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坚持群众路线贵在知行合一
发表于《唯实》2014年第1期
坚持群众路线贵在知行合一
牛安生①
一、防止形式主义,在实践上下功夫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写了著名的《实践论》,讨论的是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今天,正确处理知和行的关系仍然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实践,贵在践行,就是少说多做,让行动说话;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这是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因此,贯穿于这次活动始终的,应该立足于最终的作风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成功、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
(一)防止形式主义是永恒的课题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和群众最担心的是形式主义 和一阵风,“水过地皮也不湿”,草草结束,不留痕迹,没有效果。例如,学习教育阶段满足于组织了几场报告,组织了几次集体学习和交流,写了多少篇心得体会,并不重视解决了多少问题;对照检查不痛不痒,应付差事,批评自我批评不尖锐,不接触实质问题,满足于提新口号高要求却不落实。如果把功夫下在华而不实的形式上,认认真真走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就失去了教育活动的初衷,只会让活动成效大打折扣,让党员群众反感,必然产生恶劣影响,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① 牛安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形式的存在是天然和客观的,任何一项工作内容,没有特定的 形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形式和内容是哲学辩证法一对重要范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我们不是一概地反对工作中的形式,而是脱离工作内容单纯或者过分的形式,其重要特点是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表面文章、欺上瞒下等。形式主义是个顽症,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存在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根源非常复杂,有认识上的根源,如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把形式作为唯一的追求甚至目标;有体制和制度上的根源,上级领导机关官僚主义,不深入实际,下级就可能糊弄上级,上级喜欢花架子,下面就有花样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干部任用实践中提拔热衷于形式主义的人,就会助长形式主义的蔓延;也有文化环境方面的根源,例如,缺少诚信的人文环境,崇尚空谈、不重实际的环境,形式主义就容易泛滥。在我国,面子文化就是产生形式主义的文化温床。所以,防止形式主义是一项综合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消灭形式主义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我们工作中永恒的课题。教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载体和形式,但要谨防形式主义,谨防走过场,把功夫下在落实上,下在实践上,下在做实事上。我们的目标是把形式主义的危害力求降低到最低限度,力求使形式和内容尽量统一起来,力求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和谐。
(二)要在实践上下功夫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解决的其实更多的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 践问题,重点要解决的是“行”的问题,不是“知”的问题。关于群 众路线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例如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关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关于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于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关于必须艰苦奋斗为政清廉等基本观点等,干部和党员是一般是知道的。这次活动当然是要强化这些理论,但重点是要真正实践这些理论,难点也是实践这些理论。我们的活动之所以叫做教育实践活动,其侧重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重在实践。
践行群众路线贵在“实”,贵在实践上下功夫,贵在在自我转变方面下功夫,贵在纯洁自我上下功夫。为此,各级领导班子在政治上要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作风上要特别重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真正改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缺点和错误,严格限制特殊化、特权现象,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表率;在工作上则引导党员干部勤下基层,真正经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实践,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在活动中边查边改,认真解决“为民务实清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使活动期间各种有效做法能够持久的制度和机制。
二、贵在践行是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一)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先进性重要的实践标准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主线的基本内容,这是因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3 力量所在。”①能否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党的先进性最终要被人民群众认可,体现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容,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性是维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作为执政党,当然可以利用政权的资源来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但是,归根结底,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先进性来维持。如果党的先进性改变了,成了落后的政党、腐败的政党,党的执政地位就很危险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②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才是最难的。从人民群众的视角里,共产党是不是先进,主要的不是看这个党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党是怎么做的,看这个党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③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党的先进性的分析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的。