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5篇)

时间:2019-05-14 07: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第一篇: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

径和方法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除了帮助青少年解除了更多新鲜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同时,还给青少年营造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但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建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和新媒体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缺乏正确的考量和认知,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青岛市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85%的中小学建成了智慧校园。伴随出现的就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这个时代宠儿应运而生,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时代特征。

1、信息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2、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

3、信息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4、信息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我校几乎每位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有93.2%的学生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35%的学生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26%的学生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占到总数的6%,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只有3%表示自己很少上网,而85%表示自己经常上网,另外的12%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偶尔上网。另外,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只有15%表示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低于3小时,其余的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则都在3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小时。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有5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浏览资讯,有18%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和同学或者网友聊天,有5%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才浏览互联网,其余部分则是为了玩游戏或者看电影。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过时,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中信息杂乱,作为青年少很容易沉迷于游戏、电影、暴力、色情等一些列不良信息中,一些落后消息的文化思想,甚至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消息也混淆其中,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渗透。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之下,这就使青少年通过自身获取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对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也更加难以掌握。新媒体时代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和效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加了难度。

当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也有着突出的优点。

一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学习渠道。利用新媒体各种技术和工具,学习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青少年可以依据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既方便又快捷;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出色的手机应用软件使得学习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以“有道词典”和“百度百科”这两个应用为例,有道词典的手机版不仅有相对于传统汉英词典更迅速的查询速度,而且还有英文游戏、每日美文等多种趣味功能,而百度百科其信息的包罗万象和内容的实时更新更为人称道,这两者都借助了新媒体这一载体,为使用者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二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广泛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人发现看报纸信息过时了,看电视信息片面了,听广播更只是司机们接收信息的“无奈”方式,而正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资讯的获取不再费时费力,甚至很多时候,你没有主动获取新闻资讯的意愿,而这些资讯还会推送到你眼前。这样方便快捷,潜移默化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社会视野,使其知识面更加开阔。

三是新媒体拓宽了青少年群体交往的空间。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信息、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基于这一发展而产生的多种交流平台也为青少年群体的交往带来了便利,以微信为代表的聊天交互应用的产生与普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得交友变得更加便利,朋友圈的扩大也使得寻找兴趣相近的朋友更加方便,而这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无疑是更快捷的,更方便的。

四是新媒体对团组织工作的影响。首先,作为新媒体最主要、最积极的参与者,青少年群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效应,这为各级共青团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做好引导青年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新媒体下的办公方式具备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类型丰富等特点,提升了团组织工作的效率,许多公开性的文件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到每个团员青年手中,而在团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交流、任务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工作时,新媒体也将有助于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新媒体其具有的个性化、多样化、年轻化等特征,使团组织工作更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

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当下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全新和宽松的环境。但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调查显示,互联网上超过六成以上都属于偏向负面的不良信息。青少年尚处于价值取向建构阶段,也会面临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1.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

现在,互联网媒体已成为所有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比如看电影,玩游戏,听歌等,同时也有很多的青少年在时刻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为他们在课外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一点,那就是网络的信息鱼龙混杂,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所以我们要对他们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加以引导,提高自身鉴别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一点,要明确虽然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不是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新生事物,我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地去面对这一切,合理的使用网络。如果青少年只是通过网络来娱乐和聊天,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必将不能有利于对网络信息的筛选,更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互联网新媒体环境影响着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下的很多青少年都是在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进行和别人交流,虽然这种方式比较便捷,不受时空的限制,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但是这种通过手机网络和别人沟通的方式,很显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甚至会让广大的青少年变得非常的宅,他们往往只是习惯了这种通过网络的意愿表达方式,现实中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缺乏主流引导,再加上互联网上往往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著放大,并上升到社会层面并带有政治色彩。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

互联网这种新媒体与我们的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它正吸引着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其中。尤其像一些社交类网站已成为青少年目前他们在互联网上集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新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判断力、处理能力相对不太成熟的青年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引导与规劝、管理与监督等手段,如何使青少年群体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更显得尤为重要。

