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马哲论文)
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梦,浅析社会主义理想实现进程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轻工与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付诗尧 201130360129 高中的时候我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并没有真正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现在跟我一般大小的九零后青年们一定也有这样的疑惑,因为我们打记事以来就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经历了重重磨难而重新站立的中国。在这样一个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国家里,我们对共产党的认识自然就会比较狭隘,直到我读了这本老师推荐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我才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提出了其基本原理: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所担负的是历史使命,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指导着工人阶级运动和前进的方向。里面的那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更是为无数人传述。其中“两个必然”的论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虽然资产阶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生产了巨大的资本财富,但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愈演愈烈的,所以站在广大劳动人民这一边的无产阶级将取代被人民所不满的资产阶级。《共产党宣言》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有着明确的阐述,邓小平关于建党的理论就直接体现了这些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阶级性和先进性,其根本任务是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建立的政党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的阶级政党,和其他工人政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这一点和其他的工人阶级组织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共产党人并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 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但是,共产党又不是一般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正是由于共产党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中国才能将共产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制定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今后一步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虽然没有使用“经济全球化”这个词, 但是多次使用了“世界市场”、“世界”、“全球”等词。马克思主义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财富, 正如《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它使人和人 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经济全球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也将成为可能,或者说是必然。那么中国要想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依然固步自封,必将被世界淘汰,因此,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适应世界潮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创举。但是,矛盾时时存在、事事存在,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表现在多个领域,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的一大课题,也是新时期下,党和人民要处理好的一大命题,只有从现实情况出发,深入调研和实践,才能得出正确认识,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才能实现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
如今,《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如此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唯物辩证法是永不退色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到如今,我们受过了这么多思想文化的熏陶,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前进之路,更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当前遇到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全国上下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实现个人心中那个伟大的抱负!
第二篇:马哲论文 读《共产党宣言》(小编推荐)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我们确实也都承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大相径庭的价值观,这导致看待任何问题的出发点完全对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人都是逐利的”这一观点。也许这也是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成立的基本假设吧。
资本主义追崇的是过程公平,即保证同一起跑线,至于造化,还看个人。而社会主义更强调的是结果的公平。当然,资本主义的这种过程公平其实有它积极地一面,比如,美国文化现在已经将这一点体现到了极致,在那些怀揣美国梦的人们的心中,在那一片土地上,一切都有可能,永远都有希望。但是,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明确表示:“我代表着的是广大美国民众的利益。”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这样一种残酷的竞争意识,已经上升到国际领域,已经不仅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麻木与冷漠了。并且,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哪里是起点?是每个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算起吗?显然不是,财产、地位、权利的继承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生来就是不平等的。那这个起点在哪里?难道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奴隶制社会的那一刻算起吗?在那样一种宣称起点公平而实质注定不公平的社会中,无产阶级只能联合起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才能追赶上原本起点比他们高的资产阶级。
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或多或少的,心照不宣地,把工人作为与资本对等的一种生产资料罢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眼里,不过就是一种有意识的生产资料了。工人工资一再降低,到达一个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水平,其实,这与定期给机器进行检修,进行维护的性质已经一样了。人的物化程度已经很严重了,例如19世纪时著名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一条:为工人开发一套最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每一个工人都按照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工作,像一台事先编辑好程序的机器。读了《共产党宣言》,才意识到卓别林这个电影人物的讽刺意义。
我也不否认,泰勒的理论也许已经过时,后来的管理学者研究出了更多“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也确实反映出了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渐渐开始关注人了。可是现在的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再次反映出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本质就决定了工人阶级的生命一定得不到应有的尊敬。我并不是说资产阶级的道德问题,也不是说他们没有良心,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价值出发点不同。我只是想表明,这种对生命漠视的生产方式存在着它不可磨灭的弊端,并且这种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不合理性。在国外,向富士康这样进行“军事化”管理的企业大有所在,它们对自己结果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引以为豪,乐于享受自己企业因为“高效率”而带来的丰厚利润。这种生产关系其实导致了更扭曲更让人痛心的后果,据说因为富士康给跳楼员工家属丰厚的补偿金,使得补偿金已渐渐变成了一种对跳楼自杀产生了激励作用。这早就了一种多么畸形的心理状态,它使得人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就富士康方面说,由于加薪,高额赔偿造成人力成本的被迫迅速提高必将使得郭台铭想要寻求一个更廉价的人力市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内地的社会已经容不下这种生产模式的时候,富士康也许将回到台湾。以上即是从富士康这一家企业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劣根性与发展模式。
可是,这么多的财富全部集中在了少数资产阶级手中。一方面,本身财富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相对比例关系,即是说,问题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内部的财富分配问题了。另一方面,即使资产阶级肆无忌惮,毫无保留地铺张浪费式消费,整个社会仍然有大量财富没有被利用起来。原因很简单,原本属于这个社会中所有成员应该享有财富被少数人占有了,而他们能利用的毕竟是有限的。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这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资本的充分利用使得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日趋膨胀的金融泡沫也在越吹越大。并且,很多金融监管的不严格,其实,很多并不是监管不严,而是法律体制的不完善给了大量投机者以空子可钻。2008年金融危机中,那个掠夺了大量中国富豪财富的金融衍生产品Accumulator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从我们的价值体系看,资本主义没有良心,但是从他们的价值体系看,他们没有做违背法律的事情,他们只是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财富。这不是良心的问题,是价值出发点的问题。
总之,由于价值出发点的迥然不同,使得资本主义在我们看来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两种社会制度无所谓对错。是合理性问题,当资本主义于社会的负面作用已经到达无可容纳的地步的时候,它自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
第三篇:读马哲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
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发展。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康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第四篇:大学生马哲课上论文 读矛盾论有感
