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

时间:2019-05-14 07: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

第一篇: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

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

卞胜武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那么教师就必须重视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体育学困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类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方面:一是先天不足,如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体弱无力、协调性差等;二是兴趣不浓,这类学生的性格偏好静,不好动;三是缺乏自信,有此原因的学生除了有前二种因素以外,还有一种是长期存在对自己各种能力都不自信的心理倾向,更不敢主动展示自我,或属于腼腆型的学生;四是意志薄弱,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好,吃苦耐劳的家务事少之又少了,出现了不少怕苦怕累、甚至怕脏怕出汗的情况。上面此四类原因,看似独立,但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甚至成为恶性循环。因此,解决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笔者根据这一年的教学摸索,总结出三方面的对策,对体育学困生进行矫正,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并跟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体现一个“爱”字。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中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体现成人的特征,但在心理上仍还有把老师当成长辈,希望在学习生活中得到老师更多的关心和认同,特别是在体育学困生面前,他们这方面的心理会比其他同学更突出。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如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时,语气要现得和蔼可亲,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安排场地器材方面,优先照顾;还有练习强度和

要求方面对他们作适当的调整。这样,通过时间上的积累,使体育学困生觉得教师是像其父母和亲朋好友一样关爱他,是个可以值得尊敬、信赖和亲近的人。第二、强调一个“趣”字。

任何一种兴趣的产生都是基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活动所体验到时的情绪上的满足,运动兴趣也是如此。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的产生原因中,兴趣不浓是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枯燥且与社会的群众运动没有直接关联,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动作的技术标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和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为了激发体育学困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在教材、教法选择上多花点心思。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多选社会和身边群众比较流行或时兴的一些运动项目进行同时段教学,如在NBA或CBA比赛的时间段,进行系统的篮球个人技战术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学,在遇上其它运动项目的赛事时,也可灵活安排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法的选择上,实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在准备活动和基本技能练习的过程,应不断变换教学的组织形式,使体育学困生对不断变化的练习环境产生不同兴趣点

第三、树立一个“强”字。

首先要运用运动需求的原理,树立强身健体的观念。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运动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运动愉快感,乐在其中

而使运动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强身健体是体育学困生运动需求的内在需求,特别是由于先天不足和缺乏自信者更需要此方面的需求。其次要培养一个运动强项,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许多体育学困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比较擅长且喜欢的运动项目,甚至对体育领域相关的知识和常识一无所知。所以,他们跟本感受不到参与体育运动以及对高水平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的向往和追求。

对于此类学困生,在教学中要针对他们想强身健体的内在需求,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指导学困生如何理解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的原理、如何进行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如何掌握动作要领、如何把握好运动强度、如何评价锻炼效果等

总之,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一个“趣”字,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激发体育学困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使其产生良性循环。最后要树立一个“强”字,激发学困生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后,还要帮他们培养一个运动强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体育学困生对体育的爱好和终身运动的观念。

第二篇:初中体育教学论文----浅谈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

浅谈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

师生——老师与学生。在学校,就是由老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在学校里面的任何一个人都是老师,都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无论是高至校长,下至搞卫生的清洁工。他们所做的事情,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在他们眼里,成绩好、听话的就是“优生”,反之为“学困生”。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学生总有好有差的。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学困生”。

老师对“优生”的关心很容易,因为“优生”在各方面都不错,自然会比较喜欢。但“学困生”则不然,而作为教师或班主任,最头痛难处理的也是学困生。这部分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思想和行为、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与众不同。他们多少都会受到教师与同学不同程度的冷落与歧视。但他们仍我行我素,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教育效果不大。这样的学生,现在越来越多见了。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学校中,优生占少数,而中等偏差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这无疑是给班集体的管理或教育工作加了难度。在教育事业当中有句话“因材施教”,对优生不能放松,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更要用心。只有针对不同的被教育者,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因此,要做好一名教师或班主任,更要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从心理健康教育学看

虽然统一称他们为学困生,但每个同学的心理思想都不尽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恨自己的“成绩错”、恨自己的“做不好事”。

这部分“学困生”的心理主要是有端正学习态度,但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他们拼搏、奋斗,但每次都失败,所以他们失去了信心。所以,对这部分同学,教师要多点找他们的优点,多给予肯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有自暴自弃特点。

