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宪法学作业答案
宪法学作业1
(第一章—第三章)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本质上,宪法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和利益的集中体表现。(×)
2、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宪法规范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与其他法律规范在功能上是不一致,即是对其他类社会关系的调整。(×)
3、在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根据“遵循先例”原则,法院的宪法判例,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判例,对于下级法院具有规范的作用。(×)
4、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度起源于美国,并为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
5、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实行民主集中原则,一般都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仅具有立法职能,并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责任。(∨)
6、英国宪法是成文法宪法,这是其发展的渐进性所决定的。(×)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是中国宪法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上的文件,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光辉结晶。(∨)8、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后来又经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一些修改,正式公布施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
9、国家性质是国家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其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利的归属。(×)
10、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政治联盟:一个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另一个是由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以下内容(ABD)。A、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B、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 C、审查公民行为的合宪性
D、审查政党、社会团体个行为的合宪性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
A、就是 B、形式上是 C、实质上是 D、不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C)。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4、根据宪法的效力与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B)。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D、理想宪法与现实宪法
5、中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性法律是(A)。A、《钦定宪法大纲》 B、十九信条》 C、《中华民国临时 D、中华民国约法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CD)。
A、政治协商 B、立法监督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7、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B)。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1791年法国宪法
8、(ABC)属于宪法性文件。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国籍法
D、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
9、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被称为协定宪法。根据这一定义判断,(D)宪法属于协定宪法。
A、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C、1848年意大利宪法 D、1830年法国宪法
10、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B)。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五五宪章
三、小论文(6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论宪法的主要作用。教材第20页
宪法学作业2
(第四章—第六章)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相同的形式和内容是以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为领 2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总体来看,政党与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近代民主宪政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近现代民主宪政的发展。(∨)
3、人类的民主选举制由资产阶级首创,而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
4、许多国家的宪法和选举法都确立了普选制,普选制是指公民不受特别限制地参加选举,因而普选制是就一定程度而言的选举制度。(×)
5、我国选举法规定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选举。(×)
7、目前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等级比较复杂,现行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三级制”,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8、我国行政区划截止至2002年底,共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56个市(直辖市除外,其中地极市275个,县级市381个);县自治县1594个,旗、自治旗52个。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16个,自治旗3个。另有22个,5个盟。(∨)
9、如果是自治区,那么自治机关应当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而自治区下设的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则不是自治机关。(∨)
10、特别行政区与一般的行政区域不同,具有特殊性。但在遵守宪法上,是与一般行政区域一致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按国家权力归属不同,近现代国家主要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C)。A、君主立宪制 B、议会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总统制
2、我国法律规定,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主要权利有:(ABC)。A、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B、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解释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D、最高人民法院享有对特别行政区的司法终审权
3、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CD)。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
4、根据选举法的规定,(ABD)享有选举权。A、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B、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C、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
5、按照行政区域实行地方制度的不同,我国地方制度可以分为(ACD)。
A、普通地方制度 B、经济特区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特别行政区制度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A、3年 B、5年 C、6年 D、8年
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ABC)。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8、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ABCD),五十年不变。A、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 B、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 C、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9、宪法规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BCD)。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10、某县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该选区三位候选人黄某、朱某和王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和2600票。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谁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A、黄某 B、朱某 C、王某 D、三人均不得当选
三、小论文(6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
论我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根据和法律根据。教材第132—133页
宪法学作业3
(第七章—第十章)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转让。(×)
2、私营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私营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这是他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本质区别。这里所说的私人,是若干人,而非一人。(×)
3、根据宪法,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 4 计划生育法〉。该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律(∨)
4、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内容,我国早在1978年〈宪法〉就曾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内容。(∨)
5、在各国的国籍法中,通常有两种取得国籍的方式:一种是出生国籍,即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另一种是继有国籍,即因假如而取得国籍。(∨)
6、世界上第一个把人权提到纲领性文件和根本法地位的是1776年美国的〈人权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的人权概念。(×)
7、言论、出版、机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我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和最重要的政治权利,它直接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
8、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以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9、<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分别对基层群众性组织和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作了规定。(∨)
10、我国国旗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确定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CD)。A、国家主席、副主席 B、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
C、国务院总理、副总理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D)。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权利和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ABD)。A、侮辱 B、诽谤 C、诋毁 D、诬告陷害
4、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AB)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经济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D)。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权利和义务
6、宪法规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有(ABD)。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7、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BC)。A、帮助 B、监督 C、管理 D、指导
