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政】形势与政策论文201604----农村改革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_____国际学院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11519720216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宋新伟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鞠龙克__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_____2016.04____________
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十分迅猛,但是还没有进行农业商业化,这是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将我国农业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化农业。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中国要想把农村农业搞好,就必须通过改革,吸引资本下乡,走出一条集约安全高效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道路。
关键词:商业化,农业改革,现代化,生产,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商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不再是以前的小农经济,那样的发展只会将农业发展滞后,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需要重点发展农业的。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明确“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农业也开始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传递的扁平化透明化,正对应于传统农业生产的产业链长,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加以解决。通过“互联网+”创新现代农业新业态,要重点打造以生态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 出口创汇农业 高薪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为标志,融生产性 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农业产业新业态。【1】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
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目前有13.0亿左右的人口,其中农民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农民的行为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的影响力也最强。农民富了,人心定了(安居乐业),就会更加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一心一意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自中央开始重视提高农民收入以来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反馈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农民富了,对社会的投入将会大大增强,农民私企和捐助将层出不穷,不但减少了国家投入,而且会增加税收和拉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国民经济基础;农民富了还会大大提高社会购买力,使企业兴旺,增加国家税收。促进农民增收,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农民富了,就要追求文化和艺术享受,通过考察、旅游、参加博览会等途径和形式增加与城市的沟通,思想和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拉近,也有钱投入到农业科技的提高方面(请专家讲座、聘用专家咨询等),从而推动我国全民族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2】
三:农村改革的多元化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向——市场化
中国农村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等冲破计划经济藩篱,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之路。1978年,从安徽小岗村发起“大包干”开始,确立了“包产到户”家庭经营形式,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行后,形成了自主经营的农户,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二)农业生产力发展取向——现代化
在30年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中央一直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现代化的落脚点在农业产品的现代化,30年改革中,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黑龙江、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取向——一体化
30年改革开放,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为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及治理方式创造条件的积累过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向生产率高、回报率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使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这种局面已经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十六大以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措施,有利于继续推进合乡并镇、村屯整合、建立大村庄制等相关改革;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理念,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各项统筹之首;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向——科学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30年的农村改革历程充满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归根到底是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科学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
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总书记多次指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强调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这是立足我国农业发展所处阶段、所面临问题作出的重大选择,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提高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近些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人才以及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始终强调的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变成少数人谋取不当利益的渠道、成为导致农村资源要素外流的新因素。【4】
参考文献:【1】《经济日报》2015.12.17 【2】《农业与技术》2004年第06期 作者:傅秀林 【3】百度文库 【4】《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作者:佚名 2016.02.16
第二篇:【思政】形势与政策论文201604----农村改革讲解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_____国际学院 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11519720216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宋新伟 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鞠龙克 __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_____2016.04____________ 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十分迅猛,但是还没有进行农业商 业化, 这是十八大以来, 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将我国农业打造成现代化的商 业化农业。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点难点在农村,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中国要想把农村农业搞好,就必须通过改革,吸引 资本下乡,走出一条集约安全高效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道路。
关键词:商业化,农业改革,现代化,生产,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商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不再是以前的小农经 济, 那样的发展只会将农业发展滞后, 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为我国是一个农 业大国,是需要重点发展农业的。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十三五” 时期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我国现代农 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 明确 “十三五” 时期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和普及,农业也开始 步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信息传递的扁平化透明化, 正对应于传统农业生产的产 业链长,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加以解决。通过“互联网 +”创新现代农业新业态,要重点打造以生态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 出口创汇农业 高薪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为标志, 融生产性 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农业产业新业态。【 1】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
促进农民增收 , 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目前有 13.0亿左右的人 口 , 其中农民占的比重最大。因此 , 农民的行为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的影响 力也最强。农民富了 , 人心定了(安居乐业 , 就会更加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 , 一心 一意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自中央开始重视 提高农民收入以来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反馈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促进农民 增收 , 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农民富了 , 对社会的投入将会大大增强 , 农民 私企和捐助将层出不穷 , 不但减少了国家投入 , 而且会增加税收和拉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 巩固和加强了国民经济基础;农民富了还会大大提高社会购买力 , 使企业兴旺 , 增加国家税收。促进农民增收 , 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 科学技术水平。农民富了 , 就要追求文化和艺术享受 , 通过考察、旅游、参加博览 会等途径和形式增加与城市的沟通 , 思想和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拉近, 也有钱投 入到农业科技的提高方面(请专家讲座、聘用专家咨询等 , 从而推动我国全民族 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2】
