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

时间:2019-05-14 06:3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序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序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

第一篇:序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

【法规名称】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发布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发布日期】2010-04-29

【生效日期】2010-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序规定》已经市政府四届一五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王荣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九日

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制定规章及拟定深圳经济特区和深圳市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程序,提高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工作的效率,保证规章和法规草案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深圳市制定法规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规章的立项、起草、论证、决定、公布和政府法规草案的立项、起草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市政府依照权限和本规定的程序制定,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法规草案,是指依照本规定的程序起草,以市政府议案形式提请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 规章名称包括“规定”、“办法”、“决定”、“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

市政府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规章,称“实施细则”、“实施办法”或者“规定”、“办法”。

市政府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规章,称“规定”、“办法”或者“暂行规定”、“暂行办法”。

第五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应当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表述准确、简洁、易懂。

规章和法规草案的内容应当采用条文方式表达,条以下可以分款、项、目。条文较多的,可以分章、节。

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述。

第六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宪法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或者规定,结合本市实际;

(二)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改革决策相结合;

(三)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人民意志;

(四)坚持公开公正原则,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可操作性;

(五)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科学、合理规范社会关系。

第七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是本市规章制定和拟定法规草案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政府法制机构同时作为市政府法规规章草拟机构(以下简称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承担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市政府规章和法规草案集中草拟工作。

市政府应当建立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立法草拟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机制。

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下列工作:

(一)编制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的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对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立法事项,根据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组织进行规章和法规草案的集中草拟或者委托草拟;

(三)对规章和法规草案进行审查、协调和修改;

(四)按照有关规定负责规章的清理、解释、备案以及公布工作;

(五)对已发布并实施1年以上的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

(六)其他有关规章和法规草案起草的业务工作。

第二章 立 项

第八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9月底前向市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征集下一年度政府规章和法规立法建议项目,并向社会发布征集下一年度政府规章和法规立法建议项目公告。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工作情况向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提出制定政府规章和法规的立项申请。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制定政府规章和法规的立项申请和立法建议。

市政府法制机构根据深圳市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的需要,可以自行提出制定政府规章和法规的立法建议项目。

立项申请应当于每年10月31日前报送市政府法制机构。

第九条 报送制定规章和法规的立项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章、法规草案的名称、需要规范的主要问题;

(二)制定该规章或者法规草案的必要性、可行性;

(三)制定该规章或者法规草案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四)制定该规章或者法规草案的进度安排和建议市政府审议的时间。

第十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市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制定规章和法规的立项申请进行汇总研究和初步论证,与提出立项申请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进行沟通协调,并书面汇总立项申请。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组织提出立项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召开专门的立项申请协调会,对前款汇总的立项申请进行综合协调,拟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

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章或者法规草案名称;

(二)立法计划项目责任起草单位;

(三)计划报送市政府审议的时间。

第十一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将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通过市政府网站、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等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意见。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将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书面征求市人大常委会意见。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市人大常委会意见进行汇总研究协调,对不予采纳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并连同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一起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第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深圳市人民政府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报市政府,经批准后执行。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正式讨论通过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以下简称年度立法计划)之日起20日内,通过市政府网站以及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公布,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意见统一作出反馈。

第十三条 市政府应当加强对执行年度立法计划的领导。

年度立法计划在执行中,经市政府批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对拟增加的立法项目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申请立项。

市政府按照规定程序对年度立法计划进行调整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通过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予以公布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 起 草

第十四条 涉及下列情形的立法项目,应当由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进行集中草拟:

(一)涉及共同行政行为的;

(二)多个部门工作需要或者主管部门不明确的;

(三)规范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或者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

(四)涉及应急事项的;

(五)市政府交办的或者其他需要集中草拟的。

第十五条 年度立法计划发布后,规章和法规草案责任起草单位应当确定项目负责人、草拟工作人员以及工作方案,按计划要求组织规章和法规草拟工作。

规章和法规草案由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负责集中草拟的,提出立项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年度立法计划发布后30日内向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提交集中草拟项目的立法要点,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自行提出的立法项目除外。

立法要点应当全面说明立法项目有关事项,包括下列内容:

(一)与立法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与现状分析,立法的主要目标;

(三)为达到立法目标拟采取的主要制度、管理措施、对策及其社会影响和可操作性分析;

(四)实施该规章或者法规需要的人员、资金、部门协作及其他条件的初步分析;

(五)制定该规章或者法规草案的法律和政策依据,规章或者法规草案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衔接以及该规章或者法规草案内容涉及的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报告;

(六)任何已知的在实际上或者在法律方面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影响立法的已判决案件或者法律意见书文本;

(七)认为在立法中必须要列明的规定。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交立法要点,无需附送立法条文稿。

第十六条 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指派立法草拟人员负责具体立法项目起草工作,并制定立法起草进度安排。

负责具体立法项目起草的草拟人员应当根据立项申请,通过立法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立法依据和相关资料,了解实际情况;应当加强与立法项目申请单位或个人的联系与沟通,听取有关情况介绍,掌握立法项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立法项目,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起草。

