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美国对华无硝烟的隐蔽站解读国
从美国对华无硝烟的隐蔽站解读国家安全法简讯
为了切实落实国务院的要求,深入贯彻《国家安全法》,防范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营造“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筑牢反渗透、反策反、反窃密、反恐怖、反颠覆、反破坏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我系于2016年4月27日邀请华东政法大学刑司学院高慧开教授在实验楼报告厅为我系学生有关国家安全法进行专题讲座。
夕阳的余辉撒在了大地上,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期待着教授的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下拉开了讲座的序幕。讲座伊始,白存富书记先对高慧开教授的成就、地位和听此次讲座的目的。接下来教授以幽默的方式阐释这次讲座的主题,使同学们通俗易懂地了解此次的主题,并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讲座上举了一些时事热议,这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还带领同学们了解到在这些时事背后隐藏的危险,并且让同学们学会了在观察一些事物时,我们应挖掘更深层的一面,而不是只看事物的表象。接着教授从五大亮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亮点一维护国家安全,亮点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亮点三确保文化安全,亮点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亮点五为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型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撑,并通过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事例,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下落下了帷幕。
此次讲座增强了教师、学生对国家安全的意识,并让他们认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让同学们时刻要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要从全方面考虑一件事情的发生,不要只看事情的表象,做出最合理的判断。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天天向上、做国之栋梁。
法律系团学联:生活部 二0一六年四月一日
第二篇:从《失控的陪审团》解读美国“陪审团制度”以及该制度的中国移植问题
从《失控的陪审团》解读美国“陪审团制度”以及该制度的中国移植问题
事源于一场众人瞩目的案件:原告是在一场枪击案中痛失爱人、独自抚养着年幼儿子的遗孀;而被告是轻易便可只手遮天、年收入20亿元的军火制造商,以后者对于“枪支泛滥枪击案频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名,双方对簿公堂。尽管民意人心都无不偏向这对苦命母子,但实力悬殊之大仍然不言而喻,更毋庸提此类案例并无胜诉的先例。军火商也不惜重金聘请了向来无往不胜的大律师蓝金•芬奇及其强大的智囊团队,为的不仅是免于一千万的巨额赔偿,更是担心一旦败诉,海洋法系的案例援引原则将把美国枪械业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当中,引来一个又一个不必要的麻烦。而传说中的芬奇团队果然不负所望,他深知再精彩的辩才也无法左右这场棘手的官司,于是转而另辟蹊径,从陪审团下手,一一找出每个陪审员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威逼利诱其做出有利于军火商的判决,是他的作战方案。
有人把这部电影作为英美陪审制度的简易教科书,确实有其道理存在。片子从这里开始便将笔墨着重于陪审制度的进行程序,让观众对于陪审团的运作有了一定了解。首先是陪审员的选定。一般来说,陪审团成员的候选人是法院从其辖区的选民登记中随机抽出来的,而候选人人数依各州法律及案件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然后再从其中选出12名正式陪审员及若干候补成员。由于陪审团成员将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因此选定陪审团成员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根据规定,陪审员的选定,可以首先由法官询问,然后由双方律师补充询问,也可以是双方律师为主进行。在此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均可以行使对某位候选人的回避权,以避免陪审团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判决。因此,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控方律师罗尔和吉恩•哈克曼的辩方律师芬奇——两大戏骨之间的较量也由此展开。可以看到,芬奇不仅在事前就对所有候选陪审员的职业、学历、家庭、政治倾向等背景情况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调查,并在筛选现场通过高科技设备来窃听监视某位候选人的一举一动并结合其背景来判断是否会做出利于己方的判决,由此指挥前台律师接受或拒绝该名候选人。双方律师你来我往、速战速决并足以震慑全场的强大气势由这场戏便可见一斑。