8、法律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ABC)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9、在我国,(AC)的印章应当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A、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B、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C、国家驻外使馆、领馆 D、监狱
10、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可以任免(ACD)。A、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B、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C、军事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
三、小论文(6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论宪法的人权保障。教材第181—184页
宪法学作业4
(综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4分)
1、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每一选区可以选出数名议员的选举制度称为(大选区制度)。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
6、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 6 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ABCD)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世界著名的(D)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和二元议会制的共和政体。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魏玛宪法
3、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ABCD)。
A、预防性审查 B、事后审查 C、个案审查 D、宪法控诉
4、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BCD)。A、没收 B、征收 C、征用 D、并给予补偿
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A、共产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6、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三种政权组织形式,即(ACD)。A、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
7、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应当(ABC),以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A、分工负责 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8、在总统制国家中,(AB)。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是政府首脑 C、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 D、总统对议会负责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教材第30—32页
2、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教材第202—203页
3、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教材第97—98页
4、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教材第135—136页
5、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教材第109—113页
四、小论文(40分,字数要求1200以上。)论宪法实施的监督。教材第24—29页
第二篇:宪法学作业
1、当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是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本质上讲,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来源于宪法所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宪法主要调整人民与政府(广义上的大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民授予政府权力的契约,这一点决定了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就是通过规定国家权力的界限和组织方式,来实现对人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宪法存在的必要。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一般法律更严格。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2004年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P132)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并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将宪
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3)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0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1条第2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14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4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33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将这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并相应地将宪法第80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修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将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修改为‚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1)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81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将宪法第98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四章的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在这一章第136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简述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该大纲是以满清光绪帝的名义颁布并非慈禧太后的名义。
意义:《钦定宪法大纲》虽然在名义上是‚宪法‛,但实际上,它的发布不过是清政府为了缓和人民不满的权宜之计,其条文中,对封建君权着力维护,内中规定的君主权力丝毫不下于封建专制,甚至更甚。这个‚大纲‛的真实宗旨是维护‚君上大权‛,赋予臣民的权利极为有限,至于‚议院‛,则完全是点缀而已。也就是说,实际上,《钦定宪法大纲》的发布只是对封建君权的又一次强化,它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正如马克思在批评普鲁士宪法时所说的那样:‚国王用这个宪法给自己钦定了新的特权。‛
5、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史
6、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制度
7、简述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认真坚持和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
国特色。这一政党制度,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维护我们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显示了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必须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我们要坚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和权益,支持他们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
在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中,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和正确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既要增进共同性,又要注意差异性;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讲团结、合作、友谊、人情,又要有善意的帮助;既要有批评,又要有自我批评;既要反对关门或敷衍态度,又要反对迁就态度。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
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参政和监督作用,是构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多党制、两党制或一党制的显著标志。
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需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他们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监督职责,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互相监督‛是双向的,既包括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也包括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由于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更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
民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根本任务之
一。爱国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民主协商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领导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我们要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通报情况,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加强协商,形成一种团结、民主、和谐的合作共事关系。中共中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民主协商会、高层次小范围谈心活动
和专题座谈会三种民主协商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重大政治问题,与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平等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协商,吸取各种有益于人民的好意见,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这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各民主党派有重视自身建设、不断进步的好传统,多年来都把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各自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组织建设方面,加强了领导班子,注意新老合作交替,积极培养一批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组织领导能力的中青年,逐步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吸收成员,坚持德才并重、有一定的代表性,注意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在思想建设方面,各民主党派在本组织内倡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政治时事和中共中央及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学习本组织的发展史以及与中共团结合作的历史;认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他们还注意对所属成员进行参政意识、民主监督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他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读书班、谈心会、形势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参观、办展览等多种形式,采取‚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丰富多采。这些措施积极有力,富有远见,有利于增强多党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的政治任务。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一定会在维护稳定、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宪法学作业范文
