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时间:2019-05-14 07:5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谈‘政治规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第一篇: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规矩”

2015年01月17日02:2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规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月16日全天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新华社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大胆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两个方面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领导,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就是在这些机构成立党组。党组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的组织机构,是实现党对非党组织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保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是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意义十分重大,对全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会议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延展

什么是政治规矩?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习近平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各级党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守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有哪些“规矩”和“纪律”

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如何遵守政治规矩?

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牟取非法利益。

习近平谈政治规矩,剑指官场4种灰色心态

人民网2月5日电 海外网“学习小组”公众号关注“习近平剑指官场4种灰色心态”,文章称,在最近的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首次在公开场合谈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新提法、新思路。要理解这一思路,“政治规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之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已经厘清了政治规矩的概念、内涵,反响热烈。明天,他们将用一个整版,刊发题为《政治规矩打破官场灰色心态》的文章,并授权小组提前发布。

这篇文章提出,官场上的四种“灰色心态”,是习近平提出政治规矩的现实背景。政治规矩的提法,既是剑指这四种心态,也意在打破这些心态。

文章长,但读下来必有裨益,推荐给各位组员学习。另,文章中的表述,以明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见报版本为准。

政治规矩打破官场灰色心态 作者:申孟哲

1月29日,本报刊发《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一文(小组注:回复“规矩”可见),引发读者热议。对于“政治规矩”这一理解中国当下政治思路的关键词,不仅需要厘清概念,同时要理解为何立政治规矩、如何执行政治规矩。

在我们看来,讲政治规矩,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官场存在的一些“灰色心态”。这些心态,有的已经被十八大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震慑、所涤荡,有些目前依然在官场上存在。

换句话说,讲政治规矩,事关“破”,也事关“立”。破除积弊、立下新规,“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对反腐性质认识的灰色心态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于反腐的态势,习近平下了“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这场“输不起的斗争”,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这着实打破了一些人此前的“观望”心态。这种心态,通俗地说,就是认为“反腐败是刮一阵风,搞一段时间就会过去”,大不了“现在打枪,暂且低头”。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的持续之久、力度之大,已经给予了这种心态以事实上的打击。十八大以来,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的倒掉为标志,对高级干部的查处力度称得上“前所未有”。仅2014年,中央就立案查处了54名中管干部。同时“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下,即使是“蝇头小吏”,只要违纪违法,也逃不过高压的反腐态势。

那么,反腐败的力度如此之大,是不是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样,“不反腐亡国、真反腐亡党”?

当然不是。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论述道,不反腐确实有亡党的危险,真反腐才能净化党的肌体,才能真正兴党兴国。至于查处了多少高级干部、和以往相比力度加大了多少,习近平也说,“不要算这个账,有贪必反,有腐必惩”,“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

之所以有观望的灰色心态,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反腐败斗争性质的认识出了偏差,低估了中央对反腐的决心和态度。

反腐败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但如果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也是一笔人心向背的账。之所以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说到底,就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

还有一些人,将反腐认为是“政治斗争”、“排除异己的工具”,这种心态就更加错误甚至是荒谬了。无论是已经被公诉的官员,还是一些落马贪官的写的“忏悔录”,都已经明白无疑地交代了违法乱纪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臵喙。

也就是说,反腐从来不是什么“个人恩怨”。正因此,我们才说,无论是谁,无论担任过什么职务,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绝不姑息。在反腐问题上,没有谁能当“铁帽子王”。

打破对反腐性质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心态,就是要明确一条政治规矩:在思想上、认识上,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反腐“负面效应”的灰色心态

在高压的反腐态势下,还有一种灰色心态,认为反腐具有“负面效应”。这种效应,习近平在一些场合也论述过,就是“认为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导致消费需求萎缩,甚至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反腐败力度加大扯在一起;有的人认为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不愿意干事了”,等等。他也明确指出: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比如,中国的经济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在内因方面,则是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影响。如果说以往公款消费、公款购买奢侈品等“消费需求”是以腐败为支撑的话,这种消费也注定是畸形的、不健康的需求。去除这种“拉动经济”的毒瘤,也是为使经济更健康、更持久地发展。

而反腐,是不是会让官员不敢干事儿、明哲保身?

