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消息导语写作

时间:2019-05-14 06:4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软消息导语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软消息导语写作》。

第一篇:软消息导语写作

第三节 软新闻(消息)的写作 一 导语 概括性导语

延迟性导语(delayed lead)含义:

这类导语通过叙述逸闻趣事或丰富多彩的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被吸引到新闻报道中。

•这类导语是以一个事例、一则趣事或一个例子来设置某种情境或制造某种情绪。•这类导语通常以导语群的形式出现。类型:

描写型导语(descriptive lead)叙述型导语(narrativer lead)轶闻趣事型导语(anecdotal lead)其他 对比式导语 神秘噱头式导语 引语建构的导语 并列句式导语 提问式导语 直呼式导语 惊醒式导语 3 写作提示: 注意观察

不要延迟太久(核心段)力求新闻顺畅展开 4 如何寻找导语

•要找到一条能在报道中对你有帮助的导语,首先找到核心段(焦点)。•读者兴趣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有什么人可以用来形象地阐释矛盾或问题吗? •对场景的描写能建立与报道重点的练习吗? •能用一件惊人的事情引出核心段落吗? •是否有可以支持导语的精彩引语? •能设置一个问题让读者去寻找答案吗?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故事,你会怎样开头? 忠告

试着写不同导语而不是挣扎着去找一条完美的导语。

确认导语要紧扣报道重点并且能在正文中得到进一步补充和支持。不要绞尽脑汁“创造”导语。从报道中提炼,而不是依靠大脑灵感。惊醒导语

爱吃肉的人注意了!一份最近的报告指出,每天摄取动物肉的人,与完全不吃肉的人相比,引起结肠癌的危险率相差两倍以上。美国医师为林特证实了这一点。

直呼导语

1吨重的月饼你吃过吗?临近中秋,天津家乐福超市南开店里,每天有将近5万人能一睹大月饼的风采。

提问导语

通过投放语音广告寻找真爱的概率有多大呢? 对于特里而言,大约是40比1.4月13日,特里准备和安德森结婚。安德森是她在1976date服务上发布语音广告后同意见面的40个青年中的最后一个。她是从电视上看到这种广告服务的……

语音广告的作用与平面媒体上刊登的个人广告的作用差不多。

并列导语

波士顿学院有一个主观饮酒和毒品教育的助理教务长。罗基斯大学留出宿舍房间用于学生醒酒。内华达大学禁止学生逃避学校的体育活动去饮酒。

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教育和恢复计划解决饮酒问题,以取代校内团体所制定的更为严厉的规定。

引语建构导语

安多福蜷缩在地下室时,她确切地知道一场飓风刮过她温馨的家园时花了多长时间。

“飓风持续了五次万福玛丽和两次天父(祈祷词)的时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迅速的。”她昨天说道。

她正祈祷时,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室发出隆隆响声并摇晃起来。她后来跑道楼上,几乎不敢相信飓风破坏的范围,这种破坏讲这个位于尾崎拓东五英里的小镇席卷一空。

神秘噱头导语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公共图书馆。

首先,书架上只有四本书。其次,你在其他图书馆或者书店找不到这些书也不会有批量新 书补充到这里的书架上。

你可能永远也找不到。

那是因为上周末在这里开业的brautigan图书馆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规定——它只接纳从未发表的书籍。

对比导语

丹尼尔有9个孩子,其中5个孩子尚不满12岁,可她却每7个月写一部小说。

20年前,赖安和科比可能会相互用拳头击打对方,输者带着青肿的眼眶和受伤的自尊回家。

但在现在这样一个世界,青少年常会用手枪造成一些悲剧,赖安就是在这样的悲剧中死去的。县高级法院周一就此事进行了裁决,称有合理根据判决科比犯二级谋杀罪。

逸闻趣事导语

一个春季的深夜,在一家酒吧和酒之后,霍利斯虽然有点反对但还是同意了男友把他们的激情之夜记录在录像带上的愿望。

在爱德华的公寓中,摄像机在床尾转着。他答应抹掉录像带上的镜头。

七年之后,和爱德华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霍利斯在特拉华县法院起诉爱德华播放那盘录像带损坏她的名誉。

霍利斯声称,爱德华在特拉华县和周边地区放映并销售过这盘录像带,并且把一些拷贝给了镇上两个酒吧的老板,让他们放给顾客看。

叙述导语

朱利安景观感觉到有一支紧扣扳机的枪顶着他的头。“我要杀了你。”身后一个声音说。

“我看不见是谁,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朱利安说,“我只是在想某人打算杀了我。” 朱利安本能地打掉了枪,把嫌疑犯摁到在地并给他带上了手铐。嫌疑犯是个12岁的孩子。枪是一支玩具枪。

这个事件对于那个男孩来说可不是个玩笑,他被指控为袭击警官而遭逮捕。

描写导语

斯基派克农场主约翰哈森站在齐膝深的泥浆里,用泵把牛奶抽取到木制饲料槽中。他饲养的猪长声尖叫着并发出哼哼声,猪嘴颤动着,互相爬过对方的身体接近它们的食物。哈森深深吸了一口气。

