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书籍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6: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书籍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书籍读后感》。

第一篇:管理书籍读后感

读«简单管理»有感

读书周期间,公司开展了征文活动,看到通知后想想自己在这毕业后的半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岗位上度过,也没有抽时间好好儿看看书,学习书中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估计自己离被社会淘汰也就不远了。因此,我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了«简单管理»这本书来细细品读,学习其中的精髓。

翻开书的序言部分我了解了简单管理比较全面的定义,我觉得简单管理的定义应该总结概括为:准确找到并且把握事物的规律,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运用简单的技巧发掘员工最大的潜能,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来与我们分享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管理方法。书中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管理者都是通过员工来完成任务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优秀的员工就无法高效的完成任务。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带出优秀的员工呢?结合书中的内容我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好榜样。

第二:采取师徒制,即当新员工入厂时为其指定一名优秀有经验的员工作为其师父,规定师父须将自己所掌握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全部教授于徒弟,不能有所保留。必要时也需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因为只有那些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员工才会适合那些更高要求的岗位。第四:管理者在犯错后须主动承认错误,这样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尊重,否则会令员工有所失望。

第五:采用施压和奖励结合的方式以及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毕竟执行力不是通过一时的开会指导教育就可以提升很大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六:管理者须与员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便于对员工进行管理。

我想如果能够做到这六点的话,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就不成问题了。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员工,企业就能稳步向前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一当十固然重要,以十当一也同样重要,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我们需要个人优秀的同时还需要其能团结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我觉得团队应该是团结的队伍,而要想团结,管理者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如果团队做出成果后,管理者把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团队做错事情时管理者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员工,那么这样的团队还能上下一心么?估计早就散了吧。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管理者须做到成果与团队分享,而团队做错时管理者须主动承担至少大部分的责任,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值得员工为其效力。不过团结对于团队来说只是基本条件,要想能够拥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我们还需要团队中人员能力的互补,这就需要管理者熟知每个员工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精英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者给予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指示时形成一个球面稳步向前推进。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管理者的用人法则,其中就包括任用比自己优秀的员工和欢迎回头吃草的“好马”,前者很容易被理解,毕竟任用比自己优秀的员工会使企业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管理者是否敢于任用这些可能威胁到自己职位的人才;后者则讲的是企业应欢迎那些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而离开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对企业的情况都很熟悉了,无需经过上岗前的培训,而且这些员工一般都进过其它的企业,他们回来的同时也可能带回了其他企业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看书时我通常将我公司的管理方式与书中内容加以比较,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我公司通常安排很多讲座让我们学习,但是大部分员工估计几天后就忘了十之八九了,更少的员工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来,因此我建议每次学习之后我们公司可以不定期在各部门察看,对首先被发现能将所学应用于工作中的几名员工予以奖励,并全厂表扬。

第二:我公司也采用了师徒制来培养员工,一个学生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授以管理类知识,一个老师授以生产类技术。由于老师都是领导,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处理,员工手中也有工作需完成,所以很难找到稍长时间面对面交流并授以知识,只能通过老师送的书籍学习,最终以一篇论文作为考核,可是有些员工属于写得出来但做不出来那种,因此我建议考核方式可以用实践或者场景模拟的方式,并在其中设置多个难题以便考查学生。以上是我根据书中所学提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司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篇:管理书籍读后感

品读《组织行为学》后,浅析激励

在当下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企业为了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竞争力,而如今任何一个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等等,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于人力资源整个过程,合理的运用,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看完《组织行为学》,我认为它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就我知道的几个具体例子对此进行阐述。

这是国外和国内两个比较著名的公司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各人觉得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在品读《组织行为学》之前,我对以下这些例子不太注意。但现在通过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第一个是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

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

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接下来要谈的是联想集团。它是侧重于以业绩为重。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

1.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在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则是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在不同背景的组织内灵活应用的最好实例。