我看大学生就业中的“矛盾论”
---浅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在市场经济中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今天,他的对立统一规律在现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有幸拜读了这篇著作后我想到更多是我们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的启迪,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矛盾论中的很多观点和主张都很重要。
众所周知,自从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诱发了全球金融震动。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经济大鳄出现巨亏或濒临破产,银行、证券、房地产从高峰跌入低谷,危机风暴波及各行各业,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宣告到来。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而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看待的今天,同样纳入市场供需关系的范畴,在供需关系出现严重矛盾的情况下,使得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迷茫。很多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这势必会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市场的竞争。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毕业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大量员工被“裁”等现状凸显在我们面前。不少急于就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采取“自降薪酬”来博取优势,而更多的是自己仍有较高期许的人陷入“供求两难”的尴尬境地。其主要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
矛盾一:持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与不断减少的工作岗位数的矛盾
由于最近几年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大学文凭变得越来越普遍,大批量的毕业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冲击,需要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岗位来弥补,但事实情况确实经济危机造成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大量员工被“裁”。矛盾二:就业与择业的矛盾
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如果先择业后就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恐怕就要失去很多就业机会,那么,吃饭和立足就成了问题;如果先就业后择业,那么,很可能与职业发展的主干线偏离,造成职业生涯紊乱,等再次回到主干线的时候,就走了一段弯路,这段弯路所用的时间成本,可以使一个人远远落后于当初同一起跑线的其他竞争者。在金钱上可能没有损失,在职业发展上却是损失了、落后了。
矛盾二:大学生与蓝领的矛盾
曾经因为就业困难,一些大学生去做了蓝领,但是这样做,所学的知识用不上,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一种浪费,而企业所要求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正是他们的欠缺,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形成人岗不匹配,所以就形成了与白领不匹配,与蓝领更加不匹配的状态,大学生必然情绪低落,需要极大的耐力才能渡过这个矛盾期,而具备这种耐力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所以,频繁跳槽、待业和就业交替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天长日久,懒于工作,一些人就成了“啃老族”。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不能被忽略的矛盾,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各国政府也都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有的提出“政府资助、自谋出路”,有的是“提早行动,考虑回乡”,而有的则是“自我雇佣,加强培训”。而我国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很多举措,但要想力转局势实属不易。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如果某事物被多次提出后,人们便会下意识里认为该事物以成为过去时,成为陈年旧事了。金融危机是发生数月了,报上网络上每天都在关注金融危机的事情。而随着金融危机持续进行着,这方面的报道却较以往有所减少,人们的反应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那么面对这些严峻的矛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想首先是要有准确的职业定位。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评估自己时,首先要弄清你一生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是想踏踏实实地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弄清什么对你最重要,是小家庭的幸福还是事业上的成功;弄清你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是希望自己腰缠万贯,名利双收还是怡然自得。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积极地规划并有目标地选择一种可以表现出自己价值的职业,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第二是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我们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然后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网络、外语、谈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最后想说的是,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应该有个好的心态。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诚然,由于受压力、焦虑、浮躁等情绪影响,仰或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甚至挤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绝不能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哎。矛盾的斗争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金融危机虽然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毛泽东同志用“新陈代谢”比喻矛盾的转化:“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情况不是永久不变的,“危机”,有危险就有机遇,我们应该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信心到社会中去竞争,去搏奕,去接受新的东西。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金融危机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了现实,认识了自己。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通过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矛盾论》中收获一些东西。
第五篇:马哲读书笔记之《共产党宣言》
马哲读书笔记之《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的经典〈共产党宣言〉已经在我们的世界流传了157年的时间,它曾经在那混沌的岁月为我们的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努力冲破了黑暗的统治,我们才能得到今天这样来之不意的美好生活。用鲜血铺成的道路下,是〈共产党宣言〉的无穷力量。正因为有了它的支持,我们的无产阶级才能带着他们那无畏的勇气冲向敌人,将我们的敌人打击得体无完肤。
全世界的革命是胜利的,〈共产党宣言〉的力量是伟大的。革命借着〈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力量,捅破了黑暗的天幕,为雄狮的苏醒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光亮从破口处穿刺而入,到达了森暗的大地上,射入每个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沸腾了他们的一腔热血。或许我们的敌人没有想到,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的力量竟然会是如此的强大,给了他们措手不及的狠命一击。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同时把握住时代的特征,不仅从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所提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设想,找到了一条属于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让马克思主义精神登上了另一个高度,达到了新的阶段。
接下来呢?接下来是沉睡千年的中国,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醒了过来!毛泽东没有照搬俄国革命的城市包围农村的方式来进行中国人自己的革命,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想结合,给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方针。毛泽东知道,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这样的教条主义是行不通的,很可能还会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所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一条正确道路。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而这次的飞跃的成果也就是我们指导我们中国发展多年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对我们的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帮助下,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创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留下了伟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而纵观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痕迹仿佛在我们的社会建设中逐渐淡去,但是实际上呢?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一直都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结合,并且考虑到中国现今的实际情况而创造出的适合中国发展的思想道路。这也是把握住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沿的重要表现。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在胡锦涛主席的带领下,努力创建出中国的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近期的又一大举措,同时,它也是证明中国的道路一直都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的又一重要证据。
可以看到,中国走到如此辉煌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精神给我们极大的帮助。〈共产党宣言〉涵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所以不得不说它是一部举世共享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