“那些东西闻起来有酸腐味吗?那就是他们说的有害气味。”他深吸着气对新邻居艾恩布里奇房地产公司说。这是一座两层高的殖民地时代的房子,投资200000美元以上。

艾恩布里奇的开发商们说哈森的农场发出难闻气味。而且他饲养的250头猪叫得太厉害。

因此他们已经想蒙哥马利法院提起诉讼,以迫使他审视自己的行为。

第二篇: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导语的写作

□翟河贵

● 导语的作用与重要性 ● 导语的形成与发展 ● 常用的五种导语样式 ● 几点技巧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一、导语的作用与重要性

导语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直接揭示消息的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整篇消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导语在消息写作中,占有非常关键的位置和非常重要的份量;消息成功与否,精采与否,导语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导语决定消息的成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说: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新闻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最见功力的是标题制作;记者最见功力的写好导语。美国新闻学家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要想写好消息,就必须先写好导语。导语是写消息的门槛,也是写消息的神龛;导语是写消息的最低要求,也是写消息的最高境界。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说:“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正因为导语的重要,琢磨和研究导语的写作技巧,就成为了名记们的不懈追求,以至有了样式纷繁的导语,也有经典和现代的第一、第二、第三代导语。

二、导语的形成与发展

导语的写作形式源自电报。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率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因战火与电讯的原因,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从而诞生了消息导语的形式,促成了消息“倒金字塔”结构模式的形成。消息早先有五要素,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re(何地)、when(何时)、why(何故);后来又发展为六要素,即增加了how(如何)。不同时期的导语,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代导语,要求五要素齐全。

例: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一艘澳大利亚轮船上发回一条消息,其第一段就是五个W俱全的导语: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摩亚群岛。结果有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碎,要么被摔到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这条导语被当作第一代导语的经典,一直沿袭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代导语要素俱全,因此又称为全型导语。

人们因嫌第一代导语冗长,重点不突出,于是诞生了第二代导语。其特点的是,在导语中只交待最重要、最新鲜的部份要素。于是,又被称为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假如对上面的导语进行变通,则成为:

3月16、17日,美德两国的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遭猛烈风暴袭击,全被掀到礁石上摔得粉碎或被摔到海滩上搁浅,142名官兵全部遇难。

现在又有了第三代导语。它是在第二代导语的基础上,着意突出要表现的要素,将其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又称为丰富型导语。假如,再修改上面的导语,则成为: 飓风将美德两国的6艘战舰和10艘船只像树叶般抛向空中,而后重重地摔碎在礁石上,或像一堆废钢铁散落在海滩上,142名官兵葬身海底,无一幸免。

导语在要素上结构上的演变,决定了在形式上也呈现多样性,主要有:1.叙述式、2.描写式、3.提问式、4.评论式、5.引用式等。

在此五种形式中,也有人归纳出导语的20种写法,它们是:1.一语破的法、2.设置悬念法、3.欲擒故纵法、4.化静为动法、5.拟人修辞法、6.数字对比法、7.速写勾画法、8.巧用背景法、9.古诗名句法、10.烘云托月法、11.抑扬顿挫法、12.特写镜头法、13.曲径通幽法、14.一张一弛法、15.小中见大法、16.先声夺人法、17.拉近时间法、18.提问作答法、19.有意重复法、20.化整为零法。

三、常用的五种导语样式

导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很多,各有特色,各有妙处,但万变不离其宗,统而观之,也就五种基本样式:

1、叙述式

也有的将它称为直述式。它用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捷明了地概括叙述出来。叙述式导语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展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

例:《玉屏箫笛博物馆成功注册登记》(张炜)

近日,我县玉屏箫笛博物馆设立申请获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设立并予注册登记。至此,贵州省内唯一以箫笛为主的专题类博物馆,终以合法身份正式跻身全国博物馆行列。

这是一条典型的叙述式导语。除日期模糊外,其余都清晰醒目,读者一目了然。

又例:《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罗厚裕 汪承宏)

11月18日,县委书记王俊铭,县委副书记、县长安孝荣等四大班子领导率各乡镇、县直部门负责人组成党政代表考察团,赴黔东南州丹寨县考察学习。

叙述式导语容易把握,又直观醒目,以至成为报纸的最主要导语形式。因其平铺直叙,相对就显得苍白乏味。

2、描写式

也称渲染式,它采用文学的手法来描写、比兴、烘托环境氛围,营造一种让读者亲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直接置身于现场。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较大场面的描写,其场面与氛围轻松且亲切,易被读者接受。

例:《田坪镇头花蓼喜获丰收》(李方红 郑周刚)初冬时节,正是中药材头花蓼的收获期。

11月18日下午,田坪镇党委书记张勇带领班子成员一行人深入头花蓼种植基地指导收割工作。在冬日的暖阳下,一派红花盛开的田园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收割药材,有的在搬运,一片丰收景象。

无论视觉还是感觉,都比叙述式来得爽快,而且,作为导语要表现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因文学描写而受影响。