这需要厘清逻辑。有些贪腐官员,在位时的确称得上是“能吏”。因此,有一些人也会议论,“做了那么多工作,就这一点小事就要抓住不放”?

并非如此。这些官员被查,并非因为做事,而是因为贪腐。同时,他们在位时的“能干”,很多时候也是凭着游走于灰色地带、以“擦边球”甚至是违纪违法方式完成的。查处这些官员,不仅是肃贪,也是对官场政治生态、政治规则的一种重塑。

还有一种灰色心态值得注意。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但也有官员感到“失落”,觉得身上的约束多了,以往的“风光”不再,发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感慨。

能感叹“为官不易”,说明以往为官太易。因为现在要求的、提倡的,都是基本的政治伦理。习近平也在谈到这种错误心态时说:“看来,减少应酬要进一步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进一步提倡。”

“官不聊生”的说法,事实上也是官僚主义心态在作祟,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作为公仆,就不应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也不能“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更不能“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

打破这种心态,也是为了让官员更自觉地守规矩、明纪律,不仅不能明哲保身,反而要更加“为官有为”。

对“为官责任”的灰色心态

讲规矩、明纪律,是为了让党员干部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打破对于“责任”的灰色心态和认识。其中最需要明确、也最能反映反腐趋势和走向的,是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从“主官”的角度说,立政治规矩,就是要打破当“太平官”、“甩手掌柜”的灰色心态。比如,习近平指出,有的党委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有的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每年开个会、讲个话,或签个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对错误思想和作风放弃了批评和斗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疏于教育,疏于管理和监督,放任一些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还有的领导干部只表态、不行动,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带头搞腐败,带坏了队伍,带坏了风气。

也有的心态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没有什么可怕。

也有的主官很“委屈”:腐败现象,很多是之前的“政治遗产”或者当地的政治生态问题,跟自己的任内“没有太大关系”。习近平在批评这种心态时说: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失之于宽、无能为力”,出了事,要追责。

说到底,出现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有“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

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而在执纪的纪委方面,有的地方担心查办案件会损害形象、影响发展,有时存在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情况。因为“在一口锅里吃饭”,所以很难监督别人。有的地方纪委领导甚至对反映同级党委领导干部问题的同志说:你不要讲了,我们也没有听见。

这种状况很不正常。要打破“打成一片”、“一口锅里吃饭”的心态和现状,就要明确纪委的相对独立地位,建立双重领导制,让纪委能够“一心一意履行监督职责”。有问题不报告、不反映、也不惊动的“好官我自为之”心态,在“立规矩”的今天,必须“俱往矣”。对官场“潜规则”的灰色心态

其实,树立政治规矩,就是在向一些官场的“潜规则”开刀。

习近平罗列了这些现象。他指出,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

官场“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对待“潜规则”,一些党员干部或是认为无可奈何,或是持默认态度,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

这些心态,说到底,都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等的,也是不遵守政治规矩的体现。

而“潜规则”的蔓延后果,即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换句话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遗余力推行的作风建设和反腐斗争,就是向这些官场陋习开刀,重塑政治生态、营造清明政治环境。立规矩,就是“破中求立”。

归根结底,对“潜规则”的默认、对自我要求的放松,都是对党员干部身份认识的不清楚。

比如,有贪官落马之后说,“我的一个批示可以让一个企业获得巨大利益,可以让亲朋好友获取好处,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处境,可以办事顺利、一路绿灯”,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获得的“收益”是不成正比的,产生心态扭曲。也有的官员认为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是一种奉献。

但习近平早已说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以为“法不责众”,认为“检查一阵子,享受一辈子”的随波逐流的心态,在重塑政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的今天,是再也行不通了。

第二篇: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习近平谈政治规矩,剑指官场4种灰色心态

人民网2月5日电 海外网“学习小组”公众号关注“习近平剑指官场4种灰色心态”,文章称,在最近的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首次在公开场合谈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新提法、新思路。要理解这一思路,“政治规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之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已经厘清了政治规矩的概念、内涵,反响热烈。明天,他们将用一个整版,刊发题为《政治规矩打破官场灰色心态》的文章,并授权小组提前发布。

这篇文章提出,官场上的四种“灰色心态”,是习近平提出政治规矩的现实背景。政治规矩的提法,既是剑指这四种心态,也意在打破这些心态。

文章长,但读下来必有裨益,推荐给各位组员学习。另,文章中的表述,以明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见报版本为准。