第十七条 提出被确定为集中草拟立法项目立项申请的市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应当积极配合立法草拟人员的工作,主要负责下列工作:

(一)指派熟悉本领域业务的专责人员参与立法项目的起草工作;

(二)根据立法草拟人员要求,及时提供立法项目所需资料;

(三)与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联合组织立法调研和论证;

(四)根据立法起草需要,单位负责人应当参加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召开的立法座谈会,答复立法草拟人员的询问;

(五)协助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组织召开立法协调会、论证会、听证会。

第十八条 起草规章和法规草案,涉及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责或者与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规章和法规草案责任起草单位应当充分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部门间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报送规章或法规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规章和法规草案责任起草单位应当书面征求规章和法规所涉及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应当及时对上述意见作出反馈,对不予采纳的意见应当同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有关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执行年度立法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协调,并负责按计划完成审查任务和所承担的起草任务。

第二十条 责任起草单位不能按计划要求完成草拟任务的,应当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市政府决定。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份将上一年年度立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告市政府。

第二十二条 责任起草单位在提交规章和法规草案时,应当同时提交起草说明。

起草说明包括以下内容:

(一)起草的基本经过;

(二)制定规章或者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草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根据;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规章和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由责任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报送市法制机构进行审查。

起草单位报送规章和法规草案送审稿时应当提交规章或法规草拟稿、起草说明、征求和采纳意见情况、协调情况,并附送起草所依据的有关资料。

第四章 审查和修改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就规章和法规草案下列问题进行审查、协调和修改:

(一)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或者规定;

(二)是否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否有利于行政管理;

(三)立法的必要性是否充分,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拟确定的主要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否与现行的深圳市法规和规章协调、衔接,需要改变现行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

(五)有关政府部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否对草案主要内容有不同意见,对这些不同意见如何处理;

(六)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第二十五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修改规章和法规草案,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对规章和法规草案中拟定的重大问题及其他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论证。

第二十六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将责任起草单位报送的规章和法规草案通过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或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征求公众意见,时间不得少于30日。

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章或者法规起草的背景资料、规章或者法规制定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

(三)公众提交意见的途径;

(四)征求意见稿全文或者公众获得征求意见稿全文的途径;

(五)联系部门;

(六)信函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及电子邮箱。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及时对公众意见作出反馈,对不予采纳的意见应当同时说明理由。对公众意见的反馈应当通过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予以公布。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对法规、规章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召开由公众代表和立项申请人参加的座谈会。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召开座谈会的5个工作日前,将举行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议题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座谈会召开后的5个工作日内,根据现场会议记录整理制作座谈会会议记录,并通过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法规、规章起草中存在争议的政策或者专业技术性问题召开论证会。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论证会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根据论证情形形成书面报告,经参加论证会人员签名确认后,通过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举行立法听证会:

(一)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二)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

(三)内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四)其他需要广泛听取意见的。

第三十条 立法听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保障相对人平等有效地参与立法。

召开立法听证会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内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或者立法技术有较大缺陷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要求责任起草单位按本规定要求重新组织起草或者修改。

第三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修改规章和法规草案的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协助市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调查研究,并提供有关档案资料及其他必要条件。

第三十三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通过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或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再次征求公众意见,时间不得少于30日:

(一)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二)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权益的;

(三)草案内容在上一次征求意见后发生重大变化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规章和法规草案的内容提出意见。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各种意见进行认真的整理和研究,在审查和修改时作为参考,并作为提请市政府审议的材料一同上报。

第三十四条 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使政府行政职权的其他机构对规章和法规草案内容有不同意见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进行协调;经协调后,仍对草案中的重大问题有不同意见的,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应当作出说明后报市政府决定。

第三十五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在规章和法规草案审查、修改后,应当将规章或者法规送审稿及其说明、征求和采纳意见情况、协调情况等材料按规定报送审议。

起草说明包括以下内容:

(一)起草的基本经过;

(二)制定规章或者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草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根据;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六条 规章和法规起草、审查和修改工作完成后,由市法规规章草拟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报送市政府审议。

第五章 审定和发布

第三十七条 规章、法规草案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十八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作起草说明,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组成人员进行审议。

列席会议的有关政府部门、区政府负责人可以代表本单位发表意见,但应当与该单位书面答复的意见相一致。

负责起草规章或者法规草案的立法草拟负责人和市政府法制机构有关负责人答复有关询问。

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审议后,由市长或者其委托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市长决定是否通过。

对原则通过,需要根据会议审议决定修改的规章和法规草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组织修改后,报请市长审批。

第四十条 规章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长签署市政府令予以发布。

规章经市长签署后应当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并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全文登载。

第四十一条 法规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长签署市政府议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四十二条 规章施行的具体时间应当在规章中列明,规章公布与施行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0日。

法规草案经市长签署市政府议案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后,市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议案有不同意见的,凡属已经过市政府协调并作出决定的,不得以单位名义作出与法规草案内容相违背的意见。

