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5十八-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美术运动和英国的浪漫主义绘画
18-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美术运动和英国的浪漫主义绘画 选择题(低难度20题)1.2.3.4.5.6.7._b__1785年沙龙展出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引起了极大反响。以下属于新古典主义画家路易·达维特的名作是:_d_。__a_是路易·达维特追求古典风范的肖像画名作: _c__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德拉克洛瓦1824年创作《_c_____》,以极大的同情描绘了希腊人民的苦难。
1819年法国画家__b__创作了著名的《雅法城的黑疫病人》,记载了拿破仑战争中的历史事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又被称为《a_____》。A,卡拉瓦乔;B,路易·达维特;C,拉斐尔;D,安格尔。
A,《自由引导人民》B,《发舟西苔岛》C,《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提香D,《马拉之死》。A《鲁卡米埃夫人像》B《着衣的马哈》C《蓬帕杜夫人像》D《查理一世骑马像》。A,籍里柯;B,安格尔;C,德拉克洛瓦;D,库尔贝
A,《自由引导人民》B,《沙尔丹纳帕勒之死》C,《希阿岛的屠杀》D,《马拉之死》。A,安格尔;B,格罗;C,普吕东;D,德拉克洛瓦
A《1830年7月27日》B《第二号屠杀》C《1808年5月2日起义》 D《1808年5月3日》 8.9.安格尔的代表作品有:《_____d___》。
《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画家_____b___1818年创作的作品。A,《1808年5月2日起义》B,《雅典学院》C,《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D,《泉》。A,德拉克洛瓦B,籍里柯C,格罗D,透纳。
10.巴比松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有泰奥多罗·卢梭、特罗扬、___a_______等人。A,杜比尼;B,库尔贝;C,德拉克洛瓦;D,荷加斯。11.以下属于柯罗的著名作品是:《___c__》。
A,《卖虾少女》;B,《阿尔卡迪的牧人》普桑;C,《孟特芳丹的回忆》;D,《园中合奏》。12.《拾穗者》是19世纪法国画家____b___的代表作。A,库尔贝;B,米勒;C,杜比尼;D,泰奥多罗·卢梭
13.1849年,__a__创作的《石工》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表现了劳动者的形象。A,库尔贝;B,米勒;C,德拉克洛瓦;D,路易·达维特 14.《______b__》是库尔贝完成于1855年的代表作品。A,《石工》;B,《画室》;C,《鲁卡米埃夫人像》;D,《泉》。
15.____b__的版画不但富于艺术表现力,且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揭露法国当时的黑暗政治,画家本人因此受到路易·菲利普当局的迫害。A,戈雅;B,杜米埃;C,伦布朗;D,威廉·布莱克
16.巴黎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是法国雕塑家__b____的作品。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17.著名雕塑《加莱义民》是艺术家______d_的作品。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18.从1880年直到逝世,罗丹一直从事《_d_》大型雕塑的创作,长达37年之久 A,《尤利西斯陵墓》;B,《圣彼得大教堂》;C,《巴黎凯旋门》;D,《地狱之门》
19.康斯太勃的《__b__》曾送往1824年的巴黎沙龙展出,轰动一时,德拉克洛瓦同时送展的《希阿岛屠杀》亦受其影响。
A,《发舟西苔岛》;B,《干草车》;C,《暴风雨中的汽船》;D,《瓦兹河上的落日》 20.__c___是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最著名的代表。A,克劳德·罗兰;B,普桑;C,透纳;D,特罗扬 BDACC BADBA CBABB BDDBC 选择题(高难度10题)
1,_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幕之际,库尔贝发表了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C A,1849年;B,1850年;C,1855年;D,1859年
2,德拉克洛瓦的《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反映的是第_ 次十字军东征的史实d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3,德拉克洛瓦创作的《沙尔丹纳帕勒之死》灵感取材于___的诗篇。a A,拜伦;B,弥尔顿;C,歌德;D,波德莱尔
4,路易·达维特的作品《萨宾妇女》取材于_____故事。c A,圣经;B,古希腊;C,古罗马;D,中世纪传奇
5,巴黎歌剧院建筑上的浮雕《舞蹈》是著名雕塑家 C_的杰作。c 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6,罗丹为许多同时代的名人创作过雕像如《____》。b A,伏尔泰;B,巴尔扎克;C,孟德斯鸠;D,蓬帕杜夫人 7,__的名作《奥尔南的葬礼》描绘的是画家家乡的乡土风俗。a A,库尔贝;B,米勒;C,杜比尼;D,泰奥多罗·卢梭 8,柯罗的肖像画名作是《____》。d A,《卖虾少女》;B,《石工》;C,《教皇英诺森十世》;D,《珍珠姑娘》 9,以下不属于安格尔的作品有《_____》。c A,《荷马礼赞》;B,《土耳其浴室》;C,《三等车厢》;D,《大宫女》 10,18世纪末叶古典主义雕塑大师乌东的代表作有:《_____》。c A,《巴尔扎克像》;B,《摩西像》;C,《伏尔泰像》;D,《花神》 CDACc BADAC 判断题(低难度20题)
1,安格尔创作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路易达维特
2,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古典主义的区别在于它反对脱离现实的绝对美,而是借古喻今,以古代的典范启发大众,为社会现实服务。(√)
3,路易·达维特是新古典主义运动在绘画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4,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有《自有引导人民》、《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梅杜萨之筏》等(×)籍里科《梅杜萨之筏》
5,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屠杀》和《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反映的都是希腊独立运动时期土耳其统治者对希腊人民的压迫罪行。(√)
6,1789年,达维特创作的《布鲁特斯》以古罗马执政官大义灭亲的题材,激励法国人民为共和国理想而战斗。(√)
7,1832年德拉克洛瓦随苏丹大使摩纳伯爵到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旅行,《阿尔及尔的女人》、《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都是这次旅行后创作的作品。(√)
8,巴比松画派响应 “回到自然”的口号,倡导写生风景画。代表画家有亨利·卢梭、特罗扬、迪亚兹、杜比尼等。(×)兴起
9,《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是柯罗风景画的代表作。(×)鲁梭
10,路易·达维特创作过一系列标榜拿破仑皇帝业绩的油画,如《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加冕礼》、《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等。(×)《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格罗
11,格罗是达维特的学生,擅长创作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其军事画中紧张的戏剧性和激情奔放的画法已经孕育着浪漫主义的因素。(√)
12,米勒出身农民家庭,曾经进入德拉克洛瓦的画室学画,后作为巴比松画家的重要代表,创作了大量反映乡间生活的名作。(×)巴比松画家
13,安格尔喜爱纯化洗练的形式,其名作《大宫女》、《土耳其浴室》、《瓦平松浴女》等都充分反映其追求古典美的标准。(√)
14,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主张要忠实于客观对象的表现,不要抄袭古人,而要自由表现当代生活。(√)15,杜米埃的著名石版画《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反映的是七月王朝统治下的血腥事件。(√)
16,籍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创者,代表作是《但丁的小舟》《梅杜萨之伐》(×)《但丁的小舟》德拉克罗瓦
17,罗丹的《思想者》、《亲吻》、《加莱义民》都是其宏伟的《地狱之门》设计的组成部分。(×)《加莱义民》
18,透纳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代表作包括《战舰归航》、《无畏号战舰的沉没》、《干草车》庚斯太勃等。(×)庚斯太勃《干草车》
19,康斯太勃的代表作有《干草车》、《萨尔斯勃雷教堂》、《孟特芳丹的回忆》柯罗等(×)柯罗 20,库尔贝的代表作有《画室》、《你好,库尔贝先生》、《石工》、《奥尔南的葬礼》等等。(√)判断题(高难度10题)
1,库尔贝的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影响,《受伤的人》、《带狗的自画像》等作品中或多或少渗透着感伤情调。(√)
2,十九世纪科学迅速发展,思想家们提倡“自然主义”,在美术领域也以法国画家库尔贝为代表,掀起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潮。(√)
3,罗丹开始接触艺术始于巴黎工艺艺术学校,其1876年在沙龙展出的《》获得金奖(×)其1876年在沙龙展出的
4,加莱义民取材于圣经传说14实际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六位义民为保护全城百姓英勇不屈,慷慨就义。(×)实际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5,康斯太勃以表现田园风光见长,其代表作《干草车》1824年送往巴黎展览时即引起了德拉克洛瓦的关注。(√)
6,透纳一生游历过欧洲许多国家,其风景画富于浪漫主义的气质。(√)
7,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代表画家有康斯太勃、克劳德·洛兰和透纳等人。(×)、克劳德·洛兰
8,罗丹的艺术着重于人物心灵刻画,其著名作品《老娼妇》根据十五世纪德国诗人维隆的诗篇《美丽的欧米哀尔》创作,说明丑陋的形象也可以在审美上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9,库尔贝曾积极投身巴黎公社运动,公社失败后其创作主要转向静物画和风景画。(√)
10,德拉克洛瓦的《自有引导人民》在沙龙展出时,被保守的学院权威批评为“。”(×)《西阿岛的屠杀》 名词解释(低难度8题)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在十九世纪的艺术创作之中,达维特和安格尔等人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2,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一词源于Romance一词,意指“传奇”、“小说”。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德拉克洛瓦、吕德等是19世纪浪漫主义在美术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3,现实主义艺术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作为一个艺术流派的现实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1855年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是其标志。4,巴比松画派
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系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进口处,以风景优美著称。巴比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当时法国一些青年画家不满七月王朝统治下的现实生活和僵化了的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绘画,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他们陆续来到巴比松一带作画,有的还定居下来,形成了画派。
5,德拉克洛瓦:十九世纪著名法国画家。曾在盖兰画室学习,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其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以及在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6,达维特油画《马拉之死》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雅各宾派领袖马拉刚刚遇刺身亡的情景。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压抑、悲痛之气氛。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7,《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达维特取材罗马传说的历史画名作。艺术家通过在旧制度没落时刻,给那些向往公民美德、英雄主义、革命及崇高境界的感情披上罗马人的服装,把一种新的感觉注入了古典艺术的技法中。
8,透纳(泰纳):英国风景画家,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
名词解释(高难度4题)1,库尔贝的《画室》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术生活的情况》。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想有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经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表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2,自然主义
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3,罗丹: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雕塑造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从而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做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
4,巴黎凯旋门:欧洲的一种纪念战争胜利建筑。始见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只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凯旋门。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简答题(低难度8题)1,籍里柯的艺术成就
答:籍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他虽然只有33岁的短暂生命,但他在美术史上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818年他创作了《梅杜萨之筏》这幅画是根据一个历史事件构思的,构图处理古典主义,籍里柯力求创作一幅画一切都接近于真实事实和自然,《梅杜萨之筏》的构图是采用金子塔式的形式,他要表现的出筏子的人们向远处出现的船求救的情绪,那条救生船是在木筏的逆风的方向,这样的构图可以加强冲开阻力的力量,这幅画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就连这幅画面上转身的男人凸显的筋肉也表现了极大的紧张性,这已经不是古典主义艺术所欣赏的那种平稳的情绪了,而是一种动荡的,激烈运动的力量了,充满激情力量和浪漫主义的因素。2,柯罗的艺术成就