1、我们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深入地去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要时刻关注,并且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要研究网络的发展,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不断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体的负面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探索如何增强共青团工作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的适用性。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要研究他们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及有效的矫治方法;针对大学生这个对网络信息感触最敏锐的群体,要研究他们网络非理性表达和组织化表达意愿的基本特点;针对青年知识分子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一状况,要研究如何使他们成为正面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的有效方法;鉴于这些新的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干预往往比矫正更重要。

2、我们要研究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渠到和手段。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也在跟着新的背景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工作要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来开展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怎样来通过即时通信、手机上网和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三大应用,为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进行引导,如何来通过共青团工作来服务青少年,从而来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渠道和手段。同时我们要研究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从而更好地做好团委工作。

3、我们要研究通过新媒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新模式。

继传统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之后,网络和移动通讯正在成为新的“第三动员”。互联网新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动员主体提供了全新的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变化,我们要研究在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平台的这一全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中如何体现共青团职能,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同时我们要学会去挖掘网络中各个成员的组织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些新的变化,增强我们的研究信心,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积极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级系统协作网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四早”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内在与基础层面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学校和社会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

2、切实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氛围。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情感,重单科能力轻综合素质的不当倾向,积极开设心理健康课,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3、以创新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应当加大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进创新的力度和深度。包括不断开发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场馆新的教育内容和功能,满足青少年向社会学习,汲取社会知识和经历的愿望和需求。逐步确立“养成教育”坐标,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公共道德素养。包括: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思维方式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等等。

4、对允许甚至纵容青少年上网的网吧进行严格的查封;另一方面电信部门要不断开发和升级自主的网络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以保障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的侵扰;三整治一些不良书摊及音像店,禁止贩卖、租赁毒害青少年的垃圾文化产品。

5、健全评价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学校的评价体系很多是原来学生素质教育手册所列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没有真正的进行评价,只是教师根据影响随意画画而已。要建立符合八荣八耻和时代要求的评价办法和体系。

6、加强综合治理,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与此同时,应重点加强建设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防止青少年的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甚至只是学校的观念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社会关心、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7、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与完善管理互联网、手机和自媒体等传播媒介的相关法规和章程,有效解决我国目前传媒管理混乱、无序的状态,分清各部门的职能,真正做到合理、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总之,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广大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相信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努力,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

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其以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广播、移动电视和互联网为主要载体,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广阔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为当前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和良好的契机,但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传递容易使广大青少年眼花缭乱,又加之青少年对社会事物的鉴别能力有限,很难辨别信息的优劣,这就极易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的,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浮躁的情绪极易在青少年中蔓延,最终导致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问题,所以如何有效解决新媒体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新媒体时代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的良好契机,成为一个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和思考。

根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从调查问卷反映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在武鸣县的广大青少年中有56.3%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21.5%的青少年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13.2%的青少年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6.2%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青少年占到总数的2.8%,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武鸣县的青少年中只有13.3%表示自己很少上网,而23.3%表示自己经常上网,另外的63.4%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偶尔上网。另外,青少年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只有6.7%表示自己每次的上网时间低于一小时,其余的大部分学生每次的上网时间则都在一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小时。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有44.7%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浏览资讯,有25.2%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和同学或者网友聊天,有1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才浏览互联网,其余部分则是为了玩游戏或者看电影才。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是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需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和法制观念,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要正视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即所谓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在这种信息传播极度自由的情况下,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以及资产阶级消极的文化思想和大量与社会公德相悖的不良信息不断通过网络向青少年渗透,同时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媒体信息更是借助新媒体不断侵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之下,这就使青少年通过自身获取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对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也更加难以掌握。新媒体时代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和效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加了难度。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充分的交流,同时青少年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为新媒体,所以新媒体极强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中以手机短信、微博、论坛和交互网站为典型代表。如果青少年长期处于虚拟的生活空间,缺少与父母和教师的沟通,这就极易引发青少年心理的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愿意就是在新媒体的交互中大部分都是在匿名的情况下完成的,同时这种隐匿性造成了信息传播的无责性和信息的真假难辨,这种真实性无法保证的信息极易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使青少年还在成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扭曲,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危机。