因此,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们更加看重是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二)重在践行是先进性建设的作风标准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6年7月1日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6年7月1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285页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行动上的表现,反映着党的整体风貌,党风和党性是表里关系,党性是党风的根底,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又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实践,就是党的形象,重在践行就是先进性建设在作风方面的标准。共产党是作为国家唯一执政党的形象,往往就是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的基本标准。人民群众对我党形象的认识和判断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党的施政纲领,即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纲领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①。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②政党必须制定科学的施政纲领,好的、得民心的施政纲领,提出激动人心的目标和举措,最容易赢得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近五年的施政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等,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们的意愿和要求,就是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施政纲领和旗帜,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宣言书、动员令,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形象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是党的实践,就是党的作风。这是更重要的方面。党的十八大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5一326页。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毕竟是写在纸上的,在施政纲领发布之后,更重要的是要看政党践行纲领路线的程度。如果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不能真心实意实践党的施政纲领,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态度就会大打折扣。此时,执政党的实践就成为影响政党形象最重要因素。只有在行动上真正践行党的纲领路线,树立说到做到的作风,才能够使人民群众真正确立党的光辉形象。事实上,一些地方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许多情况下,不是党的政策出了问题,恰恰是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官僚主义、脱离群众,欺负老百姓,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实践是改进党的作风的重点所在。
重在践行是先进性建设的作风标准,还体现在是否真正弘扬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形象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践行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必须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不断强化热爱群众、为群众服务的观念,从群众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必须真正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去行动、去实践,求真务实,为群众呼唤,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努力消除知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坏作风。当然,在新形势下,由于时代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党的党员和干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总的说来,只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不是问题。例如,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消费即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出国问题,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重背离,这主要的还不是一个理论上说不清楚的问题,也不是缺乏思路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做、在实践,在决心和勇气,只要从政治上思考问题,下决心勇敢地面对这些不良风气,敢于向自我利益和惰性开刀,就一定能够解决“三公”消费问题,就一定能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成就,在作风建设方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增强党的先进性
到实践中去,到群众和基层中去,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大课堂,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的大熔炉。一是践行群众路线能够丰富头脑。实践出真知。许多知识在机关和书本里是学不到的,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能够学得到许多不懂的东西,不断丰富头脑,纠正我们许多不正确的观念;二是践行群众路线能够进一步了解群众。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群众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群众中的多数和少数有些什么样的差别,群众酝酿着什么样的情绪,有诸多现象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本质东西?这些,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深入了解,而这些对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能够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我们的群众工作有许多举措、许多内容,出 台了许多政策和法规,发布了许多相关文件。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是否符合实际和群众利益,在贯彻过程中有哪些缺陷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检验,便于我们及时修正缺陷,改正缺点和错误,这恰恰也是领导方法坚持群众路线最好的实践;四是践行群众路线是锤炼党性和搞好作风的极好载体。党政机关作风好不好,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扎实,群众最有发言权,实践最能够检验。实事求是,符合群众利益,群众拥护的,就是对我们的肯定。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最能够得到检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口头上说的和实际能够做到的并不一回事,到实际中与群众摸打滚爬,锤炼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能够使我们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能够享受到实践锻炼的乐趣,培育为人民服务就是快乐的高尚境界,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提升做人的境界。