这部分同学大部分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家庭教育学当中,有说到早期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成功的家庭的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失误与不足,将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与障碍。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所以,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多点关心与爱护,更要有耐心。因为他们缺少家庭的关心,没能得到家庭的关注,所以,教师要给予他们比其他同学的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同时也要和家长多勾通。

3、不当一回事。

这部分同学大部分是家庭环境比较好,在生活当中没有“辛苦”这样的概念,整天玩乐,不把读书当回事,混到个毕业就行。对于这部分同学,先从家长入手,得到家长的配合,那就容易解决了。

二、要全面的看待学困生

任何学生都有优点与缺点,作为教师最忌的就是只看到学生的其中之一面,就下定论。这样就不能全面的认识学生,会导致这个教师在教育时出现误差,没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因此,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放弃先入为主的观点,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有句话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学生能够成才,学会做人。而对待学困生,首先要做到用“诚”、“爱”来感染学生。

当然,要学生接受你,并喜欢、相信你,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试用以下几个方法:

1、和学困生站在平等的线上。要和学困生做朋友,先让差生感觉到你和他们做朋友,你是和他们站在同一线的,这样就也办了,千万不能以教师的身分去命令或强迫他们做事情。在和他谈心的时候,先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问一下他们的意见;几次之后,他们慢慢的也会说一些他们的事情。因为他们以经慢慢的相信你了。

2、在行动中表现。

对于学困生,不能和他们讲太多的道理、品德,因为他们不是现在才差的,以前肯定有很多教师对他们讲过很多的人生道理、品德,他们听得不想听了,听了也没感觉了。其实,那些道理什么的,他们都懂,只是没能做到。所以这些对他没有用的,只能用行动去打动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实施。比如:找一些真实的新闻故事片给他看,看后也不用说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3、利用生活

在生活中,是最容易接近学生的距离的,就是要容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帮助。因为,学困生在平时都是没人理他们的生活问题,大部分学困生都会表现得不在乎,其实有哪个人不需要别人去关心的呢?例如:有同学突然生病了,教师或班主任能及时的给予帮助和照顾的话,他会记在心里的。

4、培养学困生的兴趣

这要老师细心的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导学生的兴趣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看到学困生慢慢的改变,对我慢慢的接受与信任,这是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也是对我最大的成就感所在。对学校而言:“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学困生”就不会再“困”下去。

第三篇:德江县民族中学关于对学困生帮扶计划

德江县民族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

关于对学困生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关注特殊学生,促使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以爱的教育贯穿始终,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班级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教育为辅助的学困生转化体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变传统的说教管理模式为帮扶教育,改变单一批评为关爱教育,从而更好的体现我校所贯穿的爱的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进一步努力提高全面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教育教学特色品牌。

二、工作目标:

1、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加强均衡学科的发展,提高兴趣学科的发展,转化弱势学科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思路:

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分科发展,互助学习,跟踪评价。

四、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领导为核心,教育教学处为主导,年级、班级、学科组为主力的帮扶组织,通过教育教学处、年级、班级、学科组进行分类、分层、分科帮扶工作。组 长:张 黔

副组长:申宏军 宋天芬 熊 进 王 军 成 员 : 王 进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处,周芝宏同志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五、帮扶对象:以七年级的学困生为重点。学困生的分类:

1、学习困难学生:① 学生方法欠缺 ② 学科弱项 ③ 学习目的不明确

2、品行困难学生:① 不良行为(如迟到、上课不听讲等)② 品行不端(吸烟、打架等)

六、帮扶工作方法:

以爱的教育为主线,以尊重与赏识为基础。

1、注重建立感情基础,亲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的感情。

2、尊重人格、理解学生,为他们改正错误创造宽松的氛围。

3、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亮点。善于捕捉闪光点,对他们的一点进步,一次好事,都进行激励,使之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合理利用爱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学生逐渐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

5、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自尊是进步的动力之一,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养自尊心。

6、晓之以理,增强学困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7、引导他们树立适当的目标,分层教育,使他们有事可做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8、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转化成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兴趣爱好,使之尽可能的得到全面发展。

五、帮扶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我校帮扶团队的培训建设,借助专家指导,进修、参观、外出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每周 开展帮扶活动,每月组织帮扶工作交流和小结。努力做到帮扶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层次、有总结。

七、改进的建议

1、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伙伴教学”

