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日常知识及防护要点.[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7:1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辐射日常知识及防护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辐射日常知识及防护要点.》。

第一篇:辐射日常知识及防护要点.

辐射日常知识

Q:辐射如何辨别?

A:辐射无声、无色、无臭、无味,大部分亦无法凭触觉感应其存在,只能利用仪器探测量度。

Q:如何防护及治疗?

A:若在辐射污染初期,只属皮肤或衣物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须彻底清洗,并服用碘片以防身体吸入放射性物质;若已证实吸入放射性物质并出现症状,则只能针对相关症状作支援性治疗,以及长远监察日后出现癌症等问题。

Q:受辐射污染有什么临症状?

A:若吸收剂量少,可以全无症状;若吸收剂量较高,会有轻度“急性放射病”,出现呕吐、暂时性白血球减少、轻度造血机能损伤;再严重者会令造血机能严重受损、肠胃道损伤;若吸收剂量极高,更会损害中枢神经并即时死亡。

Q:受辐射污染有什么后遗问题?

A:后遗问题通常指受辐射污染后6个月才出现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另亦会有遗传效应,令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畸胎等问题。

核安全小常识: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2011年03月15日 18:1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

卫生部发布核事故防护要点 民众不应擅自服用碘片 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陈荞)昨天,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市民应避免恐慌,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个人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对已受到或怀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可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检测或处理。

不应擅自服用碘片

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疾控中心解释说,不管是否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医学工作者应对人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日本发生核辐射 对中国将会有什么影响?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核能是最安全同时最可靠的能源。但是,近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事件让人对此产生了怀疑。

神秘的核能究竟是怎么回事?核电安全吗?核辐射危害有多大?……

与常规能源相比,核能具有不可比拟的三大优势。

首先,核能的能量密度非常大,消耗少量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非常巨大的能量。一座电功率为10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每年要烧掉约300万吨煤,而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30吨核燃料,相差10万倍。在节省大量的煤炭、石油资源的同时,核电的利用开发还极大地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其次,核能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它不向大气排放SO2、NOX和烟尘,也不排放温室气体。由于有“多道屏障,纵深防御”的理念,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它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排放也可忽略不计,例如,2009年美国的核发电量是中国大陆的11倍多,而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报告,美国人年辐射剂量的小于千分之一来自于核电源(另51%来自于医疗,37%于岩石、土壤及氡,各5%于宇宙射线和人体自身,2%于生活消费品),来自于核电的年辐射剂量是煤的1/100、国际航班的1/200、或者等同于每年吃一个香蕉。

核能的第三个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在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所占用的比例(大约25%)远远小于煤电高达60%的燃料费比例,这也使得核能发电在日益增长的国际资源价格背景下,能够控制较低的运行成本,为民众提供廉价的电能。

与核裂变能相关的还有核反应堆的“剩余发热”问题——这也是造成最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反应堆在自动或者操作员控制下停止工作时,反应堆并没有完全停止下来,就像百米赛跑一样,选手跑到终点之后需要有一个缓冲,只是反应堆的这个“缓冲”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反应堆中,当裂变反应停止时,由于还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这些裂变产物在进行衰变时会放出衰变热(虽然裂变释能已经停止),其总的热量规模可以达到反应堆满功率运行时的3%左右。

为了防止“剩余发热”的危害,反应堆做了很多可靠的设计,利用冷却水系统源源不断地给反应堆“降温”。而为了保证冷却水系统设备的正常供电,除在正常供应核电厂的外部交流电之外,还有多台后备柴油发电机以及蓄电池,可以保证在丧失外电的情况下,保证冷却水的供应。

现有反应堆设计所采用的“多道屏障”原则是指,以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压水堆核电厂为例(日本福岛沸水堆也类似),第一层为燃料元件包壳,目的是为了防止裂变产物进入冷却剂系统。第二层屏蔽是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全部包容在内的一回路压力边界,将带有放射性的冷却水等密封起来。第三层为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壳,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主要设备等包容在内。当严重事故发生时,第三层屏障也能阻止可能从一回路系统外逸的裂变产物泄漏到外部环境中去,同时也保证了重要的设备不受像飞机坠落等外来破坏对设备的影响。

