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学与健康论文
饮食与保健
摘要:过去人们认为的“只有疾病才是健康的杀手”的观念已经淘汰,而在现代,以饮食和起居为主要因素的不良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的最大威胁。引起肥胖的高能量饮食、嗜烟酗酒、不充分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成为健康隐患,直接导致健康状况欠佳。
离世前于娟写下了《为什么是我得癌症》这本书,书中所提及的生活方式,几乎是中国现代人的缩影。作者在书中深刻的反思总结出饮食、睡眠、运动等各自与健康的关系。其中,作者于娟主要讲述了自己的饮食习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温饱早已不是大家所去注重的,生活上的健康饮食习惯开始进入了人们视线。①关键词:饮食 营养不良 肥胖
引言: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就是金子”的口号,旨在唤起人们珍惜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1992年,由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精辟地概括了当代世界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其实质就是呼吁全民重视健康问题。可以说,谁掌握了健康的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在古代,人们对饮食就有了一定的讲究。道教经典曾提及,饮食要符合自然节律,按时进食。《论语》里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这主要是从饮食卫生来讲养生之道。由此可见古代人对食物也是相当讲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步入小康生活。可现代社会中,贫困山区的一部分居民还是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同时,市场上的垃圾食品,暴饮暴食引发的“三高”病症也使人们更加靠近死亡。于是乎,现代人有两大营养问题:一是营养不良②,二是营养过剩。
营养不良是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状况不佳或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常见三种类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者称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水肿的称为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营养过剩则是机体摄入能量远超过机体消耗的能量而造成能量的储备过多的表现。过多的能量往往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皮下组织、内脏器官的周围以及腹部网膜上。男性的体脂肪率超过25%,女性体脂肪率超过30%我们就称之为肥胖了。多余的脂肪堆积起来,不仅使我们的体型不美观,还增加了身体的负担,使心肺机能减弱,并对身体尤其是下肢各关节造成极大的压力,继而出现身体退行性改变。同时,过多的脂肪还会妨碍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钙、铁等的吸收,引发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当然,除了脂肪过多这种营养过剩的表现,摄入过多营养素,也是其另一种表现。过多摄入某些营养素,又不能及时在体内代谢掉,就有可能引起中毒。如脂溶性营养素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不易排出体外,就会造成中毒,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并阻碍铁的吸收。
那如何简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存在营养问题呢?
简单来说,就是体重。所谓体重,就是人体各器官、骨骼、脂肪等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在骨骼、体液各方面基本相似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脂肪的多少则成为胖瘦的主要原因。医学界常采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这种健康的计算公式是: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可因国籍、年龄不同而不同。我国成年人以19-24为正常值,如果体重指数在24-26之间为超重,大于26则被认为轻度肥胖,大于28则被认为明显肥胖,低于19则被认为偏瘦。
因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很是必要。俗话说:“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由此可见,一天三餐很重要,那我们每天应该如何吃呢?
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同时,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③、多吃植物性食物、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饮烈性酒、适当饮水等。
饮食一定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而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1】
如果出现营养不良,那该如何调整饮食呢?
