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规定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管理,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1.医院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由医务部专人负责管理,使用科室对其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2.新建、扩建、改建的放射源建设项目,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科室方可使用。
医院应对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符合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在购置新放射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新购放射源必须有国家统一编号。
4.在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5.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科室对放射源实行专人保管,并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层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6.医务人员应按照医疗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7.科室应制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操作程序,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
8.强化安全保卫措施,落实防火、防盗、防丢失、防泄漏。一旦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立即向医务部分管人员报告。
9.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医务部定期对本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对违反规定引起严重后果者,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篇:选煤厂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管理办法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放射源事故 管理及应急预案 审核: 编制:
麻家梁公司放射源事故管理及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带有放射源仪器、设备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生放射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厂区安全和稳定。
二、适用范围: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涉及使用、管理等环节。
三、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放射性仪器、设备的主要事故是泄露。采用隔离、覆盖等措施进行处理。
四、放射性事故区域划分
放射性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10米的区域。此区域放射强度大,对人员具有很大的危险。
2)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指事故现场10-500米的区域,该区域放射强度较大,有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3)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的放射线。
五、放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一)放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麻家梁矿成立放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放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长:李云江 副组长:张彦军
成员:吕叶文王东王晓天马坤赵鹏郭文王强郝海滨
(二)领导小组职责
放射事故发生后,组长、副组长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决定事故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负责组织放射源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演练。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迅速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赶赴事故现场,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及救援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实事求是、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三)各专业组职责
1、副组长负责管理放射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联络,监督检查各带有放射源的仪器、设备单位制定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模拟演习;承接放射事故报告;请示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各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医疗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矿调度及时向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集团公司关于事故抢险的指示和批示;组织开展放射事故调查处理。
2、后勤保障:负责组织抢险物质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防护装备和其他所需物资;组织现场相关人员和受辐射群众的撤离及安置,并提供生活必需品。
六、应急救援程序
1、选煤厂发生放射源泄露事故,事故现场人员远离现场。既不要接触,也不要擅自移动这些物品,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开容器。同时立即向选煤厂值班领导、厂负责人汇报,厂负责人在接到汇报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按照本矿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公司值班领导、安全副总,同时拨打市环保局辐射监督科电话0349-2021732,向上级专业部门请求技术援助。
2、发生放射源丢失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向厂值班人员、负责人汇报,厂负责人在半小时内向公司矿调度、矿安全负责人、值班人员汇报,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护好现场,等待勘察。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放射源 制度汇编 审核: 编制:
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并在取得放射源操作证件后方可上岗。
2、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现场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3、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穿戴防护服。
二、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前,操作人员都必须对现场环境进行认真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登记。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否则应立即通知放射源应急救援办公室,同时设立警戒,避免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操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找到放射源密封罐将其打开。
3、操作时,操作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并尽可能减少操作时间。
4、放射源设备运行时,严禁人站在放射源正面。
三、放射源停止使用注意事项
1、遇放射源长时间停用时,操作人员应按相同的操作顺序先将放射源密封罐关闭。
2、遇放射源需要检修时,操作人员应将放射源放置在保险柜中,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设备检修制度
1、本制度包括含密度计、灰分仪及其他一切放射性装置。
2、每周要对放射性装置周围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放射源周围是否具备正常操作的条件。检测结果要登记在案。
3、检修前,检修人员要向安全主管部门提出检修申请,经过登记许可后方可开始检修。
4、检修放射源时,操作人员要先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超标时,方可开始检修。
5、检修时,操作人员要穿着防护服先将放射源关闭,严禁在放射源的开启状态下进行检修。
6、检修时,安全负责人应对检修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7、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要每隔15分钟对现场进行检测一次。
8、检修期间,检修人员对放射源要轻拿轻放,严禁违章操作。
9、检修终了,检修人员要将放射源装置安装到位,经检测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开启射源。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源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强化全体职工对放射源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达到操作维护人员正确操作维护,不发生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的目的。
二、培训内容
1、讲解放射源及各种射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2、讲解放射性元素的各种技术指标。
3、讲解放射源及各种射线装置的操作注意事项。
4、讲解放射源的防护知识及事故应急预案。
三、培训计划
1、每季度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天的培训。
2、每季度对救援人员进行一天的培训。
3、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习。密度计(灰分仪)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上岗前,操作人员应熟悉密度计(灰分仪)的性能、原理、构造及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遵守精煤分公司《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的规定,具备安全自保,互保能力。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密度计(灰分仪)。
3、每班接班前要使用个人剂量测量报警仪对密度计(灰分仪)的周围区域进行放射性剂量检测,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可靠。
4、岗位操作人员要定期对密度计(灰分仪)装置进行例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集控室和厂值班汇报。
5、遵守选煤厂放射源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按章作业。
