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患沟通的原则与内容
1、医患沟通与交流的原则不包括()。
A、以人为本原则
B、平等和尊重原则
C、计划性原则
D、诚信和换位原则
2、下列关于医患沟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效倾听;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B、多采用闭合式谈话;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C、注意沟通的完整性,重视患者反馈信息;处理好谈话中的沉默
D、善于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使用伤害性言语
3、沟通的要素包括()。
A、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B、达成共同的协议
C、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D、以上都是
4、医患沟通时,下列哪项是不需要医生特别留意的()。
A、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
B、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
C、留意家属的语言及情绪状态
D、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5、关于沟通要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沟通时要专注一件事而不是许多事 B、专注于人
C、专注于行为而不是人格
D、要明确而非笼统的表达
6、沟通的基础是()。
A、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分析问题
B、注意患者家属心情因素、状态、了解其心态—求生欲—焦虑—获知欲-期望值-信任危机—预后承受力
C、真诚、信任;态度、仔细、关心;自我保护
D、以上都是
7、下列哪项医务人员运用的语言技巧是错误的()。
A、安慰性语言
B、命令性语言
C、积极的暗示性语言
D、鼓励性语言
8、关于沟通时自我检测的四个法则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人必须知道为什么说
B、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C、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D、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9、下列哪项不是沟通障碍的因素()。
A、医生缺乏自信,知识和信息掌握不够;没有重点或条理不清楚
B、过度自我为中心;没有理解他人的需求;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注重倾或只听自己想听的 C、未换位思考,忽略别人的需求;不信任对方
D、采用开放式谈话;不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10、倾听时的身体语言不包括()。
A、微笑
B、点头
C、向前倾
D、眼神回避
第二篇: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
由主管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流和谈话,内容如下:
一、该疾病诊断及主要治疗手段。
二、其辅助检查的目的及结果。
三、手术方式、手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化疗引起的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输血风险等。
四、某些治疗可能;术后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五、危重时或病情变化时的告知。
六、疾病的预后。
七、医疗费用的估计及解释。
八、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如:饮食、安全等。
九、出院时的交待。
十、回答患者及家属疑问。
医患沟通方法
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多听患者说几句 介绍——多对患者讲几句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 掌握医疗费用情况;
掌握病人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
四个留意:①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②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③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④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个避免:①避免强求沟通对象马上接受事实;②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③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④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⑤避免压抑对方情绪。
六个方式:①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这类病人及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进行沟通②交换对象沟通。当某医师与病家沟通困难时,可换另一位医师或护士或主任与其沟通,当不能与病家直接沟通时,换一位病家中知识面高一点的亲属或能通情达理的亲属与其沟通,让其去影响去说服其他亲属;③集体沟通即召开患同种疾病的病员座谈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等,实现集体沟通。④书面沟通。为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采取书面沟通方式,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各种知情同意书,告知书等;⑤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口头和书面沟通都较困难时,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进行沟通;⑥协调统一沟通。当下级医师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史,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师之间、医护之间、护士之间先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与家属进行沟通,避免解释自相矛盾,导致家属的不信任和疑虑。
第三篇: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沟通注意事项:
1、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三、沟通技巧:
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四、沟通记录
医护人员的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的病程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详细记载。记录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姓名、实际内容、沟通结果等。重要的沟通记录应当由患方签署意见和签名。
五、评价:
1、医患沟通做为病历记录的常规内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2、因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沟通不当引发投诉或纠纷者,承担全部损失。
六、医患沟通的时机:
1、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住院期间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
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4、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七、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八、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上。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部,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定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 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 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九、医患沟通的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 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十、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的相关规定作废.