答题:柯罗经常去巴比松作画,他的名言“面向自然,对景写生”成为了画家们遵循的方向,他在风景画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妖的舞蹈》和透明银灰色调梦幻色彩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柯罗善于运用中间色调的风景画家,他给印象派画家可贵的启示。柯罗的肖像画也是独富风采的,如《珍珠姑娘》、《弹曼陀铃的女郎》等。这些人物画力图达到一种理想的美。3,简析康斯太勃的艺术风格
答题:康斯太勃是英国风景画大师,他以家乡的田园风光见长,他的画具有真实、质朴的特点,他那充满了清新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他摆脱了学院派褐色调子和学院派缺乏想象力的构图,他户外外光写生,捕捉大自然的清新、闪烁和真实的感,大量使用不被人喜欢的绿色,还创造了刀刮法产生了一种闪耀的光亮,人们称他为“康斯泰勃雪白”。作品代表作有《干草车》,影响德拉克洛瓦和后来的印象主义艺术。
4,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及其进步意义。
答题: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发展,阶级矛盾尖锐,法国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法国的启蒙运动对文化艺术也起了推动的作用,新旧价值冲突,人们不满浪漫主义、学院主义一味脱离现实的倾向,“回到自然”的新思想鼓励艺术家面向大自然面向真实生活。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现实主义艺术如17世纪荷兰艺术和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优良传统,进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的态度,主张艺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并对社会中下阶层给予关注,生动的刻画了人民的形象,批判社会现实并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5,巴比松画家米勒的艺术成就。
答题: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米勒的表现手法很有独特风格,造型浑厚而朴实,静中有动,感情内在,他喜欢表现夕阳下的景物,喜欢逆光,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晚钟》、《牧羊女》。6,巴比松画家泰奥多罗·鲁梭的艺术成就
答题要点:鲁梭是巴比松代表画家之一,以客观严谨的精神研究再现大自然,宗教般激情讴歌大自然的美,其笔下的风景庄严、雄伟,尤其擅长描绘橡树。代表作品《大橡树》、《春》、《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
7,评析安格尔的肖像画艺术。答: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他重视古典美形式,但其强调纯化、洗练的形式又不同于学院主义画家拘谨的造型要求。安格尔的素描精确,用很少的明暗阴影生动表现人物,在其肖像画当中,形和线具有极高的表现力,人物文雅,构图严谨,色彩高度的协调,如《德奥赛妇人像》主人公的衣物质感刻画的十分精到。虽然安格尔的艺术主张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本人的艺术探索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启发。
8,评析德拉克洛瓦东方题材的艺术作品
答题:德拉克洛瓦1832年的北非之行,他被东方的优美情调和绚烂的色彩所激动,创作了《阿尔及利亚的女人》,这幅画所画衣饰华丽的东方妇女生活,各种色彩交错,光彩夺目,有一种诗意的异国情调。《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则反映了十字军东侵略残暴的史实。他的东方题材的作品还有《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猎狮》。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的紧张情节性,异域情调,强烈的色彩和笔触感带有主观情感,想象力的驰骋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简答题
1,简述新古典主义从达维特到安格尔的发展历程
答:新古典主义排斥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观念,以古代人的美德为典范,为社会现实服务,他们否定罗可可价值并以严肃、庄重的笔调赞美古代英雄。十八世纪中叶以来持续的考古发现引起人们对古代的热情,达维特也深入研究古代的雕刻,并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开始创作以描绘古代英雄为题材的绘画。他的作品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萨宾妇女》等。
新古典主义艺术不断的扩展,法国乌东的艺术表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美学思想,如《伏尔泰像》。普吕东创作理想美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喜欢柔和的光影构成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意境,代表作有《被西风抬起的波赛琪》。格罗热衷于赞美拿破仑的英雄精神,代表作有《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他重视古典美的形式,肖像画中形和线具有极高的表现力,人物文雅,构图严谨,色彩高度的协调,著名的作品有《泉》和《德奥赛妇人像》。
2简析杜米埃的艺术风格
答题:杜米埃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他最初从事版画创作,以尖锐的艺术语言揭露和讽刺社会的黑暗。已经40岁的杜米埃开始画油画,他的油画仍如同讽刺画一样,造型不求形似,只重视色块与形体的“神肖”。他往往以棕色和粉红为基调,从文学名著和生活中选择表现题材,以批判的艺术眼光审视自己所创造的形象。杜米埃的艺术生涯始终与法国的现实主义相联系,他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塑造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
3巴比松画派产生于怎样的文化历史背景?
答题: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发展,阶级矛盾尖锐,劳动者的问题突出,法国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启蒙运动的文化思想对艺术起了推动的作用,出现了一批重于如实反映客观现实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们主张以实际生活为基础,自然为本,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令部分知识分子怀念牧歌式田园,巴比松画派的一批画家受到进步美学思想的影响,兴起了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避免喧闹的城市,主张直接写生。4简析格罗军事画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答题:格罗是达维特学生,并有机会跟随拿破仑在军队中生活,使得格罗成为了战争画家,他擅长军事画并热衷于赞美拿破仑的英雄精神,在达维特的古典主义基础上开始了激情洋溢的画法。格罗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画家,但其军事题材作品孕育浪漫主义艺术的因素:紧张的剧情感,奔放的笔触,情感强烈的色彩,英雄主义的气概和浪漫想象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论述题
1,试述罗丹的艺术成就。
答题:罗丹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对当时顽固守旧的学院派艺术非常不满,他的早期作品走着坚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他崇拜希腊雕刻和米开朗齐罗的艺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雕塑造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伤鼻的人》《青铜时代》是早期的代表作。这些雕塑都是大胆的现实主义的作品,《青铜时代》表现人类从沉睡中醒来的主题。青年人挺胸,面对晴空,驱走睡魔,将有所行动的姿态,这座雕像是向当时陈腐僵化的学院派发出的有力挑战,他号召雕刻艺术回复到有血有肉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来。1880年,罗丹致力于大型高浮雕构图《地狱之门》的制作,整个浮雕容纳了186个人体,壮观宏伟。
罗丹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做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着重于历史的正式性,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理状态。罗丹着重于人物心理刻画的作品还有著名的《老娼妇》,人们称这是一座“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像。罗丹还创作了许多同一时代人的雕像,如《达鲁》、《巴尔扎克》和《雨果》等雕像。
2,试评述安格尔的艺术风格。
答题: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和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他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追求一种古典主义规范的风格,他喜欢纯化而洗练的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但又对中世纪和东方异国情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被一些艺术史家戏剧性地划入浪漫主义画派。他的优秀作品《雷维尔夫人肖像》、《瓦平松的浴女》、《洛哲营救安吉莉卡》等,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他对表现女性裸体充满了热情。从1820年开始直到1856年才最后完成的《泉》,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他虽然重视古典美的形式,但其强调纯化、洗练的形式又不同于一般学院主义画家拘谨的造型要求。代表作《泉》以古典希腊雕刻为范本,刻画出一位庄重典雅的女人体,色调优雅,笔触柔和,创造了一个恬静的境界,这幅画无论形体还是色彩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在安格尔的肖像画当中,表现了高超的写实技巧,遵循古典形式的规范,人物文雅,构图严谨,色彩高度的协调,如《德奥赛妇人像》主人公的衣物质感刻画的十分精到。安格尔的素描也是同样表现出纯属的写实功夫,发扬了古典主义的严谨,形体准确的画风,注重型和线的关系,虽然安格尔的艺术主张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本人的艺术探索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启发。
3试评述德拉克洛瓦的艺术风格。
答题要点:德拉克洛瓦崇尚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和鲁本斯、康斯太勃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其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以及在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成名作《但丁的小舟》(又名《但丁与维吉尔》)在1822年沙龙展出后,立即轰动巴黎艺术界。这幅取材于但丁《神曲》表现善与恶矛盾的作品,以其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剧性的力量、对人类灾难的真实描绘和大胆的构图,使他成为浪漫主义的中心人物。《希俄斯的屠杀》和《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并使德拉克洛瓦一跃而成为当时的第一流画家。1825年德拉克洛瓦访问英国,英国绘画的鲜明色彩,使他对法国学院派线条的艰涩和色彩的贫瘠更为不满,在其后的作品中他着意强调光和色的微妙关系,取材于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等文学作品的一批画作,均以缤纷的色彩、宏大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深刻的心理刻画,被后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德拉克洛瓦1832年的北非之行,他被东方的优美情调和绚烂的色彩所激动,创作了《阿尔及利亚的女人》,这幅画所画衣饰华丽的东方妇女生活,各种色彩交错,光彩夺目,有一种诗意的异国情调。《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则反映了十字军东侵略残暴的史实。他的东方题材的作品还有《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猎狮》。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的紧张情节性,异域情调,强烈的色彩和笔触感带有主观情感,想象力的驰骋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4试述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19世纪美术中的表现
答题:浪漫主义美术强调情感力量,鼓励想象力,追求希腊罗马以外的中世纪题材和异域题材,提倡乡土艺术和民族艺术.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美术的一些特点在十八世纪后期瑞士人亨利 富塞利、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的作品中已有体现。十九世纪之后,康斯太勃善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他以家乡的田园风光见长,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和籍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论述题(高难度2题)1.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艺术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题要点:联系:新古典主义和17世纪的古典主义都重视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文艺复兴传统,崇尚文艺复兴大师的理性创作。17世纪古典主义的代表普桑,他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把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他的作品中,构图严谨、均衡,人物典雅而端庄。他竭力讲求画面的完整,构图的统一,人物运动的节奏感和雕刻般的形体美,如作品《花神的胜利》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而19世纪新古典主义代表达维特同样深受古典艺术的影响,他倾心于卡拉瓦乔的明暗和色彩效果。他主张明确性的严谨的形式,安格尔则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蔑视技术上的随意处理,追求一种古典规范的风格,他喜欢纯化而洗练的艺术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如《泉》、《土耳其浴室》。
区别:17世纪古典主义具有巴罗克时代的一些特征,如强调画面空间的纵深错觉,强调画面构图的统一性和宏伟气氛。画面上为创造一种气氛而设计一种光线并讲求善用幻觉表现现实自然 产生了一种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19世纪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古典主义的区别在于他排斥了脱离现实绝对美的观念,以古代人的美德为典范,为社会现实服务,起到了借古喻今的教育作用,他们否定罗可可的价值,一反“罗可可”的纤弱、感伤和颓废的作风,以严肃、庄重的笔调赞美古代英雄,因此,革命的古典主义要求不仅仅是模拟古人,而重要的是他具有现实意义。
2.你怎样理解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艺术中的现实意义?