新媒体的虚拟性还对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非常负面的影响。在现实中,许多青少年在遭受挫折之后,由于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又羞于向父母和老师倾诉,于是便将这种需求转向了网络,而网络的虚拟性恰恰满足了部分青少年的这种需求,当青少年在虚拟中得到了倾诉的满足,就对建立自己人际关系的需求更加冷漠,甚至放弃了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仅仅是将虚拟的网络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但是这些青少年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就形成了性格的巨大反差,这种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的频繁转换,必然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危机,使青少年的心里更加脆弱,这些都

严重阻碍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时我们必须正是新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找到抵消这些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新媒体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征。以下就在调研获得的信息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借助新媒体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

传统的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所采取的手段仅仅限于在学校以课堂为主,以座谈、讨论、谈心为辅,在家庭主要依靠父母教育。这些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在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所以需要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者们充分利用新媒体能够大规模、主动地、快速的传播正确的文化思想,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者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健康向上的思想传播无需受到制度、体制和工作场所限制的这一特性打破传统说教式的道德教育方式,这样可以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互动的形式开展,利用新媒体这个广阔的平台,可以使青少年道德建设更加具有活力,手段也更加丰富。

二、利用新媒体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客体更加信任

长久以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师生之间和子女家长之间的信任感不强,这种信任感的缺失一直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道德建设的一个难。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存在隐蔽性,这就造成了大多数青年人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吐露心声,家长和老师无法有效的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变化,这样家长和老师也就无法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也将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假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思想道德建设主客体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平等的对话关系给青少年带来了自由宽松的畅谈空间,为青少年倾吐心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思想道德建设也可以借新媒体的虚拟传播手段与青少年双向交流,用以消除青少年的心里戒备和心理隔阂以达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结果。

三、化被动为主动,增强青少年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自由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青少年的性格相对于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时代的青少年更加主张自主性,而过去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顺应时代的变化,所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将传统的“灌输”教育向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提升。教师或者家长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阶段,让青少年自由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让青少年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和寻找相关的正确思想内容信息,使思想道德建设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四、巧借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时效性

在前文中已经详细的论述了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也可以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正面的帮助。

在新媒体时代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不再需要主客体之间面对面的进行,而是可以在键盘的敲击中完成,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也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教育者和青少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在新媒体的人际交流中其虚拟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心里间隔,青少年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向教育者畅谈内心深处中的苦闷、孤独和迷茫,以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客体沟通效率。从事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可以从青少年那里获得信息,及时的掌握青少年思想变化状况和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并且可以针对在的与青少年沟通中了解的情况,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促进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种通过匿名的形式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客体之间形成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增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时效性。

五、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增加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在青少年较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和家长对新媒体有着更强的适应性,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的技术和新媒体交流手段,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相对而言则对新媒体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迅速掌握新媒体的交流方式,为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

设中能够更好的和青少年进行沟通铺平道理,只有能够和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准则。

教育者要想能够快速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需求,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够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由上而下的工作,而是应该和青少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能否健康的成长,能否让这些青少年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中共武鸣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年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教育工作者应该贴近实际工作、贴近实际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做出一番成绩。

第三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可以从理论阐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三种途径,认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1深入开展学习研究阐释活动

按照全面性和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解释工作,为师生全面深入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

首先,开展深入的理论学习。采用竞赛、征文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开展学习。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充分发挥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系列课程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宣讲方案与教学方案,对师生进行持续性教育,做到“入耳入心”。

其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学生组织各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在指导传统文化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充分体现学校在文学、传统文化方面的师资与研究优势,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首先,打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宣传环境。在校园里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利用学校公共空间,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卡通画和公益广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通过校园环境的营造,为师生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外部保障。