又例:《扮靓农村新画卷》(罗厚裕)秋高气爽稻翻浪,依山傍水啁啾声。

近日,笔者在村支书姚元文的带领下,走进位于七里塘村的贵州种猪养殖厂。一进厂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清洁的水泥地面、整齐划一的猪圈厂房。正在调配母猪食料养殖场老板张吉平,忙着蹭去手上的粉屑,笑呵呵地大步迎向我们。

真像展开的一幅画卷,一幅新农村的秀美图画。天空,秋色,稻田,溪流,鸟声,猪场,还有笑呵呵的养猪人„„描写式导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导语形式,因为文学的修辞手法很多,所以相对而言,它的形式就更显得灵活,也就更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提问式

也叫设问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

例:《舞阳河岸的曙光》(奚旺)玉屏能够再度崛起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一问,拨动了多少玉屏人的心弦。这问话,积压在玉屏人心中已是好些年头。看下去,为什么肯定说玉屏能够再度崛起,求索这个中的奥秘。

又例:《送去一片温暖和问候》(任坚琴)

当中秋月圆家家都在沉浸天伦之乐的温馨时,是谁在牵挂着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非常人性的提问,揪住了读者善良与关切的心。不禁往下看去,在这特殊的时候,是谁将温暖将关爱送到了他们的身边他们的心上。

设问式导语,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无论导语中答与不答,在主体内容中都是有答案的,而且一定是确切的答案。

4、评论式

也叫议论式,它从议论入手,或把议论与叙述结合起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这种评论应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例:《十字路口的‚美丽风景‛》(龚永文 王绍莉)自我县交警首支女子协管中队的警花们正式上岗以来,人们在经过城区七眼桥路口、北门桥头路口时总是可以看到,马路中间英姿飒爽的女协警,用优美利落的手势和标准洒脱的动作,指挥着来往车辆通行,成为十字路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警花本来就是一道特殊风景,而玉屏突然冒出一支女交警中队,警花们在城市的中心区英姿飒爽的表现着她们的风采,的确让市民们眼前一亮,似觉猛然间真的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作者肯定的语气,透着赞许,也流露出欣赏。

又例:《妇女小贷为勤奋妇女再添新衣裳》(姚玉娥)提起大龙镇草坪村的杨木珍,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种植致富带头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她 7 从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桔种植大户。

这种评论式导语,语气非常肯定,也非常坚决。其实,这种开头太过直露,往往是初学写作的人用得较多,熟手和资深的写家一般都不太用这种写法。严肃的道理,铁定的判断,有时是可以在轻松的微笑中说出来的。

5、引用式

也称引语式,是指引用他人或文章的话语来提示主题或引出主要事实。这种导语引经据典,说服力强,观点鲜明,主题突出。

例:《亚鱼乡:危房改造暖人心 百姓笑颜住新居》(张高 洪佑文)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扶,我一辈子可能也住不到这样的新房。‛11月17日,初步建好新居的亚鱼乡瓮袍村低保户老人杨精树在自家新房里激动的对笔者说着他的乔迁感言。

危房改造,利民慧民,造福百姓,益于社会。乔迁新居的农户有感而言,发自肺腑,可信可亲,吸引读者看这新旧两种不同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变迁。

又例:《友好合作红纽带 架起南北彩虹桥》(潘晓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多岗位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作为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10月25日,我县选派了10名干部远赴河北省曲周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踏上异地学习锻炼的新征程。异地挂职锻炼,玉屏早已有过,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干部的途径,然而眼前,到河北曲周挂职锻炼却与往日有截然不同之处。河北曲周,是现任县委书记的成长地,两地干部交流挂职锻炼,远非他地可比,一定会有更大更实在的收获。

导语写作,写法是各式各样,有人认准一种就一成不变,有人则在时时练新,摸索新的奇的美的巧的写法与效果。不管看样出新,基本上都是由这五种派生,或说是在这五种的大框子内。

有一种理论是将导语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和“复合式导语”。其实,这三种形式,并没有超出上述五种导语的范畴,只不过是划分的方法不同而已。“硬式导语”,意思是导语来得直白一些,情感色彩要重一些,观点更鲜明一些;它大体上倾向于叙述式导语。“软式导语”,则曲折与委婉一些,更接近于描写式导语。“复合式导语”,也就是二者的因素都考虑,只看更侧重于哪个而已。持这种理论的人倾向于,硬式导语适合时效较强的报纸类媒体,软式导语适合时效不很强的杂志类媒体。

四、几点技巧

1、突出新闻价值

导语凸显的是消息的新闻价值,至于消息的要素是不是全,或是占有几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最关心和最想看到的。这里,以威 9 夷大学新闻学教授弗兰克尔在“中国记者培训班”上写的三个导语为例:

例1:今天早上7时,4辆救火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北草木街871号,火被扑灭,无一人伤亡。

例2:一个寡妇和她的5个孩子,于今晨7时从熊熊火焰中的北草木街871号二楼破窗而出,母子安然无恙。

例3:今晨7时,北草木街871号被熊熊烈火所吞噬,而户主卡琳娜和她的5个孩子站在一旁眼看着自己的房屋被火毁掉。

通过比较能明显发现,例2选准了最关键的“WHO”(谁)。寡妇从熊熊火焰中的二楼破窗而出,且安然无恙。这样的关键词句,摄人心目,简洁传神,突出了最核心的新闻价值,自然是最佳导语。