这时,应当注意各种营养均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宜吃新鲜蔬菜水果;宜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助食品。忌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忌吃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同样,营养过剩者也得注意饮食习惯:
首先要建立平衡膳食,防止热量过剩,营养收支要平衡,也就是说吃下去的营养够身体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用就行了。不要有太多的剩余,不为脂肪沉积提供多余的热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控制高糖、高热量食品,对产热较高的油炸食品、甜食、糖果尤应控制。其次,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太快,吃得太快,食量就会增大,每餐多吃几口积累下来就是可观的剩余热量,在不知不觉中就为体重超标增加了砝码。另外,要掌握食不过饱,越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越要控制,做到“美味不可多用”。
在此,也不得不提及青少年的营养问题,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家长又缺乏相应营养学知识,常有一些现象发生:青少年膳食中某些营养素,如蛋白质、铁、钙、锌、碘摄入不足的现象;抑或摄入能量过多。因此,青少年日常饮食应更加注意,确保多样化,以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发育所需。下面提出一些针对青少年饮食的建议:
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青少年对能量的需要高于成人且男性高于女性,每日约需10040-11720千焦耳(2400-2800千卡)。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青春发育期对蛋白质需要的增加尤为突出,每日达80~9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40%-50%,所以膳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维生素A、D、C、B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体力及脑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钙的摄人,据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平均每人每日为34l-374毫克,仅为供给量标准的38.9%-52.5%,所以膳食中不可缺少奶及奶类食品。
3.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及盲目节食,少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对于女孩子来说,由于社会风气和习俗影响过多注重自己的体型,盲目减肥甚至节食,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摄食行为,而女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又要求食入脂肪不能过少;少女每天能量供给的25%-30%应该来自于脂肪,其中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的比例为1:2最好;有益健康的零食有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及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品。此外,吃零食的量不要过多,不要影响正餐;对于男孩子来说,不宜饿一顿补一顿,增加肠胃负担。
4.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必要时课间加一杯牛奶或豆浆;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保证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不容忽视的作用。5.青春期学业繁重,应注意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的营养和饮食安排 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下,一些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消耗会增加。要注意这些营养素的补充,像鱼、瘦肉、肝、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中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
注释:
①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大力发展经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其国民健康的影响不可忽略,比如河流污染,雾霾等环境污染
② 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现就狭义而言,便于常人理解,只对前者进行论述
③ 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但并未强调不食,具体情况依据个人健康状况或医嘱而定,文章后面出现类似用词,不再一一指出,望读者见谅并能准确理解
参考文献
【1】 “营养师调制营养食谱”《科学之友》2006年 07期
第二篇:药学论文
药学论文范文两篇
药学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论文摘要:根据我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对我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实验内容、授课形式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具有初步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医学各个学科,对医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许多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认识,极大推动了药学的发展。但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今天生物化学领域丰硕的理论成果,因此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是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二是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三是培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药学专业在我校是一个新专业,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专业需要,为此本教研室从2006级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取得学生和药学院教师好评。本文就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实验内容、授课形式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体改革进行探讨如下。
1.存在问题
药学专业是我校一个新专业,生物化学教材由临床专业更新为药学专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及学生考研和就业的需要,我校现行药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主要表现在:
1)缺乏适应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盲目无积极性,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上基本实验技能还需从头学起。
2)忽视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知识、培养临床生化实验技能为主。
3)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导致学生上完实验课影象不深。4)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以教师讲授为主。
5)缺乏完善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改革内容
2.1实验教程