答题: 1848年以后,法国主要阶级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取代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社会阶层明显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别巨大,形若天堂地狱。因此,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审视这种社会现象的思潮,许多作家把笔锋对准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向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发展,阶级矛盾尖锐,新旧价值冲突,人们不满浪漫主义、学院主义一味脱离现实的倾向。“回到自然”的新思想鼓励艺术家面向大自然面向真实生活。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现实主义艺术如17世纪荷兰艺术和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优良传统,进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写实与虚饰对立的艺术观念之争,才形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画家反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面。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应具有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思想,既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时代相结合,敢于批判前者并进行革新创造。坚持发扬“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思想,崇尚自然,歌颂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是真实的直接的贴近生活的一面。应像米勒从自我的劳动过程中寻找灵感,真挚的表现劳动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当代艺术应该关注社会,敢于批判现实,揭示当时社会现象。
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上有何不同? 1观念上的不同: 安格尔主张的是古典主义,他是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人物,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并和拉斐尔、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他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追求一种古典主义规范的风格,喜欢纯化而洗练的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安格尔所提出的观念,是把宗教画当作主要创作题材,内容呆板,缺乏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气息。而德拉克洛瓦则高举浪漫主义大旗,成为浪漫主义大师,古典主义框格再也束缚不住其热情的回荡。《希俄斯的屠杀》和《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他对法国学院派线条的艰涩和色彩的贫瘠更为不满,被后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他取材广泛,1825年德拉克洛瓦访问英国后取材于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等文学作品的一批画作,旅行北非以东方的题材为主。
2创作风格上的不同: 安格尔风格上要求直率而纯洁,他的古典主义主张,迎合了法国统洁阶级政策。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对灵感和热情的期望促使新的风格的产生,这种风格对学院派传统艺术的限制是一个猛烈的冲击。他以动态对抗静止、以粗犷对抗极端工整、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以光和色对抗素描。如但丁《神曲》表现善与恶矛盾的作品,以其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剧性的力量、对人类灾难的真实描绘和大胆的构图,使他成为浪漫主义的中心人物。他的东方题材的作品如《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猎狮》中的浪漫主义的紧张情节性,异域情调,强烈的色彩和笔触感带有主观情感,想象力的驰骋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第二篇: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汇编:傅华明 2016年5月24日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具有同等的立法权力
B.总统和总理都可以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C.总统和议会都掌握一定的国家实权 D.总统和总理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2.在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二者的权力来源是不一样的。下列关于二者权力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权力的来源是选民
②总统虽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是权力来自议会
③总理由总统任命,但其权力是由议会赋予的
④总统和总理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权力都由议会赋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据英国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5%受访民众认为,在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退位后,英国王室仍应继续存在,但支持英国成为共和国的也有18%。可见 ①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历史延续性
②英国王室的社会功能受到人们的质疑
③英国社会对君主立宪制本身存在争议
④民众的支持是英王存在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法国的政党制度是法国政体的一大特点。下列关于法国政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法国是多党制国家
②法国始终由左、右翼两大政党轮流掌握国家政权 ③法国始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 ④法国的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法国总理要“伺候”好总统,要哄好妻子,要约束下属,要处理国务„„法国《世界报》在采访7位法国前总理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公众大倒苦水,讲述担任总理的种种心酸和苦楚。从国家政体角度看,总理之所以不约而同地向公众大倒苦水是因为,在法国 ①总统占据主导地位,总理要听命于总统
②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没有实际权力
③总理由总统间接任命,但宪法又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
④总理处理内政事务的权力受到总统、议会等诸多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英国议会享有立法权,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这“可能使人以为法律是由议会‘制定’的。但是,这些表面现象都是欺骗”。事实上,议会并不起草法案,对法案的修正权也主要由政府行使。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政府行使最高立法权
B.英国议会都是根据内阁的提案进行立法
C.英国议会是政府主导下的专门立法机关
D.议会实际 权力在萎缩,内阁权力越来越大 7.在2015年5月初的英国大选中,戴维.卡梅伦领导的政党在议会的大选中获胜,国王授权戴维.卡梅伦组织内阁,并担任首相职位。英国内阁的权力有
①制定内外政策
②行使最高行政权 ③协调和确定政府和部门职权
④监督议会运行,制定相关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英国议会拥有
A.立法权和行政权 B.行政权和预算权 C.立法权和监督权 D.预算权和监督权 9.下列现象中属于“左右共治”的是
A.总统提名总理获得议会通过,总统与总理属于同一党派 B.总理由议会推举总统任命,总统与总理不属于同一党派
C.总统提名总理没有获得议会通过,总统与总理不属于同一党派
D.总统提名总理没有获得议会通过,总统与总理属于同一党派
10.某国宪法规定,当议会通过对政府首脑的不信任案或案件被否决时,政府首脑如不在十天内辞职必须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这个国家的政体一定是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议会制
11.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C.大地主、大贵族阶级的专政
D.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12.2013年1月2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法国要在马里保持长期军事存在,直到彻底铲除那里的恐怖组织。下列对法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②总统是权力中心,总统可以任命总理
③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④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议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美国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两国总统都 ①由选民选举产生
②有权解散国会(议会)③是政府首脑
④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撒切尔夫人留下了一段人生的传奇,她成为目前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而且还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纪录,很多英国人认为她是个十分自负的独裁者。英国首相
①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
②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③必须是多数党领袖,由国王任命
④领导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2014年4月,只有八个月大的英国小王子乔治随父母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媒体戏称为“尿布外交”。英王室期待乔治出访能塑造王室民主亲和的形象,巩固英联邦的团结。这说明
A.英王室麻烦和挑战日益减少
B.英王室是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C.英王室与内阁分享外交权力
D.英王室世代承袭位居核心地位
16.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宣布将于2013年4月底让位给长子威廉亚历山大王储,这一行为引发英国民众对于英王室新一轮关注,现年64岁的查尔斯王储1952年起便开始待命,已经成为英国历史上待位时间最长的储君。英国《每日镜报》29日刊登了荷兰女王宣布退位的照片,大标题是“女王宣布让位给儿子”,下面一行标题是“查尔斯别慌,是荷兰女王”。英国民众之所以关注英国王室变动,因为:
①是英国政体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②是联系欧盟各成员国的纽带
③有利于维护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定 ④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17.法国政府公布2013年财政预算案:紧缩财政,减支增收,降低赤字,恢复经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征富人税计划。从法国政体运行及特点来看,如果议会两院对该预算案发生分歧,不能达成一致,最后裁决该预算案能否通过的是
A.国民议会
B.总统
C.参议院
D.总理 18.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中虽然保守党赢得了最多选票和议席,但没能赢得过半数议席,因此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不得不接受与获得议席第三位的自民党组建英国战后首个联合政府的现实,失利的工党则结束了13年执政。可见,在英国 ①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③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出任 ④政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2012年几乎是“世界选举年”,法国和美国也在这一年举行了总统选举。两位当选者奥德朗和奥巴马的政治生活有以下区别 ①奥德朗不对议会负责,奥巴马对国会负责
②法国政府不对奥朗德负责,美国政府对奥巴马负责
③奥朗德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奥巴马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奥朗德是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奥巴马是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在法国一般说来,总统和总理有基本的分工 ①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
②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对总统负责
③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④总统掌握内政外交大权,总理掌管关注民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 2014年3月31日法国总理艾罗向总统递交辞呈,当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任命内政
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为新总理,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从中可以看出
A. 法国总理作为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
B.法国总理和总统出自不同党派,实行“左右共治” C. 法国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但总理对总统负责 D.法国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22.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有
①前者不设立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②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政府对总统负责
③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④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
23.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主席先后出席了英国女王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受到上院议长迪苏莎和下院议长伯科热情迎接;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双边会晤,并到契克斯首相乡间别墅与卡梅伦举行中英版“庄园会晤”,就治国理政、双边关系、国际形势等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1)简要回答英国女王和首相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能”,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或虚位君主或元首);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拥有很大权力,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24. 自“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后,英王室逐渐走下权力的最高殿堂。虽然王室奉行不干政原则,但又非常注意利用王室成员的影响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总是在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中竭尽所能,赢得了普遍赞许和公众的信赖。民意调查显示,英国人认为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最伟大”的君主。然而,不少英国人对王室的好感,还有一个微妙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真正掌权的政治家不乏憎恶之情,特别是在英国陷入经济困境,或政治家爆出丑闻时尤为明显,所以当今政治家在英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威望相当低。据统计,英国的政党在过去3年里总共流失了近百万党员。目前,英国选民入党比例甚至不足1%,政党党员变成了边缘群体。
(1)简述国王在英国现行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虚位元首”。4(2分)今日英国,国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承担国家元首的礼仪性职责;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4)
25.2015年5月8日,2015年英国大选尘埃落定.在已经揭晓的649个选区中,保守党获得330个下议院议席,超过半数,成为新一届国会的第一大党,并获得独立组建新政府的权力.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也成功连任首相.他本人也已经抵达白金汉宫面见女王,循例接受女王的首相任命.
