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提升公安队伍的软实力骆晓玲
吸纳与创新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
骆晓玲1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46)【内容摘要】公安文化与公安队伍软实力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本文从公安文化的科学内涵,公安文化与公安队伍软实力逻辑生成关系的视角入手,在当下创新社会管理的语境中,探讨如何积极挖掘和吸纳公安文化中各种有利于公安队伍软实力提升的禀赋。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公安文化涵盖于全部公安工作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是公安“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推动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公安文化;公安队伍;软实力;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和公安事业的迅猛发展,公安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资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现象越来越被有识之士所关注、所重视。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公安文化的科学内涵
公安文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近年来随着文化作用的凸现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内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公安机关和民警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公安工作实际,长期浸润、磨合、提升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公安特点的独创文化。是全国公安机关 作者简介:骆晓玲(1974—),女,甘肃瓜州人,汉族,法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法学。邮箱:lxlflb@163.com,联系电话:***。邮编:730046,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左家湾169号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法律系。人民警察这个群体的自我表达方式,其基本内容表现为警察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渗透在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安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也是有诸多层次的,在对公安文化进行纵向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将其分为由外及内的三大层次:
1、行为层。作为公安文化表层的行为层是各种公安意识形态的直接物化形式,是核心层的动态表现,其基本形式包括各种公安抽象行政行为、公安具体行政行为、公安非行政行为、人民警察职务行为、人民警察个人行为以及其他非公安职业主体的相关行为等。一般来说,行为层是在内层的直接指引和核心层的间接指引的混合作用下,在物质层的基础上直接物化的结果。
2、规则层。作为公安文化的内层,规则层是各种公安意识形态的间接物化形式,是核心层的静态表现,其基本形式包括与公安工作相关的各种法律(此处为广义的法律,上至宪法,下至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包括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工作规程、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一般来说,规则层是在核心层的指引下,直接对行为层发挥着作用、间接影响着物质层的物化活动。3.精神层。作为公安文化的核心层,精神层是各种公安意识形态的基本形式,是规则层乃至行为层的内在动力和本源,是提炼升华后高度抽象的中国先进公安文化。精神层本身的基本形式都是通过其外层与物质层相结合而发生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由表及里地构成了公安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层次结构。[1]公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于全部公安工作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 行为文化之中,是公安‚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公安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理想、行为准则等,是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公安精神文化是公安群体在警务实战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意识概括和观念反应,是公安群体文化心理的长期积淀。公安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安民警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心理状态、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是公安文化的核心,带有鲜明的公安行政特色,是一种以观念意识为形态的深层公安文化,存在一个由初级的心理状态到高级的观念思维的层次体系,即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其中包含两个层次:及民警心理和民警意识形态。
(二)公安管理文化
公安管理中所依据的理念与思想、所形成的体制与制度、所运用的方法与模式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公安管理文化是公安机关以一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则、管理程序、管理行为模式为重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公安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安组织体制文化、公安制度文化、公安纪律文化、公安决策文化、公安组织管理文化、公安队伍育警文化等方面。它建立在公安行为文化基础之上,是介于公安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中介文化,它受公安精神文化的调解和指导,发挥着连接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规范公安组织和民警个人行为的重要功能。
(三)公安行为文化
公安行为是公安民警和各公安群体在警务管理活动和社会日常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通过公安民警形象及物化了的外在行为,人们便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因素。公安行为文化是伴随着公安行为的长期积淀而出现的,是公安民警个体及群体在长期的警务活动和日常的生活交往中,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蕴涵并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内涵的总和。公安行为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安礼仪行为、公安公共关系行为、公安人际关系行为、公安警务方式行为、公安民警生存方式行为及公安物质设施警用装备行为,等等。所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反应着特定社会条件下公安文化的特色,具有表层性、直观性和可感性,它是公安民警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方式,是公安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的动态反应。
公安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总体中的一个特定系统,由公安行为文化、公安管理文化和公安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并且三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公安文化建设的内外动态系统。其中公安行为文化是整个公安文化的外壳,它动态反映着公安文化的总体状态;公安管理文化是整个公安文化的关键,它支撑、影响着公安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公安精神文化是整个公安文化的主导和灵魂,它时时处处渗透在公安行文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各种因素当中,从根本上规定着公安文化总体的状态、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公安文化建设与公安队伍软实力的逻辑生成
