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农业技术学院-论文-中日两国动画发展历程比较及启示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
中日两国动画发展历程比较及启
示
专业及班级:
日语(脱产)
08230005 学
号:
姓
名:
× × ×
× × ×
继续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2007 年 12 月 18 日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摘要
曾看过不少论述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的文章,但很少有文章讨论日本的动画产业。尽管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衰退,但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之一的动画产业,仅在07年销美的总收入就达43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动画产业是新兴的文化产业,而且对传统文化产业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理应做大做强本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动画产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动画产业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提高文化品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页 共 11页 第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的。这不能作为挽救中国动画的长久之计。因此,在对国外动画加以限制的同时,中国更应该反省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结论
本文首先对中日动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比较,着重分析了日本动画的特点,对我国的动画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得出一些结论,目前中国动画仅能称为幼儿动画,由于先天不足,竞争力缺乏,中国动画无法再满足青少年市场,进军成年人市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因此,国产动漫考虑更多的,或许不该是对国外动画片加以限制。对国外动画特别是日本动画不该过分抱以民族抵制心态。对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动画,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秉持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并且把精力、物力、财力全力投入到提高国产动画品质当中,突破产业瓶颈,摒弃陈皮破衣,提高质量,增强娱乐性,善用民族动画的优点,制作更多品质优良、内容高尚、老少皆宜的真正国产动画精品。通过动画产业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更美好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青少年文化品位,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好和谐社会。
谢辞
毕业论文的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对我而言,完成此毕业论文是自我总结学习的过程,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自己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此文的撰写过程中,本人对于这篇论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资料、理论提炼及写作水平,经过老师的帮助,才有了系统的构思和充实的内容,是他给予了我许多意见与建议,帮助我尽可能的完善这篇论文,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在此,我衷心地感谢老师给予的指导与帮助。共 11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参考文献
[1] 刘璐.中日两国动画比较[J].比较研究.2006(11):33-36 [2]日本动漫编年史(社会科学版).2005(22):5-48 [3] 程文静,汪开庆.中日动画之比较及其启发[J].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报.2007(1):12-17 [4] 俞英,金高华.卡通造型设计[J].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1):201-268 [5] 刘建.映画传奇:现代动话设计[J].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3):16-23 [6] 林良敏.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之路[J].(社会科学版).2006(2):45-50 共 11页 第 页
第二篇:探析美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学分制是一种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美国的学分制又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学分制,对于美国学分制管理历程的研究对我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的进一步实行提供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的学分制共经历了从自由学分制管理到限制学分制管理,再到完全学分制管理的阶段。整个过程表现出美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我国应该从教育理念、政府方面、学校内部都进行改革,不仅保障学分制的实施,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学分制 自由学分制 限制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 自主性
学分制以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显著特点,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Wilhelm Von,1767-1835)在自己创办的柏林大学中推行选修制,标志着学分制萌芽的产生。虽然学分制的萌芽产生于德国,但这种制度的改进、发展和逐步推行却归功于美国。因此,对于美国学分制管理历程的研究对我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的进一步实行提供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
美国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自由学分制管理阶段(1872年~20世纪20年代)
1.自由学分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学分制是选修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72年,艾略特作为选修制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的倡导下,德国的选课制被引入到了美国高校。可是,面对选修制的进一步推行所带来的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的问题,学分制应运而生。
由于美国各个大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标准不同,学分制的发展非常缓慢。1884年,哈佛大学规定全部学年中都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并且取得学士学位必须获得18.4个课程。1878年,密执安大学引入选修制和四年内毕业制。1893年,华盛顿大学实行学分制,规定各学年课程的必修量。同年,耶鲁大学对第二学年全部课程进行了量化规定,要求实行“3个小时课程”。190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引入学分制,规定毕业要求的是60学分。其中,1学分等于在1学年内每周授课或者朗读1小时,每周实验课2小时。1909年,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开始运行学分制管理,规定获得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学分为27学分,博士学位则要求72学分。
2.自由学分制管理阶段的特点
(1)统一化。自由学分制管理阶段中,各个高校都基本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统一规定了获得学位所必须要的学分数,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阻碍了优等生的发展。
(2)忽视了课程的组织化。自由学分制管理阶段,每个学校都规定了毕业所需要的课程数与学分量,因此,导致了学生以修满学分为目的,选修一些各不相干的学科,获得零碎的知识,而忽视了主修课程领域的相关系统的知识。
(二)限制学分制管理阶段(20世纪2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限制学分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初到一战时期是美国大学结构趋于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开展了大学课程改革运动,对自由学分制加以限制。
20世纪20年代,各个大学开始引进独立学习模式,但是,1940年以后才得以在全国推广。独立学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批准下,不受组织计划的限制而进行的专业性学习。它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过在具体实施当中,各个学校却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学校把独立学习当作是一门课程,计算学分;有的学校把独立学习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估的方法。
