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下)
发展。错误
96分
1.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2.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错误 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原则是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正确 4.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其主要政策措施有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正确
5.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党建目标要求是建设改革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错误 6.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错误
7.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正确
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布局。错误
9.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十项基本要求。错误
10.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正确
11.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篇就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值体系[D]科学发展观
[B]科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
[B]加快建设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A]核心立场[B]基本要求[C]第一要义[D]根本方法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A]艰苦奋斗[B]改革开放
[C]务实求理
[D]求真务实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A]科学发展[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A]五位一体[B]六位一体
[C]三位一体
[D]四位一体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进共同发展
[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根本任务[B]根本动力
[C]内在要求
[D]第一要义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和谐社会[B]共同富裕
[C]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
2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A]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B]权利公平、分配公平、规则公平
[C]
[D]绝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根本任务[B]必然结果
[C]根本原则
[D]本质属性 24.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平
[B]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C]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式、消费模式25.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到2020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A]在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B]在优化结构和
[D]
[C]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兴国之魂[B]强国之路
[C]兴国之要
[D]立国之本
2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A]提高质量和速度和布局
2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A]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学技术现代化
2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优化结构[B]完善布局
[C]深化改革
[D]提高质量
[B]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C]
[B]优化结构和布局
[C]提高质量和效益
[D]完善结构
[D]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3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关系
[B]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D]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二篇: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下)试卷满分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100.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原则是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
正确 √ 生态效益相统一。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正确 √ 的指导思想。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党建目标要求是建设改革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A.正确
B.错误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十项基本要求。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7.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是建
正确 √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其主要政策措施有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正确 √ 家海洋权益。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
正确 √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布局。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
正确 √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第一要义
B.内在要求
C.根本动力
D.根本任务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
正确 √ 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上来。A.提高质量和效益
B.提高质量和速度
C.优化结构和布局
D.完善结构和布局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共同富裕
D.和谐社会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正确 √
正确 √
D.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兴国之魂
B.兴国之要
C.立国之本
D.强国之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 √ 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A.改革开放
B.求真务实
C.务实求理
D.艰苦奋斗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篇就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
正确 √ 入()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A.加快建设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
正确 √ 键? A.深化改革
B.优化结构
C.完善布局
D.提高质量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同步发展。
正确 √
正确 √
A.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B.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C.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D.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的正确 √ 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A.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B.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4.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正确 √ 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科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
D.科学发展观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A.第一要义
B.核心立场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A.绝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B.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
C.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D.权利公平、分配公平、规则公平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18.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正确 √ 年翻一番”。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B.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C.在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D.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9.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正确 √ 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A.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B.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
B.必然结果
C.根本原则
D.根本任务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十八大报告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是()。A.国内生产总值倍增
B.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C.外汇储备量倍增
D.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您的答案:AD
正确答案:AD 答案分析: 2.十八大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指出,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是保障人民的()。A.知情权
B.参与权
C.表达权
D.监督权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3.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行政体制改
正确 √ 革的主要内容有()。A.政企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社分开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调动人民积极性
C.维持团结稳定
D.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主要包括()。
正确 √
正确 √
A.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B.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D.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 √ 倡导()。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忠孝、仁勇、俭让、节义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7.十八大报告重申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析是()。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D.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没有变
正确 √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8.十八大报告强调,在当代中国,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
正确 √ 抉择是()。
A.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B.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C.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支撑
D.以教育发展为基础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9.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是()。A.机械化
B.信息化
C.电子化
D.网络化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10.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两个一百年”是()。A.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中国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军100年,成为世界第一强大国家
D.改革开放10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摘自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世人瞩目。“两会”上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相得益彰,更加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潜质。
【热点关注】
政治体制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专门阐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首先,报告明确“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解决了要不要改的问题。其次,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解决了改什么的问题。最后,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解决了怎么改的问题。