(一)公安队伍软实力的界定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约瑟夫〃奈指出,‚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软实力‛则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1]‚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其中文化被视为‚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有学者将‚软实力‛理论引入到公安队伍建设研究中,提出‚公安队伍软实力‛概念,在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研究‚软实力‛的无需动用强制力既可减缓甚至平息危机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上依赖物质性硬实力界定警察能力的片面性,为警察提升综合实力提供一种新思路、新视野。
所谓公安队伍软实力。是指在特定的公安文化背景下,以硬实力为基础,在公安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各种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和对外影响力,是公安机关通过非强制性手段所挖掘的用于推进警务战略和警务工作的一切资源力。其构成要素包括素质力、文化力、亲和力、凝聚力和科技力,也就是说所有能够促进警务战略目标实现、警务工作完成的非物质性、非强制性力量,均为公安软实力来源。
(二)公安文化建设与公安队伍软实力的逻辑关联及生成
在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一个警察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一个警察的人力,如果将影响力提升为文化力的话.其效果将更为深远。文化力的影响它要比政治力、经济力更为持久而有效,且更为深入。同时,文化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基础力量。所以 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文化管理适度引入公安队伍管理,在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方面培养整个队伍的文化力,增强队伍文化的一致性,提升队伍的战略思维层次,是提高警力、物力、财力最佳配臵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是公安队伍在社会文化以及群落多元化背景下践行‘以人为本’的一条必由之路。‛[2]
公安文化是公安软实力的载体,公安软实力则全面反映公安文化建设的成果,并促进公安文化更好的发展与现代化。一种文化理念都是为其行业的宗旨、中心工作任务而服务的,公安文化也不例外。公安文化对公安队伍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服务功能,以正确的、创新的、富有时代特征和公安特色的公安文化来指导公安队伍建设,会使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更符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更具有公安文化的形态与特色,能够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的大局,能够有力地提升公安队伍的软实力。而公安队伍软实力的研究,也可为公安文化创新性研究提供新视角、新经验和新要求,其研究在与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民警文化素质提高相结合的实践中丰富与发展着公安文化理论,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可进一步充实到公安文化理论建设
[3]与理论发展之中,为公安文化理论提供新的内容。创新公安文化理论与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研究适应了公安工作发展、公安队伍建设和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对建立具有中国警察特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公安文化理论体系与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软实力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们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三、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的路径
(一)培育民警精神
培养民警精神是公安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公安文化理论中最深奥和最具魅力的内容,是建设公安文化必须突出的重点,因为它是民警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民警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公安文化通过内在吸引、感染、激励,塑造民警精神价值观,赋予团队人文内涵,熔铸团队精神,展示团队形象,是公安机关的‚软实力‛。
1、以传统文化的道德自觉,培育自然人的品格和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蓄养浩然之气,培树高尚人格,强化道德自觉,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必然途径。作为自然人的人民警察与生俱来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浸润,内化为心理和性格,不能抛弃也无法割裂。
2、以红色文化的先进理论,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力量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员信仰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人民警察学习吃透红色文化精髓,能够帮助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做到理论在联系实际问题中深化,7 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对于增强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意义尤为重大。
3、以警察文化的职业内涵,规范人民警察的养成和行为 警察文化蕴含着人民警察的职业信念和价值追求,体现着警察职业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全体民警共同的使命感和行为准则。警察文化价值体系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着无形的亲和力和指引力,不断教育民警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提升职业道德境界。警察文化的语言规范、行为规范、制度规范、素质规范渗透进民警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保证着公安机关的职业素养和形象。警务理念的构建、警务机制的革新离不开警察文化的支撑,警察文化是警务变革的源动力。
4、以区域文化的原型特质,凝聚公安团队的共识和认同 美国学者波特说:‚一个地方最大的资源是文化,一个地方最能打动人的是文化,一个地方与外地人交流最好的资本是文化。‛区域文化对区域个体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品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潜移默化着形成当地具有较大同一性的区域性格。区域文化是‚天然凝合剂‛,个体经受长期同一性文化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形成共同的观点和无条件遵从接受,积淀在集体潜意识和内部凝聚力中。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凝聚功能,挖掘积极的集体潜意识,酝酿集体意识,升华为集体价值观,以此迸发团队精神、熔铸警魂。