三、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一)知行不一的危害和原因
实际生活中,知行不一现象很多。党的建设过程也有这样的情况,大家知道非常好的道理和理论,而真正践行起来却比较差、比较难。凡是在公众面前经常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说的很好听,却不能践行这些理论的行为,就叫知行不一,所谓“一大堆没有用的正确话”,讽刺的就是知行不一的行为。知行不一对党群关系的危害是极大的,知行不相符,说话越多越不好,知行不一,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知行不一现象越多,信任度就越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根治知行不一的毛病。为什么会有知行不一 现象?其根源是复杂的,人自身本来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奥地利人弗洛伊德认为,作为人自身的“我”,其实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部分,人本身其实是多面的,人自身充满了矛盾,三个“我”经常进行斗争,“我”也有一个谁战胜谁的问题,说一套,做一套,知行不一,人格就出现了裂痕;再者,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更增加了人自身矛盾的尖锐程度,人们每天每日从各种渠道包括互联网、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接受到的各种信息,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人人心里有杆秤,都会在自己头脑里掂量掂量,这个时候,如何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欲望越大,就越可能成为负能量诱惑的俘虏,使自己成为典型的“两面人”。所以,知行不一往往也是个人在自我思想斗争中的面临选择时矛盾的反映。
人所有的行动都是以其所知道的观念和理论来指导的,确切地说,是以自己头脑里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而主导思想观念也是自我思想斗争的结果。比如,贪腐的人以贪腐的理论、贪腐的“知”指导自己的贪腐行为,是负能量的“知”;英雄人物以善良的理论、善良的“知”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正能量的“知”。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行合一,是特定的,是正能量的“知”。
(二)知行合一重在“真知”
“知”有“真知”与“假知”之分,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言行一致,是“真知”;口头上知道对错,只说正确话,而不去行动,把“知”和“行”分离开来,人格出现了裂痕,言不由衷就是“假知”。“真知”是理性改正自己错误和缺点的“知”。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努力达到“真知”。“真知”的标准,就是理性地认识到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必然性,认识到群众路线与党、与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成为一种直觉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群众路线的理论在头脑里生根发芽,是能够自觉地检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群众的利益,能够成为主宰自己行为的强大观念,能够以强烈的群众观念去克制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在实践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指导自己的选择和实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心连心。知行合一的过程,实际上是党员、党的领导干部自我认知、自我净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内容强调了要不断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四个“自我”,是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自我判断,是指导党员、党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理论武器。
(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习近平同志2013年7月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① 在这里,总书记清楚地阐述了“知”和“行”的对立统一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有名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很好地阐明了“知”和“行”的相互促进关系。深化群众路线的“知”,就是要提升到“真知”的境界,使群众路线的理 ①“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人民日报》2013年7月13日,论观念生根到头脑里,融化在血液中,成为指导人生实践活动的鲜亮的旗帜,甚至实践群众路线的“行”就在“知”中,这才是知行合一的境界;与此同时,在坚持群众路线的“行”中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感悟世界、感悟人生、感悟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鲜明、更加实在、更生动,从而提升“知”的境界。由于种种原因,知行合一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行动很好,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溶入群众之中,今天的知行合一做得很好,“知”的程度很高;但是,明天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所谓知行合一就退步了。能够完美地、持续地做到知行合一,那是圣人的境界,达到圣人的境界很难,但是应该成为努力的方向。
1.在努力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
坚持群众路线知行合一的难点,实际上是在自我控制、自我战胜方面。老子《道德经》说:“胜人者,力也;自胜者,强也。”只有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的,只有战胜自己的组织才是战无不胜的。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要特别重视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提高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毛泽东在《实践论》指出:“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①可见,“自觉地改造自己”即战胜自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断同头脑中的极端私有观念作斗争,才能不断提升世界观的境界。其实,改革的难点也在改自己,体制上的弊端不管什么原因,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现在我们必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6. 须改革,这种改革的特点就是自己改、改自己。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也是自我改革、自我纯洁,这种改革是任何别人、别的组织不能代替的。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都需要有自我战胜的更大勇气。共产党既要战胜外部的敌人和困难,同时要战胜自己内部的错误和陈旧观念,既要破山中贼,更要破心中贼。践行群众路线中的知行合一的过程,就是敢于纠正自己的毛病、缺点,敢于坚决地向自身的缺点、错误开刀的过程。战胜自己的实质是控制自己对名、利、物各方面欲望,自觉放弃一些特权和利益,保持纯洁性,做到无私无畏。