其次,充分利用全媒体宣传手段。积极发挥各高校校报、电台、电子显示屏及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手段以及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的作用,营造全媒体宣传氛围。在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用年轻人习惯的语言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建设成果、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宣传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充分利用高校中文、音乐、美术、传播、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围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典型人物,创作舞台剧、微电影、微动画、明信片等,用图文并茂、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阐述。

3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根据注重情感培养、深入人心、长期开展的原则,举办系列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员干部、师生共同遵守的原则。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在引进人才、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等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优先原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设一支专业素质、政治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注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将“师德标兵”、“感动校园人物”等一系列表彰活动常态化,评选在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其次,加强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是衡量学校培养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教育中要始终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建设完善的学风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阳光考试”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重信誉、守信用、讲诚信的良好品德。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计划,营造勤学力行的优良学风,将“校园之星”评选常态化,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坚持在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课程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具体课程的讲述,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人文精神阐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教学改革力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进课堂”的问题。

第四、开展主题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系列重要节日为平台,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相关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大学生合唱比赛、迎新生文艺晚会、艺术团汇报演出,开展传唱弘扬时代精神与革命传统的优秀校园歌曲活动;开展主题党日、团日、周末素质拓展活动;将优秀党支部团支部、先进班级等各项评选常态化,邀请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校园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政治道德素养的培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师生共同遵守、践行的规范。

基金项目:2017衡水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媒体视域下弘扬传统文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策研究(2017088)。

参考文献

[1] 刘铮.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2]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02).

第四篇:从香水女生炒作到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从香水女生炒作到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摘要】北外“香水女生”作为网络炒作现象的典型代表,会使缺乏媒介素养的青少年混淆“媒介人物”与客观真实,并有可能促使他们盲目模仿炒作行为以求“出名”,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应采取学校提供条件、社会创造环境、家庭营造氛围的“三位一体”策略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精明和有品位的传媒消费者,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网络炒作

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对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在享受着互联网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网民中数量最庞大的群体,青少年因为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心理发展水平出现偏差以及阅读能力、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的局限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无法准确地解读网上信息,从而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他们具备理解当代文化和解析网络信息的能力,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积极的网络使用者。

一 “香水女生”炒作现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网络炒作的传播学原理分析

原就读于北外德语系的“香水女生”,由于在其博客文章中自称“因炮轰外语教育被令退学”而一举成为网络红人,她的照片和话题在各大网络论坛随处可见,博客开通不到两周的浏览量更是超过了150万次。尽管此事被证实为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但“2009年第一个网络明星”的诞生,对依赖网络为主要信息源的青少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1.拟态环境:混淆“媒介人物”与客观真实

李普曼在他的专著《公共舆论》中提出,“脑海图景”和“身外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构‟这一媒介进行的”。因此,大众传媒的舆论号召力和对现实的干预,实质上都是通过由符号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实现的。大众传媒通过信息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帮助受众建立他们认为真实的“拟态环境”,并且让他们相信这

就是现实本身。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众媒介已经被抹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某些网站揪住一点小事炒作不休,为追求浏览量和点击率而刻意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香水女生”现象中,经纪公司出于炒作的目的,有意安排其开博抨击“外语绑架了中国人的一生”并被知名网站置顶,引起大量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从而形成一个“媒介事件”。

“香水女生”通过连续发表博文,使缺乏必要的内容分辨能力和批判意识的青少年受到信息累积和媒介判断的影响,对她的单方面说辞给予了盲目和过度的信任,从而把虚幻的媒介环境同实际的客观真实混为一谈,并且在这样的错觉中做出支持“香水女生”抨击教育部的错误的行为选择。然而,现实中北外学生讲述“香水女生”早因挂科太多留级,与作为“媒介人物”的她表现出的聪颖无辜判若两人。由于大众传播具有“放大”和“加冕”功能,经由符号化的“媒介人物”与客观真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现象正如某网友所言:网络的炒作、纸媒的跟风,加上网友的热议,足以让生米煮成熟饭,让乞丐成为明星。