(二)优化民警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管理是一种方法,利用这个方法把一批人组织起来,指导他们去达到组织的目的。‛[4]警察管理就是警察机 关为了提高自身系统的功能和有效履行、达成警察职能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协调活动,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以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公安机关的制度是公安机关在组织管理和执法活动中形成并遵守的,与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规范民警行为方式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机制。它既是民警群体的意识形态系统的反映,又由一定物化的形式构成,它将公安文化的各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支持,有监督落实,并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既包括对公安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约束,也包括对公安民警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其次,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落实《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等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职业行为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公正、文明、理性、平和‛执法的履职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再次,要围绕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漏洞,研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探索和建立预警机制、激励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营造‚教育使其不愿为,法规使其不敢为,机制使其不能为‛的管理氛围,建立和完善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2、制度化管理与软性化管理相结合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各个管理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公安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 念,是更高层次的管理。从管理过程上讲,公安文化是队伍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行政命令必须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奏效,外部环境的约束只有转化为民警的‚内因‛动力,管理才有效果;同时,文化能够实现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高层次管理,公安文化代表了队伍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而软性化管理正是通过自觉、自愿的方式,以‚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警察群体的共同状况。它不是采取硬性强制,而是软性引导;不是采取权利规定,而是通过感染;不是采取单纯的法规、制度,而是通过信念、宗旨和行为规范这种软性的控制和管理。软性化管理虽然并没有强制性质,但它在每位警员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比硬性控制更为有效,更易于被警员接受,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警察队伍内部团结,提高战斗力的作用,对于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是其他方法所难以代替的。
3、加强物化载体建设
公安文化需要以多种载体形式加以表现,升华和融合,在公安文化构建过程中,要以‚展示卫士风采,沟通警民关系,丰富文化内涵‛为主线,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通过一些物化的行为‚以物示意‛,加大公安文化的辅射功能。公安文化的理论是抽象的,人们往往不能直接感知,但当人们臵身于一定的公安环境之中,从公安机关各种设施及标志所形成的环境氛围中,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公安文化的内涵和品质。首先,优化公安机关办公条件,美化办公环境,优美、整洁的外在环境对民警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其次,加强人民公安外在形象的各类标识的建设,统一规范的人民警察的各类标识 的建设,有利于警察形象的树立,增强警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人民群众对警察形象的认同感。再次,加强公安机关文化阵地的建设,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起自己的陈列室、荣誉室,要有自己的图书馆、阅览室,一些大的机关单位甚至还要成立自己的博物馆,增进民警对公安机关的认识和了解。各基层单位要建立起各自的活动中心、健身中心,设立板报、画廊,丰富民警的业余生活,使民警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站、手机、论坛、博客、微博、播客和QQ群等新兴媒体,积极拓展公安文化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发挥公安部所属人民公安报社、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等文化主阵地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公安报》等公安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积极办好‚中国警察网‛、‚公安手机报‛,并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公安网络和文化信息平台。
4、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干预
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紧张的工作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广大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长期加班加点,工作十分辛苦,有的积劳成疾,甚至不幸英年早逝。在提高公安文化建设中,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既要爱民又要爱警,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改进公安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尊重民警的主体地位,保障民警的各项权益,促进民警的全面发展;要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帮助广大民警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切实增强职业认同感,更好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借鉴和运用科学 管理、现代管理理念,坚持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之路,进一步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要科学调整勤务模式,合理安排民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别要尽可能落实民警定期休假、体检制度,健全民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舒缓民警的心理压力。完善民警抚恤制度,建立健全民警因公负伤、致残医疗待遇政策和民警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健全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工作机制,依法严肃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行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三)塑造公安新形象
公安形象是公安文化的外在表现,公安文化是公安形象的灵魂和支柱。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是公安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公安文化建设的客体,其行为决定公安文化建设的质量。先进的公安精神文化要通过‚观念的物化‚体现出来,观念的物化就是将内在素质体现为外在的规范化、模式化行为,甚至在开始时强制性约束警察去执行。[5]
1.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培育警队品牌形象