6、认真做好工作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7、对本岗位放射源设施的损坏、丢失承担直接责任。麻家梁选煤厂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拟用放射源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拟用放射源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上级环保保护主管部门。
三、监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麻家梁选煤厂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1、公司对放射源采取三级管理: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车间班组。
2、公司负责放射源采购计划的审核、放射源的采购、监督,检查放射源的保管、使用情况。
3、选煤厂负责放射源的保管、使用、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放射性台账
4、车间班组要做好放射源的安全监护及维护、维修。
5、建立放射源台账,放射源从订货、接收、运输、安装、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放射源档案,做好记录。
6、建立暂存库,对放射源的在检修期间、停产期间、放射源购回未安装前和报废后,使用暂存库存放放射源,避免丢失。
7、暂存库周围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标志牌,安装防盗门,实行双人双锁,做好放射源出入库记录。
8、放射源所在场所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标志牌。放射源工作场所要悬挂醒目的责任牌,注明现场责任人、放射源核素、活度、编码、出厂日期。
9、放射源安装现场和暂存库必须有监控、报警系统,采取安全和防盗措施,并24小时有人值守,做好交接班记录。
10、放射源的出入库、拆卸、安装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记录。
11、放射源一旦发生丢失,要立即保护好现场,上报公司,并立即上报上级公安、环保部门。麻家梁选煤厂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 为加强对放射源监督管理,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有关放射性工作使用许可登记制度。
1、执行国务院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制度,并在登记范围内开展放射性同位素工作。
2、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部门,应制定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操作规程。双人、双锁保管、查检登记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做到用好、管好放射性同位素。
3、必须是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方可从事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工作。
4、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专职人员需加强安全教育,有强烈责任心,并采取必要的保护与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及物品安全。
5、从事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人员要熟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项规定。
第三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添加日期:2011-5-1 14:46:22】 【作者或来源: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 【打
印】 【关闭】 [收藏这篇文章] [在线安全生产系统]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一次部务会议于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第
第五条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二章
场
所
安
全
和
防
护 的安全和
防
护
工
作
实
施
监
督
管
理
。一
章
总
则 二○
一
一
年
四
月
十八
日 环境
保
护
部
部
长
周生
贤 的 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 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
第七条 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八条 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第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十条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涉及的辐射监测和退役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终态辐射监测,由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委托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
第十一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的日常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安全隐患有可能威胁到人员安全或者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立即停止辐射作业并报告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发证机关”),经发证机关检查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正常
作
业
。准的有相应
资
质的辐
射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进
行
。一起存放,并
指
定
专
人
负
责
保
管
。止运行故障,并
避
免
故
障
导
致
次
生
危
害。
第十二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的评估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
(四)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
第十三条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确定的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依照前款规定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完成
(一)将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转下
列
工
作
: 评估
发
现
安
全
隐
患的,应
当
立
即
整
改。
(九)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
(八)存
在的安
全
隐
患
及
其整
改
情
况
;
(七)核技术利用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六)辐
射
事
故
及
应
急
响
应
情
况
;
(五)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况
;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报
告
。让
;
(二)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
第十四条 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退役。
第十五条 退役工作完成后六十日内,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向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申请退役核技术利用项目终态验收,并提交退役项目辐射
依法实施退役的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自终态验收合格之日起二十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十六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在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前,应当确保环境辐射安全,妥善实施辐射工作场所或者设备的退役 第
第十七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从事下列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
(二)在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
(三)使
用
Ⅰ
类
射
线
装
置的;
(一)生
产、销
售、使
用
Ⅰ
类
放
射
源的; 第十八条 辐射安全培训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三章
人
员
安
全
和
防
护,并承担
退
役
完
成前
所
有的安
全
责
任
。环境终态
监
测
报
告
或
者
监
测
表
。单
位
贮
存。
(四)使用伽玛射线移动探伤设备的。
从事前款所列活动单位的辐射防护负责人,以及从事前款所列装置、设备和场所设计、安装、调试、倒源、维修以及其他与辐射安全相关技术服务活动的人员,应当接受中级或者高级辐射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辐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四)有核物理、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
拟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五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两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
拟开展中级或者高级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有十名以上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五名具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外聘教师不得超过教师总数的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专业教师应当接受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培训,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评估,择优向社
环境保护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高级、中级和初级辐射安全培训;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评估并推荐的单位可以开展初级辐射安全培训。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其推荐的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名单,并定期对名单所列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并向社会
推
荐。
定
。30%。程师
执
业
资
格。
(三)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场地与设施;
(二)有
常
用的辐
射
监
测
设
备
;
(一)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并有专职培训管理人员; 第十九条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安