三、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

我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这缘于我所听到的一件事和看到的一则新闻。

我曾经听到这么一件事。某厂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进过监狱。后来“浪子回头”,改造好了,来厂里做工。他是个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为了帮助他,使他能安下心来工作,因而在他刚来的时就对员工隐瞒了他的牢狱经历。当有部分员工知道他的过去后,领导就特地告诫那些员工:“不要因他‘曾进过监狱’而对他产生偏见,疏远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

而事实证明,他在厂里工作确实非常勤恳,待人也很热情,真诚。刚来的时候还因自己的经历而在思想上有所顾虑,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对人生也乐观起来。这正是应了“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领导的关心和员工的尊重使他脱离了心灵上的阴影。

一次,他在上班时间玩牌。这是仅有的一次,可恰好被领导看到。当时领导本身心情就不好,立刻对他批评起来。他有些不服气,顶了几句。一来二去,双方就大吵起来。或许是气昏头了,领导突然冒出一句“你这个死不悔改的劳改犯!”。顿时,现场气氛一下子就凝固了。当时周围有很多人,可谓 “大庭广众”,包括那些不知道他进过监狱的员工。他的脸色立刻就发白了。然后猛地从一旁抽出一空心铁棍,往领导脑门劈去。幸亏领导闪得快,躲过此劫。而铁棍劈在栏杆上,已断成两截。众人忙将他劝住„„

从此,无论如何开导,他在工作上再也不像原先那么勤恳了。做事待人也变得吊儿郎当。终于有一天又进了监狱„„

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对这个事例来说,尽管那位青年工人本身心理也有一定缺陷,但关键因素——领导的言行是不可忽视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一场不该有的争吵,就很有可能对一名员工产生伤害。这是激励机制中“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影响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

公司创始人阿信当年挑着扁担卖蔬菜,后来办起了蔬菜派送公司。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就遇到重创,195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辛苦经营多年的蔬菜铺烧个精光,阿信就租了温泉浴室,带领大家重新干。由此而出的“扁担精神”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领导和员工们奋斗的精神指南。

尽管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等等。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公司末代掌门人和田一夫的亲弟弟,公司“第二把手”把和田一夫架空了。多年的汇报是假的,财务报表是假的,公司的繁华是假的。和田一夫本人因为丢了“扁担精神”,变得奢华,懒惰,甚至自我封闭。他花费天文数字的钱在香港置了豪宅,并常年在那里享福。

特别要提到的是,他的办公桌是一块100平方米的玻璃,为了把这块玻璃放进去而把房顶打开,用直升飞机吊装,玻璃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也花了近百万美元。而这一放不当紧,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大手大脚之风也日渐兴盛起来,什么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神”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这种情势下,公司的大塌方——破产,也就难以避免甚至有点势不可挡了。最后,直到破产,和田一夫才幡然醒悟,可大势已去。

由此可见,领导阶层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下属员工和整个团队。而整个团队的氛围及行为直接决定着团队的最终命运。因而,把握“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是件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实质上,以上领导者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无意中“激励”(当然是不良的“激励”)员工从而影响员工及其团体。看来,在实行激励原机制中,对于语言、行为的暗示,若无法很好地把持,所导致的后果确是相当严重。以上二例,一例毁人,一例毁业,皆因于此。

四、透过此书我认为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应该注意的几点:

我们在工作中有的时候会发现员工们走过场,开小差,等着别人交代任务,提供低的客户服务,墨守成规,不求上进;有的员工戳一下才跳一下;为什么员工们会有如此的行为能?为什么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相关的工作呢?为什么员工怕麻烦,觉得客户或其他部门对他们是一种打搅?因为我们的员工缺乏动力!只要将激励植入组织自身,动力才能够持续。激励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激励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正激励和负激励。只有真正掌握激励的尺度,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表率性,使企业充满活力,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多的为社会做贡献。

负激励会给工作带来相反的动力,使得员工工作更加消极和抵触,会大大降低工作的效率。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负激励因素都会降低效率,而是正确应用和把握负激励因素的尺度,所谓的负激励因素在正确的应用下同样会转变成正激励因素。以下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负激励因素:

