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今之学者学习是拿给别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今之学者学习是拿给别人.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
1、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今之学者学习是拿给别人看的。我不反对同乡们去做官经商。经过大学教育,受到人格的提升然后去做官经商,他的精神层面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大学生仅仅学懂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只能算是有用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董健《大学精神》
注:董健,南京大学前文学院院长、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兼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曾以《作秀者必虚伪—说金庸华山论剑》一文炮轰金庸。
2、东坡就是这样一个既有天赋又有热心爱心又有操守的人物。他的一生无论是政治活动即做官,还是文化活动即创作,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具有纪念的东西。我们的文化上面曾经有过东坡,我们的文化就了不起,我们的祖国大地东坡曾经来走过一遭,我们的祖国大地就了不起。
——莫砺锋《漫话东坡》
注:莫砺锋,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承著名学者程千帆,研究古典文学,成果迭出。
3、要理解作品,就要用你自己的经历、生活体验和想象去体会、去补充和丰富诗中的情理、境界。其实这也还可以说是应具了解之同情。只有这样,或者可以领会古代诗人的艺术匠心,理解他们究竟是怎样在艺术上不断地追求创新,以超越前人,作出成就的。在题材和主题上,在中国古代,未必总是会有很大的开拓,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成就的诗人总会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巩本栋《且把金针度与人——略谈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理解》
注:巩本栋,师承程千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他对宋代文学研究颇有造诣,兼任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4、江南文化有一种离弃政治的倾向。远古有泰伯虞仲放弃政治继承权到吴地居住,后有江南人张翰因“莼菜鲈鱼”弃官归乡。江南士人在骨子里具有傲岸的气节。江南文化注重自然。江南自古是山水秀美的地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诗人往往寄情山水聊以忘忧,因而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江南山水的滋养。江南文化注重文化涵养。江南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往往来自布衣小巷,成为江南人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比如,想到象征江南的风物,我们自然而然得想到乌篷船,雨巷,蓝印花布,油纸伞,龙井茶,紫砂壶等等。
——程章灿《望江南————想象江南的几个维度》
注:程章灿,师承程千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宾州大学、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石刻学、国际汉学、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比较。
5、西方人的思维不允许有空白,中国人的思维更注重虚空,如中国诗词中的大量省略,古琴演奏的大量空隙,没有声音,却更有意味。西方人的学术更外向,一定要求别人的赞同,中国人的学术则寻求个人的解脱,就如音乐的非理性体验一样。
——刘成华《中国音乐的审美品格》
注:刘成华,著名文艺理论家。在谈到中国艺术,包括音乐、绘画、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与西方的差别时作出了窥一斑以知全豹的评价。
6、东方文化特有的现象,就是对物的要求很简单,对人的要求很高:厨艺高手一把菜刀就可以走遍天下,乐师一根竹管可以演奏五音——而西方人一个曲子则要一个乐队了。
——李家安《中国古代失传乐器与琴道》
注:李家安,民间艺人,著名琴师。从中国乐器材料来源广泛、结构简单的特点出发,李先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7、我们学习西方人,应该学习他们行之有效的东西,彻底改变自己,而不是学些雕虫小技。有的人西装穿上了,西餐吃上了,做得比西方人还要西方,但是骨子里还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还是没有变。
——邓晓芒《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反思》
注: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谈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需要注意问题时,认为吸收外来文化,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断传统进行彻底的反思。
8、孔夫子看到名不副实的事情,感叹到“觚不觚,觚哉,觚哉!”,可是,当中国人如果知道美国人眼中的东方人是怎样的,一定也会说“觚不觚哉!”;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人,恐怕也是“觚不觚”了吧!