(1)结合上述材料,简析英国政体的结构特点.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其中,国王是“虚位元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2)有人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能确保其政权代表民意.”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组成,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本不可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26.材料一: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在2012年3月的欧盟春季峰会上,为避免债务危机重演,欧盟中的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财政契约”,将部分预算主权上交,这意味着签字国经济和财政政策进一步一体化。
材料二:2012年5月,奥朗德当选为法国总统,任命让-马克·艾罗为政府总理并负责组阁。在竞选之初,奥朗德曾表示将重新调整“财政契约”。但他也多次表示,他重视欧盟,重视法德在欧盟中的核心作用。
(1)法国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他们的基本分工有什么不同?(6分)
(2)法国与欧盟的合作对欧盟作用的发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1)①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2分);②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2分);③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2分)
(2)①法国与欧盟加强合作有利于增进欧盟内部团结,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②有利于欧盟发挥集团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2分);③有利于增强欧盟的综合实力,更好地发挥其在世界多极化中的作用。(2分)
第三篇:中国文化的西传与李白诗-以英、美及法国为中心
中国文化的西传与李白诗——以英、美及法国为中心*
2000年第2期 美国唐学会
秦寰明
与我们现在已经写的或将要写的有关这个大帝国的记载相比,一个杰出的中国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精神。
伏尔泰
当德国的康拉德•豪思孟(Conrad Haussmann)在其1920年出版的《“兰露”——三千年中国诗选》(“Im Tau der Orchideen“ und andere chinesische Lieder aus drei Ja hrtausender,1中引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上述名言作为该书的书前题辞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此是深有会心的。书名“兰露”出自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记得初读此书,其封面设计曾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封面四周的边框里每一边都镶嵌了一个同样的名字:“李太白”。大概在豪思孟的心目中,李白是足以作为中国诗代表的伟大诗人。英国汉学家克兰默-宾(L.CranmerByng)为其1909年出版的中国诗译本取名为《玉琵琶》(A Lute of Jade),他的封页的这个标题下面特地补题了一句:“With lutes of gold and lutes of jade:Li Po”(以金镶玉饰的琵琶——李白)。李白《江上吟》有“玉箫金管坐两头”之句,《江夏赠韦南凌冰》有“玉萧金管喧四筵”之句,《上崔相百忧章》有“金瑟玉壶”之句,克兰默的书名或借意于此。1922年,安东尼•卡斯特罗•费若(Antonio Castro Feijó)的《中国诗选》(Cancioneiro Chinês)在葡萄牙出版,此书系从法国俞第德•戈蒂那(Judith Gautier)的《白玉诗书》(Le livre de jade)转译,所收作品包括李白、杜甫、苏轼等多位诗人的作品。同年英国乔丹•赫伯特•斯泰布勒(Jordan Herbert Stabler)将费若此书转译成英文时,书名径题《李太白之歌》(Song of LiTaiPè)6也是以李白诗代表中国诗。1929年,维特•宾纳(Witter Bynner)与江亢虎合译《唐诗三百首》出版,取名为《(群)玉山(头)》(The Jade Mountain)7,取李白《清平调词》“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之句。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赫门•黑塞(Hermann Hesse)在评论1907年出版的汉斯•贝特格(Hans Bethge)的中国诗歌的德译本《中国笛子》(Die chinesische Flte)时说:“这是一部中国各世纪的优秀抒情诗选,构成其峰顶的是李白。他的豪放气质使我们想起希腊人、意大利人和恋歌诗人。”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卢西亚岛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曾谈到中国诗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李白的作品。
年来阅及数量不少的西方有关中国诗的材料,深深感到当西方人像伏尔泰所说的那样从中国的文学了解中国的精神的时候,他们意识到中国诗是中国文学的最权威的代表,而李白,在他们心目中又是中国诗的代表。尽管中国最先传入西方的是《诗经》,但那是作为儒家经典而为西人所译介,远不如李白之声名广播。西方人从李白开始了解中国诗,接受中国诗的影响。在西方,对中国稍有知识的人,言中国诗往往首及李白,李白的声名远在杜甫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西方人的眼中,李白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表征。因此,李白在中国文化西传的历史中起着中国其他诗人所不可相比和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讨论拟从这个角度切入。希望本文对国内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李白学史或李白影响史的研究有所裨补。不过,李白传入西方,时间既久,国别又多,以笔者阅历及语言之限,难以尽得,而文章的篇幅也有一定的限制,故本文以英、美及法国为评述的中心,时间的下限则大致至二十世纪中期为止。即便如此,挂一漏万及错误之处,仍所难免。尚望方家教正。 一、十八、十九世纪西方汉学家对李白的初步译介
李白的名字,在西方有过许多不同的拼法,根据美国学者艾龙(Elling O.Eide)《李白传》(手稿)的统计,至少曾有过以下若干种:Lii Bor,Lii Taybor;Li Bo,Li Taibo;Li Pai,Li Taipai;Lei Pak,Lei Taipak;LèPih,Lè Taépih;Lype,Ly Taipe;Li pé,Litapé;Lipe,Lithape;Lipo,Litaipo。从我们下面所引用的材料看,则除上面所列举之外,早期西方还有些不同的拼法,如:LeeTaypeh(James Wilkinson),L i tsao pé(J.B.Du Halde,法文版),Li tsau pe(J.B.Du Halde,英译版),Lypê,LyTaypê(JeanJosephMarie Amiot),Letaepih(Sir.John Francis Davis)。现在则一般拼为Li Po或Li Bai。李白的名字之为西方人所知,肇自十八世纪初。1761年托马斯•珀尔西(Thomas Percy)整理编译的中国小说的第一个英译本《好逑传》出版,1774年该书再版。根据1774年的版本我们知道,此书的原译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商人,名叫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Wilkinson),他曾长期住在广东。在他的《好逑传》译本手稿的空白页上,他记下了五位他所知道的中国杰出诗人,第一位就是李白,其他四位是董其昌、高士奇以及两位难以由其拼音详知其所指中文名字的近代作家。他注明列出这一名单的时间是1720年。这份名单被附印于后来出版的《好逑传》书末。1735年,法国著名学者杜哈德(J.B.Du Halde)出版了他的极有影响的《中华帝国全志》(Description de lempire d 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y chinoise)。该书述及中国诗歌时说:“在唐代,诗人李太白和杜子美不让于阿那克里翁和贺拉斯。”阿那克里翁(Anacreon)是古希腊宫廷诗人,诗多醇酒与爱情。贺拉斯(Horace)是古罗马诗人兼诗论家,他继承古希腊诗学模仿说的传统,强调寓教于乐,论诗偏于理性,对后来古典主义很有影响。杜哈德所作的这个比类,已表现出西方对李白杜甫一豪逸一谨严的风格差异的初步认识以及“醇酒与爱情”的李白观,后者曾在西方延续了很长时间,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李白较易为西方所接纳的一个原因,尤其在李白初传西方的阶段。我们现在尚无法知道这个比类是杜哈德自己所作还是得之于他人,比如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因为从他的这部书来看,他并不熟悉李白。书中在谈到中国的教育时,曾列举了中国古时候用来教育幼儿的一些故事,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铁棒磨成针”的故事,但他似乎不知道这故事中的李白(Lipe)就是他在介绍唐代诗歌时所举的大诗人李太白。以上两例,是笔者所见西方人提及李白的较早记载。
1776至1814年,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JeanJosephMarie Amiot)等人的《北京耶稣会士杂记》(Mé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les sciences,les arts,les moeu rs,les usages,etc.des chinois par les missionnaires de Pékin)12在法国陆续出版。这也是一部对中国文化西传和欧洲汉学影响巨大的著作。在该书第五卷(出版于1780年)中,李白、杜甫得到了专门的介绍。在这篇出自钱德明之手、长达八页的“李白”专章中,撰者从李白的出生、取名、幼年的读书诵经、习诗作赋,到出川入京,以诗见赏于贺知章,贺为之引见于玄宗,赋诗沉香亭,得罪高力士,高进谗言于杨贵妃前,玄宗遂赐金让其离京。尔后李白浪迹各地,常纵酒豪饮。后又因入永王李瞞幕,罪在死刑,幸得郭子仪营救,改流夜郎。遇赦还。遂至采石,寄迹于此,偶因醉,落江而死。其所述主要在李白生平,虽沿中国史书传闻之旧。以今观之,颇多谬误。但在西方人的著述中,对李白作如此长篇介绍,此为最早。文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与其他有名的诗人相比,就像光焰万丈的火炬与一般的火把相比。”(第396页)唐代韩愈《调张籍》有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钱德明同时的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随园灯词》其七有云“寻常灯火休相比,李杜光芒万丈长”,此诗见《潜研堂诗续集》卷三,有四部丛刊本。钱德明或取其意,但也表明了西方人对这一评价的认可。由于钱德明长期在华,他的这篇李白传又是在西方出现最早的,所以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常为人们所引用。1829年,英国汉学家德庇时(Sir.John Francis Davis)以论文形式发表了他的《汉文诗解》(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根据其修订本(1870年出版,此时此文已增订补充为书),该书第二部分谈中国诗的风格时对李白生平作了简单介绍,并且推荐了钱德明的李白传。
无论文化的传播还是学术的研究,其方向都是逐渐向宽泛走向专门化。杜哈德偶及李白杜甫;钱德明对李白杜甫作专章介绍,但重在生平;德庇时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诗这一专门的文体上,但还只是概略的通论性质。到法国汉学家圣-德尼(Le Marquis Marie Jean Léon dHerveySaintDenys)则开创了对断代诗歌——唐诗的研究。1862年,他的译著《唐诗》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出版。这是笔者所见西方第一本唐诗断代外译本。可以说它是西方人对唐诗作家作品进行较为认真严肃的研究的开始。下面的几个特点可以证明这一点。其一,该书采择有据。译者所依据的主要是《唐诗合解》(王尧衢)、《唐诗合选详解》(刘文蔚)、《李太白文集》、《杜甫全集详注》。这与此前西方人对唐诗偶有涉及、多述传闻不同。其二,体例周详。该书前冠长序,首先详述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唐诗的源流变化,对唐诗作了高度评价。然后讲述中国诗歌的形式特点。所选诗人,前有小传。每一作品,后有注释。译者这样做,很可能是借鉴中国古人选注诗歌的方法。其三,有选家自己的眼光。全书共选唐代三十五位诗人九十七首诗,以李白冠全书之首,选诗也最多,计二十四首。其余如杜甫、王勃、杨炯、骆宾王、宋之问、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戴叔伦等,亦多名家名篇。以李白冠领唐诗,这在《唐诗合解》或《唐诗合选详解》中没有这样明显的倾向。可见这是圣-德尼自己的看法。
稍后于圣-德尼,在英国有翟尔思(Herbert A.Giles)。翟尔思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文学选珍》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和《中国文学史》Chinese Literature。前者分上下两册。上册选文。下册选诗,共选有二百三十余首诗,其中李白仍居其首,选二十二首。杜甫次之,白居易又次之。后者通常被认为是中外最早的中国文学通史之一。尽管在翟尔思之前,1867年曾在上海出版过怀列(A.Wylie)所著的《中国文学札记》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或被认为是西人著中国文学史之嚆矢,但严格讲那只是一本有关汉籍的目录学著作,中有对中国文学史的简要叙述,述及李白和李白集。1880年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著有《中国文学史概论》,惜未寓目,但至少在西方影响不大。真正让西方人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清楚地看到李白的身姿的是翟尔思的《中国文学史》。该书第四部分第一章“唐诗”,对李白生平和创作有专门介绍,虽然还很简略,但开先之功不可没。 二、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戈蒂耶、庞德等人的创造性译作使李白在西方的影响迅速扩大
如果说杜哈德、钱德明对于中国诗人的介绍,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作;圣-德尼、翟尔思对于中国诗的译介,已推进为汉学研究之事;那么,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一些非汉学家或仅有很少汉学根底的知名文人或作家对于中国诗的译介,则更多是出于对东方文化和诗歌的倾折。他们的译作大多不甚忠实于原作。甚至可以称之是一种创造性的译作。但他们的译作影响广泛,似乎使学院派望尘莫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他们改变了中国诗在西方社会寂寞无闻的状态。此中,法国的戈蒂耶和美国的庞德可为代表。
俞第德•戈蒂耶(Judith Gautier)是法国著名唯美主义诗人、对东方诗歌颇有向往的特欧菲尔•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的女儿。她从小就培养了对东方文明的爱好。十七岁时,她父亲为她聘请了一位叫TinTunLing的中国人作为她的家庭教师。她从此开始学习中文和翻译中国诗。五年后(1867年),她的中国诗译集《白玉诗书》(Le Livre de J ade)出版。在该书后来的增订版的前言中,她评杜甫诗:“杜甫的崇拜者不仅认为他与李白比肩,而且甚或认为他超过李白。他的诗,虽短少奇异意外之处,但逼真如绘,适如他视之为师长和朋友的李白的作品一样。这些诗,因其更真率,更清晰,更富于温和的情感和对被悲苦所袭的人的怜悯,故更易于翻译。”(第5页,1928年版)评李白诗则云:“李白的诗采用一种简练和独特的形式,择难而行,举重若轻,风格奇异多彩,精于选择意象,富于引喻、暗示和反讽。就像欧玛尔•海亚姆(笔者按:Omar Khayyam,波斯诗人,以四行诗称,有《鲁拜集》),他任情醉饮,视酒为唯一的安慰。”(第3页,1928年版)似乎对李白的评价并不高于杜甫。但在实际效果上,书中收李白诗十九首,居第一,杜甫居其次。所选李白诗,如《陌上赠美人》、《乌栖曲》、《乌夜啼》、《采莲曲》、《渌水曲》、《少年行》、《清平调词》、《玉阶怨》、《送友人》、《静夜思》、《江上吟》、《春夜洛城闻笛》等,大多篇幅较短而富于色彩感、韵律美,在西方人眼中,这些诗一定是异国风情十足,无疑最引人注目。而且,李白诗也最能体现戈氏全书的特点。此书以类选诗,在初版《白玉诗书》中每一类都有一句中文题句”,第一类“爱情”,题“黄金柳叶浮水”,第二类“月”,题“玩月谈情诗词”,第三类“秋”,题“秋诗游景快乐”,第四类“旅怀”,题“游花船观娥词”,第五类“酒”,题“谈酒作乐提(题?)诗”,第六类“战争”,题“织锦回文给诗”,第七类“诗人”,题“诗家胜百君王”。在对中国所知未深的西方人看来,这里的东方情调鲜明丰富,易于感受。而在西方人心目中“醇酒与爱情”型的诗人李白,自当是此中的主角。因此在戈氏此书中李白诗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同时,戈蒂耶是本文汉诗译者中敢于最大距离离开原诗的译者之一。例如,李白的《江上吟》,在圣-德尼的译本中尚是忠实于原作的一句一句的翻译,到戈蒂耶手里则只是略取其意,稍取其词,典故均不予译。这里我们把李白的原诗和戈蒂耶的译诗同时列出以便对比。
李白《江上吟》原诗戈蒂耶的法译(1928年版)
木兰之NFDA3沙棠舟,Mon bateau est débène;ma flte de jade 玉萧金管坐两头。est percée de trous dor.