与此同时,核电厂在设计之初,也会考虑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比如说地震、台风、潮汐、海啸等。以预防地震为例,在设计时,核电厂主体结构要坐落在一块沉积岩上,同时要考虑此地最大可能发生的地震规模再加上富余量。但像这次日本发生的地震规模大大超过预期,9.0级的规模超过早期福岛电站7.9级的抗震规模42倍(地震一级相差30倍)。

日本此次事故发生后,很多人都联想到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事实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运行人员违章操作再加上石墨沸水堆型本身的设计缺陷造成的。反应堆瞬发临界,导致功率剧增,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而日本的反应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控制棒”插入堆芯停止了链式裂变反应,只是还存在着较大的衰变热量。另外,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加装安全壳,所以当压力容器损毁时,核物质全部释放于外部环境,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从此之后,所有的反应堆,包括日本的这座,都加装了安全壳,使再发生这种破坏性事故的概率降到了极小。

当需要对辐射进行防护的时候,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时间、距离和屏蔽。前两个显而易见,接受辐射的时间越短,离辐射的距离越远,接受的剂量就越少。当你在医院接受X光检查时,医生会要求你把一些铅袋放在身体的一些重要的部位,这就是应用了屏蔽的原则。安全壳厚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效地达到了屏蔽的作用。

这次日本事故中释放的辐射有多强呢?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报告,12日探测到的最高放射性剂量为1015微希每小时。这是怎样的一个辐射剂量呢?如果你一年什么事情也不干在家干坐着,你接受了天然本底的2.4毫希的剂量,也就相当于你站在最高峰时核电站门口整整两个多小时。如果你真的不幸地在发生核事故的反应堆前呆了一个小时,好吧,如果你想你的寿命不至于受到影响,那么请你少做一次X光胸透检查,或者少抽几根香烟。

当然,在一号机组之后,二号机组的放射性要比一号机组高出许多,那么对于中国来讲,会有什么影响呢?做一个最坏的估计,以15日东京探测到的0.1至0.8微希(这样的剂量大致和天然本底辐射相当,不会对东京市民造成危害)计算,事故距东京的距离为200公里,距中国的距离保守以1000公里计算(韩国首都首尔距福岛的距离就有1000公里),我们接受的剂量为5万分之一毫希左右,占时间平均后的天然本底的5%左右。这个剂量相当于今天大气层薄了一些,多入射了5%的宇宙射线,或者相当于你在飞机上喝小一杯果汁时间内接受到的高空宇宙射线剂量。当然,考虑到风向和核素本身的衰变,结果还不会有如上保守估计的数值之多。

与日本福岛发生事故的70年代兴建的早期沸水堆核电站不同,中国目前规划中的反应堆类型以安全性更好的三代压水堆为主。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实行中的AP1000核电项目,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非能动”设计原则,即采用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规律,例如物质的重力、惯性以及流体的自然对流、扩散、蒸发、冷凝等原理,而不需要采用泵、交流电源、应急柴油机等外界动力驱动即可以在像日本这次事故中丧失所有电能供给的情况下,保障反应堆安全冷却停堆。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有很多专家学者潜心致力于研究更加安全、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核能系统,以应付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作者: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朱昂

指导老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科学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 王侃教授)

福岛核电站4号机组又起火 多国“核电热”未受影响

人民网3月16日电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所在机房16日清晨再度发生火灾。当地消防队员正在开展紧急灭火行动,但起火原因不详。15日,这座反应堆内的“乏燃料池”因温度过高发生火灾,所幸被及时扑灭,但已经造成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泄漏。

所谓的乏燃料就是从反应堆中拆卸出来的使用过的燃料棒。负责核电站运行工作的东京电力公司15日晚间宣布,正考虑动用直升机参与福岛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降温工作。其具体方法就是用美军和日军的直升机提起大量海水,然后将它们泼在储存乏燃料的池子内。

国际原子能机构15日也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后,安置反应堆的容器可能出现损坏。目前,日本向1号、2号和3号机组灌入海水降温,以及恢复整个核电厂电力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其中曾发生爆炸的1号和3号机组安置反应堆的容器没有损坏。

随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震后危机迟迟不见缓解,许多国家民众开始担心,核能是否真的如同一些媒体宣传的那样,是种“清洁干净的未来能源”。这个问题在许多欧洲国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环保组织宣称,即便是像日本这样有着极强灾害应急能力和严格核安全措施的国家,也无法完全避免本次放射性灾难发生,更何况其他过惯了“太平日子”的欧美小国了。