首先,要把握公安宣传的主动权,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有效引导媒体,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各组成单位应对媒体的技巧训练,提高应对能力,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与传媒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媒体成为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导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创建良好的执法环境。其次,以网络载体为手段,加强公安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尤
[7]其在微时代背景下,谁利用好了网络谁就能占得先机。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制定网络宣传应急机制,同时要不断加强公安网络阵地建设。公安民警也要提升运用网络的技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利用微时代的特点,传播警察文化,宣传模范标兵的典型事迹,让群体更加了解警察,理解警察。再次,提升公安机关自身形象的传播力,要进一步把公安机关背后隐性的工作转变为显性的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增强老百姓对公安工作的直觉感受。同时,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使更多的警力走上街面、深入社区,提高街面、社区见警率和熟悉率,切实提升老百姓随处可见警察在为社会治安稳定不断作出努力与付出的直觉感受。最后,公安宣传导向要从务虚转向务实,由大而全到小而精,减少或杜绝口号式的宣传、集会式的活动,通过每个民警日常警务中的每件小事去体现。在动员群众时,弱化公权力的色彩,发挥机构、社团、社区、媒体等‚第三方力量‛评价的‚放大器‛ 作用,善于把警察的执法管理目标转化为民众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政策。此外,善于发挥话语权的作用,放大某个积极的‚点‛,通过一些‚急、难、险‛事的处臵和关键时期的舆情引导,同媒体、当事人和群众等‚广交朋友‛,把一些‚小事情‛做成‚大文章‛。
2.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打造公安“明星”
‚如果说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人物就是这些价值观的人性化体现和组织力量的集中缩影。‛对公安‚明星‛的宣传过程实际是公安文化的传播过程,而且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对整个社会 价值理念、公安民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首先,要积极发现先进典型。端正选择典型的指导思想,及时掌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方面的先进典型。其次,要加强培养先进典型,积极指导先进典型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教方法,促能力,强素质,帮助他们学百家之长,让典型不断发挥指导作用,实现以点带面。再次,要大力宣扬先进典型,要抓好典型经验的学习推广,营造出公安工作比、学、赶、超的氛围。最后,要主动与媒体联系,集中报道公安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不断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推出一批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公安民警的精神面貌在公安文化建设中得到整体升华。
3、加强公安文学艺术建设,创建公安文化精品
公安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公安文学艺术建设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其他子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公安文学艺术创作,必须把握正确导向,弘扬公安主旋律。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关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引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大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出精品佳作。其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公安文学艺术还应当担负起社会与文化重建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准确把握公安改革的方向,努力塑造出既有时代先进性,又富有民族性格,既代表公安民警精神灵魂,又包含丰富情感的非凡英雄形象。最后,公 安文学艺术创作要打造具有时代气派重大作品和深刻内涵的艺术精品,重点建设一批具体的公安文化项目,挖掘题材所可能包含的重大社会意义和人性本质,以深刻的思想赋予题材一种大主题创造出能够成为经典的重大作品和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公安文化精品。
4、大力加强民警的素质建设
公安民警的素质,就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每个民警所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科技和警事技能以及心理气质、纪律作风、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要充分发挥公安文化育警、励警、律警、悦警和强警的功能,使民警在文化熏陶中提升思想境界,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使执法为民的理念根植于每个警种和每名民警,渗透到执法执勤的各个环节,规范到一言一行。其次,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关心民警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可以定期开展各项展览、论坛、讲座,根据不同民警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辅导班、培训班,加强公安民警各方面素养的培训,这样既可以增进公安学术交流,还可以提升民警素质。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8]应进步和变化。‛最后,随着警察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加强,使得每位民警公共能力的提高变得更为迫切。‚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通过公安院校普遍开设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并注重公共关系的现场模拟训练,加强对在校学生和在职 培训民警诸如语言沟通、交际礼仪以及关系协调等公关素质的培训,培养能适应现代公安工作需要担当时代重任的民警,打造警察的崭新形象。
公安事业是一项崇高和神圣的事业,公安工作是一项维系稳定、治安为民、服务社会和创造平安的艰辛而伟大的工作。这样的伟业无疑需要一流的公安文化,也需要一流的公安综合实力,需要体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警察职业使命以及时代特征的公安队伍的软实力。创新与构建公安文化理论与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研究,适应了公安工作发展、公安队伍建设和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对建立具有中国警察特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公安文化理论体系与全面提升公安机关队伍软实力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M],公共事务出版社,2004年3月16日第一版,23页
[2]杜牧.现代公安文化体系与现代警队[N].人民公安报,2009—6—20(6). [3]王建舜.《公安文化理论创新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武警学院学报,2011,(9).[4][美] 理查德.N.霍尔登著,张鸣等译:《现代警察管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5]张兆瑞.《警察文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92页。[6]微时代是指发自微博,由微民倡导,加之于微动力、微情绪、微需要、微服务,共同构成当前社会盛行的微文化,人们渐渐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做着微不足道的事,发出微小的声音,构成现代意义上的微民。
[7]周琪.微时代下社会群体思想行为特点透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8]郑飞.软实力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访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9(L5).