——Roge.T.Ames 《杜威与孔子的对话》
注:Roge.T.Ames,汉学家,《中西方哲学》主编。看到在中美交流方兴未艾,但双方的相互了解却依旧有限,他只能引用《论语》中的“觚不觚,觚哉,觚哉!”做评。
9、有多少人能听懂建筑所说的话呢,有多少人把建筑当成是有感情的呢?都很少。现在很少有人认识到丑陋的建筑就是一种罪恶。一旦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善待建筑,要在合适的地方,结合它的历史的文脉、环境的背景,考虑到这些,建筑的样式、空间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对人有良好情绪关照的优秀建筑。
——梅可《与建筑同行,与大师同行》
注:梅可,著名记者(原新华社驻江苏分社记者)、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华百年建筑经典》的总制片人、兼《中华百年建筑经典》丛书的主编。她把建筑当作生命,将建筑赋予人性。
10、穆罕默德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承认自己是凡身肉胎,和一切物质存在一样都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感伤地表现这种缺陷的时候就是悲剧,如果我们理智地表现这种缺陷的时候就是喜剧。
——吕效平《我们都是凡身肉胎,但毕竟与海洋和天空有关》
注:吕效平,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戏剧电影理论与创作。其创作作品有话剧《〈人民公敌〉事件》、独幕剧《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等。
11、雨果说翻译是一幅画的反面,法国人说翻译是“不忠的美人”,意大利人说翻译是“叛逆”。我认为翻译是“understand,make understand”。翻译是一个国家走出愚昧走向开放走向文明的标志。季羡林说:“翻译的作用,大哉,中国的‘水’源源不断,是因为有水的注入。”
——许均 吴为山《文化与翻译》
12、傅雷:“翻译有两个似,神似重于形似”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超越它的本体,达到神似的境界。
——许均 吴为山《文化与翻译》
注:许均,南京首届文化名人,教授、博导,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录职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翻译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追忆似水年华》。
吴为山,南京首届文化名人,雕塑家。第三届“徐悲鸿奖学金科研制作奖”获得者,1996年“中荷红、白、蓝艺术项目”参与人。曾为荷兰女王塑像。
13、社会的身体构成了感受生理的身体的方式,身体的生理的经验总是受到社会范畴的更改。或是通过这些社会范畴身体才得以被认知,所以,对身体的生理的经验就含有社会的特定观念。在两种身体经验之间存在着持续不断的多种定义的交换,目的在于彼此加强。
——周宪《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变化》
注:周宪,师从董建教授。南京大学前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方面。
14、救助是一种道德的无上命令,是你的义务,你必须去做。正因为如此,美国犹太历史学家马库斯在回答“犹太人为什么要捐赠?”问题时,给出了一个十分简洁明了的答案:“捐赠是诫命,慈善行为是上帝规定的。”
——徐新《犹太人捐赠思想的漫谈》
注:南京大学哲学宗教教学系教授、博导,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是中国最早访问以色列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发表公开讲演的学者,应邀在国外做过三百余次的英文学术讲演,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犹太学研究的领头人物。
15、爱是矛盾的,《奥赛罗》里的爱便是奴役,奴役是背叛爱的,爱得越深,离爱越远。爱是最难保鲜的,最难保鲜的爱是最幸福的爱。爱在本质上就是把自己毁灭的东西。爱情的出路在于只要有一个人勇敢地承担责任。
——吕效平《〈风吹稻浪〉与〈勇敢的心〉》
16、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我们不该来这个世界上。但是面对这个荒谬的世界,我们是否应该消极?不,我们要用幸福的心情化解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的苦难,用我们的智慧养育我们的幽默,因为我们已经来到这个世上了,在化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已经来了。
——吕效平《〈风吹稻浪〉与〈勇敢的心〉》
17、电影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差别就在于,古代主义我们相信我们有行动自由,并且相信行动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此时戏剧和电影是以情节为中心的。当现代主义世界观形成,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是偶然的的,于是出现了《等待戈多》《犀牛》等影片。
——吕效平《〈风吹稻浪〉与〈勇敢的心〉》
注:吕效平,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戏剧电影理论与创作。其创作作品有话剧《〈人民公敌〉事件》、独幕剧《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等。
18、传统不仅仅是背诵古诗词、古董陈列、文物保护、穿上汉服行成人礼,传统在于引导,启发一个新的人生。当你不读《论语》的时候,孔子是一个过去的与你无关的人;当你读《论语》的之时,孔子因你而活在当代。传统在引导人做什么?关注人自身。
——童强《今天你文化了吗》
注:童强,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写过《嵇康评传》。
第二篇:向优秀学习,超越自己,是向上提升,踏出自己的路
向优秀学习,超越自己,是向上提升,踏出自己的路
不知不觉高中站到了高中一个月的位置,第一月考就这样结束了。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怎么样都好,那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我们新的起点!不管你接受不接受,这分数就是目前你挣的。
