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

时间:2019-05-14 07:4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

第一篇: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

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得极其重要的,它随时都会影响到每个个体的一生,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原因又是什呢?这些原因又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启示呢?有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来源。所以家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我们的成长之中,青少年时期接触的最多的也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作为父母的一举一动、文化素质、个性品格、对子女的教育模式以及兄弟姐妹的关系,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在父母文化素质较高、物质生活丰裕的家庭长大的独生子女和一个在父母没什么文化、物质生活贫乏和有较多兄弟姐妹的农民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教育模式,期望程度和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心理发展会因此呈现差异。

此外,家庭的环境也对青少年有着深刻的影响。试想,一个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又怎么会培养出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呢?父母的分

居或离异,或家长们经常性的争吵不休,这类家庭的家长往往忽视对子女的照顾,而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对生活都普遍缺乏安全感,长期以往都会造成孩子的恐惧、迷茫,甚至孤僻、厌世的心理。所以我觉得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较深的。

二、学校的影响

学校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因为在学校中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传递着社会精神和世界观,所以学校教育也不容忽视。首先,在学校中,教师与青少年教育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导中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放任都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此外在学校的教学与课程中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而丰富学生的课程,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智力和个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在这样的学校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又缺乏兴趣和活动的培养,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也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厌学、逃学的情绪,这些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因此开展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教育辅导活动课,对多数学生可能碰到的共同的心理问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如新生适应讲座,考试心理讲座等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在信息交流和相互模仿中,让学生了解和接纳自我,学习人际关系技巧,就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社会的影响

1、传播媒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图书、电视、互联网等。

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对于知识的渴望则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书则成为他们首选的目标。然而书中也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例如色情、暴力的读物往往会毒害青少年,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催化剂。电视,是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直接途径。在今天的电视中播放的不再是有关六、七十年代的励志影片,其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光怪陆离、暴力的影片,导致青少年的模仿行为,像上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两个孩子因为看了穿越剧,想穿越到清朝去,结果相约一起跳入池塘双双而亡。而且过多的看电视还会让青少年沉迷于电视中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变得越来越贴近青少年的生活,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但由于网络上很多信息的不限制,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和缺乏自制力的心理,所以很容易造成他们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这些都是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

2、同伴与社交。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跟自己同辈的朋友越走越近,从而开始慢慢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其实交朋友并非一件坏事,因为这是青少年开始更多的接触外界的一个途径。此外在与朋友交往的环境下,逐渐学习到了生活中的许多知识和经验。而且在自己的朋友增加的情况下,青少年会选择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使青少年增强好奇心、丰富自生的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影响都是积极的。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青少年交了不良的朋友或参加了不好的活动,其影响就会变成消极的了。

3、社会文化。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总会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在我们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选择的多样性、关系的复杂性,从而导致青少年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积极的文化影响下,消极文化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例如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攀比心理,“游戏人生”、“吃喝玩乐”的思想不断地在青少年的思想中渗透,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都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有赖社会各方的努力和配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出一片蓝天。

第二篇:请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论述我国的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作业

一、请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论述我国的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形势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体育课程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和体育的发展,都对体育课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育的体育在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但体育成为一门课程的历史却并不长。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直到 18 世纪后期,体育课程才正式形成。

使学校体育形成为课程的最重要的教育家是德国教育家古茨穆斯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美国教育家杜威,泰勒则对体育课程的定型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15-17世纪,体育课程主要是在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一些宫廷学校中,从中世纪骑士七技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军事体育活动,如骑马、击剑以及跳舞等,逐渐被作为培养绅士的手段,并最终被洛克概括为绅士教育的构成要素。世纪被称为“裴斯泰洛齐的世纪”。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现代体育课程的人文主义传统主要产生于贵族学校的绅士教育中,而体育课程中的科学主义传统则主要产生与平民学校中。

