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资料修改[范文模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A. 右下方
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C.需求量增加
4.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B)B产品的价格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A.减少 6.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C.增加
7.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C.增加
8.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B)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9.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A.需求增加
10.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11.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D)D.需求量的变动
12.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C)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13.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B.商品价格下降
1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B)B. 右上方
15.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C)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
1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C)C.供给量增加
17.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18.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19.供给规律中可以反映在(D)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20.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
B.粮食价格上升
21.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22.均衡价格随着(D)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3.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C)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2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A. 4/3
25.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2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2P后,均衡价格将(A)A.大于4
26.需求的变动引起(A)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7.供给的变动引起(B)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8.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29.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黑市交易
30.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A.E=(ΔB/ΔA)·(A/B)
31.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
A.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2.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C.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33.哪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D)
D.化妆品
34.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B)
B.富有弹性
35.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C.销售收益下降
36.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A)
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37.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C)C.缺乏弹性
38.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
C.下降
39.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C)C.减少
42.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43.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D)
D.不一定
44.下列产品中,哪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A)A.汽车和轮胎
45.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
A.0
46.如果Y的价格上升,对替代品X的影响是(C)
C.需求增加
49.如果说两种商品A和B的交叉弹性是-3,则(D)
D.A和B是互补品
50.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B)B.负
51.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
B. 周期性商品 5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C. 封闭型
5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B)
B. 发散型
5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是(A)
A. 收敛型
55.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B)
B. 发散型
56.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
B. 发散型
57.目前我国私家车的蛛网形状是(A)A. 收敛型
二、多项选择题
1.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BD)B.愿意购买 D.有能力购买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ACDE)A.价格 C.收入 D.个人偏好 E.未来的预期
3.需求定理是指(ACE)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E.商品与价格成反向变化4.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有(ACDE)A.价格 C.成本
D.自然条件 E.政府的政策
5.供给定理是指(BDE)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E.商品与价格成同向变化
6.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BCE)B.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C.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 E.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7.均衡价格就是(BC)B.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同时供给量也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8.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C.支持价格 E.限制价格
9.需求的变动引起(AC)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
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0.供给的变动引起(BC)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A.Ed>1 B.Ed=1 C.Ed =0 D.Ed <1
1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A.购买欲望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用途的广泛性 E.商品的使用时间
13.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有(ABCDE)A.Em>1 B.Em=1 C. Em =0 D.Em <1 E.Em<0 14.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DE)A.Es>1 B.Es=1 D.Es <1 E.Es=0 1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E)A.生产的难易程度
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C.生产技术 E.难易保管
16.下列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DE)A.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D.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
E.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17.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论述,正确的是(BC)B. 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不相等
C. 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越往左上方的点需求弹性越大
18.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E)B.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E.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19.关于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E)A 收入弹性就是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C.如果收入弹性小于零,表示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D. 从宏观上来说,如果某类商品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人们对这类商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小于他们收入的增长速度 E. 从微观上说,企业提供的产品如果收入弹性较大,则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收益
20.关于交叉弹性,正确的是(ACD)A.交叉弹性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C.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D. 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三、判断题
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X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X
3.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4.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X
5.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X
7.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X
8.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9.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X
10.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12.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13.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14.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X
15.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如果要扩大销售收入,则要提高价格。√
16.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1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X
1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X
19.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X
20.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0,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21.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X
22.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X
2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收敛型的。X
2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四、概念联线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7.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8.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3.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4.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5.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6.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2.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C)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3.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5.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B.边际效用为零
6.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A)
A. 递减
7.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
D. 可以比较
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D)D. 6个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B)
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1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B)
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11.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
B.主观感受
12.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C)
C.MUA/PA = MUB/PB
1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该家庭获得最大效用时的商品数量为(B)
B.7
15.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B)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6.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B. 完全替代的 1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
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18.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D)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9.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C. 边际效用之比
20.如图所示的无差异曲线表明X和Y的关系为(A)
A.完全互补品
2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22.预算线上的表明(C)
C.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2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24.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25.M=Px·X+Py·Y是消费者的(C)