《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过后,德国总理默克尔15日宣布,该国7座1980年前修建的核电站将“暂时关闭”。拥有5座核电站的瑞士此前也表示,未来将冻结新的核电站建设计划,现有核电站将在达到滋生使用寿命后将停止使用,不再修建“接班站”。

意大利政府则呼吁民众“冷静对待日本核危机”,并强调该国新核电站将于2013年如期开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言人也指出,继续推进美国的核电站建设是本届政府的“能源国策”。法国则反复宣布,该国50多座核电站是“最安全的”(核电占法国全部发电量的80%以上)。

曾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遭受重创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则强调,25年前的那场悲剧不会阻止它们继续发展核电的步伐。俄罗斯正在建设6座核电站,并将帮助白俄罗斯建设一座核电站。乌克兰也将在现有点站内增加两座核反应堆。

英国未来也计划建设10座新核电站,但强调会采用更为安全的技术措施。印度现在拥有7座核电站和20座反应堆。这些电站分别采用美国、法国和俄罗斯技术,遍布该国各个地区。

《华盛顿邮报》称,“全球核电大户”中国也表示,将继续全面推进核电建设,并大幅度提高核电安全等级。中国政府官员透露,中国在建核电站技术性能先进。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像日本福岛核电站那样,必须依靠电力来驱动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工作。

据悉,中国新一代核电站冷都配有大型冷却水箱,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重力自流供水,确保核电站反应堆的降温工作继续进行。中国台湾地区正在建设四座新核电站,并将于2012年投入运营。台湾现有的三座核电站工作正常,并且已经接受了更严格的安全检查。(高轶军)

@@@@@@@@@@@@@@@@@@@@@@@@@@@@@@@@@@@@@@@@@@@@@@@@@@@@@@@@@@@@@@@@@@@@@@@@@@@@@@@@@@@@@@@@@@@@@@@@@@@@@@@@@@@@@@@@@@@@@@@@@@@@@@@@@@@@@@@@@@@@@@@@@@@@@@@@@@@@@@@@@@@@@@@@@@@@@@@@@@@@@@@@@@@@@@@@@@@@@@@@@@@@@@@@@@@@@@@@@@@@@@@@@@@@@@@@@@@@@@@@@@@@@@@@@@@@@@@@@@@@@@@@@@@@@@@@@@@@@@@@@@@@@@@@@@@@@@@@@@@@@@@@@@@@@@@@@@@@@@@@@@@@@@@@@@@@@@@@@@@@@@@@@@@@@@@@@@@@@@@@@@@@@@@@@@@@@@@@@@@@@@@@@@@@@@@@@@@@@@@@@@@@@@@@@@@@@@@@@@@@@@@@@@@@@@@@@@@@@@@@@@@@@@@@@@@@@@@@@@@@@@@@@@@@@@@@@@@@@@@@@@@@@@@@@@@@@@@@@@@@@@@@@@@@@@@@@@@@@@@@@@@@@@@@@@@@@@@@@@@@@@@@@@@@@@@@@@@@@@@@@@@@@@@@@@@@@@@@@@@@@@@@@@@@@@@@@@@@@@@@@@@@@@@@@@@@@@@@@@@@@@@@@@@@@@@@@@@@@@@@@@@@@@@@@@@@@@@@@@@@@@@@@@@@@@@@@@@@@@@@@@@@

第二篇: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1.什么是核事故?

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急性放射病有几种分类?

急性放射病分为三类:即骨髓型、肠型和脑型放射病。其中,骨髓型放射病根据受照剂量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目前,重度以下放射损伤病人可以救治成活。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肠型放射病和脑型放射病还没有救治成活的经验,一般治疗原则为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存活时间。3.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4.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5.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这些风险?

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6.剂量与远期效应有什么联系?

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应。

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心理影响。这主要是缺乏风险沟通机制所导致的。因此,在核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7.低于多少剂量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当剂量低于100毫希时导致癌症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均可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效应还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无法说那个剂量水平就是绝对的零风险。在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ALARA原则)。

8.在突发事件现场出现伴有外伤的放射性污染伤员时,公众应如何自救、互救?

