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6:3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最终版)》。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最终版)

近代史期末考试重点

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

1、从政治上看:

A、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B、封建专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

2、从经济上看:

A、原始的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体系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

B、即使是农业的发展也是时断时续,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视,末期就受到严重破坏。

3、从军事上看:

A、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军队,而西方的洋枪洋炮中国的武器根本没法对付。

B、中国的军队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4、从文化思想上看:

A、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清朝大兴文字狱,压制摧残人性。

B、当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还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吟诗作对、歌功颂德、编纂《四库全书》。

C、中国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思想让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去从事商业。

5、从对外关系上看:

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①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②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华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3、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意义何在?

原因: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三)思想基础:留学热潮的出现与启蒙运动的推进。

(四)组织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五)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六)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七)舆论和军事准备:理论斗争和武装起义。

8、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和领导核心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步入了中国政治斗争的舞台,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2、从革命纲领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系统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的三民主义纲领。

3、从革命的斗争实践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长期斗争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0、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功,有“终结”,但不是失败。(1)辛亥革命已经胜利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2)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得到保留和发展,革命的敌对势力虽千方百计想否定它、破坏它、篡改它,但始终未能得逞。(3)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运动,有它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它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后,让位于新的运动,以新的形式在前进过程中寻求发展。

革命党人在新的政治角逐中交出了领导权

首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失败不能等同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其次,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掌权不能作为判断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准。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

15、为什么说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一)必要性: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进程宣告,无论是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与革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

(二)内部条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1、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

2、思想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发生

1、十月革命给正在艰苦探索救国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大鼓舞,使他们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了先进中国人以观察国家命运的新的思想武器。

16、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1)中国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新兴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2)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5)1920年秋到1921年初,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成果。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显著标志。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能性。

18、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给国共两党带来了蓬勃生机,使国民革命的进行有了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以工农民众为主体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为国民革命的进行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创建革命武装造成了有利条件,为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军事基础。

(四)国共合作的建立,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巩固和发展,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前提条件。

(五)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

(六)国共合作的破裂,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原因? 理解:

(一)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推动国民党抗战到底,迫使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共产党和人民的要求。

(二)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去实行这些主张,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而自己则是实行这些主张的模范。1.指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前途(中国必胜);2.以充分的理由阐明了中国必胜的道理(《论持久战》);3.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战争);4.规划了抗战胜利的发展过程(著名的三阶段论)。

(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挺进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

(四)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原因: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空前提高。

2.坚持共产党的革命彻底性和政治坚定性,发扬了善于团结众多同盟者的工作作风。3.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5、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

1.中国人民抵抗的是世界上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侵略。

2.日本的侵略的最后目标并不仅仅是侵占中国,而是要征服亚洲,控制世界。

3.从战争的地域、规模、激烈程度和敌我双方伤亡情况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开端。

(二)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1.中国战场开辟最早,结束最晚,坚持时间最长。2.中国人民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3.中国抗日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财力和物力。4.中国人民歼灭了大部分日本侵略军。

5.中国人民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其他战场

1、抗日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粉碎了日军北进与德军会师西伯利亚的阴谋,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2、中国的抗日战争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的压力。

26、国民党政权崩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一)根本原因: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1.政权基础

(1)阶级基础狭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经济基础腐朽——官僚垄断资本主义(3)思想基础没落——封建法西斯主义 2.自身状况

(1)内部结构——各类势力、众多派系和官僚政客的大杂烩

(2)官场风气——严重的贪污腐败,以致于整个结构和基础都被蚀空(3)政府支柱——军队战斗力日衰,无力支撑这个政权 3.内外政策

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日战争时期政策

(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4、解放战争时期政策

(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②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2)原因: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②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3)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土地政策变化的原因:

①、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革命任务。当阶级矛盾占主导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农民阶级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采取的土地政策基本原则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抗日的胜利,对地主阶级的土地只是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以便兼顾地主和农民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决定。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才能维护工农利益,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剥削现象,解放农村生产力。③、民主革命的性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而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实行土地革命,制订符合维护农民利益的土地政策,是民主革命的性质所决定。

土地政策变化的作用:分别答各个时期的作用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P16;11;13-14)(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个任务为第二个任务创造了前提?(P17-18)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21;22;27)

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实际为日本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设厂制造,产品依进口货纳税,免征其它杂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日本以占领威海卫保证赔款兑现和条约落实。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5)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5、《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P43)。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制定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献,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进行一些上层建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6、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P47)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8、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主要有哪些内容?(P52-53)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9、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3-54)

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运动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变法运动更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10、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第三,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第四,废科举,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P58)

1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P60-61)

12、简述二十世纪初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是: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P62-64)

1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P66)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P67)

15、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P98)

16、简述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101-102)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7、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

⑴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⑵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⑴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⑵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P114-115)18、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P134)

19、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P146)

20、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937.7.7-1938.10,日本进攻,中国防御,与日本正面作战的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系列大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大胜日军,其余的会战基本失败。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P149-151)

2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copyright e21cn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P166-167)2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P171-172)

23、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P189)

2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91-193)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南京条约: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危害: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条约: 1895年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二万万两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危害: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美国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亚太战争后。中美望厦条约:1944 《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中美天津条约》,是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朝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俄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构成了《天津条约》的主体。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19世纪列强为什么没有实现对中国的瓜分?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目的: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冰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企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校分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60——90年代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最初向西方学习,学习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内容)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内容)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辛亥革命为什么爆发: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烈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壮大

清王朝为什么崩溃: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三民主义学说: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局限: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二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民主权利得到真正保证。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群众的理论武器。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国务总理 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论文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一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概括为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个三民主义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大革命 失败的原因:

客观: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主观: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革命新道路?