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从网络中接触的信息,大众传媒的报道在其脑海中构建的“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信息真假难辨、过度渲染炒作、充斥娱乐倾向的网络环境中,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文化多元导致价值判断标准迷失;商业化追逐导致人文关怀缺失;媒介素养薄弱导致控制能力丧失。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旨在试图解构隐藏在“媒介现实”背后的机制,让青少年了解为何会呈现这样的“拟态环境”,自主分辨“媒介人物”与客观真实,从而更加理性地了解客观世界的原貌。

2.媒介依赖:盲目模仿炒作行为以求“出名”

美国学者德弗勒提出的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当人们从依靠媒介而获得了相应的满足,便越是指望再次获得有用信息,对媒介的依赖性就越强烈。在当代青少年严重依赖网络获取信息的情况下,过度沉溺于网络会导致大众传媒“麻醉”负效应的出现,降低了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而迷失于媒介所提供的参考框架来界定并修正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模仿论认为青少年通过观察媒介内容,与其中某些角色或行为产生认同,并意识到在某些情境下的模仿后会产生有益结果,那么,青少年心理上就会有成为“这个人”的强烈念头,进而发生模仿行为,严重的甚至可能感染“角色病毒”,沉迷在媒介塑造的角色形象中不能自拔。近两年“网络明星”的低龄化已将青少年的盲目模仿行为表露无遗:“芙蓉姐姐”以她特有的身段展示颠覆权威的审美,“木子美”通过公开性爱日记挑战公众道德底线,“90后贱女孩”近乎骄傲地批判了道德对“贱”的否定,“香水女生”沿袭“90后贱女孩”的炒作方式,其后短短几天北体大“美腿冠军”又迅速蹿红网络……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向依赖网络认识社会的青少年传递着这样一种假象:只要能在网络或者纸媒上“出名”,很快就能成为公众人物,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一切都没了后顾之忧,甚至会众人拥戴,金钱、名誉双收。网络炒作所营造的浮躁的社会环境,使身临其中的青少年个个想模仿“网络明星”一夜成名,它会让越

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垮掉的一代。

针对青少年易受媒介影响而盲目从众的特点,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主动思考,对媒介信息进行恰当地解构,用批判的眼光评估各种信息资源,自觉审视信息本身蕴藏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抵制负面信息的影响,成为精明和有品位的传媒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启发青少年合理地使用媒介发出声音,对媒体的失范行为提出批评,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

二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美国新媒介联合会在2005年发布的《全球性趋势:21世纪素养峰会报告》中将新媒介素养定义为:“由听觉、视觉以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以及再加工的能力。” 针对目前最受青少年青睐的网络的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他们正确理解网络传媒及其信息,建设性地享用网络传播资源,培养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在多元的媒介环境中,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因此,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技能、一种思维方法,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向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成为伴随其成长的终身教育。

1.学校: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条件

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和良好的持续性可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比较稳定地贯彻,是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教师具备相应媒介素养的基础上,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应围绕媒介基础知识教育、媒介信息教育、媒介技术教育、媒介伦理道德教育四方面 展开,以综合培养青少年的媒介认知能力、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运用与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针对网络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在青少年的头脑中形成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同等重要的认识,使他们在面对信息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时,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其他的学校正式课程中,也应全面渗透网络媒介素养和参与式文化的思维,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还可以采取举办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媒体从业人员解密大众传媒运营机制,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

认识媒体进而科学有效地利用媒体。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如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体中开辟媒介素养教育空间,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将校园网作为广大青少年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阵地和平台,积极开展网站运营策划、校园摄影摄像作品大赛、参与新闻采访报道、网页制作大赛等各种形式的媒介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媒介信息传播、媒介作品创作、媒介工具使用以及媒介运行管理等过程,使青少年自主学习、体验并真正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媒介观念,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掌握相关媒介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目的。