按照纪录片里面的班主任陈锦春的说法,我不属于“好学生”,因为我并不关心自己的分数,每次大考小考后我基本上不去老师办公室问分数或看分数和排名,尤其是高中以后,因为我是这样认为的,你看还是不看,分数就在那里,我倒不如用这个看分数的时间和心情去仔细看看我试卷上的问题和酝酿下一阶段的计划。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我们就这么度过这三年?这是我这两天要思考研究的问题。
翻开自己20多年前的日记本,我找到了自己当年的高一的学习生活,以前犹如就在眼前,历历在目。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自己是这样写道的:“一切从零开始,今后的学习生活应该是紧凑的有效益(率)的。个人作息时间表:5:30起床,跑步;6:25早操,早读……中午1:30分午休40分钟……晚饭后一三五在宿舍听录音练听力口语;二四六去阅览室看书报;晚6:45前入课室、10:15分前看书或听英语然后就寝。以上自勉,严格要求。”
一则新闻的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2013年的高考中,全国非京籍学校两个最牛的高中各有104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他们是河北的衡水市的衡水中学和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这一数据立即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于是我决定研究这两所学校。我没有实地考察过这两所中学,我只能从媒体视频、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校长的经验介绍和考察过的人的书面报告以及论坛博客。
初步比较两个学校之后发现,其实西北工业大学附中从结果上来说更牛一些,但是衡水中学更高调些,所以网络上关于衡水中学的报道也就多一些,更重要的是,如果说西工大附中一直都很优秀,那么衡水中学可以说是“死后重生”或者说是后起之秀。我更钦佩后者。重要的是“神”而非“形”。
衡水中学,1978年就已经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92年新校长李金池上任,裁撤分离初中部,专办高中。新校长上任之前,是怎样的呢?“当时,学校教师队伍极度涣散,管理秩序十分混乱,已处于严重的无政府
生一天跑步2400m, 一个星期5天算,就是12公里。这不是人性化是什么?总好过多数那些学校墙上还挂着标语“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工作……”而操场上聊聊几个人或一个人也没有而全部关在课室里或者校园不知什么地方游荡要好吧?我历来支持人应该坚持定期锻炼,尤其是中学生,而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正是中学开始。锻炼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一二,却很少人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坚持的人就更加少之又少。1991年开始我高中在校就是周一到周五每天5:30分起床的,然后句式半小时左右的跑步,无论寒冬酷暑。批评者当中不乏认为学生没有休息时间,无论从该校的作息时间表还是从老师还是从学生口中得知的真实情况是,中午12:45-13:45,学生必须休息,不得私自学习;晚上10:30分后一般情况下不加班加点。
衡水中学的人性,我觉得更内在的还是学生积极性的开发上,这一点没有发现更多的素材(我对此更感兴趣),但是学生的积极性确实可以感受得到,学生没有内在的驱动力是不可能在拼命地争分夺秒地学的,更不可能三年坚持,当然更不可能出如此高的成就。
当然严格还是相当严格的,但是严格到点子上了,而不是胡乱严格,为了严格而严格,比如说随时带本书,比如说书本的摆放, 严格服从,不准顶撞老师等等。
校长也承认说,衡水中学在改革之初也确实走过“强行灌输,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外
加棍棒式教育”2001年的改革才从粗暴式教育转变到今天的高效教育。这也是另一个关键的地方。全民参与教学改革和打造高效课堂。倡导和实施自主学习和限时作业和作业自助。“解放他们的大脑,让
他们去思考;解放他的双手,让他们去操作;解放他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他的嘴巴,让他们
去表达。”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并且延续到今日。信念在衡水中学,学生是这样说的:“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老师、家长”。
信念更体现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的精神面貌。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无论从照片上看还是视频中,我所看到的是衡水中学的学生都是欢声笑语,充满着激情和热情,还能说会道,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气质的,而非某些媒体报道的“口中只会念念有词而非不理会记者”的疯子(我有时严重怀疑有些记者报道的倾向性,虽然几天前我的脑中的衡水中学的学生也是如此)。
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是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精神境界确实需要提升。摘录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几句话: “……
习惯了三餐最快八分钟的所谓的变态生活。
习惯了晚自习十点放学没有离开、却被楼管向外撵的情景。
习惯了晚上自己一人躲在被窝想想一天的收获,默默的叨念着高考目标、无数次掉下的泪水一次一次浸湿无辜的被角。那时的生活确实令人酸楚,有时是对自己高考的迷茫,也许被成绩的一再打击,不知从哪里再次找到前进的力量。”
“如果说“上一年衡中,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有点夸大其词的话,那么我说体验衡中生活,在这里,在这个炼狱里,它会让你学会很多东西:坚强,勇敢,独立,自理,上进,憧憬,希望……这绝不过分。”