美国法律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是陪审团制度,也是属於普通法传统,在美国宪法的第六条修订案里列明人民涉及刑事案时有权要求一个陪审团的审讯凡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的人,有义务免费担当陪审员一职。移民美国的人,对此要有一定认识。陪审团在西方社会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希腊的城邦时期,陪审团制度经已确立和流行。在阿里斯多德的名著《希腊宪法》中所述及的陪审团,与现在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十分相似,这实在使现代人十分惊奇。当时希腊还没有审讯律师,人民是自我代表的,陪审员也是普通市民,可以说是真正的人民法庭。当时一件案的陪审团由二百至三百个陪审员组成;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审判团,就是由五百零一个陪审员所组成,结果多数陪审员判他有罪。开审前每个陪审员都分得两个小金属牌,一个铸著「有罪」,另一个「无罪」。当控辩双方提出证据后,陪审员就作出自己的判断,把其中一个金属牌放进一个罐里,最后点算金属牌来决定被告人是否被定罪。今日美国的陪审团定为十二人,这是英国在一一六六年英皇亨利二世时所开始,而在一三六七年正式确立的。陪审员都是普通市民,他们要宣誓以公平客观的态度来听审,由法官主持和作有关法律上的指导,然后集体作出裁决。刑事案和民事案的陪审制度大致相同,但判决的标准则有所分别。在刑事案方面,按联邦政府和大部分州的制度,一件案件的十二名陪审员一定要达成全体一致的决定(unanimousdecision),方能裁决。(俄勒岗州的刑事案,十对二即可裁决。)民事案的陪审员则只要达成大多数的共识,就可以判案。美国各州的民事陪审法律都有不同,例如加州是九对三,俄勒岗州是十对二定案,佛州是十对二。
建立陪审团制度的理论根据,就是“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
败”的基本原则。陪审团不仅仅是诉讼审判制度,而且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机构。想当年,为了杜绝专制腐败,美国制宪先贤在制度设计上费尽心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国家权力被一分为三,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由三个机构行使,同时又相互制衡。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司法权予以分立,将司法审判权再一分为二:一是事实认定权,二是法律适用权。陪审团行使事实认定权,法官行使法律适用权。陪审团作出的事实认定,法官不得轻易推翻;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职权,只是对上诉案件进行法律审查,而非事实审理,其作用仅在于监督下级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否正确。在基层法院的诉讼审判中,法官只是“陪审”的裁判、司仪和量刑官。就此而言,将英文Jury译为“陪审团”,似乎有失其准确含义。实际上,陪审团是与检察官和法官分享司法大权的“人民检察院”和“ 人民法院”,并非“陪着法官审判”的陪衬或摆设。
众所周知,实施宪政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并不在于立宪修宪和制订颁布法律,而在于能否有一个秉公执法、廉洁独立的司法机构。否则,再好宪法和法律,也只是金玉其外,徒有其名。而陪审团制度在遏制司法腐败,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促进司法民主和提高公民素质,防止司法部门独断独行和主观片面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陪审团是遏制司法腐败的防护堤坝。陪审团成员一般在附近社区随机选出,而且就某一特定案件而选出,使案件利害关系人来不及引诱和贿赂陪审团成员。即使利害关系人企图贿赂陪审团,但由于陪审系12人组成,往往使当事人在贿赂成本很高的情况下望而却步。在某些重大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法官可以根据情况将陪审团与外界隔离,以避免陪审员受到外界的干扰。被隔离的陪审员通常住在指定的酒店,有警卫看守,未经法官许可,陪审员不得擅自离开住处。在隔离期间,陪审员不能看报、看电视等,以防受媒体影响。另外,行贿陪审团是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联邦重罪,最高刑罚高达15年。违法者一旦露出蛛丝马迹,大名鼎鼎的联邦调查局立刻介入案情,致使利害关系人心存顾忌,知难而退。
陪审团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障。陪审团随机成立,随机解散,陪审员对案件判决的结果不负个人责任,没有持续的社会舆论压力。判决一旦做出,陪审员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陪审团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治,较好地体现民主的精神,最大限度地避免司法部门的“关系学”,减少对法官个人素质的过份依赖,避免法官独裁专断的负面影响。
时下中国流行的“保证司法独立运作”的呼声,仅仅是在企图限制司法系统外部的权力对司法运作的渗透与干扰,但根本没有从任何角度对司法内部的独断权力进行制约和限制。在中国现行司法体制下,司法部门及其司法官员与其他政府部门无论在人事上,还是财政上均存在着高度依存的关系,在缺乏有效的制度性保障的条件下,法官如何独立?法官又凭什么能独立?
