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处学习调研报告总结

时间:2019-05-14 07: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合作处学习调研报告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合作处学习调研报告总结》。

第一篇:校企合作处学习调研报告总结

校企合作处

学习《赴广东考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总结

《赴广东考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下发以来,我部门组织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开深入讨论,探讨如何“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学院“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这个关键做出积极贡献。

我部门根据调研报告内容,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对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订单班”的建设,现形成初步建议两条如下:

一、与知名企业加强深度合作

按照学院关于加快推进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根据我院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订单培养”为主要内涵的校企合作整体思路。学院决定,依托广安职业教育集团,联系3-5家知名企业(年产值达2000万以上,与我院专业联系紧密,且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实施深度合作,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

二、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

根据《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快制定几项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强化订单培养工作,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结合学院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订单培养”为主要内涵的校企合作整体思路,具体建议如下:

1.学院成立订单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协调、组织工作。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人员由各系自主确定。

2.学院院领导牵头完成一个“订单班”的联系工作,带队深入沿海考察,审查各调研小组的具体实施方案。

3.校企合作处负责联系和接受各类用人单位“订单”培养的意向和人才规格要求,并及时反馈到各系和相关部门;负责对订单协议(合同)的审核与管理。

4.教务处负责学生入学前或培养期间需组建“订单班”时的专业计划落实;对各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5.各系负责本系相关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组织和实施。具体负责做好本系订单学生的宣传、发动和遴选工作、培养期间的教学运行与学生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处

2014年10月30日

第二篇: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职业中专校企合作的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问诊中等职业教育,我校近期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我们先后用15天左右的时间,分别对我校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我校与多数教师、近10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座谈,对56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沟通访谈,其中包括参与我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企业。并查阅了我校和其他方面的大量资料,重点围绕如何“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办好特色职业学校”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企合作调研数据

1.在调研的企业中,关于招聘的员工来源一项(可多选):有41家企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占73.2%;24家选择应届中职毕业生,占42.9%;23家选择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占41.1%;9家选择进城务工人员,占16.1%。

2.关于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可多选),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团队合作与沟通54家,占96.4%;职业道德素养53家,占94.6%;吃苦耐劳51家,占91.1%;专业技能46家,占82.1%;选择积极进取及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各43家,占76.8%;另有两家提出了创新能力。

3.目前56家企业中,聘用中职毕业生的有36家,没有聘用的20家。在招聘员工时,与其他求职人员相比,更倾向中职生的哪些素质(可多选)一项中,选择职业道德素养的39家,占69.6%;吃苦耐劳精神35家,占62.5%;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5,占62.5%;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29,占51.8%;专业技能水平27家,占48.2%;积极进取23家,占41.1%;专业基础知识的16家,占28.6%;仪表举止15,占26.8%;职业资格证书4 家,占7%。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意的7家,比较满意的37家,不满意的5家,弃选的7家。4.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中职学校需要改进(可多选)的选项中,选择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的39家,占69.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37家,占66.1%;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36家,占64.3%;更新专业理论教学的19家,占33.9%;改善专业设施设备13家,占23.2%;提高教师技能水平的10家,占17.9%;空选的2家。

5.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图标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9家企业进行了选择,6家空选,1家暂时无任何意向。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有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臵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和涉及行业机密等。

6.目前企业与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的合作有(可多选)

7.企业接收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做法一项中,17家空选。在其余39家企业中,选择①学生顶岗,师傅指导的13家,选择②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的13家,选择③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的5家,选择④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1家;同时选择②③、①③的各3家,选择③④的1家。

8.关于“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生工伤事故,哪种做法比较合理”一项中,选择①政府按人头划拨保险经费,由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的23家,②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购买保险,学生个人支付的15家,③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税前扣除的3家,①③共选的5家,①②共选的1家,1家提出了“按国家有关保险法律条例”进行处理,2家提出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空选的6家。

9.关于“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多选)一项,认为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的31家,占55.4%;缺乏合作机制的27家,占48.2%;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的23家,占41.1%;缺乏合作平台的21家,占37.5%;缺乏系统保障机制的19家,占33.9%;企业无意识参加合作的10家,占17.9%;学校缺乏主动性的5家,占9%;空选的3家。

10.“如果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希望政府提供哪些优惠政策”(可多选)一项中,选择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的40家,税收优惠的34家,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的29家,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给予相关荣誉称号的29家,还有2家企业提出了嘉奖,空选的4家。

11.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主要担忧(可多选)的是:选择学生安全的44家,学生管理36家,生产效益30家,实习劳动报酬23家,设备损耗10家,空选3家。