2、言之有物,实际实在

导语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力避满是概念和口号,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避免因此冲淡重要的新闻事实。如:

12月10日上午,县农牧科技局地震观测台、政策法规股、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农机中心、种子站、土肥站等13个站股16人,利用休息日到县工商银行门前开展了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制精神’的2011年‘12.4’法制宣传日农业法制宣传活动。

罗列太多的单位名称,看着就累与烦。“13个站股16人”、“利用休息日”,这样的数据和时间,完全没必要在导语中出现,它不是这条新闻的核心内容与价值。再如:

10月31日,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孔锦率省文化厅社会处处长王德文、副处长虞奇勇、人事处处长王宁一行,到我县检查指导文化工作。

同样是罗列太多的官名,一长串官名于导语并无实际意义,没有作用与价值。有用的仅仅是“10月31日,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孔锦率队到我县检查指导文化工作。”

3、灵活安排词序

重要词语放在前面与放在后面,于导语的份量会有相当大的差别。位置得当,醒目富有视觉冲击力,位置失当,则效果大打折扣。

例一:体育馆里挤满了前来观看演唱会的热情观众,他们都为一睹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风采,现场欣赏她的原声真唱。

例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来到玉屏演唱,整个体育馆里挤满了的热情观众,以一睹她风采,现场欣赏她的原声真唱。显然,例二的效果更好一些。将宋祖英放在开头醒目的位置,同时强调她是第一次来玉屏开演唱会,以至出现轰动的效果。

4、巧用动词

动词是让消息变得生动的词汇。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即使是动词,但只有一个是最准确与最生动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推敲”。例:

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也人物性格化了。

5、多用短句

在消息写作的“十大规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就是强调要多用短语。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就非常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五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具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还有一些需加以注意的地方,这也是写作的技巧之一,如: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至多只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给人以枯燥感,让人厌烦。

导语的确重要,但只要找到了窍门,写好导语也并不难。然而,漂亮的引人的导语,真的能引人入胜,急切地渴望读完全文。

第三篇:消息的导语写作20110608

消息的导语写作

消息是各类媒体采用最多、影响最大的、规范性很强的一种新闻文体。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形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我们逐一介绍消息的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以及消息的结构和类型。

1、导语的含义

导语是一篇消息在开头位置用以引导读者的那段文字,也就是说导语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地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和意义表达出来,是消息中最有价值部分。

从以下几个方法理解:

(1)导语是位于消息头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消息头,指每篇消息正文前面都有本报讯,**电,交代新闻由何时何地传来,由哪个新闻机构提供,作为消息的标志);

(2)导语是消息的精华,表达的是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内容;

(3)导语短小精悍,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如果消息很短,只有一个自然段,则通常第一句话就是导语,如果消息有好几个自然段,一般第一个自然段是它的导语。

2、导语的诞生

导语的雏形诞生于1865年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了迅速向人们报道非常关心的战争情况,记者都采用刚发明的电报技术来传送新闻稿。但当时技术不很完善,一篇新闻往往传了一半甚至刚开了一个头,就因技术原因中断了,于是记者采取这样的对策: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写在前头,略显次要的随后再介绍,这样即使电报中断,也有可能将新闻的核心内容传递出去。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遇刺,美联社驻华盛顿一名记者迅速发了一条只有12个字的单词“美国总统在剧院遇刺重伤”,简明快捷。很多记者如法炮制,导语就产生了。

3、导语的发展

19世纪末,美联社总经理梅尔维尔要求美联社记者所写的每条消息导语中都要新闻六要素俱全,这样的导语被称作为第一代导语,第一代导语强调整体性、完整性,字数多,段落长。第二代导语只选择最重要、最能激起读者兴趣的两三个要素写进导语,其余要素放在主语中再作表述。第三代导语更强调精短,号称“一句话导语”,而目前流行的“第四代导语”,强调自由化、吸引力,写得流

畅、生动,但不注意对新闻事实的完整概括,不讲究精炼扼要,还没得到普遍承认。

4、导语的意义和作用

导语很重要,成为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写的不好,编辑没看完就会把它扔进废纸篓,读者一看没兴趣就会放在一边关注其他新闻。导语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5、导语的类型

(1)直接导语

直接叙述新闻事实的导语,简洁明了,直接导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非常单纯的,只包含一个明确具体的新闻事件。举一个例子:“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4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毛泽东亲自写的消息的导语)

直接导语也可以将两个新闻事实合并在一起叙述出来,但这两个事实必须有紧密的关联,举例:准备出国访问的我省两个外访代表团日前被省政府取消,元月6日,程安东省长在总结前不久政府代表团访欧工作时,说明取消两团的根本原因是其不符合“高效率、快节奏、办实事”原则。(导语中叙述的不止一件事情,具有符合性。)

(2)延缓性导语(又称为间接导语)