2.通过完善制度、创立载体来促进知行合一
制度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制度其实只是规范人的行动,不是直接规范思想的,思想不好只要不付诸行动,制度也奈何你不得。制度是限制那些损人利己或者无所作为念头指导下可能发生行为的硬约束,是为不轨行为设置的一道警戒线,把坏念头主宰的行动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通过教育消除坏念头,逐步铲除坏念头滋长的土壤。人的内心里,多多少少都有假恶丑的一面,有阴暗的一面,在受到诱惑时,往往不能控制,甚至陷入歧途。制度就是帮助党员为克制丑陋念头在行动上设置的障碍,不得僭越,而对正确的行动则大开绿灯,把人的行动规范到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所以,好的制度限制坏人做坏事,保护好人充分做好事,更准确地说,好制度是限制人自身坏行动的那一面,支持和保护好行动的那一面,就是帮助党员和领导干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必然有制定制度落实制度的程序,有密切 联系群众的各种载体。例如,深入群众了解实情的制度、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农村党员联系户制度、扶贫帮困制度、干部考核制度、践行群众路线方面的监督制度等等,载体方面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挖万塘”活动,“百家企业乡村行”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三问三解三服务三提升”以及“党员双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民情恳谈会”活动等。我们期望这些制度和载体能够促进党员尤其党的领导干部把群众路线的理论变为行动,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使我们在坚持群众路线知行合一方面取得丰富成果,让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盛开实践之花。
(附:牛安生,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执政党建设首席专家,现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联系方式:陕西省延安市枣园路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邮编
716000
电话
0911-8226150
手机 ***)
第二篇:坚持知行合一
坚持知行合一,增强“四个意识”
侨联 林建辉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式启动以来,市委,区委带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坚决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理解和强化“四个意识”,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点所在,也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
政治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和全面统领。政治意识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于党、绝对忠诚于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强化了政治意识,才能真正为实现团结统一和高度一致提供思想基础。大局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要求。大局是指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总体要求,大局意识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把大局的需要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有的言行都要符合大局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确地把握大局的要求。大局是一个抽象概念,认清大局需要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正确概括的过程,把握大局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正确判断。同时,大局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它要求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正确地识别和把握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心怀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要兼顾各个局部;另一方面要使各个局部服从全局,要从全局的角度去对待和处理局部问题。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局意识要求每个人要自觉从整体利益的需求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凝聚更大能量,实现整体的团结统一,以便真正提高整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核心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核心意识对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了核心意识才能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才能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一,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每个党员干部要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必须时刻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其二,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三,要时刻抓住推动工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每个党员的作用是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抓住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繁荣和发展。