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26.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D)
D.不变动
27.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28.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C)
C.预算线上
29.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D)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30.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31.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则该消费者的总效用是(A)
A.78 32.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Y,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是(D)
D.X=50Y=125
33.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
D. 收入——消费曲线
34.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A)
A. 正常商品
3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B. 下降
36.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
A. 低档商品
3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C)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效用是(ABC)A.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一种主观感受 C. 客观存在的 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AC)A.边际效用递减C.边际效用会小于零
3.以下关于边际效用说法正确的有(CDE)
C.对于通常情况来说,消费者消费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D.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 E.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4.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ACE)A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 C 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E 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
5.消费者剩余是指(CE)C. 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 E. 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6.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B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D.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E. 在坐标图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B. 是负的 C. 具有递减的趋势 D. 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E.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8.关于消费者均衡点的下列看法正确的有(AC)A.均衡点位于预算线上 C.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
9.下列属于低档商品的是(AC)A. 收入效应X1X*=-2,替代效应X*X2=+3C. 收入效应X1X*=-5,替代效应X*X2=+8
10.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ABD)A.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 B.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90% D. 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增加
11.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ABCDE)A. 风险回避者 B. 风险爱好者C 风险中立者
D. 厌恶风险者 E. 喜欢风险者
三、判断题
1.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X
3.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X
4.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X
5.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X
6.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X
7.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X
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X
9.按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X
1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X
11.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
12.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
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X
13.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X
14.价格下降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都是正数。X
1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减少,替代效应也一定减少。X
16.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17.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四、概念联线
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3.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5.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7.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8.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10.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11.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12.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C)C. 机会成本
2.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B)B. 生产函数
3.正常利润(A)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4.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B. 固定成本
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A. 固定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B)B. 一直趋于减少
7.固定成本是指(A)
A.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
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
9.收益是指(A)
A. 成本加利润
10.平均收益是指(C)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A)A.总利润减少
1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D)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16.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
17.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C)
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18.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A. 20
19.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C. 边际产量为零2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
C. 与横轴相交
2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A.平均产量增加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B. 5<L<8
24.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C)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25.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A)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
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A)A.无差异曲线 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B)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2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3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B.成本增加了
31.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32.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C)
C.发生平行移动
3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C)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3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C)C.MPA/PA = MPB/PB
35.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D. 生产扩展路线 36.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C)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37.平均成本等于(C)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3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C)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40.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A)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D)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B)B. 5Q-Q
43.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A)A.30000 44.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C)C.5-Q
4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D)D. 30000/Q 46.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C C.200
47.假定总成本函数为TC=16+5Q+Q,说明这是一条(A)A.短期成本曲线
48.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A.右端
49.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D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50.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A.5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ABCD)A.劳动 B. 资本C.土地 D. 企业家才能
2.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部分叫(ACD)A.经济利润 C.超额利润 D. 利润
3.固定成本是指厂商(BCE)B.在短期内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支C.厂房及设备折旧等不变生产要素引起的费用 E.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支出
4.由于总产量等于所有边际产量之和,所以(BD)B.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D.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ACD)A.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C.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D.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22222
26.边际技术替代率(AC)A.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7.属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的有(BCD)B.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D.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B.等产量曲线上某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C.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9.总成本分为(CD)C.固定成本 D. 变动成本
10.短期成本分为(ACD)A.短期平均成本C.短期总成本 D. 短期边际成本
11.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E.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12.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平均固定成本(ADE)A.大于0 D.递减E.趋向于零
13.在下列几种曲线中,属于U形曲线的有(ACE)A.平均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E.边际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是(ACD)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每一点都对应着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点D.长期平均成本在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15.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A.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E.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侧
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D)B.MC小于AC时,AC下降D.MC等于AC时,AC达到最低点
17.下面何种情况发生时,企业的利润最大(AB)A.MR=MC B.TR与TC的差额最大
18.已知Q=6750 – 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BC)B. Q=1500 C.P=105
19.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 4,PK = 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BD)B.K=6.4 D.L=1.6
三、判断题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X 3.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X
4.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X
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6.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7.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X
