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五篇)

时间:2019-05-14 07: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

第一篇:“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

“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

备受媒体关注的深圳“八毛门”事件,近来以让媒体难堪的方式关上了大门。新生儿生病,家长带患儿到深圳儿童医院就医,医生诊断称需花数万元做手术,家长拒绝后将孩子转到另一家医院,声称花八毛钱就治好了病。医院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可不久后孩子病情再恶化,家长将孩子带到武汉的医院,诊断结果与深圳儿童医院完全一致,处置方法也基本相同。家长因此向此前受到舆论冲击的医院公开道歉。(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虽经过波折,可结局看起来还算不错:孩子在及时接受手术后已恢复健康,家长真诚道歉了,医院也接受了,称“理解家长爱子心切和当时的焦急心情”——冲突化解、医患握手言和的场景很是动人,可由此事件折射出的医患间的极不信任,以及在先前的冲突中撕开的医患裂痕,不是这种隔空的谅解可以弥合的。医患握手,媒体无法回避在此前报道中扮演的难堪角色:无疑,在这起医患冲突中,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家长陈刚在公开道歉中说:因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和一时冲动,使得深圳儿童医院受到社会舆论的冲击——确实如此,问题首先出在家长的“无知”和“冲动”上,对事实的无知描述,误导了媒体,使媒体先入为主地将这一事件当成了“医院以高收费盘剥患者”的典型。

可是,在这件事上,媒体无法将自己假扮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受骗者。患者因无知和冲动,错怪了医院,可作为媒体,应该是医患间中立的第三方,一个客观的记录者和公正的旁观者,在医患发生冲突时站在不偏不倚的公允立场,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而不能被某一方牵着鼻子走,先入为主地选择站在某一方利益的立场上。问题就在这里,在这起冲突中,不少媒体基本是被声称“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陈刚牵着鼻子走的,缺乏专业的报道和独立的判断:本能地相信他是一个受害者,而医院是乱诊断乱收费,轻易被“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这个爆炸性的、对新闻人极具诱惑力的不实信息所俘虏,带着“抨击医疗乱象”的狂热,完成了一次对医院的“施暴”。

如果对患者夸张的描述保持一点儿警惕,多听听医院的声音,就孩子的病情多采访相关专家,多听听专业人士的判断,新闻就不至于如此被操纵了。可“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冲突是那么诱人,那么符合报道者对“医疗乱象”的想像,那么适合做大新闻,于是,急于消费公众情绪的报道者便在患者的一面之词下失去了客观的理性。

在类似的冲突中,很多媒体人所以先入为主地选择站到患者一方去抨击医院,可能因为有一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而不会成为医生。“八毛门”正是带着这种偏见找新闻的产物——正因为我们某一天都要进医院,都要将自己托付给医生,更须呵护这种医患关系,而不是放纵这种“我们都是患者”的多数人暴力。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然后是治病救人;而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做报道时也不能陷入身份的迷思中,作为一个报道者,眼中只应有事实和真相。

“八毛门”的始作俑者陈刚道歉了,我觉得,那些在此一事件中被牵着鼻子走的、对医院造成伤害的媒体和媒体人也应该站出来道歉——为自己的无知、鲁莽、偏见、肤浅、浮躁、对舆论的误导、对医院的伤害说声对不起。修复紧张的医患关系,离不开负责任的媒体。

第二篇:热点解析-“八毛门”大结局折射出的媒体自律问题-

“八毛门”大结局折射出的媒体自律问题

 热点概述

2011年9月5日某牙科诊所医生陈先生向媒体报料称:他8月19日刚出生的儿子因腹胀,21日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医院建议进行造瘘活检手术,手术费超过10万;陈先生拒绝手术,25日带儿子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称接诊医生开了8毛钱的药,“孩子就治好了,能吃能拉”。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媒体对此事的极大关注,舆论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指责医院,引起“8毛钱治10万元的病”的大讨论。