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材更新后及时更改教学大纲,根据药学专业生物化教学大纲并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具体情况,首先组织年轻优秀的教师完成了实验教程编写,实验教程主要包括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原理、学生实验内容、常用试剂配制三部分。实验内容以药学生化四大基本技术(电泳、层析、分光光度法和离心)为主心,选择与药学相关的实验内容。其次把生物化学实验分成容划分为“基础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研究和综合性实验”三大模块,用实验方法将三大模块联系起来。基础实验主要有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酶学实验;提高性实验主要有血清SDS-PAGE电泳、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苹果Vc含量、转氨基作用、血清淀粉酶的测定测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主要有细胞色素C的制备及测定、血液DNA提取及HbβPCR扩增、大蒜SOD提取及活性测定、血浆γ球蛋白分离纯化。实验教程更新使实验内容更加贴近药学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三大模块选择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教学;又增强学生了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课的自觉性和实验操作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化学是药学重要的基础课,从心里重视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学习。
2.2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上的实验课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遵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依照实验步骤去完成实验教学。教学手段改进不仅让学生自己获取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试剂等操作技能的多练习,而且通过提供或要求查阅方法,进行试验细节的论证和讨论,请准备好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培养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与思维能力,提高实验的教育效率。如设计实--验血浆γ球蛋白分离纯化,首先提前将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不同的实验方法,并理解实验原理,试验所需器材;其次实验课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比较不同实验方法有缺点,最终确定两种实验方案,小组分工配制所需试剂;第三如实验课时不足则以开放实验室的方式满足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同时尽可能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验课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观看药学方面的实验技术最新进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实验考核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的探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真实记录,要求学生形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改变仅靠试验报告一稿和教师试验观察定成绩的传统模式;而是细化量化实验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意识、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还要体现分组试验中学生个体在试验中的贡献差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等。考核指标也要适宜统计分析,能够克服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便于准确判定学生在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且成为未来改进教学和实验设置的重要科学资料。
为了给学生一个客观的实验分数,我们采用20人一个实验室,两人以小组,从进实验室到完成整个实验学生的每个细节都在考核之内,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熟悉程度、试剂摆放、仪器使用规范程度、实验结果准确程度、值日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加上实验课结束时实验课教师组织同学民主评定每个同学实验课综合成绩,为该生最终成绩。
总之,针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中三方面的改进,一方面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药学专业需求,提高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将实验与理论专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良性循环,为其他药学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俊杰 贾长虹 张会宜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 J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2): 114-116 王晓春 李文凯 周毅刚 生物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研制与体会[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2):85~86 王桂苏 张淑兰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的探讨 [ J ] 1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2): 114 – 115
篇二
摘要:分析当前医院中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矛质的主要途径。
关健词:医院发展 中药人才 队伍建设
我国加人WTO,对中医药发展是一个严重挑战和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如何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传统医药精华如何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大家都十分关注。我国的中药事业发展缓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药人才缺乏,中药队伍人员素质低下。笔者认为,要实现中药现代化,要使我国传统医药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药队伍是当务之急。
1医院中药队伍的现状 多年来,在我国医疗单位中存在着重医轻药、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在中药人才培养、中药专业技术建设、中药加工炮制、中药质量管理等方面一直未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忽视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医院的中药队伍中,从正规中药大专院校毕业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非中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在从事中药工作,中药人才的严重短缺和断层现象、后继乏人现象是严峻的。
2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2.1各级部门缺乏对培养中药人才的重视
目前国家教育系统开办的中药大学很少,连专门的中药学校也不多,中药技术人才无源补充。从事中药管理的各级机构和组织存在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没有把中药的技术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在中药人才的使用上,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只满足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少举办学习班、函授班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中药从业人员得不到正规的训练和教育,这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药的发展极不相适应。
2.2医院中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改善