8.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X 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10.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X
11.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X
12.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
13.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X
14.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X
15.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X
16.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X
17.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的。X
18.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X
19.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X
2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X
2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出来的。√
四、概念联线
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入。
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2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B. 产品无差别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A)A. 大于
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A)A.与横轴平行的线
4.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B)B. 超额利润
5.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
A. 收支相抵点
6.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A)A. 正常利润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C)C. MR = SMC
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B. P =MC = AC
9.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点是(B)B. 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10.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B. AVC〈AR或AVC=AR 11.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C)C. 种植业
12.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C)C. 继续生产但亏损
13.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2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B)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14.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A)A. 停止生产且亏损
1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16.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A.完全竞争
17.当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总是(B)B.经济利润为零
18.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A)A.继续生产
19.如果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成本为:TC=10+2Q+Q,产品价格P=10元,从短期看,利润最大化产量应为(D)D.4
20.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D)D. 完全垄断
21.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A. 向右下方倾斜的
22.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D)D.平均成本
23.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A)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24.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A)A. 利润最大化
25.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B B. MR=SMC=LMC
2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A)A. 一家
27.形成垄断竞争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C.产品差异
28.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C)C. 垄断竞争市场
29.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那么(B)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30.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A)A. 企业数目不同
31.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C.技术所需规模的要求
32.面临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D D. 利润增加
33.寡头垄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A.企业之间互相依存
34.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C)C. 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是(ABC)A. 价格曲线 B. 需求曲线D. 总收益曲线
2.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B. P > SAVC D. P = SAVC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BC)A. MR = MC B. P = MC C. AR = MC
4.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A. 完全垄断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CDE)C. MR=AR=MC=AC D. MR=LMC=SMC=LAC=SAC E. P=LMC=LAC=SMC=SAC
6.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ABD)A. P = AVC B. TR = TVC D. 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7.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情况(ABD)A成本不变的长期供给曲线B成本递减的长期供给曲线D. 成本递增的长期供给曲线
28.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AB)A. TR >TC B. P>AC
9.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ABE)A. 有可能获得正常利润 B. 也有可能发生亏损E. 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10.价格歧视分为(ABD)A. 一级价格歧视 B. 二级价格歧视D. 三级价格歧视
11.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CDE)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E.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12.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D)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D. 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13.垄断厂商的均衡如图所示,在Q1点厂商(ABD)
A. 获得最大利润 B. 价格确定在P1 D. 利润等于(P1-P2)Q1
14.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DE)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D. 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E. 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
15.在寡头垄断市场,突点的需求曲线表明(ABD)A. 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B. 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D. 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保持不变,利润增加
16.突点的需求曲线(BCDE)B. 是指一个寡头垄断企业提价时,它的对手并不提价;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对手也降价 C. 使边际收益曲线发生折断D. 表明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E. 表明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不变,而利润增加
17.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140-P,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分别是(AC)P=130 C. Q=10
三、判断题
1.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4.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企业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就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6.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但不等于边际收益。(X)
8.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X)
9.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
10.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MC线。(X)
11.长期供应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线的一部分,并且比短期供应曲线平坦。(√)
12.超额利润就是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X)
13.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X)
14.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X)
15.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16.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X)
17.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X)
18.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X)
19.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X)
20.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X)
21.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X)
22.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X)
23.在突点需求曲线模式中,在突点左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比右边的需求曲线弹性大。√
四、概念联线
2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9.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10.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11.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D)D.边际生产力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B.MP·P
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A.VMP=W
4.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C)C.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5.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B)B. 向后弯曲的曲线
6.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C)C.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7.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D. 与横轴垂直的线
8.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A)A.上升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0.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B. 经济租金
11.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B)B.12.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A.等于零
13.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14.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B),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
C.不平均,不平均
D.平均,平均
15.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A.洛伦兹曲线
16.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B)B.越弯曲
17.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C)C.与450线重合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ABE)A.供求主体不同
B.需求性质不同E.需求特点不同
2.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A.工资 B.利润C.利息E.地租
3.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E)A.派生需求E.引致需求
4.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且与(ABC)是相等的。A.ACL
B.MCL C.WO
5.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ABCDE)A.工资率 B.闲暇 C.劳动者拥有的财富状况D.社会习俗 E.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6.利息是(ABC)A 资本的报酬
B.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C 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7.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C)B.洛伦兹曲线C. 基尼系数
8.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C)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C. 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三、判断题
1.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X
2.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X
3.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
5.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6.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7.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X
万元 7
8.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9.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
