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6: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

第一篇: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

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

借鉴公平理论,提高中职学校管理绩效

摘 要:中职学校管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以便取得最好的工作绩效。教师是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的一个群体,所以他们的公平意识较强,对学校领导的管理行为是否感到公平,则往往成为他们能否主动、积极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公平理论”在中职学校管理中就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平理论 不公平学校管理

提高学校管理绩效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管理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自我管理性较强、工作创新性较强而又难以量化的教师群体来说,仅仅靠他们完成基本的工作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想办法让其做出更加卓越的行为表现,即组织公民行为。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看,当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公正时,他们会表现出一些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予以适当的回报。Organ(1988)认为员工们长期一贯的组织公民行为能够提高组织的效能,也有诸多研究证实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见,公平理论与学校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公平理论概说

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管理心理学家斯塔西·亚当斯(J.S.Adams)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学理论。公平理

论即分配公平或结果公平,该理论主要研究管理者如何避免分配不当,以使某一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分配中都获得公平感,从而激励起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所谓相对值是指个人所付出的劳动及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所得到的结果,也包括个人目前付出的劳动及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进行纵向比较所得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参照对象比较的相对值的大小。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学历层次、工作能力、努力程度、工作时间、工作成效等)和回报(工资、奖金、津贴、晋升、荣誉、地位等),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的投入和回报相比较。如果比较结果大体相同,就会有公平感,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比较结果不相等或者说相差较远,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心情低落,工作不积极,也有人以减少自己的支出来寻求公平感或干脆跳槽。还有一种情况叫利己不公平,就是投入少而得到的多,它会让人产生负疚感,造成心理压力。

可见,公平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公平理论,提高中职学校的管理效率。

二、学校管理中的不公平及其影响

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不公平感会极大地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一般而言,学校管理中的不公平分两种:一

是客观上的公平与否,如奖励分配制度的不完善、管理者素质较差或作风不正、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二是主观认识上的正确与否,如认识的片面、情感的偏激、传统的公平观念等。

1、客观不公平

客观不公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工作安排不合理

学校领导安排工作不合理,教师会产生不公平感。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在给那些不好说话、意见又多的教师安排工作时,为避免麻烦,会考虑安排他们相对容易的工作;那些平时任劳任怨的教师就会承担难的、量大的工作。这样就会让一部分教师产生不公平感,虽然不一定敢言,但肯定会影响到工作情绪和积极性。还有的学校领导在安排任教班级时也显得不公平:把自己或自己的亲信、亲戚安排教基础好、纪律好的班,其他和领导关系不好的教师则教“放牛”班。这样就会让其他教师感到不公平,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为自己再辛苦也比过“关系”,也会造成教职工中的人际关系矛盾。

(2)奖励制度不公平

有些学校领导由于不敢得罪人,奖金实行平均主义,拉不开档次,干多干少一个样,结果让积极的人变得没上进心了;还有一些学校的领导,总是叫教师体会学校的难处,学校没有钱发奖金,但是唯有领导照领不误,其他教师的奖金只是白条,迟迟不兑现。当然,前面的都是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也有让教师觉得不公平的地方:付出同样的 劳动,取得同样的成绩,猪肉价从七、八元涨到了十四、五元,奖金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领导解释说学校有困难,奖金按所得数的六折算……这样怎么能够保证教师的工作不“打折”呢?

(3)领导选拔与教师晋升制度不公平

有的学校领导的选拔按个人意思进行,使民主成了空谈,上级下来监督选举也完全是走过场而已,一切结果尽在掌握之中。虽然很多教师对此不满,但只能是无奈。职务晋升、工资晋级、总结评比上,实行排队等候制,很多中青年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表现好,工作成绩突出,但是由于资历不够,各种机会都得让给“老资格”,这种不公平的做法极大地损伤了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于是,年轻教师无意进取,坐等年头;老教师得到优待也不起激励作用,认为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结果。

(4)领导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不好

有的领导工作作风不好,想当然地处理一些重要问题;个别领导对教师亲疏不一,处理问题不能一碗水端平;个别学校领导利用奖酬来培植个人感情和个人权威,有什么好处先照顾与自己关系好的教师;极个别领导甚至侵吞集体财产等。这些做法都会引发教师的不公平感,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2、主观不公平

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反应受人的知识经验、意识倾向、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本来比较公平的客观现实,主观上也有可能判断为不公平。产生主观不公平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自身的心理因素

人们总是有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即对别人的绩效估价过低而对自己的贡献估价过高。结果使职工常对自己的奖酬感到不满意。由于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上多见自己少见别人,他们大都有一种“看人不如己”、“别人挑担轻松”的知觉心理,把公平合理的差别看作不公平,有些人甚至只比报酬多少,不比贡献大小。这是由于教师个人判断错误而引起的不公。

(2)公平观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着三种最基本的公平观:贡献律、平均律和需要律。而其中的平均律是封建社会中所崇尚的公平观,认为公平就是不论劳动贡献如何,大家一律获得同样的报酬。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大家得到的一样多才是公平,他们习惯于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应人人有份、平均分配,甚至做干部也要轮流来。这样一来,那些贡献大的人得到的回报多时,他们就会觉得不公平;而如果随他们的意,对于那些贡献大的又不公平了。

三、学校管理者应该运用“公平理论”,做到学校管理公平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主观方面的不公平感还是客观方面的不公平感,都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绩效,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所以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应该

努力避免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到学校管理公平。

1、学校管理者应该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使工作与人的才能得到最佳匹配。不能以是否听话和与自己关系的亲疏来作为安排工作的参照条件,要真正做到按教师的能力来安排工作,并且努力做到工作划分公平化,使岗位、贡献与成果有机地联系起来,尽可能使之量化,实行目标管理。

2、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

对各项工作的评定,尽量做到量化,这样就可以在合理评定教师绩效的基础上,公开奖励教师,并使贡献与奖励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尽可能公平,避免“有功不受禄”、“无功受大禄”的不公平现象,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奖勤罚懒,使多得者安心、少得者心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尊重并正确评价教师

由于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所以他们被尊重的需要比一般人更强烈,他们希望领导能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希望得到领导的正确评价,希望适当地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工作……教师对各种评价都很重视,公正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反之,不公正的否定性的评价却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4、端正领导作风

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力求处理

问题公开、公正、公平,不要以公谋私,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比如某个学校尽管奖金不多,但只要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没有双重标准,分配得公平合理,还是能发挥激励作用的。

5、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对自己、对别人有一种正确的知觉和评价,教育他们要克服平均主义这种不正确的公平观。在公平分配的基础上要大力提倡无私的奉献精神,注意在物质鼓励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一句公正的表扬,对教师来说,其激励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就能借鉴公平理论,利用分配的公平极大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公平的分配成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杠杆,提高中职学校管理效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结束语