1.多余的规定

已废除和多余的规定不能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直接造成员工做无用功,等最终核算的时候发现用的是已废除的规定,为了确保数据准确,必须用新规定核算,员工再把以前的数据整年的统计,不仅给员工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更是公司的损失。应该在下达相关新规定时通知与规定有关的部门,并及时废除旧的规定制度。不论是的新的规定制度和废除的都应装订成册来备查。已有的全部规则至少也应当一年总结一次。无助于实现目标的规定,应当立即删除。另外,还应当对规章手册进行严格的校订,以删除多余规则,并使余下的部分明确化。这样大大减小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以最低的资源消耗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2.内部竞争

例如各个生产班次搞生产竞争,比谁打的管子多,强制性超负荷的进行生产,有的班次会在交接时故意藏匿部分劳动工具,为下一班工作的开展带来重重麻烦,拖延工作时间,只顾数量,不顾质量。所以组织允许甚至是鼓励内部竞争,让一个部门或小组与另一个部门或小组勾心斗角。内部竞争虽然能过带来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将腐蚀信任,降低合作,并引发消极情绪。某组织里,不同班次之间的生产竞争白热化,以至于各个班次之间相互拖后腿。但是不是所

有的内部竞争都会引发上述的情况,例如在各个班次之间搞安全竞争评比,直接将责任落实到班组领导,而不仅仅是车间一二线领导和公司安全员的身上,将奖励和处罚也同时落实到班组领导,而不是车间。在各个车间的班组间进行安全荣誉评比,把安全观植入每一个员工的心中。所以负激励因素,只要找到真的发现同样会激励员工的激情和动力。

3.批评

理论上批评是一种消极的沟通,无论使用口头的批评或是其他形式的批评都是一样,公开批评具有特别高的负激励性。批评包括以下人生攻击:险恶的话语(警告),轻蔑,皱眉头,厌恶的表情等。假如人是完美无缺的,在一生中不会犯下任何的错误,那么理论上的无批评文化,无批评环境和无批评社会才会实现。但是在真正的工作中,批评对周围的环境,员工素质,文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的批评应用在不同的人群中带来的效果都是有着巨大差异的,批评方式找到了与之对等的人群就是对他们的激励,相反可能是消极怠工,甚至是人员的流失。

正激励因素会激发员工的动力,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能调度起人们的潜能。让士气保持高昂。但是同样要明白所谓的正激励因素在特定的时刻会转变成瘟疫,所以同样要注重正激励因素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以下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负激励因素:

1.工资,奖励

符合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工资薪金标准,直接带来的效果就是会留住人,不论是卓越还是平庸。他们愿意为公司效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意与公司一起成长。但是超额的工资增加的是员工对失去工作的恐惧。工资福利能让员工工作,但不能让人们工作的更久,更努力,更灵活。说明工资不能解决一切。

2.沟通

我们在日常工作,不免会犯错误;在部门之间配合工作时,不免会因为信息的不及时等因素造成误会和其他错误和偏差。难道我们对每一件事和工作都去批评吗?难道对每件工作的完成都去奖励吗?不我们不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需要沟通!在真正的工作中员工不会再去谈论工资,而是会关注于工作的完成进度和完美度,为了及时的出色的完成工作。没有那个员工愿意给自己的团队拖后腿的,所以他们需要沟通来解决摩擦和协调。

3.关注员工

员工并不要求一直的到关注,但是没人愿意被人忽视。关注员工并仅仅是在住宿,饮食等物质基础的单方面行为。同时应该关注自己部门员工的情绪,定期的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人生观,家庭,财富的正确引导。对于员工的进步予以认可。让员工的心暖起来,把公司当成是在这个社会中的家。