1、当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是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本质上讲,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来源于宪法所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宪法主要调整人民与政府(广义上的大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民授予政府权力的契约,这一点决定了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就是通过规定国家权力的界限和组织方式,来实现对人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宪法存在的必要。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一般法律更严格。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2004年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P132)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并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3)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0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1条第2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14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4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33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将这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并相应地将宪法第80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修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将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修改为‚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11)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81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将宪法第98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四章的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在这一章第136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简述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该大纲是以满清光绪帝的名义颁布并非慈禧太后的名义。意义:《钦定宪法大纲》虽然在名义上是‚宪法‛,但实际上,它的发布不过是清政府为了缓和人民不满的权宜之计,其条文中,对封建君权着力维护,内中规定的君主权力丝毫不下于封建专制,甚至更甚。这个‚大纲‛的真实宗旨是维护‚君上大权‛,赋予臣民的权利极为有限,至于‚议院‛,则完全是点缀而已。也就是说,实际上,《钦定宪法大纲》的发布只是对封建君权的又一次强化,它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正如马克思在批评普鲁士宪法时所说的那样:‚国王用这个宪法给自己钦定了新的特权。‛
5、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史
6、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基本政治制度。‛[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又一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国特定斗争形式和政治主张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探索建立各阶层各党派合作的‚三三制‛的政权形式。抗战结束前,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废除国民党专制独裁,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纷纷把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形式,要求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实行民主政治。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建立起新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斗争形式和政治主张,上升为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它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区域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起草《共同纲领》时,毛泽东就提出,我们要搞统一的共和国而不是联邦制,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民族自决,因为这样做对加强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是有利的。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多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从而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制度选择。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的一个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例如,毛泽东就特别注意人民来信,把它看作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和表达自己诉求的重要方式,他向各级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区域自治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共同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这种制度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
这一重大决策,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利于更好地从整体上坚持和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践。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制度,扩展为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四项制度,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与基层范畴的民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内容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完整,功能更为强大。这有利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民主制度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它们之间的衔接与互动,有利于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本质,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更好地成为亿万人民群众参与并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制度。
这一重大决策,拓宽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视野,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规律。中国的基该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方面,人民通过他们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另一方面,在基层建立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制度,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去办,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全面巩固的群众基础。把代表制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整体优势,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和一条重要规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把握得越来越科学,具体道路与框架规划得越来越符合实际。
这一重大决策,赋予了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新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中国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进一步搞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十七大的这一重大决策,必将进一步焕发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有机地汇入中国政治建设的总体进程,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7、简述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认真坚持和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这一政党制度,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维护我们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显示了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必须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我们要坚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和权益,支持他们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
在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中,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和正确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既要增进共同性,又要注意差异性;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讲团结、合作、友谊、人情,又要有善意的帮助;既要有批评,又要有自我批评;既要反对关门或敷衍态度,又要反对迁就态度。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
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参政和监督作用,是构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多党制、两党制或一党制的显著标志。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需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他们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监督职责,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互相监督‛是双向的,既包括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也包括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由于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更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
民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爱国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民主协商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领导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我们要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通报情况,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加强协商,形成一种团结、民主、和谐的合作共事关系。中共中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民主协商会、高层次小范围谈心活动和专题座谈会三种民主协商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重大政治问题,与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平等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协商,吸取各种有益于人民的好意见,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这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各民主党派有重视自身建设、不断进步的好传统,多年来都把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各自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组织建设方面,加强了领导班子,注意新老合作交替,积极培养一批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组织领导能力的中青年,逐步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吸收成员,坚持德才并重、有一定的代表性,注意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在思想建设方面,各民主党派在本组织内倡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政治时事和中共中央及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学习本组织的发展史以及与中共团结合作的历史;认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他们还注意对所属成员进行参政意识、民主监督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他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读书班、谈心会、形势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参观、办展览等多种形式,采取‚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丰富多采。这些措施积极有力,富有远见,有利于增强多党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的政治任务。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一定会在维护稳定、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2018宪法学答案