三:农村改革的多元化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向——市场化
中国农村通过废除人民公社, 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以及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等冲破计划经济藩篱, 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之路。1978年 , 从安徽小岗村发起“大包干”开始 , 确立 了 “包产到户” 家庭经营形式, 1983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行后 , 形成了自主经营的农户, 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极大调动 了亿万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二农业生产力发展取向——现代化
在 30年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中央一直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 提出,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 路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现代化的落脚点在农业产品 的现代化, 30年改革中,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 , 内蒙古 的乳品、肉类和羊绒加工 , 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 , 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 , 黑龙江、湖南的水稻加工 , 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 , 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 , 山东、山西的果品加工 , 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 , 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 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取向——一体化
30年改革开放,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也是中 国为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及治理方式创造条件的积累过程。在工业化和 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也拉大 了城乡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向生产率高、回报率高的部门和地区 流动, 使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这种局面已 经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十六大以来,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措施, 有利于继续推进合乡并镇、村屯整合、建立大村庄制等相关改革;十七大明确提 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理念,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各项 统筹之首;(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向——科学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5方面,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突出发展这个主题,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实施科教兴 农战略,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始终把改革创新 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 健全符合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30年的农 村改革历程充满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归根 到底是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 3】
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总书记多次指出, 同步推 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 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特别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强调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 营体系, 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这是立足我国农业发展所处阶段、所 面临问题作出的重大选择,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核心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 收。这是提高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 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近些年,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 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 剧, 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 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 体谋划, 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 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 链条各环节的利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形 成产业集群, 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 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 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 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在公 共服务平台、科技、人才以及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 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需要始终强调的是,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必须以农民分享增值 收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能变成少数人谋取不当利益的渠道、成为导致农村资 源要素外流的新因素。【 4】
参考文献:【 1】 《经济日报》 2015.12.17 【 2】 《农业与技术》 2004年第 06期 作者:傅秀林 【 3】百度文库 【 4】《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作者:佚名 2016.02.16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面对就业寒冬,应届生要想平稳就业,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职业生涯策略,妥善处理就可以转危为安。
一、认清当前形势
从思想上认清形势,在就业寒冬下,招聘企业已大幅缩减,工作相当难找,所以无论是低薪就业还是零工资就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特长,取得人生第一张工作证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理清竞争思路
金融危机下企业招聘职位严重压缩,应聘的优秀大学生却愈发多了起来,企业挑选的余地反而比往年更大。而莘莘学子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并挖掘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能力,从庞大的就业队伍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职场。
三、端正求职态度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往往在于求职者的态度。学子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四、不问薪水高底
在就业形势这么难的现实情况下,零工资就业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朋友的选择,虽然我们不鼓励零工资就业,但是如果遇到了自己心仪又特别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话,这同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五、快速准确定位
必须得给自己快速、准确的定位。你到底该找什么工作,不是说什么工作都要考虑,那样只会大量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包括面试的机会成本,所以必须准确定位到底找什么工作,有的放矢才能又快又准。
六、充分发掘价值
人家为什么选择你,你是有相关的经验?是专业基础很扎实?还是你具有潜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说大学期间开始做职业规划,那么上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跟自己职业规划相适应的实践,从中可以发掘出一些东西。如果没有相关实践经历,则可以从生活经历、学习上找你到底具有什么价值。
七、高效求职行动
现在可别指望投三五十份简历就立刻有好工作找你,更不能盲目地在网上海投。如今有许多大学生去寻求职业规划专家的帮助,他们请专家先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然后再进行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一些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除了对成人及企业提供了各类职业生涯服务外,特别针对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专业指导服务,如简历及求职信包装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辅导、应聘直通车、职业测评以及初级职业咨询服务等,专门为应届生及初级职场人士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服务,求职速度大大增加,找工作的时间也大幅缩短。
八、实践证明能力
如果你足够幸运找到工作了,这时候就必须要去用实践来证明你很适合这个公司、很胜任这个职位。这家企业可能今天没裁员,但以后难保不会。所以你必须让BOSS知道你有能耐,有真才实学。
九、储备能量过冬
时刻保持危机感,除了不断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转移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是许多岗位/职业所必备的技能。
十、寻求专家支持
怎样在职场发展得更好,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能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更何况是涉世之初的大学毕业生。许多明智的人往往通过寻求职业生涯管理专家的帮助来解决职场上遇到的诸多问题。
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强调,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有效规避“就业寒冬”的来袭,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建议