在实施现场救护任务的应急救护人员到达以前,现场公众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以下抢救任务:(1)挖掘被掩埋的伤员;(2)灭火和使伤员脱离火灾区;(3)简易止血;(4)简易包扎或遮盖创面;(5)简易固定骨折;(6)清除口鼻内泥沙,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7)给伤员服用随身携带的药品(如止痛药);(8)简易除污染;(9)护送伤员等。

9.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

任何一次事故,不管是否已经或并没有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疲损和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并且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同时,医学工作者应对工作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10.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11.哪些人员应接受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

灾后应对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员给予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通常,直接卷入大规模灾难或者丧亲、财产损失的幸存者是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援助的潜在受灾者;其次是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庭;从事救援或搜索的人员或者帮助进行重建或康复工作的成员和志愿者也应考虑在内;在临近灾难场景时易感性高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而需要帮助。12.隐蔽指的是什么?

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13.撤离指的是什么?

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14.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他气象条件。

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2.4毫希/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毫希。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时,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15.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天~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16.中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17.睌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18.一旦出现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应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19.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隐蔽一段时间及烟羽通过后,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进行通风是必要的,以便将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的水平。因而对持久的释放而言,隐蔽的防护效果较差。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20.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只要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要防止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未受到污染的地区。21.服碘防护指的是什么?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分发给居民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22.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岁~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23.服用稳定性碘应注意什么?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24.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应该服用多少量?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碘化钾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他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接触放射性碘可导致甲状腺癌显著增加,特别是幼儿。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可在甲状腺中蓄积。在暴露前预防性服用碘化钾,可防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并降低患甲状腺癌的长期风险。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再次强调,只有在暴露于放射性碘之前就服用碘化钾,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25.哪里有碘化钾可用?

国家库存碘化钾。预存碘化钾药片是对任何一个运营核电厂的要求,也是其应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6.什么情况下应控制食物与饮水?

当食品和饮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食用或饮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国家标准将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消费食品,一类是牛奶、婴儿食品和饮用水;对不同核素分别规定了需采取干预行动的浓度水平。

27.怎么知道自己的房屋和其他物品受到放射性污染?

在疑有或确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政府主管部门将快速组织现场的监测和评价,以判断放射性污染的性质、实际的污染水平及范围,用以指导后续的应急行动中对应急响应人员的监护和伤员的救治。除了现场快速监测外,还会采用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测量的方法进行放射性监测。

公众可以借助于沟通程序与政府主管部门或媒体取得联系,获得自己关切的信息,包括自己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放射性污染情况,并按应急响应组织的要求决定应采取的措施。

28.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的发现,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最早发现放射性的是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矿的荧光现象时发现铀盐矿发射着类似X射线的穿透性辐射。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从铀矿中发现了另一个能发射射线的新元素——钋,4年后她又发现了镭,居里夫人建议把物质能够自发发出射线的性质称之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放射线后将变成新的同位素,新同位素可能是放射性同位素,也可能是稳定同位素,而这一过程则称为放射性衰变。29.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受到哪些辐射照射?

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希,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希,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毫希,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希,食入为0.3毫希。可以看出氡是最主要的照射来源。30.辐射如何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射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止,涉及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

在辐射的作用下,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会被电离或激发。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性质会因此而改变,细胞的功能及代谢亦遭到破坏。实验证明辐射可令DNA断裂或阻碍分子复制。此外,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大量水分子中,当辐射作用于水分子时,水分子亦会被电离或激发,产生有害的自由基(如 OH-

1、H+自由基等),继而使在水分子环境中的生物大分子受到损伤。

虽然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如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组织进行修复,这种修复作用程度的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第三篇: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防护知识讲座

第一部分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一、放射防护目的

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性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

1、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2、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是指从事任何与放射性有关的活动,都要有正当理由。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

2、辐射防护最优化

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 3.个人剂量限制

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在具备实践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的条件下,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值。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 监测目的: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监测原则: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a)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个人监测。

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 员,或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可能超过5mSv/a 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b)对于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预计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1mSv/a─ 5mSv/a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c)对于职业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可能始终低于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值的工作人员,可不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个人计量计佩带要求及监测周期