政治规矩打破官场灰色心态 作者:申孟哲

1月29日,本报刊发《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一文(小组注:回复“规矩”可见),引发读者热议。对于“政治规矩”这一理解中国当下政治思路的关键词,不仅需要厘清概念,同时要理解为何立政治规矩、如何执行政治规矩。

在我们看来,讲政治规矩,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官场存在的一些“灰色心态”。这些心态,有的已经被十八大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震慑、所涤荡,有些目前依然在官场上存在。

换句话说,讲政治规矩,事关“破”,也事关“立”。破除积弊、立下新规,“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对反腐性质认识的灰色心态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于反腐的态势,习近平下了“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这场“输不起的斗争”,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这着实打破了一些人此前的“观望”心态。这种心态,通俗地说,就是认为“反腐败是刮一阵风,搞一段时间就会过去”,大不了“现在打枪,暂且低头”。

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的持续之久、力度之大,已经给予了这种心态以事实上的打击。十八大以来,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的倒掉为标志,对高级干部的查处力度称得上“前所未有”。仅2014年,中央就立案查处了54名中管干部。同时“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下,即使是“蝇头小吏”,只要违纪违法,也逃不过高压的反腐态势。那么,反腐败的力度如此之大,是不是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样,“不反腐亡国、真反腐亡党”?

当然不是。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论述道,不反腐确实有亡党的危险,真反腐才能净化党的肌体,才能真正兴党兴国。至于查处了多少高级干部、和以往相比力度加大了多少,习近平也说,“不要算这个账,有贪必反,有腐必惩”,“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

之所以有观望的灰色心态,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反腐败斗争性质的认识出了偏差,低估了中央对反腐的决心和态度。

反腐败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但如果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也是一笔人心向背的账。之所以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说到底,就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

还有一些人,将反腐认为是“政治斗争”、“排除异己的工具”,这种心态就更加错误甚至是荒谬了。无论是已经被公诉的官员,还是一些落马贪官的写的“忏悔录”,都已经明白无疑地交代了违法乱纪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置喙。

也就是说,反腐从来不是什么“个人恩怨”。正因此,我们才说,无论是谁,无论担任过什么职务,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绝不姑息。在反腐问题上,没有谁能当“铁帽子王”。

打破对反腐性质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心态,就是要明确一条政治规矩:在思想上、认识上,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反腐“负面效应”的灰色心态

在高压的反腐态势下,还有一种灰色心态,认为反腐具有“负面效应”。

这种效应,习近平在一些场合也论述过,就是“认为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导致消费需求萎缩,甚至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反腐败力度加大扯在一起;有的人认为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不愿意干事了”,等等。他也明确指出: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比如,中国的经济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在内因方面,则是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影响。如果说以往公款消费、公款购买奢侈品等“消费需求”是以腐败为支撑的话,这种消费也注定是畸形的、不健康的需求。去除这种“拉动经济”的毒瘤,也是为使经济更健康、更持久地发展。

而反腐,是不是会让官员不敢干事儿、明哲保身?

这需要厘清逻辑。有些贪腐官员,在位时的确称得上是“能吏”。因此,有一些人也会议论,“做了那么多工作,就这一点小事就要抓住不放”? 并非如此。这些官员被查,并非因为做事,而是因为贪腐。同时,他们在位时的“能干”,很多时候也是凭着游走于灰色地带、以“擦边球”甚至是违纪违法方式完成的。查处这些官员,不仅是肃贪,也是对官场政治生态、政治规则的一种重塑。

还有一种灰色心态值得注意。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但也有官员感到“失落”,觉得身上的约束多了,以往的“风光”不再,发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感慨。

能感叹“为官不易”,说明以往为官太易。因为现在要求的、提倡的,都是基本的政治伦理。习近平也在谈到这种错误心态时说:“看来,减少应酬要进一步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进一步提倡。”

“官不聊生”的说法,事实上也是官僚主义心态在作祟,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作为公仆,就不应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也不能“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更不能“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