第二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财政“软实力”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财政“软实力”
财政文化是财政广大干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和升华出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在统一和外在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纷至沓来,相互交融、相互激荡,财政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构筑蕴含正确政治观念、理财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的财政文化体系,提升财政“软实力”,为财政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财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财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全体财政干部,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引领风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严格遵循财政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职业操守,使财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焕发勃勃生机。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确立财政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长期文化建设成果的结晶。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观念,主动服务经济发展;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要坚持“绩效优先、注重公平”的理财原则,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培养“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部门精神,要把“创一流工作业绩,做清正廉洁表率、当品行端正楷模”作为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共同打造一支“胸怀大局、开拓创新、民主集中、步调一致、团结和谐、文明清廉、珍惜荣誉、争创一流”的优秀团队。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财政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人生修养和职业道德等集中体现于其自身的行为和习惯方面。财政文化建设首在提高人的道德水准,要启发财政干部进行理性思考,注重对道德水准、人格人品、人生境界等进行挖掘和提炼,表达自己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而且要教育和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做人的品位,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追求个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与自己内心的和谐,让具有财政特色的人文观念深入其内心。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根本。制度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根据党和国家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现权威性、可操作性、适应性、有效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综合管理职能部门,除健全必要的常规管理制度外,要特别注重财政资金管理,在部门预算以及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监督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内部制约机制和严格的程序保障机制,对敏感职位和重要部门实施制度监控,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正常运作。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财政干部行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要通过教育提高免疫力,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优良传统、党纪法规等教育,引导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始终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要通过制度堵塞漏洞,注重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监
督检查防微杜渐,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并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环境文化建设为物质载体。财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内化于心,而且要外化于形,让无形的理念通过一定的载体外化为看的见、摸的着、感受的到的东西。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积极营造优良财政文化氛围,让财政理念深入人心。要通过创建“文明科室”、“服务标兵”等活动载体,不断规范财政干部的言谈举止、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行为。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个环节,让财政文化在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中不断发扬光大。
第三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竞争力,为市场所唾弃。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才将其单独立项加以规范。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通常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关键技术、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等。所有这些特征,几乎都与企业文化有关。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38.09 1.49% 股吧],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为此,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现形式往往是系列规章制度及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连同其他管理规范,甚至包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要真正落实到位,都必须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统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第一,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体现了企业核心团队的精神,往往也是企业家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它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种行为是企业所崇尚的、鼓励大家去做的,哪一种行为是企业反对的、大家不应该去做的。正像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那样,一个企业的行为取向也是由企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这种价值观和理念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凝聚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大家的行为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比如,迪斯尼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健康而富有创造力”,简短而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始于核心价值观的精心培育,终于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延续和创新。这是成功企业不变的法则。为此,应当注重以下方面:一要着力挖掘自身文化。要注意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挖掘整理出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二要着力博采众长。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三要根据塑造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品牌通常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品牌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是企业的“脸面”或“标识”。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第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企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挖掘创造潜能,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领导是关键。