中药和西药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都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卫生部门的干部部门至今没有出台正常的中药专业职称晋升制度,致使从事中药工作的技术人员得不到正常的职称晋升,他们的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他们的待遇得不到提高,中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甚至部分从事中药的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改行、调离的现象较普遍,中药队伍无法保持稳定。
3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措施
3.1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21世纪建立一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个体系要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既要培养能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和担当中药学术带头人的高层次的中药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制剂生产所必须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教育部门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订长期规划和招生计划,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际竞争需要不断调整招生结构。在专业设置上,各院校要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培养中药材加工、药剂、制药工艺、药理、检验分析、临床药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发展中药的中高等教育,又要坚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函大等多层次发展,形成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保证各种中药技术人才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渠道,以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各医疗单位也要根据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在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在职中药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专业素质。
3.2改善中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为了稳定中药技术队伍,充分调动中药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卫生部门的干部部门应建立正常的中药专业职称考核晋升制度,并根据医院编制确立高、中、初级职称的人才结构比例,使中药专业人员的职称能得到正常晋升,工作待遇得到妥善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建立正常的执业药师培训制度。各级医疗机关要关心中药的技术建设,不断改善中药的技术设备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利用各地中药的学术组织,把中药专业学术活动摆在应有的位置,发展中药的科研、咨询和学术交流,繁荣中药学术,使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中药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篇:药学专业论文
合并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
***
(*********************************************)
摘要:临床医师没有做到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导致病人脑出血死亡。
结合案例浅谈一下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证据与依法用药问题。
关键词:谨慎联合用药、谨慎考虑药物、中草药、相互作用等问题。
案例:王某2009年9月,因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热到某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病情并不疑难,并不是不具有可救治性。期间送医嘱服用了自己带的药,病情好转,症状改善。然后医方以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为由,认为需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不但对目前在用抗凝剂肝素的情况联合抗血小板药且联合连续使用生理盐水,导致病人脑出血死亡。
1、处方是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为某一患者预防或治疗需要而开给药局的有关制
备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也是检验其技术水平的一个标志。
1.1医药科技事业在现今社会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可提供临床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处方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证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临床医改等开具处方。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第三十五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比如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本案药师在处方没标明具体诊断的情况下擅自发药是失职行为。
1.2再如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问题都是应该审核的问题,本案药物审核处方不考虑对目前在用抗凝抗血小板药连用可使大出血增加60%以及用药的主要危险是颅内出血的问题同样具失职行为。所以作为药学专业的工作人员至少应该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审核调剂处方,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负责处方的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报导,对严格不合理用药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2、诊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主要依据,目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是否以对这种反应有结论性的报告,即是否在动物试验临床研究和应用已经肯定
过的反应。为上述案例关于抗凝剂肝素与抗血小板药联用并联合加重水钠潴留的扩充血浆容量加重出血危险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低分子肝素药品说明书的形式依法肯定就是例证。
2.2这种不良条件是否发生在被告怀疑的药物应用之后(时序性),既是认定药性疾病用药时间与发病时间应该有关联性或时序性,也就是说明该依法介定证据与本案的关联性,这是法定原则,本案的时序性是推翻医疗鉴定与基础疾病相关药物剂量升降试验,相似药物相当及应试验,慎用规定可疑外因干扰反应,反应是否被任何直观证据证实,都是思维应有的程序。
2.3按照群众路线的原则,当然还应该有适合的ADR讨论机制,把因果关系弄清楚就应进一步分析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或是属于诊断不清或未能撑握药物的药理、药学性的不合理用药或者对现病史既往史、家庭社会史,各种检查数据药物治疗情况和血药浓度监测这些病历资料辩别客观原因。才能算是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与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的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4中药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服用人参不当,可引起燥热上火,心律不齐,或发生“人参综合征”;甘草药性平和,调和诸药,久服亦可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目前已发现能够致死的中药达二十多种,如有毒性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驱蛔虫的苦楝子,熄风止痉的蟾蜍等。还有一些药物含有剧毒,如一些植物类药,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巴豆等,矿物类药水银、砒石、砒霜等,动物类药斑蝥、蝎子、白花蛇等。