在教师这个特殊的团体,尽管应该大力提倡无私的奉献精神,但是教师也是人,也有各个方面的需要;而且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对于平等公正的工作氛围有着更为强烈的诉求,他希望自己的贡献(承担的工作量、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绩)能换回相应的报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个人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具体表现,倘能如愿,就会激发起更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否则就会大大挫伤其积极性,轻则消极怠工,重则萌生去意。

学校管理者如果能够借鉴、吸取公平理论的合理因素,用于学校管理并正确操作,那么,它对于加强学校的公平管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内小气候、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茨 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王重鸣 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斯蒂芬·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熊川武 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篇:公平理论与学校管理

公平理论与学校管理

王文斌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他认为,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而人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人经常在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人的能动性就决定于在进行比较后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影响着人的工作动机。

由此,该理论认为,应使人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因为个人积极性不仅受所得报酬绝对值(自己的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个人报酬相对值(自己与他人收入的比例)的影响。

人都有估价自己报酬与贡献的倾向。在学校内部,教职工的“贡献”与毕业早晚、受教育程度高低,当然也与教育、教学能力、经验和努力程度相关。教职工的“报酬”包括工资级别、职称、奖金、工作岗位受重视程度等。教职工在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后,如果认为自己“贡献”与“报酬”相符,就有公平感,因而心里平静,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高。反之,如果他发现“贡献”与“报酬”不符,甚至相差很大时,则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有时会以减少贡献来求得公平、合理,严重的还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作为学校直接指挥者的学校领导,在管理活动中应作好以下工作:

一、处事公正,尊重人格。学校领导必须公正无私,亲不宽,疏不严,对教职工一视同仁,秉公办事,要尊重教职工人格。知人善任,及时消除不公平因素。

二、正确设岗,合理定员。学校岗位设置和人员的确定,应符合教育规律,本着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使每个在岗职工发挥专长,学以致用,人岗相符。

三、根据贡献,支付报酬。在分配待遇上要使教职工看到工作贡献越大,所得报酬越多。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教职工认识到良好的工作绩效还会有其他合理的报酬,如从工作中获得意义感和荣誉感等,而不仅仅是工资、奖金,将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中职学校班主任论文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论文

我国中职学生现状一般来说都是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不感兴趣;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如不在教育管理上采取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思想和素养培养,以后很难适应将来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面对上述问题,作为班主任如何解决,是困扰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巨大的包袱。我们首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学生基础素质差,厌学情绪严重

中职学生一般是在中考中失利,或者说是成绩较差、非常差的,但也不排除有意外的情况,总体上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中职学生在初中接受了高强度的初三应试教育后,对于考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讲授学习相当的厌烦。如果进入中职学校后,学校继续采用与初中相同思想的教学手段和教材的话,将会产生大面积的厌学,导致睡觉、聊天、玩手机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对于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大多数 2 希望在中职学校能轻松的过完这几年。2.思想单纯,容易误入歧途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年龄段一般介于16-18岁,这个时间段恰好是青少年时期较为叛逆和不稳定的时候,他们容易被他人误导,对老师与班主任的教导较为反感,认为自己该怎么做是自己的事情,无需其他人过多干涉。同时中职学校多为寄宿制,远离父母的约束。天性的阴暗面就会毫无拘束的释放出来,特别是男生较为多数。

3.早前教育的趋势,道德和性格的特殊性

中职学生在入学前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多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方面表现不甚理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为单亲、留守孩童。应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的约束,导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取得应有的道德教育和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同时学生多来之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村地区教学质量较不为理想,对于学生的个性和道德教育不甚重视。也导致学生性格缺陷的不在少数。

通过对于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出现的问题大多出现在学生的基础知识过于薄落,道德教育和个性发展的缺失。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途径在学校中慢慢改变这些问题情况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思想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及时汲取营养,也容易为环境所左右,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

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多与人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社会责任心,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班主任还必须经常借助经典案例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以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及行为。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室、宿舍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2.用爱心教育走进学生——引导行为

要搞好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工作态度,真爱全体学生,树立每个”后进生”都能成才的观念。教师在思想和言行上要慎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切不可因为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不可因为表现欠佳而鄙视他们,也不能因为他做了件什么错事就认为他是无可救药。其实,4 他们何尝不想自己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材,何尝不想将来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应当细致深入地触摸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实施教育过程中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不应一味的指责批评,而应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同时,想办法接触学生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包括生活、学习、交往等)的环境和背景。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约会见面、家访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其以往的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这就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坚持充分与学生接触,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交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真心地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为学生的遭遇而难过,为学生的过错而痛心,为学生的不上进而生气,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学生的行为。

3.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三心”教育——身临其境、感染心灵

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多参加敬老爱幼的各项实践活动,比如多参与敬老院的义务活动,借“三八国际 5 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开展名为“给妈妈献孝心”的感恩活动等;使学生懂得爱是一种责任,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长大具有回报社会的感恩责任,逐步深入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

现代家庭中,孩子成为了“重点保护对象”,上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加倍呵护,再加上爸爸、妈妈的悉心关爱,他们沐浴着全家人的温暖,肩负着来自祖辈和父辈的种种期望。这样渐渐形成一部分独生子女性格脆弱,个人占有欲望强,缺乏同情心,只顾自己,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等等,造成善心缺失的表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一些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培养、净化的实际活动,促使他们的善良情感丰富起来,学会关爱社会,关爱家人;比如,举行各种与社会互动的公益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为失学儿童捐款、捐书;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冬衣、棉被;让孩子意识到,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伸出友爱之手援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在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去灌输、熏陶孩子的情感。

“三心”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 6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可引导学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家乡,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4.培养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树立标杆

心观察一段时间,在选拔干部时要选拔人品好、为人忠诚、有工作能力、威信高、乐于为同学服务的人; 在平时,我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干部的创造性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对他们的工作态度一是信任、二是放手、三是全力支持。我对干部要求很严:要求他们摆正位臵明确职责,在同学中起榜样带头作用;要做老师的得力助手,谁做的不好,要结合具体所犯错误深度批评教育,彻底扭转他们所犯的错误;随着班干部的成熟,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逐渐开展得井然有序;这样形成一个有班主任引导,班干部管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5.争取家长配合,共同营造教育环境

现在的农村中职学生,有的是家长不支持读中职,但学生坚持要读;有的是家长逼着来读;有的就是为了混日子;而且社会上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庭不和现象普遍,部分学生得不到父母关爱,更得不到父母 7 的正当教育和引导,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宣传就读中职学校的好处等,要让家长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家长支持和鼓励学生上中职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为学生营造安心学习的氛围;只有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职能,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才能真正培养、教育好学生。