看齐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具体保障。一个队伍要整齐,就必须要有明确并为大家公认的标准,人人都能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去做,相互看齐。这就需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看齐意识。培养看齐意识要着眼于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看齐的标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具体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各项纪律、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党的章程,各种行政法规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衡量每个党员言行的明确标准,每个党员的言行必须符合这些具体内容的规定。二是要从严要求自己。在党纪、党规面前,每个党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纪、党规的要求,特别是在衡量自己言行的具体尺度上要从严掌握,绝不能对自己有半点宽容。从严要求自己正是在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中每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这对于准确地把握正确的看齐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是非问题概括起来会较为清晰,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往往并不简单、直接,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理论学习还能在提高人的理论修养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理,更容易理解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强化看齐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整体相互协调的自觉性,这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使思想中的能量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刻不要忘记整体利益;强化核心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需求;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
第三篇:建设廉政文化贵在知行合一
【通城县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征文】
建设廉政文化贵在知行合一
廉政文化是指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廉政文化建设以培养和弘扬廉洁价值理念为核心任务,能表现出强大的道德约束力、恒久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廉政文化建设搞好了,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群众的监督意识就会进一步增强,进而形成良好的的社会氛围,廉政教育也就更加具有影响力,制度建设更有执行力,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更加制约力。“自古多智者,智者之缺,多在缺行,而劳者多困,困在不知”。廉政文化既是一种理念文化,更是一种行为文化。廉洁从政是廉政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不能促进廉政行为的廉政文化只是无关痛痒的表面文章,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仅仅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远远不够,只有将廉政文化付诸实践,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务实、为民、清廉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出
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合一”有收拢、融合等含义。人们认识一件事情,懂得一个道理,并不十分困难,动脑子思维、看书本、听别人讲,都可以得到。但是,要把想到、看到、听到的主观认识变为客观实践的活动,并不容易。知行合一思想的创始人、明代王守仁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中,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只有通过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才可以使人按照自己的良知行事,维护社会的稳定。
纵观一个个由风光无限的台前领导变成阶下囚的惨痛教训,违法犯罪者并不是没有接受过廉政文化教育,也并不是不懂法,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也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廉政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认知态度。掌握着公共资源和权力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制度和监督就显得鞭长莫及,空洞乏力,所以必须在廉洁自律上下功夫。要做到自律,首先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廉政文化,做到知行合一。要“勤小物,治其微”,从细微处管好自己的“癖好”,做到慎独、慎微、慎行,凡事三思而行,防微杜渐,是做到知行合一的前提。
“廉以养德,文以化人。”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贪腐行为。廉政文化只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其影响力。我国数千年皇权历史、专制统治遗留下来的权势意识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人们行为,支配着人们的意识,催生了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形成了无孔不入的潜规则。当腐败行为以扭曲的价值观念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并形成某种社会风气的时候,“腐败文化”就产生了。腐败文化的负面影响无处不在,它加剧了特权对公平的侵犯,容易在社会上形成无奈、盲从、失望、仇恨的病态心理,对社会机理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社会潜规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障碍和阻力,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必须规范公权使用,大力打破社会潜规则,不断清除腐败文化。
当前,廉政文化在蓬勃发展,腐朽文化也在潜滋暗长。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制”、“官本位”、“人身依附”等文化糟粕,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交换、求利等文化理念的负面影响,都容易腐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滋长消极腐败文化。有的领导干部谈起廉政头头是道、出口成章,私下却大肆收受贿赂;有的虽然认知廉政文化,却对腐败行为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的对别人的腐败行为咬牙切齿,涉及自身利益时却唯恐关系不通、后门难走。建设廉政文化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它与消极、腐败文化的正面较量、此消彼长上。
廉政文化的有心无力,知行难以合一,根本原因在于“腐败文化”的盛行。比起阳光下的廉政文化,腐败文化更能迎合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在“潜规则”带来的现实利益面前,意志薄弱者往往心理防线失守,道德理想毁于一旦。以权谋私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没有了罪恶感,而是成了攀比、炫耀的资本,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活动能力、政治钻营能力的标志。腐败文化带着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惩罚,将会迅速扩散成为样板,不断得到传播,腐败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自古衙吏万万千,清正廉明有几人”,历代清官形单影只、生活清苦、家徒四壁的形象,甚至倍受打压迫害、不得善终的悲惨结局,成为腐败分子寻求精神安慰的籍口、腐败文化盛行的由头,廉政文化的外部环境受到腐败文化的强力挤压。一旦腐败文化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廉政文化将从根本上失去生存的空间,建设廉政文化的种种努力也将被潜滋暗长的腐败文化中所化解。对信念不坚定者来说,一百次廉政教育抵不住一次金钱美女的诱惑,很容易产生“清官难当”意识,在“廉”与“腐”间权衡决择时,“尚腐”心理终占上风,在随大流的观念绑架下随波逐流,走上贪腐之路。