2.5毒性反应可表现在体内各系统:2.5.1如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2.5.2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此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可因毒性反应而发生病变。过量和服药时间太长,也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川楝子内服过量即可出现肝脏损害,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肠道反应,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即使常用中药,如川芎、柴胡超量服用也可中毒。
2.5.3如川芎超量服用可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柴胡过量可致肝损害;水蛭常用剂量为1~3 g,中毒量为15~30 g,有报道用20 g中毒死亡;益母草是妇科良药,常用量为10~30 g大剂量或单用60 g,若过量应用益母草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双下肢突然不能活动、周身酸麻、胸闷、孕妇流产,严重者可至大汗虚脱、血压下降。有资料报道,山豆根煎汤服用,用量在10 g以上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有人统计占50%以上,故江苏省1992年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明确规定,一般用量以不超过9 g为宜。2.5.4 芦荟一般用量为1~3 g,只做丸,散剂服用,不入汤剂,外用多研末用醋、酒调和。芦荟的中毒剂量一般为9~15 g,中毒症状多在8~12 h内出现,主要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出现出血性胃炎等。因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2.5.5甘草如果每天服用50 g以上,就可能会发生毒副作用,表现单眼和双眼闪光性盲点和视力丧失,同时伴有头痛、血压升高;菊花常被当茶饮用,但菊花可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
3、中药的毒性分析
3.1 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继发其它脏器的变性坏死。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中毒致呼吸麻痹窒息。
3.2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等。
3.3 含苷类此类化合物中苷元具有毒性。大致分为4种,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小剂量有强心的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氯酸等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瓜蒂等;含皂苷类:其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黄药子、木通、商陆;含黄酮苷:其毒性作用多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
3.4 含毒蛋白类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如望江南子、苍耳子、麻子等。
3.5含萜及内酯类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脉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体温变化,如艾叶、马桑等。
3.6马兜铃酸所致肾损害,马兜铃酸(AA)是植物中被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中的特征成分3.6.1。AA可分为马兜铃酸I(AAI)、马兜铃酸II(AAII)、马兜铃酸III(AAIII)3.6.2。马兜铃科的许多植物是常用中药材,如:马兜铃、天仙蘑、关木通、广防已、寻骨风、细辛等在方剂配伍中经常使用。目前,已知这些药材中含有的A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AL)对肾脏有损害作用,严重时可致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遵从医嘱,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重要措施,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切不可认为“用药时间长,保险系数就大。”不要一剂中药吃个不停,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定期调整处方用药。如果药方缺药,不可随便用其他药物代替,也不能用“同名异物”药。再者对存放时间较长的中药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发霉、变质现象。目前中成药也有保质期(一般为两年),同时不要轻信江湖郎中。加强民众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些中药在适宜的剂量或短时间服用,可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但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毒副作用。
血的教训使我们这些学习药学的人真正懂得了合理用药的确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这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促进临床科学用药的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这句至理名言,否则不但不是一个好的药学工作者甚至可能成为失职或为玩忽职守的罪犯。我即将走向生活,到大江大海波涛汹涌的社会中去陶冶,我奋斗的目标是“立志为民,健康众生。” 主要参考资料:
[1] 处方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四十一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
[2] ①杨梦波、黄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华北医学科学出版社.[3] 徐国均.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4] 曾美怡,李敏民,赵秀文.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副作用反应[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2):58.[5] 徐国均.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6] 曾美怡,李敏民,赵秀文.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副作用反应[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2):58.2013年5月13日定稿
第四篇:自考药学论文
【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广告法律规制提出解决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对目前我国药品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违法药品广告存在的形式和原因。结果与结论 借鉴国外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的经验,从原因出发,在强制审查、监管主体、广告内容和形式及惩罚措施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监管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人的疾病的产品,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广告是消费者获取药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其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其予以规制。我国也不例外,对药品广告进行规制的法律主要有《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其中规定处方药只能在专业期刊上发布广告,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发布药品广告必须事先获得审批,获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等等。尽管法律对药品广告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但是违法的药品广告依然屡禁不止。
1违法广告的表现形式