第六章 备案和立法后评估

第四十三条 规章公布后,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市政府报国务院备案,同时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四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和规章的实施机关是立法后评估机关。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会同规章的实施机关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立法工作需要、政府部门意见、公众意见以及相关规定等拟定规章立法后评估年度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规章的实施机关应当根据规章立法后评估年度计划会同市政府法制机构制定立法后评估实施方案。评估机关应当根据立法后评估实施方案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

评估机关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社会团体进行规章立法后评估。受委托机关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一定数量熟悉行政立法、行政事务和掌握评估方法技术的人员;

(二)相关人员参与评估的时间能够得到保障;

(三)具备开展评估工作的必要设备、设施。

受委托机关应当接受委托机关指导、监督,以委托机关名义开展评估,不得将评估工作再委托其他任何机关或者个人。

第四十五条 评估机关应当根据规章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政府规章的实施绩效、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进行评估。

第四十六条 评估机关应当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管理、统计和社会分析等方法,通过听取实施机关汇报、召开座谈会或者专家论证会、实地考察、专家咨询、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媒体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和掌握规章的实施情况。

评估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采用举办听证会的方式,以了解和掌握规章的实施情况。

第四十七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评估完成后应当制作立法后评估报告。

立法后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工作进行的情况;

(二)实施绩效、制度设计等评估内容分析;

(三)意见征求及采纳情况;

(四)规章实施情况的评价以及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五)评估的其他结论和建议。

第四十八条 立法后评估报告认为规章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原责任起草单位应当按照法定程序组织修改或者提请废止。

评估报告对政府规章的实施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规章汇编由市政府法制机构组织编印;规章汇编的外文译本,由市政府法制机构组织翻译并审定。

第五十条 规章的修改及提出现行法规修正案的程序,参照本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1997年8月16日发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和拟定深圳经济特区法规草案规定》(市政府令第64号)同时废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程序规定(郑州市人%B0

【发布单位】郑州市

【发布文号】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6号 【发布日期】2002-08-12 【生效日期】2002-08-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6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程序规定》业经2002年7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义初

2002年8月12日

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保证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质量,使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市人民政府为领导和管理本市的各项行政工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市人民政府为领导和管理本市的各项行政工作,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规、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拟定的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草案。

第三条第三条 规章的名称为规定、办法、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

(一)对某一方面行政工作做全面、系统的规定,称“规定”;

(二)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三)为实施法律、法规或者某项制度而做出的具体规定,称“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名称除法律、本省地方性法规的实施细则外,均称“条例”。

第四条第四条 下列事项可以制定规章:

(一)法律、法规在本市施行时需要市人民政府加以具体规定的;

(二)为组织实施本市地方性法规需要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的;

(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种措施,制定地方性法规尚不成熟,需要以规章形式组织实施的;

(四)属于本市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五)调整行政机关自身活动需要制定规章的。

第五条第五条 下列事项可以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

(一)为保证法律、法规在本市贯彻实施,需要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加以补充或作出具体规定的;

(二)根据本市实际情况,需要规定新的实体权利或义务的;

(三)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的;

(四)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加以保障的;

(五)涉及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六)需要司法机关保障实施的。

第六条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是人民政府法制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在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编制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起草或主持起草调整范围较广、涉及部门较多的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

(三)负责统一审查、协调、论证、修改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

(四)负责规章的备案工作;

(五)负责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报送和配合审议工作;

(六)负责规章解释和地方性法规授权市人民政府解释的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

(七)负责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汇编工作;

(八)负责规章的清理工作,参与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工作;

(九)指导有关部门或单位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十)负责制定规章、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立法原则

第七条第七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第八条第八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行政机关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第九条第九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符合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应当规定由一个行政机关承担,减化行政管理手续。

第十条第十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从本市实际出发,坚持为本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本市中心工作服务。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三章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计划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编制计划。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派出机关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需报请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应在每年的10月底前将下一的建议项目报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申请立项。

报送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立项申请,应当对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申报的立法项目进行综合协调后,编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对未申报的项目,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根据本市实际工作需要,列入计划。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列入计划:

(一)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

(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三)制定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条件尚不成熟的;

(四)其他不需要通过制定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解决的事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指导、督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机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实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机关、县(市)、区人民政府未按计划要求完成起草任务的,应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未列入计划的项目,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的,必须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书面报告,经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四章 起草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列入计划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机关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起草。

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草案内容与两个以上部门的业务有密切联系的,由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起草小组起草;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有关部门起草或委托有关单位起草。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对制定目的和依据、调整对象、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及施行日期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内容应用条文表达,每条可分款、项、目,款不冠数字,项和目冠以数字,条文较多的可以分章,章还可分节。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应符合立法技术的要求,备而不繁、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用语准确、文字简洁,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对于内容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的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部门或单位应当充分征求其他部门或单位意见,力求协商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起草部门或单位应当在上报规章草案送审稿或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起草的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也可以举行论证会、听证会听取意见。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规章草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完成后,形成送审稿,由起草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报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

