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中国十年扶贫[最终版]
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中国十年扶贫
时事政治试题是高考政治学科考试中的一部分。2013年高考时事政治题主要以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的时事热点为出题点,下文是特别整理的2012年下半年社会热点事件,供考生考前练习参考!
【背景材料】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于文静、何宗渝)国务院新闻办16日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扶贫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从2001年的127.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1.9%,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把收入在扶贫标准以下的人口作为扶贫对象,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在这些地区确定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重点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编制专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资源改善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增强人口素质。东部以及中西部其他地区的贫困县、乡、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扶持。
同时,中国实行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强劳动力培训,通过教育开展扶贫,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以工代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开展金融扶贫,开展特殊地区扶贫试点等。
白皮书指出,为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在一些特殊类型的困难地区开展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集中力量开展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会战。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开展了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相结合的试点。在贵州省晴隆县开展了石漠化地区的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试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合奇县开展了边境扶贫的试点。对云南省的布朗族及瑶族山瑶支系开展全面扶贫。在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把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重建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通过这些试点,为因地制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理论分析·经济生活】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务院新闻办16日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扶贫的财政投入,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增长。这为国家实现对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国务院新闻办16日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扶贫的财政投入,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
【理论分析·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扶贫的财政投入,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有利于维护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2.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扶贫的财政投入,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国家在行使保障人民民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
【理论分析·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在一些特殊类型的困难地区开展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扶贫开发工作。通过这些试点,为因地制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编制专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资源改善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增强人口素质。东部以及中西部其他地区的贫困县、乡、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扶持。中国实行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强劳动力培训,通过教育开展扶贫,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以工代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开展金融扶贫,开展特殊地区扶贫试点等。
3.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将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国政府把收入在扶贫标准以下的人口作为扶贫对象,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在这些地区确定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重点扶持。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在一些特殊类型的困难地区开展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扶贫开发工作。通过这些试点,为因地制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第二篇: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
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
时事政治试题是高考政治学科考试中的一部分。2013年高考时事政治题主要以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的时事热点为出题点,下文是特别整理的2012年下半年社会热点事件,供考生考前练习参考!
一、【时事背景】
2012年10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强调,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依法推进,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全文约1.8万字,由前言、司法制度和改革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践行司法为民、结束语等内容组成。白皮书指出了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进程。白皮书说,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
二、【理论分析】
1、政治生活角度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践行司法为民,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可以有序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更有利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
2、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
持从国情出发,在承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成果、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司法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推进司法改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坚持推行一系列司法改革,使其符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要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要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同时,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通过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做司法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创新试题】
白皮书称,中国司法改革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为依据,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据此回答1—3题。
1.改革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司法改革之所以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
C.依法治国要从国情出发D.法制要随着民主建设的发展而完善
4.改革要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整体决定部分的观点D.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5.白皮书强调,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这说明: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6.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期望一步到位的改革,是不现实的。这启示我们: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C.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探索过程中的问题,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司法制度,在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这说明: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B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C.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办事情要从求新意识出发
8.对于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认识,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9.中国司法实践及司法改革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中国特有的问题。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0.司法改革需要更加广泛地听取意见,凝聚更多的社会共识。这主要因为:
A.政府履行职能的水平不断提高B.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在增强
C.我国公民决策的形式在变化D.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范围在扩大
要把改革成果惠及到广大群众,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扩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范围,强化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保证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据此回答11—12题。
11.强化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有利于:
A.保证司法改革的科学性B.改变司法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开辟公民利益诉求的新途径D.扩大公民对司法权利的监督权
12.提高司法水平必须:
A.提高司法机关的责任意识,把所有的事情办好
B.自觉接受监督,保证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C.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D.强化司法职能,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13.白皮书强调,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为依据,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司法改革重视民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6.C 7.C 8.A 9.C 10.B 11.A 12.D
13.①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司法改革的民主性、科学性;②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监督;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拓宽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④有利于公民实现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第三篇:时事政治试题
时事政治试题
1、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带来的“鲶鱼效应”正在放大,银行系纷纷推出各具特色余额理财产品,在保卫自身存款的同时,也让投资者获得更多选择机会,使2014年理财市场更加风生水起,余额宝、理财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
A、大众金融 B、平民金融C、普惠金融D、小额金融
答案:C2、当地时间2月7日晚8时14分,北京时间8日零时14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出席开幕式。
A、第二十届 B、第二十二届 C、第二十四届 D、第二十六届
答案:B3、2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 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马英九 B、吴伯雄 C、连战 D、汪丙坤
答案:C4、美国海军计划今年夏天在一艘现役军舰上部署并测试首个()激光武器系统,并将于两年内测试一种舰载电磁轨道炮。舆论认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海军的作战方式。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混合体
答案:C5、3月16日至22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17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进行督导检查,认为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该市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
A、北京 B、武汉 C、上海 D、天津
答案:C6、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为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周年特展”题写序言。法国总统奥朗德也为展览题写序言。
A、45B、50C、55D、60
答案:B7、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坚持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A、稳中求进B、又好又快C、创新驱动D、扩大内需
答案:A8、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A
第四篇: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精选)
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
时事政治试题是高考政治学科考试中的一部分。2013年高考时事政治题主要以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的时事热点为出题点,下文是特别整理的2012年下半年社会热点事件,供考生考前练习参考!