打破这种心态,也是为了让官员更自觉地守规矩、明纪律,不仅不能明哲保身,反而要更加“为官有为”。

对“为官责任”的灰色心态

讲规矩、明纪律,是为了让党员干部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打破对于“责任”的灰色心态和认识。其中最需要明确、也最能反映反腐趋势和走向的,是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从“主官”的角度说,立政治规矩,就是要打破当“太平官”、“甩手掌柜”的灰色心态。

比如,习近平指出,有的党委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有的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每年开个会、讲个话,或签个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对错误思想和作风放弃了批评和斗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疏于教育,疏于管理和监督,放任一些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还有的领导干部只表态、不行动,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带头搞腐败,带坏了队伍,带坏了风气。

也有的心态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没有什么可怕。

也有的主官很“委屈”:腐败现象,很多是之前的“政治遗产”或者当地的政治生态问题,跟自己的任内“没有太大关系”。习近平在批评这种心态时说: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失之于宽、无能为力”,出了事,要追责。说到底,出现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有“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

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而在执纪的纪委方面,有的地方担心查办案件会损害形象、影响发展,有时存在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情况。因为“在一口锅里吃饭”,所以很难监督别人。有的地方纪委领导甚至对反映同级党委领导干部问题的同志说:你不要讲了,我们也没有听见。

这种状况很不正常。要打破“打成一片”、“一口锅里吃饭”的心态和现状,就要明确纪委的相对独立地位,建立双重领导制,让纪委能够“一心一意履行监督职责”。有问题不报告、不反映、也不惊动的“好官我自为之”心态,在“立规矩”的今天,必须“俱往矣”。

对官场“潜规则”的灰色心态

其实,树立政治规矩,就是在向一些官场的“潜规则”开刀。

习近平罗列了这些现象。他指出,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

官场“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对待“潜规则”,一些党员干部或是认为无可奈何,或是持默认态度,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

这些心态,说到底,都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等的,也是不遵守政治规矩的体现。

而“潜规则”的蔓延后果,即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换句话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遗余力推行的作风建设和反腐斗争,就是向这些官场陋习开刀,重塑政治生态、营造清明政治环境。立规矩,就是“破中求立”。

归根结底,对“潜规则”的默认、对自我要求的放松,都是对党员干部身份认识的不清楚。

比如,有贪官落马之后说,“我的一个批示可以让一个企业获得巨大利益,可以让亲朋好友获取好处,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处境,可以办事顺利、一路绿灯”,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获得的“收益”是不成正比的,产生心态扭曲。也有的官员认为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是一种奉献。

但习近平早已说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以为“法不责众”,认为“检查一阵子,享受一辈子”的随波逐流的心态,在重塑政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的今天,是再也行不通了。

第三篇:重温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要做到“五个必须”

重温|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要做到“五个必须”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讲话中的一个词引发外界关注:“政治规矩”。他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1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报告中提到“令计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保密纪律”。时隔半年,我们再来重温“政治规矩”,再次试图理清当下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政治规矩?为何立政治规矩?如何执行政治规矩?学习路上为您梳理。

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什么是政治规矩 如何遵守政治规矩 什么是党的规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经律和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保持执政党的团结统一。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需要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需要全党成员的高度自觉,也需要制度约束——这就是纪律和规矩的作用。

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上下同欲者胜”,需要规矩;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为了凝聚全党、团结一心啃下硬骨头,同样需要规矩。

那么,党的规矩到底包括哪些?

习近平对此有过总体论述。具体说来,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从宽泛的外延说,中国共产党党员也都是中国公民,因此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这毫无疑问;从党员的身份来说,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的约束,也需要每个党员遵守。而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宣传纪律等在内的“党的纪律”,既然已经明确成文,自然也就成为约束和指南。那么,为什么说“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政治规矩?

这就需要理清“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也就是说,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在党的纪律中,习近平尤其强调“政治纪律”,因为这事关全党的路线和立场。同样,在党的规矩中,习近平也尤其强调“政治规矩”,因为这也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规矩包括哪些

“政治规矩”确是一个新词,也是理解当下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新概念的提出,通常有其问题背景。而作为总书记,习近平为什么要提出遵守政治规矩呢?无疑,是因为党内存在不遵守政治规矩的表现。

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对于“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所总结。

比如,在原则立场上,不守规矩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又比如,在党内团结方面,不守规矩的主要体现,是“团团伙伙”、小山头、小圈子、宗派主义。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两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党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不能借着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场合,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宗派主义必须处理,山头主义必须铲除”。