陪审团制度是司法部门的避雷针和法官的护身盾。人们常常批评道,陪审团成员往往带有明显的种族、阶层或地域色彩,在一些有争议性的大案中倾向于放纵嫌犯,致使民主的审判偏离公正的方向。实际上,陪审团承担了司法过程中最令人困惑和头疼的责任,即在有争议性的重大案件中裁决被告是否有罪,从而大大减轻了法官的社会压力,维护了法官的权威和声望。在争议性诉讼中,经常会面临摸棱两可、难以确定的案情事实和责任的认定,陪审团集思广益,以“集体智慧”裁决事实问题,把法官从司法困境中解脱出来,超尘拔俗,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处理自己所擅长的法律争议问题,而不被纷繁复杂的事实问题所纠缠。
陪审团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现实意义在于:
首先,法官的庭审活动局限于对法庭的组织、引导和量刑,其最终裁判的依据是陪审团的裁决。在这种体制下,法官基本上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各种干扰,把审判背后的各种权力的、关系的运作完全甩开,依人民的意志去主持正义和公正审判,最终导致司法公正。
其次,在民事审判中采用公民陪审团制度可以提高审判效率。在组成陪审团之前,往往一方当事人考虑到自己行为的非道德因素和违法性质无法面对陪审团的裁判,以及陪审团的花费将由败诉方自己负担(仅民事审判),而会向法官宣布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诉求以达成问题的解决,使陪审团无需组成。事实上在西方使用陪审团制度的国家里,陪审团的使用率不到10%。
第三,使用陪审团制度的国家,案件的上诉率远低于我国。当一个当事人在陪审团裁判败诉以后,他会了解这是人民的、社会道德的裁判,他会了解,他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必然也违反了社会公德,或自己的证据根本不足以证实自己的诉求,上诉后,再一次面对人民的裁判,案件不会有其他的结果,也不可能去运作关系推翻一审的结果。
第四,临时随机选出陪审人员,是保证公民参与和广泛民主的具体实现,也是屏蔽和斩断各种关系运作的关键。它同时隔离法官和各种社会关系之间以及案件审理结果之间的联系。
有人认为陪审团造成办案效率很低,象日本地铁毒气案的主谋麻原明明是罪犯还审上几年,象张子强这样的人,为什么在国内就能迅速把他崩了遏止了他继续为恶,而在香港他嚣张了这么多年?我们认为,在我国有刑事案件审判效率极高的一面,但往往是牺牲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为代价,在一个文明法治社会,是不会轻易判定一个人为法律意义上的有罪,宁可漏掉一个坏人,也不枉断一个好人。虽然陪审团制度在诸多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呼唤公民陪审团制度的早日实行并不断的完善,以遏制司法腐败,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篇: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绞杀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陷阱
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绞杀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陷阱(2009-07-24 17:32:21)
转载
一、曾经疯狂的日本经济
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透过汽车、家电等等的出口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他的GDP排在世界第二名,仅次于美国。
在美国开始可怕的金融战之前,日本拥有2850亿美元的美国直接资产与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占美国银行资产的14%),控制了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资产的25%以上以及其未清偿贷款的30%,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超过欧共体的总和,购买了美国30%-40%的美国国债,占有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美国市场上20%的半导体器件、30%以上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以及绝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它数十种商品和服务都是日本所提供的,以上的成就远远不是2009年中国所能赶的上的。当日本人陶醉于经济巨大成功的时候,一场精心策划、天罗地网般的经济绞杀已经开始了。
二、经济绞杀三部曲
日本的《金融战败》一书的作者吉川元忠说日本金融战失败的损失和二战战败的损失是一样的。这个战争是透过三步进行的。
1日元升值
1985年9月,美、德、英、法、日五国在纽约的广场酒店签署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的意思是日本这些年的出口对美国等国家有严重的贸易顺差,所以必须要让日币升值才能缓解贸易的失衡。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游戏。日本政府在协议上签了字之后等于向
全世界报告,日币要升值了。因此,大量热钱流入日本购买日元。两年之内日币升值一倍。日本的出口制造业差不多瘫痪了,面临极度严重的亏损。
2迫使日本调低利率以及签订巴塞尔协议
日本出口制造业在出口遇到极大困难之后面临的必然选择就是希望能透过炒股炒楼能赚一点钱回来。美国政府透过各种力量迫使日本调低利率,从而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其结果就是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这一切就是美国想要的。对此,而日本政府全面误判,他们认为当前的目标就是要大量投资基础建设,保持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美国对这方面表示是非常的支持。当时的前川报告中计划提列430万亿日元,在未来的十年当中陆续投入基础建设。如此一来,日本的大量的社会资源被吸纳到基础建设上来,使得日本私人投资大幅减少。而这一切是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美国的官员、学者都在国际媒体上面不断的称赞日本人做的好,称日本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因此日本各大制造业、银行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股票、大量的房地产。
1987年12月10号,美国联合了十二个国家签订了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要求全世界的银行都提高资本率到8%。当时,法国不同意、德国不同意、日本也不同意这个协议。然而美国规定,如果与美国任何银行交易,对方的资本率必须8%,否则他不与对方交易。美国同意日本用所买股票的45%做为资本金。由于银行信贷规模缩减,因此日本的对外收购噶然停止。美国通过巴塞尔协议逼迫日本的对扩张陷于停顿。
3金融“核弹”——股指期权
在1989年的时候,美国发明了一种新的工具叫做股指认沽期权,当时由摩根士丹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开始阻击日本。他们说日本保险公司开赌局,美国人进来赌,不管胜负,进入赌场就交门票,日本人同意了。他们的赌的是一年之后的日经指数,日本人认为日经指数不会跌,因此日本人开了无数的赌局。到了1989年的12月29号,日本指数到了前