10.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不平等的面积也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四、概念联线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3.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4.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5.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6.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7.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8.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B)边际成本B.大于
2.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A.是限制的
3.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C.生产的外部经济
4.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5.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B)B.非排他性
6.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D)D.外部经济
7.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C)C.科斯定理
8.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二、多项选择题
1.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DE)A.垄断 B.不完全信息D.外部性E.公共物品
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A.缺乏效率B.缺乏公平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3.外部经济是指(ACE)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4.外部不经济是指(BDE)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
5.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ABCE)A.征税 B.补贴C.企业合并 E.明确产权
7.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A.竞争性
C.排他性
8.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ABE)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E.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三、判断题
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X
2.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3.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4.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X
5.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X
6.外部不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7.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X
8.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
10.完全竞争市场一定比垄断更以保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X
四、概念联线
1.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5.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6.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7.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9.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
10.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1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A)A.为零
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B.总是小于1 3.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C.1-边际消费倾向
4.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A.绝对收入假说
5.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B B.生命周期理论 6.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C.弗里德曼
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B.等于1 8.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B)B.等于1 9.引致消费取决于(D)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0.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A)A.收入增加 11.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B.收入水平增加
12.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13.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A.I=S
14.消费和投资的增加(C)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15.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6.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 17.投资乘数(B)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18.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A)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19.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D)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20.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 B.I+G=S+T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AB)A.初始消费支出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2.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ABCE)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A.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A.MPC+MPS=1 B.MPS=1-MPC MPC=1-MPS 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6.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BCE)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C.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7.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BCE)A.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就业增加国民的消费增加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E.最终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投资增加的倍数 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BCDE)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10.乘数的公式表明(BCE)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
三、判断题
1.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 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X 3.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4.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X 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8.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X 9.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10.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X 11.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12.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13.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15.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X 16.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17.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18.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和增加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X
四、概念联线
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7.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8.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10.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4.总需求曲线表明(D)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6.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A.政府支出的增加
7.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B)B.政府支出的减少
8.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D)
D.税收
9.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B.加上净出口
1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D.与横轴垂直的线
1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1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13.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14.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C)C.社会投资增加
15.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16.公式I+G+X > S+T+M说明(D)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17.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C.I+G+X=S+T+M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9.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2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A.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D.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A.政府支出增加B.自发投资增加C.政府税收的减少 D.储蓄的减少
3.总需求的构成(ABCD)A.居民的消费
B.企业的投资C.政府的支出 D.净出口
4.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E.货币政策
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C)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E)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7.总供给的构成是(BCDE B.居民的消费C.居民的储蓄 D.政府的税收E.进口物品
8.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D)B.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D.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ACE)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A.国民收入C.价格水平
11.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AC)A.短期总供给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12.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三、判断题
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X
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4.当其它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5.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6.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X
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9.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10.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X
1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2.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四、概念联线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失业率是指(D)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D)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B.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B)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C.周期性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C)C.季节工
7.奥肯定理说明了(A)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货膨胀是(A)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10.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1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B)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A)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13.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A.控制货币供应量
14.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16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C)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17.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8.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C.提高失业率
21.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B.负相关
2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D.垂直于横轴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2.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3.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ABE)A.温和的通货膨胀B.奔腾的通货膨胀E.恶性的通货膨胀