美酒樽中置千斛,Comme la plante,qui enlève une tache
载妓随波任去留。sur une étoffe de soie,le vin efface la tristesse 仙人有待乘黄鹤,dans le coeur.
海客无心随白鸥。Quand on possède de bon vin un bateau
屈平词赋悬日月,gracieux et lamour dune jeune femme,on
楚王台榭空山邱。est semblable aux génies immortels.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我们把戈蒂耶的法译再回译成中文,其文如下:
我的船是乌檀木所制;我玉笛的孔镶嵌着金。
就像有种植物能去掉丝绸上的污淖,酒消解心头的悲恼。
当一个人有好酒、精美的船和年轻女子的爱,他就像仙人。
可见戈蒂耶只是取了李白诗中“木兰之籱”、:、“玉箫金管”、“美酒”、“载妓”这些词面所表示的情事,由此最多只是从消极的方面透露出对功名富跺的藐视。而李白诗的中心内容:通过“楚王台榭”的不保和“屈平词赋”的永存,反映对文学生命的珍视与自信,在戈蒂耶的笔下荡然无存,而变成了一首及时行乐的颓废之作。但正是这种“轻浅”的“改作”,却迎合了当时法国乃至西方社会的诗学趣味以及他们的对于东方文化的口胃。由于不求忠实于原作,在《白玉诗书》中有若干首题名李白的作品至今找不出它们的原诗。1890年,纽约哈泼尔兄弟出版公司(Harper & Brothers)出版斯图亚特•莫瑞尔(Stua rt Merrill)的《散文的粉画》(Pastels in Prose),这是一个法国散文选译本,选译了多位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法国作家的散文,戈蒂耶亦在选内,但选入的竟都是《白玉诗书》中的译诗(从上面所引的《江上吟》我们可以看到戈蒂耶的译诗采用的是类似散文诗的形式,故被当作散文选入),其中李白诗有六首,编译者特别注明“拟李太白”(af ter Li Tai Po),也就是说选译者把戈蒂耶的这些译作当作戈蒂耶自己的作品(拟作)加以收入了。如果从翻译的角度来看,《白玉诗书》
颇有可以非议之处,但它的社会影响是连戈蒂耶自己恐怕也没有预想到的,此书不仅在法国多次重印,还被翻译成不同的文字。1918年詹姆斯•怀特尔(James Whitall)的《中国抒情诗》(英文)Chinese Lyrics、安东尼•卡斯特罗•费若(Antonio Castro Feijó)的《中国诗选》(葡萄牙文,Cancioneiro Chinês)、以及根据费若此书再转译成英文的乔丹•斯泰布勒(Jordan H.Stabler)的《李太白之歌》(Song of L iTaiPè),译诗数量或有多寡,但其祖本都是戈蒂耶此书。1907年汉斯•贝特格(Hans Bethge)根据圣-德尼的《唐诗》和戈蒂耶的《白玉诗书》译出德译本《中国笛子》Die Chinesische Flte。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从 贝特格的这个译本中选取了李白、孟浩然、王维、钱起的诗共八首诗写成六首歌词,谱成了 著名的合唱交响曲《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其中用李白诗最多。根据日本大野实之助的研究,其所用李白诗为《悲歌行》、《题元丹丘山居》、《江南春怀》、《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等五首。不过《大地之歌》中《青春》这一首歌词原本于戈蒂耶的题名为《瓷亭》的译诗,其原作究竟是李白的哪一首诗,一向未有着落,大野实之助认为是对李白《题元丹丘山居》和《江南春怀》两诗的合译,这还是可以讨论的。总之,李白的名字随着戈蒂耶的《白玉诗书》传遍欧美大陆。乃至戈蒂耶七十二岁去世后,人们在悼念她时还说:“在永恒之春的花树下,她正与温文而雅的李太白从容交谈。”
二十世纪初,在英语国家流行最广的中国诗译本之一。是埃兹尔•庞德(Ezra Pound)的《神州集》(Cathay)。21庞德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1912年,年轻的庞德刚刚在英国开始崭露诗歌的才华,美国著名东方学家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mest Francisco Fenollosa)的遗孀玛丽•费诺罗萨(Mary Fenollosa)物色他作为整理她丈夫遗稿的理想人选。费氏曾两次较长时间居于日本。在1896-1900年第二次赴日期间,曾向日本学者森槐南(Mori Kainan)学习汉诗,做了详细的笔记,对所学汉诗注以日本读音,或加逐字英译,不过没有全篇英译。其中所学李白诗最多,共有四十九首诗,记了两本厚厚的笔记。这些笔记随同费氏的其他遗稿到了庞德手中,庞德对这些汉诗作了自己的选择。他从中选译了十九首(其中有十二首是李白诗),题名为《神州集》,出版于1915年。集前庞德题注说:“大部分作品来自于李白。”
从《神州集》开始,庞德似乎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后来又翻译了《诗经》、《论语》、《孟子》(部分)、《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对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特别的兴趣。但他始终只是作为一个诗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学家。在译《神州集》前,他可能读过圣-德尼的《唐诗》。但他不通汉语。在《神州集》中,李白的《江上吟》与《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两诗被当作一诗加以连译,不知是他不通汉语的原因,还是他明知是两诗但却出于某种考虑而故意放在一起翻译。他的翻译,虽不似戈蒂耶那样与原作离得那么远,但也仍不能合于汉学家的所谓忠实。然而,《神州集》的成功又是不可否认的。《神州集》出版后,西方的评论家用“最美的诗”、“至美的境地”、“新的气息”等词来称赞它。著名诗人、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艾略特(T.S.Eliot)甚至说庞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诗的发明者”。《神州集》之所以能够成功,究其原因,主要在这样两个方面:
其一,《神州集》的选诗有着较为一致的情感主题或主题思想,而这个主题又是那样紧密地扣合着当时的时代精神。美国研究庞德的著名专家休•肯纳(Hugh Kenner)联系《神州集》出版时正值欧洲一战之际,而《神州集》选篇以《诗•小雅•采薇》、李白《古风•胡关饶风沙》、《古风•代马不思越》三首战争诗分布开头、中间及后部,同时联系其它的一些外证,认为《神州集》是一本战争诗集。儿玉实英(Sanehide Kodama)则指出庞德对《诗•采薇》的翻译与费诺罗萨的译文不一致:如“戎车既驾”一句,费氏动词用“tied”,意为“系上”,而庞德则改为“tired”,意为“倦了”,这样,“马匹已被系上了战车”就变成了“他的马匹倦了”;再有,“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一句,费氏译为“为何我们要休息?我们必须征服敌人,哪怕在一个月中有三次战役。”而庞德则译为“我们没有休息,一月三次战役。”根据这些不一致,从而进一步肯定《神州集》的反战倾向。然则我们同样可以举出在费氏笔记中有李白《战城南》一首,显系反战之作,而庞德不取。但庞德的选篇,确实透露着此书宗旨的某些消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费氏记有十四首,庞德只取《代马不思越》、《胡关饶风沙》两首边塞诗和《天津三月时》一首刺权贵诗,而对于其它内容的诗均所不取。费氏所记李白乐府诗共十首,庞德取《长干行》之写离别之苦,《玉阶怨》之叙宫怨,《静夜思》之传思乡之情。在李白集“古近体诗”这一大类中,费氏记有二十五首诗,庞德仅取《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江上吟》、《登金陵凤凰台》之感慨身世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送友人入蜀》之叙离别之情。从以上的取舍情况看,我们认为庞德的主旨并非明确在反战,但意在借这个译本表达身处战乱和异国、伤时事、感遭际的忧思愁苦之绪。其人物景事仍不乏异国的情调,而其情感内容则相当贴近生活,扣合着当时时代的脉博和一般人的心弦,与西方诗歌常有的“神性”与夸饰不同。
其二,《神州集》之得到时人的喝彩,还因为它艺术上的成功。庞德不仅在形式上一反老派翻译家如翟尔思等用英语格律诗翻译中国诗这种做法,改用英语自由体诗的形式,无削足适履之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正在探索的意象派的诗路,在这些中国诗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标本。一反传统英语诗歌偏重叙事或直接抒情议论的特点,而直接处理描述对象,专注于意象的营造和并置、叠加等艺术安排,以描述性短语为主,使句法与意象的凸现相谐,音节语言上不求铿锵雄辩而求简约传神,这些在英语诗的新的艺术尝试,可以在费诺罗萨提供的中国诗中找到创作的例证和久远的传统,可以在费诺罗萨由中国文字而引发的诗歌美学理论(主要见于由庞德整理、后来以《中国文字作为诗的一种手段》[The Chinese Writte 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为题发表的论文)中找到理论的启迪。庞德在1918年《今日》(Today)杂志第三期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诗》(Chinese Poetry的文章,从其中对李白《玉阶怨》的分析或能看出他对这种艺术方法的理解。他说:“我从未发现任何一个西方人把这诗读一篇就能得到很多,但通过仔细的检验,我们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已在此。不仅仅是凭借暗示,更是凭借一种精确的约简程序。让我们想一想产生这首诗需要什么样的情境。„„首先,‘玉阶’,故场景是在一个宫中;其次,‘罗袜’,故所述是一个宫妃,而不是一个仆人或偶在宫中的普通的人;第三,‘侵罗袜’,故此女已然久等,而非乍到;第四,‘玲珑秋月’,故失约的男方没有借口说这个晚上不宜于约会;第五,如你问我们怎么知道她在等一个男的,这个,诗题为‘怨’,„„读者可能不是不熟悉这种类型的中国诗。差不多每一个撰文谈过有关中国语文的人都提及这种短小隐微的诗的存在。在最为精确的程序上与它们对比,我们发现最具活力和最澄彻的诗,我们发现一种直接性和现实主义„„。”
《神州集》这本以李白诗歌为主的译集,适合着当时西方的社会生活和诗歌艺术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很快传播开来。李白(在《神州集》中用的是李白的日文译名“Rihaku”)的诗歌也因此而在西方更加深入人心。诚如罗纳德•布什(Ronald Bush)所说,由于《神州集》的出现,“李白一跃而成为甚至比他在中国传统中更为突出的形象。”