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要建设好企业文化,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狠抓落实,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谋思路、定对策,确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认真梳理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要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文化规范,通过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员工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进行细化,逐步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以理念引导员工的思维,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生死,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三、如何解决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享有“世界上最安全汽车”美誉的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轿车,堪称“蛇吞象”故事的现代版。由此,人们自然会想起2004年联想集团[4.59 0.88%]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它们之间不乏相同点。回顾收购后5年多走过的历程,在肯定收购取得了初步成功的同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并不讳言联想曾经走过的弯路,他的经验之谈中包括:对境外并购交易中文化融合的难度,估计多高都不算过分。他甚至由此发出感叹:“文化磨合决定收购的成败!”当初评估收购风险时,柳传志认为主要存在于四个方
面:市场流失、员工流失、文化磨合和业务整合。其中,文化磨合是他最为担心的。收购后维持上至最高管理层、下至销售人员不变,只是迈出文化磨合的第一步。在收购后的日常管理中,两国复杂的国情和两个企业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是给联想集团带来了种种不和谐的尴尬。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并购尤其是境外并购过程中,应当重视并购相关风险,尤其应防止忽视企业间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确保并购重组成功。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的统计分析表明,企业并购失败风险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即企业并购交易开始前可研阶段和并购完成后整合阶段;而在约三成的失败案例中,风险均发生在并购前可研阶段。因此,企业在并购前,应当重视对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并将评估的重点放在并购双方在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能否相互融合等方面。企业并购完成后是否会发生文化冲突,应当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
企业并购完成后,应当特别注重文化整合。一要在组织架构设计环节考虑文化整合因素。如果企业并购采用的是吸收合并方式,则必然会遇到各参与并购企业员工“合并”工作的情况。为防止文化冲突,既要在治理结构层面上强调融合,也要在内部机构设置层级上体现“一家人”的思想,务必防止吸收合并方员工与被吸收合并方员工“分拨”现象。如果企业并购采用的是控股合并方式,则应在根据公司法组建企业集团时体现文化整合。要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
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允许子公司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二要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企业运行中,进行深度的文化整合。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整合方式:以并购方的文化进行整合;以并购方的文化为主体、吸收被并购方文化中优秀的一面进行整合;以并购双方的文化为基础创建全新的优秀的文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过程相对都会较长。境外并购尤其如此。不变的原则是,应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确保企业并购真正成功。
四、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形成并用以指导领导和全体员工行为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防止朝令夕改。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发展战略可能发生改变,企业文化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要着力构建企业文化评估体系。企业文化评估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着力关注以下主要内容: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
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等。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注重评估指标的导向性。要突出关键指标,确保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要根据评估内容和指标功能,量身定制不同的评估标准。三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既要引导企业通过对照评估标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不断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兼顾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借助专业机构力量,提升文化评估专业水平和公信力。
第二,要着力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持续动力。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评估结果的利用,既要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又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企业文化缺失,研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以及企业内外部政治、经济、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变化,着力在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等方面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其中,要特别注意通过不断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跨越。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摘 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提炼所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硬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铁通南平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南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行业属性、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态势,在对公司十年发展精神个性提炼的基础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文化管理,经过反复酝酿,最终凝练、整合成具有南平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竹?润”文化,结合铁通南平分公司实际,扎实开展文化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实施
南平地区以竹乡而著称,竹的外形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南平地区依山傍水,地貌系武夷山支脉的低山丘陵,众多水系汇聚闽江,雨量充沛,千百年来滋润了闽北山区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年来,铁通南平分公司努力探索与地域特色精神相契合的建设模式,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秉承“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以青竹的活力坚韧和雨润大地的情怀创建了南平分公司特色的“竹?润”企业文化。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韧不拨、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实现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组织流程和梳理企业制度体系,促进了党、政、工、团、在各项工作中围绕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协调运作,提升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把文化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文化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促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得到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提升了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
一、企业文化模式
“竹”: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
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