4.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CD)C.放开的通货膨胀D.抑制的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A.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D.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6.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ACD 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 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
7.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BCD)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 D.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三、判断题
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X)
2.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3.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X
5.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6.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7.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X
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X
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10.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11.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X
12.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X
1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4.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15.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X
16.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1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1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X
19.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X
20.滞胀只是一种理论分析。X 2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四、概念联线
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2.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5.自然失业率: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7.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9.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C 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
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B)B.减少
7.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A)A.增加投资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
C.税收
10.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A.政府投资
11.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1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A.利率上升
1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A)A.增加,利率上升
14.赤字增加的时期是(C)C.高通货膨胀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具有非盈利性C.收支行为规范化
2.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BCD)B.分配职能C.配置职能 D.稳定职能
3.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E.政府投资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A.增加政府支出
D.减少税收
5.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BCD)B.是双重的 C.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 D.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
7.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D.减少税收 E.增加转移支付
8.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BC)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9.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AB)A.缓和经济萧条
B.增加政府债务
10.实行赤字财政(AC)A.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C.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三、判断题
1.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X
2.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X
3.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是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X
5.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X
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7.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X
8.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9.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10.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X
11.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1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14.“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X
15.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16..财政赤字成为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普遍现象。√
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四、概念联线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第十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3.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C.定期存款
4.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A.M1
5.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A)A.变得不足
6.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B.中央银行
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B.公开市场业务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9.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B)B.国民收入增加
10.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D.降低利息率水平
11.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2.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C.增加贷款
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B.减少和利率提高
14.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C.降低再贴现率
15.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16.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C.减少,利率上升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的选项有(BCD)
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2.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AC)A.利率降低 C.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3.货币需求大小与(AC)A.收入成正方向变动C.利率成反向变动
4.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A.制定货币政策B.发行货币 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5.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ABC)A.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6.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AD)A.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D.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7.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CD C.降低存款准备率 D.降低再贴现率
8.资本证券是指(BC)B.股票C.债券
三、判断题
1.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X
2.当收入增加时,人们购买增多,货币交易需求也将增加。√
3.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X
4.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5.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货币分类标准应该归入M1之中。X
6.存款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之比。X
7.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X
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X
9.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X
10.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11.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X
12.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X
13.债券具有无期性和非返还性的特点,其收益风险也较大。X
14.相机抉择的实质是灵活地运用各种经济政策。√
四、概念联线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第十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A.增加 2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C.I+G+X=S+T+M 3.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B)B.小
4.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B. 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有(ABC)A.商品贸易收支B.劳务收支C.国际间单方面转移支付 2.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BDE)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D.错误与遗漏项目E.官方储备项目
3.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正确的说法是(AC)A. 亚当斯密研究了绝对优势原理C. 李嘉图研究了相对优势原理 4.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BD)B.一般均衡理论D.比较优势 5.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ABC)A.初始进口B.边际进口倾向 C.国民收入 6.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AE)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E.汇率下降
7.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A.提高边际消费倾向D.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三、判断题
1.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X 2.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3.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X 4.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相关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 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X 7.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X 8.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X 9.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X 10.当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进口倾向时,乘数为零。X 11.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X 12.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则国外通货膨胀对本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就越大。√ 13.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漏出因素。X 14.由于进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所以净出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减函数。√ 15. 国际通货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16.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口增加,不利于出口。X 17.乘数的大小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同方向变动。X 18.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四、概念联线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2.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3.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4.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5.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6.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 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7.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本)复习资料
2010春西方经济学(本)复习大纲
一、考试题型、分数比例
1、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
2、多项选择题(5题,15分)
3、判断题(10题,10分)
4、名词配伍题(5题,10分)
5、简答题(2题,20分)