稍后于《神州集》,在美国还有艾米•洛厄尔(Amy Lowell)和弗洛伦思•艾思库(Florence Ayscough)于1922年合译出版的《松花笺》(Fir FlowerToblets)。这个译本同样是以李白为大宗,全书译诗119首,李白占83首。艾思库在书前介绍中谈到李白诗中有一种普遍的抒情性,而杜甫诗则因很难翻译而较少出现在西方的中国诗译本中,这道出了到那个时代为止在西方李白声名大于杜甫的一个原因。艾米•洛厄尔是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后期的领袖,对中国文字的象形性、绘画、诗歌的特点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兴趣,并将其认识施之于具体的翻译实践上。其译法曾引起一些汉学家的批评和讨论。例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ot)在同年的《通报》(Toung Pao)上撰文对此书进行了评论,并重译了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后来,奥地利汉学家厄温•冯•扎赫(Erwin von Zach)对伯希和的翻译提出自己的看法,伯希和又撰文予以回应。作家与学者虽不能尽合,但他们共同张扬了中国诗、尤其是李白诗的影响。 三、二十世纪上半期外译李白专集和李白研究专著的出现
应该说,在李白诗歌向西方传播的同时,西方学术界对于李白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里值得提到的是约瑟夫•艾德肯斯(Joseph Edkins),他可能是最早撰写并在刊物上发表李白研究论文的西方的人。1888年他在《中国评论》(Chian Review)第十七卷第一期上发表题为《作为诗人的李太白》(“LiTaiPoas a Poet”)的论文。同年又向北京东方学会递交并宣读了他的论文《论李太白及其代表作》(“On Li Taipo,with Examples of his Poetry”)。此文后来发表于《北京东方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Pek ing oriental Society第二卷[1890年])。他的论文总是扣住一系列具体的作品 展开论说,并时而与西方诗人进行比较,在前文中他分析了《公无渡河》等三首诗,对李白喜欢表现激动、惊惧、悲怆的题材和感情,诗意丰富多变,笔力无施不可,不受格律束缚,备为惊叹。在后文中他分析了李白《静夜思》等二十二首诗,时有新见。例如,他分析《独坐敬亭山》一诗中:“当众鸟皆去,诗人把这山当作自己的一个同伴。他描绘这山满意地看着他,就像他同是这样满意地看着这山。写出如此诗歌的诗人是有着理想主义的因素在他心中的。虽然他非常现实主义,但他并非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与自然有着神交,而这,也可以在华兹华斯和拜伦那里找到。”在西方人看来,中国诗无论如何都是偏于现实的。何况李白此诗是仅仅四句的小诗。但论者却从作者与“敬亭山”这一自然的“相看两不厌”的无间的交融中,敏感到一种理想主义因素的存在,并进而与华兹华斯和拜伦相联系,这样的见解至今读来仍有新鲜感。他分析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认为这是唐代诗人受佛教影响的一个好例子。分析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指出作者对道教文献的熟悉。但他认为尽管李白揉合三教,却始终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诗人)而存在。这些看法都值得我们参考。
但像艾德肯斯这样的研究者,在十九世纪末可谓寥若晨星。文化的传播还未为身在西方的学者准备应有的条件,特别是书籍的提供和社会的重视。但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随着中国诗的外译本的不断推出,出现了李白诗选的外译专集,尤以德国以及德语地区较为突出。而在英语国家,影响较大的是日本留美学者小?薰良(Shigeyoshi Obata)的《李白诗集》(The Works of Li Po)。这个选本是英译李白诗选的最初尝试。激发其译作的原因之一是庞德《神州集》的成功。全书共选译李白诗一百二十四首及杜甫等有关李白诗八首,书后附译李阳冰序、新旧唐书本传。后来再版时又附了所译李白诗的中文原文。译者在前言中批评了此前西方对于李白的传闻和作品理解上的许多错误。在向西方介绍李白的著作中,此书最早涉及到了李白坎坷身世的现实内涵和作者的爱国精神。译者在书前的介绍中说:“壮年的李白,有着像普通中国人一样的谋取高位、为国效力、经邦济世的抱负,尽管他有自然的爱好和禀性。但他无任何指望赴朝廷商讨军国大事于帝王之前,只能写诗,以狂放的外表掩盖内心的苦恼。后来,当在战乱中被招入永王幕中,他雄心复萌。然所得仅是被压抑在失败和放逐的痛苦之中。他晚年凄凉,承受着年岁和悲哀的重负,精神崩溃,筋疲力尽。但他的爱国热情仍在心中燃烧。他焦虑地注视着国家的危险困境,„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虽仅数语,却似空谷足音。而由于选篇较多,覆盖面较广,亦较有利于让西方人看到李白的全貌。因此此书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它出版于二十年代,再版数次,流行了数十年,有一定影响。关于此书在翻译上的具体优劣,可参看闻一多《英译李太白诗》一文。在1930至1933年之间,美国著名作曲家哈里•帕奇(Harry Partch)曾从这个选本中选取十七首诗,将其谱写成了小提琴曲。
李白自从传入西方以来,可以说是声名直上。但也有对其持批评态度的。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著名翻译家、东方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aley)。他在1918年向中国学会宣读、并于次年在伦敦正式出版的的《诗人李白》(The Poet Li Po)这篇论文中,首先引述了我国唐人和宋人对李白的批评,认为李白诗有两个缺点,一是长篇欠安排,往往开头精彩,后半则不免重复。二是读李白大量的诗,便能感到他的诗缺乏多样性。同时也赞同宋代王安石所说李白诗十首之中九首写妇人与酒的说法(第3页)。其所据材料均见于王琦本卷三十四附录四丛说。进而,韦利认为李白的最单调和令人生厌的特点,是作为与自然的永恒不变性相对立的反映人事短暂性的机械重复,差不多半数以上的诗包含着江河东流不复、人事时时变化的内容。对这种短暂性的执著是有可能升华到伟大的神秘主义的诗歌境地的,但在李白,却仅仅止于对这种明显的事实的无休止的复述;又认为李白诗歌的长处不在内容而在形式,不在思想的美而在词汇的美;批评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太多用典(第3-4页)。在谈到李白身后声名的沉浮,韦利认为,李白身后声望的提高是出于偶然。在宋代遭到一度冷落之后,到十六世纪,许多流行的选本出现了。这些选本给他以过多的篇幅。这样,主要局限于从这些选本得到关于诗的知识的公众给予他一定的推崇。韦利感叹从那个时代起,中国的严肃的批评家就已经死了,以至于这种评估至今仍被接受。但如有一打代表性的英国诗人能读懂中国诗的原文,他们将无一会给予李白以第一或第二的地位(第5页)。韦利的《李白的生平与诗歌》(The Potery and Career of Li Po)1950年在伦敦出版。这是西方英语世界出现最早影响较大的一本关于李白的评传。从撰写第一篇李白论文到出版这本评传,经过了数十年,但韦利对李白的看法并没有改变。而且不仅批评其诗,更批评其人;不仅误解其人,更误解其时代。譬如,他在书中把安史之乱称为“革命”(rev olution,第67页)。把李白的幽州之行系于天宝三载,猜测李白是想去安禄山部下谋个文官职位(第28-29页)。这些都与事实不符。安史之乱爆发后,韦利认为李白的态度是事不关己。理由是李白在《与贾少公书》中说过“才微识浅,无足济时。虽中原横溃,将何以救之”的话(第72页)。此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因为同文中李白还说自己将“扶力一行”,“报国荐贤”。又如,韦利列举了盛唐十三位诗人,唯一只有李白未参加进士考试,便猜测李白害怕自己知识不够,或怕醉酒难以终场,而官员也不会推荐他(第98-99页)。这些都是臆测。他认为在李白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是自负的、冷漠无情的、放荡的、不负责任的和不诚实的(第102页)。李白走入异域异质的文化圈,受到误解并不足怪,但大家如韦利竟走得如此之远,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当然,此书也有若干可取之处,如对于李白诗歌中道教成份的理解和道教术语的阐释。关于韦利的这本评传,詹NFDA4曾有专文评论,可参考。尽管如此,韦利此书仍然表示着西方对于李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自觉研究的新阶段。
四、西方诗人(以英、美为例)对李白的题咏
李白作为中国诗歌的代表,随着中国文化的西传进入了西方文化人的生活,也进入了西方诗人的视界,成为他们题咏东方文明和中国诗歌的一个象征。这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李白在中国文化西传中所起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仅以英、美诗人为例,以见出这种影响的存在。
从十八世纪以来,李白频频出现于西方诗人的笔下,他们或引述,或题咏,有长篇,有短章。就长篇而言,笔者所发现的最早以李白为主人公的长诗,是英国诗人约翰•司各特(John Soctt)作为1780年前后的长诗,题为《李白;或者好官:一首中国牧歌》(“LiPo:or The Good Governor:A Chinese Eclogue”)。司各特创作这首诗,主要是受他的前辈诗人威廉•科林斯(William Collins)的影响。科林斯在1742年发表了他的《波斯牧歌》,1757年重印时改题《东方牧歌》,一组四首。在那个时代,所谓东方主要是指中近东而非远东,故科林斯以波斯为东方。司各特曾专门撰文评论科林斯的这组诗,同时自己动手亲自创作了同题《东方牧歌》一组三首。第一首写阿拉伯人的爱情故事。第二首写东印度的人为的饥荒。第三首即写中国,而以李白作为中国政治的代表或者化身。当然作者并不了解李白身世,根据作者的自注我们知道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杜哈德的《中华帝国全志》,而那上面对李白只是稍一提及。钱德明等人的《北京耶稣会士杂记》大概是最早向欧洲介绍李白的书籍,但与作者写作此诗同时或者稍后,作者未必及见。其所据或当还有其它一些传闻材料,然不详。杜哈德的书中,描述了带有理想化的、或者至少与当时的欧洲相比较为完善的中国的政治和为官制度。司各特据此以李白为人物把它具体化和形象化。诗中写李白是一个王子,又是一个地方官。而根据杜哈德的书,在中国皇族子弟若非关注臣民的福利,他将失去他的荣誉。于是一开始出现于长诗中的李白面对政务繁杂,颇感焦虑厌闷,经过一番内心的矛盾思索,终于振作起来,去为百姓办案理政。诗也暴露了现实中贪婪严重、贫困日甚、老弱病残成为猎物、佩带着正义神徽的手保护掠夺者、并且坐地分赃的现象。同时出现了李白梦见孔子的场景:
Where old Confucius revrend form reposd
Loose Oer his limbs the silks light texture flowd
His eye serene etherial lustre showd
“My son ,”said he,as near his seat Idrew,...
