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2年10月 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50年5月 B.1950年6月 C.1951年7月 D.1951年8月 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D.《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7、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D.《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D.《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A.没收官僚资本
B.征用外国资本 C.赎买民族资本 D.合并公营资本
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 A.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B.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
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D.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11、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 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B.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
D.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3、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工商业调整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14、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苏联 B.朝鲜 C.越南 D.蒙古
15、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
A.中苏互助同盟会议 B.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C.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 D.亚非国家友好会议
1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 A.朱 德 B.彭德怀 C.陈 毅 D.刘伯承
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主观主义 D.反官僚主义
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 A.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 B.反盗窃国家资财 C.反偷工减料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 A.土地改革运动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全方位”
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 A.丹麦 B.瑞典 C.法国 D.瑞士
三、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分)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3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2分)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2分)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2分)
四、论述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2分)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2分)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2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分)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2分)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单选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A.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时期
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的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革命到建设的过渡时期
2、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国内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D.人民大众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3、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4、新中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的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点发展农村经济 D.重点发展城市经济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工业电气化 C.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 D.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
7、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8、1953年,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正式提出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B.土地革命总路线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二、多选题
1、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存在的经济成份包括 A.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存在的三种主要经济成份是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与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相对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是 A.地主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三种基本经济成份及其相应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地表现为 A.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5、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以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B.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C.赎买民族以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引导个体农民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中“两翼”是指实现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和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中存在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成份。(3分)因此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3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分)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2分)
3、中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从19世纪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4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2分)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分)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分)
四、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3分)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3分)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2分)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2分)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单选题
1、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3、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4、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原则是 A.自愿和互利 B.动员和鼓励 C.示范和推广 D.发展和巩固 5、1955年,毛泽东发表了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 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6、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向高级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 A.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B.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 C.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 D.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A.无偿没收 B.有偿征用 C.和平赎买
D.公私联营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办法是 A.公私平分 B.“四马分肥” C.定股定息
D.“劳资对半”
10、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二、多选题
1、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方针是 A.典型示范
B.积极发展 C.稳步前进 D.逐步过渡
3、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 A.生产合作小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高级生产合作社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包括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联营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包括 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方面包括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股金红利
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逐步人民的生活水平
8、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下,重点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 A.鞍山 B.包头 C.上海 D.武汉
9、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下,首创建立的重要企业包括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沈阳机床厂 C.北京电子管厂 D.沈阳飞机制造厂
10、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下,建成的沟通西藏和内地联系的公路有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康藏公路 D.新藏公路
三、简答题
1、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从1953年到1956年,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农民安居乐业,生产有所发展,生活有所改善(3分)。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3分)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第一,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分)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2分)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2分)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2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2分)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
四、论述题
1、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2分)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2分)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2分)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2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2分)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分)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2分)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2分)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这既有利于发挥他们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特长,又可以为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创造条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4分)
第二篇: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练习题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单选题 1、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造成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局面的根源在于 A.“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批林批孔”的错误方针 C.“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错误方针 D.“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1978年在我国出现的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 A.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B.揭批“四人帮”运动
C.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D.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的大讨论 3、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报告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5、揭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序幕的是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6、1978年,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7、1979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中央工作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8、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拨乱反正 D.四项基本原则
9、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1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推行的制度是 A.个体经营制度 B.互助合作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D.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制度 1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重要文献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二、多选题 1、1979 年 3 月,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的领导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针对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 B.改革 C.整顿 D.提高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汕头经济特区 D.厦门经济特区 4、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是 A.推进体制改革 B.维护世界和平C.实现祖国统一 D.加紧现代化建设
三、简答题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3分)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3分)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意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4分)并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这一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2分)
四、论述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重大意义。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 “ 左 ”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4分)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分)它结束了粉碎 “ 四人帮 ” 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2分)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2分)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3分)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分)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2分)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单选题