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通过描绘场面,渲染气氛、解释概念、介绍背景、引用典故等方法先做一个铺垫然后说出新闻事实,这样可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比如驻联合国大使丹尼尔·莫伊尼汉向总统辞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职务,美国很多媒体对此做出了报道,有的采用直接导语,有的采用延缓性导语,我们举几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这两种导语的区别。

a.华盛顿消息昨天行政当局有关人士说,引起争议的驻联合国大使丹尼尔·莫伊尼汉已向福特总统递交了辞呈,他可能寻求在纽约担任民主党参议员的候选人。——合众国际社

b.华盛顿2月2日讯丹尼尔·莫伊尼汉今天辞去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职务。——《纽约时报》

再看几则延缓性导语

直到最后一刻,丹尼尔·莫伊尼汉还在说,他不知道是否应该辞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下了30次决心”,“就像马克·吐温讲的戒烟容

易得很,我已经戒了一千次”,上周,莫伊尼汉最后下了决心:辞职。(时代杂志利用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写的风趣诙谐)

c.当丹尼尔·莫伊尼汉向联合国道别的时候,他很显然是在走进另一扇敞开的大门——美国参议院。(《基督教科学报》使用“道别”、“走进”、“一扇敞开的大门”等比喻性词语,虽不知说但意思很明白)

d.空军一号欢快地飞越中西部,午餐在途中进行。总统刚刚在他的座位上坐稳,他的麻烦事来了。“总统先生,有个不好的消息报告称,”白宫办公室主任理查德·查理报告说,“帕特·莫伊尼汉辞职了。”福特抬起头来吃惊地问:“为什么?”(《新闻周刊》居然来了一个电影镜头式的场景刻画,最后来一个总统的表情大特写)从这些中,我们可以看出直接导语和延缓性导语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直接导语开门见山,直奔要害,延缓性导语则要么兜一个圈子,引起读者兴趣;要么采用比喻、暗示方法间接揭示新闻事实,比直接导语来得更为生动。应用时要注意两者适用不同范围,首先直接导语适用于时效性强的新闻和硬新闻,快新闻和硬新闻无暇迂回,最好直截了当。延缓性导语适用于时效性弱的新闻和软新闻,可以从容地曲径通幽。其次,直接导语适用于广播、日报等快速媒体,延缓性导语适用于周刊、杂志等出版周期较长的刊物。因为这些出版周期长的刊物报道的新闻时效性比不上,就必须靠加强趣味性来赢取读者。

6、导语写作手法

(1)叙述情节,简练生动

把导语情节化,也就是把新闻事件浓缩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短小故事写出来作为导语。

例:“一个名叫品托的小男孩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公共汽车上打了一个喷嚏,三天之后,坐在他旁边座位上的健壮的劳动者厄瓜多病倒了——他患的是可怕的曼谷型流行感冒”。

美联社电当达雷尔看到一个老年妇女的房子摇摇欲坠时,他吃了一惊。于是,他发动大伙儿前去修房子。(这两则导语不长但情节相对完整,像一个微型小故事、生动有魅力。)

(2)略作描写,有形有神

消息是一种多用叙述、少有描写的文体,在导语中不能展开精雕细刻的描写,但用三言两语或者一两个生动传神的词汇略作勾勒,可以达到生动传神的目的的。

例如:

新华社西安电西北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将军20日赐见放下武器的蒋军76军中将师长廖昂。会见时,廖垂手鞠躬,局促不安,贺龙将军与之握手。(略作描写,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国民党降将廖昂在强大的解放军的威慑下内心惊恐,被贺龙将军接见时又有些受宠若惊的姿态、神情,有声有色,形神兼备,但描写亦不夸张。)

新华社电9月28日,在张剑桥头,公安局审查扣留了一个穿着黑色旧棉袄,用毛巾蒙着脸,躺在一辆大车上呻吟的商人,这就是从济南逃出来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这段活捉王耀武的导语有对王耀武的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但只用了20余字。

(3)提出问题,启发引导

在导语中提出问题,一可以对新闻事实起强调作用,二可以启发读者思考,但问题必须和新闻事件结合起来。可以先用问题引起读者兴趣,接着叙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先叙述新闻事实,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读者思考新闻事实的根源、意义。看两个例子:

美联社纽约电假如你经营一家旅馆,你怎样使房客把房间里的电灯自动关掉同时并不少收他的钱?常驻新加坡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奥芬发明了一种节省能源的装置,让乘客把钥匙放在一个特殊的锁孔里,这个锁孔实际是与房间里的电气系统联结在一起的一个小盒子,能达到节省电的目的。(首先提出问题,再由问题引出新闻事实)

据哈尔滨市石油公司反映:目前全市有私人轻便摩托车5300多辆,而上半年到石油公司来买汽油的还不到70户,那么天天在街上跑的5000多辆轻骑都烧谁的油呢?(先说出事实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思考)

(4)运用对比,突出价值

把有鲜明差异的事物、行为、评价组织在一个导语中,彼此之间形成鲜明对照。

35岁的回族中医马牧西在兰州可算一个新闻人物,有人说他胆大胡整,给病人下的药量之大像是治牲口,可更多的病人又是那么信服他,整夜排队挂他的号。(肯定与否定态度对比,写出对新闻主体人物不同的评价和态度)