邹堃

2014-5-20

第四篇:中职论文

巧用赏识教育提高中职校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云南瑞丽市职业中学 周云飞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其教育效果千差万别。笔者任职于边疆的一所中职学校,该校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更偏重于赏识教育。在笔者看来,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并予以精心培育,能令后进生转化,令中等生向优生看齐,令优生更优,最终使班级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是众多班主任、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

1.家校相互配合,顺利转化后进生

在学校各班级中都有后进生,中职学校更为普遍。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操行等方面都比普通高中的新生要差,他们随时会给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关注后进生群体,及早转化他们,以使班级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身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双重角色,应随时随地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找出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赏识,引导后进生转化。

如我校财会(5)班一名学生,入学后经常不参加升旗、早操等活动,有时还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问题;科任老师也经常反映他上课打瞌睡,布置作业不交。期中考试时,该生各科总评极差,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后进生。

我一直留意这名同学,并通过电话从他的家长和以前的班主任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 该生写得一手好字,上初二时曾在班际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并被评为“三好”学生;但在初三时因与同桌打架,被班主任批评警告,后来就开始自暴自弃。

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原班主任对该生的批评是正确的,失误就在于批评后没有及时与其沟通,使其明白校园暴力是不允许的。为转化这名学生,笔者与班干部商量,调整班干部构成,推荐该生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没想到他工作特别出色,一个学期后,身上的缺点一一改掉,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赞扬。第二学期末,该生又荣获“三好学生”称号,并在校级运动会上取得1500米长跑第一名,跳远第二名的好成绩。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切入点。但值得一提的是,查找学生的优点应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使学生觉得教师对他的赏识是自发的,这样才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赏识品学兼优生,带领班级整体前进

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数是班级或学生会中的干部,以及其他一些先进分子。作为班级前进的带头人,这部分群体也需要班主任的赏识和爱护。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非常重要。这其中,有很多技巧可以借鉴:如选拔班干部要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最好一年选一次;注重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尽量做到“用人不疑”;引导同学们用辨证的观点评价班干部的工作;切记不要当众批评班干部,以维护他们的威信;看到班干部取得一点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全班范围内给予表扬;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惑而失落退缩时,要及时为其排忧解难;有时应当着科任老师或其他老师的面表扬班干部,以激励他们做好班务工作。

在笔者任班主任的财会(5)班,有一名副班长,他开始对违反纪律的同学缺乏大胆管理的勇气,但能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班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笔者觉得这就是他的优点(闪光点),于是在班会上表扬他工作尽职尽责。此后,他开始敢于记录班中违纪的同学,并当面说明道理,结果班级纪律得到了整顿,他也得到多数同学的赞扬。

由于笔者能够赏识班干部,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因此每学期总评,班级中的干部都能在各方面保持先进,形成了你超我赶的局面。在向学校推荐优秀班干部人选时,他们还互相谦让。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赏识优生,优生更优。

3.赏识品学中等生,稳定班级中大多数

中等生占班级中的绝大部分,他们各方面表现平平,既不会因为能力强、长处多受到老师的赞赏,也不会因为违纪太多、成绩太差,而让师长操心,很容易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陶行知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就是: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迫切。忽视则任由其象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迫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同意“班级管理要抓两头、促中间”这个道理。基于此,班主任要加强对中等生的管理。应做有心人,留意默默无闻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烦恼与要求,为他们搭建生活、学习的舞台,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参加班级管理;还可以鼓励他们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赞赏。用赏识教育关注中等生,可以稳定班级中的大多数,对优秀班级的形成起到推进作用。

如我校财会(14)班有一名学生,入学近1年来,学习、操行等方面表现中等。我见他做事踏实,且能及时向老师反映班中的情况,就动员他参与纪律委员这一职位的竞选。他开始不肯,后经我多次劝说,终于答应竞选,结果赢取了这一职位,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第二年期末总评时,该生在学习成绩、操行表现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三好学生”及“优秀班干部”的标准,并荣获了这两个称号。见该生获得如此出色的表现,其他的中等生也向他学习,结果带动了班风、学风的优化。

二、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应注意的技巧

1.对个别“悟性差”的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确实有极个别的后进生无论采用什么教育手段,他都无动于衷。面对这种“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更应保持宽容的心态,付出更多的关爱,时刻不忘寻找其闪光点进行赏识,这样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我校财会(14)班就有这样一名后进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我用了近两年时间与他反复面谈,发现他沉迷网络,计算机特别精通,但在前四个学期的操行、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评比中,他却均排全班倒数第二名!我曾多次联合会计专业老师与他沟通,但收获甚微。直到第五学期初,我发毕业就业推荐表给他,提醒他“毕业”后找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交谈过程中,我刻意强调了“毕业”二字,并赞扬他会计专业知识强,所学工种也有特长等,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交谈中,我发觉他双目闪动,似乎有所醒悟!果然,经过这次谈话后,他有了很大转变:先是遵守纪律了,不迟到、不旷课,各学科成绩也都不断进步,期中、期末成绩都转为“良”!同时,体育老师也来报喜,说他进步不少,成绩上来了!而在其他方面,如穿着仪表他也开始向模范生看齐。正是因为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在第五、第六学期,该生还荣获了学校颁发的“学习成绩进步”奖。

2.对个别性格暴躁的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要冷静克制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个别后进生态度野蛮、粗暴,敢于公开和老师作对。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冷静克制,想方设法转化他们。

如财会(5)班有一名学生,他第一天到校报到时,就与班长争吵,此后班会也经常不参加;在校上课时不听科任老师讲话,几乎天天伏案睡觉,不交作业,考试也不参加。我与该生家长一次又一次的对他进行教育,结果他表现还是时好时坏。第六学期,我组织班级学生到瑞丽市勐力山旅游,期间与他一齐抬烧烤用食品,并再次与他促膝谈心。经交谈我发现,该生喜欢动手,尤其是烹煮食物,于是我抓住机会,几晚不回家吃饭,与该生一齐找来班长、体育委员等班干部,大家买回食物一起做自助晚餐!由于长处得到表现,并得到师生的欣赏,在连续几晚做饭时,该生都表现积极主动。从这以后,他变得开朗了,也喜欢与同学和睦共处,同时各学科成绩也全面提高。毕业后,该生还接到瑞丽市永丰珠宝公司的聘用通知书,可见赏识教育能令“顽石点头”!