全
培
训
。会
公告。
第二十一条 从事辐射安全培训的单位负责对参加辐射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格式由环境保护部规定。
取得高级别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需再接受低级别的辐射安全培训。
第二十二条 取得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每四年接受一次再培训。
辐射安全再培训包括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专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辐
不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或者再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其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三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标准,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
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和复制本人的个人剂量档案。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当向新用人单位或者辐射工作人员本人提供个人剂量档案的复制件。
第二十四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不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备下列条件的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对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进行评估,择优向社会推荐。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其他条件。
(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
(一)具有保证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的设备、技术; 射事故案
例
分
析
与
经
验
反
馈
等
内
容。
环境保护部定期对其推荐的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进行监测质量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予
第二十六条 接受委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个人剂
接受委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单位出具监测报告,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和网上报送方式,直接报告委托单位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库,并与卫生等相关部 第
第二十八条 生产、进口放射源的单位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与
转让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转让双方应当签订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进口放射源转让时,转入单位应当取得原出口方负责回收的承诺文件副本。
第二十九条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三个月内,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确实无法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的,送交具备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以下简称“废旧放射源收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收贮废旧放射源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条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的,应当事先将本单位的放射源依法转让、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
第三十一条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在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承担上
述
活
动
完
成前
所
有的安
全
责
任
。贮单位”)
贮
存,并
承
担
相
关
费
用
。使用放射源的单
位
签
订
废
旧
放
射
源
返
回
协
议
。四章 废旧
放
射
源
与
被
放
射
性
污
染的物
品
管
理 门实
现
数
据
共
享
。量监测,并
对
监
测
结
果
负
责
。以除名,并
向
社
会
公
告。
废旧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的,应当在返回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将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报其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建立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台账和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于每季度末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汇总统计,每年年底对已贮存的废旧放射源进行核实,并将统计和核实结果分别上报环境保护部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
第三十三条 对已经收贮入库或者交回生产单位的仍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可以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办理转让手续后进行再利用。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
对拟被再利用的放射源,应当由放射源生产单位按照生产放射源的要求进行安全性验证或者加工,满足安全和技术参数要求后,出具合格证书,明确使用条件,并进行放射源编码。
第三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后,送废旧
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应当对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妥善收贮。
禁止擅自转移、贮存、退运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三十五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应当建立辐射监测系统,配备足够的辐射监测人员,在废旧金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进行辐射监测,并将放射性指标纳入产品合格指标体系中。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含有废旧金属回收熔炼工艺的,应当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未配套建设辐射监测设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辐射监测人员在进行废旧金属辐射监测和应急处理时,应当佩戴个人剂量计等防护器材,做好 个
人
防
护
。放射
源
收
贮
单
位
贮
存
。行
制
定
。保护
主
管
部
门
。
第三十六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发现并确认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在四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对辐射监测结果进行核实,查明导致辐射水平异常的原因,并责令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
第三十七条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送贮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所产生的费用,由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原持有者或者供货方承担。
无法查明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来源的,送贮费用由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承担;其中,对已经开展辐射监测的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实、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可以酌 第
第三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依法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接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工作实际,配备辐射防
各级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三年以上辐射工作相关经历。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 通过初
级
以
上
辐
射
安
全
培
训
。中级以
上
辐
射
安
全
培
训
。护安
全
监
督
员
。监
督
检
查
。五
章
监
督
检
查 情减免
其相
关
处
理
费
用
。禁止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监测结果异常信息。
第四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环境保护部认可,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
取得高级职称并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十年以上,或者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可以免予辐射安全培训。
第四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大纲,明确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实施程序、报告制度、重要问题管理等内容,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类别,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查计划。
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按照辐射安全风险大小,规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
第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公安、卫生、财政、新闻、宣传等部门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准备;
(五)辐
射
事
故
信
息
公
开、公
众
宣
传
方
案。
(四)辐
射
事
故的调
查、报
告
和
处
理
程
序
;
(三)辐
射
事
故
分
级
与
应
急
响
应
措
施
;
(一)应
急
机
构
和
职
责
分
工
; 辐射事故
应
急
预
案
应
当
包
括
下
列
内
容
: 六章
应
急
报
告
与
处
理 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应当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