“八毛门”事件随后引发医患信任危机,深圳市儿童医院多名患儿的家属因“八毛门”事件影响,拒做手术,导致患儿病情恶化。9月7日,深圳市儿童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八毛门”事件中所有诊断治疗符合诊疗规范,10万元手术费用的说法是家长杜撰,医院从未提过,手术约需两万。

2011年10月20日,患儿在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被证实患先天性巨结肠,已做手术。10月28日,备受社会关注的“8毛门”患儿在武汉康复出院。据武汉同济医院方面介绍,该患儿此次治疗花费为23886.43元,与当初深圳儿童医院的预计费用接近。

“八毛门”事件最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患儿在武汉手术后康复出院,患儿父亲发出了感谢信和致歉信。患儿父亲陈先生公布的致歉信中说:“因我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及一时冲动,使深圳儿童医院受社会舆论的冲击,因而承受巨大压力,在此我真诚地向深圳儿童医院的全体医生护士道歉!你们当初对我孩子的诊断是正确的,是我错怪了你们。”至此,因“八毛钱治十万元病”而备受质疑的深圳儿童医院得以平冤昭雪。

 相关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部分新闻媒体偏听偏信,不加核实就盲目跟风报道的做法应当杜绝,尤其是在医疗健康这种专业较强的领域。1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媒体)为哪门子呀!如此折腾!被记者狂骂事小,(舆论)误导民众事大!为乱起哄的网民可怜!2

@网友:一些媒体在此次报道中,不深入调查,有失新闻记者实事求是的基本职业操守。3 1来源:人民网《八毛门患儿父亲道歉 专家称媒体跟风之前应核实》来源:广州日报《“八毛门”引爆对医疗制度不满 大检查大处方普遍存在》 3 来源:新浪博客 《“八毛门”一场闹剧之后我们该思考什么?》

 模拟题

曾经轰动一时的“八毛门”事件近日被证明存在信息的误传,起初向媒体爆料“8毛钱治10万元的病”的患儿父亲最终向深圳儿童医院致歉。请谈谈本事件的结局对媒体新闻报道的启示。

 参考解析

深圳儿童医院的正确诊疗却招来了患者家属的质疑乃至全国媒体的炮轰,这对医院以及作为当事人的医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八毛门”事件的结局提示我们,具有“社会监视器”职能的媒体,应更好地引导公众理解社会、信任社会。具体的启示包括:

第一,新闻媒体应珍惜、慎用自己的发言权、报道权。患儿父亲陈先生向媒体爆料后,深圳当地媒体当天便以《婴儿被诊断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为题做出报道,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转载转播,掀起轩然大波。仅凭一个误解事实真相的患者家长的嘴巴就能误导媒体,并进而搅动舆论,“八毛门”事件的结局应是所有媒体应该引以为戒的。在社会风气较为躁动的背景下,被称为“船头上的瞭望者”的新闻单位和新闻人,要正视自己手中引导舆论的力量,切莫由于滥用而伤害了整个媒体的公信力。

第二,在新闻报道中应做到客观、理性。在医患纠纷发生后媒体和社会大众应当站在科学或公正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但“8毛门”事件中媒体及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着立场上的偏差,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急匆匆地进行了盖棺论定性质的批评与抨击。其实,记者们在面对医疗纠纷时,除了患者的声音外,还应该多借助专业人士及专业机构的力量,多听听权威性的建议与意见,减少错误引用、错误解释、扭曲夸张。通过“八毛门”事件,新闻媒体理要吸取教训,在新闻报道中应尽量客观中立,彰显专业精神,拿出多方面沟通的耐心与技巧。特别是遇到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更须多方求证,慎之又慎,以免误导舆论。

第三,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媒体报道的监管和引导。为了避免类似的媒体误导现象重演,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引导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督促新闻单位在报道流程完善、记者专业能力提高等各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对一些因不当报道误导民众的事件要及时追究有关单位及个人的责任。

总之,“8毛门”事件虽然结束了,但这一闹剧带给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反思才刚刚开始。在当前新闻界“走转改”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媒体应更准确地关注社会、追索真相,媒体和媒体人有责任、有义务在舆论监督中坚守理性和专业性,不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下载“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