综上所述,不是说负激励因素就是错误的,正激励因素就是正确的。二者之间必须相互结合使用,注重激励方式和尺度等因素,才能脱离理论的正负激励,在实际工作中给员工带来动力,并会让动力持久的存在。才能使得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我觉得对待他人不能太过严厉苛刻,你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们的肯定,应该真诚的赞美。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完善的管理;没有带不好的团队,只有不高效的激励。必须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奋斗,而是你带领一群人一起奋斗,所以恰到好处地激励他们非常重要。

第三篇: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一、《如何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读后感

本书通过事例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在我看来,经营和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独立的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对员工工作的一个指引,和茫茫海上的灯塔的地位相当,睿智的企业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经后来的管理者升华而成形成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对其坚决执行,从而成就了成功的企业.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

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和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我看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比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要,首先是企业文化指导员工做人、做事,同时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才能够将企业文化深刻的贯彻和执行,其中的执行是最重要的问题,执行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二、制订标准的、细化的管理制度

书中提到制订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我看来是阐述了制订标准化、细化的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在对待经营和管理上的思路不一样,现只谈对管理制度的制订,首先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利益的情况下,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订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忌严管、卡、压,出发点可以是总结目前的管理制度,针对不足提出改进,长处加以发扬,达到让员工直觉遵守、执行,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员工自制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

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要不断改进、创新;同时要细化,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切实制订后达到指导、规范员工的工作的作用

三、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工作中的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四、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制订了就要坚决执行

如何评价执行的效果就要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做到对事不对人,首先就要做到责任明确、切实实行责任制度,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责任首先从领导追究起。

五、评价反馈和奖惩制度

评价反馈也就是把收集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馈给评价对象,也就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的过程,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继续发扬长处;针对反馈的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有助于帮助员工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态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要注意奖惩的尺度,是以纠正员工的缺点为目的。

六、总结

总的来说,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个长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自生进行总结,善于发现缺点和错误,不断地进行改进,持续完善,这样的企业才会长久。

二、《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

例如GE公司和联想集团。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

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

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而联想集团是侧重于以业绩为重。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

1.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在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则是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在不同背景的组织内灵活应用的最好实例。

三、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四、总结

总之,我觉得对待他人不能太过严厉苛刻,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们的肯定,应该真诚的赞美。

第四篇: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书籍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就本人搜集的几个具体例子对此进行阐述。

这是国外和国内两个比较著名的公司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这些例子的。但现在通过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第一个是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

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接下来要谈的是联想集团。它是侧重于以业绩为重。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

1.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在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则是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在不同背景的组织内灵活应用的最好实例。

三、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这缘于我所听到的一件事和看到的一则新闻。

我曾经听到这么一件事。某厂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进过监狱。后来“浪子回头”,改造好了,来厂里做工。他是个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为了帮助他,使他能安下心来工作,因而在他刚来的时就对员工隐瞒了他的牢狱经历。当有部分员工知道他的过去后,领导就特地告诫那些员工:“不要因他„曾进过监狱‟而对他产生偏见,疏远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

而事实证明,他在厂里工作确实非常勤恳,待人也很热情,真诚。刚来的时候还因自己的经历而在思想上有所顾虑,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对人生也乐观起来。这正是应了“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领导的关心和员工的尊重使他脱离了心灵上的阴影。

一次,他在上班时间玩牌。这是仅有的一次,可恰好被领导看到。当时领导本身心情就不好,立刻对他批评起来。他有些不服气,顶了几句。一来二去,双方就大吵起来。或许是气昏头了,领导突然冒出一句“你这个死不悔改的劳改

犯!”。顿时,现场气氛一下子就凝固了。当时周围有很多人,可谓 “大庭广众”,包括那些不知道他进过监狱的员工。他的脸色立刻就发白了。然后猛地从一旁抽出一空心铁棍,往领导脑门劈去。幸亏领导闪得快,躲过此劫。而铁棍劈在栏杆上,已断成两截。众人忙将他劝住……

从此,无论如何开导,他在工作上再也不像原先那么勤恳了。做事待人也变得吊儿郎当。终于有一天又进了监狱……

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对这个事例来说,尽管那位青年工人本身心理也有一定缺陷,但关键因素——领导的言行是不可忽视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一场不该有的争吵,就很有可能对一名员工产生伤害。这是激励机制中“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影响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