所未有的38915点,从这个时候美国人开始引爆“原子弹”。由高盛带头阻击日本,高盛通过丹麦政府去卖赌单,使得赌单更有价值。整个赌局越做越大,日本人不知道签了多少赌单,全世界都参与进来。美国在阻击日经指数之后,日本人才明白原来股票是可以跌的。股市开始崩盘了,楼市开始崩盘了,日本楼市持续十几年下跌,现在的日本以美国马首是瞻,因为吃了第二颗“核弹”。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陷阱
1与当时的日本非常相似经济现状
中国外贸今年上半年出现超过20%的降幅,进口跌幅在国内经济拉动下逐渐收窄,而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海关总署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下降幅度为多年少见。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7.7%;其中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进口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备受煎熬,40%的企业已经倒闭,如果出口形势持续恶化而内需不能及时拉动的话,还有40%的企业也难存活。
另据2008年底的权威发布数据,中国共拥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逐步深化,正逐步蔓延成全球的经济危机。由于美联储为拯救金融机构和信用体系,连续减息,释放流动性,全球形成了对美元贬值的忧惧态势。今年6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2.1万亿元,目前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是物极必反,中国大量的美元储备无疑备受美元资产大幅缩水的压力。同时,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有一种收购的冲动,从到中国平安财务并购富通、中海油尝试收购美国优尼科、中铝意图牵手澳大利亚力拓、五矿收购澳洲
OZ矿业、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中国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创下中国海外收购最大案)、苏宁电器入主日本LAOX以及民企竞买法国服装名牌皮尔卡丹。从石油、石化、汽车到家电零售、皮革服装,从央企到民企,中国海外收购正进入加速期,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俨然已经成为“抄底”专家。但是,从TCL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森、明基收购西门子移动业务、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等收购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还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如果我们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幸存的优秀企业不慎再陷入收购的泥潭,那将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悲哀。
2中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关键地位不可动摇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一月内连续第二次针对全国经济情况进行部署。相比于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由“一保一控”转为“保字当先”,此次会议将“保持”改为“促进”。此次会议明确提出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总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来看,未来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中的18000亿元拟投向基建领域,占比达到45%。但是,这4万亿流入中小企业的很少,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依然非常严峻,同时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依然存在,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和楼上对于中国经济绝非什么好事情。3保就业是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核心
无论是保增长,还是保稳定,其核心就是保就业。但是在这方面好像我们的政府有劲使不上,有钱也很难用对地方,420亿的就业资金的作用到底怎样?绝不仅仅是一些统计数字能够解释的。其实政府在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么多年的都解决不了的挪用和贪污问题,但农村的一个“直补”就咔嚓掉了许多“老鼠”。前几天团中央卢雍政书记莅临调研指导工作时,对于我提出的“直补”的设想就非常赞同,政府只购买就业和创业成果,不
管过程,更不搞一些花钱没有作用的花架子,就是帮助一个就业者奖励多少钱,帮助一个创业者奖励多少钱,我相信这样我们的就业和创业现状会好很多!
第四篇:从中央苏区到全新“特区”——解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45条”
从中央苏区到全新“特区”
——解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45条”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或“国45条”)日前正式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缘何成为“国家战略”?《若干意见》有何政策“含金量”?其中透出哪些“经济信号”?记者就此作了深入采访。
“国45条”打造老区中的“特区”
“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国家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若干意见》通篇贯穿着这样的原则。
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这是《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区域的五大战略定位。
围绕五大战略定位,《若干意见》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持赣州、吉安、抚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赣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支持赣州、吉安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支持赣州、抚州创建全国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
1市,支持赣州开展全国低碳城市试点,研究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