可以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具体实施和补充完善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法治建设,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们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但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所以报告中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我们应该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人民群众,这一意义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向前推进。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我国反腐败的力度很大,但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不到位,因此报告有针对性地强调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十八大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这一方面就会有更大的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人认为应该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也有人强调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从认识规律的角度来讲,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总结,进而想出解决办法,这当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从这一方面讲,尽快出台一些能够提振人民信心的举措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这样的灵丹妙药。但我们坚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不断地取得进展,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也必将越来越广泛。(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谢春涛)
【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摘自十八大报告
“实践证明,—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个国家的强盛也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热点关注】
24字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认同力凝聚力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共识”产生“合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需要最大可能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是对人民权益的保障,更是对人民平等发展权利的维护,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道德的普适要求,与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仁爱德义不谋而合。可以说,“三个倡导”顺应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会共同理想和追求。
实现“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如何保证自由、平等,尊重群众的创造力,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的基本权利,都需要相关的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和执行有力。
实现“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离不开每个人从我做起,自觉践行共同的价值追求。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点点滴滴爱岗奉献的行动,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在“春风化雨”中弘扬真善美,呼唤中国进步发展之“魂”。
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帜,鲜明亮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权戚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11月12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做客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十八大观察家”栏目时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强国战略,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个概括点出了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精髓。
刘玉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专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具有深意的。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使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标题,刘玉珠表示,对于“扎实推进”,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认识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全面研判了党情、国情、世情后提出的关于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对文化强国战略进行论述很有新意,深化了我们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开始就一直很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虽然当时是战争年代,但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始终注意发挥文化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延安的13年,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论述,诸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对文化的地位、性质、功能和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在革命时期对保证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21世纪,全党、全社会在奔小康的进程中,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这3个报告当中看出,我们党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第二,从工作层面来看,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以后,全党、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由于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而且包含的面也比较广,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更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把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形成共识是第一位的;其次,有政策才有抓手。有了要求、标准和政策,监督检查也更有针对性。光靠会议、文件,文化强国战略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发展文化产业并非权宜之计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此,刘玉珠表示,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提出的。
文化产业并非将文化产业化。刘玉珠说,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求,我们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因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好文化产业内容关是关键。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从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它在增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活动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刘玉珠表示,要充分认识到中央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要充分考虑到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的消费需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刘玉珠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加GDP比重的需要,因为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又好又快”,“好”是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快”是在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我们一是要继续凝聚党和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战略考虑;二是要将战略任务通过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体现出来;三是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是在体制机制上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这就是政府应该考虑的,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做环境,企业做市场”。这里的环境是指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刘玉珠说。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任重道远。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十八大提出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看待我国当前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问题?刘玉珠表示,文化消费水平是同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和实际的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的,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后才能考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解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但由于我们这两个方面同国外相比发展时间都很短,所以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是比较低的,目前从总体上看只达到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政府高度关注文化消费问题,正在千方百计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长期发挥作用的体现,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软实力是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刘玉珠表示,政府的推动应与企业相结合,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重中之重。
刘玉珠表示,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的侧重面是不完全相同的,政府是通过文化交流、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如,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国外建立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形式。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另一种形式,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与中华文化进行沟通、理解,达到相互尊重,这样长期积累,对中国的了解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真实,中华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方筱筠 陈叶军)
【延伸阅读】
中国文化迈向复兴之路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此后10年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发展10年,以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中国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
发展10年,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目前,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
改革创造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造力。舞台艺术领域,10年来,戏曲中的每个剧种都有十几部、几十部的代表作;影视创作领域,我国2011电影产量接近800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视剧产量多年保持在1.5万集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版发行领域,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品种、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
……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发展成果,已经为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10年,中国文化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中华民族将以文化的复兴迎来民族的复兴!(刘阳)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国情决定我国的政治制度