6、计算题(2题,15分)
7、论述题(1题,15分)
二、复习方法
1、第1、7、9、11、17章不作为考试重点
2、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题型重点复习导学上相应的题型(浙江电大在线学习的平台“期末复习栏”上面有导学各章答案);
3、计算题范围:宏观、微观各1道,重点掌握:计算:均衡价格和弹性,消费者均衡、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国民收入与乘数(整理了相关计算题范围的PPT: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四章)
4、简答题、论述题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其中论述题为:微观第五章、宏观第十章、第十三章、十四章、第十五章
5.名词配伍题按照考核说明(复习蓝本)上的重点名词组织复习。
第二章 供求理论
重点掌握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在经济分析中,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家庭计划购买的数量;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由各种因素如收入、消费者偏好等也影响需求量。但需求量主要是由价格决定的。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在于 :
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同。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2.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图形及影响因素。类型: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
(2)可替代程度。
(3)用途的广泛性。
(4)使用时间。
第三章 效用理论
重点掌握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预算线公式是:
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点就是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E,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图:消费者均衡
这种均衡条件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所表述的均衡条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样的问题。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重点掌握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等产量曲线特征与无差异曲线特征很相似:
等产量曲线具有斜率为负,因为要保持产量不变,在合理投入范围内,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两种要素是互相代替的。
在一个平面图中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一个平面图中有无数条曲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明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
2.等成本线的特征
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4.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成本。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SMC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相交前,SMC<SAC,SAC下降; 相交后,SMC>SAC,SAC上升; 相交时,SMC=SAC,SAC最低。
图形参照书上或课件上的内容。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包括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短期均衡:
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S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 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上方。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此时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 = P1·QO = P1OQOF 超额利润=TR-TC = P0P1FE>0 或P>SAC
第二种情况: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S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
由于供求平衡,所以价格线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 = PO·QO = POOQOE 超额利润=TR-TC = O或P=SAC
第三种情况: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S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 由于供过于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下方。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O·QO=P0OQOE,总成本TC = P1·QO = P1OQOF 超额利润=TR-TC=-P0P1FE<0或P<SAC
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
具体过程如下:
如果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额利润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新厂商加入,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利润减少,直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低,即存在亏损时,则厂商可能减少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一些厂商退出,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下升,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上移,直至亏损消失为止。
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并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最终使价格水平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包括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相比,从文字论述上来说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图形的变化。因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具体过程如下:
厂商短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居于完全垄断地位的厂商也并不能为所欲为,要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仍然要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确定其最佳产量,这种产量决定后,短期中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样,也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长期均衡: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如上所分析的那样。但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加之完全垄断行业在长期内也不可能有其它厂商加入,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第六章 分配理论
重点掌握
1.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 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劳动的价格——工资,而且也取决于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或闲暇时间的多少,所以研究劳动供给要从劳动者对既定的时间资源分配开始。
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的弯曲程度取决于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工资率提高带来上述两种效应,而这两种效应的相对程度又决定着单个劳动者提供劳动 量的状况。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向左上方弯曲。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重点掌握
1.外部性及解决对策。
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
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
主要政策手段包括: 税收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企业合并。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
明确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一部分外部性发生。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外部性问题。
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解决外部性问题。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重点掌握
1.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从长期看,应该如此,但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C=C0+bY,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制约的消费。表明,从短期看,如果Y=0,则C=C0。短期消费函数如图10-2。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果Y从Y1增加到Y2,则C从C1增加到C2。
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其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的作用: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重点掌握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2.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总供给曲线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即ab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不同,认为客观上存在失业,所以提出这条曲线。
第二种情况:短期总供给曲线(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即bc线,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第三种情况:长期总供给曲线,即cd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重点掌握
1失业的含义、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其受劳动力结构、政府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影响:
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失。失业就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劳动力资源具有即时性,不能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无法移至下期使用,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闲置是这部分资源永久性浪费。
从社会方面来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失业不但使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悲观失望,高失业率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和各种社会骚乱。
当然,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的,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当的失业会使在岗的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去,促进经济的发展。
2.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物价上涨率角度,通货膨胀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等。
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从人们预料程度,通货膨胀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后者是指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从通货膨胀形成原因,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等。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首先会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在劳动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以工资合同的方式预先加以确定,也就是说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上涨。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工人的货币工资没有变动,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可见,工人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取决于工资调整的滞后期。如果工资合同调整较快,那么领取工资者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就少;反之,受到损害就大。
其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利润呈上升的趋势。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再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人受到损害。由于利息和租金这两种收入形式往往在较长期的合同中被确定下来,因而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现通货膨胀,就会使得资本或土地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利息或地租高于合同规定的数额,结果按合同规定的数额取得利息或租金的人受到的损害。同时,借贷或租用者就会因此得到好处。
最后,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保险金和补贴的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因此,长年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重点掌握
1.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制度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财政支出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及安全方面的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公共卫生、教育、环保、运输、农业及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险、救济及其各种补贴。由于政府购买对产品直接构成需求,并且必须以产品作为交换,而转移支付不需要以产品作为交付,只是一种货币性支付,因此,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2.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在财政收入方面,收入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而税收制度的规定就具有自发稳定性。西方税收往往按累进的方式征收。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增加,税收增加使得国民收入减少;反之,当经济中收入增加。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处于繁荣或是萧条,税收制度都使得经济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从而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