赣州市委政研室调研员黄明哲说,据不完全统计,《若干意见》出现了9个“试点”、5个“试行”、4个“探索”、2个“试验区”、4个“示范区”、13个“重要基地”和30个“重大项目”,并有5个“扶持”、7个“补偿”、9个“补贴”、11个“优惠”和128个“支持”。《若干意见》实施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成为许多政策先行先试的全新“特区”。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这一表述被赣州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朱俊东称为《若干意见》给予赣州的“最大政策支持”。据此,位于中部地区的赣州18个县市区将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将使赣州成为“中部的西部”。
赣州市国税局和地税局的数据显示,按照2011年的基数,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后,仅“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将从原来的25%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一项,就有近5000家企业可减轻税收负担2.77亿元。
赣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彭业明说,政策条件全面“西部化”,作为老区中的“特区”、扶贫的示范区,加上赣州毗邻沿海地区的优势,未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将大有可为,经济社会有望迎来一轮发展热潮。
区域发展战略“均衡化”促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但因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赣州国土面积占全国的0.41%,人口占全国的0.68%,但2011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和0.17%,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七成,是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五至七成,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扩大。
人均生产总值,1952年赣州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38.1%和153.9%,1990年为71.9%和76.7%,2000年为60.5%和72.7%,2011年降至54.7%和58.1%。即使与延安、遵义、百色、临沂、龙岩、三明、黄冈等革命老区比,赣州地域最广、人口仅次于临沂,但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占优势,2011年的经济增速和人均水平均处于较后或末位。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为此,《若干意见》制定了2015年和2020年“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此前,赣南四周分别出台了四个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方面,赣南苏区明显“中部塌陷”,受到极大的地域壁垒制约,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若干意见》出台系列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和对口支援政策,就是要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中部塌陷”变成“投资的洼地,发展的高地”。
“过去,区域发展国家战略更多地放在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而这几年,越来越倾向于均衡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宏观战略上有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即使在中西部区域内部也越来越注重均衡发展,更多地把中西部的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扶持。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把陕甘宁老区列入国家战略。
迟福林说,这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稳增长的迫切要求,因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市场空间。
“民生优先”凸显科学发展理念
《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
——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赣州市加快完成改造任务。
——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力度,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
——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013年底前全面解决赣州市部分农村不通电和电压低问题。
——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将居住在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18岁之前没有享受过定期抚恤金待遇且年满60周岁的烈士子
女,以及试行义务兵退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员纳入抚恤补助范围。
目前,赣州18个县(市、区)仍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个,省级扶持贫困村1119个,分别占县、村总数的45%和35%。按国家新的2300元贫困线标准,全市贫困人口有215.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9.99%,高出全国贫困发生率16.5个百分点。目前,赣南苏区小康目标实现程度比全国低10.3个百分点,按现行发展速度,赣南苏区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根本不可能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若干意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民生优先原则,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仅以赣州18县(市、区)的土坯房改造为例,此前据赣州市调查,全市现有土坯房69.5万户,每户按100平方米建造,每平方米600元计算,即使按现行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每户1.1万元的补助标准,财政补助将达到70多亿元。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总队长邓盛平说,“真金白银”投向民生,表明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说,《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人民的深切关怀,是对赣南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重要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新华社记者王运才、林艳兴)