人类数千年政治文明史充分说明,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一定要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而国情又有多种要素构成,比如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所处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千变万化,从而也就决定了各国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维护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秩序,为后发国家选择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上事实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经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在不断进化,并在进化中彰显着独特的政治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时被党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做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敏锐而又深刻地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产生根源、问题实质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阐明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总病根”在于权力过分集中。80年代中期,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以此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系统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使政治体制改革有了一个初步蓝图。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据这一大战略,政治体制改革转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对行政机构与人员进行精简,并着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十五大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定位意味着在政治领域要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的政治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以此为据规范执政行为。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与其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迈出了平等选举权的重要一步。基层民主得到不断发展,规范化程度日渐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稳步推行,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纵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相关性。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要求,二者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事实上,由于我国传统体制中经济与政治高度融合的特性,决定了我们的改革没有也不可能将这二者严格分开。比如说,如果没有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家庭联产承包根本不可能实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也总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与调整等等。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政治再加社会和文化体制不能以简单的“线性结构”来认识,而应当将其看成是一个“网络结构”,各种改革相互牵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改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必须”和“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里提出的“两个必须”和“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体,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而成的完整体系。它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一些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还不能很好体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与革新。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借鉴而不拒斥,学习而不照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认真领会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对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文化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促进艺术创作中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能得到社会尊重,最大限度地焕发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坚持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重要原则。实际、生活、群众这些紧密联系的实践要素,历来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土壤和源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进程波澜壮阔,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求文化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源泉,歌颂他们的伟大创造,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培育文化事业骨干;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健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紧贴中国发展实际,紧贴国外受众的中国信息需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间参与、合作共赢的要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公民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落实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特别是应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诚信,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五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离不开广大群众的道德自觉,也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等领域的文化创作生产,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人民期待和社会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大力繁荣文化创作生产,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责,自觉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支柱、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把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作为根本任务,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作生产中,应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提升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不断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文化发展理念,推出更多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俱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浓郁的优秀作品。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文化需求,满足这部分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公益的实现。另一部分是基本文化需求之外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满足这部分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权益的实现,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才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把文化消费作为内生动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为此,应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与价值,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文化熏陶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别和载体的不同,而承载的精神即文化的灵魂是一致的,那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它们的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下100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经济)(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A.市场 B.制度 C.组织 D.高校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
A.公平B.效率
C.民主 D.平等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
A.农村 B.大城市 C.中型城市 D.小城镇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是民生之本。
A.就业 B.提高收入 C.养老保障 D.医疗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等方面推进一体化。
A.城乡规划 B.基础设施 C.公共服务 D.财政扶持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坚持()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A.工业反哺农业 B.城市支持农村 C.多予少取放活 D.农业支撑工业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正确 错误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正确 错误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正确 错误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正确
错误
第五篇: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上)考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2.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改革开放。(×)
4.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6.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不属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7.科学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8.当前,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
9.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0.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二、单选题
1.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B)A.外向型 B.开放型 C.外贸型 D.外生型
2.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C)。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调整经济结构 D.科学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A)。
A.节约资源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限制开发 D.降低消耗 4.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A.城乡发展一体化 B.统筹城乡发展 C.深化农村改革 D.工业反哺农业 5.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B)。
A.创新发展上来 B.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C.绿色发展上来 D.和平发展上来
6.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B)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A.建设 B.建成 C.建立 D.建筑
7.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C)相结合的产物。A.世界形势 B.党的建设 C.时代特征 D.科学发展
8.2012年(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A.11月8日-11月14日 B.11月15日-11月21日 C.11月22日-11月23日 D.11月2日-11月8日
9.我们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A)、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A.基本理论 B.基本制度 C.根本宗旨 D.根本方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
A.公平正义 B.社会和谐 C.改革开放 D.和平发展
11.(C)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
A.十七届七中全会 B.十八大 C.十八届一中全会 D.十七届六中全会 12.十八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C)。
A.坚持党的领导 B.加强依法治国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1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发展文化产业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人民为本 B.公平正义 C.改革开放 D.共同富裕
15.(C),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A.41227 B.41223 C.41221 D.41219 16.十八大报告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D)。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发展多种经济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C)。
A.根本方法 B.核心立场 C.第一要义 D.核心目标
18.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C)。
A.27.3万亿 B.37.3万亿 C.47.3万亿 D.57.3万亿
19.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A)。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 D.公平正义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个文明,两手抓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
三、多选题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B)。
A.封闭僵化的老路 B.改旗易帜的邪路 C.照搬照抄的死路 D.拒绝改革的旧路 2.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在外交和国际政治活动中坚持弘扬的基本精神是(ABC)。A.平等互信 B.包容互鉴 C.合作共赢 D.相互依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AB)。A.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D.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4.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涵的表述是(ACD)。A.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BCD)。
A.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 B.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C.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6.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ABC)。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7.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在于(ABCD)。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B.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十八大报告重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十八大报告关于十年成就明确提到的两个“世界第二位”是(AB)。
A.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B.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 C.外汇储备世界第二 D.科技创新水平世界第二
10.十八大报告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ABCD)。A.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