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全党的“团结统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党内有党”,不仅可能在上情下达、方针执行上打折扣、搞对抗,甚至可能形成“门客、门宦、门附”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形成一种抱团化、互相支持、互相提携的利益交换关系,使政治“潜规则”大行其道,破坏党的风气和统一。

习近平反复论及的另外一个规矩,就是“组织”的重要性。要有组织、体现组织,就要体现程序意识。作为党员,组织性体现在哪里?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习近平批评道,现在许多干部没有程序意识,“迈过锅台上炕”,或者是做先斩后奏的“事后诸葛亮”。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为“组织意识淡漠、不向组织请示报告”,比如子女在国外定居、个人有几本因私护照、随意外出不报告、个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不报告等。而这些,往往也是干部出问题的苗头,在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中屡见不鲜。

政治意识不强、组织意识不强,一个干部就不免目中无人、心中无畏,甚至可能衍生出管不好身边人、擅权干政、干预选人用人、打招呼说情等问题。这都是不守规矩的表现。

可以说,在今天重新提倡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强调规矩是传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习近平首次讲“规矩”了。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此后,在多个场合,他都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3年在西柏坡。用他的话来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共产党1949年就立下的“六条规矩”:“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规矩简单,但透露出的是对自身、对形势、对未来事业的清醒认识。重规矩、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赢取民心的重要法宝。从成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进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头的解放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每一个细节,都是政治规矩的体现,是政治理念在行为层面的实践。

但在当下,党的纪律、党的规矩都有不同程度地被忽视、被破坏的现象。比如,在去年6月份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的一项调查中,面对“你身边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4万多名参与的网友,有74.1%的人把票投给了“程度严重”的选项。

网友的切身感受,真实反映着来自现实的问题。比如,山西“塌方式腐败”,让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直言“令人触目惊心”;湖南衡阳的破坏选举案,409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广东茂名窝案,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相互牵连的官员之间“一损俱损”,“山头主义”“团团伙伙”的危害之大可见一斑。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违纪,往往自破坏规矩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如何遵守政治规矩 要做到“五个必须”

有了规矩、懂了规矩,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矩?答案是,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要做到这些,就要树立政治意识、团结意识、程序意识、组织意识、原则意识。“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守纪律讲规矩的政党才能得民心。在“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的今天,强调规矩,也是改善政治生态的必要之举。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依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因为这是前三者的政治基础和根基。而守纪律、讲规矩,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重要抓手。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习近平说。

第四篇:习近平谈政治生态

习近平谈政治生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在集体中都会受到周围环境、风气的影响,而党员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中,最大的是来自党内。因此,在党的建设中,净化政治生态十分重要。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为什么强调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

★政治生态很容易受到污染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2015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

★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

要把专题教育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激励领导干部积极应对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扎扎实实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

★题中应有之义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 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党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强身健体。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

★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培育新风正气

要加强纪律建设,培育新风正气,把内部风气搞得很纯正,把政治生态搞得很纯洁,凝聚推进部队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2016年8月29日,视察战略支援部队机关

★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上率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入手,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

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2016年9月29日,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

★继续纯净政治生态

我们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继续纯净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继续好转。

——2017年1月1日,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

什么是良好政治生态

★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

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臶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

——2017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

★夯实管党治党基础

夯实管党治党基础,特别要有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一支素质较好、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套便利管用、约束力强的制 度机制,有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5年2月13日,在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

★重构政治生态工作艰巨繁重

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2015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16年10月,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

★越早、越坚决、越彻底就越好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章中的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就是要防范和清除这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而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坚决、越彻底就越好。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经过这几年持续用力,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

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17年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

★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

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全党同志要严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从而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2015年11月20日,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彻底改变对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

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彻底改变对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

——2015年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

★要以坚强的意志品质持续努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寸步不让,一抓到底。要以坚强的意志品质持续努力,推动形成良好风气和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凝聚推进部队建设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2015年7月18日,到第16集团军视察

★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201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要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整改查处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 2016年3月23日,视察国防大学

★纯净部队政治生态

要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好高中级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严格按照军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纯净部队政治生态。

——2016年9月26日,视察火箭军机关

★敢于板起脸来批评

明确要求和督促所管方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党的建设各项制度和规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发现不严不实问题,都要严肃指出,敢于板起脸来批评,并督促改正。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

