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商法学硕士论文:公司法 强制性规范 识别 适用(写写帮推荐)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论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与适用
【中文摘要】”公司法是私法”这一判断表明,意思自治原则是公司法的总体原则,而公司自治则是这一总体原则在公司领域内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公司法的规范结构上,公司自治的特质导致了公司法主要为任意性规范。但目前各国公司的立法实践表明,强制性规范仍大量存在。那么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意义究竟何在?其和任意性规范之间如何界分?此外,传统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识别研究,基本都只是从语义表面或公司规范结构进行框架性认定,又或者只对特定个案进行个别处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故此,本文认为应当对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如下分述:引言主要阐述研究公司法强制性规范本身的意义,公司法的结构定位以及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与适用理论在公司立法、司法实践这两方面的重要性。正文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存设价值。首先,比较得出符合现代公司法规范体系的理性要求应是以任意法为主、强制性规范为辅的混合型规范体系。其次,分析强制性规范之于公司法的意义。最后,明确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边界之争的实质所在,即是国家强制与公司自治的分野问题。第二部分,着重探讨公...【英文摘要】The judgment Company law is private law shows that,the rule of autonomy is the company law general principles and company autonomy is the overall principles in company.Reflected in regulate structure of company law, led to the company mainly for random.But most countries of legislation practice shows that there are mandatory norms in company law with different extent.So what’s significance of mandatory norms in company law ? How to distinguish the mandatory norms and the random norms? Beside, traditional...【关键词】公司法 强制性规范 识别 适用
【英文关键词】Company Law Mandatory Rules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目录】论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与适用4-5Abstract5-6
12-25
引言9-12
摘要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存设价值分析12-151313-1414-1515-20
1.1 公司法规范的结构定位1.1.1 以公司法律制度理论为基础的强行法说1.1.2 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内核的任意法说1.1.3 契合现代公司法实践的混合法说1.2 强制性规范之于公司法的意义追问1.2.1 弥补市场机制的先天不足16
16-17
1.2.2 防阻易于泛化的私人强制17-18小结20
1.2.3 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1.2.5 1.2.4 引导公司章程的自我创新18-201.3 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边界之争
20-232121-221.3.1 强制性规范的实质:实现国家适度干预1.3.2 任意性规范的实质:尊重公司意思自治1.3.3 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边界之争:一场长期
22-23
1.4 小结
23-25公司法中以来被误读的论争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体系构建25-44缺陷25-27式之比较27-3227-2929-31
2.1 传统语义识别方式的2.2 现有公司法规范结构的代表观点:传统识别方
2.2.1 国外学者的强制性规范识别观2.2.2 国内学者的强制性规范识别观2.2.3 评析与借鉴31-32
32-4232-34
2.3 建构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体系司事务的区分视角类型34-4040-42
2.3.1 首要的前提:公司类型与公2.3.2 需要直接确认的强制性规范
2.3.3 关注强制性规范的动态转换机制2.4 小结42-44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理论适用与实践应用44-5044-4644-4545-4646-4947-48小结49-50研究成果59-61
3.1 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理论适用3.1.1 理论意义上的公司法强制性规范适用方式3.1.2 理论意义上的公司法强制性规范适用效果3.2 公司法强制性规范适用的实践应用3.2.1 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立法配置3.2.2 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司法适用48-49结论50-52
致谢61
参考文献52-59
3.3 在学
第二篇:有关公司法的论文-股东表决权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股东表决权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股东表决权纠纷是因剥夺或限制股东表决权,或对其它股东表决权行使效力发生争议而产生的纠纷,具体分为侵害股东表决权引起的纠纷和因表决权效力发生争议引起的纠纷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纠纷的当事人有所不同。但股东始终是股东表决权纠纷诉讼最重要的原告当事人,被告则均为公司本身。在救济途径上,股东可根据具体情形诉请撤销股东会决议或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
关键词:公司法;股东表决权;表决权纠纷
表决权作为股东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是股东干预公司经营决策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股东表决权争夺与行使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的分配,从而成为平衡公司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的有力工具。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以加强股东表决权司法保护为目的,在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机制及救济途径等方面均有较太突破。但从诉讼的角度来看,这些规定仍略显粗疏,在具体案件处理中可操作性不强。本文在理论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就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当事人确定及救济途径等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背景分析 股东表决权的内涵。股东表决权又称股东决议权、投票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所享有的,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事项作出一定意思表示的权利。