12.关于“在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最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服务或支持”(可多选)一项,选择用工优先的26家,解决员工培训的17家,专业技术支持的17家,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的17家,宣传企业品牌的17家,提升生产效益的15家,资源共享的12家,空选的5家。

二、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问卷的数据与实地访谈的情况,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看法和观点:

1.企业在聘用员工时,愿意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是应届中职毕业生,再次是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单就中职生而言,在工作中虽不如前者上手快,但起薪水平低,数量多,且易管理;相对后者而言,中职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在招聘员工的来源中占42.9%。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企业满意及比较满意率占78.6%,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所以,中职生还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

2.与其他求职人员相比,企业更倾向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改进的前三项依次是: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3.关于目前中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主要集中在品行、素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多数企业认为,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自制力差,个人主动意识不强,进取心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差,责任感不强,缺乏自我批评意识,社会经验不足,环境适应能力需提高,心理承受力差。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有欠缺。4.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学校的重视,但企业参与度并不高,校企间的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已开展的合作基本属于较浅层面。调研数据表明:55.4%的企业未参与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39.3%的企业仅是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基地;此外,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各占10.7%,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等深层合作的企业不足10%。而且,企业接受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基本上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或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而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仅为3.6%。

5.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专业,如餐饮服务与管理、烹饪、数控、电子专业、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等,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而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太高。近几年,我校在维创电子器件代工企业及余姚星月磨具厂、晨鹰服装公司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有近500人。2010年1月21日又与民营企业潢川阳光酒店签订了意向性联合办学协议。协议中双方约定,我校实训楼圆弧及北侧1-7层是我校与阳光酒店联合办学的场所,作为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公关礼仪等相关专业的培训及实习训练基地。在与晨鹰服饰的合作中,我校免费为其提供服装生产车间及办公场所,晨鹰服饰免费为我校提供服装专业学生实习设备和实习场所并负责对甲方学员进行培训和实习指导。因此,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而且,学生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

6.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主要集中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校企文化交流,为职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不愿意参与的是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臵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和涉及行业机密等。7.关于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处理办法,虽然都是为学生办理保险,但企业更倾向于由政府划拨经费或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购买,明确传递出企业规避风险的信息。

8.对于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占居前三位的是:企业认为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缺乏合作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71.4%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60.7%的企业希望获得税收优惠,51.8%的企业希望能够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和在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或给予相关荣誉称号。

9.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最主要的担忧是学生安全(占78.6%)和学生管理(占64.3%),其次才是生产效益(占53.6%)。

同时,企业最希望得到学校用工优先(占46.4%)的服务或支持,其次是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宣传企业品牌,这些各占30.3%。

三、调研结论

1.校企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而且校企合作基本上呈现校“热”企“冷”的态势。校企合作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中职学校热切期盼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企“冷”的根源在于:

(1)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不甚明晰,甚至部分企业存有认识误区,认为培养学生是学校和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参与中职生的培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没有培养学生的经验等。而事实上,从长远角度看,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增加企业负担,从人才适用性、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说,反而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本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责任和义务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并未得到足够的强化。而且在劳动资格准入制度实施之前,企业不需要为人才的成长成熟即教育支付培养成本,使用劳动力没有额外的代价。

(3)学校除了提供劳动力外,很少能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求的东西。中职学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术支持;中职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入职初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可用但不好用,不能令企业十分满意。

(4)现在的学生第三年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直接把学生推给企业,学生面临着到社会人的角色巨变,由此出

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企业则因为没有学校的参与而将学生作为员工而非实习生看待,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企业对中职生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

(5)企业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因,很少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专业建设或教学,为学校投入实习实训设备的更少,不超过1%。企业虽然可以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因为技术和商业信息的保密问题,一般并不情愿学校教师深入企业。

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调研中,部分企业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合作的平台而止步不前。

(1)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做依托,企业难以承受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难以得到补偿。

(2)学生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学校指导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安全、薪金待遇等都成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学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不愿承担责任,监管难以到位,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此外,校企合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企业对使用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困惑和忧患: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心理承受力差,责任感不强。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①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从未考虑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能为企业做什么。

②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强度、强化工作待遇,于是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于是采取一走了之手段,很多学生还返回学校要求再次寻找工作机会,总幻想后面会有更好的工作。

③制度约束力不够。没有任何措施、制度约束学生随意走开的行为,所以纵容了学生的这一做法。

④对专业没兴趣。许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是因为家长的意愿、该行业收入情况、学费的多少而非发自学生内心兴趣,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等因素,他们缺乏自制力、没有责任心,难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四、对策与建议