“有人曾告诉我,高中时他所听到的衡水中学就是一个培养疯子的地方,然而我拙劣的文辞不知怎样表达内心的反抗。我只是知道,我们是曾发疯一样的学习,可那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在拼搏,我们无法改变应试制度,但在高中时流汗流血总比以后流泪强!我只是知道自己离开后总是一遍遍怀念那个身在其中时恨得咬牙切齿的衡水中学……怀念那个为梦想而拼搏的充实过程。(不是衡中人真的无法切身体会我们内心的感动,所以那些痛恨衡中对衡中抱有偏见的人,你们也无权评价我们引以为豪的岁月)”
有些学生的体会可能一般人要在工作若干年后才能感受到:
“当自己迷茫不知道路在前方时,想想我们曾经衡中的生活,它会带给我们激情与感动,我们在那时青春靓丽的日子都度过了这么大的困难,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比起来都已经不再是困难,“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也许就是衡中生活的最大意义吧”
状态,很多人外出兼课、办班捞钱”“ 学校考试,学生作弊成风,三楼教室靠近窗户的学生用绳子将
试卷从窗口系下去,传给二楼靠近窗户的同学抄袭,抄完之后,居然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传回三楼。”“极度的混乱和涣散,使衡水中学这样一个省重点中学的高考成绩,却被周边的县中远远甩在后面。当时衡水中学的办学水平和高考成绩已经跌落到了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的下游。”老校长辞职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若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就让他到衡水中学当校长吧”
经过三年的改造,1995年开始在衡水地区(11个县级市)挣得第一的头衔,成了名符其实的省重点,开始有人考上北大清华,2001年开始稳定在30名左右的清华北大,2002下半年开始向全国开放。
他们成功(至少是在学业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这是成功人生很关键的一步)的关键在哪里呢?。本人有以下看法和观察,应该值得我们学习:理念落实到要求和行动中。管理者,主要是当时信任校长有很多的理念,而这些理念的东西都具体化为了学校的制度和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这是行动力。追求卓越。这个可以在衡水中学的校训中可以看到,他的校训就这四个字。真正体现是在老师的全方位的素质上和学生的全方位要求上。教师的全情投入和老师的思想意识。“别的我说不好,我只谈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在衡中,每一位老师都有着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都发自内心地真挚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和学生,不知这算不算一条秘诀。”这是一位衡水中学老师的原话。其实从衡水中学的学生制作的班级毕业视频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学生对老师是很爱很尊敬的。老师敬业证明学校关于老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成功的。严格中有人性化。用严格来衡量衡水中学不为过。有人说,衡水中学的做法是“残酷”,违反人性,总之很有看法,我以前也很质疑,对他们的办学也很不以为然,所以认为也没有研究的必要。但是经过研究,我发现事实并非它看上去的那样。(有时自己先入为主的看法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硬件来说,他们连饭堂都有空调、大屏幕电视,不知这些算不算人性化。每天的跑步操,10分钟内跑完1200m, 即3圈,早上5:45一次,上午10点钟一次,每个学
向优秀学习,超越自己,是向上提升,踏出自己的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的利用管理能力。跟其他因素相联系的是学生的习惯和时间利用能力。每天的跑操前人手一本书,或者在朗读,或者在默读,或者在做题,把同学的背当桌面垫着做题……(这场面是何等地壮观。下次抽出5秒钟留意一下、看看我们的学生排队等候的时候在干什么吧。你有这个gut和nerve拿出书来看吗?更何况是朗读。)我想他们不但感动自己,更是感动老师和上苍,老师能不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教这样的学生吗?老师敢马虎了事吗?上帝能不为之动容吗?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8月份跟各位谈到的美国华裔体操名将马思明:
十六、七岁获得泛美运动会体操全能金牌,最令人佩服的是她的时间的运用能力。马思明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出门,六点四十至七点做暖身运动,然后练习到九点半。十点开始上学校的正规课程,下课之后再去体育馆练习,从四点一直到七八点,才开车回家做功课,并在十一点就寝。
他们才是在“把自己硬推到自己的极限之外(Push your own limits)”的人。
有些人认为衡水中学的一大特色是校园到处是标语和光荣榜,我认为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功夫,这些东西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去做,我并不认为学生会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里而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成功的渴望,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东西。此外,还有如“以不同方式重复做题”, 每天的自我反省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每天13节课,其中6节正课(晚修分3节),7节自习课(包括学科自习课和晚修)衡水中学的做法可以总结为“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个人潜能”
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高中学习生活历经一个多月的适应期后,是时候我们要拿出我们的勇气,把我们内心最优秀的一面拿出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积极性,拿出我们的魄力,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毅力,我们的决心,改变我们自己,跳出我们的舒适区域,创出一天我们的路来。