几个起草单位共同起草的,应当由该几个起草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定稿后,起草部门或单位应当撰写起草说明。起草说明的内容包括:立法宗旨、指导思想、依据、起草经过、协调情况、对主要条款解释及有关方面的不同意见、论证会或听证会上所提主要意见的处理情况及理由。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起草部门或单位报送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时,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一式20份;

(二)起草说明一式10份;

(三)依据和参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文件、资料;

(四)汇总的意见、调研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等材料。

第五章 审查与协调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统一审查、协调、修改。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送审的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应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本规定第二章的规定;

(二)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是否符合本市实际情况;

(四)具体规范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内容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是否有不同意见,是否协调一致;

(六)结构、条文、语言表达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部门或单位:

(一)制定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有关部门或单位对送审稿所确立的主要措施存在较大争议,起草单位未与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协商的;

(三)不符合立法技术的基本要求,需作较大修改的;

(四)上报的送审稿不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对规章草案送审稿和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比较成熟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在修改后,发送有关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就规章送审稿或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规章草案送审稿或者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涉及重大问题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召开有关部门或单位、有关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听取意见,研究论证。

规章送审稿或地方性法规草案送审稿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通过报刊、信息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也可以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在收到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超过规定期限未报送的,视为无意见。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体制、权限分工等问题有不同意见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进行协调,力求达成一致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将主要问题、有关部门的意见和法制机构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经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修改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提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第六章 决定与公布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涉及本市重大问题的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提请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审议决定。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规章草案或地方性法规草案时,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作说明,有关部门负责人可列席会议;会议列席者经会议主持者同意,可以发表意见。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人民政府作为议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规章草案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由市长签署,以市人民政府令的形式公布。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规章签署公布后,《郑州日报》应当自公布之日起7日内全文刊登;《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应当及时全文刊登。

《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涉及国家安全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七章 备案、解释与清理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规章公布后,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向国务院、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定期汇编。

有关部门和单位需要汇编本市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时,须经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同意并审定。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自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负责组织实施的部门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书面报告实施情况;之后,每年报告一次,特殊情况应随时报告。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规章解释权属市人民政府。

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解释:

(一)规章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规章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规章依据的。

规章的解释同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派出机关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规章解释的要求。

规章解释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参照规章草案送审稿审查程序提出意见,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定期组织对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清理。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废止、修改或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予以废止、修改:

(一)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修改或废止的;

(二)因工作需要应增减或修改其内容的;

(三)同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的;

(四)调整对象消失或情况发生变化的;

(五)被新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所取代的。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认为市人民政府规章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书面提出审查建议,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研究处理。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修改、废止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权限和程序,按照制定、公布的程序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1994年12月4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程序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第56号令

《甘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已经2009年6月5日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徐守盛

二○○九年六月十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 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程序,提高政府立法的效率和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废止。

第三条 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改革、发展、稳定决策相结合;

(二)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三)从本省实际出发,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实事求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五)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设定应当履行的义务时,应当设定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六)实现行政机关职权与责任的统一,在设定职权的同时,应当设定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七)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相结合,科学规范行政行为,合理确定部门职能,简化行政管理程序,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转变。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对地方性法规草案拟定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并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应当配合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做好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征求意见和协调、调研等工作。

第二章 立法规划与计划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遵循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及“立、改、废”并举的原则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10月初开始,以下列方式征集下一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的项目建议:

(一)向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征集;

(二)通过新闻媒体、甘肃政府法制网站等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征求;

(三)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意见。

涉及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等方面的项目,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直接提出。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应当于每年10月底前向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立法建议项目。项目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初稿;

(二)制定的依据、必要性及立法效果预测;

(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拟确定的主要制度;

(四)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起草单位;

(六)预计送审时间。

立法建议项目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并加盖公章后送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议项目的,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研究吸纳。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立项审查。

立项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列入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一)立法宗旨不符合党和国家基本方针、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的;

(二)大量照搬照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其他上位法条文,无实质性内容,立法必要性不充分的;

(三)对项目所要规范的内容未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主要问题把握不准,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

(四)立法的目的是解决有关部门的机构、编制、经费等具体问题的;

(五)其他不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解决的事项。

同类立法项目已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立法的,一般不列入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基本任务和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务院的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对立法项目建议进行审查、筛选和汇总研究,拟订省人民政府立法规划或下一立法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将立法工作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就其中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项目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充分协商。

对于条件尚未成熟而又需要地方立法的项目,可列入立法调研工作计划。

第十条 立法计划应当确定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起草单位、负责人和送审时间。

第十一条 立法规划或立法计划原则上不予变更,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或者追加项目,以及计划不能实施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立法计划提出调整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

第三章 起 草

第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原则上由提出立法建议项目的部门负责起草工作。

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能或者内容重要、复杂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可以通过协商或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其他有关部门作为成员组成起草小组,共同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或者直接起草。

起草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可以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专家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专家起草或者招标起草。