就其内涵而言:首先,在性质上,股东表决权属股东共益权。股东权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益权是股东以自己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包括营利分配请求权、新股认购优先权和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共益权则是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也为自己的利益参与公司经营监督的权利,包括会议召集权、表决权、知情权、查阅权等。股东表决权作为共益权,其行使固然要体现各股东自己的利益和要求,但由于公司的意思表示是由各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汇集而成,其行使也必然地介入和体现了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其次,在行使方式上,股东表决权实行会议表决和集体表决的原则。即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一般应在公司所召开的股东会上进行,而且根据表决权集体行使的结果确定决议的内容;在股东会之外不得行使表决权,也不能决定公司的日常经营。再次,从股东表决权的适用范围上,凡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均属于股东表决权的适用范围。主要体现在我国新《公司法》第38条和第100条。但这些事项中,最为各股东关注的事项即选任和解任董事。因为在选任或解任董事事项上,表决权的行使直接体现了股东对公司管理人员的控制,是股东干预公司事务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反映了股东在公司的地位及对公司的控制能力。最后,股东表决权实行一股一表决权原则。即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该原则是股东平等原则,特别是股份平等原则在表决权领域的必然体现。根据一股一表决权原则,股东具有的表决权力大小与其持有的股份成正比,股东持股越多,表决权力就越大,其意思在法律上拟制为公司意思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一股一表决权原则与资本多数决原则在实质上是一致的。表决权纠纷的产生。实践中,虽然股东大会趋于形骸化,监事的监督功能低下,董事及董事会的经营专断现象日趋严重,但是,在立法上,股东大会依然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对于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举和更换、公司章程的修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等重大事项仍具有决定权。尽管这一决定权经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但在董事与董事会控制公司的背后,仍然隐藏着股东的决定权,股东对管理层以及管理层的行为仍然存在着有效的控制。管理层则时时处于股东的监督之下,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权力,以便他们的职位获得晋升和避免被公司驱逐。所以,在股东与管理者的关系上,仍存在着股东对管理者的控制关系,而这种控制关系,恰恰要通过表决权来表现出来。同时,由于是否掌握公司控制权与股东利
益直接相关,股东之间对控制权的争夺始终存在。股东间对控制权的争夺也是通过对表决权的行使来实现的。当股东已获得公司控制权时,股东表决权是当权派维护其对公司控制权的手段;当股东还未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时,股东表决权则成为其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工具。实践中,这种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相应较多地体现为表决权纠纷。它一般是指因公司剥夺或限制某一股东或某一类股东表决权,或对其它股东(包括代理人、受托人等)表决权行使的效力存在争议而引起的纠纷。表决权纠纷的立法现状。修改前的公司法对股东表决权并无相应的可诉性规定,股东虽然享有实体上的权利,但缺乏权利的司法救济,表决权缺乏有效的保护。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事诉讼案由中,虽规定了股东表决权纠纷的案由,以试图对股东表决权无法诉诸司法救济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因缺乏有效的救济方法,股东表决权诉讼案件仍较为少见。新《公司法》第22条的规定使局面有所改观。据此,当股东的表决权受到侵害或其它股东的表决权行使存在争议而导致决议瑕疵时,股东可诉请撤销股东会决议或宣告股东会决议无效。对大多数股东来说,这一立法变革使股东表决权从形式上的权利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权力,成为对公司经营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权力,使股东得以回归其公司所有人的角色。但上述立法规定仍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在表决权纠纷当事人的确定及救济途径等问题上,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较大分歧。
二、股东表决权纠纷当事人的确定
根据当事人起诉理由的不同,股东表决权纠纷一般可以分为股东会议侵害股东表决权引起的纠纷和因表决权效力发生争议引起的纠纷两类。前者是由于股东会议的召集、决议方式或决议内容直接侵害了股东表决权的合法行使,当事人为维护其股东权所提起的诉讼;后者则并未直接侵害股东表决权的合法行使,而是基于对他人特定表决权行使的效力存在异议而提起的诉讼,此类纠纷虽未直接侵害股东表决权的合法行使,但特定表决权行使的效力影响到股东表决权能否在公正环境下得以行使,并关系到股东权益的实现。两种类型下,适格的原、被告的主体范围有所不同。原告的确定。关于股东表决权诉讼的原告,不同类型纠纷的适格原告虽然会有所不同,但股东始终是股东表决权纠纷诉讼的最重要的原告当事人。关于可以提起表决权纠纷诉讼的股东身份,各国立法对原告股东持股的数额、持股时间、是否参加决议等因素并无限制性的要求。口对于股东会议侵害股东表决权引起纠纷的,原告应限于认为自己表决权受到侵害的股东,同时,该股东也仅能在股东会作出积极决议(即通过决议的议案)的情况下起诉,而对于股东会作出消极决议(即否决决议的议案)的情况,即使存在侵害股东表决权的情形,股东也不能对此提起诉讼。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优先股的股东,由于此类股票的性质决定,亦不具有表决权,不能提起表决权纠纷诉讼。对于社会公众股东,根据《关于加强社
会公众股股东利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只能在涉及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可转债以及重大资产重组、股抵债、子公司分拆上市等重大影响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事项中表决权受到侵犯时,方可作为原告提起集团诉讼。至于股权转让后尚未登记于股东名册或工商档案的股东、出资不实的股东、挂名股东、隐名股东等特殊股东能否以表决权被侵害为由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股东资格确定问题。享有股东资格的,因表决权为股东权的内容之一,股东当然可以以表决权被侵害为由提起诉讼;否则,当事人则不具有适格的原告资格。关于因表决权效力发生争议引起纠纷的,利害关系人则均可对此提起诉讼,这些利害关系人包括股东、董事、监事和公司的债权人,这里的股东并不限于有表决权的股东。被告的确定。股东表决权纠纷诉讼的被告,无论原告是以表决权被侵害还是确认表决权效力为由起诉,均为公司本身。因为股东表决权纠纷中,原告的诉讼请求并不在于表决权本身,而在于通过诉讼要求撤销股东会决议或确认决议无效。而股东会的决议,在未被撤销或确认无效之前,已不再是某个行使表决权的股东的意思表示,应是通过股东会所形成的公司的意思表示。所以,要撤销公司的意思表示或确认其无效,自然应以公司作为被告。在因表决权效力发生争议的情况下,一般应追加被确认表决权效力的股东为第三人。因为此时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三、股东表决权纠纷的救济途径