可。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还应当包括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的应急响应措施及其调查、报告和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
第四十四条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两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辐射事故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向当地人民政
第四十五条 接到辐射事故或者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或者故障影响,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公众宣传等外部应急响应工作。
第四十六条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或者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辐射事故或者故障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同时向环境保护部报告。
接到含Ⅰ类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
第四十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上报环
环境保护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确认事故类型,在两小时内报告国务院
第四十八条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事故或者故障处置实施方案,并在当地人民政府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监督、指导下实施具体处置工作
。,并通
报
公
安
部
和
卫
生
部
。境
保
护
部
。报至原辐
射
安
全
许
可
证
发
证
机
关
。府、公安
部
门
和
卫
生
主
管
部
门
报
告
。定本单位的应
急
方
案,做
好
应
急
准
备
。处
理
程
序。
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置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发生
第四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同时抄送同级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
第五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基本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管理的豁免出具备案证明文件。
第五十一条 已经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少量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以
前款所指单位提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交其使用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辐射水平低于《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使用单位,报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时,除提交本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使用条件、操作方式以及防护管理措施等情况的证明:
(一)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较大批量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非密封放射性
(二)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以及
第五十三条 对装有超过《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放射源的设备,经检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辐射水平的,设备的生产或者进口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报请备案后,该设备和相关转让、使用
前款所指单位,报请环境保护部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辐射安全分析报告,包括活动正当性分析,放射源在设备中的结构,放射源的核素名活动
可
以
被
豁
免
管
理
。非密
封
放
射
性
物
质的。物
质的; 被
豁
免
管
理
。七
章
豁
免
管
理 辐射事故
或
者
运
行
故
障的单
位
承
担
。称、活度、加工工艺和处置方式,对公众和环境的潜在辐射影响,以及可能的用户等内容。
(二)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证明设备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辐射水平检测报
第五十四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出具的豁免备案证明文件,报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对已获得豁免备案证明文件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
经环境保护部公告的活动或者活动中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在全国有效 第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
(五)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未进行核实与调查,并未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辐射安全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辐射安全许可
证
: 许可
证
发
证
机
关的。
(四)未
按
规
定
开
展
个人
剂
量
监
测的;
(三)未按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
(一)未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的; 万元
以
下的罚
款
: 八
章
法
律
责
任,可以不再
逐
一
办
理
豁
免
备
案
证
明
文
件
。性物
质
定
期
公
告
。
告。
(一)未按规定建立废旧放射源收贮台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
(二)未按规定对已收贮的废旧放射源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的。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五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废旧放射源收贮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未开展辐射监测或者发现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未如实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
第五十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以及其他相 第(一)废旧放射源,是指已超过生产单位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产品的更改等因素致使不再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
(二)退役,是指采取去污、拆除和清除等措施,使核技术利用项目不再使用的场所或者设备的辐射剂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主管部门不再对这些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 5月1日起施行。
(二)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已收贮入库废旧放射源的。
下的罚款。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九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监管。
第四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许可登记
第三章 放射防护管理
第四章 放射事故管理
第五章 放射防护监督
第六章 处 罚
第七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许可登记
第三章 放射防护管理
第四章 放射事故管理
第五章 放射防护监督
第六章 处 罚
第七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4号
现发布《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 李鹏
****年十月二十四日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环境保护和公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使用、销售中的放射防护(简称放射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 许可登记
第五条 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登记制度,许可登记证由卫生、公安部门办理。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放射防护设施的设计,必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审查同意,竣工后须经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意,获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启用。
涉及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的工程项目,必须在申请审查的同时,提交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竣工后必须经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部门验收同意。
第七条 任何单位在从事生产、使用、销售射线装置前,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在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前,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并向同级公安部门登记。涉及到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还必须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递交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经批准后方可申请许可登记,领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从事许可登记范围内的放射工作。
第八条 凡申请许可、登记的放射工作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与所从事的放射工作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装备,并提供相应的资料;
(二)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适应的专业及防护知识和健康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三)有专职、兼职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者人员以及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并提交人员名单和设备清单;