《宪法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D)。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实事求是 C、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D、四项基本原则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B)组织。
A、国家政权机关 B、爱国统一战线 C、群众 D、社会团体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他(A)。
A、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B、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C、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以上都不对
4、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他(A)。A、对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B、从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C、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工报告工作 D、以上都不对
5、民族乡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乡一级的行政区域,因此,它的人民代表大会(C)。A、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 B、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依照不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单行条例 C、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D、以上都不对
6、依照我国现行选举法的规定,选民或者代表,(C)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A、三 B、七 C、十 D、十五
7、宪法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是世界宪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D)在 人类史上第一次用宪法形成确认了精神文明建设。
A、苏俄1918宪法。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46年的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C)
A、国家提倡计划生育 B、国家推广计划生育 C、国家推行计划生育 D、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9、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D)行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家主席结合
10、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做到的就规定。反之,则不能规定。(B)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A、请愿自由; B、迁徙自由; C、罢工自由; D、“四大自由”
1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一词的是(D)A、沈家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郑观应
12、“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设有宪法”这句名言出自(A)。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的《法国宪法》
13、我国宪法规定,有权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是(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 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14、根据宪法规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是(C)。A、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5、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A)原则。A、民主集中制;B、分权;C、议会至上;D、议行合一。
16、宪法规定,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A)力量。A、主导;B、领导;C、指导;D、引导。
1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A、民族政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 B、民族自治地方的共产党的委员会 C、民族政治地方的国家机关
E、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
18、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务院(D)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A、总理;B、总理、副总理;C、总理、副总理、国务院;D、组成人员。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公开举行,在必要时,可以举行秘密会议,但必须经(D)决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B、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提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B)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属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A)。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2、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C)。A、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1946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C、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A)有权决定特别行政的设立及其制度。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2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有权宣布战争状态的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5、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D)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A、二分之一以上 B、三分之一以上 C、四分之一以上 D、五分之一以上
26、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他当选为代表一年后,迁入乙县居住,他应(D)。A、继续任甲县人民代表到届满 B、转任乙县人民代表 C、按正常工作调动手续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F、终止人民代表资格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召集。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C)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29、欧洲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D)。A、爱尔兰宪法 B、罗马尼亚宪法 C、南斯拉夫宪法 D、法国宪法
30、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C)。
A、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确认、维护统阶级的根本利益 D、宪法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31、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C)。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32、把宪法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产阶级宪法是科学的分类方法,因为它(B)。A、提示了宪法的内容 B、提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C、提示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D、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33、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以(C)通过。
A、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 B、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C、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
34、现阶段我国存在多种经济形式,从根本上说是由(C)决定的。A、宪法规定 B、党的政策 C、生产力发展水平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5、我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形式是(D)A、工会 B、职工管理委员会 C、党的委员会 D、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
36、当今世界各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A)。A、具有该国国籍的成员 B、出生在该国的成员 C、该国享有政治权利的成员 D、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员
37、宪法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D)训练。A、劳动知识 B、劳动技术 C、劳动纪律 D、劳动就业
38、《共同纲领》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C)。A、最高国家管理机关 B、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C、最高国家权力领导机关 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9、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D)。A、军队代表 B、华侨代表 C、妇女代表 D、少数民族代表
40、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 B、全国各族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18周岁以上的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4
二、多项选择
1、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在于(A C D)。A、都是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B、都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规范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D、内容都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E、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全社会的利益
2、资产阶级传统的宪法分类方式是把宪法分为(A C D)。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C、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D、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E、法定宪法和真实宪法
3、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A B E)。A、国家事务 B、经济和文化事业 C、社会公益和文化事业 D、经济和文化事务 E、社会事务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在于(A C)。A、扩大议会的职权 B、扩大总统的职权 C、限制总统的权力 D、限制政府的权力
5、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A D)并给以补偿。A、征收 B、没收 C、使用 D、征用
6、国家鼓励(A C D)依法举办多种教育事业。A、集体经济组织 B、文化艺术团体 C、国家企业事业组织 D、其他社会力量