可敬的孔老夫子神情泰然:
丝质的轻纱宽松地披在臂上,
他目光安详眼神微妙:
“我的孩子,”他说,当我靠近他的身旁,……
以及由孔子描绘的乐土景象。作者当然不知道李白曾是“凤歌笔孔丘”的人物。在这长达一百十余行、以英雄偶句诗体(heroiccouplets)写成的诗歌中,作者把对东方中国政治伦理的向往,倾注或寄托在李白身上。我们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早期中国文化西传的过程中,李白还曾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如果让历史跨越两百年,我们看到二十世纪中期美国著名诗人康拉德•艾肯(Conrad Aiken)同样以李白为主人公,写下了共十二章、四百二十四行的抒情长诗《李白来信》(“A Lette r from Li Po“)。从诗的注我们知道,诗中所用材料主要依据小?薰良《李白诗集》和韦利《李白的生平与诗歌》,作者以李白越过三峡寻亲朋访旧爱和给失去的孩子写信引起全诗。诗中所用李白诗意,涉及《月下独酌(天若不爱酒)》、《寄东鲁二稚子》、《荆州歌》、《自代内赠》、《侠客行》、《江夏赠韦南陵冰》、《古风(庄周梦蝴蝶)》、《江南春怀》、《蜀道难》、《清平调词》以及杜甫《饮中八仙歌》等诗和一些史传材料。所有这些,构成了长诗的背景和抒情的引发点,并随着诗歌抒情线索的进展而渐次展开。但作者意不在让李白叙其身世,而意在借李白的故事表现作者的哲学意识和心理感受。这种意识和感受中有相当的成份与《易经》哲学和老庄思想相合。选择李白这样一位身世不平、道教色彩浓厚、东方传奇式的人物,便于容纳和展现这样丰富复杂的哲学内涵。尽管由于研究程度的不够,学术界似乎还未形成对此诗的具体的确解,但使我们感到兴趣的是,从十八世纪司各特写李白之侧重于社会层面的寄托,到二十世纪艾肯写李白之侧重于意识层面的哲学和心灵的探索,他们都愿意以李白为“载体”,李白的形象在这里伴随了西方诗人对于诗意的追求不断深化和内转的历程。
在西方诗歌中,题咏李白的短章多于长篇。出版于1866年的英国诗人佛郎西斯•多伊尔(Fra ncis Hastings Doyle)的诗集《卫兵的归还》(The Return of the Guards)中有一首诗,题为《沮丧中的诗节》(“Stanzas Written in Dejection”)。诗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景:
The sun of yesterday which leaves me
No earthly skill can woo to stay,
Todayspale gollom which chills and grieves me No human arm can hold away.
The brids of passage,ever flying past,
In coungless locks stream down the autumn blast;
I mount my tower to gaze far off,and fast
Fill winecups from the waning jar.
这是诗的第一节,诗共三节。细读之,方知是译李白《宣州谢緿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上面的诗节相对于李白此诗的首四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多伊尔并非汉学家,其所本应是圣-德尼法译《唐诗》中此诗的译文。他注明他的这首诗出自中国诗人李白,并引述了圣-德尼对李白的赞语。从他译此诗并收之于自己的诗集中,我们不难想象到一个西方诗人与李白诗的内心共鸣。这是笔者所见李白此诗的最早的英译。1913年英国诗人阿伦•厄普尔德(Alan Upward)在美国的《诗刊》(Poetry:A Magazin e of Verse)该年九月号(第二卷第六期)上发表了一组中国题材的诗《取自中国花瓶的香瓣》(“Scented Leaves:from a Chinese Jar“)。诗共二十九首,大多数是不分行的散文诗。其中《玫瑰》(“The Rose”)一首写李白在京以诗为皇帝所赏识,臣下有进谗言者,而皇上未予听信:
When the delicious verses of Li Po were Praised in the Court of Heaven an envious mandarin complained of the poets scandalous life.The Divine Emperoe,whowas walking in his garden,held out a rose and asked him,”Do you smell the gardener smanure?“
当李白的美妙诗篇在朝廷大得赏誉,一位心怀妒忌的大臣进谗言说诗人的生活并不光彩。圣明的皇上当时正在御花园散步,他擎起一朵玫瑰问这位大臣:“你闻花匠施的粪吗?”
皇上的话问得很幽默,似乎颇符合唐代特有的开放和宽容。诗中的李白是一个天才的但却在生活上不够检点的诗人。这多少符合西方对诗人的标准以及他们对李白的已有的印象。厄普尔德的这组诗在当时的诗坛上很受欢迎。前面我们提到艾米•洛厄尔(Amy Lowell)是美国新诗意象派后期的领袖,她写过一组东方情调的诗,题《汉风集》(Chinoiseries)。其中有《李太白》一诗。诗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They erected a temple to you:他们为你建起了一座祠:
“Great Doctor,“大学士,
Prince of Poetry,诗之王子,
Immortal man who loved drink.”酒中仙。”
I detest wine,我憎恨酒,
And I have no desire for the temple,我也无奢望于圣殿,
Which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在这个环境中
Is fortunate.那是侥幸的事。
But I would sacrifice even sobriety 但我甚至愿意把清醒作为牺牲
If,when I was thoroughly drunk,如果,当我沉醉时,
I could see what you saw 我能看到你所见的一切
Under the willowclouded water,在那柳云般的水下,
The day you died.在你去世的那一天。
诗所写的,是西方人谈到李白就经常谈到的题目:酒。但通过对李白与酒的描写,表现的是作者对李白及其天才想象力的仰慕。曾以与江亢虎合译《唐诗三百首》而著称的诗人维特•宾纳(Witter Bynner)也写过有关李白的诗。在他的一首《致李白》(To Li Po)诗中,他在西方人中少有地突出了李白傲岸不屈的品格,这里是他的诗中间的几句:
You meant,pausing as I do for a dram,你的意思是,如同我为杯酒驻步,
That the Emperor might call and we not come.或许皇上召见而我们不赴。
You were as independent as I am 你像我一样自在
Of purple canopies and bell and drum...不管紫色的华盖与钟鼓……
此外,还有一些诗人也写过题咏李白的诗,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枚举了。西方人题咏李白,应该说也是表现了李白在西方的影响,这个方面,是我们过去研究李白影响史时所忽视的。
五、简要的分析
纵观李白传入西方的两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萌生这样的好奇:为什么在中国诗人中唯有李白而不是其他诗人在西方受到如此礼遇?至少与杜甫相比,当西方人开始接触中国诗时(十八世纪),中国国内扬杜抑李的风气已然形成。但西方人没有被这一风气所左右,而是几乎一致地选择李白作为中国诗的代表。原因何在?
把中国文化(特别是思想)的西传和西方对于中国诗歌的接受结合起来并作历史性的考察,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某种答案。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人借助传教士的东来和商业的交流开始了解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管理和伦理政治深为钦佩。所以中国书籍中最先为西人译解的是儒家经典。如果在那时候中国诗得以与中国文化同时进入西方,至少从思想的角度讲,那时西方的先进知识分子可能首先愿意接受杜甫。那么杜甫的声名说不定会远在李白之上。最早把李白当作主人公写进诗的约翰•司各特,正是把李白当作古代中国伦理政治的化身来描写的,可以说颇得那个时代的风气。如果他了解杜甫的话,他一定会觉得杜甫更适合于代表中国的伦理文化。但较之中国思想向西方的传播来说,诗歌远远滞后。而十九世纪以来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学的接受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和文学的选择,呈现了一条大致清晰的线索,即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由中近东向远东扩展。其所谓“东方”,原先主要指从埃及到印度这个地区。尔后逐渐向远东伸延。前面所引述的从科林斯到司各特在《东方牧歌》同题之下的选材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西方人的视野在逐渐向远东伸延的一个例子。中近东文学在情感上对于生命的叹息和艺术上富于色彩、幻想、激情乃至神秘的特点,易于吸引西方人的视野,尤其当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时。当他们在这样的思想和艺术框架下进而接触中国文化时,思想上,道家思想较前受到青睐;艺术上,追求异国情调、色彩、激情、幻想这样一些审美要求在相当程度上支配着西方人的选择。在这样的审视下,李白显然较杜甫更易于为西方所选中,而传入较早但风格简古的《诗经》自然也不会赢得众多的读者。西方人如此热衷于李白身世的传奇性:出生以及长相的奇异,以诗见重于帝王及沉香亭赋诗的情事,好酒的个性,诗中对歌伎的描写,以及落水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都是“事”出有因。戈蒂耶的《白玉诗书》的出现及其之所以如此风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倾向。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西方人之选择李白,一开始更多的是取其貌,符合着旧式的东方主义的情感和艺术的要求。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才开始意识到李白诗中表现的人生遭际和时代忧患的现实内容的存在,以及在艺术创造上既有丰富的想象,又贴近现实、迹近自然、简澍凝练、清新素朴的特点对于西方诗歌创作的借鉴意义,从而进入到一个取其神的新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庞德的《神州集》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新阶段开始的一个标志。因而戈蒂耶与庞德虽然在翻译上均有创造性(不甚忠实于原作)的共性,但在诗歌审美观念的进展上,却实际上代表了本质不同的两个阶段,表现在对李白诗之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质的理解上也就有所不同。当然,从更为深远的渊源来看,西方人与儒家思想之不甚相融,有其深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原因。在诗歌观念上,西方人对李白的优先选择,表现了他们对于天才的倾折和对于诗歌创作的想象力和激情的推重,以及对于艺术之为美而更甚于艺术之为善的追求。而这些观念,远者可以推源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贤为西方诗学所奠定的基础,近者可以在西方近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中找到踪迹。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来检讨和审视这些原因,将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李白在中国文化西传历史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或亦可开阔我们的视野,引起我们对诗歌的思想和艺术规定性的重新思考。
第四篇:高中政治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以英国和法国为例素材 新选修3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材料一: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渐成固定模式。材料二:在2010年5月举行的英国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经过艰难磋商,保守党与自民党最终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随后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任命,出任英国新首相,英国出现了战后首个“联合政府”。
(1)在英国的政体中,国王、议会和内阁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
(2)请运用国体和政体关系知识,说明“联合政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英国政体的根本改变。
2、英国的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上议院拥有的权力不多,但可以提议新法,改变或推迟下议院想要通过的法律。下院作为英国权力的真正重心,它由直接普选产生,自称是全体英国人民的代表,具有最高的权威,拥有最大的权力。法国人端洛姆(Delome)曾有一句名言来说明英国议会的万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外。”而下院权力的扩大,实际上是以首相为核心的内阁成为当代英国真正的权力聚焦点。这样,英国议会和政府的关系实际上是颠倒的:不是议会控制政府,而是政府控制议会。所以有些学者说它是“内阁独裁”或“行政专制”。早在1950年5月17日,上院在辩论一项决议时就指出,“内阁正在增长的权力对国家的民主宪政是一个威胁”。根据上述材料,你是怎样评价英国的议会制的?