一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汉口八七会议(清算右倾,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中央临时政治局)——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27.8.1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9.9 秋收起义 12/11广州起义

二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28/11《井冈山的斗争》(3)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1930-1932四次反围剿胜利

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29年,第二个

1931年,和邓子恢 制定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中国共产党 就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三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2土地革命严重挫折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长征(34年10月)1 遵义会议 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A、内容:(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B、意义:

1、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结束的标志:会宁会师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的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阶级阶层。B.土地改革的政策: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以及中间势力: 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鼓励顽固势力(地主大资产阶级)

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哪几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事实?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P16;11;13-14)(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个任务为第二个任务创造了前提?(P17-18)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21;22;27)

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实际为日本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设厂制造,产品依进口货纳税,免征其它杂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日本以占领威海卫保证赔款兑现和条约落实。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5)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5、《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P43)。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制定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献,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进行一些上层建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6、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P47)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8、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主要有哪些内容?(P52-53)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9、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3-54)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运动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变法运动更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10、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第三,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第四,废科举,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P58)

1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P60-61)

12、简述二十世纪初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是: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P62-64)

1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P66)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P67)

15、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P98)

16、简述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101-102)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7、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⑴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⑵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⑴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⑵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P114-115)18、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P134)

19、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P146)20、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937.7.7-1938.10,日本进攻,中国防御,与日本正面作战的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系列大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大胜日军,其余的会战基本失败。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P149-151)

2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P166-167)2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P171-172)

23、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P189)

2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91-193)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5、简述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P215)

26、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P221)

27、简述中共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政治建设上,大会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P232)

28、简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把赶英超美作为预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必须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并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制约,离开综合平衡,盲目追求高速度,必须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欲速则不达.其次,用阶段斗争的方法推动经济建设,是总路线的方法论错误,也是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表现.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党在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还强调要“进行彻底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在反右派斗争中普遍采用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作为新的革命形式加以广泛使用。(P237)

29、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P276-277)30、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P289)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模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 中 国 和 人类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变的历史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成都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基本彻底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经济得到畸形繁荣发展之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

农民阶级: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运动,主要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都遭到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形式,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初步觉醒,许多荼毒良久的封建恶习开始改变,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样,由于自身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外加反动势力的强大导致了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再也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空前解放;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积极奋斗。同样因为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外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最终失败,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现状。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国内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

4.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 ●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5、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7、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8、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9、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10、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1、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也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失败了,依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外因: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将救国救民的希望从欧洲转向俄国,不再把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唯一理想。1开始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2同时注意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的内外政策感动了中国人。内因:1工人阶级队伍的强大,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具体国情的针对性,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

13、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各个阶级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太平天国、义和团、开明地主、上层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君主立宪方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但无不以失败告终。而无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案最终胜利,正是中国革命的最终选择,即先进知识分子所提出的多种方案中马克思主义获得了通过和检验。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由于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宣传使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早期认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同时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再加上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接受了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开始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14、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5、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②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③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⑤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

16、试述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全体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将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意义:实践上:1统全党认识,实现了革命中心的转移,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2反映了中国革命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理论上,1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既是事实求是的典范又是事实求是的产物;2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世界其它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3为中国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启示意义。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关键。

18、怎样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必然取得最终胜利。5中国自身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久战争。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9、人民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①中共先进的阶级性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革命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国谋前途,由于其革命目的的进步性能够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加快革命胜利的步伐。

②中国共产党以先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同时又能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中国革命进行的调整,最终凭借先进理论与注重实践的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③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了不得民心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将其迅速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贪官横行,政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方面: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和走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3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4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意义:对中国来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们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对国际社会而言,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最后,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同时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经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向,群众支持是基础,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是保障。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伟大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同样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③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22、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原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他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相对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综上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清晰的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到了全面的确立。

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2、新民主主义国家已经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为中国今后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

4、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由私有改造为公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试述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的成果。

成果: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文化医疗室也取得较大发展,人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科技事业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25、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原因:首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选择。其次,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人民的认同和响应,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制度以国家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为宗旨,人民拥护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6、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革命性质属于民族民主革命,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中国人经历了“走日本人道路(维新变法运动)--走欧美道路(辛亥革命)--走俄国人道路(中共初期的城市斗争)--走中国特色道路”的过程。②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共根据国情,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井冈山之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形成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精粹的毛泽东思想。③经过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在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后,向社会主义过渡。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通过互助组、合作社的形式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则以“赎买”的方式公私合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一位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穷期半生,以其卓绝的政治军事智慧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的功绩无与伦比,必将永世被人民所铭记;虽然他也是一位犯了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列主义者,但就毛泽东同志传奇般的一生来说,其功绩是第一位的。

28、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 认识:社会主义是历史上全新的事业,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并且依靠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这些错误。

2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选注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一、 名词解释 (1)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从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冲破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排外的态度,向西方国家学习,以实现富国强兵。他受林则徐之......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整理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1.近代时期资本——帝国主义对 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有哪些?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掠夺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复习重点(精选5篇)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资料

    2013-2014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解释答案 1.(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3)赔款......

    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详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上编综述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