3.实施赏识教育不排斥批评

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一方面,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了解他们的身心所需,并给予适当满足。若赏识不够,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破罐破摔。反之,教师如果对学生过度赏识,就会导致学生自满、任性,不能客观评价自我,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力度。例如,对待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对于任性的好学生要适当赏识,多提出更高要求或多鼓励他们克服任性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2.周弘.《教你赏识孩子之赏识实操方法》.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3.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刘志文.《现代教育思想》.广东:华师在线网络课件,2007年版.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蔡金星.《知心导行》.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版.7.麦志强.《学校管理学》.广东:华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8.王如新.《学校管理心理学》.广东:华南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教师的管理智慧:根据学生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

摘 要:学校生活由属性和功能不同的各种事件组成,智慧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道德事件做内在性的反应,契约事件做静观或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的反应,制度事件做明确而具体的反应,谨慎事件做敏锐而及时的反应,个人领域事件做尊重自主选择的反应。

关键词:道德事件;契约事件;制度事件;谨慎事件;个人领域事件

学校是一个多样性、情境性很强的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学生通过与同伴、与教师间的交往,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经历着不同属性的社会事件,这对学生建构不同的社会规则、学会交往、走向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应根据学生不同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而不是盲目的、单一的、非协商式的反应。如下图:

一、道德事件:内在性的反应 当教师面临学生的道德事件时,做出的应是符合行为后果的内在反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行为的内在属性及其包含的互惠意义。然而,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反应经常是这样的:

“王水,你骂杨旭是个笨蛋,而他却打了你,你们两个都违反了班里的规定。”

“潘杰,你抢了王明的故事书看,请你还给他吧,他马上要回家了。”

应该说,在上面两种情况下,教师都强调别的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使用成人的权威,这种表述缺乏内在属性和互惠的成分。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道德事件的内在属性,并体现在对学生的言语中,下面的表述可能会更加贴切:

“王水,如果杨旭骂你,你会有什么感受?我想你可能会伤心的。所以请你以后不要随意骂人,好吧。还有,他打了你,你现在还痛吧,我们不能打人,有事好商量。”

道德事件往往与“热”情感联系在一起,道德违规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诸如生气、伤心、害怕、不公等情感体验。因此,道德行为图式的建构与特定的情感体验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给予学生积极的、合理的内在情感支持,是教师面对道德事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契约事件:静观或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的反应

契约事件是主体间以契约的方式而存在的、以发展学生的权利、自主、平等、协作等理念为特征的事件,学生同伴交往的大多数事件都可以纳入契约事件。

面对学校生活中的契约事件,只要学生不存在安全或健康隐患,教师可静观之而不做出反应,即使学生求助于教师,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冲突。

例如:学生A正在荡秋千,学生B走过来了。A:“你来干吗?”B:“我也想荡秋千。”A:“不行,我刚刚才玩。”B:“我就玩一下。”A:“骗人,你老是这样。”B:“就玩一下。”A:“不好,你玩了就不会下的。”B:“就一下。”A:“我不信!(大叫起来)”„„不管B如何要求,A就是不同意B玩秋千。

这里,双方最终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但双方的自主解决过程使学生B已尝到了自利所带来的报复,这也许会促进其进行反思,对其走出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也许有作用,教师没有必要进行干预。

又如:儿童P在玩放风筝游戏,个子高高的H走过来了。H:“把风筝给我玩!”P:“我才玩。”H:“就要给我玩。”P:“我就玩一下。”H过来抢走了P手中的风筝玩了起来。P:“坏蛋!抢我的风筝。”H:“我不是(坏蛋)。”P:“是我先玩的,老师说过的。”(意思是说,老师说过谁先拿到谁先玩)H:“我也想玩。”P:“那是我的。”(还是强调自己先拿到风筝的)H:“那我玩一会,你玩,我玩。”(意思是说,轮流玩)P:“那好吧。”H和P一起高兴地放风筝了。

这里双方进行了“讨价还价”,H凭借个头大抢走了P的风筝,P使用他所掌握的凸显信息(salient information)——谁先拿到玩具谁先玩的班级约定向H进行了讨价还价,以便达到合作共赢的局势,最终达成的均衡点是“轮流”玩。

契约事件蕴含着同伴间“讨价还价”和“一报还一报”的思想,对同伴走出“自我中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契约事件,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维权、自主、平等、协作、互惠、民主等品质。

三、制度事件:明确而具体的反应

制度事件是与团体秩序、违背某一团体组织统一规定有关的事件(如必须穿校服上学、看完图书放回原处等)。在制度习俗领域,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制度化规范是大家的共同期望,也要使学生了解制度化规范的组织功能。在制度事件中,对于学生的违规,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制度的社会功能,对学生违规行为的反馈要保持公平和一致。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反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事件而不是其品性,要指出学生背离规定的具体行为和所造成的混乱,而不是用简单的命令方式表明对他们的要求。

例如:当教师看到个别学生中午不睡觉而过分吵闹时,与其说:“你太吵了,班里规定午睡是不能吵闹的!”还不如说:“你想想看,为什么午睡时不能大声吵闹?假如你想睡觉,有人在吵闹,你会有什么感受。班里有这条规定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在制定这条规定时大家是同意的,请你遵守这一规定,好吗?”

教师这样做,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构他们对制度的理解:一方面,表明制度是大家的共同期望(准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制度的组织功能(没有它会造成班级的混乱)。

四、谨慎事件:敏锐而及时的反应

在谨慎事件中,某一行为往往会给学生自身或别人带来安全或健康危害,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及时的反应以制止其行为。

例如:学生E在过道上跑得很快,教师看见后说:“E同学要注意安全,在过道上是不能跑的,我们学校是有规定的!”

这里,教师的反应是不适宜的,教师除了用言语表达外,更主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制止学生跑得过快的行为,同时给予具体的理由解释,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个人领域事件:尊重自主选择的反应

个人领域事件是指主要和个体自身有关的、处在社会规则之外的系列涉己行为(如儿童的朋友选择、服饰选择、隐私和秘密、私人物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等)。个人领域事件一般不涉及“是非”判断,而是个人偏爱和自由选择的问题。当学生个人领域受到侵犯时,教师可以就道德、制度、安全等行为向学生提供直接的建议,如果学生处于安全状态,教师则可以不做出反应。教师应意识到对于道德、制度等问题,学生需要适应外部特殊的社会需要和义务,而对个人问题,则需要留给学生自己去解释和控制。因此,当问题属于学生个人领域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这有利于学生自立和自尊的发展。如下面学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2009年9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某校一名女生介绍,她们全部是高三音乐班的学生,12月底就要进行专业考试,她们特意将头发留长,希望给考官留下好形象。但德育处张主任给了她们3个选择——剪发、退学、停课,并给每人发了一张纸让她们签名写上自己的选择。女生们均在纸上写着:“不剪,不退学”。有鉴于此,学校认为这32名学生默认选择了“停课”,于是当天下午,学校强制要求这32名女生离校。随后,张主任便要求她们到学校外面去,并对门卫处的保安说,不要让她们进来,如果有人进来就报警[1]。