鲁山县辛集乡由于盖房材料匮乏,多数农户不得不用土坯和麦秸垛成简陋的草房,然而在16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现实与前景对比,说明现代科学帮助人们从简陋土坯房搬进新型住房。)

合众国际社电阿瑟·弗洛莫过去以“5美元一天”的价格组织游客游览欧洲发了大财。而今天,一般游客在欧洲每天至少花费10倍的钱。弗洛奥公司现在组织欧洲旅游,每天收费130美元。(今昔对比通过巨大反差来调动读者兴

趣。这些对比都有效地强化了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意义,比单从一个方面落笔效果更好。)

(5)引用原话,真实可信

加引号把对方的话原原本本地重述一遍,所引的原话可以是对事件的描述、介绍,或者对事件的认识、态度,或者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有个性的情感流露。

市委书记***今天在视察**村时,“一个一千多人的大村子,十几年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应把这里普法教育的经验推广出去。”(既有对事实的介绍又有对事实的评价)

6个月前到朝鲜的俄亥俄洲人,美国一等兵杰弗里说,“呆在这里保护仇恨我们的人,真没意思。”(借一个与事实密切相关的人物之口用富于个性的语言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新闻事实)

(3)巧用典故,引出事实

巧借一段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历史典故或传说故事可以增强读者的兴趣。比如下面两则导语则很有可读性:

《历史·项羽本纪》对鸿门宴有一段精彩描写,其中那位无畏的勇士樊哙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史记》说樊哙在发迹前“以屠狗为业”,现在他的77代孙樊宪涛凭借祖上传下的精湛技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人称“中国狗王”。

山西古典蒲剧《蝴蝶杯》中描写男主角有传家之宝蝴蝶杯,非常神奇,只要斟酒入杯就有五彩缤纷的蝴蝶在杯中翩翩起舞,杯中酒干,蝴蝶也隐去。这种蝴蝶杯最近由山马市陶瓷厂试验成功,第一批近二千只已销售一空。(由历史人物、典故、民间故事引出新闻、饶有趣味)

7、比喻起兴富有文采

在导语中用一点文学手法,不违背简洁清楚的原则,不故弄玄虚,因文害意也是提倡的,但很难写,比如一则写森林公园的消息:

听说上海一东一西镶有两块玉,左边是块“汉白玉”,即波光粼粼的淀出湖,右边是块“祖母绿”,那就是满园覆翠的“森林公园”„„(这个导语采用既比且兴的写法,把淀出湖比作汉白玉,把森林公园比作祖母绿,这是比;用淀出湖引出真正要写的森林公园,这种先言他物引出所咏之辞的写法就是兴。

8、略加评议,点示主旨

适当时候做些议论来点示主旨,比如: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游的最大洪峰,今天凌晨顺利通过葛洲坝水利工程,我国这座最大的水利工程成功地承受了考验。(最后一句就是点示主旨的议论)

第四篇:消息稿标题导语

消息稿的标题、导语

一、标题写作:

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凝炼和生动。(1)准确

准确是消息标题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二是要准确评价事实;三是运用语言要准确。如: A、武汉出现一内脏裸露婴儿 此乃产妇孕期与宠狗接触所致 B、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校2000余名新生入学

C、不恋“天南海北”主动申请到“新西兰”

以上标题A为事实概括不准确,因有关专家只是推测与孕妇接触宠狗有关,而并未确证。标题B明显对事实意义的揭示太夸大了。标题C中,谁也想不到“天南海北”是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新西兰”是指新疆、西藏、甘肃。(2)鲜明

鲜明即指标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揭示和评价,表现出来的对事实的态度立场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包括态度、立场的正确性。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肯定的态度,如歌颂、赞扬、支持、同情等;二是否定的态度,如怒斥、揭露、嘲笑、讥讽等;三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如: A、伊拉克总统说伊朗的进攻被击退 伊朗说收复三百多平方公里失地 B、壮哉教师于元贞勇斗窃贼身亡 悲哉数百围观者竟无一人相助 C、竟敢敲诈两会代表 一路边店遭严厉惩处

以上标题A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场,是合适的;标题B对事实有肯定有否定,态度鲜明。标题C则态度含糊,不鲜明。(3)凝炼

就是要简洁明了地传达出消息的内涵。要用点晴之笔,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准确的信息。试比较下面两个标题: A、节省处事经费节省时间精力 我国礼宾改革已有一定成效

国宴规定四菜一汤,仪仗队鸣礼炮使欢迎仪式更隆重 B、我国续作礼宾改革 国宴实施四菜一汤

以上标题A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信息应是“四菜一汤”,但却被啰嗦的语言冲淡了。而标题B则突出主要信息,要言不烦。(4)生动

消息标题要力求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故应讲求生动性。方法很多,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或名言警句、方言民谚等。请看下例: A、一窝“油老鼠”落网 B、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 C、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

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竟是“分配基本合理” D、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青岛会议知多少 请看会议一览表