同样,财政支出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在财政支出中,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比较充分,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将使得国民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当经济萧条时,政府的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应地增加。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由此可见,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具有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财政政策,即依靠财政制度的自发调节使得经济趋于稳定。财政制度构成了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财政制度中稳定因素越多,稳定制度规定越健全,自发稳定作用就越大。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应用——即以下三个问题)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当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商业持有的政府债券。当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便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后,可以贷出的货币减少,从而中央银行达到了控制货币、控制投资,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上述三大手段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手段,它们不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一般说来,由于调整法定准备率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很大,因而在实践中较少使用。变更贴现率可以间接地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因而在实践中较为常用。公开市场 11 业务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因而在实践中最为常用。
2.再贴现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
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3.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低法定准备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重点掌握
1. 资源禀赋理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称H—O模型)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他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的,其学生俄林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相对优势是一个中间环节,决定性的因素是形成这些相对优势的原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林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假定生产同样产品的要素组合比例,在各区域是相同的,只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别不为需求差别所抵消,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便有较低的成本。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区际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然。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P156)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P32)
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P21)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P2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P74)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声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P125)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P82)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P99)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P196)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P38)
需求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P53)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P80)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P85)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P135)
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P70)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以单位商品的消费锁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为引致需求,又叫派生需求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P137)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最低总陈本的增量。
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问答题
1.微观经济学中资本的内涵是什么,其特点为?P307-308 答: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它有如下特点:
(1)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2)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3)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2、消费者偏好P66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
偏好的假定a,偏好的完全性
b,偏好的可传递性
c,偏好的非饱和性
3、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P82 答:概念: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
第一,在同一平面上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四,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斜率)为负,因此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P131)
答: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的含义、关系。P129 答: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组合所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每单位可变要素平均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指可变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6、简述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P148 答: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3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的条件:a,交换的最优条件
b,生产的最优条件
c,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8.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可以简单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W 或者 MP*P=W
9、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P185)答: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第三,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10.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P134
在第I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常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在第II阶段,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
平均产量达最高点;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第II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在第III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1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条件是:(P92)(P75)
答: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种商品的编辑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理解为: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数量MRS12,应该等于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P1/P2)
12、简述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P190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看
MR与MC的交点E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我们还应注意到,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如果厂商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利润一定是最大利润;如果厂商是亏损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亏损异地是最小的亏损。 13.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是什么?P289 答:1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 2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3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是间接的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直接边际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带来的效用增量。 14、图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并说明其特征。P296 答:图略。特征:它有一段时“向后弯曲”的,即当工资较低是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量。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工资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继续增加工资,劳动的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个阶段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15.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P214) 答: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第三,政府的特许; 第四,自然垄断。 16完全竞争广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位置、特征是什么?P194 答: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的,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广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17完全竞争广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P266 答: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它可以简单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边际产品价值VM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VMP=W 18.什么是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分为几种情况? 答: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分3种。 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用的市场上(或对不用的消费群)收取不用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代率MRS12 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1/P2<0。(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或者MU1/P1=MU2/P2。(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这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2、基数效用者是求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得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得边际效用.某一单位得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将每一消费量及其相对价格在图上绘出来,就得到了消费曲线.且因为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消费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P=。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解:消费者均衡条件: 可达到的最高无 差异曲线 和预算线相切, 即MRS12=P1/P2 需求曲线推导:从图上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分别绘在图上,就是需求曲线X1=f(P1) 4、用既定成本曲线来分析说明厂商如何来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组合的。答:既定成本就是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使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组合。模型为:C=wL+rK(L,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C为既定成本)再结和生产函数Q=f(L,K),两个方程联立算出具体要素投入量。即得到既定成本下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 5、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P0和Q0,在均衡产量Q0上,垄断厂商可以赢利即л>0,此时AR>SAC,其最大的利润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垄断厂商也可以亏损即л<0,如分图(b)所示,此时,AR<SAC,其最大的亏待量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在亏损的场合,垄断厂商需要根据AR与AVC的比较,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当AR>AVC时,垄断厂商则继续生产; 当AR<AVC时,垄断厂商必须停产;而当AR=AVC时,则垄断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由于AR<AVC,故该垄断厂商是停产的.由此,可得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其利润可以大于零,或小于零,或等于零.微观经济学第五版178页有图 6、什么叫市场失灵?为什么会出现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与“市场成功”相对.“市场成功”即聚集理想化的竞争市场使资源均衡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能力。这个由亚当·斯密粗略地推测的市场特点,在现代福利经济学中得到最明确的表达:(1)假如有足够的市场;(2)假如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按竞争规则行事;(3)假如存在均衡状态,那么在这种均衡状态下的资源配置就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当情况不符合此项定律的结论时,即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是低效率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失灵。根据施帝格里茨的观点,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1)个人自由和社会原则的矛盾。