股东表决权受损时,如何救济?这表现为两个趋势:一方面,类型化趋势,即: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救济方式;另一方面,从损害赔偿走向撤销公司决议为主的救济方式。根据救济方式的不同,股东表决权诉讼可以分为损害赔偿之诉和否定决议效力之诉。损害赔偿作为当事人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可以单独主张,也,可以与其它民事责任方式一并主张,否定决议效力即使股东会通过的决议归于无效,包括撤销决议与确认决议无效,是我国《公司法》新增加的一种公司案件责任方式,主要适用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程序或内容瑕疵等情形。损害赔偿作为主要的民事救济方式,是各国早期对表决权救济的主要方式,但该民事责任方式在对股东表决权提供救济时,有其固有缺陷。一是股东表决权作为股东参与公司事务的主要方式,股东对通过行使表决权参与、影响公司的决策有着的合理的期待,如果采取赔偿损失的方式,虽然股东经济上得到了必要的补偿,但这与当事人企图参与和影响公司事务决策的初衷相去甚远,并不能使股东表决权得到充分的救济;二是此种救济方式对有瑕疵的股东会决议也不能提供必要的救济。股东会决议是将多数股份投资者的意思吸收为公司意思的过程,股东会决议的程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及章程的规定,如果程序或内容存在瑕疵,则该决议不是正当的公司意思。对该决议如不提供司法上的必要救济,则不能确保公司目的的实现与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损失数额较难确定。认定股东表决权受到侵害或特定表决权不当行使后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时,损失的数额及损失与行为的关联关系均难以认:定。为此,各国法律一般都设立了股东会决议诉讼和股东会议决议撤销诉讼,允许股东诉请否定股东会决议。我国《公司法》第22条也作了类似规定,目前,股东会决议撤销、股东会决议无效也已成为股东表决权诉讼的主要救济方式。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股东表决权的救济方式已经从损害赔偿为主建向了撤销股东会决议、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为主的救济方式,但仍不能排除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适用,以及当事人在主张撤销股东会决议或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的同时要求损害赔偿。撤销股东会决议。股东表决权纠纷中,当事人可以诉请撤销股东会决议的情形主要有股东会召集程序存在瑕疵、股东会决议方法存在瑕疵二种情形。召集程序是股东会召开的准备阶段,其所要解决的是股东会由谁召集和如何召集的问题。股东会召集程序瑕疵,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召集股东会的过程中未能通知某一有表决权的股东;二是未按规定方式通知某一有表决权的股东,如非召集人召集或通知方式、通知期限、通知内容存在瑕疵等。股东会决议方法瑕疵的情况则较为多样,主要有股东会决议的表决方法和表决权的计算不符合法律或章程规定和决议过程不公正等。对于股东会的召集程序或决议方法存在瑕疵的,新《公司法》第22条第2款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但如果股东在该期间内诉请法院撤销股东会决议的,应如何判处?是否只要存在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会议召集程序、决议方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一律予以撤销?从各国立法及实践看,倾向于认为:即使股东会的召集或决议方式不当,法院也不一定要作出撤销股东会决议的判决,法院如果认为公司股东会的违法情节并不严重,而且对所做出的决议无影响时,可以驳回当事人的要求,维持股东会的决议。可见,如召集程序、决议方法存在瑕疵时,当事人诉请撤销股东会决议的主张并不必然得到支持,法院对此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法院在自由裁量时应考虑的因素一般有:股东会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股东会违法情节对股东表决权行使的影响,受影响的股东表决权或效力存在争议的表决权对通过股东会决议的影响等。如果股东的召集、决议过程中只是存在轻微违法情节,且该违法情节并不影响
股东表决权的正当行使,或者受影响的股东表决权所占比例较小,对股东会决议的通过影响不大的,则应维持股东会决议的有效性,驳回原告的起诉。对于在累积表决、表决权代理、表决权征集、表决权信托、表决权拘束协议、表决权排除等情形下特定表决权的行使存在瑕疵的情形,则应首先依法对该特定表决权的效力予以认定。如依据法律规定其效力应予否定,则对这些表决权不予计算,而根据有效的表决权重新统计表决权,依通过决议所需的表决权比例从而决定是否撤销该决议。如果除去被认定无效的表决权,其余表决权仍足以确保决议通过的,则应驳回原告起诉。为了维护公司决议的稳定及公司正常经营秩序,在判决确定之前,即使存在瑕疵,也应推定其为有效的决议。撤销股东会决议的期间在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自决议作出之日起算,而不是从股东知道之日起算;逾期不提起,则该存在瑕疵的决议即转变为有效的决议。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当事人可以诉请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的,主要涉及股东会决议违法剥夺股东表决权,或者违法限制股东表决权行使的情形。股东表决权是股东的固有权,未经股东同意,不得以章程或股东大会多数决予以剥夺或限制。新《公司法》第22条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未经股东同意,股东会决议剥夺或限制股东表决权,违反了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该决议应属无效。如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内容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只是违反了公司章程关于表决权行使的规定的,则不属于诉请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的情形,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这是因为公司章程为自治规则,股东有权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如果股东未对股东会决议提起撤销之诉,则应视为股东接受了该决议,同时也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章程的非正式修改。
第三篇: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12级适用
北京交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规范。本规范是全校各专业适用的通用规范,各专业还应根据学科特点、毕业要求、学位要求、专业认证要求等制定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具体规范。
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要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论文可结合专业特点,在体裁方面体现多样性,采取毕业设计、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