在我国,体育教学论研究的肇始约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而我国的体育教学论真正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出现,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发端于 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非常活跃,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内容都有许多创新。在国外,教学流派林立,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学改革试验和教学理论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开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理论。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独立自主的封建专制的国家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的教育也进入了近现代时期。在体育教学思想领域中,各种教学思想、理论经过冲突、融合,出现了新的特点。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体育教学思想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中突出的蔡元培所强调的“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在1917 年 4 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针对当时中华民族体质衰弱,而提倡体育者多不知“体育之真意”的情况,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对体育的各项基本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强调指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还在于卫国。体育的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壮意志。文章正确地阐述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主的英、美各教派在我国创办了教会学校,并设立了基督教青年会,宣传西洋体育。1904~1908 年间,天津青年会干是饶伯森(C.H.Robertson)、上海青年会干事麦肯罗(C.H.Mecloy)在京、沪一带进行演说,并创办了《体育季刊》,编纂了体育教科书等,西洋体育在我国广泛传播,对我国体育教育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19 年以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麦柯尔等人相继来华讲学,自然体育思想被介绍到我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先是批判并全盘否定美国的自然体育思想,在学习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体育教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不仅呈现出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相对应的趋势,而且自身也经历着不断深入与丰富发展的新进程。

一、引进学习阶段(1949~1958)这一时期引进的前苏联的体育教育体制,使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学习前苏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强调教育的阶段性,对西方国家体育教育理论一概拒之门外,造成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教育部于1950年颁发了《小学体育暂行标准(草案)》,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的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三部分。教材纲要是以整队和步伐、体操、舞蹈、游戏、技巧、球类运动、田径赛等内容进行分类的。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课程

二、独立探索阶段(1958~1966)1958 年掀起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时称教育革命。从 1961 年到 1963 年出版的本科、中专两本《体育理论》教材中,可以看出学习前苏联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作的努力。例如,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指导思想上能够接近我国当时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并且汇集了一些国内体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9)在“十年**”中,教育教学领域成为重灾区。1966 年在“停课闹革命”的冲击下,学校的正常教学治学被干扰,大多数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被取消,教学科研停顿下来,特别是受“两个估计”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事业被全盘否定,被基本形成的学校体育卫生规章制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统统说成是“封、资、修”的东西。在教学理论的基本上变成了“经验汇编”“政策解说”或“导师语录”,实际上完全取消了理论研究和教学规律的探讨,致使体育教学理论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

四、改革开放后体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1979~)拨乱反正,我国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颁发了《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其中对体育课的课时有所增加,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各年级由每周2课时增为3课时。同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

20世纪最后十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处于广泛、深入的改革与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健身计划纲要》、《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要法规、文件,相继颁布和实施。特别是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举起了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大旗,由此孕育了自2000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广泛且深刻基础教育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些理念的提出,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成为当前体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认识基础。课程课程”

这一轮课改体育必修11分最多(语文、数学、英语必修10分)、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都证明了国家对体育课程越来越来重高考在高考应试教育中体育考生还是会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学校不能狠抓体育考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高考体育班从而导致学校领导不能重视体育。也就不能保证体育课时、学生活动、经济投入及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课时计算都受到歧视,导致体育专业教师不足。

二、请论述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答: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是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1、体育课程的生理学基础

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受到生理学因素的制约。直立给人类带来了进化,同时带来种种缺陷。体育锻炼为防止人类集体的退化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对于个体来说体育锻炼是促进个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提高的必要活动。体育锻炼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体运动过程,无论是运动内容,还是运动负荷、运动方式等都受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差异性,遵循解剖学与生理学的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应遵循人的机体工作能力的发展变化规律。

2、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体育课程作为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学的理论与观点直接制约着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从教育学的理论与视角来认识体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体育课程更好地融入到整个教育课程中去。学生的健康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保持与增进学生的健康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所有环节。只有在全体教师和相关人员都注意关心学生健康的条件下,学生的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健康不仅是在运动场上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而且应该使身心处于和谐状态。为了有效地保持与增进学生的健康,体育课程必须将体育与健康有机结合。

3、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课程无论是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撑。因为心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课程学以学校如何能更有效地育人为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课程的理论基础。从亚里士多德依据官能心理学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思想,到赫尔巴特注重观念的运动而推行的 “统觉”论,无不体现了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对学校课程设计及课程改革的影响,其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4、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都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社会学的视角认识与实施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适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思潮的兴起,以及人类对健康的普遍关注,提高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中心问题。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是当代社会需要的反应。

下载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