以上标题A、B、C分别用了比喻、回文、对仗方法,D则引用名言,故而生动耐读。但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恰当、贴切。如“中国黑姑娘远嫁阿根廷”这一标题,看了正文才知是指中国煤炭销往阿根廷,实在牵强。“九辆汽车搞死亡之吻”这一标题,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说得如此轻佻,实不可取。

1、运用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力求新颖。

例如:《九江大桥坍塌一周年 明年可望“伤愈”上岗》。“伤愈”这一新颖的修辞就比较容易吸引读者注意。《战术让篮球“听话” xx队逆转xx队》

2、采用“双行题”。

例子:盈盈一池水,亭亭数枝荷(虚题)——记全国短池游泳赛的三位新秀(实题)。虚题有利于吸引读者,实题有利于概括内容,虚实结合,这样的效果往往更好。

3、句式对仗。

例子:《新生夜修多缺席 领导视察保秩序》、《“园丁杯”烽火重燃 篮球赛酣战不断》

4、活用名词。例子:《“音”梦相约 携手寻梦》 拟写新闻标题要必须注意几个具体的问题:

1.关于时态的问题。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新闻消息中的“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的时间,在标题中一般是要省去的,目的是增加新闻的新鲜活泼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少数新闻报道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标题中一般用“将”字表示,即表示未来的时态。2.关于语态的问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而不采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主动语态便于从正面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

3.关于标点的问题。引题末尾(指最后一个字的后面)可用问号、叹号、冒号和破折号;主题末尾,可用问号和感叹号;副题末尾可用感叹号和问号。

二、导语写作方式归类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第五篇:消息导语的写法

消息导语的写法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指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消息导语的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美国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花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导语的写作。许多人构思和写作导语的时间要占据通篇稿件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由此可见导语写作的难度和重要性。

导语最基本的要求是言简意赅,即用最简洁凝炼的语言将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最精彩、最生动、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来。导语的写法千变万化、灵活多样。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下列8种。

一、概要式:即用叙述的方式来归纳概括新闻的要点。

如:新华社1949年4月22日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如:本报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培育计划中的第一只白猴于5月1日降生。(1988年全国好新闻消息二等奖,原载《云南日报》1988 年6月29日一版)

再如:本报讯(记者李捷)613万考生迎来了他们一生一博的时刻-2003年非典时期的正常高考今天静静拉开帷幕。(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

一、描写式:即用现场目击、白描勾勒的方式来切入。

如:新华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电(记者郭玲春)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o(第四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还有列宁的墓、白求恩的故居以及日本的劈啪舞……人们不用出国,在五泉山公园文昌宫举行的《劳崇聘外国风光写生展览》上,便可欣赏到外国的名胜古迹,领略到外国的风土人情。(原载《兰州晚报》1985年10月8日四版)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大西北一个偏僻山村的崎岖小道上,一支娶亲的人马抬着花轿,拥着新郎入场,由此引出一个凄凉的、为人们所熟悉

却又弄不清发生在何年何月的故事。这是省歌剧团为建国40周年正在排练的献礼之作——《阴山下》的序幕o(《兰州晚报》1989年3月5日四版)

三、提问式:即先提出问题,引出悬念,进而解答。如:本报讯(记者健吾)金城业余歌手比比皆是,谁是其中的佼佼者呢?19日下午闭幕的“兰州市业余歌手演唱比赛”,决出名次。他们分别是:孙潮、胡文辉、金东权、隋东、刘大利、杨登石、廖红、何彩梅、刘利佛、王人凤、李胜、曹为樵、劳吉斯、丁东红。(《兰州晚报》1987年9月21日四版)

再如:本报讯近来,一提起我市工交生产为何总是低速增长,便可听到一连串的叫“苦”声:企业界人士高喊“资金紧缺”,有关部门官员疾呼

“银行信贷资金太少”,而银行则鸣屈“银行信贷运用已超负荷运转”。那么,资金究竟哪里去了?(1993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消息一等奖,原载1993年8月3日《衡阳日报》晚报版)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郝燕)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的形势下,为什么有的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路子越来越宽?而另一些企业连年亏损,甚至濒临破产?1 1月29日,省政府研究室、省经贸委、省体改委等单位共同召集全省23家主要大中型企业负责人,专门就如何搞活国有企

业进行了座谈。(《兰州日报》1996年11月30日一版)

四、评论式:即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点评论说新闻事实。

如:本报讯(记者健吾)有人说,个体户嘛,他们经济是富裕的,文化是贫乏的;物质生活是充实的,精神生活是空虚的。看了17日晚在人民剧院开幕的全省个体劳动者文艺调演后,你也许会改变对个体户的这种看法。他们不独追求物质文明,也在极力寻觅精神文明。(《兰州晚报》1988年 12月19日一版)

再如:临澧县私营企业主裴先贵以超人的胆识“娶”走“流浪”社会14年,在中央、省地颇有名气的保靖县群星戏剧团,投资10万元,为剧团添

置道具,改建剧场和宿舍。他的这一大胆举措,开创了我省文艺团体与企业联姻的先河o(1993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消息二等奖,原载《常德日报》)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我省道路运输管理和交通规费征收有法可依了!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5月28日审议通过了《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甘肃省公路交通规费征收管理条例》。这是继今年元月通过《甘肃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之后,我省又通过的两部地方交通法规。(《兰州日报》1997年5月31日一版)