第四条 教务处统一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协调和评价。学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具体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第五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论文题目应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内容应属于学生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范围。题目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毕业设计所规定的时间,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学校鼓励学生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成果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校鼓励采用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第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方法的训练,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理论研究的选题应满足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覆盖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工程设计的选题要符合工程实际要求,涵盖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第七条 毕业设计(论文)要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大课题时,每个学生必须要有独立完成的任务,同时要对整个课题有全面了解。
第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指导教师申报,学院组织专家审核,合格后向学生公布,并组织师生双向选择。选题结果由学院确定并发布。原则上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工程设计的比例不低于30%。
第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后续实施过程中确需更换题目的,须由指导教师向学院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经学院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第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由校内中级及以上职称、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师资博士后、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由学院安排,经学院审查后方可担任。
第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也可聘请校外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但同时须选定校内导师参加选题、指导和检查工作,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第十二条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由学院规定,但首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原则上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2人。鼓励学院成立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组长的联合指导教师组。
第十三条 指导教师应认真、及时地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应明确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重点研究的问题、应完成的工作、查阅资料要求及资料推荐。为了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任务书还需要对学生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和合理利用资源意识等方面提出要求。
第十四条 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制定明确的指导计划,指导审查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定期答疑,至少每2周组织填写1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
第十五条 指导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教师还应做好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尤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
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
第四章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
第十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由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开题。
第十七条 论文开题应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案、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第十八条 参考文献应选择能体现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专著和论文。参考文献的范围、数量等具体要求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选题内容在任务书中明确。
第十九条 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同意即进入设计研究或论文撰写阶段。开题未通过的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重新开题。
第五章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第二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后,学院应对任务书和开题报告进行普查。任务书主要检查任务内容和基本要求、重点研究问题、题目综合性、题目难度和工作量、任务书填写规范性等。开题报告主要检查文献综述全面性、资料查阅广泛性、参考文献规范性、研究方案可行性、进度安排合理性、指导教师评阅情况等。
第二十一条 一般在春季学期第6周左右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的一部分。中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与总进度吻合程度、设计(论文)质量,学生出勤率及纪律情况,教师指导情况及对学生的管理情况等。
第二十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设计(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及时要求改正。学院应在评阅教师评阅前组织设计(论文)原创性检查,对达不到学术要求的,须责令学生修改或重写。
第二十三条 涉及保密内容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评阅、答辩、收藏、借阅等环节,应按涉密论文相关规定管理,必要时应组织签订保密协议。
第六章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与答辩
第二十四条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分指导教师评阅和评阅教师评阅。第二十五条 指导教师评阅。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对任务难度、工作量及完成情况、设计(论文)有无创造性、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及学生的工作态度等综合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第二十六条 评阅教师评阅。按照匿名送审的原则,学院组织至少2名评阅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正确性、严密性、独创性,设计、计算及主要图纸质量以及文字表达规范性、附件水平等综合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第二十七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均应在答辩会上公开进行。所有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进行答辩,未参加答辩的按缺考记载成绩。