委托有关组织、专家起草的,委托单位应当对起草任务完成时间、质量等提出要求。

第十三条 起草单位应当成立有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起草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按要求如期完成起草任务。

起草单位不能如期完成的,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做出书面说明。

第十四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立法依据、目的和原则;

(二)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和主管机关;

(三)需要做出规定的实体规范、程序规范;

(四)法律责任、实施日期;

(五)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

需要废止现行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应当明确表述。

第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起草过程中,起草单位应当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合理的予以采纳;对有分歧的意见,应当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经协商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在上报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时予以说明。

对涉及专门技术问题或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项目,起草单位应当举行由有关专家组成的论证会,提出论证意见。

第十六条 对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内容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项目,起草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者举行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听取意见。

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第十七条 举行听证会依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听证会公开举行,起草单位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30日前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二)参加听证会的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起草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权提问和发表意见;

(三)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并由发言人签字;

(四)起草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听证会反映的各种意见,起草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报送审查时,应当说明对听证会意见的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项目中涉及重大改革或重大行政措施的,起草单位应当事先向省人民政府专题请示,经批准后再写入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送审稿。

第十九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应当进行立法效益成本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一)立法的实施成本,即法律制度的实施所需的执法人力、财力和物力情况;

(二)立法的社会成本,即社会为遵守法律规定而付出的成本;

(三)立法的效益,即执行法规可能产生的效益、谁受益以及法规产生的净效益预测等;

(四)与成本效益分析有关的其他内容。

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而起草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可以不作立法效益成本分析。

第二十条 起草单位应当撰写起草说明,内容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法的依据、起草过程、主要内容、重要条款的说明、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送审稿中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在起草说明中就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作出说明。

第二十一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应当由起草单位的法制机构审核,经起草单位有关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送审稿,并由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几个单位共同起草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送审稿,应当由该几个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第二十二条 起草单位向省人民政府报送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提请审查的请示;

(二)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正文及其电子文本;

(三)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说明及其电子文本;

(四)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主要不同意见;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的,应当附有听证会、论证会记录;

(五)有关法律依据;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不符合前条规定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要求起草单位在15日内补充相关材料。

起草单位未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或者起草工作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将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退回起草单位。

第四章 审 查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和修改。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符合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是否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和我国的承诺相抵触;

(三)是否符合本省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是否与本省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相衔接,如改变本省现行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其改变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

(五)对有关部门职责的规定是否符合国家和本省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是否规定了行使职权的程序和对权力的制约;

(六)是否具备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七)是否体现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

(八)是否全面征询意见,是否对分歧较大的意见协调一致;

(九)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规范;

(十)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时,应当根据情况广泛征求下级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组织、行政管理相对人和专家的意见。

下级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等接到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征求意见稿后,应当认真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意见,经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并加盖公章后回复;逾期未回复的,视为无意见。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重要的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可以举行由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公众代表及专家参加的听证会、论证会或座谈会,听取意见;也可以在省级报刊或者甘肃政府法制网站上刊登,公开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就地方性法规送审稿、政府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建立政府法制咨询专家库。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规章送审稿有关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咨询论证。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研究各种不同意见。

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体制、权限分工等问题有不同意见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当参加协调;委托工作人员参加协调的,工作人员发表的意见应当代表该部门的意见。

经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可以提请分管秘书长或分管省长组织协调,也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意见中予以说明,提交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部门:

(一)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

(二)与本省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符的;

(三)主要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的;

(四)不适当地强化部门权力,强调部门利益,需要作重大修改的;

(五)在立法技术上存在重大缺陷,需要做全面调整和修改的;

(六)重大问题协调不一致的;

(七)制定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制定时机不成熟的;

(八)内容属于部门内部职责和权限划分的;

(九)未按规定的程序起草或报送的;

(十)不宜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形式发布的。

第三十条 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内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权益或者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将审查后的审查稿在媒体上登载,公开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再作修改。

第三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列入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审查修改后,经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办公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后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和草案稿。

第三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审查完毕,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处室、分管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秘书长审核,并经分管副省长、省长签署意见后,提交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

第五章 审议和公布

第三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提前将列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有关材料报省人民政府。

第三十五条 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时,由起草单位做起草说明,起草单位负责人应当事先熟悉材料,认真做好准备。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做审查意见的汇报。有关部门对草案修改稿提出意见的,应当与征求意见时反馈的意见或协调时达成的意见相符。

第三十六条 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按程序审核,报省长签发。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以省人民政府议案形式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政府规章以省人民政府令形式公布。省人民政府令的序号应当保持连续性。

第三十八条 公布政府规章的命令应当载明制定机关、序号、规章名称、通过日期、施行时间、省长署名以及公布日期。

第三十九条 提请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满两年未审议的,应当重新修改后再提请审议。

第四十条 政府规章审议通过后,《甘肃政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应于公布之日起15日内全文刊登。需要发布消息的,省内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播发消息。

在《甘肃政报》上刊登的政府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四十一条 政府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依法报国务院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章 解释、修改和废止