对于女生来说,留长发还是短发,她们有自主选择权。假如要求教师每天都穿统一的服装、留一样长的头发去学校,教师的感受会是怎样?因此,当教师面对的是和学生个体自身有关的、处在社会规则之外的系列涉己行为时,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干预,应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养成良好的个性。

创设适合师生发展的管理机制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茨有一句名言:“会鼓动别人,会服务别人,会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学校管理就是不断地发现、协调、平衡,并解决人与人、人与事(或)物、人与自身的矛盾关系的探索过程。作为校长,不在于如何去“管人”,而在于如何去“影响人”。

作为一所办学只有十一年历史的学校,丹阳六中由一所普通完中发展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学,而后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06年又跨入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3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调动所有的管理因子,为师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一、做好规划,科学管理

所谓管理策略,我们的理解是两句话:一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二是计划比努力更重要。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排除辛勤劳动、努力奋斗这一重要因素,但仅靠辛勤努力远远不够的。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缺乏规划,毫无选择,往往会漫无目的、一事无成。“十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丹阳六中“十五”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05年末创建国家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所进行的“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初高中分离”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然而,根据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十五”规划还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例如,办学理念比较模糊,少数硬件指标和软件目标还有差距。因此,从2003年学校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后,我们就着眼酝酿符合新一轮发展要求的“十一五”规划。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省教科院专家的调研指导,最终形成了符合校情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涵盖了“办学经验、问题反思和办学优势、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和实施保障”等内容。提出了把六中办成一所“主体共同发展、教育文化自觉、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学校的战略定位。在此期间,我们本着边调整边实施的精神,结合四星级高中创建工作,着力在质量文化、科研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努力实施和渗透办学理念,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分工,善于用人

管好一所学校,校长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关键是善于用人。校长要有海纳百川般的宽阔胸怀,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扬人所长,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信条。

2006年,学校既要筹备建校十周年庆典活动,又要迎接省四星级高中评估验收,两件大事都集中在相近的一个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所有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都调动起来,抓早、抓实每一个时段的每一项工作。为此,年初开学,我们就成立了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关于筹备丹阳六中十周年校庆活动的工作意见》,列出了19个工作项目,成立了19个工作小组,每个校长至少分管一块工作,所有行政人员都担任相应工作小组的骨干,绝大多数教师接到了工作任务,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同时,我们充分挖掘潜力,发挥音乐、美术、语文教研组、团委、学生会、骨干教师和总务后勤的力量,积极有序地做好环境改造、设施设备更新、校园文化布置、校庆征文征集、校史展览室重建、系列宣传报道、校庆电视片制作、校庆文艺节目排练等工作。

尽管工作纷繁复杂,但由于充分发挥了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任务都有条不紊地完成,最终成效显著。2006年10月31日,四星级高中评估验收圆满结束;11月18日,学校十周年庆典活动也在隆重简朴、热烈欢快、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举行,达到了“展示办学成果,扩大社会影响”的预期目的。

三、巧妙借力,凝聚智慧

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对学校来说既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更是一场全新的挑战。面对这项难度超乎以往的创建工作,我们没有退缩,而是针对评估细则,结合学校的办学积淀,巧妙地“借力”。所以“借力”,就是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借助于“江苏省教科研基地”和“江苏省丹阳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这两块品牌,我们聘请各级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透彻分析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其次,借助于兄弟学校的力量。我们一方面组织中层领导先后赴江苏句容高级中学、苏大附中、苏州新区一中等四星级高中考察取经;另一方面利用每周行政例会逐条解读创建标准,通报创建进程,研讨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学习和借鉴,把外力转化为内驱力,进一步激发我们创建的热情和信心。

第三,我们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攻克难关,寻求突破。学校重点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增设、教师论文发表等方面挖潜。在所有教研组、备课组的努力下,自编了18门校本教材。高一年级教学与新课程实施方案同步,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

在整个创建工作中,由于我们合理借助外力,有效整合内力,从而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创造机会,助人成功

在管理中,我们注重给教师和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既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又实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作为校长,我坚持“要教师吃苦、不让教师吃亏;要教师实干、给教师实惠;要教师有作为、让教师有地位”的管理原则,提出“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社会满意”的工作要求,创设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学校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舞台。借助持续坚持的拜师结对、集体备课、亮相课、评优课等方法,借助校级评先、评优的举措,我们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近3年来,我们派遣了9名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我们让所有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同时,依托于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学校成为“江苏省教科研基地”,成立了“江苏省丹阳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加强“教师发展学校”课题研究,为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创设氛围。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我们从不同层面建立有效载体,通过建立文学艺术类、DIY类(自己做)、体育、电脑、英语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学科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青春风采大赛等各类竞赛,让更多的学生有发挥专长、展示才华的机会;通过“五星评比”(文明之星、环保之星、勤奋之星、守纪之星、学习之星)和“十佳评比”(十佳志愿者、十佳团干部、十佳团员、十佳团支部)等活动,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通过坚持不懈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养成协作关爱、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品质。此外学校建立了江苏省国营练湖农场、国家眼镜生产基地万新公司等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基地,为学生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五、文化管理,打造精神

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营造一种积极、健康、人文的氛围,张扬一种振奋人心、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物化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我们以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和“四星级高中”为契机,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使全校师生工作、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之中。在制度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我们对原有的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订,使之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更显人文化、校本化,更能为广大师生所认同,所接受。在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我们一是努力弘扬多年来形成的“团结协作”优良传统,二是充分彰显近年来学校女子足球展示的“奋力拼搏、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考模式的变化,还有一系列管理新课题等待我们研究、探索。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唯有不断学习、反思、创新,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校长 朱万喜)

《人民教育》2007年第22期 践行“觉悟”理念 提高管理效益 江苏省丹阳六中校长 朱万喜

2002年底,我担任了丹阳六中校长、党总支书记,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三年来,我带领全体师生完成了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转评,赢得了“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文明单位”等一系列集体荣誉,实现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创建目标。

回顾学校十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发展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当好一名校长,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可能有许多,但最为重要的是,校长必须以先进的、切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理念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的动力支撑。而先进的、切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办学理念不仅有利于全体成员达成共识,而且有利于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行动指向,在这种共识和指向驱动下,则有利于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可以说,从我主持学校工作开始一直到今天,实质上就是探索和践行办学理念的过程。