3、在政党组织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英国首相和内阁对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同时英国的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议会的立法权在很大程度上为内阁所控制,“下院的真正工作无非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2009年,英国议会制将进行改革,上议院还有可能丧失最高法院的地位。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英国议会的本质是什么?
(2)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为什么会不断萎缩?
4、材料1:
法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2: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在波兰会见了到欧洲窜访的**,引起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谴责。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指出图中A、B两处各代表什么,并简要说明法国总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材料2,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简要评析法国领导人的作为。
5、材料一 英国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明文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后,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6、(2009·江苏,36)英国在17世纪中期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并逐步形成了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 阶级政权,其政权组织形式几经变化,形成了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1)简述英法两国在政体结构上的差异。
答案:
1、(1)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英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联合政府的出现反映出英国政体的运行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但这种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国体和政体,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2、(1)资本主义议会制,人们通常称它为资本主义的代议制。•它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又是一种国家政体。
(2)英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的立法机关,其地位在行政和司法机关之上。
(3)英国宪法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首相由议会大选中获得多数的党领袖担任,并由国王任命。首相职权扩大在法律上找不到依据,但实际上它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4)议会以及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他们实施的政策也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显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具有新明的阶级性.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
3、解析:第一问考查了国体决定政体,英国议会的本质是由其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第二问考查了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的原因,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学习中要记牢。答案:(1)英国议会主要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目前虽然正在经历艰难改革,但其阶级性质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
(2)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是:①由下院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作出决定;②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的提案作出选择。
4、解析:第(1)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法国政体的运行。第(2)问要从主权的重要性及国家利益等角度回答。
答案:(1)①A代表总理,B代表国民议会。②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等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尤其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可行使非常权力。
(2)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法国领导人的做法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干涉了我国的内政,损害了我们的核心国家利益,必须坚决反对。
5、解析:本题属基础知识,依据课本回答即可。
答案:(1)英法政体的差异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传统等有密切关系。(2)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贵族在革命后走妥协的道路,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3)与英国不同,法国资产阶级、广大民众几乎无法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只能采取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猛烈批判,对法国政体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答案(1)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英国国王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法国议会中有许多党派,往往是几个党派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派并组成多党联合政府。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小。
第五篇:【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专题检测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新民网载文指出,英国女王虽然“不差钱”,但是她和皇家成员们也要给国民们做出节能表率。女王从2008年起就邀请英美合资的灯具公司来改造白金汉宫的灯具,把最新的节能技术引入到豪华宫殿中。今日的英国女王()①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②能够协调政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④掌握国家政权 ⑤发挥咨询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今日英国女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故④错误,①②③⑤皆是今日英国女王的主要作用。答案:B 2.(新情境题目)2015年1月31日,因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新西兰华人科学家邸洪杰日前荣获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新西兰功绩勋章。这是新西兰历史上首次有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A.历史文化因素
B.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C.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
D.联邦成员国的反对
解析: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阶级力量的对比因素,联邦成员国的反对与否等,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故应选B项。答案:B 3.英国女王是英联邦成员国的共同元首,国王的这一特殊身份,对英国具有的重要意义是()A.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B.维护英国在英联邦中的影响力 C.避免英国的分裂
D.维护国家的延续、政治的稳定
解析:英国国王作为英联邦的共同元首,能够起到维护英国在英联邦中的影响力的作用,应选B项。A、C、D三项虽然也是英王的作用,但不是作为英联邦成员的共同元首所起到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不选。答案:B 4.英国首相的决定要由议会通过才能生效,这是因为()A.议会是最高行政机关,拥有立法权 B.英国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C.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D.内阁有权制定内外政策
解析:英国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所以英国首相的决定须由议会通过方能生效,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 5.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到内阁左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议会党团受党纪制约,很难自己作出决定 ②议员受专业限制,在专业性立法方面依赖内阁 ③议会议员要听命于首相 ④议会党团要受英王的领导和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产生题干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下院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作出决定;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的提案作出选择。因此选A项。议会议员分属于不同的党派,要服从各自党派的领导,并不是听命于首相或国王,③④错误。答案:A 6.“由于保守党代表大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人物利益,人们用‘右翼’对它进行政治定位。以前工党的成员主要是中下层人士,所以被称为‘左翼’。但工党从来没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寻求社会改良。”这说明()①英国两党制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保守党和工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③工党的主要职责是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④工党与保守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不管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保守党,还是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执政后仍然执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工党与保守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故应选①④,②③说法有误。故答案为B项。答案:B 7.下列不属于法国总统职权的有()①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②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③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④立法权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B 8.(新情境题目)2015年1月14日,位于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发表声明,宣称制造了法国境内的恐怖袭击事件。同一天,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向中东增派航母,加大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力度。随后法国总理瓦尔斯宣布,遵照总统要求,政府立即加强了反恐预警方案的执行力度。这说明法国()①总统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②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但有基本分工 ③总理由总统任命对其负责 ④总统和总理政见相同且来自同一政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法国,总理虽由总统直接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③说法错误。议会多数党不一定与总统是同一党派,因而会出现总统和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左右共治”局面,故④错误。答案:A 9.在法国,如果总统和总理不是一个党,就会出现“左右共治”局面。这时()A.总统的权力与总理基本是平分秋色
B.总统权力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时总统会更多地关注外交和国防领域,总理则主要处理内政事务 C.总统对总理的支配权处于绝对强势状态 D.总统和总理各自独立,相互制约
解析:“左右共治”时,总统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但仍以总统为主导,只不过总统更多地关注外交、国防,总理主要负责内政事务,但并不是二者的权力平分秋色,也不是各自独立。A、C、D三项说法错误,B项正确。答案:B 10.法国的政体运行具有鲜明的特点。下列选项符合法国政治现实的是()A.法国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力
B.法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C.法国将永远实行“左右共治” D.法国党派林立,党内有派
解析:在法国,总统和总理均有行政权,A项错误;总统任免总理,任命其他政府成员,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应选D项。答案:D 11.按照英国的政治理念,政府要受议会控制,但在实践中,“议会‘控制’政府已是无稽之谈,议会并不能控制政府,几乎总是政府控制议会”。材料表明()A.英国议会名存实亡
B.议会由政府产生,对政府负责,受政府监督
C.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而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拥有立法权,可以否决议会决议
解析:英国议会是英国的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监督政府的权力,但自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A、B、D三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C 12.与英国的政体相比,法国的特征在于它设立了高踞于议会之上且握有行政实权的总统,进而使其政体具有一定的分权制。上述反映的英国与法国政体的主要区别是()①议会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 ④政党制度不同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两国政体的区别,但是题干中法国总统掌握行政实权,说明了②;总统高踞于议会之上且掌握行政实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国议会的地位和作用低于英国议会,体现了①。③④题干材料均没有体现。答案:B 13.英法两国政体存在诸多不同,体现在()①议会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 ④政党制度不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英法两国政体的区别,D项正确。答案:D 14.英法两国政体形式不同,但其阶级本质是根本一致的。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角度来看,它们都()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B.体现执政党性质的形式
C.出现议会权力削弱、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 D.存在困扰和弊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规定性,即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角度选择。B项说的是政党问题,C项说的是议会本身问题,都不符合题意;D项说的是政体自身,不是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故不选。A项是说政体反映国体,并为国体服务,故入选。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题,共40分)15.(12分)材料:在英国的议会中,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其上院议员由贵族组成,下院也大多是大资本家和大地主的代表,其他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代表很难入选。如:在不足700名的下院议员中,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共627个席位,担任职位的有375个董事长、87个董事、194个经理、101个高级律师以及154个新闻记者。议员共拥有土地375 100英亩,占全国土地的30%左右。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 解析:材料主要通过英国议会的人员来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揭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阶级实质。
答案:(1)英国是一个议会制国家,其国家机构的人员构成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4分)(2)英国议会的实质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拥有巨大的资产,其执政理念和实施的政策都反映了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4分)(3)广大的劳动人民都处在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统治之下,他们是无权参与国家政权的。(4分)16.(12分)材料一:根据法国的政治制度,总统根据国民议会多数党的推举任命总理,总统代表国家行使外交国防大权,总理负责国内行政事务。法国总理艾罗于2014年3月31日递交辞呈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当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任命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为新总理,负责组建新政府。
材料二:2015年7月,引起法国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促进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法案》(又称“马克隆法案”)最终获得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国总理瓦尔斯在5个月时间内三次援引宪法第49条第3款规定,推动上述法案获采纳,这一宪法条款自2006年以来从未被法国政府使用过。
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法国政体运行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政体的运行。法国政体中总统、总理、议会三者之间有基本分工,回答问题要讲清三者各自在法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材料分析具体是如何实施的,还要从根本上分析他们的行为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答案:(1)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总统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国总统代表国家行使外交国防大权,任命政府总理。(3分)(2)总理是政府首脑,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总理负责国内行政事务,特别是发展内政经济。(3分)(3)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主要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法国国民议会下调总统、总理薪资,支持奥朗德提出的其他一些措施。(3分)(4)法国政体中总统、总理、议会三者之间有基本分工,但从根本上看,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3分)17.(16分)2015年2月,在中国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法国总统相继发表中国新年贺词,向中国、英国以及全世界庆祝中国新年的人们表达最美好的祝愿。(1)法国总统出面祝贺中国农历新年,而不是法国总理。因此有同学认为法国应该是总统制国家。你是如何认识的?(8分)(2)有人认为,英法两国的政体有本质区别,对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答案:(1)①法国是半总统制国家。虽然总统是法国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但法国总理和总统都具有行政权,法国行政领导体制为行政双头制。一般来说,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4分)②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限制。其一,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者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使总统权力大打折扣。其二,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其三,总统的重要文件、法令和命令要由总理副署。这些限制使总统的实际权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法国应是半总统制国家。(4分)(2)①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法国是半总统制国家,二者的政体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2分)②从本质上看两者是一致的。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看,两国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都体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英法两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