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一般在左 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如放射科),通常应佩带在围裙里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如介入放射学操作),则还需在围裙外面只有当受照剂量很小且个人监测仅是为了获得剂量上限估计值时,对于短期工作和临时进入放射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和检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

面。

衣领上另外佩带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

剂量计才可佩带在围裙外面胸前位置。

修人员等),应佩带直读式个人剂量计,并按规定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剂量资料。

常规监测周期

一般为30日,也可视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

三、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系指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能够引起外照射的电离辐射源主要包括:①放射性核素,其中包括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中子源等。②X射线机。③粒子加速器。④核裂变反应堆。

(一)外照射防护目的和出发点

 目的:保护特定人(群)不受过分的直接或潜在的外照射危害。

出发点:从防护目的的实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付出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二)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

保证完满达到电离辐射源的应用目的,又使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

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即 ALARA 原则。

1、最优化:在应用辐射源带来的利益和进行防护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斟酌权衡,以求最小付出和最大利益。

2、剂量约束:为正常控制条件下不应超过的剂量水平。

(三)外照射防护针对的主要射线及其源项

单能电子束和β

射线:源于粒子加速器和放射性核素

能量较高的重带电粒子:源于粒子加速器 

X、γ射线:源于粒子加速器和放射性核素

中子:源于粒子加速器、反应堆和放射性核素

(四)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措施

1、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

2、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

3、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蔽

四、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

(一)目的: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消化道和体表进入体内。

(二)基本措施: 1.围封隔离; 2.保洁去污; 3.个人防护; 4.放射性废物处理。

(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1、非固定性污染:刚发生的污染,应立即去除,第1、2次去污效果较好,多次去除效果不明显。水是最常用最普通的去污剂。

2、固定性污染:去除较难

(四)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低放射性废液:沉淀、贮存、衰变;核医学放射性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装置

第二部分 放射防护标准

一、辐射防护相关国际组织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

二、照射类型

1、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

2、医疗照射:受检者与患者接受包含有电离辐射的医学检查或治疗而受到的照射。此外还包括知情而自愿扶持帮助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到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中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3、公众照射:除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所受的电离辐射照射,包括经批准的源和实践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三、剂量限值内容

(一)基本限值

职业照射人员不超过下列限值:

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

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公众照射人员平均剂量不超过下述限值:

 年有效剂量,1 mSv;  特殊情况下,如果

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

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 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二)管理限值

 管理限值是由主管当局或单位职能管理部门制定的限值,但是,管理限值必须较基本限值严格,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三)参考水平

参考水平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的水平。对于辐射防护中测定的任何一种量(比如受照剂量或摄入放射性物质的活度等),都可以建立参考水平,不管这些量是否确定了限值。参考水平它不是一个限值,它的用途是当一个量的数值超过或预计超过制定的参考水平时,提示应采取某种 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单纯的数据记录;或调查原因与后果;甚至采取必要的干预行动等。最常用的参考水平有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平。

 记录水平是值得记录存档的水平。在监测过程中,超过此水平的测量结果,被认为有较大意义而应记录存档;低于此水平的可不予记录,在评价年剂量当量或摄入量时,可当作零看待。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简化监测结果的记录。

 调查水平是指需要进一步调查的水平。在监测过程中,超过此水平的测量结果,需要进一步调查,且追究产生的原因。

 干预水平是指需要采取干预行动的水平。在监测过程中,超过此水平的测量结果应进行干预。“干预”就是指遇到事故或其它异常情况时需要采取与正常操作程序不同的一些行动。由于牵涉的因素很复杂,不可能对干预水平作出统一的规定。

 豁免水平:下列各种实践中的源经过审管部门认可以后,可以被豁免。

第三部分 辐射事故简介(略)第四部分 放射诊疗防护

一、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要求

1、放射防护应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

1)实践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2、放射防护的目的:避免发生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医用X线机房防护设施技术要求

机房的选址:尽可能设置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和周围场所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候诊位置选择恰当,机房布局、分区合理。

机房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的应不小于24m2,双管头不小于36m2;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最小不小于3m2,口腔全景机不小于5m2。

4、X线机房屏蔽厚度要求

CT机房面积一般应不小于30m2,高度符合放射防护要求,CT装置宜斜向安放,机房出入门应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一般工作量下的CT机房屏蔽应有16cm混凝土或24cm砖或2mm铅当量的厚度,较大工作量时的机房屏蔽应有20cm混凝土或37cm砖或2.5mm铅当量的厚度。