一、提出办学理念的背景

从办学历史看,我们六中的建校时间最短,文化底蕴并不丰厚;从师资队伍看,我们六中青年教师多,名优教师少,与同类学校比同样不占优势;从办学质量看,我们六中受生源素质和区域限制,高考质量并不领先;从办学特色看,我们六中更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996年建校之初,学校首届领导班子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抓住丹阳高中布局调整、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推进这一机遇,实行建学校与建队伍同步推进、抓管理与抓质量同步推进的办学思路,为建校四年(1999年)创建江苏省重点中学奠定了基础。在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之后,学校第二届领导班子根据丹阳生源高峰到来以及丹阳高中教育竞争激烈的趋势,审时度势,制定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为到2005年末创建国家示范高中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实施了“初高中相对分设”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从科研、质量、队伍等方面寻求内涵发展,为2003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提供了保证。

学校“年年迈新步、三年一大步”,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源之于什么?我想,就是源之于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这就是“觉悟”。因为“觉悟”,我们才有了执着的追求;因为“觉悟”,我们才有了“团结协作、克难奋进、敢于争先”的团队精神。“天时地利不占优、唯有人和最宝贵”,这就是我们六中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担任校长以来,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学校新一轮发展中怎样才能避免落伍落后的局面”。我想,首先,我们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其次,我们必须敢于创新,敢于争先。因此,我们仍然而且必须依靠“觉悟”这一核心办学理念作为支撑,全面勾画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并且积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格局。

二、诠释办学理念的内涵

把“觉悟”作为核心办学理念,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觉悟”作为生命理念,意味着清醒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发扬自身的优势,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表现出永远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其次,“觉悟”作为办学理念,意味着对学校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学校对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功的意义,不断寻求实现学校的价值和历史使命,表现为教育的自信和内生的发展活力;第三,“觉悟”作为教育理念,意味着对教育本义的准确把握,知道教育的内涵在于唤醒人的智慧、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表现为对教育理想和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第四,“觉悟”作为学习理念,意味着把学习作为终身发展的途径,知道作为一个人永远是一个学习者,而学习的内涵在于自我不断建构的同时理解外部世界、服务赖以生存的社会,并通过变革的生活推动人类进步。

实践核心办学理念“觉悟”,也就是坚持在办学过程中强调两个价值取向:其一,追寻教育的本义,办真教育;其二,追求教育的与时俱进,办新教育。围绕办真教育、新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以“自主建构教育”为主要方向的办学特色,培育“自觉策划、自主学习、自能成功、自身完善”的教师团队和时代新人,从而体现“价值引领、自主建构、共同发展”的丰厚内涵。而这也正是我们这样一所年轻学校通向四星级高中的必由之路。

三、践行办学理念的举措

在2003年转评江苏省星级高中的同时,江苏省教育厅颁发了开评四星级高中的文件和具体评估细则。面对新的形势,我认为,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现有的“三星级高中”,作为我们这样一所最年轻的学校就很可能就会导致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局面。而要在同类学校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不仅一刻也不能停止发展,并且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要争取走在前面。于是,我先是对学校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为到2005年末创建国家示范高中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提出修订,调整为“高标准转三星级高中、早谋划创四星级高中”的发展追求。与此同时,开始着手制定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了使规划具有针对性、超越性和可行性,在聘请专家调研、多次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十一五”学校规划。规划明确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觉悟”,提出了在核心办学理念“觉悟”指导下“把六中办成一所教育文化自觉、主体共同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学校”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办学条件、学生培养、教育质量、素质教育、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指南。

从“十一五”规划酝酿、形成到付诸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带领全体师生全面渗透“觉悟”这一核心办学理念,自加压力,自强不息,在“价值引领”之下,努力“自主建构”,以求“共同发展”。围绕创建四星级高中的奋斗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着力打造“队伍、质量”、“科研”、“特色”等四大文化的鲜明观点。

(一)、在培育办学特色中提升竞争力

办学特色不仅是四星级高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我们这样一所年轻学校能否在创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办学特色的形成一靠历史的积淀;二靠自觉地建构。历史的积淀,我们是匮乏的,因此,只有依靠在核心办学理念“觉悟”引导下从生源特点,学校教育资源特点以及区域特点出发,自觉自主地进行探索、建构。

一是抢抓机遇,发展女子足球特色优势。针对我市小学、初中女子足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后续培养不能衔接的实际状况,我积极主张组建丹阳六中女子足球队。经过多方努力和争取,2004年初,我们拿到了这个项目。为了建立“小学打基础、中学抓发展、大学出人才”的女足发展链,我们又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江苏大学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在各项保障机制得到落实的情况下,我们的女子足球先后获得华东地区、全国以及2006年江苏省十六届全运会等多次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的冠军。女子足球队员“勇于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不仅受到丹阳市委市政府和镇江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当选为“丹阳市十佳新人新事”,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全校师生克难奋进、敢为人先的精神动力。

二是承挑重任,发展民族教育特色优势。2005年8月,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把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丹阳六中。校舍、经费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民族政策的把握和管理方法的运用,这些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我认为这是上级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没有理由推却;其次,我认为这对我们实施多元化办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别人能够办好,我们也一定能够办好;第三,我认为这对我们锻炼教师队伍、扩大办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正是用这样的认识,我统一了领导班子的思想,转变了教职工的观念。在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着力落实了“资金优先保证、设施优先提供、师资优先配备、政策优先落实、管理优先到位”等五项措施,受到了少数民族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我省各级行政部门的认可和好评。2006年,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对我们实现把内高班办成“民族型、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目标增添了信心。

三是发展自主教育与管理特色优势。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活动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优做强,形成特色,我要求通过课题研究付诸实施。在镇江市级课题《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带动下,学校团委通过实施“校长接待日”、创设“志愿者服务岗”、打造“社团、节日、青春、十佳”文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创设文化活动,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在自主教育与管理中得到了锤炼。《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被丹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列入了《第三轮综合督导评估2003年下半年评估学校“亮点”专集》,2005年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6年被《中国青年报》作推广报道。

(二)、在实施科研兴校中提升竞争力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是单兵作战,单向推进,这对于整体提高队伍素质、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都是于事无补的。如何提升教科研品位,我认为必须寻找并搭建更加有效的平台。于是,我把江苏省教科研作为了首选。

从教育科研的前瞻性、综合性、实效性出发,2003年下半年起我们先后多次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对建立统领所有学科的总课题作了专门指导、规划,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含盖所有学科研究的《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作为我校新一轮课题研究的主课题,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2004年初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丹阳市首家独立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题)。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有序有实效,我们又借助于省教科研的力量,成立了“江苏省教科研基地”、“江苏省丹阳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为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推进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专门指导。