五、结论式:即将新闻的结论提炼出来。

如:本报讯(记者方捷、周江平)湖北姊归新滩链子崖近来变形加剧,250万立方米山石面临崩塌危险。有关专家呼吁,如不尽早采取措施整治,一旦发生岩崩,将直接威胁长江航道畅通,后果不堪设想。(1988年全国好新闻消息二等奖,原载《长江航运报》1988年6月29日一版)。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市文化局和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近日对市内近郊四区营业性歌舞厅乐队演奏、演唱人员的业务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即由过去的“齐宣王听乐——滥竽充数”,改为“齐泯王听乐——单个操练”。(《兰州晚报》1991年5月6日四版)

六、引语式:即引用他人的话语或材料中的语言。

如:本报讯 一位关心兰州建设的老司机为市区交通和城市建设提出36条建议,市长柯茂盛经过细致研究,于8月10日写出批语:“廖位元同志是位司机,对兰州的建设倾注大量心血,可敬可佩。应大力提倡这种风气,齐心协力把兰州建设得更好。”(1993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消息一等奖,原载《兰州日报》1993年8月1 1日)

再如:本报讯(记者文素琴、李健吾)“甘肃是座文学艺术富矿!”唐达成、蒋子龙等来自京、津、闽、台的著名作家、艺术家,8月23日下午在我省文联举行的座谈会上,与在兰的部分文化人聚首畅谈时,发出如是赞叹。(《兰州日报》1993年8月24日一版)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茂万)“了不起!不简单!如此干旱、贫瘠的荒山秃岭,竟在兰州人的手中变成了草木丛生、满目绿色的林园。”正在我市参加“全国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的专家、学者参观了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林场后,感慨不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片赞叹声。(《兰州日报》1994年9月1日一版)

七、背景式:即利用背景材料与新闻事实进行对比,烘托和深化主题。

如:本报讯时下说起“打工妹”,人们自然会想到涌进城里的乡下姑娘。而对城里的姑娘到乡下打工,却觉得新鲜。现在兴城市东辛庄镇,这样 的新鲜事儿还真不少。(1993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消息二等奖,原载《锦西日报》1993年12月15日)

再如:本报讯在乡下人争相进城,城里人经商如潮的热浪中,山西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阎金龙却从省城太原迁居到吕梁地区方山县温家庄村,购买四荒5000亩,边搞科学试验研究,边治理开发。(1993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消息二等奖,原载《吕梁报》1993年5月29日)

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20世纪30年代,哈兰·山德士上校在美国犹他州开创了全球第一家肯德基餐厅;1987年12月,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办了我国第一家餐厅;2001年8月26日,肯德基在兰州国际博览中心底楼开设了我省第一家餐厅,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肯德基代言人——山德士上校的形象开始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笑迎食客o(《兰州日报》2001年8月26日一版)

八、数据式:即使用有说服力的数字来印证新闻事实。如:本报讯清镇铁合金厂派出8名盖章承包人分头“南征北战”,除省内各地外,还飞北京,闯深圳,下湛江,上大同,跑河南,进四川,40天内

从IOO多个部门盖来了270个公章o(1988年全国好新闻消息二等奖,原载《贵州日报》1988年3月12日一版)

再如:本报讯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各系统举行的各类表奖会有万余次,平均每天开100多个表彰会。仅购买奖品花掉的钱就达1000万元以上,相当万人大企业中捷友谊厂一年创收的全部利润总额。如果加上表奖会租用宾馆、剧场、印刷会议文字材料、用车、会餐、看节目等花销,金额更是惊人!(1988年全国好新闻消息二等奖,原载《沈阳日报》1988年4月19日一版)

下载软消息导语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软消息导语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消息写作格式

    格式: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基本类型 一。倒金字塔式,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按事实重要与新鲜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 二。并列式,平行排列事实。 三......

    消息写作

    预报型会议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将在______召开 本报讯(记者)日前,________在____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__________________会议将于____年__月___日至__日在_____......

    消息写作及

    新闻稿 新闻稿是公司/机构/政府/学校等单位发送予传媒的通信渠道,以公布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通常会用电子邮件、传真、书信(电脑打印)形式分发予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电视网络)......

    消息写作

    同学们,你知道“新闻”这个英语单词怎么写吗?“news” 就是由north(北)、east(东)、west(西)、 南(south)四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并而成的,意思是指来之于东南西北各地各方的消息。......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5篇)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

    消息写作注意事项

    消息写作及投稿的几点建议 1. 消息的要素 “五个W”:即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消息写作漫谈(大全)

    消息写作漫谈□翟河贵一、消息的基本概念 (一)消息的基本含义 1、消息的定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最新鲜最为人关注的事实,用简练准确的语言......

    消息写作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熊均。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如何写好一则消息。消息是广播,电视,报纸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新闻载体。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消息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