公司创始人阿信当年挑着扁担卖蔬菜,后来办起了蔬菜派送公司。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就遇到重创,195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辛苦经营多年的蔬菜铺烧个精光,阿信就租了温泉浴室,带领大家重新干。由此而出的“扁担精神”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领导和员工们奋斗的精神指南。

尽管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等等。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公司末代掌门人和田一夫的亲弟弟,公司“第二把手”把和田一夫架空了。多年的汇报是假的,财务报表是假的,公司的繁华是假的。

和田一夫本人因为丢了“扁担精神”,变得奢华,懒惰,甚至自我封闭。他花费天文数字的钱在香港置了豪宅,并常年在那里享福。

特别要提到的是,他的办公桌是一块100平方米的玻璃,为了把这块玻璃放进去而把房顶打开,用直升飞机吊装,玻璃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也花了近百万美元。而这一放不当紧,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大手大脚之风也日渐兴盛起来,什么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神”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这种情势下,公司的大塌方——破产,也就难以避免甚至有点势不可挡了。最后,直到破产,和田一夫才幡然醒悟,可大势已去。

由此可见,领导阶层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下属员工和整个团队。而整个团队的氛围及行为直接决定着团队的最终命运。因而,把握“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是件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实质上,以上领导者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无意中“激励”(当然是不良的“激励”)员工从而影响员工及其团体。看来,在实行激励原机制中,对于语言、行为的暗示,若无法很好地把持,所导致的后果确是相当严重。以上二例,一例毁人,一例毁业,皆因于此。

四、总结

总之,我觉得对待他人不能太过严厉苛刻,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们的肯定,应该真诚的赞美。

第五篇:书籍读后感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

最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每个字每句话好像都在触动心里的一根弦,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共鸣。依然是生活,过去的生活让我对未来的生活的态度产生了改变,而从这本书看出去,我对一切的价值有了重新的估量。幸福感与不幸福感归结于信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信仰也许只是一些简单而又基础的东西,因为容易获得,所以当你采用这些当作信仰的时候,或许会容易得到幸福感。而在缺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幸福的是不平常的人,我想,我还是把自己归结为平常人的,因为那样的幸福比较简单。至于自我专注,是一个人不幸福的很大的原因,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觉得不幸福的原因,罗素的观点是:向外部发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但如何能做到内外的和谐统一?他没给答案。不过这也算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的做法吧。说了这么多都关于这本书,其实这只是关于幸福的一部分感想而已。