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踏出腐败之路的第一步时,都有一个心理突破过程,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防治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是德治。同时要加强法治,要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封堵权力腐败的制度通道,使法规制度成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在启发道德良知的同时,强化廉政法规建设,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引导和规范廉政行为,把法规制度内化为自律的道德准则,才能最终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强化阵地意识。一个人的思想阵地如果不被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占领,就会被消极落后的腐败文化所侵占,在严峻的文化斗争面前,必须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只有廉政文化占领的精神阵地越多,腐朽文化的生存空间才会越小,才有希望打赢以正压邪、激浊扬清的反腐败之战。
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创造成长环境。任何事物的生存需要适合的外部环境,发挥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的民主建设,稳定的物质基础,严格的法律机制是廉政文化的生存土壤,纵观新加坡等国的“高薪养廉”也好,孟加拉国的“武装反腐”、韩国的“刑上大夫”也罢,再先进的廉政文化离开了生存土壤也只能是一句空口号、满纸空文章。(隽纪宣)
第四篇:贵在坚持
闺蜜,26岁,香港读博。高中时相识,一年后我读文她读理。文理的成绩无法准确对比,但从班级排名来说,她是不如我的,虽然刻苦程度我远不如她。自此认为,我的智商比她高。高考她上了二本的院校,那四年回我短信通常在凌晨之后,那个点她刚刚上完自习。[/L]三年后考研,去了北京交大,好几次打电话都说学多了胃不行,总吐。研二去了香港,成了我身边最年轻的一位女博士,每月奖学金折合人民币一万四。高中的青葱岁月,我们每天一起回家。高中后这七年多的时间里,虽然联系没断,我们的见面次数却不超过七次,原因很简单,她在学习,在准备建模比赛,在上英语辅导班,在备考,没有时间。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自己智商比她高,但她的经历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大学校友,一个和我同届学新闻的姑娘,很有女孩子特质,纤细娇小,说话细声细语,是那种我见了都想去保护的人。大四那年她和很多同学一起去电视台实习,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作苦压力大,电视台不支付工资,也没有是否能留下来的承诺,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她没有离开。她说这是个只要你拼命不会不出成绩的岗位。她现在工资全组最高,年薪让我羡慕得眼冒金星,可透过数字我能猜到这个外表柔弱的姑娘每天比别人多做了多少工作。
打球时崴脚,她一个人去医院看,又一个人单腿蹦回自己四楼的家;加班到半夜是常事,她就在包里装着有电棍功能的手电筒防身。说这些时她云淡风轻,我却想象着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每一件都足以让我哭泣自怜,祥林嫂般向别人倾诉许多天的。她照顾妹妹,自己供房贷,跟师傅学煲汤,和同事打球,同朋友爬山,每天的生活也丰富而多彩。前不久参加她的婚礼,看着外表依然弱弱的她,知道内心坚强又坚持的她一定会幸福。
高我两届的一位师兄,大学上课前为每一位教他的老师主动搬座椅,搬了整整四年。平时成绩占我们学科总分30%的比例,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所有任课老师都认识他,想必成绩上都有所优待。不是说他的行为功利化,只是觉得,即便抱着功利的目的,能四年如一日地为老师搬座椅,也足够令人钦佩,至少我坚持不下来。
上学时他是学校的贫困生,毕业后娶妻、生子,工作之余还出了本书,现在业余做电商,过着富足的小日子。去年我来石家庄时他请我吃饭,听他讲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我毫不怀疑他能实现。
我以为我受了很多苦,但是我不知道有那么多难受的人宁愿咬牙也要坚持走下去的感觉。反思自己,没有用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倾注身心去爱一样事情,更没有孤注一掷坚持过。作为拖延症重度患者,最近我体内的懒惰小孩快要将勤奋的小孩打死了。死前,勤奋小孩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第五篇:贵在坚持高考作文
贵在坚持
西外班董美娟
孟子说:“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几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邃的道理。它向我们阐明,做一件事就如同掘井一样,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强大的毅力,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那口“出水井”。因此,当我们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件事情时,不管遇到什么,多么困难,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希腊神话中有个神叫西西弗斯,他因触犯天庭的法规,而被大神惩罚。大神将他降到人世间受苦,让他推一块石头上山,但是石头每次被推上山后,就又很快滚了下来。就这样,西西弗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用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反复地推着石头。他面临的是心灵无尽的折磨,无休止的失败。然而,西西弗斯并没有认为那样就是永远失败了,而是继续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大神发觉对西西弗斯的惩罚已经失去意义,就放西西弗斯回了天庭。西西弗斯在饱经无尽的折磨中,选择了坚持;在无休止的失败面前,选择了坚持。也就是他始终不渝的坚持,让他重返了天庭,夙愿所归(夙愿得偿)。
古人也常说:“锲而舍之,朽木不雕;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启迪(启示)我们只要有恒心,就算再难的事情都可能办成;没有坚持,就是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做不好。(承上启下,过渡段写得很好!)
想必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虽然兔子拥有比乌龟更轻快轻盈的四肢,跑起来比乌龟快十倍、百倍,但是兔子却没有乌龟那般(有)恒心,而是半途睡起了觉;虽然乌龟慢悠悠,但是它一直坚持,没有停歇,最终赢了兔子。这则故事也再次向我们阐明,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贵在坚持,否则难以成功。
然而,也有些人,一开始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自己的梦想,但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各种干扰,而放弃了。最终无所造就(没有什么成就)。
古代伤(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删)就是一个教训。他小时候,天资聪颖,文采斐然,受到当地人们的夸赞。但是自那以后,他父亲没有让他继续坚持读书学习,而是四处去题诗挣钱。不久以后,因为他没有坚持读书,对许多知识感到生疏,甚至不知道了(删),这让他的文采日益衰退,最终落得跟普通人一样。倘若他一开始就坚持读书,再凭借他的天赋,定会在文学史上有所成就(删)。
因此,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我们就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让我们达到成功的彼岸,绽放人生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