要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是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与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规,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并积极扶植和发展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解除企业对学生安全、学生管理和企业利益保障等后顾之忧。

2.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1)加强学生做人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取决于专业知识

和技能水平,更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在调研中,被调研企业一致认同的是:任何人要想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技能水平不足企业可以培养,而责任感欠缺、态度不端正、吃苦精神不足则是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在今天,企业出售的并不单是产品,更主要的是服务,服务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2)切实做好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期和适应期,而事实上顶岗实习已退行为变相的就业,学生的实习管理和指导不能有效落到实处,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稳定性差、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固然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在一定层面上,与其说是品行素养问题,不如说更多归于适应问题。如果在这一时期,学校监管到位、指导得力,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引导和化解,使学生依然保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无助感,那么很多问题是可以消泯于无形中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第三年的实习管理工作,设立驻厂教师,联合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严格落实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把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综合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毕业证书。

(3)加强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面向企业的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教师(不仅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员工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学校员工文化也有别于企业文化,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但教师并不真正了解企业,对企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所以,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空洞而苍白。教师必须到企业去学习、调研、见习,有能力的要顶岗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氛围,对其有深层次的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技能学习的层面。(4)做好常规教学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也应体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而在实际中,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仅限于政治课教师。此外,专业课重技术忽视素养,文化基础课日益被边缘化,其育人功能也日益被削弱,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实效性差,流于形式,所以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调研中企业反映最多、最强烈的不是学生的技能问题,而是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综合职业能力问题。很多企业不愿接收中职毕业生,但在“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是否满意”一项调查中,12.5%的企业选择了满意,66.1%的企业选择了比较满意,仅有9%的企业选择不满意,12.5%的企业弃选,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职校生不笨,能力也未必低,只要顺利度过了角色转换和工作适应期,职业定位符合实际,就业心态平稳,能够塌下心来认真工作,企业对中职生还是认可和接受的。

(4)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剖析工作岗位,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重新调整课程设臵,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不再仅是理念倡导,而且能真正落到实处。

(5)突出教育特色,实现个性化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勇于承担、善于合作,能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不断或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选修课、专业二课堂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激发潜质,提升专业

兴趣,提高综合能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涵,目前志愿者活动群体化,对学生品行培养和能力提升等作用有限,学校可以尝试为学生提供到社区、福利和慈善机构做义工、志愿者的机会,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内涵,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勤谨敬业、负责任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基本的准备。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三篇: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是利用校企双方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教育模式。近几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我院“迎评估,促创建”的关键时期,分院一系列校企合作工作进一步展开,确保学院迎评促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分院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国务院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教改,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合作基础初步建立,合作模式逐步多样化。近年来,分院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分院的实验实训设施,目前,分院已有油层物理实验室、化学品实验室、水泥浆实验室、化学品合成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近十多处实验实习场所,基本满足分院石化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要求。分院还先后与本地区石油大型企业—延长石油(集团)股份公司,沿海大型电子企业、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建立了长效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延长集团下属企业、延安石油机械厂、永坪炼油厂、川口采油厂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合作企业的用工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体验企业的管理环境和氛围,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他们动手能力。此外,分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首先,提高了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明确,对口就业率和稳定率提高,分院06级石化类部分毕业生目前已与内蒙古龙旺集团、上海中曼钻采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其次,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合作企业岗位技术要素,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制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

再次,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通过深入企来观摹生产实践,能有效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新要求,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院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合作力度不够。一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不多,签订协议的企业规模不大,很难满足对口就业的需要;二是学生参与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技术革新、项目攻关等活动没有开展起来,一方面高职生刚刚走向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一方面,企业一般都具有这方面的人才,并不热心学生参与这方面的活动。三是双方互动不够。学校没有到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如开展课题调研、项目攻关等;企业也没有深入学校开展有关教学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师资等方面援助。

2、部分专业难于找到合作企业。从分院学生分布情况看,计算机、财会、石化类专业学生几乎占据全校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但从这几年学生就业去向看,有近40%的学生难以在对口岗位就业,即使是在对口的岗位就业,也很难成批量安排在一个企业。大多是依靠学校或学生本人通过各种渠道,化整为零,寻找实习(就业)单位。因此,这类合作的企业难以寻找。

3、校企合作是“一头热”。在寻找合作伙伴中发现,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校企合作”的不多,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认为培养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即使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同样可以招聘到所需人才;有的企业由于生产任务无定数,用工需求难以预测,对于安排学生进厂实习尤其是进行适应性实习,一般企业不乐意,担心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