第四篇: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初探
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88-01
近年来,医患纠纷严重困扰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者。大部分医患纠纷并非责任性或技术性纠纷,而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充分引起的对治疗、康复过程的认知性纠纷。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它是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而患者是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医务人员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双方关系的责任。只有充分了解医患沟通的内容,熟练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才能在医疗实践中成功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顺利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工作。
1医患沟通的内容
医患沟通的对象不是医生,不是社会正常人,而是已有就诊行为的某个特定的患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往往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大致可分为观念沟通、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
1.1观念沟通:现代医学观念认为,医患双方各自拥有自己合理的和必要的权利。由于医务人员的权利受国家法律和医疗卫生体制的保护,而在长期传统就医模式下患者所处的被动地位,人们总认为应对患者的权利给予更多的关注。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现代医学理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维权行为亦给予了主动和积极的配合。但在当前医患关系实践中,部分患者的不当维权行为恰恰是产生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通过观念沟通让患者正确维权,这是我们医务工作管理者现在或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要做的事情。
1.2信息沟通:作为一名入院患者,特别是初次住院患者,由于他们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医院环境的生疏,对医务人员的陌生,他们十分迫切地想了解自己的病情信息,即听取医生对自己病情的评价,如疾病的性质、严重的程度、治疗的方案、预后的发展、注意的事项等等。医患之间通过信息沟通可以使医生较快取得病人的信任,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
1.3情感沟通:医务人员不仅要运用娴熟的医疗技术解决患者的生理病痛,还要用与人为善,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和患者做内心深处的交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使患者对医院、对医务人员产生肯定、信任的交往态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完成身心康复的过程。其实,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内容,除本身职业特点外,和我们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交往是基本相同的,主要体现在尊重、信任、宽容、鼓励等方面。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患者,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患者如妇女、儿童、老人等,适时的言语鼓励或行为鼓励可以让患者忍受巨大痛苦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而许多患者病愈出院后,给医务人员送来了锦旗、感谢信、牌匾等,则是医务人员最好的精神鼓励。
2医患沟通的方法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法,医务人员必须遵循道德性、人际性和职业性的规范行为。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常用语言沟通、书面沟通、体态沟通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
2.1语言沟通:根据医患沟通的内容和性质,医务人员常采用问询性、诊断性、指令性、交际性、宽慰性、说明性等语言方法和患者进行沟通。通常的语言只是个人的思维表达和社会交际的工具,但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医务人员的语言沟通却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起到交际作用,更重要的是选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它具有治病性,而在方法不当时却可能具有致病性。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达到辅助、配合药物及手术治疗的目的,甚者,一些心理疾病单纯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更是需要以语言沟通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治疗来解决。所以,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做到语言严谨稳妥、说话相对明确、注意保守隐私。根据不同的沟通内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包括语气、语态、语音、语速,适时选用模糊的或是明确的、委婉的或是直接的、幽默的或是嘲讽的、活泼的或是严肃的方法,表达出医务人员的意思,以最终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
2.2书面沟通:书面沟通是医患沟通的另一种无可替代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它是指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用文字的形式记录病情、诊断、处置意见和康复过程,如病历、医嘱、处方、辅助检查、医学鉴定等等。一般的书面记录有记录性、处置性和结论性三种,主要起档案、依据、法律、研究、评价作用。医务人员在作书面纪录时做到尊重事实,准确客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概括全面,整理系统、文字规范,标点正确、语句精炼,运用恰当。充分考虑患者本应享有的生命身体权、知情同意权、了解费用权、隐私权、疾病保密权、尊重权等合法权益。特别是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的文字沟通材料,更要做到认认真真考虑、逐字逐句斟酌。
2.3体态沟通:人的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时很难用语言充分表达,如果在说话是伴随体态动作,就会更加生动形象的将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这是体态沟通所具有的传情达意作用;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双手和躯体的体态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它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的表现形式,这是体态沟通所具有的明示心理的作用。体态沟通通过行为动作对事物进行更直观、形象的表达。在医患沟通时,目光能最迅速、最细致、最明确的给对方传递相关信息,所以,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目光交流时,无论是注视的方式、注释的内涵还是注释的时机,都要符合医务人员的职业要求,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沟通中,医务人员应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对患者怀着真诚的态度,笑的真诚友善、自然大方、得体有度,就能使患者对医生摒弃疑虑、消除戒心、愉快就医,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姜学林,赵世鸿等。医患沟通艺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42
[2]高今生.医生还需要什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26
[3]于恩彦,祝世法等.谈医患沟通[J].北京: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0),683-684
[4]顾跃进,王全虹等.医患沟通不利引发医患纠纷的思考及对策[J].北京:中国病案,2010,11(7),60-62
[5]蒋均远,马 静等.举证责任倒置实施后医院建立预防医疗纠纷长效机制的探讨[J].北京:武警医学,2007,18(9),711-713
[6]张芙蓉.医疗体态语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J].北京: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1),691-692
第五篇:医患沟通的内容及技巧
医患沟通的内容及技巧
从建章立制入手
医院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进行正式沟通,并把医患沟通情况记入病程记录。
六种沟通方式
通过工作的深入,医院总结出 医患沟通制”的精髓,即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和六种方式。
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请多听家属说几句;介绍,请多对家属说几句。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因素。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