(四)提交严格的有关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的文件。
第九条 放射工作许可登记证每1至2年进行1次核查,核查情况由原审批部门记录在许可登记证上。
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在需要改变许可登记的内容时,需持许可登记证件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终止放射工作时必须向原审批部门办理注销许可登记手续。
第三章 放射防护管理
第十条 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系统的放射防护工作,并应定期对本系统执行国家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进行检查。
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十一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使用、贮存场所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其入口处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在室外、野外从事放射工作时,必须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并设置危险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在地面水和地下水中进行放射性同位素试验时,必须事先经所在省级环境保护、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第十三条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销售、转让、调拨和借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持有许可登记证并只限于在许可登记的范围内从事上述活动,并向同级卫生、公安部门备案。严禁非经许可或者在许可登记范围之外从事上述活动。
第十四条 进口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当地卫生、公安、环境保护部门登记备案;进口含有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的矿品、成品、消费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口岸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性监测检查。
凡从事含有放射性的来料加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涉及到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必须事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递交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经批准后,到所在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登记。
第十五条 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或者装过放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必须按国家有关运输规定进行包装和剂量检测,经县以上运输和卫生行政部门核查后方可运输。
第十六条 生产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放射防护器材,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第十七条 生产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物料和伴有产生X射线的电器产品,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
第十八条 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辐照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材和其他应用于人体的制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十九条 对受检者和患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进行诊断、治疗、检查时,必须严格控制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第二十条 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对已从事和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并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者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第四章 放射事故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事故(简称放射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和报告、立案制度。
第二十三条 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向县以上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及医学检查治疗费用,并支付处理放射事故的各种费用。但如果能够证明该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放射防护监督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放射防护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对放射工作监督检查;
(二)组织实施放射防护法规;
(三)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放射事故;
(四)组织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法规教育;
(五)处理放射防护监督中的纠纷。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在应用中排放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实施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书);
(二)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进行审查和验收;
(三)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实施监督监测;
(四)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放射性环境污染事故。
第二十七条 县以上公安部门对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安全保卫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登记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
(二)检查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源保存、保管的安全性;
(三)参与放射事故处理。
第二十八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放射防护监督员。放射防护监督员由从事放射防护工作,并具有一定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任命。
第二十九条 放射防护监督员有权按照规定对本辖区内放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可以按照规定采样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对涉及保密的资料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执行,并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十条 放射防护监督员必须严守法纪、秉公执法,不得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第六章 处 罚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或者个人,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限期改进、停工或者停业整顿,或者处以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直至会同公安部门吊销其许可登记证的行政处罚。
在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中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卫生、环境保护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决定处罚的行政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但对放射防护控制措施的决定,应当立即执行。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行政处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由决定处罚的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由于违反本条例而发生放射事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装置进行破坏活动或者有意伤害他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性同位素--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
射线装置--指X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
伴有产生x线的电器产品指不以产生X线为目的,但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X线的电器产品。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公安部门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公安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79年2月24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科委发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44号 1989-10-2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环境保护和公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使用、销售中的放射防护(简称放射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 许可登记
第五条 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登记制度,许可登记证由卫生、公安部门办理。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放射防护设施的设计,必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审查同意。竣工后须经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意,获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启用。涉及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的工程项目,必须在申请审查的同时,提交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竣工后必须经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部门验收同意。
