤为重要。要合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加强医患关系的管理。
(一)强化医疗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管理
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机构的主体,其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及沟通水平等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医患关系。所以要求现代医护人员要掌握优秀的医疗技术,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沟通能力,医疗机构在文化建设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对医护人员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媒体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都发挥着其独有的传播与沟通作用。合理利用媒体,强化医方与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传播正确的医学文化知识,争取实现医学知识的大众化。在现今信息数据透明化的社会,只有让医患之间信息相对对等,才能有效解决由认知差异和文化差异带来的纠纷和冲突。
(三)政府加大对医患关系的关注
在医患关系上,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向人民群众传播正面的医患文化,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在政府和媒体的积极引导下,让医患双方明确各自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端正自己的思想,为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各种关系交织的一个节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安定。当前,和谐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个人的关注。医护人员作为医患主体,应该主动承担管理者和沟通者的角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医患环境。患者作为医患的另一主体,应该主动学习了解基本的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的认知水平,理解医务人员,配合医者的治疗工作。政府和媒体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传播正面的医患关系。社会各界人士,主动积极合作,创建良好有序的医患关系体系。
第五篇:从现代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千字)
从现代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效果的需要。
【关键词】 医患沟通;医患关系
一,现代医患关系的危险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卫生部连续四年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推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把建立医患沟通制度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管理者把如何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作为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据资料报道,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发生了医疗纠纷后,73.5%的病人及家属曾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其中40%发展成打砸医院。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在326所医院中有90%的医院发生过因医疗纠纷导致病人滞留医院、不交纳医疗费的现象,此种现象已成为很多医院面临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
二,现代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存在的问题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政府对医疗事业投入不足,可以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总根子。政府投入少,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会产生逐利冲动,甚至陷入以药养医的误区,导致一些医生不顾病情需要,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令患者不堪重负。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极易产生抵触情绪。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2,医院及医务人员存在的原因
部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护理质量不高,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缺乏主动性、耐心、责任心,不会沟通。另外,设备的完善,让彼此缺乏沟通。在医院不断的发展下,硬件设备不断更新,医生的诊断主要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诊断设备,并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化和遥控化,患者与医生的交流越来越少,缺乏思想交流的彼此,感情淡漠,纠纷却不断增加。3,患者存在的问题
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的困扰下,急切渴望药到病除,因此他们对医生常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未达到预期效果,他们就容易对医生的水平产生怀疑,此也是信任问题所在,期望值过高和不信任导致医患关系矛盾容易产生。另外,在法律知识不断普及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下,维权意识也普遍增强,加上要求的日益丰富化,人们更注重心灵的感受,而不少医务人员由
于日常工作的繁杂,精力的有限,容易在细节上忽视,而敏感的患者或者家属容易由此产生抱怨,家属互相沟通的不妥,让矛盾激化,由此患者对医院一盘否定。
4,媒体方面存在问题,随着病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不公正地报道,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偏见,媒体成为了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医患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催化剂。因此,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据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80%为非技术因素所致,其中大多数与医患交流不足或交流不当,告知不充分有关!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出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从六个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用保障人民健康来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政府完善医疗体制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增强医院发展活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加大对卫生经费的投入,并保证定项补助经费的到位,为医院发展注入活力。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医疗供需矛盾。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负担,药品以“零利润”供应患者,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医疗服务需求。
2,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要有良好的医德,医德的最充分的体现是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比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好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医治的结果,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3,提高医疗技术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
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患者取得疾病的控制好转和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第一要素,对所接诊病人的相关疾病无论是否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都应将此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好,在此基础上多与病人交流,告知有关疾病的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一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也应该积极请教自己的上级医师,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医学网站,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较高的技术服务。
4,促进医患沟通,落实医疗告知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孤帆管理,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新模式。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任何检查项目、自己的经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得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
5,患者的理解和尊重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患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患者对就医行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和探索性,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当诊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时,患者及家属要通过医疗鉴定、法律程序等正常途径来依法解决,不能威胁恐吓、无理取闹、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程序。以理智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医患双方,医患关系才能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
6,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宝
新闻媒体是我们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7,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还需要法律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医患关系紧张,院方和患者及其家属都各有不易之处。调整医患关系,解决的良方之一,就是依照法律办事,注重尊重和保护对方权利,避免医患纠纷!
总之,医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和被信任、尊重和被尊重的社会伦理关系。改善医患关系,既要加强医德建设,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又要让全社会了解医学知识和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与性质,还要加强相关立法,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只有在理解医生,关爱患者的基础上,通过医患双方、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参考文献】
孙慕义医学伦理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010重印)
邱祥兴医学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