一、【时事背景】
2012年11月27日,以“变化的世界与发展的中国”为主题的“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在北京召开。对话会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智库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就国际格局、全球治理与新兴国家角色进行深入探讨。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当前国际格局日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新兴国家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新兴国家在全球GDP的比重将达到50.2%。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开放市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召开,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召开,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召开,有利于不断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对外开放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把力量放在自己身上,减少对外依存度。我国积极参与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目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政治生活角度
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积极参与当代世界对话会,通过开展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增加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的努力等等,都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各项职能。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国家的根源。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积极参与当代世界对话会,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积极参与当代世界对话会,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说明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
3、生活与哲学角度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的情况下,我国积极参与当代世界对对话会,积极探讨国际格局、全球治理与新兴国家角色等问题,有利于促进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这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中国积极发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高度重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本着务实的态度推进各国关系向前发展,体现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矛盾,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矛盾,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应该积极寻求政治对话去解决这些矛盾。
三、【创新试题】
1.在当前国际格局日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为此,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该做到:
A.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B.发挥我国在国际上的主导作用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际治理之中
D.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表明:
A.新型国家主导着世界市场
B.国际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3.近年来,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全球气候问题及地区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事务管理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知识经济飞速发展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C.各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D.和平发展的趋势不断发展
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新兴国家在全球GDP的比重将达到50.2%。但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存在的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中国在介入全球事务的治理中一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创造性地介入。这是因为: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B.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多样性
D.关键的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在未来参与全球治理时,不仅需要政府、国家层面的参与,还需要社会性的参与,包括企业、地方、民间、NGO(非政府组织)、海外华人华侨等据此回答6—7题。
6.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有利于消除国际紧张局势 ④有利于体现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风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参与全球治理的依据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日益加深
B.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C.生产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戴秉国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并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不仅大大改变了中国自身的面貌,而且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①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③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十八大后的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致力于国家的和平发展,争取对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启示我们:
①要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②要享有更多的国际义务 ③要把维护各国的国家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当代世界多边对话会议主题为“变化的世界与发展的中国”。这个主题说明: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B.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D.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举世公认的良好形象
11.随着新兴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之间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竞争将会很激烈。这说明
A.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应正确对待矛盾
B.只要敢于斗争,矛盾就不会存在 C.矛盾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上世纪末,东亚金融危机引发了发达国家对全球治理机制的反思,并导致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尝试,其结果就是部分吸纳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3.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从“一超独大”演变为“一超多强”,特别是近几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使其影响不断扩大,全球出现了权力的分散化,全球治理主体已经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C 6.C 7.D 8.B 9.D 10.C 11.A 12.B
13.(1)世界多极化趋势使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世界正在由“一超独大”演变为“一超多强”
(2)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多极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尤其是近几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使其影响不断扩大,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符合新兴国家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有着广泛发的共同利益,需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第五篇: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第13届西博会
2013高考时事政治试题:第13届西博会
时事政治试题是高考政治学科考试中的一部分。2013年高考时事政治题主要以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的时事热点为出题点,下文是特别整理的2012年下半年社会热点事件,供考生考前练习参考!