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即学困生的“伙伴教师”。

2、把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对于“学困生”,教学目标不要求太高,内容的容量也要相应减少。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让“学困生”乐于学且学得会。注重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合理安排优差生的结对互助,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群体势,以强带弱,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帮助“学困生”前进。

3、改变方式,转平面的教学为立体的教学

因为这部分学生比较内向,所以将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走廊的两边,上课时的每个任务布置完,走到学生的中间,对这部分学生巡回查看,并主动进行个别手把手的辅导并适时表扬。这样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改变了教学方式,变平面式教学为立体式教学,做到“亲”,做到“学高”,做到“身正”,并且与学生建立民主 3平等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可亲”、“可信”,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利用情境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强调一个“乐”字,突出一个“玩”字。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困生也一样。利用计算机游戏和网络对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组织电脑绘画比赛,使不爱动手的“女困生”也愿积极参加,感受电脑的乐趣;组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比赛,使爱玩电脑游戏的“男困生”在玩中得到好成绩,培养自信。又如设计任务时多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学生往往会在一节课完成任务过程中,从上课到下课还一直流连往返着本节课的知识。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开心,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重评价,开展多方位的评价活动

为了对“学困生”活动全程进行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1)成长记录册。记录每个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辅导效果较好的一组两人都加1分/次,小组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探索新的技术加1分/次,作品创新度强加1分/次等等。(2)自我评价。每节课的结果保存于各班的自己的目录下,并把各班的个人的文件夹设为完全共享,每个学生设置一个自己的密码;其它学生可通过“网上邻居”查看同年级所有学生的作品;每一阶段的综合作品,我会根据学生的基础把作品进行分类,再由自我评价、同班学生投票、班外学生投票、教师评价四部分组成综合评价分。

八、工作步骤:

初期宣传、摸底工作;组织收集各类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分层、分类、分科归档;落实各部帮扶组织成员、计划、任务。总结相关经验,逐步建立“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长效机制。

2018年3月15日

第四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紫金县龙兴中学:李荫生

摘要: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无处不惨透着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浅谈了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现实的目的,而在行动上所表现出自觉地克服心理的过程。它是人类更高级有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受人的理智所支配和控制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它包括坚定的目的性、坚强性、顽强性、果敢性、主动性和自控力等。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养成了怕吃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控力差;对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终生坚持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能 1 力和习惯,而且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身体直接参与活动,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同时,体育运动中,学生会经常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在面对挫折和失败,冲击挑战的过程中,会使学生获得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会使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获得充分的调整和健全。所以,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体育运动对人的意志品质的塑造起着长久、稳定的作用。体育教师应把教学、体能训练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意志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体能训练的始终。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指导,同时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学生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紧张的学习、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方法(1)、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培养

体育教学中,最多的就是平常的教学,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每学年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各种意志品质进行培养。比如说,以中长跑为例,对于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女同学来讲,这是个“难关”。因为在练习中往往会出现头晕、呛咳、胸闷、腹痛等生理症状,不少学生感觉这样会有损身体,有害健康。加之平时的娇生惯养,他们不愿在练习时付出艰苦的锻炼,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学生的练习中消极应付,承受不了较大的运动负荷,影响了教学效果,意志也 2 得不到锻炼。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地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给学生分析解答产生头晕、呛咳、胸闷、腹痛等症状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说明它与“极点”的关系,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克服人体惰性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的锻炼价值,改善他们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脉搏测评方法,指导他们分阶段地进行自我评定或对照评比,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效果。资料表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中长跑有了更生动、更理性的认识,较大程度提高了学生中长跑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锻炼中去,做一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强者。又例,足球教学,现代足球的特点是对抗的激烈,无论是快速的奔跑中组织有效的进攻或是组织防守,还是在对手防守的情况下完成各类技术活动,都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勇猛顽强、沉着勇敢的意志品质。同时,足球运动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规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足球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增强行动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还有,足球运动又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场上的学生时刻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贯彻整体战术意识,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既能使学生在认识上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能排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实现教学预定的目标。

意志活动有意向、决心和坚持性等内部因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捕捉时机,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意志活动中不断表现和强化目的性、果敢性、坚韧性和自控性等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实行意志品质教学,一要进行方向、目的性教育,强调体育项目的规范性,克服学生的随意性、3 无选择性;二要进行自主、自立、自尊、自信教育,克服学生依赖性、依附性;三是创设磨砺意志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的意志的环境,促使学生的意志观念转为意志行为,在观念和行为的结合中增强意志品质。