CT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应小于0.25mSv。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工作指示灯,机房要保持良好通风,机房内不应堆放无关杂物,操作台应安置在屏蔽室外,应配备必要的辅助防护用品。

5、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

正常使用中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对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受检者防护、机房周围辐射安全等进行防护评价。

6、X射线诊断质量控制设备要求

验收检测: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应进行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由供货商、医疗卫生单位协助有资质的第三方共同实施。

状态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状态检测由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实施。

稳定性检测:状态检测合格的设备,在使用中,医疗卫生单位应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

7、放射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

进行消化道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对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和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采取适当的屏蔽防护。

施行X线检查时,应注意候诊受检者的防护;透视或摄影检查中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成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间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的情况下,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后,才能使用移动或携带式X射线机施行检查;携带式X射线机不宜用于常规透视。

在X射线检查中,对儿童等特殊受检者可采取相应固定体位措施;对有正当理由需要检查的孕妇应注意尽可能保护胚胎和胎儿;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放射诊断临床教学中,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教育,并注意他们的防护;对示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

8、应急准备与响应

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物资、通讯、技术、人员、经费准备 应急预案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

事故应急预案应落实好以下内容:

1)事故情况下对“放射源”的应急控制措施; 2)完善放射事故报告程序; 3)放射事故的登记及档案管理; 4)事故情况下医学应急救治措施。

9、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管理 1.组织机构管理 2.制度管理及其实施

3.职业人员健康管理:1)教育培训;2)个人剂量;3)健康检查;4)档案管理

10、X射线诊断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 综合采用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进行个人计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损伤现象,及时调整工作。

11、X射线诊断中患者的防护

(1)贯彻正当化原则,合理应用X射线诊断(2)减少患者受照剂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 选择最佳工作条件: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射野  屏蔽非检查部位  尽量减少曝光时间  遵守放射诊断指导剂量水平 应当尽量以胸部

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二、介入放射学防护要求

(一)介入手术操作特点

1、近距离操作

2、透视曝光时间长。一般十几分钟到半小时。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平均曝光时间长达105min。

3.防护问题易被忽视。相当一部分介入操作大夫不是专业放射工作人员,不懂相关防护知识。

(二)辐射剂量水平

(三)辐射危害

1、操作人员:近年来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体检显示,对射线敏感的细胞遗传学、细胞免疫学和外周血象等指标有异常变化,致使对射线敏感的介入工作人员不得不调离放射工作。另外,随机性效应也值得注意。

2、患者:确定性效应:皮肤局部放射性损伤;随机性效应:致癌危险增加。

(四)防护措施

1、机房的防护:面积:24--36m2;通风:氮氧化物、臭氧、铅含量;屏蔽防护:墙体370mm砖墙,门窗2mmPb;防静电:最好用水磨石地面

2、介入医生的自主防护

优选曝光条件:尽量减小照射野面积和透视脉冲率;时间防护:技术熟练、准备充分;距离防护:减少散射线剂量。

3、对患者的防护

(1)优化照射条件。在不影响观察手术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照射野、低电流、较低的脉冲频率。

(2)采取适当的屏蔽防护。可用0.5mm 铅当量铅胶板屏蔽照射区周边部位。床上球管盖在患者身上,床下球管铺在诊视床板上。

(五)介入放射学中放射防护管理的专项要求

(六)个人防护用品要求

安全轻便。既达到防护效果,又要轻便: 铅眼镜和防护面罩:0.3-0.4 防护帽:帽顶0.15,侧面0.25 防护颈套:0.30-0.35 乳腺、性腺部位防护服:前身0.25-0.3,后身0.15 强调重点

 定期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职业健康查体、个人剂量监测  为放射性工作人员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

 建立健全放射防护档案、个人剂量检测档案、健康监护档案等  只有机房防护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确保机房外的剂量和剂量率满足限值的要求。

 只有满足剂量和剂量率限值的要求,才能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篇:辐射防护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 浙大发设〔2007〕2 号
编辑:admin 日期:2009-06-03 14:02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工作,保障师