踏出这条路,我们要做的事其实很平凡,问题是行动,问题是做的标准,问题是做的力度和深度,问题是坚持。1 勤奋学习,这是任何人成功的必要法则。感动你周围的人,形成有利于你的环境。用你的勤奋,吃苦精神,坚持,你的激情,你的热情去感动你的同学,你的老师,学校领导,认识你的人和不认识你的人。不要怕别人说你怎样,只要是对自己,对他人有利的事。
尤其要感动你的老师,让他们知道你有多努力,他们想象不到的努力;甚至无论你觉得老师骂你还是鄙视你,坚持虚心向他们请教,当然你得先思考过。要敢于在老师面前暴露你的不足,老师会更好地帮助你。至少让教你的老师被你感动。让老师重视你,关注你。认真听课,是十分认真配合的那种,跟着老师的思路,想老师所想,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回应,即使错了也没要紧,踊跃勇敢地回应回答老师,是所有同学,不是一个两个,显示出你很欣赏老师的课,眼睛时不时望着老师,手里拿笔。没有别的方式更能从心底上感动老师。举手举手举手!回答错了没事,别人笑,更好!能多说就多说,少说就少说,可以加一句“That’s all I can say about it.Thank you.”.特别是当别人不好意思举手的时候,你的举手很可贵;特别是当别的班都不举手的时候,我们班的举手显得很可贵!举起你可贵的手!每天有目标、有计划。光有理想和远大目标,如靠什么大学和将来从事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要有目标有计划,每天一早上或刚起来的时候或者走路吃饭的时候,总之抽些时间想想、计划一下。甚至头一天晚上就要安排计划一下。你不一定要写下这些,但是心里要有个清单,心里要有数。省时间和挤时间, 利用好零碎时间。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有几个人会去做,有几个人会去注意到呢。想想那些事可以改变一下,原来要5分钟的,现在4分钟甚至3分钟,3分半呢。6 良好的“个人和集体心态”“胜不骄,败不馁”(winning without pride, losing with grace.英语的含义是: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也要有风度、优雅和尊严(dignity),及失败了也不失风度。)Be rejoicing/joyful in hope, be patient in tribulations.(接近中文的“知足常乐,忍辱负重”)。要输得起,有忍耐力,有良好的心理弹性。
鹰和狼都是食物链中在顶端的动物,他们都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他们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点。他们的生存哲学真正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他们从小就践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思想。鹰的启示:
1、竞争意识:也是危机意识。鹰的竞争意识表现在:一对老鹰一般会孵出两只或以上的雏鹰,但是通常只养大一只(不知是能力问题还是故意为之),其余的必须淘汰。每次叼回来的食物都会被故意扔得远远的,雏鹰就会去抢,谁抢到就谁吃。所以最终只有最强的那只雏鹰会活下来。
2、独立思维:鹰有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刚出生的时候,它就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幼鹰刚出生,母鹰就告诉它你是“空中之王”,你拥有坚毅的翅膀、锋利的爪,你可以长时间飞行,速度极快,动作像闪电般敏捷,你是最优秀的鸟类。也可以叫做优势思维,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自己是最优势的,给你一个恶劣的环境,不断地适应和提高。
3、自我磨砺:幼鹰出世后没几天就经受近似残酷的训练,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悬崖,然后往下摔。有的胆怯的会被摔死,但训练不会因此而停止。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捕捉到食物而被饿死。
4、目标明确:鹰的洞察力很强,它多数在白天活动,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也能把地面上地猎物看得一清二楚,是鼎鼎有名的千里眼。关键在于它一旦确定目标,就不会更改,会迅速出击,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5、坚忍不拔: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要活这么长的寿命,在其生命的中期必须做出艰难却重要的决定。因为鹰活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也越加沉重,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等待死亡;二是重整后再生。选择重整后再生的鹰,要经过一个痛苦更新的过程。它首先要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在那里渡过漫长而又痛苦的150天。这段时间,要用力将又长又弯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长出的新喙将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新指甲长出来后,再将羽毛一片一片地拔掉。待新的羽毛长出后,鹰又可以翱翔于广阔的天空,续走后30年的生命旅程。
狼的启示;
跟鹰不一样的地方是,狼是群居动物,作为一个组织,他们有强烈的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一致性。在狼的团队中只有“无条件服从”和“没有任何借口”。狼有极强的智慧,狼每一次的出猎都会侦察、布阵、伏击、耐心等待时机奇袭;他们经常会派最弱的狼去打头阵探虚实, 往往也成为牺牲品;狼有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怕也要上的坚韧品质;狼族中也有友爱和亲情。
卢春华 2013-10-3
向鹰和狼学习
向优秀学习,超越自己,是向上提升,踏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