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十八大体会
学习十八大 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瓦房店市第一初级中学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十八大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十八大会议提到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复兴之路,我觉得这是我感受非常深刻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正确不仅是从理论上和认识上的深刻把握,而且是实践证明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公认的。
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虽说我们年级还小,但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肩负着父母的期望,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肩负着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初中生,我要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作为中学生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提高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体现了我国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都应秉承并且实践这个根本道德规范。在此,我从诚信方面谈一谈我的认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诚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中学生。假如你捡到了别人丢失的钱款和物品,你是否会拾金不昧?假如你无意损坏了公物或做错了事情,你是否能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想办法弥补?假如你不会做作业,你是否能不抄袭别人的,或者对老师撒谎?假如你考试时害怕考不好,你是否能不作弊?……很多的假如摆在我们面前,怎么选择,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心中早已有答案。
我们要牢记:“做人贵老实,百巧输一诚”。我们不能带着虚伪的面具,以假话、谎话搪塞所有的事,一个不诚实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诚实地对待学习,诚实地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让诚实贯穿我们成长的全过程。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五千多年的文化造就了我们儒雅之风的礼仪,造就了我们优雅的外在举止和含蓄的内在修养。有的同学会问:“文明是什么?”其实文明很简单,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你有困难时同学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亲人时的一句真诚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对同学们进行文明礼仪的行规养成教育。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那么,我们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做起,让我们的美丽校园随处可见同学尊敬老师,上课认真听讲,爱护同学,有困难时就真诚的帮助;热爱校园,自觉捡起果皮纸屑,摆放整齐桌椅;讲究秩序,上下楼梯有序行进等文明、美丽的现象。
让我们摈弃我们身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学子。
作为一个当代的青年,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应该自觉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实践中不断的净化自我,升华自我。积极参加党政活动,将自己的未来,命运,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的连接起来,在各个方面奋勇争先,力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个当代的青年,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应该自觉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实践中不断的净化自我,升华自我。各个方面奋勇争先,力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我们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学习,支持党,支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复兴之路,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
第二篇:学习十八大体会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 王家滩小学 安可尚
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明代诗人于谦说得真好,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新教育让我仿佛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大家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培养了品质。
一、让人感兴趣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
三、学理想课堂,创优质教学
我认真学习新教育所阐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联系的、延展度)使理想课堂达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种境界,体会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同时,新教育还研究出《有效课堂的教学框架表》都给了深刻的启发。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以前新课改送倡导的三个维度整合,也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优质教学”,即,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新教育提倡创造自己的理想课堂。让师生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四、做“科研”型教师,促“专家成就”型名师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关键有两条,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情,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朱永新教授称这些教师都是一本大的巨作,每一部巨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论。书中告诉我们成为一名名师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后,你抱着自己积累的教学日记时,你就成为了一位名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 “认真教学”的深刻含义(我们之所以没有进步就是每天在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创新的太少。在创新方面下的功夫太少。)温家宝总理教导我们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总之,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犹如邂逅好友、知己,心里迸发出深深的喜悦。我更加坚定的认为: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享受的是内心深处的滋,收获的是人生大厦的稳固根基。今后我还会读更多的书,读出壮阔,读出豪迈,读出人间万象,也读出新教育的真谛。
第三篇:学习十八大体会
学习十八大体会
樊庙小学 扈本秀
通过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体会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主席的讲话表明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当然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当然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着重要办好学校教育。
办好学校教育,第一要要确立回归本真的办学定位。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坚守岗位,珍视每一个生命,以尊重天性、涵养德性、健全人格为基点;第二要建立社会主义学校创新管理体系,让学校管理闪现人性的光辉。关注细节、尊重规律、落实常规、强调个性,以父母之心办学校,以父母之心做教师,以“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健康信念、卓越潜能”为培养目标;第三要建立博爱精进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四要培育勃发愉悦的学校文化。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业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
第四篇:学习十八大体会
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
祁县中学校团委书记 李春瑞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了。胡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了十八大报告,报告包含12个方面的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总书记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使人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胡总书记的报告谈了我们社会的问题,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如何走好社会主义道路,用开拓的精神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转变思想。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迈出厚重坚实的步伐!