★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问题

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

★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

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还市场以本来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

——201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

(记者 李贞 整理)

第五篇:习近平谈政治规矩:剑指官场4种灰色心态

习近平谈政治规矩 剑指官场4种灰色心态

在最近的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首次在公开场合谈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新提法、新思路。要理解这一思路,“政治规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之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已经厘清了政治规矩的概念、内涵,反响热烈。明天,他们将用一个整版,刊发题为《政治规矩打破官场灰色心态》的文章,并授权小组提前发布。

这篇文章提出,官场上的四种“灰色心态”,是习近平提出政治规矩的现实背景。政治规矩的提法,既是剑指这四种心态,也意在打破这些心态。

文章长,但读下来必有裨益,推荐给各位组员学习。另,文章中的表述,以明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见报版本为准。

政治规矩打破官场灰色心态 作者:申孟哲

1月29日,本报刊发《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一文(小组注:回复“规矩”可见),引发读者热议。对于“政治规矩”这一理解中国当下政治思路的关键词,不仅需要厘清概念,同时要理解为何立政治规矩、如何执行政治规矩。

在我们看来,讲政治规矩,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官场存在的一些“灰色心态”。这些心态,有的已经被十八大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震慑、所涤荡,有些目前依然在官场上存在。

换句话说,讲政治规矩,事关“破”,也事关“立”。破除积弊、立下新规,“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对反腐性质认识的灰色心态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于反腐的态势,习近平下了“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这场“输不起的斗争”,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这着实打破了一些人此前的“观望”心态。这种心态,通俗地说,就是认为“反腐败是刮一阵风,搞一段时间就会过去”,大不了“现在打枪,暂且低头”。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的持续之久、力度之大,已经给予了这种心态以事实上的打击。十八大以来,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的倒掉为标志,对高级干部的查处力度称得上“前所未有”。仅2014年,中央就立案查处了54名中管干部。同时“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下,即使是“蝇头小吏”,只要违纪违法,也逃不过高压的反腐态势。

那么,反腐败的力度如此之大,是不是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样,“不反腐亡国、真反腐亡党”?

当然不是。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论述道,不反腐确实有亡党的危险,真反腐才能净化党的肌体,才能真正兴党兴国。至于查处了多少高级干部、和以往相比力度加大了多少,习近平也说,“不要算这个账,有贪必反,有腐必惩”,“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

之所以有观望的灰色心态,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反腐败斗争性质的认识出了偏差,低估了中央对反腐的决心和态度。

反腐败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但如果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也是一笔人心向背的账。之所以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说到底,就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

还有一些人,将反腐认为是“政治斗争”、“排除异己的工具”,这种心态就更加错误甚至是荒谬了。无论是已经被公诉的官员,还是一些落马贪官的写的“忏悔录”,都已经明白无疑地交代了违法乱纪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置喙。

也就是说,反腐从来不是什么“个人恩怨”。正因此,我们才说,无论是谁,无论担任过什么职务,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绝不姑息。在反腐问题上,没有谁能当“铁帽子王”。

打破对反腐性质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心态,就是要明确一条政治规矩:在思想上、认识上,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反腐“负面效应”的灰色心态

在高压的反腐态势下,还有一种灰色心态,认为反腐具有“负面效应”。

这种效应,习近平在一些场合也论述过,就是“认为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导致消费需求萎缩,甚至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反腐败力度加大扯在一起;有的人认为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不愿意干事了”,等等。他也明确指出: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比如,中国的经济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在内因方面,则是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影响。如果说以往公款消费、公款购买奢侈品等“消费需求”是以腐败为支撑的话,这种消费也注定是畸形的、不健康的需求。去除这种“拉动经济”的毒瘤,也是为使经济更健康、更持久地发展。

而反腐,是不是会让官员不敢干事儿、明哲保身?

这需要厘清逻辑。有些贪腐官员,在位时的确称得上是“能吏”。因此,有一些人也会议论,“做了那么多工作,就这一点小事就要抓住不放”?