第四十二条 政府规章的立法解释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参照政府规章送审稿审查程序提出意见,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政府规章的立法解释同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三条 政府规章施行后每满五年,实施单位应当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立法后评估。必要时,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对实施单位的立法后评估进行再评估。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或者多个部门负责实施、以及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政府规章,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组织有关实施单位开展立法后评估。评估工作结束后应当提出明确的评估结论,撰写评估报告并报省人民政府。

第四十四条 每隔五年实施单位应当对政府规章进行定期清理。必要时,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组织有关实施单位进行清理。

第四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机关或者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提出修改、废止的建议:

(一)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其他上位法相抵触的;

(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修改或废止的;

(三)已经被新发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取代或者与其发生抵触的;

(四)调整对象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

(五)实施机关发生变化的;

(六)按照规定进行评估后,认为需要修改、废止的;

(七)其他应当修改、废止的情形。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汇编、翻译审定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 劳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一、地方性法规

1.〘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 2.〘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 3.〘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 4.〘深圳经济特区居民就业促进条例〙 5.〘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技能鉴定条例〙 6.〘深圳市职业训练条例〙 7.〘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市场条例〙

二、政府规章

1.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2.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7号)

3.深圳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76号)

三、规范性文件

1.深圳市职称管理办公室 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通知(深职改字〔1993〕1号)2.深圳市职称管理办公室 印发〘〖关于实行评聘分开后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问题的通知〗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深职改办字〔1995〕05号)3.深圳市职称管理办公室 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主要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表〙的通知(深职改办字〔1995〕06号)4.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转发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对考取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实行聘任若干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2〕87号)

5.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发布〘深圳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深人社规〔2010〕12号)

6.深圳市职称管理办公室 关于我市专业技术资格初次认定工作的通知(深职发〔2002〕12号)

7.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贯彻执行〘广东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深人发〔2005〕37号)

8.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规划局 关于建筑工程专业系列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评价方式改革试点的通知(深人发〔2006〕27号)

9.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路桥和铁道交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深人发〔2008〕52号)

10.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评定实行以考代评的通知(深人发〔2008〕106号)11.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工作的通知(深人发〔2009〕81号)

12.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专业技术资格结构 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深人发〔2005〕42号)

13.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转发〘广东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公示管理办法〙的通知(深人发〔2002〕90号)

14.深圳市人事局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深人发〔2002〕92号)

15.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职称管理办公室〘关于补发换发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3〕5号)

16.深圳市人事局关于通过BFT考试的人员可免予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通知(深人发〔2003〕40号)

17.深圳市人事局关于组建深圳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3〕49号)

18.深圳市人事局关于调整我市部分职称政策的通知(深人发〔2003〕67号)

19.深圳市人事局关于撤销深圳市各级职称管理办公室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4〕37号)

20.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圳市专家体检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6〕4号)

21.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深圳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管理办法〙的通 知(深办发〔2012〕10号)

22.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深府办〔2007〕180号)23.深圳市人事局 深圳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博士后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深人规〔2009〕6号)

24.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出站来(留)深博士后科研资助有关事项的通知(深人社函〔2009〕182号)

25.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调整我市博士后资助政策的通知(深人社发〔2010〕188号)

26.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提高博士后财政资助资金使用绩效的通知(深人社发〔2011〕188号)

27.深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博士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深人发〔2006〕10号)

28.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发〔2008〕10号)

29.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解决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府〔2008〕204号)

30.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就业促进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府〔2008〕205号)

31.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 子女入学解决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府〔2008〕206号)

32.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术研修津贴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府〔2008〕207号)

33.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国(境)外高级专家特聘岗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府〔2008〕208号)

34.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发放规程〙的通知(深人发〔2008〕89号)

35.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鹏城杰出人才奖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深府办〔2009〕73号)

36.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任期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深人社规〔2009〕4号)

37.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做好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就业工作的通知(深人社发〔2009〕26号)

38.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术研修津贴发放规程〙的通知(深人社发〔2010〕142号)

39.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发布〘深圳市 设立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深人社规〔2010〕14号)

40.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人才认定办法的通知(深府〔2010〕194号)

41.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2011年)〙的通知(深人社发〔2010〕205号)

42.关于印发深圳市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府办〔2006〕255号)

43.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深人社规〔2012〕5号)

44、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发布〘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深人社规〔2010〕8号)

45.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辞退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府〔1994〕141号)

46.深圳市人事局关于执行〘深圳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辞退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1994〕21号)

47.深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深圳市非国家公务员系列事业单位考核任免工作意见〙的通知(深人发〔1995〕51号)48.深圳市职称管理办公室关于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深职管办字〔1998〕13号)

49.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办发[2004]13号)50.关于发布〘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职位分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深人发〔2005〕2号)

51.关于发布〘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高级雇员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深人发〔2005〕3号)

52.关于发布〘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的通知(深人发〔2005〕4号)

53.关于发布〘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深人发〔2005〕5号)

54.深圳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位)职数及聘任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6〕75号)