第五篇:国培作业2 学习了《解读课标——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这门课,对“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谈谈我的看法。
学习了《解读课标——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这门课,对其中的“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在本人的教学以及听过的很多同行的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或者偶尔采用小组讨论等其他教学方式,虽然有时也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我们对教学及学生的评价就是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及老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对如何让学生“会学数学”却做得很不够。
在讲座中,王尚志,张思明老师强调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能掌控学习就要主动、自主的学习,帮而不仅仅是学会数学,更要会学数学。”的教学理念。怎样让这一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呢,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之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等,同时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第三,要加强“活动教学”,把空间 1 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自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它不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后天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生如何阅读。阅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也是一样。学数学要面对大量的概念、定义、定理、例题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学生如何把握其中的关键词,抓住其中的重点。比如在求解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我们要教学生通过阅读,去除问题中诸如介绍问题背景等的语句,抓住题中包含数量及数量关系的语句,从而抽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生学会思考,并提出提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成绩好与不好,都会存在自己不懂或还不是十分理解的问题,但是当老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很多的学生都会回答没有,个别学生可能是因为胆小不敢问,但更多的是学生是因为不会思考问题而找不出问题,这也是这些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教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并提出。比如在定理的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定理后,不防让学生思考:这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吗?我们有没有学过条件或结论相同或相似的定理?能否将它们进行归类?等等;在例题的教学中除了教学生如何去分析每一个已知条件,如何解决问题 之外,不防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可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如果改变某一条件或减少某个条件,结果会怎样?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平时自己学习时要学会多问自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生如何总结。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章中的每一节中的各个知识点既是孤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完每一章后要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对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或与学生一起完成。同时,我们应该教学生不仅仅要从纵向把握教材中的知识脉络,还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建立牢固的知识网,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在习题的教学与训练中也是一样,我们不能一味地搞题海战术,而应该对做过的题目加以整理与总结,通过一道或几道题归纳出这一类题的解法等。
六、教学生学会表达。现在很多的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很熟悉,但一到解题,解题过程会乱七八糟,这些学生就是不会表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教学生如何去表达。数学中的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表达、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表达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问题尽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特别是数学语言表达和图形表达。比如在讲一次函数的性质时,其中一个性质:当一次项系数为正数时,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用文字语言表达,要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必须要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对于函数y=kx+b,当k>0时,如果x1>x2,则y1>y2.及图形表达:(图略),从图象上直观看出函数图象从左往右是上升的,即反映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以上只是本人在学习中的一点肤浅的体会,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革、不断前进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