随着独立学习的引进,高等学校开始针对优等生开设荣誉课程,授予荣誉学位。这种荣誉学位的候选人要在导师指导下多做工作,并且有减少课程的权利,可以从毕业规定的课程中减去二个课程,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做独立研究。当学生注册荣誉课程时,就会收到一种大纲,说明在两年内所要修读的范围,以准备参加毕业年的最后考试。学生在最后学年参加最后考试的成绩是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得到学位的唯一标准。各学院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自由。荣誉学位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刺激,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优等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
20世纪30年代,大学课程实行统考制,考察学生对系统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把零碎的课程内容组织成为系统知识的能力。统考制是针对自由学分制阶段所带来的零碎课程知识的问题而实行的改革措施,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注意力从各门独立的课程转移到主修领域上,检验教学的效率,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
为了避免学生自由选课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帮助学生整合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进行选课,美国各大学引进英国的导师制,采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保障了学分制的有效运行。
2.限制学分制管理阶段的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不管是独立学习的引进,还是荣誉课程的开设,都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
(2)重视知识系统性。针对自由学分制所带来的知识支离破碎的弊端,各高校开始实行统考制与导师制,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课程,把注意力转移到主修课程的领域。
(三)全面发展的学分制阶段(20世纪40、50年代~现在)
1.全面发展的学分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美国高校的大面积扩招,吸入了各个不同阶层的大学生。为了能关注到各个不同阶层学生,以前主要以时间和地点为关注点的学分制有了新的发展,它的职能也有了改变。在此阶段,对于学分制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是对成人以前的学习经验或生活体验成果进行评价进而认定学分的方法。这是依据考试或审查而获取学分的方法,就是指不接受传统的课堂教育而参加全国大规模的公认的考试机关提供的各种能力考试,从而取得学分进而获得学位和其他资格证书的形式。
二是提供以校外教育为基础的校外学位课程。这是根据审查而获取学分,以与之相关的多种多样的实践形态而存在,是对成人以前的工作和各种活动的经验进而认定学分的形式,这是大学为了吸引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改革方法。
2.全面发展的学分制管理阶段的特点
全面发展的学分制管理阶段的特点就是关注了成人之前的经验,把成人之前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体验成果都纳入到了学分的评定当中来,大大扩大了学分制的评定内涵,更进一步关注到了不同阶层的学生。
二、美国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从美国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学分制管理是一种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强调统一性,到强调主体性;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评价方式的一元化,到多元化。美国学分制作为世界上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学生的高度自主而凸显其优越性,其中不乏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美国学分制管理的发展过程,是越来越凸显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人的个性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无视学生个体的存在、培养统一规格的观念,因此我们应该及时的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每个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发展欲,理解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空间,充分调动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构建适合学分制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源
1.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首先,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应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政府力量应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为学分制的发展提供契机。
其次,社会劳动人事制度是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之间的一种调节机制。而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的人事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僵滞特征。因此,政府应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把选用人才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企事业单位,取消毕业生就业时限和地方户口保护制度,公平竞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学分制的改革提供外部保障。
2.完善学校学分制管理
首先,合作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校文化基础。美国高校学分制之所以在国际上得到一致的好评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合作文化”,即校外合作与校内合作。校外合作是指学校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社区教育以及各种工作场所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开展教学合作、资源共享、学分认定,共同帮助学习者完成特定的学业;校内合作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建立高认同感的、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合作文化”不仅使学校受到各种力量的支持,而且也有助于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保障了学分制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其次,建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美国高校的学分制管理中,自主学习是其非常重要的的转变。学分制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鼓励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正是与学分制的这样作用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实施学习方案,确定学习进度。
第三,完善导师制度。由于考虑到高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自我认知能力不强,美国高校中的学分制管理中建立了完善的导师制度,由导师来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完成学分。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导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学生们都基本上是盲目地选择课程来修满学分,背离了学分制建立的初衷,因此,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最后,应建立获取学分的多种渠道。美国任何学生除了可以在大学修得学分以外,通常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获取学分和学位,一是因学习之前所学的知识而获得学分,包括成功通过能力测试;个人生活和工作经历的价值;完成由工厂、政府、企业等机构提供的教育课程。二是采用非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函授学习;合作教育;学习契约;以及像电视一样的大众传播技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而我国学生除了在校获得学分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什么途径。因此,美国的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校要真正实现学分制及其弹性学制,就必须建立多种渠道,使学生不仅仅再局限于学校内部来获得学分。
学分制作为一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的制度,有许多优越性。然而,我国由于生产力相对较低,高等教育发展较晚等因素,决定了学分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虽然,我们不能照搬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美国的成功模式,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适合中国的学分制形式。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周云峰.学分制的发展历史及对我们的启示.成人教育,2005,(4).[4]陶焕涌,陈跃玲.中、美学分制现状分析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