1、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明确提出了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 B.《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 D.《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实施
5、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88年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6、在1986年9月制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7、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0、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完整地提出了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11、中共十三大明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四个坚持”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12、正式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3、根据中共十三“三步走”战略的部署,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1世纪中期要 A.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D.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4、1980年8月,邓小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任务的重要讲话是 A.《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D.《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5、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过渡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
16、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90年作出的战略举措是 A.建立厦门经济特区 B.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7、1990年3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C.《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D.《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二、多选题 1、1985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闽南厦门泉州漳州地区 D.沿渤海湾特区
2、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对外开放格局的构成包括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3、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 两个飞跃 ”是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D.发展集体经济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分)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分)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分)
2、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邓小平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3分)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3分)
四、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分)大会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4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分)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单选题
1、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的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计划经济为主和市场经济为辅的体制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为主和计划经济为辅的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4、1993年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作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行动纲领的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6、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7、中国共产党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的香港回归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9、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的澳门回归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10、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的 A.《告台湾同胞书》 B.《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1、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 A.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的教育 B.讲政治、讲作风、讲文明的教育 C.讲学习、讲觉悟、讲作风的教育 D.讲思想、讲行为、讲素质的教育 12、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
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
二、多选题 1、1994年5月,江泽民在进一步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指出 A.发展是目的 B.改革是动力 C.改革是保障 D.稳定是前提
2、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主要有 A.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B.1998年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C.1999年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D.1999年“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聚众闹事 4、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教育的内容是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讲文明
三、简答题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2分)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2分)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2分)
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月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分)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党建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四、论述题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邓小平强调,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分)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分)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分)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2、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总结概括了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3、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总体达到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实现现代化
4、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5、2003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6、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7、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8、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9、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0、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11、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12、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13、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14、2005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15、2006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 A.社会主义价值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6、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为 A.“两个务必” B.“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C.“五讲四美三热爱” D.“八荣八耻” 17、2005年初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 A.整顿党的工作作风教育活动 B.促进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教育活动 C.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教育活动 D.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8、中国共产党自2005年初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D.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科学概括了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20、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概括是在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届
二、多选题 1、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4、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和 A.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5、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时期的中国 A.最成功的方面是拨乱反正 B.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C.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D.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6、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简答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分)因此,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
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2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4分)
4、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2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2分)中国还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携手努力,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分)
5、中共十七大的主题。
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3分)
四、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2003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分)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3分)
2、中共十七大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总结。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分)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4分)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单选题 1、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立法形式高票通过了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反分裂国家法》 D.《维护国家统一法》
二、多选题
1、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形成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学校学生代表大会
2、在2005年相继组团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地区的政党是 A.中国国民党 B.亲民党 C.民主党 D.新党
三、简答题
1、进入21世纪中国的全方位外交。
在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指导下,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3分)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中国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3分)
2、新时期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2分)人民解放军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2分)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2分)
四、论述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一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1分)二是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分)三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1分)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1分)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分)六是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1分)七是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1分)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1分)九是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分)十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1分)
2、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深刻历史启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3分)第二,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2分)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分)
简短的结语
三、简答题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大门。(2分)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2分)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分)
四、论述题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大门,使反动统治秩序也无法稳定下来。(3分)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4分)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它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分)
第三篇: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题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单选题
1、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1952年土地改革三胜利结束后 C.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2、在1956年4月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上和其他方面主要是学习A.匈牙利的经验 B.苏联的经验 C.法国的经验 D.英国的经验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1956年,毛泽东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基本方针的著作是 A.《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B.《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以诚相待,患难与共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同甘共苦,同舟相济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兼容并蓄,吐故纳新 D.大鸣大放,推陈出新 9、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确认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在多快好省中力争上游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2、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A.毛泽东 B.陈
云 C.周恩来 D.邓小平
13、陈云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了
A.“双重监督”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健全法制”的思想