并非如此。这些官员被查,并非因为做事,而是因为贪腐。同时,他们在位时的“能干”,很多时候也是凭着游走于灰色地带、以“擦边球”甚至是违纪违法方式完成的。查处这些官员,不仅是肃贪,也是对官场政治生态、政治规则的一种重塑。

还有一种灰色心态值得注意。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但也有官员感到“失落”,觉得身上的约束多了,以往的“风光”不再,发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感慨。

能感叹“为官不易”,说明以往为官太易。因为现在要求的、提倡的,都是基本的政治伦理。习近平也在谈到这种错误心态时说:“看来,减少应酬要进一步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进一步提倡。”

“官不聊生”的说法,事实上也是官僚主义心态在作祟,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作为公仆,就不应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也不能“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更不能“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

打破这种心态,也是为了让官员更自觉地守规矩、明纪律,不仅不能明哲保身,反而要更加“为官有为”。对“为官责任”的灰色心态

讲规矩、明纪律,是为了让党员干部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打破对于“责任”的灰色心态和认识。其中最需要明确、也最能反映反腐趋势和走向的,是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从“主官”的角度说,立政治规矩,就是要打破当“太平官”、“甩手掌柜”的灰色心态。比如,习近平指出,有的党委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有的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每年开个会、讲个话,或签个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对错误思想和作风放弃了批评和斗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疏于教育,疏于管理和监督,放任一些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还有的领导干部只表态、不行动,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带头搞腐败,带坏了队伍,带坏了风气。

也有的心态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没有什么可怕。

也有的主官很“委屈”:腐败现象,很多是之前的“政治遗产”或者当地的政治生态问题,跟自己的任内“没有太大关系”。习近平在批评这种心态时说: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失之于宽、无能为力”,出了事,要追责。

说到底,出现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有“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

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而在执纪的纪委方面,有的地方担心查办案件会损害形象、影响发展,有时存在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情况。因为“在一口锅里吃饭”,所以很难监督别人。有的地方纪委领导甚至对反映同级党委领导干部问题的同志说:你不要讲了,我们也没有听见。

这种状况很不正常。要打破“打成一片”、“一口锅里吃饭”的心态和现状,就要明确纪委的相对独立地位,建立双重领导制,让纪委能够“一心一意履行监督职责”。有问题不报告、不反映、也不惊动的“好官我自为之”心态,在“立规矩”的今天,必须“俱往矣”。对官场“潜规则”的灰色心态

其实,树立政治规矩,就是在向一些官场的“潜规则”开刀。

习近平罗列了这些现象。他指出,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

官场“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对待“潜规则”,一些党员干部或是认为无可奈何,或是持默认态度,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

这些心态,说到底,都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等的,也是不遵守政治规矩的体现。

而“潜规则”的蔓延后果,即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换句话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遗余力推行的作风建设和反腐斗争,就是向这些官场陋习开刀,重塑政治生态、营造清明政治环境。立规矩,就是“破中求立”。

归根结底,对“潜规则”的默认、对自我要求的放松,都是对党员干部身份认识的不清楚。

比如,有贪官落马之后说,“我的一个批示可以让一个企业获得巨大利益,可以让亲朋好友获取好处,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处境,可以办事顺利、一路绿灯”,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获得的“收益”是不成正比的,产生心态扭曲。也有的官员认为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是一种奉献。

但习近平早已说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以为“法不责众”,认为“检查一阵子,享受一辈子”的随波逐流的心态,在重塑政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的今天,是再也行不通了。

下载习近平谈‘政治规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谈‘政治规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家谈规矩

    规矩的内涵很宽泛,包括国法党纪、行为准则、道德操守、标准礼仪、民俗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表现。多数情况说规矩,是指制度、规则方面。 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揭示了......

    习近平等七常委如何谈政治规矩

    习近平(资料图) 【学习小组按】 “政治规矩”已经进入“2015年度热词榜”。 这个今年1月由习近平公开提出的词汇,由于其在党内政治话语体系中的“罕见”,甫一见报,便引发广泛关注......

    学系列讲话学习资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关键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学系列讲话学习资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关键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XX年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讲话中的一个词......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何区别? 最近,“讲规矩”成为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十八大以来,***在不同场合讲话中多次强调了这件事。那么,什么是“规矩”呢?“政治纪律”和“......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题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题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专题辅导,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重点围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专题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规矩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做人做......

    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近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 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

    讲规矩就是讲政治(精选)

    讲规矩就是讲政治、讲忠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