(2)、通过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很好的增进作用。在体育竞赛中,个人的竞争意识来源于集体的荣誉感。学生个人会重视班级的意见,按照集体的要求行动。在比赛中,会关心班级中其他的成员,力求不损害集体的声誉,奋力拼搏,为集体争光。同时在集体意识的影响下,会积极地表现本身的才智。班级成员间也会相互影响,增加对完成目标的勇气,增加对集体的责任心。

体育比赛不但需要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取胜。从心理角度来说,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取胜,为了达到目的,参赛的学生会刻苦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为战胜别人,不畏困难,敢于吃苦。

这些都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同时,在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作用下,可以使学生在比赛失利或者被动下,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强者,不惧怕。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控力等意志品质均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可以每学期开展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思想。

(3)、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适当的益智性游戏可以增强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内容相当广 4 泛,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正确的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加入游戏因素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发展上肢运动的“推小车”、“平衡角力”;发展灵敏性的“掷沙包”、“打活靶”等,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体育游戏同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第一、体育游戏虽说是游戏,但是其一样有较为规范的规则,学生在玩时,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第二、游戏活动相当多数是集体活动,进行班级分组,分角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配合、帮助,竞争性游戏中,学生积极拼搏进取的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控力等意志品质同样起到较好的相当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与信心、承受能力等密切相关,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体育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上与他人交往,体味他人的尊重和通过竞争获得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和自尊,促使其不断努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健全的人格。参考文献:

【1】廖荣桢《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2】胡涛《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

第五篇:对中学体能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中学体能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一些看法

【摘要】学校体育不仅要锻炼好身体,保证完成在校学习任务,还要为其终生体育打好基础。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谈谈如何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良好的锻炼习惯与实用性作为教育重点,为其走出学校后,仍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运用学校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其系统化、信息化等多角度操作手段,继续从事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体验体育的乐趣。

【关键词】体能训练 教育

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一直还是学生按照教学排课的方式进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教师的授课方法与经验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训练学习的积极性。鉴于对终生体育的认识,在研究中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同时,其教学内容、方法与组织模式都要进行整体的改革,使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学会和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也要为其走向高校乃至社会后,仍能利用这些知识与技能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使其终生受益。本人从事普通中学体育教学多年,现对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结合自身实践,予以浅述。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一、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

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的动作,仍然是要注意反复练习和经常运用,以便不断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因为练习长期中断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各种条件(如利用电化及各种科学仪器进行教学)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术。

二、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所谓迁移,是指将已掌握的技能或知识运用于新环境之中以迅速适应新环境,即克服某类困难或完成某项课题的过程。从迁移的内涵上不难理解,迁移包含四个方面的寓意。第一,运用迁移规律者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新问题;第二,运用迁移规律者必须在新旧问题当中找出其相关相似相联之处,并且已有解决旧问题的经验;第三,迁移规律的运用不是永远的生搬硬套,它是一种活学活用,要用出新意,用出创新;第四,每一次迁移规律的运用都是一次经验再积累,再升华的过程,•只有注意总结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将来再次出现的问题。

迁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广泛现象,而体育教学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因此迁移规律如被科学灵活的加以运用,将在诸多方面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提高。

第一、运用迁移规律,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已有经验的概括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分析、理解、体会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理论、动作熟练地说出、做出。“一个优美娴熟的动作往往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概括”。而且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霎那的迁移便是厚积而勃发的霎那飞跃。”例如:学习体操的踺子后空翻动作之后,就十分有助于撑竿跳高的起跳腾空动作特点的形成。“对已有经验的概括越凝炼,实现迁移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暂”。

第二、反复练习待迁移动作,认真分析新动作要领,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情境间相同性或相似性的敏察与辩析。这种能力只有多举例证,多模仿、多练习、多听多想才能“顿悟”。例如;“在跳的助跑技术”与“短跑的加速跑技术”之间寻求迁移规律,只有靠反复分析、练习才能得以实现。当然,在两个相似的学习情境中,先前的学习与后来的学习之中包含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发生,后继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容易。

第三、根据技术动作的特点,抓好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实现迁移的主要条件,它将有助于最佳辅助性练习的选择和动作的创新。例如:栏上动作是跨栏跑技术的重难点,该动作又分起跨腿与摆动腿两个技术环节。因此,应选择以分类重复--强化提高为目的的辅助性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这样将有助于迁移的形成。