D.“新经济政策”的思想 14、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报告是 A.《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B.《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1956年11月召开的正式提出开展全党整风运动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16、1957年6月全面开展起来的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是 A.肃反运动 B.整风运动 C.反右派运动 D.人民公社运动
二、多选题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肝胆相照 C.互相监督 D.荣辱与共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是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之间的矛盾 B.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敌我之间的矛盾 B.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6、1956年11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决定开展全党整风运动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A.主观主义 B.宗派主义 C.自由主义 D.官僚主义
7、在1957年反右派运动严重扩大化过程中采取的错误斗争方式包括 A.大鸣 B.大放 C.大辩论
D.大字报 8、1957年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
三、简答题
1、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4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分)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3分)
四、论述题
1、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及其意义。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学说。(2分)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3分)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3分)这一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2分)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单选题 1、1957年冬季掀起的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 A.“五反”运动的序幕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序幕 C.“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序幕
2、在1958年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一次会议 B.中共八大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3、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 B.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 C.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 D.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
4、全国范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的掀起是在
A.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后 B.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后 C.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后 D.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后 5、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北戴河会议后,在全国范围掀起高潮的运动是 A.“五反”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遭到错误批判的是 A.刘少奇 B.彭德怀 C.周恩来 D.邓小平7、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召开后,在全党范围开展的错误斗争是 A.反右派斗争 B.“反右倾”斗争 C.反冒进斗争 D.反“左”倾斗争 8、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召开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方向的 A.庐山会议 B.中共八大九中全会 C.“七千人大会” 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9、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在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1963年至1965年,在全国多数城乡发起的运动是 A.反右派运动 B.反右倾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1966年至1976年间在我国发生的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 A.“大跃进”
B.“反右倾” C.“文化大革命”
D.“反冒进”
1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二十三条”的发表
C.“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13、1966年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成为“文化大革命”指导方针的 A.“六十条” B.“二十三条” C.“五一六通知”
D.“十六条”
14、毛泽东主持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C.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D.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 15、1967年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 A.“反攻倒算”
B.“全面夺权” C.“一月风暴”
D.“二月逆流” 16、1969年召开的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B.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17、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 A.“一月风暴”的出现 B.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C.“天安门事件”的爆发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垮台
1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一月风暴”的出现 B.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C.“天安门事件”的爆发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垮台
二、多选题
1、从1957年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坚持的“三面红旗”是指 A.“反右倾” B.总路线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2、在1958年11月至1959年6月间,中共中央召开的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包括 A.第一次郑州会议 B.武昌会议 C.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D.第二次郑州会议 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制定的针对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3、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
4、在1967年2月与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进行抗争的老一辈革命家有 A.谭震林 B.陈 毅 C.叶剑英 D.李富春
5、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先后被粉碎的反革命集团是 A.高岗反革命集团 B.林彪反革命集团 C.张国焘反革命集团 D.江青反革命集团
6、在1976年10月被一举粉碎的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是 A.江
青 B.张春桥 C.王洪文 D.姚文元
7、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 A.邓小平 B.华国锋 C.叶剑英 D.李先念
三、简答题
1、“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1962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县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参加的扩大中央工作会议,被称为“七千人大会”。(2分)刘少奇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毛泽东发表了长篇讲话,与会者发扬民主、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2分)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对于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起了关键作用。(2分)
2、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至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分)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2分)但由于把这些问题都作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来处理,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2分)这场运动的后来错误地把重点转向了“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分)
四、论述题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3分)其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4分)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难以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3分)
2、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的科学分析。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4分)其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抵制、抗争和斗争是十分艰难曲折的,但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干部群众终于战胜了他们。(4分)第三,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2分)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是在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2、新中国在1964年10月成功地
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地发射了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D.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新中国在1966年10月成功地
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地发射了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D.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新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是在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5、新中国在1967年6月成功地
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地发射了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D.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7、新中国在1964年10月成功地
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地发射了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D.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是在 A.1949年 B.1966年 C.1971年 D.1978年 9、20世纪70时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抓住时机在中美关系上发起了 A.“乒乓外交” B.“足球外交” C.“围棋外交” D.“篮球外交”
二、多选题
1、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包括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三、简答题
1、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2分)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分)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2分)
2、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这是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2分)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2分)三是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分)
四、论述题
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这是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4分)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分不开的。(3分)三是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把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分)
2、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毛泽东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3分)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以及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4分)这些重要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3分)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b)A、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b)A、没收政策 B、赎买政策 C、改造政策 D、统购统销政策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d)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
B、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C、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4、(7P135)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d)A、中国致公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6、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a)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7、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物质条件是(d)
d)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急剧激化 B、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8、(8P15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9、(6P97)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b)A、1936年8月 B、1937年7月 C、1937年5月 D、1945年1月10、19世纪末,梁启超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A、《新学伪经考》 B、《人类公理》 C、《仁学》 D、《变法通义》 45、11、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b)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垄断商品倾销 D、掠夺廉价劳动力
12、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b)A、国民大革命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的文献是(d)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三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b)A、资本家
B、党政机构工作人员 C、工商业经营者
D、旧政权中留下来的工作人员
15、_____年,毛泽东等人听取了国务院多部门的工作汇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5月份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b)A、1954 B、1956 C、1957 D、1958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17、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a)A、伪“满洲国” B、“国民政府” C、兴亚会
D、冀东防共委员会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b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大革命时期
1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下列运动中不是以学生为主力的是(d)A、一二·一运动 B、一二·三。运动
C、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 D、二·二八起义
21、(3P49)辛亥革命的性质是(b)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22、(5P78)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2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c)A、民团制度 B、特务制度 C、保甲制度 D、文化专制主义24、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实行尊孔复古。A、《通令尊崇孔圣文》 B、《通令尊孔读经文》 C、《通令祭祀孔圣文》 D、《通令尊定国教文》