“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科研基地”和“一个研究中心”诞生以来,学校的科研层次提升了,科研水平上升了。国家级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编撰了《中学生自主学习文献研究集》,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部分学科在全市开设了课题研究展示课、评优课。其中体育学科“自主选择、跨班选修教学”的研究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基地建立以来的两年时间里,教师发表的省级以上科研论文数比原来翻了几番。而切合本校实际、具有较高质量的“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也正是在“研究中心”特聘的10位专家的指导下形成的。另外,2006年我们又与省教科院合作,申报了涉及德育、电教、管理等领域的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新的科研平台不仅对教学研究起到了拉动作用,也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创设了条件,因而深受广大教师的拥护和欢迎。

(三)、在丰厚教育质量中提升竞争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只有建立效益型的教学系统,才能保证学校在质量内涵上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要求教师重点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作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建立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完整的课程体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了规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我们拟定了《丹阳六中2003-2005课程发展规划》、《丹阳六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了《丹阳六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条例》、《丹阳六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开发更新制度,开发了《练湖情、曲阿风》、《乡土》、《美的旋律》等18门校本课程,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凭借总前委旧址、许杏虎纪念馆、丹阳市烈士陵园、金宛新村、市敬老院、国营练湖农场、国家眼镜生产基地万新公司等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省级获奖。完整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针对我校生源的特点,我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此,我提出了“四注重”的改革要求。一是注重学法指导,要求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所有子课题研究小组努力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二是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推进,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三是注重 “双案制”建设,要求各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坚持在了解生情、学情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和学案,努力做到每堂课都能使学生在充分明确要求和熟知内容的情况下较为自主地参与学习。四是注重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代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库组织和开展教学,达到扩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三是探索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科学合理与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不仅从思想道德、日常行为、知能水平、创新能力,体育卫生、实践动手等方面进行多类别的评价,而且还重视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对教师评价,我要求各个部门综合协调,注重从师德表现、教育行为、教学业绩、教科研水平和创新协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效益型的教学系统带来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2004--2006年,学生信息技术会考合格率均达100%,本科本二以上达线率连续两年位居镇江市14所三星级高中前2名。在国家、省市级科技、体育、艺术、普通话、学科竞赛中先后有300余人获奖。青少年科技教育获得江苏省四星级先进集体称号,艺术教育被评为为丹阳市先进集体,体育运动会获得丹阳市高中组团体总分三连冠。《丹阳日报》、《江苏教育》、《成才导报》、《中国前沿》、《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对我校的教育改革和成果作了报道。

(四)、在优化师资队伍中提升竞争力

四星级高中评估指标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也很高,比如主要学科要有特级教师,要有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大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等。针对学校名优教师数量不足、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2%的实际情况,从2003年开始起,我就把教师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四年来,我主要借助于培青、名师、提高等三项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逐步优化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培青工程”。近几年我们实行“导师制”之下“青年教师拜师结对”、青年教师专向考核(含定量听课学习,定量完成学科的高三复习试题,按规定上“亮相课”、“过关课”、“新荷杯”与“青莲杯”评优课,参加学科知识考试,)促进了工作1-3年的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

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一方面我们以各级骨干教师考核为手段,促进骨干教师在进行理论学习、参加课题研究和省市级培训中,提高骨干层次。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优惠的待遇引进特级教师、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硕士研究生。此外我们还特聘和返聘特级教师5名,用以充实名优教师队伍,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业务。

三是实施教师整体提高工程。一方面,我们凭借集体学习、专家讲座、科研沙龙等校本培训形式,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我们多渠道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出国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在职读研。

实施队伍兴校战略,促进了优秀教师群体的壮大。镇江市学科带头人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4名,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由原来的4名增加到13名,丹阳市学科带头人由原来的3名增加到7名,教师在省、市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达50多人,1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镇江市新长征突击手,2人获丹阳市师德标兵称号。一批在省市范围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教师为我们2006年创建四星级高中增添了底蕴。

回顾主持学校工作以来所走过的历程,特别是近两年来带领全校师生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历程,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校长不容易,而要当好一名名校长更不容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校长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指南,长期坚持,执着追求,那么,就一定能让鲜明的理念绽放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学校管理论文

论文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摘要:

“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交往等方面不段出现问题。本文从学校、家庭、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几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方法,并用列举实际事例的手法对新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学校要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除了学生在校内学校管理要消除盲区,提升管理理念,同时还要依靠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管理好学生假期的学习,并争取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提高

近几年,由于“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交往等方面不段出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从实际操作过程看,部分地区还只是停留在调查、摸底的浅层次表象上,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案和措施,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很多实际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依然是学校迈着“老八步”,遵照“常规”在“孤军作战”,情况不容乐观。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一个多边活动,“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鼎力协作与支持。目前,学校之所以“单枪匹马”,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方面,留守家中看护孩子的大都是年老体迈的爷爷奶奶,且不论他们的“小农意识”、“隔代溺爱”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单就知识结构而言,与现代教材反映的内容相差甚远,实不足以教育、辅导好孩子;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薄弱,地方政府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活经济上,缺乏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刻认识,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力度。这就需要学校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和服务意识,以教育好“留守儿童”为己任,及时更新办学思路,肩负起更多的责任,赋予“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新的内涵,创造性的解决好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一、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做特殊教育工作

所谓“特殊教育”,是相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以区别于常规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一种行为方式。简言之,即校本教育。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建立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可变因素很多,但前提保障只有一个,就是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真实可靠且易于操作的档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识要到位。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其本身充满着矛盾和变数。所以,学校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摒弃急功近利、借“风”作秀或自扫门前雪的浮躁心理,不形式花巧、不敷衍应付,真正从理论上形成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并以班级为单位,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动态,认真研究、反复琢磨,整理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改进教育教学。(2)内容要真实、详细。表格设计上要尽可能全面:一是学生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二是家长资料。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有详实的联系电话、、地址、学历等,因父母常年在外,最好将留守家中的看护人一并登记造册;三是学校附言,主要记载该生的特殊表现,如表彰、处分等,以便查考、研究。为保险起见,应电子档案和文本档案双备份。

2、合理编班

一是鉴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其时间支配与教育手段皆有别于一般学生,所以将他们编在同一班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应该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有益探索。二是针对“留守儿童”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怯懦、多疑、孤僻等心理障碍的,将之编入班风活泼、团结、和谐的集体中同化;有多动、懒散、马虎等学习障碍的,将之放在学风纯正、浓厚,学法科学的班级中熏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只是个案,作为一种尝试,有其消极的因素,操作时要把握好尺度。原则上讲,以统一班级授课为标准,正视存在的问题,承认特殊差异,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

3、消除教育“盲区”