生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 席令第 6 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 449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 第 31 号令)以及《浙江大学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管理办法》(浙大发 保〔2006〕6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浙江大学校内所有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的人员和教学、实验、科研场所以及相关活动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包括购 买、运输、存贮、使用、生产、销毁等过程的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许可登记

第三条 “浙江大学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学校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的 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的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 下简称实验室处),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第四条 第五条 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实行辐射工作许可登记制度。根据有关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核农

所、浙江大学校医院分别以主体身份向政府环境辐射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证,其中核农所和校医院两个主体为浙江大学授权管理,浙江大学主体负 责其它各相关学院(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医学院附属各医院为独立法人,各自管理及履行相关职责。第六条 各涉源单位需取得“许可登记”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其制度建

设、人员培训、安全防护等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各单位根据所属实验室的 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 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岗位职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辐射安全责任书(需盖学院公章)等,报实验室处备案,作为许可申请和环保部门检查的

依据。第七条 涉源单位购买、处置放射性同位素(新购源、同位素试剂)和射

线装置时,首先向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 后方可进入后续工作程序。

第三章 第八条

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

射照射的人员。第九条 根据卫生部第 55 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放射

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 条件: 1.学校正式聘任职工、年满 18 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 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2.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

依据。

第七条涉源单位购买、处置放射性同位素(新购源、同位素试剂)和射线装置时,首先向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后续工作程序。

第三章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第九条根据卫生部第55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学校正式聘任职工、年满18 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2.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3.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有资质单位举办的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4.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培训合格证、个人计量检测数据、健康体检结果参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定期审查。

第十条对放射工作人员具体管理要求:

1.新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须填写《放射工作人员登记表》,在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登记备案,统一安排到卫生部门指定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职业病科体检。

2.体检合格后,参加地方环境主管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能上岗工作。同时须每两年参加一次复训。

3.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监测(3 个月一次)。

4.放射工作人员须到指定医疗单位(目前浙江省只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定期检查(每两年一次)。

5.放射工作人员退休或调离学校时,必须到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理手续,交回《放射工作人员证》及个人剂量监测计。

6.学校不提倡学生从事此类性质实验室工作,如果确实科研需要,其导师或课题组必须要按照学校规定,将其纳入统一管理。

第四章辐射工作场所管理

第十一条凡涉及新建、改建、扩建、退役辐射工作场所的项目或实验室内放射性装置退役、转让、调拨等项目的相关单位及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交项目的辐射防护设施资料,以便对项目进行论证、审核、备案。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辐射防护设施设计方案及相关文件,必须报上级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类别有提升的情况下,须经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环评审批。

竣工后须经环保、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意,获得许可登记后方可启用。

第十三条放射性工作必须在辐射工作场所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在非辐射工作场所开展放射性工作。

第十四条辐射工作场所必须安装防盗、防火、防泄漏设施,保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安全。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必须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防止无关人员接近。工作人员进出辐射工作场所须登记。

第十五条对现有的放射性实验室,按工作场所级别严格控制核素使用种类和操作量,确保辐射安全。

第十六条 当辐射工作场所改变工作性质不再用于放射性工作时,必须申请退役;退役辐射工作场所必须经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污染检测,经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在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备案后方可装修、拆迁或改作它用。

第五章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采购与使用管理

第十七条各相关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并明确岗位职责。

第十八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类装置的采购实行归口管理。订购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类装置的具体程序如下:

1.使用单位必须认真填写《同位素(射线类装置)使用申请表》(包括使用人、使用场所、用途、用量、简单操作步骤和废物处理等),由学院(单位)安全负责人签字、盖公章后报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核、报保卫处备案同意后,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办理“准购证”。

2.使用单位持手续齐全的申请表、“准购证”等到采购部门进入采购程序。

3.采购部门根据物品采购到校后情况,及时报保卫处和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备案。

第十九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转移和运输,必须妥善包装,由专用运输工具转移、运输;不得将其随身携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十条 各涉源单位须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编写《实验室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操作规程》或《实验室射线装置安全操作规程》,并在辐射工作场所醒目地方张贴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验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涉源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各实验室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相关实验室应经常性检查辐射表面污染状况,并做好记录。

检测记录要妥善保存,接受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二十二条 各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必须单独建帐,内容包括:编号、核素名称、生产厂家(产地)、购进日期、所属部门、用途、使用情况、检查情况记录等。