第七条 任何单位在从事生产、使用、销售射线装置前,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在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前,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并向同级公安部门登记。涉及到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还必须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递交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经批准后方可申请许可登记。领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从事许可登记范围内的放射工作。
第八条 凡申请许可、登记的放射工作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与所从事的放射工作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装备,并提供相应的资料;
(二)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适应的专业及防护知识和健康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三)有专职、兼职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者人员以及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并提交人员名单和设备清单;
(四)提交严格的有关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的文件。
第九条 放射工作许可登记证每一至二年进行一次核查,核查情况由原审批部门记录在许可登记证上。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在需要改变许可登记的内容时,需持许可登记证件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终止放射工作时必须向原审批部门办理注销许可登记手续。
第三章 放射防护管理
第十条 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系统的放射防护工作,并应定期对本系统执行国家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进行检查。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十一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使用、贮存场所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其入口处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在室外、野外从事放射工作时,必须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并设置危险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在地面水和地下水中进行放射性同位素试验时,必须事先经所在省级环境保护、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第十三条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销售、转让、调拨和借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有许可登记证并只限于在许可登记的范围内从事上述活动,并向同级卫生、公安部门备案。严禁非经许可或者在许可登记范围之外从事上述活动。
第十四条 进口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当地卫生、公安、环境保护部门登记备案;进口含有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的矿品、成品、消费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口岸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性监测检查。凡从事含有放射性的来料加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涉及到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必须事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递交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经批准后,到所在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登记。
第十五条 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或者装过放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必须按国家有关运输规定进行包装和剂量检测,经县以上运输和卫生行政部门核查后方可运输。
第十六条 生产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放射防护器材,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第十七条 生产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物料和伴有产生X射线的电器产品,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
第十八条 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辐照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材和其他应用于人体的制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十九条 对受检者和患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进行诊断、治疗、检查时,必须严格控制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第二十条 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对已从事和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并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者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第四章 放射事故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事故(简称放射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和报告、立案制度。
第二十三条 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向县以上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及医学检查治疗费用,并支付处理放射事故的各种费用。但如果能够证明该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放射防护监督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放射防护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对放射工作监督检查;
(二)组织实施放射防护法规;
(三)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放射事故;
(四)组织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法规教育;
(五)处理放射防护监督中的纠纷。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在应用中排放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实施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书);
(二)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进行审查和验收;
(三)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实施监督监测;
(四)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放射性环境污染事故。
第二十七条 县以上公安部门对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安全保卫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登记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
(二)检查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源保存、保管的安全性;
(三)参与放射事故处理。
第二十八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放射防护监督员。放射防护监督员由从事放射防护工作,并具有一定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任命。
第二十九条 放射防护监督员有权按照规定对本辖区内放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可以按照规定采样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对涉及保密的资料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执行,并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十条 放射防护监督员必须严守法纪、秉公执法,不得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第六章 处 罚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或者个人,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视其情况节轻重,给予警告并限期改进、停工或者停业整顿,或者处以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直至会同公安部门吊销其许可登记证的行政处罚。在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中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卫生、环境保护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决定处罚的行政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但对放射防护控制措施的决定,应当立即执行。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行政处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由决定处罚的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由于违反本条例而发生放射事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装置进行破坏活动或者有意伤害他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性同位素--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指X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
伴有产生X线的电器产品--指不以产生X线为目的,但在生产或使用过程 中产生X线的电器产品。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公安部门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公安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79年2月24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科委发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