三、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的价值探讨

相关数据表明,学生近几年来近视率居高不下,其它生理健康指标在发展方面有高有低,没有显著差异,而唯有代表青少年体质相关密切的耐久力指标,明显有连年下降趋势。这是令人关注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对耐久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耐久力的生物学分析

耐久力项目的比赛历来被誉为是心脏的较量。生理医学研究发现,有45%的长跑运动员左心室肥大,而左右心室均见增大的约占20%,这种增大是由长期的进行耐久力训练使心室容积负荷增加,因而心室腔发生了适应性增大,使心容血量增多,它的每搏输出量增加,以保证途中跑对肌肉有更多的血液供应。科学工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等技术对马拉松跑运动员的心脏进行检查,证实这些运动员心室壁并无显著肥厚。但心室腔较显著增大,所以说,要获得良好的耐久力,那么首先就要锻炼强大而有力的心脏。

(二)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耐久力的训练

(1)要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向学生讲解对耐久有力有氧运动锻炼身体的好处,要让学生认识到耐久力比赛不单纯是名次的比赛,而真正的是指人体重要器官的较量,要让学生认识到锻炼可利用心肺使血液大量吸收氧气,它可使头脑清楚,工作学习效果加强;再之在大量吸气过程中,它的深吸深呼过程就是隔饥助间饥腹饥肩带肌和背肌参与活动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可促进胸部增长和内脏发育;利用大量业余训练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身高、胸围、肺活量、心脏每搏输血量等数据的变化,从生理基础原理向学生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重视耐久力锻炼的意识。

(2)在耐久力锻炼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长跑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呼吸节奏问题,即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意念导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生在跑步时让学生默念“两步呼吸练长跑,心情愉快成绩好”;又如学生在“极点”过后让学生自己心里默念“脚下生风,越跑越轻”等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3)要有较长时间的匀速跑练习,因为有氧代谢是耐久跑的核心,这是让人体各器官系统适应耐久练习,锻炼强大心脏工作能力的好办法。在匀速跑时,心率应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这种匀速的长时间的跑不易疲劳但又使心脏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工作,能得到很好锻炼。

(4)要有较长距离的间歇跑练习,在匀速跑时心率总维持在一个中等水平,这是一个不足,而间歇跑可使强度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心率跳动次数来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在一个距离跑完后心率要求达到每分钟170―180次,然后休息至心率恢复到每分钟120次左右再跑第二次,这样心率再达到180次的高限,它和匀速跑交替配合使用可互补不足,作为耐久力间歇跑每次距离应在800―3000米。

(5)在生活中人们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耐久力,如走路、上楼、骑车子等,要善于发现与提高耐久力的相同处,可参考以下方法做:①利用医学保健监测法,让学生用齐步走的速度(每分钟100-120步)上一般的五层楼,上去后心脏跳动次数,每分钟不超过原心率40%,没有明显的喘气现象,说明心肺功能好;②学生上楼锻炼前,鼓励学生在楼下进行3-4次深呼吸,这对心肺锻炼有好处,古人云:“登楼如登山”,它的锻炼价值很有相近处。

(6)锻炼要全面,要注重横向提高耐久力的效果,耐久力的锻炼不应只限一个项目,应安排一些其它所喜爱的项目,安排合理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它们都能为提高耐久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提高耐久力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应在学校大力宣传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提高自觉锻炼意识,把提高全民素质当成百年大计来抓,为青少年终身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建议教育有关部门在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时要加大提高耐久力教学内容的比例。在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要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要让人们认识到,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出色,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亚于家庭作业,实际上优秀学生往往“玩象玩的样子,学习象学习的样子”,只有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才能对提高耐久力起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系统科学与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3]论人体科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下载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体育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体育组王士龙 紧张忙碌的学期结束了,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对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如下: 根据期初制定的学困生......

    体育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体育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刘长征 体育教学中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对学习行为习惯的要求与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控制,尤其是自我控制......

    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工......

    中学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体育教学心得体会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力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和健康意......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2篇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贯彻“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体育中考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这个学期我仍然担任初中体育教师,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教学工作: 初......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鸡街乡九年制学校 左志荣 这个学期我仍然担任初中体育教师,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