7、国家鼓励和支持(B C D)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A、各种社会力量 B、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C、国家企业事业组织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8、国家保护(B D)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A、珍贵的动物 B、名胜古迹 C、珍贵的植物 D、珍贵的文物
9、国家通过普及(B C D F),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民主教育 B、理想教育 C、文化教育 D、道德教育 E、伦理教育 F、纪律和法制教育
10、决定国家结构形式有很多因素,但主要是(A C)。
D、宪法确认了人民权利
20、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现实性特点具体表现在(C D E)。A、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非规定不可的,做不到的不规定
C、能做到的就规定,做不到的不规定 D、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规定到什么程度 E、权衡利弊、不宜规定的就不规定
21、公民的合法收入是我国现行宪法保护的公民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合法”包括(A C)A、公民的劳动收入 B、公民的非劳动收入 C、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所获得的收入 D、公民拾到的财物 E、公民挖出的文物
2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包括(B E F G)。A、通信自由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 E、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F、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G、平等权
23、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是(A B C D E)。A、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有利行行政管理 C、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 D、有利于巩固国防 E、照顾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
24、我国选举法规定划分选区的原则是按:(A B D E)。A、生产单位 B、事业单位 C、选民人数 D、工作单位 E、居住状况
25、我国现行的结构体系,除序言外,共分(A B C D)。A、总纲 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国家机构 D、国旗、国徽、首都 E、共有138条
2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A C D E)。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国营经济是主导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E、具有多种经济成份
27、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由下列人员组成(A B D E)。A、总理 B、副总理 C、各部、委的部长和主任 D、国务委员 E、秘书长
28、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A B C D)。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B、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审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E、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和副主席
29、我国以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B E)。A、制定法律平等 B、遵守法律平等 C、起草法律平等 D、解释法律平等 E、实施法律平等
30、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能法律严格,是指(C E)。A、需由立法机关多数通过 B、需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二分之一通过
C、通常需设立专门机构起草 D、需由专门机构审查 E、需立法机关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宪法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D)。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实事求是C、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D、四项基本原则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B)组织。
A、国家政权机关B、爱国统一战线C、群众D、社会团体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他(A)。
A、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B、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C、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以上都不对
4、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他(A)。A、对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B、从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C、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工报告工作 D、以上都不对
5、民族乡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乡一级的行政区域,因此,它的人民代表大会(C)。A、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 B、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依照不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单行条例 C、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D、以上都不对
6、依照我国现行选举法的规定,选民或者代表,(C)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A、三 B、七 C、十 D、十五
7、宪法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是世界宪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D)在 人类史上第一次用宪法形成确认了精神文明建设。A、苏俄1918宪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46年的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C)A、国家提倡计划生育 B、国家推广计划生育 C、国家推行计划生育 D、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9、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D)行使。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家主席结合
10、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做到的就规定。反之,则不能规定。(B)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A、请愿自由;B、迁徙自由;C、罢工自由;D、“四大自由”
1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一词的是(D)A、沈家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郑观应
12、“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设有宪法”这句名言出自(A)。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的《法国宪法》
13、我国宪法规定,有权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是(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14、根据宪法规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是(C)。A、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5、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A)原则。A、民主集中制;B、分权;C、议会至上;D、议行合一。
16、宪法规定,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A)力量。A、主导;B、领导;C、指导;D、引导。
1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A、民族政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 B、民族自治地方的共产党的委员会 C、民族政治地方的国家机关
E、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
18、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务院(D)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A、总理;B、总理、副总理;C、总理、副总理、国务院;D、组成人员。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公开举行,在必要时,可以举行秘密会议,但必须经(D)决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提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B)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属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篇:宪法学作业
宪法学
政行4班 杨玉玲 20110603017
一、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宪法的形式特征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一方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是常设的,往往是特别成立的专门机构;另一方面,宪法草案及修正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1)由立法机关以绝对多数通过;2)全民公决;3)在制定或修宪机关的通过后,再由公民表决才能最后通过。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据,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与宪法
相抵触的法律宣布无效。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不仅体现在法律效力的高位性,还体现在法律效力的直接性。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2、宪法的实质特征
(1)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内容上,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
和任务,涉及国家最重要机关的组织、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目的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规定了主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原则、和方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因此,宪法实际上成为授予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与方式,同时也是对国家权力行使的限制。
另外,宪法原则是宪法的灵魂或者精神实质,指导并协调着一国的根本性社会关系的宪法调整机制。
二、简述我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首先,从历史的进程上看,统一是主流,分裂是短暂的。其次,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农耕文明模式的内在要求。再者,政治经济上大一统的要求,必然孕育着思想上的大一统观念。虽然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政权在本质上与以往的封建政权迥异,但历史的沉底,不能不对今天的结构形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族关系发展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规律。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发展来看,虽然存在过民族矛盾和纷争,但是民族融和一直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惯,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良好兼顾。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3、社会发展的需要
(1)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统一的需要。
(2)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实现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需要。
(3)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济联系的松散性对政治联系的紧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追求独立与统一是几代中国人的共识。
(5)国内外分裂主义危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