第二十三条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专人保管。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等安全防护

措施。

第二十四条各涉源单位每年年底向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交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报告,内容包括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增加、使用、排污、销毁和监测记录等。

第六章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二十五条放射性废物处理需报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处牵头,保卫处、后勤管理处、采购中心、后勤集团技术物资服务中心配合,提出处置方案,由后勤管理处联系专业机构(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涉源单位产生放射性废源废物要及时送贮(一般要在3个月内送有资质单位收贮),送贮前要存放在本单位原贮存地或学校放射性废源(物)暂存库中,经公安、环保等有关部门同意后,采取严密措施,统一处置。同时须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十七条对同位素实验等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包括同位素包装容器),不得作为普通垃圾由使用单位擅自处理。各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将放射性废物集中进行一定的处置,或转移到学校放射废源(物)暂存库储存,然后请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处置。

第二十八条 含放射性同位素装置的报废,须经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在没有取出放射源的情况下,不得对废放射源以及含放射性同位素装置进行任何处理。

第二十九条各涉源单位须按照国家标准做好废物分类和记录,内容包括:放射性废物的种类、核素名称、数量、活度、购置日期、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物理和化学性质(可燃性、不可燃性)等。

第三十条放射性废源、废物的处置费用,原则上应由产生单位负责,对于历史遗留等特殊情况,学校予以个案处理。对于今后新购放射性物质需要足够的废弃处置准备费,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第七章辐射事故处理

第三十一条学校制定“浙江大学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各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第三十二条发生辐射事故(放射源被盗、丢失,放射源污染和超剂量照射,射线伤害事故等),事故单位必须根据情况启动“浙江大学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同时向当地公安、环保、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 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情况应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案。

第三十四条对发生辐射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辐射安全管理涉及到的工作经费由校、院(或有关单位)两级分别负责,学校层面的工作经费由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提出计划,纳入实验室处预算经费上报学校审批。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二○○七年七月一日起实施。

第五篇:辐射防护制度

辐射防护制度

1、各室机房设置位置要合理,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安全。要有足够的面积和高度,周围墙壁、门窗均应达到防护标准。

2、各类X线机透视及照片的最高照射条件应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对转让或修复的旧机器,必须要求达到防护标准才能使用。

3、在每次检修时,更换与防护有关的零部件后,应请有关防护监测机构再次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应尽量减少受检者的X线照射,避免重复检查,对非受检部位应加强防护。儿童、孕妇及妇女月经期间尤应重视,必须接受检查时,应尽量减少下腹部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剂量。除重危患者外,检查室内应减少陪人或尽量缩短陪伴时间。

5、必须配备受检防护用品,如腰系防护巾、防护三角等。

6、放射科候诊处应达到防护要求。患者一般不得在机房内候诊。

7、在摄片时,必须要有封顶的防护铅垒,不宜用铅屏风代替。

8、对刚开始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到有关防护机构进行体格检查及防护知识培训,两者合格后,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书,方能参加放射专业工作。凡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9、医护人员接触X线时,必须戴铅眼镜、铅手套、铅帽及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并佩带个人辐射线剂量计。

10、医、技、护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保健假和营养津贴。休假期间严格避免再接受X线照射。

1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在妊娠的最初4个月,应避免直接接触放射线工作。

下载辐射日常知识及防护要点.[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辐射日常知识及防护要点.[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的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辐射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 (1)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

    辐射防护设计方案

    辐射防护设计方案一、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辐射防护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我公司对加速器辐照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和防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

    持证期间辐射防护工作总结(共5篇)

    晋江梅岭东方医院辐射防护工作总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管理......

    辐射防护和安全制度(共5则)

    辐射防护和安全制度1、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设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负责放射科的防护监管工作。 2、严格执行放射防护规章制度和放射科工作制度。 3、建立放射工作管理档......

    2014年度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共5篇)

    2014年度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 南通百正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线测厚仪中安装有2枚pm-147放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放......

    汽车油漆的日常防护知识

    汽车油漆的日常防护知识 江西万通汽修学校老师告诉您汽车油漆日常养护 1.车辆使用前、中、后,要及时地清除车体上的灰尘,尽量减少车身静电对灰尘的吸附; 2.雨后及冲洗。雨后......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精选五篇)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1. 什么是“核事故”? 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