一、【时事背景】
2012年9月30日,第十三届西博会在完成各项活动后圆满闭幕。本届西博会是一届更加精彩、更具实效、更有影响力的经贸盛会,国际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共签约投资项目1590个,金额10526亿元,同比增长11.4%。本届西博会共举办105项活动,其中重大活动8项、专项活动97项,国际活动占39个,超过上届。共有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界嘉宾8万余人参展参会,境外嘉宾超过2万人。本届西博会展览展示更加专业,展览以工业为主,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展馆设置专业化,设立西部合作、电子信息、国际合作、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农业产业等6个专业馆、36个展区。主展场设“专业观众日”和“普通观众日”,对普通观众观展首次实行凭票入场,以营造更好的洽谈环境。本届西博会共有来自295家境内外媒体的1386名记者到会采访报道,其中,中央媒体48家,兄弟省(区、市)媒体58家,境外媒体22家,网络媒体21家,省内媒体146家。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西部地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表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这也是我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的具体体现。
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加强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合作与交流是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要条件。我国西部地区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要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实力。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合作双赢或多赢。
2、政治生活角度
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西部地区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签约多个投资项目,表明中国与其它国家在经贸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这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能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没有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国家间的差别和对立。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西部地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我国西部地区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世界各国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生活与哲学角度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困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西部地区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以提高我国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关起门来搞建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合作。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就要敢于正视矛盾和冲突,积极创造一切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创新试题】
吴邦国指出:“中国西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涵盖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5%,人口占全国的27.5%,拥有中国85%的陆地边境线,发展潜力巨大。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广袤的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据此回答1—3题。
1.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A.巩固西部地区矿产业的基础地位
B.促进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
C.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D.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
2.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加强国际合作,要求我国:
A.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B.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C.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D.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世界观决定人生价值观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举办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的经济学依据是:
A.市场经济使得国内市场不断融合 B.经济全球化使各地区联系越来越密切
C.经济资源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配置
D.在国际合作中可以提高西部竞争力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说明:
A.正确价值观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B.应该树立全局的观念,同时重视搞好局部
C.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D.既要把握主流,又不可忽视支流
6.吴邦国指出:“今年上半年,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多,西部地区仍然保持了12.3%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6.5%,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5和6.1个百分点。”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7.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与国际合作论坛作为本次活动的两个部分同时进行。本届国际合作论坛以“泛亚合作与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吸引了800多位国内外嘉宾参会,是论坛举办以来最多的。论坛主题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联系与发展不可分割,没有发展就没有联系
D.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8.今年第十三届西博会展场与往年相比,更丰富,更好看,更时尚,更注重商家与展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两点论
B.要坚持重点论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
本届西博会以“深化国际合作,加快西部发展”为主题,更加强化区域交流合作,更加重视扩大投资经贸成果。据此回答9—10题。
9.实现本届西博会的主题,必须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
①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②自力更生为辅,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为主 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西部地区重视扩大投资经贸成果,必须:
A.同等重视内需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B.坚持扩大内需即消费需求的方针
C.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D.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吴邦国指出:“今天的中国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极,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泛亚国家同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还是具备实力的中小企业,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符合自身情况、富有发展潜力的合作项目。”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②做一个负责的国家 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面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各国应该:
A.把握机遇,回避挑战,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B.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C.面对挑战,积极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
D.学习外国先进工作经验,寻找发达国家的民族工业
13.吴邦国在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演讲时指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西部国际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以鲜明的主题和务实的风格,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代表、各国政府要员、工商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共话合作发展大计,投资推介、国际采购、项目洽谈等经贸活动精彩纷呈,互利合作成果丰硕,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泛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西部地区如何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B 6.A 7.B 8.C 9.C 10.D 11.D 12.B
13.(1)西部地区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对外贸易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西部地区要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布局的调整,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要鼓励多种形式海外投资,加快构建海外竞争优势。
(2)西部地区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3)在新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应体现新的内容。不仅要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更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以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逐步拓展全球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