目前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因就业形势严峻,都在寻找成功就业的秘诀,对应所谓的成功要素进行“完形填空”,机械拼凑,这个非常值得反思。如有学生认为实习经历是就业中分量很重的砝码,因此不惜放弃课堂资源,花费大量时间“攒”工作经验,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为无论何种求职技巧、成功要素,都是以个人的优良学业为基础的。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关键。
一是要有时机意识,不能错过就业岗位大量出现的求职黄金期。目前企业招聘主要集中在年前,但很多学生在招聘宣讲会、招聘会大量出现的时候不积极,等到了年后才意识到求职的重要性,但这个时候机会相对较少了。
二是要有竞争意识,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决心。现在企业招聘都要经过一轮轮笔试面试,一举成功的几率很少,要积极争取多个机会,并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要充满自信面对竞争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环境基本形势解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 西重 北缓”。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论
近年来中国周边发生了许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总的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使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大震荡。
二、朝鲜半岛形势不断恶化。半岛局势是地区安全形势的风向标,作为邻国的中国自然也经常受到影响与波及,可以说,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安全的大软肋。
三、海上争端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2010年以来,美国和周边国家围绕中国提出的有关“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一说法大做文章,美国借此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受到有关争端国家的欢迎。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美国还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购岛闹剧和2013年的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均使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应该说,海上争端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紧张的重要来源。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1、形势严峻的东部--此患增多,复杂多变
朝鲜半岛问题是危及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
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更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战争罪责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次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使中日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走向进一步右倾化,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明显增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越南的威胁尤其值得关注。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需警惕”。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2、地位重要的西部一一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对我国西部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度。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我国与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但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却至今悬而未决。其次,“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印度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国家之一。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再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3、相对缓和的北部一一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4、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行为中,有这么几条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
中国怎么办?加强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继续加大国内对军事的资金投入,推动中国新军事变革,将为中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加上最关键的一道保险。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既有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也对维护与提升中国政治地位改善战略安全环境有莫大的好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消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不足体现在学业方面、生活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情绪管理方面、意志品质的独立性方面等。
(2)、积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动机归因和行动力方面表现较好,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认同度较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3)、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4)、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5)、管理的封闭性。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首先要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教育是社会的主题,教育质量是学校的主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大学生是每所大学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面对大学生扩张,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能力缺失,就业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棘手问题。自1998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剧增,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逾千万。但是高校师资增长,与学生增长极不匹配,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老师少之又少,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时代的一大课题。
四、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他们既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遵循主体性原则是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条件。要贯彻好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彻底消除潜意识中存在的“指挥官”意识,真正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体的正确意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和增强自己是班级主体的观念,克服自己的被动观念和消极心理,尽快摆脱业已形成的对教师的心理依赖和服从吩咐的行为习惯;要始终视学生为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设尽可能丰富的激励情境,营造尽可能有利的氛围,为学生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满足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翁的需要,满足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满足他们个性张扬、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的意识;要自觉树立深入学生、调查研究的意识。
(2)、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平台。所谓活动性原则,就是指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活动德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广泛的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引导与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意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特别是要善于应用启发的方式,使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有机统一;同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做他们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师生双方的作用得到有机统一。
(3)、激励性原则。激励,即激发鼓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之意。所谓激励性原则,就是要高度重视激励的作用,正确掌握科学的激励理论和策略,善于针对实际有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激励手段或方法,促使班级全体学生潜在积极性和才干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要贯彻好激励性原则,首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科学实践提供保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只有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特别是关于激励的理论,才能把对学生的激励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要把握好激励的重点和关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4)、民主性原则。所谓民主性原则,就是要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探索、发展的意识与权利,营造民主氛围,实施民主措施,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努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人,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潜能的有效发挥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五、总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4]赵留舜.高校大学生厌学倾向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3.[5]杨桂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