报告有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体现了中央对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科学把握,向世人昭示了我们的旗帜、道路、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振奋党心军心民心。二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讲清了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必将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四是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和任务,必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热情。五是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令人振奋的是,十八大报告里特别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并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他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他说,这方面的重要任务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学校团委书记,我既具有教师的身份,又是一名青年带头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我们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本身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因此深刻领会与落实十八大精神,成了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党 的十八大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自己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 “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总之,我决心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落实到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倡导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把文化的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总之,我决心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学生的毕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落实到带领全校广大青年师生的全面发展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的学习和工作之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五篇:学习十八大体会
学习贯彻十八大 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
1.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反映了全党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可靠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精心组织、创新方式、力求实效,确保学习教育活动覆盖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把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全省上下要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江苏“两个率先”生动实践,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和党章,按照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在领会精神、把握实质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的鲜明主题,为实现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任务而奋斗;深刻领会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倍加珍惜全面小康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把中央精神和江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工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3.坚定不移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趋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要把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为江苏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任务,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丰富“两个率先”的目标内涵,确立更高工作追求,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改革开放新优势,形成民生改善、安定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在确保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到2020年,新型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完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着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法治江苏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显著提高,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弘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江苏支柱性产业,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强。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二、打好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加快向经济强省迈进
4.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水平。加快推进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抓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构建和完善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各项改革试点。
5.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坚持走以应用开发为主的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切实推动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集群。大力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省各类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布局优化、特色鲜明、开放竞争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作用,着力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6.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更大力度调整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完善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的主攻方向,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两手并重,在更高层面上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核心技术和市场开拓,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提高比重和提升水平,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突出技术改造和品牌培育,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巩固壮大我省实体经济优势。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加快推进以综合运输大通道枢纽和江北铁路网为重点的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利、能源和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交通运输和现代水利体系,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7.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提升大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征地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推进农村实事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8.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宽持续发展新空间。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紧密结合,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推动苏南基本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尽快进入国家层面战略定位,支持各地在国家战略框架下抓住用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竞相发展、互动发展新格局。支持苏南率先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为全省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支持苏中深化江海联动开发和推进跨江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苏南板块。支持苏北加快振兴,增强“一市一策”实效性,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2015年接近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支持沿海地区加快开发开放,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上取得更大突破,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9.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主动顺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转变,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坚持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外贸增长的相关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鼓励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装备、重要能源资源。积极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重组加快的重大机遇,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鼓励传统优势产业有序向外转移生产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加强资源整合,按照专业化、特色化方向,进一步增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加强产业损害预警和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10.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扩大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11.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把政治协商列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广泛协商,广集民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大力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2.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和内容,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推广党群议事会、民主恳谈会、民主评议会等民主制度,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13.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着力构建法治建设先导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与“两个率先”相适应、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地方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强化行政责任追究。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进司法公开,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动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14.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继续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15.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化苏港、苏澳、苏台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推动他们为江苏发展、为祖国统一积极献计出力。
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和改进思想舆论工作,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17.不断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高校、企事业单位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8.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扶持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文化龙头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创新文化商业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19.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大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推动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精品力作,培育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团队。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善于经营的文化企业家、精通文化的管理工作者。促进文化和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五、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0.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核心任务,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健全工资分配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扎实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确保到2015年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21.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既尽力而为,加快推进,又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成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头等大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扩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制度接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特别是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重视发展青少年体育,做好人口工作,推进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发展。
22.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载体,把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共同治理、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着力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常态化,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监测体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23.建设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以构建和谐稳定示范区为目标,深化平安江苏建设,确保公众安全感持续全国领先。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定期开展突出信访问题、有风险预警项目、安全事故隐患、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环节等排查化解工作。按照防得住、控得严、打得狠的要求,强化现代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渗透、颠覆、窃密等活动。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4.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美好江苏。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积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各类园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成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在太湖流域率先建成清洁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导、有序发展低碳经济,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企业和低碳社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积极扶持环保产业发展,努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25.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工作,统筹推进建筑、交通、商业、民用领域节能。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环境准入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建立完善重污染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减排工程,健全总量监测预警、统计、考核三大体系,持续降低污染排放。围绕节能、废水处理、烟气控制治理、固废资源化、环保新材料、环境监测仪器等六大领域,加快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26.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碧水蓝天宜居行动,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深入推进长江、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和重点河湖水污染防治,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继续调查土壤污染状态,开展污染场地再次开发利用的环境评估和无害化修复试点。强化重金属、固体废物和辐射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绿色江苏林业行动等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加强河湖水域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加大国家生态市、县(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力度,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27.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探索破解土地资源硬约束的思路和办法。加强规划环评工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交易试点,在太湖、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加大环保投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财税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推动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尚。
七、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8.加强理论武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党性教育为核心、道德建设为基础,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加强党性锻炼,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率先垂范,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
29.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加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了解群众诉求,关心和解决群众疾苦,实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他们切实履行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职能。注重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做好网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思想作风上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在工作作风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心系群众、真抓实干,以优良党风聚党心民心、带政风民风。
30.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活力。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推行和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3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三宽四有”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使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成为新时期江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鲜明特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突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完善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重视培养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
3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人才优势。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推进人才国际化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优势,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2015年进入人才强省行列。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真正使人才优势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
3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深化村级“四有一责”和社区“三强一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基层党组织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努力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4.严明党的纪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惩防体系建设5个文件,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谋私利,不搞任何形式的特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省委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凝心聚力,不懈拼搏,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