1.1从违反药品广告监管方面看违法广告主要有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擅自篡改审批内容、违反禁令发布广告。据统计,2005年9月至10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通报批评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广告11198次,在这些违法药品广告中,未经审批擅自发布的为10345次,占违法发布广告总数的92.4%;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有790次,占总数的7.1%;禁止发布广告的63次,占总数的0.5%[1]。
1.2从违法广告的内容及发布形式看违法广告主要有如下表现:自我吹嘘高治愈率、高有效率、安全无毒副作用;片面利用名人或患者形象做广告;凭空杜撰获得所谓国内外大奖,谎称攻克国家或者国际医学难题;法律禁止发布的治疗肿瘤等7个方面的药品广告依然不断;一些医疗机构打着专家坐诊、专科门诊、特色医疗等招牌,夸大宣传,推销所谓“特效”药品;滥用广播咨询节目,以新闻报道、健康栏目、健康热线等形式出现,内容却涉及医疗机构名称、药品名称、医疗器械及产销商名称,误导病患者。
2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法律规范不完善虽然关于药品广告的法律规范种类繁多,但是药品广告法律规范的内容仍然不完善。如《广告法》中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过于简单,既没有明确的概念,又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实际操作难度大。对明显虚假的广告判定起来比较容易,而对那些打擦边球和边缘性广告判定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有的广告大部分内容是真实的,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表述是虚假的,能否把整个广告认定为虚假广告,即达到何种程度才算虚假广告,广告法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规定,致使查处案件时难以定性,若定为部分虚假则难以计算广告费用,最后以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手续擅自发布此类广告作为一般违法广告案件了结此案,影响了查处力度。
2.2监管主体不统一我国目前的药品广告监督体制中,药品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工商部门,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广告,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做出处理。”根据这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对药品广告进行监督检查,但却无权直接处理,需由工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因此医药广告的审批和管理分属两个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监督机制,合力难以形成,也是导致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2.3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医药广告主,无论是药品的生产销售商,还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医疗机构,都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激烈的竞争,那些小型医药企业和小型医疗机构在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上自然处于劣势,一方面他们研发能力低,轻研发重营销,因此缺少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抢占消费市场并获取经济利益,频频发布虚假医药广告。
虚假医药广告在媒体的泛滥,并非中国特有现象。经济利益的驱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老百姓对于药品知识掌握甚少,不能够凭借掌握的日常知识去判断所有的药品,因此,在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和受众之间,其资源和权力结构显然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如果缺少完善的管理和制约机制,这种不对称性势必影响大众传媒保持其理论层面上应有的社会公共性。广告发布者——大众传媒需要经济上对其进行输氧输血,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果没有广告的支持,电视网和广播网的节目不会成为免费的产品,而报纸也会相应贵上几倍。但如果媒体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势必会影响到传媒的独立性,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媒介并不是不能判断“可根治癌症”、“一个月内增高5公分”等广告的荒谬与虚假,只不过是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它们放弃了“把关者”应有的责任而为其大开绿灯,乃至于推波助澜[2]。
2.4对违法药品广告不同主体的处罚不合理,处罚力度不够《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管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l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笔者认为擅自发布药品广告主要是违背了行政管理秩序,对违法广告人主要以行政责任处罚是适当的,但是,不能对各违法主体处以相同的处罚。行政处罚尽管不适用补偿原则,但应当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违法广告主体不能因违法广告获得利益。擅自发布药品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擅自发布广告中的获利是不同的,因此过错程度也不同。广告费是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违法收入,是他们进行违法广告行为的原动力,以此为标准对他们进行处罚是可以的。但对于广告主,擅自发布的药品广告内容大多是虚假的或引人误解的,因发布广告给广告主带来的收入一般远远超过广告费用,而与广告费用也没有直接的关系[3]。另外,根据《药品管理法》,药监部门对其也仅能处以“撤销广告批准文号”和“一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的处罚。这些处罚对于大部分违法广告主来说“无关痛痒”,不能产生震慑作用。3发达国家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经验借鉴
3.1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广告投入几乎占世界广告总投入的2/5。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广告业,美国首先完善全国性和地方各州的广告立法。
3.1.1按药品的种类来划分行政管理机构对药品广告的监管职能非处方药的广告由FTC进行审批和监管,处方药的广告由FDA进行审批和监管,这样既有利于FDA从专业角度对处方药进行有效的监控,也可以避免同一药品广告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管所带来的弊端。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FDCA《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的修正案,将处方药广告管理权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移交给了FDA,要求处方药广告主在广告首次发布后,将广告促销材料作为促销药品上市后监督的一部分提交给FDA,并在FDCA中作了一些简要的规定,特别强调处方药广告应包括关于有效性、副作用、禁忌证等的简要说明。
3.1.2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大虚假广告是美国广告监管的重点。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规定,凡是“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相关信息而对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的,同时这种错误印象又关系到其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实质性特点,这类广告均属欺骗性广告”。因此,无论是直接表述,还是暗示信息,广告发布者都要负责。