①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帕累托最优概念与社会公平原则不一定一致。效率与平等是市场无法自行解决的一对矛盾。②市场无法解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产生的矛盾。⑵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假定。如市场存在着的独占、垄断、过渡竞争等,都会引起社会效率的损伤。⑶某些领域不适用一般竞争均衡分析,尤其是那些体现效率递增的经济活动,如研究与开发等。⑷完全市场假定不成立。如完全的风险保障市场是不存在的。⑸信息不完备或信息无关性的存在。主要表现为:①私人的信息获得是有限的;②信息在私人交易中会发生扭曲;③市场行为主体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⑹存在不完全均衡,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如失业等。⑺存在外部效应。⑻公共物品是市场无法自行保证供给的。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A.分散决策的B.混合经济制度 C.基本经济活动受政府控制的制度 D.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的 19.假定某国2003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而2004年的物价指数为150,则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A.20% B.25% C.50% D.125% 2.低档商品的特征是()A.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 B.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C需求的交叉弹性大于零D需求的交叉弹性小于零 3.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4.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者的目标 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C.生产者的未来预期 D.商品的价格 5.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指()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6.对于任意商品,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这意味着()A.边际效用最大 B.平均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零 D.平均效用最大 7.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8.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A.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也不同D.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也相同 9.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10.在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A.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 B.销售收入减会计利润C.会计成本加显性成本 D.销售收入减会计成本 11.在短期内,生产者()A.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B.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C.不可调节可变要素的投入 D.可调节不变要素的投入 12.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达到最低点之后上升,其原因是()A.边际收益递增 B.边际收益递减 C.规模不经济 D.规模经济 1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则()A.供给量越大 B.供给量越小 C.供给越大 D.供给越小 14.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A.边际成本递减 B.边际产量递减 C.边际效用递减 D.规模报酬递减 15.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16.一般就单个劳动者而言,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1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减后增 18.判断市场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是()A.瓦尔拉斯均衡 B.帕累托最优 C.社会公平D.经济稳定增长 19.在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动,则预算线将()A.不会变动 B.平行移动 C.向右上方旋转 D.向左下方旋转 20.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A.产品转换率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 B.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C.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D.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外部 2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22.边际产品价值的定义是()A.P·AP B.MR·MP C.P·MP D.MP 23.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A.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B.垄断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C.寡头垄断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D.政府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4.在只有一种用途时,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C.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5.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A.部门加总法 B.增值法 C.支出法 D.收入法 26.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 A.集中决策 B.分散决策 C.计划决策 D.多个决策单位一起选择最优方案 27.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28.在“古典区域”,下面哪种情况会引起收入增加?()A.LM曲线不变,政府购买增加 B.LM曲线不变,政府购买减少 C.IS曲线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 D.IS曲线不变,货币供应量减少 29.财政收入中能够起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是()A.人头税 B.失业救济 C.转移支付 D.累进制税 30.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A.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31.中央银行最严厉的货币政策是()A.公开市场业务 B.变更再贴现率 C.调整法定准备率 D.道义劝说 32.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消费支出增加 B.储蓄增加 C.政府税收增加 D.进口增加 33.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A.发生地震或战争 B.技术水平提高 C.工资上升 D.石油价格上升 34.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A.均衡的市场工资率和均衡的劳动就业量 B.均衡的市场利率 C.均衡的市场地租率 D.均衡的市场汇率 35.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产品价格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劳动价格降低 D.劳动价格提高 36.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的条件是()A.实际经济增长率等于零 B.人口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等 C.意愿的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等 D.人口增长率为零 37.下列属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假设条件的是()A.存在资本折旧 B.生产规模收益递增C.存在技术进步 D.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38.“搭便车”现象,源于公共物品的()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39.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则()A.供给量越大 B.供给量越小 C.供给越大 D.供给越小 40.限制价格的条件下,往往会出现() A.黑市交易 B.超额供给 C.政府收购过剩品 D.均衡交易量增加 41.在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动,则预算线将()A.不会变动 B.平行移动 C.向右上方旋转 D.向左下方旋转 42.在短期内,生产者() A.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B.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C.不可调节可变要素的投入 D.可调节不变要素的投入 4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A.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B.呈现倒U型 C.由每一个产量对应的所有生产规模中最低的平均成本构成 D.先增加后递减 44.符合古诺模型的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 A.比垄断市场低 B.比竞争市场高 C.比垄断竞争市场高 D.介于垄断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 45.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排他性 D.有用性 46.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A.均衡的市场工资率和均衡的劳动就业量 B.均衡的市场利率 C.均衡的市场地租率 D.均衡的市场汇率 47.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48.下列属于一般均衡分析的是() A.研究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 B.研究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 C.研究消费者对茶叶的偏好 D.分析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和所有市场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49.厂商在保持投入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生产要素,如果产量的增加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函数表现为()A.规模收益递减 B.规模收益不变 C.边际收益递减 D.规模收益递增 5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51.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A.任何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B.任何生产者生产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C.任何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 D.任何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52.限制价格的条件下,往往会出现() A.黑市交易 B.超额供给 C.政府收购过剩品 D.均衡交易量增加 53.失业率是指()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54哈罗德—多马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条件的重要区别在于()A.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能否相互替代 B.是否存在技术进步 C.劳动增长率是否不变 D.规模收益是否递增 55.菲利普斯曲线说明()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替代关系 B.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替代关系 C.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D.当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5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A.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B.呈现倒U型 C.由每一个产量对应的所有生产规模中最低的平均成本构成 D.先增加后递减 57.符合古诺模型的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A.比垄断市场低 B.比竞争市场高 C.比垄断竞争市场高 D.介于垄断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 58.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产品价格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劳动价格降低 D.劳动价格提高 59.下列属于一般均衡分析的是()A.研究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B.研究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 C.研究消费者对茶叶的偏好 D.分析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和所有市场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市场机制为主要配置资源方式的经济中,政府的职能有()A.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B.增进社会平等 C.决定商品的价格 D.维持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 E.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 2.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A.流动偏好陷阱 B.挤出效应 C.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 D.时滞 E.商业银行的反应 3.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有()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B.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D.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 E.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 4.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有()A.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 B.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少数厂商 C.不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厂商生产具有差别的产品,并且不同厂商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 E.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5.下列有关消费函数C=a+bY的论述正确的有()A.a是自主性消费 B.b是自主性消费 C.bY是自主性消费 D.a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E. 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三、名词解释题 1. 替代效应 2.反垄断法 3国内生产总值 4..帕累托增进 5. 规模经济 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7. 供给 8法定准备金制度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边际效用?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简述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所产生的效应。3.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基本特点? 4.均衡国民收入受到哪七个因素的影响? 5.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五、论述题 1.论述“薄利多销”应用的经济原理, 2.什么是一般均衡?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第四篇: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