这里的“盲区”指双休日和节假日。众所周知,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良

好的教育效果建立在不间断的约束基础上。一般来说,节假日和双休日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留守儿童”而言,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家,爷爷奶奶们管不了、不愿意管、舍不得管或根本无人管,学校教育又鞭长莫及,于是教育的“空挡”就出现了。我认为,若想消除或降低教育“盲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点”的突破。即以村、组为单位,就近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推选责任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每天一聚,按学校提供的日程安排表,游戏、学习或集体活动,力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避免“盲区”带来的诸多问题。对此,有几点要强调清楚: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此举的深远意义,不能因为可能性的“挨累不讨好”结果而心存顾忌、畏首畏尾或推三阻四不予落实,而应站在“一切为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一切”的高度,设身处地为家长、社会考虑,切实做好分内分外的工作。其次,要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理解与支持,让他们也参与其中,与学校密切配合、携手工作,将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将活动成效提到最佳。第三,学校需安排专门老师负责督查与辅导,每人一点、每天最低一次,尽最大力量将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二是“面”的突破。即学校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长活动。基于当前教育现状考虑,搞特长活动,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组织要严密。一直以来,利用节假日搞活动、办学,都是个人或民间组织行为,公办学校涉足其间的十分罕见。究其原因,一是社会思维定势认为国家办学不该有此非义务行为;二是教育政策不允许。所以,尽管此举意义深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如果操作过程中一不留神出了纰漏,则有口难辩。为了把事做好,我认为,首先,要寻求家长的认可与支持,自愿参与,而学校则用优质的服务“俘虏”他们的心,扩大社会影响,站稳脚跟;其次,要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方案,从教学、安全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要安排专人负责,确保万无一失;再次,要精挑细选辅导老师。学校有则用,无则外请,绝不能怕麻烦将就凑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丢了信誉、砸了学校的招牌。2.收费要有弹性。搞活动收取适当的活动经费是正常的,但前提是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不能把家长的信任当成自己的“优势”而私抬价位,给学生家庭造成负担,此其一;其二,对情况特殊的“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弹性掌握尺度,少收或不收活动费用,真正把活动做成“品牌工程”、“爱心工程”。3.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课程设置上不能迎合家长心理,顺社会补习班的“大势”,“挂羊头卖狗肉”,表面特长训练,实际语、数、外轮番“轰炸”,令学生苦不堪言;二是时间安排上要合理,不能死套原有的条条筐筐,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

“点”是“面”的补充,“面”是“点”的升华,只有点面结合,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真正让学校教育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留守儿童”问题上起教育、辐射、引导作用,进而带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向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二、学校要充当家庭教育培训者

据不完全统计,“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看护的占90%,寄居亲戚朋友家的占4%,单亲的占1%、无人照顾的占0.23%、其他的占4.77%。而在看护的人群中,高中以上文凭的没有、初中占6.71%、小学的占42.29%、不识字的占51%。数据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堪忧!从另一个角度看,学校教育的确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依托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老人”等看护者的职能培训,是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1.形式要多元化

由于培训的对象大都的惯于无拘无束且年龄偏大的老人,因此,正常的课堂程序是不足取的,而应该以座谈会、案例分析等多元的形式,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积极互动、共同参与,切忌“台上侃侃而谈、术语满堂飞,台下却昏昏欲睡一大片”,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2.内容要有针对性

学校开办家庭教育培训班,目的是什么,培训内容是什么等等,事先要有考虑,提前设计、编好教案,并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预设生成,掌控整个培训流程。(1)学习指导。所谓“善学者,事半而功倍”学校就是要通过培训,让“留守老人”们掌握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窍门,与学校衔接,同步解决好部分儿童学习困难问题。(2)心理指导。孩子想什么?为什么任性、撒谎?一般孩子会产生哪些心理障碍等等,都要通过培训让家长明白,在生活中主动消除或缩小彼此间的“代沟”,做孩子的贴心人。(3)生活指导。孩子的待人接物是否大方

体贴,日常生活是否勤劳节俭都是生活指导的范畴。我们既要让家长明白内容,还要让他们实施时把握好一个原则,即: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越俎代疱,而应严而有度、爱而有方。

1、授课者要反复筛选

我认为标准为:(1)身谙家教之道。(2)年龄不低于35周岁。(3)善于聊天,能随时调控课堂节奏、气氛。(4)首选当地人。目的只有一个:拉近彼此距离,增强信任感,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校应充当好社会关系的协调者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其解决的过程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参与及努力。但考虑到欠发达地区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现状,想让他们积极主动且真抓实干“投身”“留守儿童”管理上来是不现实的。作为学校,理应摒弃“自找麻烦”的消极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积极构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平台,妥善处理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1、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两种现象:一是人们大都渴望接受新事物却又观念落伍、优劣不辨,吸纳不到点子上;二是远离闹区却成为不法分子谋取暴利的“风水宝土地”,一来是因为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多,缺乏防范意识;二来地方对娱乐场所的检查、打击力度不够。直接导致非法网吧、游戏厅等鱼后春笋般涌现,摆地摊者更是肆无忌惮兜售黄色书刊、影碟,对“留守儿童”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此,一方面,文化、公安、城管等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不定期对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有色情、迷信等内容的一律勒令其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切忌“以罚代管”,“创收到位”后便睁只眼闭只眼任其作为。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其联手,互通信息,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彻底,不留“死角”。

2、加大社会治安群防力度

“留守儿童”问题很多,其中安全是被忽视,却最令人头痛的一环。尤其是女孩子,安全隐患更多。首先是农村偏僻的地方较多,容易给犯罪分子提供作案的场所;其次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与爷爷奶奶又缺乏沟通,即

便人身受到侵害,也往往因无人倾诉或不敢寻求法律援助而忍气吞声、独自承受,间接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第三,农村的孩子单纯、传统观念强,在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疏导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受外界诱惑而稀里糊涂地“自愿”干出傻事。所以“留守儿童”的安全理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上述学校在节假日搞“点面结合”的特长活动,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是一法。另外,公安部门可以利用农村的闲置劳动力、民兵组建联防队,让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确保孩子安全无事故,使远在外地的父母安心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交往等问题,要改善这一热点问题,我认为主要依靠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改革。从而使学校转变工作指导思想、学生家长及监护人提高对子女的教育质量、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当然我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也还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完善。

下载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平理论论文中职学校管理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管理论文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三步曲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如何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论文

    班主任工作的三字诀 班级是学校最基础的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而班主任工作是这一教育工作......

    学校管理论文

    管理在实践中腾飞 商南县富家沟小学苏琴 726300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担负着学校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因此校长既要懂得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

    学校管理论文

    谈学校管理 安崖中学 陈明山 我们办学要追求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可以说,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教程》曾指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

    学校管理论文

    浅谈学校管理 一、提高校长的执行力。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一说法主要强调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

    学校管理论文

    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 武陵区丹洲中学 朱宏清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运动过程。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应该由决策、执行、......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论文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论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思想道德 教育培养 我国中职学生现状一般来说都是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独特的个性。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