55.深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艺术、体育职员公开招聘工作细则〙的通知(深人发〔2008〕4号)

56.深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艺术、体育职员公开招聘工作专家库管理规则〙的通知(深人〔2008〕5号)

57.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深人规〔2009〕3号)

58.关于印发〘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深人规〔2009〕4号)

59.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和特殊岗位目录编制发布办法〙的通知(深人规〔2009〕5号)

60.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深人社发〔2010〕109号)

61.深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深人社发〔2010〕112号)

62.深圳市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管理办法(深人社规〔2012〕3号)

63.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深人社规〔2012〕4号)64.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办法(深府办函〔2012〕40号)

65.关于印发〘深圳市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13号)

66.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深府[2006]243号)

67.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府〔2009〕26号)68.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府〔2009〕143号)

69.深圳市公益性岗位落实户籍居民按比例就业政策实施办法(深府办〔2006〕164号)

70.关于促进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通知(深府办〔2011〕33号)

71.关于印发〘深圳市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6〕140号)

72.关于支付职业介绍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8号)

73.关于临近退休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9号)

74.关于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及申请补贴和奖励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10号)

75.关于支付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贴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11号)

76.关于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12号)

77.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进行灵活就业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14号)

78.关于印发〘深圳市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深人规〔2009〕7号)79.关于印发〘深圳市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9〕17号)

80.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深人社规(2009)2号)

81.关于印发〘深圳市自主创业补贴办法〙的通知(深人社规(2009)3号)

82.关于印发〘深圳市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的通知(深人社规(2010)3号)

83.关于将大学城毕业生纳入本地高校就业管理的通知(深人社规〔2010〕9号)

84.关于印发〘深圳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2号)

85.关于政府委托临时性工作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有关事项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3号)

86.关于支付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贴的补充通知(深人社规〔2011〕14号)

87.关于印发〘深圳市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办法〙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17号)

88.关于发布我市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工种目录(第一批)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18号)

89.关于提高政府委托临时性工作和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的通知(深人社发〔2011〕140号)90.深圳市劳动局关于印发〘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培〔1998〕125号)

91.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电梯安装维修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模块化考核办法〙的通知(深劳〔2003〕68号)

92.关于颁布〘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核查办法〙的通知(深劳社[2006]41号)

93.关于发布〘深圳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19号)

94.关于发布〘违反〖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技能鉴定条例〗规定罚款处罚的实施标准(试行)〙的通知(深人社发〔2010〕98号)

95.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7号)

96.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8号)

97.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现金报销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9号)

98.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就医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10号)

99.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 疗保险门诊大病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11号)

100.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12号)

101.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22号)

102.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23号)

103.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范围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24号)

104.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25号)

105.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劳社规〔2008〕26号)

106.关于印发深圳市非从业居民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补充规定的通知(深府[2008]210号)

107.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少年儿童住院及大病门诊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深府〔2007〕164号)108.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深圳市低保对象参加住院医疗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深民福〔2004〕36号)

109.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110.关于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医疗机构纳入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通知

111.关于扩大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输注治疗及干细胞支持治疗报销范围的通知

112.关于实施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新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113.关于调整社会医疗保险部分规定的通知 114.关于规范伽玛刀治疗项目门诊记账的通知 115.关于规范深圳市医疗保险伽玛刀治疗收费的通知 116.关于2011新增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的通知

117.关于2011深圳市社会保险定点医药机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通报

118.关于表彰2011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先进个人的决定

119.关于印发综合医疗保险预防接种生物制品目录(2011年修订)的通知 120.关于〘省基本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执行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121.关于印发〘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及住院医疗保险门诊调剂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122.关于门诊使用抗排斥药化疗药和放疗介入治疗核素治疗医保门诊记账的通知

123.关于调整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每月限制次数的通知

124.关于父母社会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支付其子女门诊医疗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深社保发〔2008〕59号)

125.深圳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管理暂行办法(深劳社规(2007)12号)

126.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深劳社规(2007)4号)

127.关于调整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伤亡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深劳社规(2007)5号)

128.关于发布深圳市工伤保险住院伙食补助费、市外就医交通费和食宿费支付标准的通知

129.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保险未参保职工补缴工伤保险及工伤处理操作指引〙的通知(深社保发〔2011〕106号)

130.关于印发〘关于解决原基建工程兵个人和家庭困难若干办法〙的通知(深劳社[2006]87号)131.关于落实粤人社发〔2011〕37号文件完善我市养老保险继续缴费有关规定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12号)

132.关于参保企业员工退休有关问题如何处理的通知(深社保发〔2002〕92号)

133.关于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深社保发[2002]91号)

134.关于确定我市各市外转诊授权医院市外转诊医疗项目目录的通知(深社保发〔2008〕84号)

135.关于2012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通知(深人社规〔2012〕6号)

第五篇:淄博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提报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发布单位】8151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11-13 【生效日期】1996-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淄博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提报法规草案程序规定