讼意识很强,如果有观众发现违规广告,就会告知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讯委员会则会出面调查此事。该委员会有权对违规严重的任何电视台吊销执照。联邦贸易委员会也设立了专门的电话热线和网站,接受消费者有关虚假药品和医疗广告等的投诉。一旦联邦贸易委员会判定某一广告为欺骗性广告,可以要求广告发布者马上停播,并责令其发布更正的广告。如果广告发布者继续播出违法广告,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同时,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有权冻结广告发布者的全部资产,以备将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如果罪名成立,广告发布者将面临经济赔偿,甚至牢狱之灾[4]。因此,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大,其违法成本高于违法利益,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2德国德国媒体发达,医疗水平先进,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非常完善,因此,药品广告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就从营销渠道遏止了药品的虚假广告;德国通过立法对医药广告加以严格规定,又从根源上摧毁了虚假药品广告的温床。德国1994年修订颁布的《医疗广告法》对包括医药及医疗设备等在内的所有医疗范畴内的广告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药品方面规定: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药店中出售,也只允许在医生、药店销售员及医学研究人员等相关的专业性杂志上做广告。非处方药的广告投放稍微宽松一点,但是对其广告描述有苛刻的限制。
法律还规定,所有医药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介绍等相关要素,并单独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
如此严格的规定对于制药商来说广告不能直接获取利益回报,还不如投资于新药研发。这样一来,虚假药品广告也就不会出现了。
3.3法国法国国家卫生制品安全局在药品广告管理方面对专业广告和大众广告都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甚至从字体到字迹都有明显的要求和标准。如在对专业广告的要求中,该局特别提到对组成某种药物名称的所有单词必须采取统一标准处理,无论是字迹、字体,还是颜色都
应该完全一样,以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弱化药物的其他特点。为防止公众利益受到侵害,该局规定,尚未获得上市批准的药品不得先期进行广告宣传;为避免夸大药效,不允许在药品广告中使用“特别安全”、“绝对可靠”、“效果最令人满意”、“绝对广泛使用”等吹嘘药品安全和疗效的过激字样;为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不能在广告中出现“第一”、“最好”等绝对字样。此外,任何药品在投放市场1年后,不能再继续标榜为“新药”。由此可以看出,对专业广告的形式进行规范,也是很有必要的[5]。
4建议
借鉴国外药品广告法律规制的相关经验,结合目前我国药品广告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4.1坚持药品广告强制审查制度药品具有特殊属性。一方面,药品可以预防疾病,健康身体,但另一方面,如果药品使用不当,也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他们没有能力评价药品的质量与疗效,也无法识别药品的真伪。而药品广告作为一种传播药品信息的重要媒介,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消费者对药品的无知性,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仍不成熟,消费者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仍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对药品广告实施强制审查制度,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对药品广告进行审核,防止虚假广告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4.2广告监督主体多元化和有机化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从药品的安全性角度出发,将处方药广告和非处方药广告划归不同监管主体进行监管,使同一类药品广告的审查、日常监管、处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管所需要的药品专业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聚了大量药品监管的专业人才,对于需要药品专业知识程度高的处方药品广告监管来说,将处方药的监管职能交由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是合适的。而将非处方药的审查交由工商部门,使其审查、日常监管、处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提高广告监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加大对于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罚力度。
4.3从内容和形式上规范药品广告应将药品广告与普通的商品广告区别对待,单独立法对药品广告进行特别规制,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药品广告做出具体规定。例如借鉴法国的经验,对药品广告的用语进行限制,如药品广告中是否有绝对言词,是否有误导受众的可能等,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弱化药物的其他特点;对专家、名人、医生、医院做广告及对儿童做广告做出具体规定。
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应借鉴德国的经验,所有药品广告必须清楚注明药品副作用及服用介绍等相关要素,并单独注明“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询问”。
4.4引入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虚假广告的发布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因此,治理虚假广告,引入信用体系,值得探索。2004年9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完善奠定了法律依据。建立药品企业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根据信用等级进行监管,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定期和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创造鼓励诚信,打击失信的氛围。同时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如何防范虚假广告,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到信用监管与评价中来,共同打击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和发布者。
4.5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明确各广告主体的责任乱世必苛以严法。在欧美,许多国家将虚假的广告列为违法犯罪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判刑。即使是一次罚款,也能让众多作假者破产,也能使他们身败名裂,也能使虚假广告的制作商被清除出广告行业。在目前虚假药品广告泛滥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许多有效的做法,针对违法虚假药品广告制作企业和发布单位,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它们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所获得的非法收益。
发生药品广告违法行为要追究相关行为者的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对广告发布者(媒体)的责任,将停业整顿、吊销营业的行政责任也适用于广告发布者。除行政处罚以外,还应明确违法药品广告行为的民事责任,由广告主承担患者由于服用该药品而造成的损失,从实体和程序上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严惩广告主,从而维护法律的有效性和尊严。在惩罚主体上,除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外,还应该将广告表演者列入广告行为主体范围。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2005年第五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汇总的通知[Z].国食药监市[2005]627号.[2]公文卿.虚假医药广告及法律规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486.[3]王静波.药品广告审查合理性与法律保证的探讨[J].中国药师,2005,9(6):564.[4]陈晓东,汪宏智.从欧美经验看中国虚假药品广告的治理[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82.[5]邵蓉,黄艳梅.中外药品广告监管之比较与借鉴[J].上海医药,2006,27(2):66-67.