25、体现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的是(a)A、《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D、《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26、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c)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27、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c)A、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召开
B、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事件的发生 D、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活动
28、(3P45)1905年至l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c)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29、1915年5月,袁世凯为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条约是(b)A、西原借款 B、“二十一条” C、善后大借款 D、铁路借款
3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b)A、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政治格局 B、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C、美国为主的单极格局 D、呈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abcd)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32、关于官僚资本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A、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B、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C、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D、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33、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b)A、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B、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C、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4、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abc A、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D、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35、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abc)A、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 B、交通运输的需要
C、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D、求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6、下列关于“三区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bcd)A、指的是原新疆省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3个专区 B、反对的是以军阀盛世才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 C、爆发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D、于l945年建立了革命政府
37、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趋向消极,体现在 A、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abcd B、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队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
D、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38、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bcd)A、教条主义 B、主观主义 C、宗派主义 D、官僚主义
3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体现在(ac)
A、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B、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D、没有提出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40、(6P10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abcd)A、忻口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种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同意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尽力健全的法制。
42、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统治。
(1)建立庞大的军队。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如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共具联保联坐切结”。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被剥夺。
43、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44、革命根据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以打破敌人的封锁。火力发展农业生产。
2、苏维埃政府动员和组织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成立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合理调节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农作物产量。
3、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始建立起来。
4、开展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设置了对外贸易机关,奖励私人商业输出输人各种必要的商品。
45、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4、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乙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召开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吗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方面的制度基础。
3、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经济方面的制度基础。
第五篇:2017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1842年,中英间签署的关于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B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中英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3.1887年,葡萄牙胁迫清政府签订的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约是A A.《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B.《五口通商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4.1895年,中日间签订的中国割让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D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针对日本
5.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是D A.颐和园 B.北海 C中南海 D.圆明园
6.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2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惨案是A A.旅顺大屠杀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
7.1900年,俄国军队侵人中国东北制造的惨案是B A.旅顺大屠杀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渗案
8.1899年,因列强不满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不力行镇压的官员是D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毓贤 D.袁世凯
9.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C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B A.南京
B.天津
C.汉口 D.镇江
11.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A
A.伊犁和喀什噶尔
B.淡水和琼州
C.汉口和九江 D.镇江和南京
1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D A.香港工人拒修法舰
B.太平军抗击外国侵略者
C.黑旗军抗击日军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3.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 D
A.陈化成 B.海龄
C.左宝贵 D.关天培
14.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 D A.乐善 B.史荣椿
C.毓贤 D.海龄
15.中法战争期间,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C A.刘铭传
B.丁汝昌 C.冯子材 D。关天培
16.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 D
A.邓世昌
B.林永升 C.刘步蟾 D.左宝贵
17.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A A.邓世昌
B.林永升 C.刘步蟾 D.左宝贵
18.基督教团体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B A.强学会 B.广学会 C.南学会 D.保国会
19.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B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康有为
20.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的《地理大全》,编成了 B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救亡决论》
21.魏源编纂的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的书是 A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救亡决论》
2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 B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郑观应
23.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的响亮口号是 A A.救亡 C.振兴中华 B.图存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4.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口号的书是严复翻译的 D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救亡决论》 D.《天演论》 25.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 D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26.近代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B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二、多项选择题
l.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有 A.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近代沙皇俄国先后通过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条约是
A.1858年《瑗珲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D: 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
3.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 A.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B.把持中国海关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扶植、收买代理人
4.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A.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B.1844年《望厦条约》 C.1860年《北京条约 》 D.1895年《马关条约》
5.近代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
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对华倾销商品 D.资本输出
6.列强逐渐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体现在
A.垄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
B.迫使清政府举债以还赔款,控制盐税和关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C.设立银行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垄断中国金融
D.倾销工业品,利用剪刀差给中国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7.西方教会中的部分人通过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主要报刊有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万国公报》 D.《新民丛报》
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A.资本一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中国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保持,中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D.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9.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格是
A.革命性 B.先进性 C.妥协性. D.彻底性
1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台湾人民曾经多次反抗外来侵略,有
A.1867年,反抗美国海军人侵,击毙马肯基
B.1874年,高山族人民痛击西乡从道率领的日本侵略者 C.1895年,台湾人民和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誓死保台
D.1985年6月到10月,对抗日军两个师团和海军舰队,使日军死伤惨重
11.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陷人了严重的“边疆危机”,表现在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 B.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C.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
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12.在威海战斗中殉国的北洋舰队将领有
A.邓世昌 B.刘步蟾 C.丁汝昌 D.左宝贵
13.中日甲午战争后,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4.19世纪末,法国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有 A.福建 B.云南 C.广东 D.广西
15.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把东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条约有 A.《中俄密约》 B.《旅大租地条约》 C.《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16.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其中有
A.德国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B.长江流域被英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C.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D.滇、粤、桂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17.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与列强相勾结
D.中国地域过于广阔
18.义和团运动的主体是农民等小生产者,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A.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
B.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相互勾结的本质 C.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争权夺利、享乐主义 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D 5.D 6.A 7.B 8.D 9.C 10.B 11.A 12.D 13.D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21.A 22.B 23.A 24.D 25.D 2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 5.ABCD 6.ABCD 7.ABC 8.ABCD 9.AC 10.ABCD 11.ABCD 12.BC 13.ABC 14.BCD 15.ABC 16.ABCD 17.AB 18.ABC
三、名词解释题 1.《南京条约》: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均须“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资本主义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先例。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让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该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辛丑条约》:1901年(辛丑年)9月,英美俄法德日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重要地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四、课后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人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才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牛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