“润”:润化――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成长――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竹?润”: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
发展理念:企业与员工共成长
模式如图: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铁通南平分公司以“竹?润”要义为指导,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规划指引和方案施行,使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公司的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并促使党、政、工、团、工作在各自职责之上的其他各项工作均要融合在企业文化工作中。
1、企业重视度
分公司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规划,健全制度,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司的各项要求上来。
2、工作协同度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以“竹?润”文化理念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用人等各个方面,通过职业发展激励,提高员工队伍忠诚度。
3、员工参与度
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理念讨论,制定宣传计划,精心策划开展活动,广泛开展“竹?润”文化理念体系宣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4、客户满意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铁通“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服务上努力体现竹的清新、竹的品质与竹的雅致。
5、执行力
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充分发扬竹的拼博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精神、谦逊有礼精神、励志成材精神――虽有竹节,却不止步,百年常青。
6、示范力
有效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充分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管理规范;班组建设延伸打造标准化市场部。充分体现竹这玉竹临风、顶天立地、卓而善群的精神。
7、创新力
激发员工实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维护创新、学习创新,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以破竹之势,创造不可阻挡的节节胜利。
8、凝聚力
以文化为引,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紧密相连,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和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将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似竹露一般浇灌员工心田。
三、在企业文化落地实施中提升企业软实力
1、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制度是保障企业文化得以执行的关键,更彰显核心价值观。在经营生产中,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确保流程顺畅,杜绝部门间互相推诿现象发生,为此,铁通南平分公司进一步明确各部职责,全面梳理流程,制定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响应机制,各部门、经营部及班组均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文化传播的提升促进公司制度的建设,通过价值理念的贯彻,给管理注入灵魂,给制度注入情感,给流程注入活力,牵引着公司的制度进一步成长。
2、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每月计划,每周计划必须有完成情况,每天的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等,并做好反馈和通报。要求员工认真按照时间目标管理订立工作目标,公司领导与部门进行单向汇报业绩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及下阶段努力方向。对每月例会交办事项建立重要事项督办单反馈制度,并实时进行通报,提高工作执行力。
3、以关爱员工打造企业凝聚力
积极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为家在异地的员工提供住房安排,解决因异地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建立员工帮扶机制,落实“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对困难员工,建档帮扶,开展“送温暖工程”,关爱温暖离退休员工。在重要节日时,公司总经理会向全体员工发出祝贺短信,体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融洽与关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企业的发展惠及每一位员工。
4、以先进典型带动团队建设
铁通南平分公司遵照以人为本、绩效导向和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表彰设置季度服务明星、运维标兵、经营能手和奖励,并将典型先进事迹通过办公OA、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有效激励机制,表彰先进,推广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成功成为人人渴望并可及的现实,进一步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队伍发展,推进员工队伍稳定和发展,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目标。
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竹?润”文化的感召下,南平铁通出色地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分公司月度收入总部排名稳步提升。在“竹润”文化的熏陶下,南平铁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三年来技术队伍得到大幅度壮大,培养了省级干部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干部18人,占全省干部的35%,员工人均受教育程度达40课时/年,员工发展卓有成效。把文化真正融合到管理中,把企业文化的提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就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何丹,铁通福建分公司团委书记,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第五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年,公司以“坚定信心、强基固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推行亲情化管理,努力构建“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让每一名员工都感到暖”的企业“暖文化”;积极引导员工开展公益活动,成立了“一米阳光”爱心基金,多次筹措善款捐助困难儿童,传递社会正能量;开展各种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如篮球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三八”文体活动、节日联欢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价值核心。正是依靠企业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功能,正是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京唐港人遇逆境时不馁,遇顺境时不骄,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企业风范,积极投身综合型国际化大港总目标,深入推进装卸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营,加快港口物流、金融板块建设,为唐山港成为我国第四大港口做出了贡献。我们的硬件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仍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在装卸能力等企业硬实力逐步提升的同时,强化员工对自身企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践行,提升企业软实力,使我们企业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为做强做大做优提供有力的硬件、软件支撑。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港口功能调整、转型升级仍在继续,公司的发展必将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我们既要着力抓市场、抓效益,也要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使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我们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和谐、幸福、创新、坚毅、劳动、感恩的文化传统,不断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紧密融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京唐港人会在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引领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为做强做大做优港口事业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