第五篇:药学概论论文
对社会药学的初步认识
摘要:药物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小孩,病人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药物与国家的预算,立法与执法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术进步产生相互影响。
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按医嘱使用,误用,滥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毒,药源性疾病以及药物非医学使用所带来的不仅是生物现象,更多是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药源性疾病造成的致畸、致聋、致残,吸毒引起的犯罪,酗酒引起的暴力和车祸伤人,吸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将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等,所以这些涉及社会的问题,仅从药和药学的角度考虑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与社会学、人文科学密切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因此发展起了社会药学这门科学。它是应用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药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综合应用社会学与人文科学和基础与临床医药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来改善病人的药物治疗。
社会药学有社会学,当然也离不开药学。药又分为传统药和现代药,传统药一般指各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动物、植物和矿物药,最博大精深的应书中国的传统药,即中药。早在商周时期,中医药学便有了萌芽,在已出图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大量疾病的名称。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东汉末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明代伟大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图1109幅,附方11000多首,该书综合了16世纪以前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和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超出了本草学范围,并于17世纪末,先后以多种文字译本传至海外。中药的应用涉及到各医学领域,如常见的感冒,则可用麻黄、桂枝等配伍;清热泻火则用石膏、知母、栀子等;风湿引起的各种疾病则用独活、防己,威灵仙等;安神理
气用酸枣仁、柏子仁、陈皮、枳实等;另外还有补虚药,如人参、党参、当归、黄芪、地黄、沙参、麦冬等。中药所涉及范围之广,且从人体的根本上来调理、治疗疾病,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中药现在已非常受西方国家的欢迎,这为中国社会的医药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现代药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物工程,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生命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开辟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现代药品研究和和生产等药品制造也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粮食生产,作物改良等现代农业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废物处理和再生利用等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材料、航天航空等许多其他重大科学领域的研究,促进或衍生出了基因组学、功能基因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促进了人类对认识人类本身、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步伐,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下面,就以抗体工程制备抗体来说明。
抗体是外源抗原进入机体后将B细胞活化成浆细胞而分泌的重要效应因子。抗体在医学领域中,主要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目前制备人源性抗体常用方法主要为以下三种:
1、将人淋巴细胞经抗原体外免疫或用EBV病毒转化后,与人或鼠骨髓
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构建大容量抗体库,经噬菌体表面呈现后,从中筛选出高亲和性抗
体,该法是目前制备人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3、构建含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将抗原免疫此小鼠,按传
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采用细胞融合等技术,获得分泌特异性
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是抗体在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目前,能够用于临床治疗的人源性抗体很少,如何提高已有的人源性抗体亲和力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热点。抗体的表达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哺乳动物细胞与表达天然抗体的淋巴细胞最相似。在表达产物的折叠、糖基化等翻译后等加工方面与天然抗体最接近,表达的全抗体稳定性好,免疫原行低,具有完全的抗体效应功能。因而,目
前商品化的治疗性抗体多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对抗体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应用目的上,其是人类疾病治疗。在美国和欧洲,2000年前总共有84种生物药品上市,在随后的3年中却共有64种生物药品开发上市,2002年,临床欧美进行临床研究的生物药品生物制剂约500种,其中美国371种。2000年抗体类药的销售值约为35亿美元,预料近10年将以16%速率增加。
鉴于药品的功能,世界各国对药品的需求均呈不断增长势头。资料显示,90年代国际医药朝着快速、集中、高投入、不断更新换代的方向发展。1980~1989年,世界药品市场销售额由790亿美元增到1725亿美元。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9.3%,进入90年代,世界药品市场仍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每年推出50种左右的新药上市,而随之带来的是高额的药品消费。据卫生部统计,1979年中国药品消费838亿,人均消费66.5元,其中城市人均175元,农村人均25元。1988年中国药品销售总值可达1200亿,比1979年增长8%左右。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从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药品市场也处于这一变化中,药品市场经济的完善与规范中所出现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如售假药,药品质量监督的失职,地方区域性的保护,却保护了落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药品的特殊性、真伪、价格及质量对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对药品市场整顿是关键:
(一)加强法制教育;
(二)强化药品监督;
(三)严格管理,严格执法;
(四)规范药品市场。
通过以上一系列管理学的方法来规范市场,使遵守规则运行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药品市场环境。
用社会学体系观来研究药学的过去和现在,并预测其未来发展将使药学专业的发展更能与未来社会融为一体,更利于为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赵晶金进社会药学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6
王建中医药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陈惠鹏医药生物工程进展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