(淄政发〔1996〕148号1996年11月1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关于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报地方法规草案的规定,为理顺规章及法规草案制发程序,提高规章、法规草案质量,参照国务院《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市政府各部门起草规章、法规草案,参与规章、法规草案协调、论证、会签和政府审议时,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市政府依法管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务,一般用规章的形式进行规范调整。

规章是市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按本规定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市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办法、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涉及全市重大经济社会关系和公民权利义务的事项,需由地方法规规范调整的,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或其常委会提报地方法规草案。

第四条 第四条 市政府制定规章和提报地方法规草案的宗旨是: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二)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三)结合实际,具有淄博特色;

(四)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五条 第五条 市政府法制局是市政府主管制定规章和提报地方法规草案的机构,其职责是:

(一)编制行政规章和提报法规草案规划及计划;

(二)审查、协调规章和法规草案;

(三)向市政府提交规章和法规草案,并作审查说明;

(四)负责政府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反馈;

(五)负责政府规章的修改、清理、废止、汇编等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都要重视规章和法规草案起草工作,加强规章体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第二章 规划与起草

第七条 第七条 制定规章和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报法规草案应按批准的规划、计划进行。

规划是市政府根据国家立法要求,结合我市地方法规规章体系建立健全情况确定的立法项目。近期立法规划一般每五年制定一次。计划是每个立法确定的立法项目。

第八条 第八条 政府各部门应在每年年底前,根据立法规划,提出下立法项目,由市政府法制局通盘研究,综合安排,拟定规章和法规草案制发计划,经批准后下发执行。

第九条 第九条 立法计划下达后,市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组织落实。不按计划落实或增加立法项目的,应向市政府法制局报告,并经市长或分管市长同意。

第十条 第十条 立法项目一般由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内容涉及几个部门的,由市政府指定部门起草,重要的立法项目,由市政府法制局组织起草。

起草规章和法规草案项目,应成立起草小组,对立法目的、调整关系、规范内容、结构章节,要经过充分考察论证。

规章和法规草案一般要求:

(一)有法律、法规依据;

(二)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三)从全局利益出发;

(四)收费、处罚规定合法、适当;

(五)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表达准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以章、节、条、款、项、目的形式表达。内容简单的,可不分章、节。款不冠数字,项、目冠数字。

总则部分,应写明立法目的、法律依据、执法主体、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分则部分应写明规范内容、法律责任等;附则部分,应写明解释权属、施行日期等。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政府部门对规章和法规草案规范的内容要经集体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应与有关部门协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拟定后,形成送审稿,写出送审报告,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连同起草说明、有关部门意见一并报市政府审批,同时提供起草依据和有关资料。

第三章 审查与审议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政府各部门报请市政府审批的规章和法规草案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审查。审查内容是:

(一)是否按立法计划提报;

(二)法律依据是否充分,规范内容是否明确;

(三)部门职权有无交叉,执法主体是否清楚;

(四)收费、处罚款项额度是否合法、适当;

(五)结构是否合理,文字表达是否准确;

(六)技术上是否符合规章和法规草案要求。

经初审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起草部门;符合要求的,列入审查程序。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市政府法制局审查规章和法规草案的程序一般为:

(一)按立法技术要求进行修改;

(二)征求基层执法部门和管理对象的意见、建议;

(三)组织协调、论证、会签;

(四)向市政府写出审查报告。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有关规章和法规草案协调会一般由市政府法制局组织,重大事项由政府分管秘书长或分管市长协调。

规章和法规草案协调会应由部门负责人参加,委派其他人员参加的必须代表部门意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规章和法规草案经市政府法制局审查协调后,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

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规章和法规草案时,由起草部门宣读文本,作起草说明,市政府法制局作审查说明。

起草说明一般包括立法目的、起草过程;审查说明一般包括法律依据是否充分,规范内容是否明确,部门职权有无交叉,收费、处罚是否合法、适当,协调中争议的事项,拟请政府决定的问题及发布形式等。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规章和法规草案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有利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在实际中是否可行;

(三)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的设置是否适当;

(四)有关争议事项的处理;

(五)需要由政府决定的其他问题。

规章和法规草案在充分审议基础上,由市长决定是否发布、提报或暂不通过。

第四章 提报、发布、备案、清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通过的地方法规草案,由市长签署,向市人大或其常委会提报。

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可以受市政府委托,出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就法规草案作起草说明,但未经市政府批准,不能提出已经政府常务会议否定或未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事项。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通过的规章,由市长签署发布。

行政规章一般以淄博市人民政府令或淄博市人民政府文件形式发布。

政府发布的规章,《淄博日报》、市电台、电视台发布消息。需全文刊登的,由市政府法制局提出意见,经政府秘书长签署,《淄博日报》予以刊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规章发布后,由市政府办公厅向市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国务院备案。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发布的规章,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检查实施情况,并定期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分管市长汇报。

规章的修改、废止,由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经市政府法制局审查后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行政规章制定程序的规定》(淄政发〔1992〕227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起草、送审地方性行政规章草案的具体规定〉的通知》(淄政办发〔1991〕32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序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序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