关于幸福,我们都有过太多的思考和遐想,但那可能也成为了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内部原因。太多的矛盾、失落和无奈存在于现实和遐想之间,绊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觉得生活,至少是现在的生活没有快乐可言,甚至在长时间的迷茫中,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期盼未来的动力。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经历过这样一段消沉的日子的,也许是因为孤独,长时间的孤独。或者我从来没试着让一个人真正了解的我,我害怕把自己真实的呈现在人前,习惯了隐藏的确实可以让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可是却不自知地被自己伤害。不知是谁说过,敏感是文人的特质,因为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写出那些美丽哀怨的的句子,可是没有几个文人是豁达的,陶渊明所谓的无我,如今看来不过是失意文人自我安慰的谎言。也许这也是我一贯采用的态度,当觉得某件事物遥不可及或者是没有追求的勇气和毅力的时候,就会骗自己其实不在乎、其实不重要,但事实上却可能因为一时的懦弱与幸福擦肩而过。这无非是因为孤独,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你的人在你踌躇和矛盾的时候鼓励你,给你勇气去面对,所以你就本能地逃避、后退,一直到退无可退,才发现自己放弃了那么多不该放弃的。其实我不是可以指某件事,不是我生活中的某件重大的特殊事件,而是指一贯的生活态度。我的生活里似乎的确是缺少一个可以诉说的人,能让我放下一切完全依赖和相信的人,初中时候喜欢写文章,是因为喜欢把一些想法写在文章里,然后老师会给我一些回应、一些鼓励、一些建议,可是生活的角色决定了她不是那个能让我完全放开自己的人,所以她能分担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因为这样,初中的那段日子,似乎是我最单纯、最开朗的日子,我已经非常感激她了,不管她所欣赏的是我的某些想法,或仅仅是文字,总之她给了我许多勇气和信心。谈到生活的角色,它似乎真的决定了很多事情,有时候甚至是我们不能逾越的界限,这也让我常常感到失落。譬如我总是愿意把一些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告诉某些过去的朋友,这里说过去的朋友,不是说友情已经变淡,而是不再每天相处在一起,也许这样的距离刚刚好,让我很有安全感。而什么样的距离才算刚刚好?说不清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尽管罗素说:寂寞是必要的,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寂寞,很多美好的东西才会被获得,才能使一个人拥有创造性的能力。虽然我对这句话是认同的,但如果我所想要的只是幸福,而不是特别的能力呢?幸福既不是纯理性的东西,也不是纯感性的东西,需要两者完美平衡。完美?听起来特别的遥不可及,但换一个角度讲,只要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就算是完美了。没有一个标准值,比如不管是5+5、3+7,或是1+9,只要总数等于10就是完美的。有时候我觉得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转化的,而两者的结合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些人是既不怎么感性也不怎么理性,这种人是让我觉得很乏味的;还有一种人是让人觉得有时非常的感性,有时又非常的理性,是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讲,举个例子:刘墉,作为作家和画家,必然让人觉得充满了艺术的感性气息的,但他睿智的生活哲学又让不得不惊讶于他理性光芒,这种人在我看来是充满人格魅力的。当然生活中不可能到处遇见这样杰出的艺术家。但很多时候只要用心的观察,还是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有内涵、有魅力的人存在。而能把这两种极端结合的的完美的人,一定是拥有幸福的智慧的人。我想我正在不断朝这

个方向努力着。

我想我只一直相信着幸福的存在的,这点很重要。但并非是只要相信,就会幸福,这是一个不努力的藉口,我们已经过了看偶像剧的年纪了,别再幻想幸福会从天而降,即使它掉下来,也要我们自己接得住吧,除了期待之外,更重的是去行动。我总结了一下:不如把这个关联词换一下,只有相信,才会幸福!这世上很少有东西是“只要——就——”的,只有总结了无数个“只有——才——”,才能抓得住幸福,不过有没有人同意吧,我还是愿意这样自勉的。我们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管生活怎样打造我们,不管每个人心中幸福的概念是什么,因为有了这个渴望,努力的过程变得特别的充实,有意义,再多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能剥夺我们幸福的资格。

下载管理书籍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书籍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籍读后感

    书籍读后感大全 书籍读后感大全1 对于至今才读《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颜,这又一次强烈昭示了原先书读得少得可怜,缺课太多。庆幸的是,我终于接触到了它,不仅仅是接触,而是被强烈吸......

    各类管理书籍推荐

    各类管理书籍推荐以下都是管理书籍,但本人强烈推荐 德鲁克的 管理书籍!《经理的职能》————(1938) 巴纳德 《动态的行政管理》————(1941) 帕克.福列特《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教育书籍读后感

    与学生同行、与爱同行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战斗机,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尽心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集体凝聚力。班主任是整个班级机器中最重......

    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一:红色书籍读后感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一书详细记载了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从青年时代组织农民运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到建国后抗美援朝等等,都......

    书籍读后感1000字

    书籍读后感1000字 篇一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第一次接触到《尼尔斯骑......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是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来自美国的卡耐基,正如书中作者简介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

    小王子书籍读后感

    小王子书籍读后感 小王子书籍读后感1 狐狸对小王子说:“我告诉你的那个秘密,它很简单: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许多事物的美,用心才能看到本质。吞了......

    励志书籍读后感

    励志书籍读后感用微笑面对人生-《海蒂》读后感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