第二十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织形式包括分组答辩、争优答辩、争议答辩和公开答辩。公开答辩由教务处单独组织,其他答辩由学院组织。
第二十九条 分组答辩一般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最后一周内进行,由学院根据参与学生人数、题目类型等因素分答辩小组完成。
第三十条 分组答辩推荐为优秀的论文和自荐为优秀的论文参加争优答辩。分组答辩成绩有异议的论文参加争议答辩。必要时学校抽取部分论文,组织公开答辩。
第三十一条 分组答辩、争优答辩、争议答辩和公开答辩均以答辩小组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答辩工作。
分组答辩的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名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2名),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应能覆盖本答辩小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争优答辩、争议答辩的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应指定答辩组长、答辩记录员各1名。
第三十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原则上教师不担任本人指导的学生所在答辩小组的答辩委员。
第三十三条 答辩程序和要求。
1.学生自述约10分钟。要求学生用报告、图表、数据、视频、实物演示等展示设计(论文)的任务目的和意义、采用的主要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设计(论文)结论及创新点、改进意见等。
2.答辩委员提问和学生回答约10分钟。要求答辩委员围绕有关设计(论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理、设计(论文)中要求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提问,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三十四条 评定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自述、答辩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性等,考察鉴别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出评语并评定答辩成绩。
第七章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第三十五条 毕业设计(论文)采用五级九段制(A+、A、B+、B、C+、C、D+、D、F)记载总评成绩,各等级成绩的分布比例原则上为“A+”不超过20%,“C”及以下不少于15%。
第三十六条 学院由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委员会,制定评分标准并负责总评成绩评定。总评成绩依据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及平时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各部分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各学院成绩评定委员会确定。
第三十七条 对工作态度差、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的学生,总评成绩应评为“F”。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总评成绩记为“F”,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评定在答辩结束后按学校要求时间及时完成,不得随意推迟。
第八章 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
第三十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论文主体和工作日志两部分,分别整理装订。
论文主体组成及装订顺序:封面;论文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封面:由学校统一样式,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应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关键词(3至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要标明章节,图表和公式要按章编号,同时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用别人成果要注明出处,正文文字应在15000字以上。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认真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并在论文中首次引用位置以索引号标记。参考文献按标准格式书写。
外文原文与翻译:要求翻译的原文是论文的参考文献,或与论文密切相关的资料,原文应不少于10000字符。
致谢:感谢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附录: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工程图纸,工程设计文件,计算机源程序,调研报告,毕业实习报告等。
工作日志组成及装订顺序: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教师评阅意见;答辩小组评阅意见。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教师签字后有效。
开题报告:由学生认真撰写,经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有效。指导手册:由学生摘要记录,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第四十条 论文排版及格式要求。
1.论文采用Word编辑,A4(21×29.7cm)标准白纸,鼓励双面打印,页边距为上3.0cm,下2.5cm,左2.5cm,右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
2.题目用小二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黑体字;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及以下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或楷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1个字符,不加标点。正文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3.毕业设计(论文)涉及工程设计内容的,要全部符合相关国际国内行业标准、设计规范和政策法规,并在设计内容首页写明该设计符合的规范标准文号和名称。
第九章 毕业设计(论文)存档
第四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应在1个月内整理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类资料,按专业统一编制存放目录后集中存放。论文主体要求保存电子版,工作日志要求同时保存带签字的扫描件。
第四十二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由学院存档,存放期至少3年。各学院同时应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本科学士论文管理办法》,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图书馆收藏工作。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即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