2.社会:创造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环境

作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大众媒体的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可以发挥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制作出相应的能够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节目,如台湾的《别小看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国大陆地区虽然也开始发展媒介教育节目,比如央视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和上海的“未成年人网络电视”栏目,但是在内容的设计上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关注的热点媒介内容还缺乏一定的批判性思考,在深入分析媒介内容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卜卫在中青网“青少年园地”频道中开设了“媒介课堂”栏目,借助青少年经常接触的网络媒体向他们普及媒介素养知识。为了影响更广大的青少年群体,还需要建立更多专门的媒介素养网站,作为进行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基地。在此基础上,青少年可以定期到基地网站工作室参观,了解网站的运作机制以及信息的发布过程,增加对媒介的感性认识。“还阳草是太空基因培育的产物,是国际男性生殖健康研究会联合全球28个国家68位医学专家对太空基因育成的美国洋参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究结果证明,对前列腺病症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看到广告后,患有前列腺病的张先生十分兴奋,立即购买了几盒。张先生服用一段时间发现,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分叉,阴囊潮湿,小腹胀痛等前列腺病不但完全好了,而且生理功能也增强了。

“还阳草”还能治肾虚? 12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铁西区某药店。“还阳草”柜台里摆放着很多成盒的“还阳草”。记者通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了解到,“还阳草”是国际上60多位男性健康研究专家,通过对“太空基因的美国洋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无数次的试验……可从根本上清除肾,前列腺,尿道内的毒素,消除前列腺等病症。

许多前列腺患者服用“还阳草”后意外的发现,不仅前列腺好了,肾功能也好了。原来还阳草中的多种营养成份还能滋养肾脏,增强肾功能。

在现场,记者还见到了正在购买“还阳草”的李先生,他一次就买了6盒“还阳草”,他说看的就是效果。李先生患前列腺四、五年了,挂水、打针、吃药、微波,一点效果都没有。尤其是近半年来,病情忽重忽轻的,人越来越疲乏、头昏昏沉沉地,睡眠也差,原来爱做的运动也懒的去玩了,脾气也大,对夫妻之事尽量避免,更别提和谐了。自从吃了“还阳草”,第二天,就尿出深褐色的毒了,六七天,就像换了个人,神清气爽,肾动力十足,不到两个周期,尿频、尿等待、尿无力、阴囊潮湿、小腹胀痛的症状全没了。

最后,李先生对记者说:“要我投票的话,我认为„还阳草‟是这世上最好的前列腺产品。”

“还阳草是太空基因培育的产物,是国际男性生殖健康研究会联合全球28个国家68位医学专家对太空基因育成的美国洋参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究结果证明,对前列腺病症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看到广告后,患有前列腺病的张先生十分兴奋,立即购买了几盒。张先生服用一段时间发现,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分叉,阴囊潮湿,小腹胀痛等前列腺病不但完全好了,而且生理功能也增强了。

“还阳草”还能治肾虚? 12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铁西区某药店。“还阳草”柜台里摆放着很多成盒的“还阳草”。记者通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了解到,“还阳草”是国际上60多位男性健康研究专家,通过对“太空基因的美国洋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无数次的试验……可从根本上清除肾,前列腺,尿道内的毒素,消除前列腺等病症。

许多前列腺患者服用“还阳草”后意外的发现,不仅前列腺好了,肾功能也好了。原来还阳草中的多种营养成份还能滋养肾脏,增强肾功能。

在现场,记者还见到了正在购买“还阳草”的李先生,他一次就买了6盒“还阳草”,他说看的就是效果。李先生患前列腺四、五年了,挂水、打针、吃药、微波,一点效果都没有。尤其是近半年来,病情忽重忽轻的,人越来越疲乏、头昏昏沉沉地,睡眠也差,原来爱做的运动也懒的去玩了,脾气也大,对夫妻之事尽量避免,更别提和谐了。自从吃了“还阳草”,第二天,就尿出深褐色的毒了,六七天,就像换了个人,神清气爽,肾动力十足,不到两个周期,尿频、尿等待、尿无力、阴囊潮湿、小腹胀痛的症状全没了。

最后,李先生对记者说:“要我投票的话,我认为„还阳草‟是这世上最好的前列腺产品。”

下载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