4、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教师数量少,课程任务重,专业课教师平均每周达18节以上,加上暑期忙于招生工作,只能利用寒假安排少量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而且实习时间不足一个月,因此,难以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实践二个月”的规定要求。

三、几点思考

从我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要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应力争国家、政府、企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配合。

1、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一是要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二是要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以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2、要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政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或经济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要加大“用工准入制度”的监管力度,控制低素质劳动者非合理性就业,以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实习(就业)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3、要从政策引导和约束两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企业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在经费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鼓励下属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作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4、作为学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学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校企合作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篇:校企合作报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建筑装饰专业

校企合作报告

二Ο一五年十二月

近年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各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校企合作”战略,人才和校企合作工作稳步推进,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我专业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为学校和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先后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等10个地区的16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专业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目前,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人,均为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学历。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我专业教师均达到了研究生文凭和讲师职称。

(三)实施四大提升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通过培训班、公开课、竞赛、观摩等多种方式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实施骨干教师校外培训。通过选派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到企业,提升了教师的视野。三是实施教授培育与激励工程。2009年实施教授培育与激励工程以来已有5人晋升讲师职称。四是实施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2009年实施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以来,共有5位青年教师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互动融合 学院高度重视校地(企)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次工作。近年来,有2名科技骨干入选教坛新秀成员;选派5名人才进企业。

(五)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依托我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建有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重点建设团队1个。

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近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理念,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努力为优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我团队的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注重科研团队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二)校企资源融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运行机制,加强与企业和地方合作,着力加强创新基础条件建设,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建有动画工作室1个、平面广告工作室1个、校企(地)共建平台(中心)2个。

(三)凝练科研方向,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我专业共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项,横向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3项。

三、服务地方领域不断拓展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职业院校,学校紧紧抓住加快振兴商丘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紧密围绕商丘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与合作,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实现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对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校企(地)联合,资源共享,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学校高度注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专业先后与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睢县、宁陵、区等开展校地研讨战略合作,校企(地)联合成效显著。

(二)融入地方,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我校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的理念,围绕豫东农村发展、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区域发展问题设立专项,成立机构,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发挥地方发展智库的作用。

(三)创新机制,校企共赢,为地方培养创新型适用人才 我专业定位在“地方性、应用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密切跟踪商丘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地方培养了“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先后与重庆迷彩唐设计工作室,郑州创维设计公司,北京新动力设计公司团签订了共建单位协议书。

目前,学校建有“建筑师认证”、“平面设计师”等3个行业人才培训基地;与中多家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 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培养和使用的无缝对接”应用型人才。

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卓越成绩。近年来,我专业在人才工作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人才工作、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们期待着与商丘市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商丘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校企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学校办学重要性、必要性的趋势下,我校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学校于2007年4月成立了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教务科各专业教研组组长负责制定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学、教务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培训科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由学校确定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三、校内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不断努力,经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已基本形成了“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学校将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继续加强校内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的领导、管理和教学机制。

1、明确实习工厂的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干部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中层干部为主要领导,对实习工厂的产供销一条龙和产学研一体化共同负责。

3、理顺关系、整章建制。根据“一厂两责”的实际,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教研室的关系,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新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保证前校后厂的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培养方式。学校将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组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把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入工厂学习,由学生直接生产操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了企业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校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为此,学校将与龙鼎集团、晨鸣纸业、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能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为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我校将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利用假期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轮训,以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实施“订单”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企业的职工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由学校提供培训的师资、场所,达到培训的要求。

3、企业搭建实习的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其生产车间和培训中心成为实践教学的课堂。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由企业安排其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

2007年富士康集团(烟台)录用我校133名学生,目前我们同该集团合作5年,企业对学生评价非常高,晨鸣纸业录用我校305名学生、华微电子录用41名(从96年开始与该企业合作),龙鼎集团录用学校17名学生,校企结合是确保技工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

下载校企合作处学习调研报告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合作处学习调研报告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校企合作总结★

    校校企合作总结近年来,学校为了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走出学校,在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学生就业途径,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总结(合集)

    校企合作总结(一) 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把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我校创建国示范中职学校内涵要求,......

    校企合作总结

    各专业与合作企业有关情况总结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学校培养......

    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校企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

    校企合作总结

    校企合作 共赢选择——我校2009年校企合作经验总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国民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生产力和......

    校企合作总结

    关于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工作总结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们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加快了企业与高校早日建立起“企校合作、互惠共赢”的体制......

    校企合作总结

    建校以来,我院紧紧围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努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为实施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模版]

    2011年校企合作总结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中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